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高考备考生物复习之细胞的生命历程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24春•深圳期中)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衰老细胞的呼吸变慢,细胞核体积变小,酶活性降低 B.衰老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必然规律,与基因控制无关 C.凋亡是严格受基因调控的死亡,属于正常的生理性变化 D.细胞凋亡会形成许多凋亡小体,破裂后被邻近细胞吞噬、消化2.(2024春•万州区期末)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变成染色体的时期是()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末期3.(2024•浙江模拟)图1表示基因型为AaXBXb的生物体某个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某种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模式图,图2表示图1过程某些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还可表示细胞内染色体组数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变化 B.图1的CD段对应图2的I时期,图2的Ⅱ时期对应图1的AB、EG、HI段 C.若该细胞核DNA双链均被32P标记,在普通培养基中完成减数分裂后,至少3个子细胞带标记 D.该细胞经历图1过程最终形成一个aXBXb的子细胞,则其他的子细胞基因型可能有4种4.(2024春•江西月考)果蝇神经干细胞通过不对称分裂形成两个大小不同的子细胞,大细胞继续维持干性,实现神经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小细胞成为趋于分化的神经节母细胞,最终分裂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与神经节母细胞在以下几方面不存在差异的是()A.核DNA数量和种类 B.蛋白质结构和种类 C.细胞大小和形态 D.细胞器种类和数量5.(2024•镇海区校级模拟)亨廷顿病是一种以舞蹈症状、认知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为临床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认为,亨廷顿病与异常Htt蛋白的积累有关。研究发现,异常Htt蛋白的积累会抑制组蛋白的乙酰化过程,从而引起细胞凋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组蛋白乙酰化会使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B.组蛋白乙酰化不影响下一代遗传物质的表达 C.细胞凋亡形成的凋亡小体引发炎症导致机体损伤 D.异常Htt蛋白会抑制相关基因的转录过程6.(2024春•沙坪坝区校级期末)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前的间期解旋酶和DNA聚合酶都较为活跃 B.无丝分裂过程不发生染色体和DNA的复制与分配 C.端粒学说认为大肠杆菌的端粒缩短会引起细胞衰老 D.细胞凋亡与溶酶体有关,而细胞自噬与溶酶体无关7.(2024春•电白区期中)关于以下叙述,正确的有几项()(1)细胞凋亡时,溶酶体可合成和分泌多种水解酶(2)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3)突变基因一定由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诱发(4)非同源染色体随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而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5)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后可激活效应T细胞内的溶酶体酶(6)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A.零项 B.一项 C.二项 D.三项8.(2024•泉州模拟)为了探究某种化合物对细胞生命历程的影响,科学家将该化合物注入细胞质基质后,提取细胞内的DNA进行电泳,结果如图。其中,1﹣5组分别为注入该化合物后0、1、2、3、4h后的电泳条带;6为空白对照条带;7为标准DNA条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DNA片段的迁移速率与所带电荷有关,与其大小无关 B.该化合物在细胞中可以促进DNA的自我复制 C.注入4h后,该化合物的作用效果最强 D.该化合物在细胞中可能诱发细胞死亡9.(2024春•武昌区期末)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自噬不只发生在细胞衰老条件下 B.自噬过程中细胞会选择性地降解细胞器 C.自噬过程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 D.抑制细胞自噬可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10.(2024春•湖北月考)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随细胞不断增殖,端粒逐渐缩短。端粒酶能延长缩短的端粒,从而增强细胞的增殖能力。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端粒的化学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 B.在正常人体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被抑制,在癌细胞中被重新激活 C.恶性肿瘤细胞中端粒酶能促进DNA合成,端粒不随细胞分裂而变短 D.端粒DNA序列缩短最终会引起内侧的DNA序列受损,导致细胞坏死二.多选题(共5小题)(多选)11.(2016春•番禺区校级期末)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合理的是()A.细胞总体的衰老导致个体的衰老,但细胞衰老不等同于有机体的衰老 B.体内正常细胞的寿命受分裂次数的限制,细胞增殖受环境影响 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全能性的实现与分化无关 D.不分化可能产生癌细胞,促进细胞凋亡可以治疗癌症(多选)12.(2015春•南昌校级期中)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培养繁育花卉所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克隆羊的诞生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愈伤组织的形成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生物体内细胞由于分化,全能性不能表现出来(多选)13.(2018春•福田区校级期中)下列生理过程,对生物体有利的有()A.细胞增殖 B.细胞衰老 C.细胞分化 D.细胞凋亡(多选)14.(2012春•吴川市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一定有DNA的复制 B.细胞分裂一定有蛋白质的合成 C.细胞分裂一定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D.细胞分裂一定有纺锤丝的出现(多选)15.(2013春•东莞期末)下列有关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应选择根尖伸长区细胞进行观察 B.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C.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D.实验时可以在一个细胞中观察到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动态变化过程三.填空题(共4小题)16.(2015•安徽模拟)小鼠是常见的实验动物之一,科学家利用小鼠进行以下实验,请回答:(1)某科研小组开展了“1L﹣18(一种淋巴因子)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甲组无辐射损伤;乙组辐射损伤(60Co照射,下同);丙组先辐射损伤,1天后注射IL﹣18.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Oh、12h、24h、48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组别处理方法0h12h24h48h甲无辐射损伤0.0160.0560.0480.038乙辐射损伤0.4600.4200.5300.520丙辐射损伤+1L﹣180.2390.2650.2790.269①体液免疫中,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是;②从两组数据可知,1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③科研小组还设置了丁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1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与丙组相比,设置丁组的目的是;(2)某科研小组做了一系列生理实验,将小鼠依次置于25℃、0℃、25℃环境中,每一环境中均生活15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共测10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生理指标25℃0℃25℃1(起始)2345678910A0.450.450.440.450.550.550.520.500.460.45B0.310.310.310.300.300.600.620.380.330.32C0.230.230.230.230.180.170.160.220.230.23①实验过程中,能调节小鼠产热量的生理指标是(填字母),能调节小鼠散热量的生理指标是(填字母);②表中A的分泌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以及激素的调节,后一种调节机制称为;③与25℃相比,0℃条件下,小鼠的耗氧量(“增大”、“不变”或“减少”)。17.(2015秋•杭州期中)图中的图A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B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C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用特殊方法在一个培养基中测得).请据图作答:(1)图A中含有条染色单体,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与A图所示细胞在分裂末期相比,其特有的特征是(2)A图DNA含量相当于处在C图的阶段(填“2”,“2﹣4”或“4”),核糖体主要在图B所示的阶段参与了与有丝分裂相关蛋白质的合成.(3)图C中的DNA含量为大于2C且小于4C的细胞,则处在B图的期(填字母).(4)培养过程中若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图C中DNA含量为C的细胞数量会增加.(5)染色体数目的暂时增倍发生在图B中的段(填字母),增倍的原因是.18.(2022春•万州区校级期中)如图为人体某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中①~⑦为不同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发现⑤⑥⑦细胞的核基因相同,但细胞内(填分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从而导致这三种细胞出现了形态、结构、功能上的差异。(2)过程b是过程,⑤⑥⑦三种细胞形态差异的根本原因是。(3)衰老和凋亡是细胞(填“正常”或“不正常”)的生命历程,关于细胞衰老的原因目前主要是学说和学说。(4)对于人体来说,在a、b、c三项生命活动中,有积极意义的有。19.(2016春•西宁期末)如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动物细胞中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图中均有性染色体X.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图;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图.(2)该动物体内有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的器官是.图中含有X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是.(3)图丙表示的细胞处于.四.判断题(共5小题)20.(2019秋•渝中区校级期中)无丝分裂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细胞质先延长,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判断对错)21.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发生规律性变化。(判断对错)22.(2019秋•渝中区校级期中)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速率越低,所以细胞不能无限长大。(判断对错)23.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纺锤体是由中心粒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的。(判断对错)24.要观察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好选择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判断对错)
2025年高考备考生物复习之细胞的生命历程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24春•深圳期中)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衰老细胞的呼吸变慢,细胞核体积变小,酶活性降低 B.衰老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必然规律,与基因控制无关 C.凋亡是严格受基因调控的死亡,属于正常的生理性变化 D.细胞凋亡会形成许多凋亡小体,破裂后被邻近细胞吞噬、消化【考点】细胞衰老的特征和原因;细胞死亡.【专题】正推法;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答案】C【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解答】解:A、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增大,大部分酶活性降低,呼吸变慢,A错误;B、衰老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必然规律,与基因控制有关,B错误;C、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正常的生理性变化,C正确;D、细胞凋亡会形成许多凋亡小体,会被噬细胞吞噬,但是邻近细胞通常不能吞噬凋亡小体,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衰老和细胞的凋亡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2.(2024春•万州区期末)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变成染色体的时期是()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末期【考点】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特征及意义.【专题】正推法;细胞的增殖;有丝分裂.【答案】B【分析】有丝分裂过程各时期的特征: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解: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因此染色质转变成染色体得过程发生在前期;染色体是在末期消失的,因此染色体转变成染色质的过程发生在末期。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2024•浙江模拟)图1表示基因型为AaXBXb的生物体某个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某种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模式图,图2表示图1过程某些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还可表示细胞内染色体组数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变化 B.图1的CD段对应图2的I时期,图2的Ⅱ时期对应图1的AB、EG、HI段 C.若该细胞核DNA双链均被32P标记,在普通培养基中完成减数分裂后,至少3个子细胞带标记 D.该细胞经历图1过程最终形成一个aXBXb的子细胞,则其他的子细胞基因型可能有4种【考点】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特征及意义;细胞的减数分裂.【专题】模式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答案】D【分析】图1中AF表示有丝分裂,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HI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图2中b表示染色单体,a表示染色体,c表示核DNA。【解答】解:A、图1呈现的是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变化,A错误;B、图2的Ⅱ时期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为4条,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以及减数分裂Ⅰ的各时期,对应图1的AB、EG段,B错误;C、该细胞核的DNA初始状态为双链均被标记,由题干信息可知,细胞经过了1次有丝分裂和1次减数分裂,则4个子细胞中至少2个被标记,C错误;D、该细胞经历图1过程,即先进行有丝分裂产生2个卵原细胞,再进行减数分裂产生8个子细胞,则与aXBXb来自同一个卵原细胞的另外三个细胞可能为aXBXb、A、A,该卵原细胞的子细胞有2种。另一个卵原细胞正常分裂,则子细胞为2个AXB和2个aXb(或2个AXb和2个aXB),也是2种。所以该细胞经历图1过程最终形成一个aXBXb的子细胞,则其他的子细胞基因型可能有4种,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2024春•江西月考)果蝇神经干细胞通过不对称分裂形成两个大小不同的子细胞,大细胞继续维持干性,实现神经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小细胞成为趋于分化的神经节母细胞,最终分裂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与神经节母细胞在以下几方面不存在差异的是()A.核DNA数量和种类 B.蛋白质结构和种类 C.细胞大小和形态 D.细胞器种类和数量【考点】细胞的分化.【专题】正推法;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答案】A【分析】神经干细胞属于体细胞,其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随着增殖代数的增加,神经干细胞会逐渐衰老。神经干细胞可以分化成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解答】解:A、结合题意可知,神经干细胞可分裂分化形成神经节母细胞,这两种细胞中核DNA数量和种类相同,A正确;B、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神经干细胞与神经节母细胞中蛋白质结构和种类有差异,B错误;C、细胞分化的结果是产生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即产生多种细胞,据此可推测,神经干细胞与神经节母细胞的细胞大小和形态有差异,C错误;D、神经干细胞与神经节母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可推测,这两种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数量存在差别,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其次结合选项分析,选出正确答案。5.(2024•镇海区校级模拟)亨廷顿病是一种以舞蹈症状、认知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为临床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认为,亨廷顿病与异常Htt蛋白的积累有关。研究发现,异常Htt蛋白的积累会抑制组蛋白的乙酰化过程,从而引起细胞凋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组蛋白乙酰化会使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B.组蛋白乙酰化不影响下一代遗传物质的表达 C.细胞凋亡形成的凋亡小体引发炎症导致机体损伤 D.异常Htt蛋白会抑制相关基因的转录过程【考点】细胞死亡.【专题】正推法;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答案】D【分析】1、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除了DNA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2、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导致的基因结构的改变。【解答】解:A、组蛋白乙酰化可以改变基因的表达,不会使遗传信息发生改变,A错误;B、组蛋白乙酰化是表观遗传的一种,表观遗传是可遗传的,会影响下一代遗传物质表达,B错误;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有利于个体生长发育,凋亡中形成凋亡小体,不会引起炎症反应,C错误;D、BD、由图可知,组蛋白乙酰化后,染色质的螺旋化程度降低,异常Htt蛋白的积累会抑制组蛋白的乙酰化过程,染色质的螺旋化程度增强,从而抑制基因的转录,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及基因的表达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6.(2024春•沙坪坝区校级期末)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前的间期解旋酶和DNA聚合酶都较为活跃 B.无丝分裂过程不发生染色体和DNA的复制与分配 C.端粒学说认为大肠杆菌的端粒缩短会引起细胞衰老 D.细胞凋亡与溶酶体有关,而细胞自噬与溶酶体无关【考点】细胞的无丝分裂;细胞衰老的特征和原因;细胞死亡;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特征及意义.【专题】正推法;有丝分裂;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答案】A【分析】细胞自噬通俗地说,细胞自噬就是细胞吃掉自身的结构和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在细胞受到损伤、微生物入侵或细胞衰老时,通过细胞自噬,可以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以及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诱导细胞凋亡。研究表明,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生,可能与细胞自噬发生障碍有关,因此,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对许多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解答】解:A、有丝分裂前的间期会进行DNA的复制,所以解旋酶和DNA聚合酶都较为活跃,A正确;B、无丝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但会发生染色质和DNA的复制与分配,B错误;C、端粒是染色体两端的DNA﹣蛋白质复合体,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不具有端粒,C错误;D、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所以细胞自噬与溶酶体有关,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生命历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2024春•电白区期中)关于以下叙述,正确的有几项()(1)细胞凋亡时,溶酶体可合成和分泌多种水解酶(2)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3)突变基因一定由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诱发(4)非同源染色体随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而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5)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后可激活效应T细胞内的溶酶体酶(6)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A.零项 B.一项 C.二项 D.三项【考点】细胞死亡;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及意义;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专题】正推法;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答案】A【分析】1、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解答】解:(1)细胞凋亡时,溶酶体可分泌多种水解酶,但水解酶在核糖体上合成,(1)错误;(2)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2)错误;(3)突变基因可自发形成,也可由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诱发,(3)错误;(4)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不是发生在雌雄配子结合过程中,(4)错误;(5)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后可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从而使靶细胞裂解死亡,(5)错误;(6)建立动物园、植物园属于易地保护,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6)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学基础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8.(2024•泉州模拟)为了探究某种化合物对细胞生命历程的影响,科学家将该化合物注入细胞质基质后,提取细胞内的DNA进行电泳,结果如图。其中,1﹣5组分别为注入该化合物后0、1、2、3、4h后的电泳条带;6为空白对照条带;7为标准DNA条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DNA片段的迁移速率与所带电荷有关,与其大小无关 B.该化合物在细胞中可以促进DNA的自我复制 C.注入4h后,该化合物的作用效果最强 D.该化合物在细胞中可能诱发细胞死亡【考点】细胞增殖的意义和细胞周期;细胞死亡.【专题】模式图;细胞的增殖.【答案】D【分析】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解答】解:A、DNA片段的迁移速率与所带电荷、DNA分子的大小等有关,A错误;BD、结合电泳条带可知,该化合物在细胞中可以促进DNA的水解,该化合物在细胞中可能诱发细胞死亡,B错误,D正确;C、结合电泳条带可知,与其他组相比,注入4h后,该化合物的作用效果较强,但不一定是最强,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增殖的意义和细胞周期、细胞死亡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9.(2024春•武昌区期末)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自噬不只发生在细胞衰老条件下 B.自噬过程中细胞会选择性地降解细胞器 C.自噬过程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 D.抑制细胞自噬可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考点】细胞死亡.【专题】反推法;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答案】D【分析】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利用溶酶体选择性清除自身受损、衰老的细胞器,或降解过剩的生物大分子,供细胞回收利用的正常生命过程。【解答】解:A、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利用溶酶体选择性清除自身受损、衰老的细胞器,或降解过剩的生物大分子的过程,该过程不只发生在细胞衰老条件下,A正确;B、自噬过程中细胞会选择性地降解自身受损、衰老的细胞器,B正确;C、自噬过程是一个耗能过程,该过程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呼吸,C正确;D、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主要与糖蛋白减少有关,抑制细胞自噬不会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死亡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10.(2024春•湖北月考)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随细胞不断增殖,端粒逐渐缩短。端粒酶能延长缩短的端粒,从而增强细胞的增殖能力。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端粒的化学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 B.在正常人体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被抑制,在癌细胞中被重新激活 C.恶性肿瘤细胞中端粒酶能促进DNA合成,端粒不随细胞分裂而变短 D.端粒DNA序列缩短最终会引起内侧的DNA序列受损,导致细胞坏死【考点】细胞衰老的特征和原因.【专题】正推法;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答案】D【分析】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序列。(1)结构特点:由简单串联重复的序列组成,富含G,长度可达十几到几千个碱基对;端粒DNA具有取向性;染色体末端与特定蛋白形成复合物。(2)功能:保持染色体的稳定,决定细胞的寿命;在肿瘤增殖的维持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解答】解:A、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其化学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A正确;B、一般的体细胞在体内执行特定的功能,不能继续增殖,故端粒酶在一般的体细胞中活性被抑制,在癌细胞中被重新激活,B正确;C、恶性肿瘤细胞中可能存在较高活性的端粒酶,端粒酶能促进DNA合成,端粒不随细胞分裂而变短,C正确;D、根据“端粒学说”,随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逐渐缩短,导致染色体内部的DNA序列受损,从而引起细胞的衰老,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衰老的相关知识,学生要注意细胞衰老的原因,特别是端粒学说,并结合题目信息分析解答本题。二.多选题(共5小题)(多选)11.(2016春•番禺区校级期末)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合理的是()A.细胞总体的衰老导致个体的衰老,但细胞衰老不等同于有机体的衰老 B.体内正常细胞的寿命受分裂次数的限制,细胞增殖受环境影响 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全能性的实现与分化无关 D.不分化可能产生癌细胞,促进细胞凋亡可以治疗癌症【考点】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的癌变的原因及特征;细胞的分化.【专题】正推法;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答案】ABD【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3、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解答】解:A、细胞总体的衰老导致个体的衰老,但细胞衰老不等同于有机体的衰老,A正确;B、体内正常细胞的寿命受分裂次数的限制,细胞增殖受环境影响,B正确;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全能性的实现与分化有关,C错误;D、不分化可能产生癌细胞,促进细胞凋亡可以治疗癌症,D正确。故选:AB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细胞衰老、细胞分化等,要求考生识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之间的关系;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多选)12.(2015春•南昌校级期中)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培养繁育花卉所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克隆羊的诞生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愈伤组织的形成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生物体内细胞由于分化,全能性不能表现出来【考点】细胞全能性的原因及应用.【专题】正推法;克隆技术.【答案】AD【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植物细胞表现全能性的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2、动物细胞核移植的原理是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解答】解:A、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A正确;B、克隆羊的诞生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B错误;C、细胞全能性是以细胞形成个体为标志,因此愈伤组织的形成不能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错误;D、生物体内细胞由于分化,全能性不能表现出来,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核移植,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及条件;识记动物细胞核移植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多选)13.(2018春•福田区校级期中)下列生理过程,对生物体有利的有()A.细胞增殖 B.细胞衰老 C.细胞分化 D.细胞凋亡【考点】细胞的分化;细胞衰老的特征和原因;细胞死亡;细胞增殖的意义和细胞周期.【专题】正推法;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答案】ABCD【分析】1、细胞增殖可使细胞数目增多,但细胞种类不变;细胞分化可使细胞种类增多,但细胞数目不变.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历程,对有机体是有利的.3、细胞衰老的特征:(1)水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2)酶低: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色累: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4)核大: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透变: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解答】解:细胞增殖、细胞衰老、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都属于正常的生命历程,因此对生物体都是有利的。故选:ABCD。【点评】本题比较基础,考查生命活动的历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的意义,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多选)14.(2012春•吴川市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一定有DNA的复制 B.细胞分裂一定有蛋白质的合成 C.细胞分裂一定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D.细胞分裂一定有纺锤丝的出现【考点】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特征及意义.【答案】AB【分析】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细胞的分裂为二分裂.2、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比较项目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间期减I前的间期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与四分体无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不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没有交叉互换现象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有交叉互换现象分离与组合也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着丝点的行为中期位置赤道板减I在赤道板两侧,减II在赤道板断裂后期减II后I期【解答】解:A、不论的细胞的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还是细菌的二分裂,都有DNA复制过程,因此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一定有DNA的复制,A正确;B、不论的细胞的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还是细菌的二分裂,都有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因此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一定有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C、真核细胞减数分裂时一定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原核细胞的二分裂均没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C错误;D、真核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一定有纺锤丝的出现,而无丝分裂和原核细胞的二分裂均没有纺锤丝的出现,D错误。故选:A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的分裂方式、明确各种细胞分裂过程和特点是解题的关键.(多选)15.(2013春•东莞期末)下列有关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应选择根尖伸长区细胞进行观察 B.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C.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D.实验时可以在一个细胞中观察到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动态变化过程【考点】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答案】BC【分析】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的操作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分析每一个步骤的注意事项解题.【解答】解:A、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应该选择分生区的细胞进行制片与观察,A错误;B、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的操作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正确;C、解离是用解离液进行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C正确;D、由于解离时细胞已经被杀死了,所以不可能看到一个细胞中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动态变化过程,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填空题(共4小题)16.(2015•安徽模拟)小鼠是常见的实验动物之一,科学家利用小鼠进行以下实验,请回答:(1)某科研小组开展了“1L﹣18(一种淋巴因子)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甲组无辐射损伤;乙组辐射损伤(60Co照射,下同);丙组先辐射损伤,1天后注射IL﹣18.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Oh、12h、24h、48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组别处理方法0h12h24h48h甲无辐射损伤0.0160.0560.0480.038乙辐射损伤0.4600.4200.5300.520丙辐射损伤+1L﹣180.2390.2650.2790.269①体液免疫中,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是;②从两组数据可知,1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③科研小组还设置了丁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1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与丙组相比,设置丁组的目的是;(2)某科研小组做了一系列生理实验,将小鼠依次置于25℃、0℃、25℃环境中,每一环境中均生活15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共测10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生理指标25℃0℃25℃1(起始)2345678910A0.450.450.440.450.550.550.520.500.460.45B0.310.310.310.300.300.600.620.380.330.32C0.230.230.230.230.180.170.160.220.230.23①实验过程中,能调节小鼠产热量的生理指标是(填字母),能调节小鼠散热量的生理指标是(填字母);②表中A的分泌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以及激素的调节,后一种调节机制称为;③与25℃相比,0℃条件下,小鼠的耗氧量(“增大”、“不变”或“减少”)。【考点】细胞死亡.【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动物体的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介质,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有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由效应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而人白细胞介素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诱变育种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以及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缺点是成功率低,有利变异的个体往往不多;此外需要大量处理诱变材料才能获得所需性状。【解答】解:(1)①在体液免疫过程中,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②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编程性死亡;无辐射损伤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少;乙、丙组对照实验说明,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③丁组实验是先注射1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故与丙组相比,设置丁组的目的是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1L﹣18对抑制对抑制腺细胞凋亡的影响;(2)①调节产热的是促甲状腺激素A和甲状腺激素B,调节散热的是皮肤血流量C。②促甲状腺激素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同时还受到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③与25℃相比,0℃条件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都增多;耗氧量增加;肾上腺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其含量也会增加;但体内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酶活性不变。故答案为:故答案为:(1)①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②乙、丙③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1L﹣18对抑制对抑制腺细胞凋亡的影响(2)①A和BC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甲状腺反馈调节③增大【点评】本题考查免疫器官、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图表的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17.(2015秋•杭州期中)图中的图A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B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C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用特殊方法在一个培养基中测得).请据图作答:(1)图A中含有条染色单体,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与A图所示细胞在分裂末期相比,其特有的特征是(2)A图DNA含量相当于处在C图的阶段(填“2”,“2﹣4”或“4”),核糖体主要在图B所示的阶段参与了与有丝分裂相关蛋白质的合成.(3)图C中的DNA含量为大于2C且小于4C的细胞,则处在B图的期(填字母).(4)培养过程中若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图C中DNA含量为C的细胞数量会增加.(5)染色体数目的暂时增倍发生在图B中的段(填字母),增倍的原因是.【考点】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特征及意义.【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分析A图: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分析B图:图B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分析C图:图C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DNA含量为2C代表G1期;DNA含量为2C~4C代表S期;DNA含量为4C代表G2和M期.【解答】解:(1)图A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与A图所示细胞在分裂末期相比,其特有的特征是出现细胞板.(2)A图DNA含量相当于处在C图的4阶段,核糖体主要在图B所示的G1和G2阶段参与了与有丝分裂相关蛋白质的合成.(3)由以上分析可知,C图中的DNA含量由2C到4C的细胞,处在B图的S期.(4)DNA合成抑制剂会抑制DNA的复制,若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则C图中DNA含量为2C的细胞数量会增加.(5)染色体数目的暂时增倍发生在图B中的M段分裂期的后期,增倍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单体成为染色体.故答案为:(1)8出现囊泡(或出现细胞板或形成新的细胞壁)(2)4G1和G2(同时写出才得分)(3)S(4)2(5)M着丝粒分裂,单体成为染色体【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柱形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等,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A所处的时期,图C中各柱形代表的时期;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影响因素,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18.(2022春•万州区校级期中)如图为人体某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中①~⑦为不同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发现⑤⑥⑦细胞的核基因相同,但细胞内(填分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从而导致这三种细胞出现了形态、结构、功能上的差异。(2)过程b是过程,⑤⑥⑦三种细胞形态差异的根本原因是。(3)衰老和凋亡是细胞(填“正常”或“不正常”)的生命历程,关于细胞衰老的原因目前主要是学说和学说。(4)对于人体来说,在a、b、c三项生命活动中,有积极意义的有。【考点】细胞的分化;细胞衰老的特征和原因;细胞死亡.【专题】模式图;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答案】(1)RNA和蛋白质(2)细胞分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正常自由基端粒(4)a、b、c【分析】1、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多细胞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仅仅有细胞的增殖,而没有细胞的分化,就不可能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被称为编程序死亡。3、由题图可知,a表示细胞分裂过程;b表示细胞分化过程;c表示细胞衰老、凋亡过程。【解答】解:(1)⑤⑥⑦细胞均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因此细胞中的核基因都相同,但⑤⑥⑦细胞选择性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细胞中的RNA和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从而导致这三种细胞出现了形态、结构、功能上的差异。(2)过程b增加细胞种类,表示细胞分化过程,⑤⑥⑦三种细胞形态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在同一生物个体的不同细胞内发生转录的基因种类不完全相同。(3)衰老和凋亡是细胞正常的生命历程,细胞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关于细胞衰老的原因目前主要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4)对于人体来说,细胞分化、细胞增殖和细胞衰老都是正常的生命历程,对人体都有利。衰老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细胞作为生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也在不断地新生和衰老死亡。故答案为:(1)RNA和蛋白质(2)细胞分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正常自由基端粒(4)a、b、c【点评】本题结合人体某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分裂和细胞衰老等知识,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19.(2016春•西宁期末)如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动物细胞中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图中均有性染色体X.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图;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图.(2)该动物体内有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的器官是.图中含有X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是.(3)图丙表示的细胞处于.【考点】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特征及意义;细胞的减数分裂.【专题】模式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动物的性别为雌性;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和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乙.(2)图中细胞既有进行有丝分裂的,也有进行减数分裂的,且由图乙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为雌性,因此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的是生殖器官﹣﹣卵巢.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含有4条X染色体,即含有X染色体数目最多.(3)图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故答案为:(1)甲和乙乙(2)卵巢甲(3)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四.判断题(共5小题)20.(2019秋•渝中区校级期中)无丝分裂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细胞质先延长,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判断对错)【考点】细胞的无丝分裂.【专题】正推法;细胞的增殖.【答案】×。【分析】细胞的无丝分裂:概念分裂的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过程细胞核延长→核缢裂→细胞质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特点(1)核膜和核仁都不消失;(2)没有染色体的出现和染色体复制的规律性变化;(3)染色质、DNA也要进行复制,并且细胞要增大.实例蛙的红细胞【解答】解: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因此叫做无丝分裂。故错误。【点评】本题考查无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无丝分裂的概念、特点及过程,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1.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发生规律性变化。(判断对错)【考点】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特征及意义.【专题】正推法;有丝分裂.【答案】√【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解:在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前期、中期染色体数目都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结束时,细胞一分为二,每个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水平。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意在考查考生的对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难度适中。22.(2019秋•渝中区校级期中)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速率越低,所以细胞不能无限长大。(判断对错)【考点】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专题】正推法;细胞的增殖.【答案】√【分析】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①受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限制;②受细胞核控制范围限制。【解答】解:因为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相对表面积就越小,物质运输速率越低,所以“细胞不能无限长大”这一结论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考查细胞体积大小与物质运输之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3.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纺锤体是由中心粒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的。(判断对错)【考点】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专题】正推法;有丝分裂.【答案】×【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中心体也进行了复制;(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前期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末期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解答】解: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移向细胞两极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4.要观察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好选择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判断对错)【考点】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专题】正推法;有丝分裂.【答案】×【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解: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和分析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最佳时期,题干观点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考点卡片1.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知识点的认识】1、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ATP是绝大多数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ATP是一种关键的物质.ATP是生物体内直接提供可利用能量的物质,是细胞内能量转换的“中转站”.各种形式的能量转换都是以ATP为中心环节的.生物体内由于有各种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同时又有细胞中生物膜系统的存在.因此ATP中的能量可以直接转换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这些能量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机械能.生物体内的细胞以及细胞内各种结构的运动都在做功.所消耗的就是ATP水解释放出的能.例如.纤毛和鞭毛的摆动、肌细胞的收缩、细胞分裂期间染色体的运动等.②电能.生物体内神经系统传导冲动和某些生物能够产生电流.所消耗的就是电能.电能也是由ATP所提供的能量转换而来的.③渗透能.如细胞的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做功消耗的能量.叫做渗透能.渗透能也是来自ATP.④化学能.生物体内物质的合成需要化学能.小分子物质合成大分子物质时.必须有直接或间接的能量供应.另外.物质在分解的开始阶段.也需要化学能来活化能量较高的物质.在生物体的物质代谢中.可以说到处都需要由ATP转换的化学能来做功.⑤光能.如萤火虫用于发光的能量仍然直接来源于ATP.⑥热能.生物体内的热能.来源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大部分的热能通过各种途径向外界环境散发,只有小部分热能用于维持细胞或恒温动物的体温.通常情况下.热能的形式往往是细胞能量转换和传递过程中的副产品.2、ATP的来源和去向归纳(1)生物体内ATP的来源:ATP来源反应式光合作用的光反应ADP+Pi+能量ATP化能合成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其它高能化合物转化(如磷酸肌酸转化)C~P(磷酸肌酸)+ADP﹣﹣→C(肌酸)+ATP(2)生物体内ATP的去向:【命题方向】题型一:消耗ATP和不消耗ATP生理过程的判断典例1:下列生理过程中,不消耗ATP的一组是()A.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B.染色体的复制和运动C.CO2还原和胰岛素分泌D.质壁分离和复原分析: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一般来说细胞内的耗能过程都伴随着ATP的水解过程.解答:A、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是耗能过程,伴随ATP的水解,A错误;B、染色体的复制和运动是耗能过程,伴随ATP的水解,B错误;C、二氧化碳的还原和胰岛素分泌是耗能过程,伴随ATP的水解,C错误;D、质壁分离和复原是由于细胞渗透失水或吸水造成的,不需要消耗能量,无ATP的消耗,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型二:生命活动中的直接能源、主要能源和最终能源典例2: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直接能源、主要能源和最终能源依次是()A.太阳能、糖类、ATPB.ATP、糖类、脂肪C.ATP、脂肪、太阳能D.ATP、糖类、太阳能分析: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是ATP,主要能源是糖类,重要能源物质是葡萄糖,最终能源是太阳能,脂肪是良好的贮能物质.解答: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结构简式为A﹣P~P~P,分解时远离腺苷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出大量能源,直接为细胞内的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生物体内所需的能量约70%来自糖类的氧化分解,因此,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太阳能是生物界的最终能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动物间接或直接以植物为食.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能源物质的判别,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一般不会出错.【解题思路点拨】1、生物体生命活动与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储存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和最终能量来源的关系:①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有机物中含有大量的能量,都可作为能源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②其中糖类是细胞和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③脂肪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④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有机物中的能量不能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它们在细胞中被逐步氧化分解释放出来,其中一少部分能量用于合成直接能源物质ATP后才能供细胞各项生命活动利用,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⑤糖类等有机物中的能量几乎全部来自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所以太阳能是细胞和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最终能量来源.2、生物体内产生ATP和消耗ATP的总结:转化场所产生或消耗ATP的生理过程细胞膜消耗ATP: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细胞质基质产生ATP: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叶绿体产生ATP:光反应消耗ATP:暗反应和自身DNA复制线粒体产生ATP: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消耗ATP:自身DNA复制核糖体消耗ATP:蛋白质的合成细胞核消耗ATP:DNA复制、转录等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知识点的认识】1、生物体生长的原因:细胞体积的增大和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增殖是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2、细胞增殖方式:1)真核细胞分裂方式: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共同点:都有DNA复制)无丝分裂:真核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过程:核的缢裂,接着是细胞的缢裂(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形态)而得名.例蛙的红细胞.2)原核细胞,如细菌:二分裂.(不属无丝分裂)3、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①受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限制②受细胞核控制范围限制.【命题方向】题型: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典例:真核细胞的直径一般在10﹣100μm之间.下列有关生物体的体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B.受细胞所能容纳的物质制约C.细胞较小,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D.受细胞核所控制的范围大小的制约分析:细胞中细胞核所控制的范围有限,所以一般细胞生长到一定体积就会分裂;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叫做相对面积,细胞越小该比值越大,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速率越快,有利于细胞的生长.解答:A、由于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越大,越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所以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限制了细胞的长大,A正确;B、生物体的体细胞不能无限长大与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有关,而不是受细胞所能容纳的物质制约,B错误;C、细胞的体积相对大,则其相对表面积就小,细胞与周围环境交流物质的效率就小,所以细胞较小,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C正确;D、一个细胞核内所含的遗传信息量是有一定限度的,能控制细胞质的活动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一个核能控制细胞质的量也必有一定限度的,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体积大小与物质运输之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思路点拨】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细胞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所以多细胞生物体是由许多细胞而不是由少数体积更大的细胞构成.细胞越大,需要与外界环境交流的物质就越多,但是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小,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流面积就相对小了,所以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3.细胞增殖的意义和细胞周期【知识点的认识】1、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对细胞的生命活动的意义细胞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速度越快,细胞代谢越旺盛。2、细胞增殖的方式和意义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细胞增殖的意义: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3、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命题方向】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细胞周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粒的复制B.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消失于分裂后期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D.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都加倍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①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②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③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④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⑤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A、动物细胞在细胞周期的间期发生染色体复制,即完成染色体的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中心体也发生了复制而加倍,A正确;B、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而消失,B正确;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由移向两极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发出的星射线组成,消失于分裂末期,C正确;D、分裂间期DNA含量因而复制而加倍,但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动物细胞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解题思路点拨】不同生物,同一生物的不同时期,细胞周期都是不一样的。4.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特征及意义【知识点的认识】有丝分裂的过程:1、细胞周期的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2、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1)分裂间期:①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前。②主要变化:DNA复制、蛋白质合成。(2)分裂期:主要变化: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4)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如图所示:【命题方向】题型一: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区别典例1:(2013•江苏)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B.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分析:本题比较简单,考查只需结合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进行作答即可。解答:A、在有丝分裂间期既有DNA分子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同时中心体也发生了复制,A正确;B、分裂间期DNA含量加倍,但是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变,B错误;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C错误;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后期着丝点分裂时消失,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结构和数目的变化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以及知识网络构建的能力,难度不大。题型二:有丝分裂的特点典例2: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②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均不含同源染色体;③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与细胞质DNA平均分配;④二倍体生物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时,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分析:二倍体动物体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平均拉向细胞的两极,使每一极均存在于与体细胞中相同的染色体。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是平均分配的,因此染色体上的DNA是平均分配的;而细胞质的DNA是位于线粒体中的,由于细胞质在分裂过程中是随机分配的,因此细胞质DNA分配也是随机的。解答: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的每一极都有相同的一套染色体,每一套染色体都和体细胞的染色体相同,因此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每一极都含有同源染色体,①正确,②错误;③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质DNA的分配是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而细胞核中的DNA是均等的分配,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并且明确有丝分裂全过程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是平均分配的,而位于细胞质的DNA分配是随机的、不均等。【解题思路点拨】有丝分裂过程要点: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复制后,一个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分别位于两个染色单体上。当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原来的一个染色体成为两个染色体。染色体有两种形态,细丝状的染色质形态和短粗的染色体形态。染色质在前期高度螺旋化,转变为染色体,染色体有在后期解螺旋,恢复成染色质。因此,前期和末期有染色质和染色体两种形态的转化,而中期和后期只有染色体一种形态。5.细胞的无丝分裂【知识点的认识】细胞的无丝分裂:概念分裂的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过程细胞核延长→核缢裂→细胞质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特点(1)核膜和核仁都不消失;(2)没有染色体的出现和染色体复制的规律性变化;(3)染色质、DNA也要进行复制,并且细胞要增大.实例蛙的红细胞【命题方向】题型:无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典例:关于无丝分裂名称的由来,主要原因是()A.细胞分裂过程比较简单B.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C.分裂时细胞核先延长缢裂D.分裂时整个细胞缢裂为两部分分析: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因此叫做无丝分裂.解答:A、无丝分裂过程简单,但这不是无丝分裂名称形成的原因,A错误;B、由于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因此被称为无丝分裂,B正确;C、分裂时细胞核先延长缢裂,这是无丝分裂的过程,不是其名称形成的原因,C错误;D、分裂时整个细胞缢裂为两部分,这也是无丝分裂的过程,不是其名称形成的原因,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无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无丝分裂的概念、特点及过程,明确无丝分裂的名称是由于其分裂过程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而形成的,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解题思路点拨】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的比较:1)有丝分裂普遍见于高等动植物,无丝分裂在低等植物中普遍存在,但真核生物可进行无丝分裂,在高等植物中也常见.高等植物营养丰富的部位,无丝分裂很普遍.如胚乳细胞(胚乳发育过程愈伤组织形成)、表皮细胞、根冠,总之薄壁细胞占大多数;人体大多数腺体都有部分细胞进行无丝分裂,主要见于高度分化的细胞,如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等;蛙的红细胞、蚕的睾丸上皮细胞、进行无丝分裂.2)无丝分裂的过程:过程特点:不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但DNA仍然要复制,核物质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3)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最主要的差别是:无丝分裂不出现纺锤丝、没有染色体的变化.6.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知识点的认识】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植物有丝分裂动物有丝分裂相同点①分裂过程基本相同;②染色体的行为、形态、数目的变化规律相同;③分裂间期都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④分裂期实现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⑤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都需要核糖体合成蛋白质,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不同点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细胞分裂方式不同由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家庄遛狗管理办法
- 生产均衡化管理办法
- 临时办公区管理办法
- 楼宇网格员管理办法
- 防错设计管理办法
- 降温补助管理办法
- 中级经济师管理办法
- ktv离职管理办法
- 人类文明与管理办法
- 隧道监测管理办法
- 2025-2030年中国威百亩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GB/T 16857.13-202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坐标测量系统(CMS)的验收检测和复检检测第13部分:光学三维坐标测量系统
- 2023年上海市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街道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附带题目详解
- 2025赤峰市松山区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赋能智慧矿山的智能决策与优化方案
- 地质调查员职业技能考试题(附答案)
- 初中历史表现性试题情境真实的分析与教学启示
- 2025年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笔试试题题库(附答案)
- 2025年上半年广东东莞市寮步镇人民政府招聘工作人员4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度链家租赁合同电子版(含房屋设施维修责任)
- 闽教版(2020)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综合活动1 规划主题收集资料》说课稿及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