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龙泉中学2024届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龙泉中学2024届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龙泉中学2024届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龙泉中学2024届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龙泉中学2024届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四泉中学2024届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亳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火树银花不夜天”指的是某些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蕴含了碳酸钙的分解反应

C.“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中的“柳絮”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烟”是弥散在空气中的PM2.5固体颗粒

2、螺环化合物,,可用于制造生物检测机器人,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sHsO

B.是环氧乙烷(:四)的同系物

C.一氯代物有2种(不考虑空间异构)

D.所有碳原子不处于同一平面

3、下列符合元素周期律的是

A.碱性:Ca(OH)2>Mg(OH)2B.酸性:H2SO3>H2CO3

2

C.热稳定性:NH3<PH3D.还原性:S"<cr

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结论

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

A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2mL5%出。2溶液

向40mL的沸水中滴入5〜6滴FeCb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

B得到Fe(OH)3胶体

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液体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C向Na。、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浓AgNCh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Ksp(AgCl)>Ksp(Agl)

同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为0.1mol/LNaClO溶液、比较HCIO和CFUCOOH的酸性

D

0.1moVLCH3COONa溶液的pH强弱

A.AB.BC.CD.D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ILO.ZmolL-1的NaHCCh溶液中HCO3一和CCh?一离子数之和为0.2N&

B.H2O2+Cl2=2HCl+O2反应中,每生成32go2,转移2NA个电子

C.3.6gCO和N2的混合气体含质子数为1.8NA

D.常温常压下,30g乙烷气体中所含共价键的数目为7NA

6、下列有关电化学原理及应用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是能量高效转化装置,燃料电池放电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B.电热水器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阻止不锈钢内胆腐蚀,阳极选用铜棒

C.工业上用电解法精炼铜过程中,阳极质量减少和阴极质量增加相同

D.电解氧化法在铝制品表面形成氧化膜减缓腐蚀,铝件作为阳极

7、己知实验室用浓硫酸和乙醇在一定温度下制备乙烯,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利用以下装置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的还

原产物有SO2,并制备1,2・二溟乙烷。

制的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在该反应中主要作用是催化剂、脱水剂

B.装置HI、IV中的试剂依次为酸性高镒酸钾溶液、品红溶液

C.实验完毕后,采用萃取分液操作分离1,2•二溟乙烷

D.装置II中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

8、新型夹心层石墨烯锂硫二次电池的工作原理可表示为16Li+xS8三舞8Li2Sx,其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

允电

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换收

A.电池充电时X为电源负极

B.放电时,正极上可发生反应:2Li+Li2S4+2e=2Li2S;

C.充电时,没生成ImolSu转移0.2mo:电子

D.离子交换膜只能通过阳离子,并防止电子通过

9、油画变黑,可用一定浓度的H2O2溶液擦洗修复,发生的反应为4H2O2+PbS-PbSO4+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是氧化产物B.H2O2中负一价的氧元素被还原

C.PbS是氧化剂D.H2O2在该反应中体现还原性

10、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用高粱龈酒的原理是通过蒸慵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

B.超导材料AB2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说明AB2是电解质

C.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可以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

D.人体摄入的糖类、油脂、蛋白质均必须先经过水解才能被吸收

11、碳酸亚乙酯是锂离子电池低温电解液的重要添加剂,其结构如下图。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J

A.分子式为C3H2O3

B.分子中含6个。键

C.分子中只有极性键

D.8.6g该物质完全燃烧得到6.72LCO2

12、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充分利用,下列处理错误的是

A.厨房菜蔬与残羹回收处理后作肥料

B.旧报纸等废纸回收再生产纸

C.电池等电子产品有毒需特殊处理

D.塑料袋等白色垃圾掩埋处理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则咳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

B.金属钠与水反应过程中,既有共价键的断裂,也有共价键的形成

C.硅单质与硫单质熔化时所克服微粒间作用力相同

D.CO2和NCb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14、大规模开发利用铁、铜、铝,由早到晚的时间顺序是()

A.铁、铜、铝B.铁、铝、铜C.铝、铜、铁D.铜、铁、铝

15、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g)=N2(Mg)AH=-akJ/mol(a>0),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A.平衡后升高温度,容器中气体颜色加深

B.每消耗44.8LNO2,生成N2O4的分子数一定为NA

C.该容器中气体质量为46g时,原子总数为3M

D.若NXh分子数增加0.5NA,则放出0.5akJ的热量

1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宋代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黏土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没有发生

化学变化

B.古代炼丹著作《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的“黄芽”指

的是硫黄

D.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其“法”是指蒸储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有机物A有如下转化关系:

*BOOH

T1稀硫酸①条件1

AJ^T-②十回

卡C/C13他1

①条件II4C唆

己知:①有机物B是芳香点的含氧衍生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8,B中氧的质量分数为14.8%。

H-COOH

@CH3-CH2-COOH+Cl2+HC1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分子式为;有机物D中含氧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

(2)A的结构简式为;检验M中官能团的试剂是一

(3)条件[为;D-F的反应类型为

(4)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F—>G0

(5)N的同系物X比N相对分子质量大14,符合卜冽条件的X的同分异构体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写

出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五组峰,且吸收峰的面积之比为1:1:2:2:2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写

一种)。

①含有苯环;②能发生银镜反应;③遇FeCh溶液显紫色。

18、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未列出)。其中A为某金属矿的主要成分,经过一系列反应可

得到气体B和固体C。单质C可与E的浓溶液发生反应,G为砖红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G。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o

(3)利用电解可提纯(物质,现以碱性锌钵电池为外电源,在该电解反应中电解质溶液是________,阳极物质是

oMn()2是碱性锌铳电池的正极材料,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将0.20molB和O.lOmol°流入一个固定容积为51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并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①,

经半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DO18mol,贝产(。2)=mo,/(L-min),若温度不变,继续通入。・20molB

和O.lOmol°?,则平衡__________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再次达到平衡后,

mol<n(D)<molo

(5)写出化过程中,甲醛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9、亚氯酸钠(NaCKh)是二氧化氯(CIOz)泡腾片的主要成分。实验室以氯酸钠(NaCKh)为原料先制得CKh,

再制备NaCKh粗产品,其流程如图:

己知:①C1O2可被NaOH溶液吸收,反应为2CIO2+2NaOH=NaCKh+NaClO2+H2O。

②无水NaCKh性质稳定,有水存在时受热易分解。

(1)反应I中若物质X为SO2,则该制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一。

(2)实给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

①若X为硫磺与浓硫酸,也可反应生成CKh。该反应较剧烈。若该反应在装置A的三颈烧瓶中进行,则三种试剂(a.

浓硫酸;b.硫黄;c.NaClQi溶液)添加入三颈烧瓶的顺序依次为一(填字母)。

②反应H中双氧水的作用是一。保持反应时间、反应物和溶剂的用量不变,实验中提高CKh吸收率的操作有:装置

A中分批加入硫黄、_(写出一种即可)。

(3)将装置B中溶液蒸发可析出NaClOz,蒸发过程中宜控制的条件为一(填“减压”、“常压”或“加压”)。

(4)反应I所得废液中主要溶质为Na2s04和NaHSCh,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且浪费资源。为从中获得芒硝

(NazSOrlOHzO)和石膏(水合硫酸钙),请补充完整实验方案:—,将滤液进一步处理后排放(实验中须使用的试

剂和设备有:CaO固体、酚酸、冰水和冰水浴)。已知:CaSCX不溶于Na2sCh水溶液;Na2s。4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

所示。

20、甲乙两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制备氯气并验证其性质。甲组用漂白粉与硫酸溶液反应制取氯气:Ca(CIO)2+CaCl2

+2H2s。4询热A2CaSO4+2CbT+2H20,如图1所示;乙组用高铳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2KMiiO4+

16HC1(浓)一2MlicL+2KCI+5c切+8H2O,如图2所示(省略夹持装置)。

图1图2

(1)实验中A选用装置E选用装置_(填写序号)。

(2)装置F的作用请描述装置G中的实验现象一。

2+

(3)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一;C中氯气氧化了亚硫酸钠:Cl2+SO3+H2O->SO?+2C1+2H,请你帮甲组设计一

个实验,证明洗气瓶C中的Na2s03已被氧化(简述实验步骤):—o

(4)乙组中H的目的是比较氯、滨、碘的非金属性,有同学认为该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其理由是。

(5)甲组实验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

21、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合成氨反应有重要意义,请完成下列探究:

(1)生产氢气: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炭即产生水煤气。C(s)+H2O(g)-H2(g)+CO(g)△H=+131.3kJ/mol,

△S=+133.7J/(mol•K),该反应在低温下(填"能"或"不能”)自发进行。

o

(2)已知在4ne时,N2(g)+3Hz(g)2NH3(g)的K=l.5

4

①在411c时,2NH3(g)==±N2(g)+3H2(g)的K'=(填数值)。

②411c时,在1.5L的反应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kImok

2mol,则此时反应v(Nz)正_____________v(N2)逆(填、"V"、"二”或“不能确定”)。

③已知H—H键键能为436kJ/mol,N—H键键能为391kJ/mol,N三N键键能为945.6kJ/mol,

则反应2(g)+3H2(g);="2NH3(g)的△!!=o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通入氨气,

则平衡(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使用催化剂(填“增大”、“减小”

或“不改变”)反应的△H。

⑶在25c下,将amol/L的氨水和1.llmol/L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的c(NH/)=c(CD,则

溶液显__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电离常数Kb-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解题分析】

A.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火树银花不夜天”

指的是某些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A正确;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蕴含了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B正确;

C.一切植物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柳絮”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正确;

D.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意思是说“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香炉峰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由此可见这个“烟”实际上是水产生的雾气,D错误。

答案选D。

2、B

【解题分析】

A.根据»<>的结构式,可知分子式为CsHg,故A正确;

B.同系物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C为原子团的化合物,X。和环氧乙烷(:2)的结构不同,不是同系物,

故B错误;

C1

C.的一氯代物有义》、共2种,故B正确;

D.快。。画红圈的碳原子通过4个单键与碳原子连接,不可能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故D正确;

选B。

3、A

【解题分析】

A.金属性Ca>Mg,对应碱的碱性为Ca(OH)2>Mg(OH)2,故A正确;

B.非金属性S>C,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为H2sO4>H2CO3,而H2sO3>H2C€>3可利用强酸制取弱酸反应说明,

故B错误;

C.非金属性N>P,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为NH3>PH.“故C错误;

D.非金属性SVCL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题目点拨】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非金属单质跟氨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或生成的氨化物的稳定性),非金属单质跟氧气

化合越容易(或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最高价含氧

酸)的酸性强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③氧化性越强的非金属元

素单质,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非金属相互置换)。

4、B

【解题分析】

A.NaHSCh溶液和H2O2溶液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2s04和HzO,现象不明显,不能够判断浓度对反应速率的

影响,A错误;

B.制备Fe(OH)3胶体:向沸水中滴入5〜6滴FCC1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B正确;

C.两溶液浓度未知,虽有黄色沉淀生成,但不能比较Ksp(Ag。)、KSP(Agl)大小关系,C错误;

D.NaClO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氧化pH试纸,不能用pH试纸测定,D错误;

故答案选Bo

【题目点拨】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越大,难溶物越溶,溶度积大的难溶物可转化为溶度积小的难溶物。

5、A

【解题分析】

A.HCCh-在溶液中既能部分电离为ah?,又部分能水解为H2c03,故溶液中的HCO3>832一、H2c03的个数之和

为O.INA,故A错误;

B.在H2O2+CL=2HC1+O2反应中,黛元素由-1价变为0价,故生成32g氧气,即Imol氧气时,转移2NA个电子,

故B正确;

36。9

C.氮气和CO的摩尔质量均为28g/moL故3.6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k;--=又因1个CO和N2分子中

28g/mol70

9

两者均含14个质子,故一〃2川混合物中含1.8NA个质子,故C正确;

70

D.常温常压下,30g乙烷的物质的量是Imol,一个乙烷分子有7个共价键,即30g乙烷气体中所含共价键的数目为7N、,

故D正确;

故选:Ao

6、D

【解题分析】

A.电池是能量高效转化装置,但是燃料电池放电的时候化学能并不能完全转化为电能,如电池工作时,在电路中会

产生热能,A项错误;

B.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需要外接活泼金属,Cu的活动性比Fe的活动性低,因此起不到保护的作用,B项错误;

C.电解精炼铜的过程中,阳极除了Cu,还有Zn、Fe等比Cu活泼的金属也会失去电子,阴极始终是Cu"被还原成Cu,

所以阳极质量的减少和阴极质量的增加不相同,C项错误;

D.利用电解法使铝的表面生成氧化铝,A1的化合价从0升高到+3,失去电子,在电解池中作阳极,D项正确;

本题答案选Do

7、A

【解题分析】

A.乙醇在浓硫酸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烯和水,浓硫酸在该反应中主要作用是催化剂、脱水剂,故A正确;

B.锌酸钾溶液和二氧化硫、乙烯都要反应,除掉乙烯中的二氧化硫用氢氧化钠溶液,再用品红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

尽,因此装置III、IV中的试剂依次为氢氧化钠溶液、品红溶液,故B错误;

C.实验完毕后,产物是1,2.二溟乙烷,二溟乙烷溶于四氯化碳,二者沸点不同,可采用蒸锚操作分离提纯产品,故

C错误;

D.装置II中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题目点拨】

SO2使溶液褪色不一定体现漂白性,使某些有机色质褪色,体现漂白性,使尢机物酸性高铳酸钾溶液褪色体现还原性。

8、B

【解题分析】

A、在原电池中,电解质里的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M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N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池充电

时X为电源正极,A错误;B、根据装置图可知正极反应式可以为2Li++Li2s4+2e=2Li2s2,B正确;C、根据总反应式

可知充电时每生成xmolSs转移16moi电子,C错误;D、电子一定不会通过交换膜,D错误,答案选

9、B

【解题分析】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生成H2O,%。是还原产物,故A错误;中负一价的氧元素化合价降低,

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PbS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PbS是还原剂,故C错误;出。2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比。2在

该反应中是氧化剂体现氧化性,故D错误。

点睛: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氧化剂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氧化剂体现氧化性。

10、B

【解题分析】

A.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发酵法将淀粉变为乙醇,再蒸馈分离出来,故A错误;

B.超导材料AB2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说明AB2是电解质,故B正确;

C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可以不能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减少二氧化硫污染性气体排施,故C错误;

D.人体摄入的单糖不需要经过水解,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题目点拨】

粮食酿酒不是本身含有酒精,而是粮食中淀粉发酵得到乙醇,再蒸储。

11、A

【解题分析】

A、双键两端的碳原子上各有一个氢原子,所以分子式为C3H2。3,故A正确;

B、分子中的单键为。键,一共有8个,故B错误;

C、该分子中碳碳双链属于非极性键,故C正确;

D、此选项没有说明温度和压强,所以所得二氧化碳的体积是不确定的,故D错误。

此题选C。

12、D

【解题分析】

A.厨房菜蔬与残羹成分为有机物,回收发酵处理后可作有机肥料,故A正确;

B.旧报纸等废纸属于可回收垃圾,回收后可以再生产纸,故B正确;

C.电池等电子产品中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可以污染土壤和水体,需特殊处理,故C正确;

D.塑料袋等白色垃圾属于可回收垃圾,难降解,不能掩埋处理,故D错误。

故选D。

13、C

【解题分析】

A.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中含有自由移动阴阳离子,说明该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则为离子亿合物,故A正确;

B.Na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t,反应中水中的共价键断裂,氢气分子中有共价键生成,所有反应

过程中有共价键断裂和形成,故B正确;

C.Si是原子晶体、S是分子晶体,熔化时前者破坏共价键、后者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所有二者熔化时破坏作用力不同,

故C错误;

D.中心原子化合价的绝对值+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8时,该分子中所有原子都达到8电子结构,但是氢化物除外,二

氧化碳中C元素化合价绝对值+其最外层电子数=4+4=8,NCb中N元素化合价绝对值+其最外层电子数=3+5=8,所有

两种分子中所有原子都达到8电子结构,故D正确。

故选C。

【题目点拨】

明确物质构成微粒及微粒之间作用力是解本题关键,注意C选项中Si和S晶体类型区别。

14、D

【解题分析】

越活泼的金属越难被还原,冶炼越困难,所以较早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金属是铜,其次是铁,铝较活泼,人类掌握冶炼

铝的技术较晚,答案选D。

15、B

【解题分析】

A.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c(N()2)增大,使容器中气体颜色加深,A正确;

B.由于未指明反应的温度、压强,因化不能根据气体体积确定气体的物质的量及含有的分子数目,B错误;

C.NOz>N2O4最简式是NO2,1个NO2中含有3个原子,其式量是46,所以46g混合气体中含有NO2的物质的量是1

mol,其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3NA,C正确;

D.根据方程式可知:每反应产生1molN2O4,放出akJ的热量,若WO』分子数增加0.5NA,产生N2O40.5mol,因

此放出热量为0.5akJ,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o

16、A

【解题分析】

A.黏土烧制陶器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曾青涂铁是一种可溶性铜盐的溶液放入金属铁得到金属铜的过程,故B正确;

C.液态的金属汞,受热易变成汞蒸气,汞属于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属于有毒物质,但常温下能和硫反应生成硫

化汞,从而防止其变成汞气体,黄芽指呈淡黄色的硫磺,故C正确;

D.蒸令气上,则利用互溶混合物的沸点差异分离,则该法为蒸僧,故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01©X)CH

17、C7H8。竣基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NaOH的醇溶液,加热

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IUH(X)H+H20

13HO-^7V-CHCHO

+2H2O2

【解题分析】

108x14.8%.

有机物B是芳香烧的含氧衍生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8,B中氧的质量分数为14.8%,B中O原子个数二----------------=1

16

碳原子个数=写生=所以分子式为中含有苯环且能连续被氧化,贝为一

7…8,BC7H80,BIJB[10^2°H,B被催

化氧化生成M,M为。一阳°,N为苯甲酸,结构简式为产

A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和瘦酸,C为竣酸,根据题给信息知,C发生取代反应生成D,D发生反应然后酸化得到E,E

能生成H,D是含有氯原子的较酸,则D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加热生成E,E发生加聚反应生成H,所以D为

《、_CH—

一、E为^—CH=CH-COOH、C为O(H,-CHL<:00H;D反应生成F,F能反应

生成E,则D发生水解反应生成F,F为,-fH-COOH,F发生酯化反应生成G,根据G分子式知,G

0H

为Qr

;根据B、C结构简式知,以此解答该题。

【题目详解】

H

⑴B为°,分子式为C7H80,D为,含氧官能团为竣基;

⑵由以上分析可知人为0口。13000,M为Q-SO,含有醛基,可用银氨溶液或新制备氢氧化铜浊液

检验;

z2ii—CllCOOH

⑶通过以上分析知,条件1为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D为〜,D发生水解反应(取代反应)

生成F;

00

(4)F发生消去反应生成E,反应方程式为H+2H2O,F发生酯

化反应生成G,反应方程式为+2H1O;

GOOH

(5)N为苯甲酸,结构简式为,X是N的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比N大14,即X中含有较基,且分子中碳原

子数比N多一个,根据条件:①含有苯环②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③遇FeCh溶液显紫色,说明含有酚羟

基,如苯环含有2个取代基,则分别为-CH2cHO、-OH,有邻、间、对3种,如苯环含有3个取代基,可为-C%、・CHO、

-OH,有10种,共13种;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五组峰,且吸收峰的面积之比为1:1:2:2:2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HO-Q-CHZCHO。

【题目点拨】

以B为突破口采用正逆结合的方法进行推断,注意结合反应条件、部分物质分子式或结构简式、题给信息进行推断,

注意:卤代垃发生反应条件不同其产物不同。

18、(1)SO2cli2。

(2)Cu+2H2s。4浓)-△-SO2t+CUS()4+2H2O

(3)C11SO4溶液粗铜MnO2+H2O+e=MnOOH+OH

(4)0.036;正反应方向;0.36;0.40;

(5)HCHO+2CuOH)2+NaOH__^-HCOONa+Cu2O+3H2O1

或HCHO+4CnOHb+2NaQHNa2co3+2C112O+6H2O1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F与甲醛溶液反应生成G,G为砖红色沉淀,则G为CuzO;A为某金属矿的主要成分,则A中含有Cu

元素,经过一系列反应可得到气体B和固体C。单质C可与E的浓溶液发生反应,判断C为Cu单质,则E为酸,B

能与氧气反应生成C,C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所以B是二氧化硫,C是三氧化硫,E为硫酸,Cu与浓硫酸加热

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硫酸铜,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甲醛反应生成就化亚铜沉淀,符合此图。

(1)根据以上分析,B的化学式是SO2;G为Cm。;

(2)反应②为Cu与浓硫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H2s04浓)-^-SO2T+CUSO4+2H2O;

(3)提纯Cu时,用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硫酸铜作电解质溶液,则铜离子在阴极析出,从而提纯Cu;MnO2

是碱性锌钵电池的正极材料,电池放电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与水结合生成碱式氧化铳和

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M11O2+H2O+e=MnOOH+OH;

(4)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方程式是2so2+O2O2SO3,经半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三氧化硫0.18mol,说

明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是0.09mol,则、0(2)="0.09mol/5L/0.5min=0.036”mol/Izmin);继续通入0.20molB和0.10mol

O2,相当于反应物浓度增大,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再达平衡时,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比原来的

2倍还多,所以大于0.36mol,容器中相当于有0.4mol二氧化硫,可逆反应不会进行到底,所以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

小于0.40mol;

(5)F是硫酸铜,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甲醛与氢氧化铜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亚铜砖红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是HCH()+2(:u()H)7+Na()H-HCOONa+Cu2O+3H2OJ

或HCHO+4CuOH)2+2NaOH^^_Na2col+2C112O+6H2O1。

考点:考查物质推断,物质性质的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

19>2C1O3+SO2=2CIO2+SO4cab作还原剂水浴加热时控制温度不能过高(或加一个多孔球泡等)减

压向废液中分批加入适量CaO固体并搅拌,用冰水浴控制反应温度,对浊液取样并滴加酚配,至溶液呈浅红色时

停止加入CaO。静置后过滤,用水洗涤沉淀2・3次得到石膏;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至32.4C以下,接近0℃,过

滤,所得晶体用冰水洗涤2-3次,低温干燥得到芒硝

【解题分析】

用二氧化硫将NaCKh还原制得C1O2,C1O2和NaOH反应制得NaCKh和NaClOz,再用过氧化氢将NaCKh还原成

NaCKh制得NaCKh粗品。

【题目详解】

(l)SOz作还原剂,S化合价升高2,被氧化成SO4%C1O3•作氧化剂,被还原成CKh,。化合价降低1,结合电子

22

得失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可书写离子方程式:2C1O3+SO2=2C1O2+SO4,故答案为:2CIO3+SO2=2C1O2+SO4-;

(2)①反应剧烈,浓硫酸只能在最后添加,结合流程图可知先加NaCKh,所以顺序为:先加NaCKh,再加S,最后

加浓硫酸,故答案为:cab;

②反应H中NaOH和C1O2反应生成NaCKh和NaClOz,过氧化氢的作用是将NaCl()3还原成NaCKh,过氧化氢会分解,

温度不宜太高,所以控制A中水浴加热时温度不过高,或者在B中搅拌、或者加一个多孔球泡,故答案为:作还原剂;

水浴加热时控制温度不能过高(或加一个多孔球泡等);

(3)无水NaCKh性质稳定,有水存在时受热易分解,应该减压,让水分尽快蒸发,故答案为:减压;

(4)加入一定量CaO使NaHSCh反应成CaSO4,为了保证NaHSCh反应完,所加CaO需稍过量,CaO过量溶液就显

碱性了,可以用酚酸作指示剂,当溶液变为浅红色时停止加CaO,CaSO4不溶于Na2sO4水溶液,此时可用过滤、洗

涤的方法得到石膏,此时滤液为Na2sO,溶液,还不是芒硝,从图上看,可将温度调整32.以下,形成芒硝,析出芒

硝晶体,过滤、洗涤、干燥就可得芒硝了,为了使芒硝产率较高,可用冰水洗涤,降低因溶解损失的量,故答案为:

向废液中分批加入适量CaO固体并搅拌,用冰水浴控制反应温度,对浊液取样并滴加酚猷,至溶液呈浅红色时停止加

入CaO。静置后过滤,用水洗涤沉淀2・3次得到石膏;漉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至324c以下,接近0C,过滤,所

得晶体用冰水洗涤2.3次,低温干燥得到芒硝。

【题目点拨】

结合图像,温度低于32.4'C以下,硫酸钠结晶得到芒硝,温度降低,芒硝的溶解度减小,可用冰水洗涤减小损失率。

20、III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安全瓶(监测装置H是否堵塞)U型管中左边有色布条褪色,右边有色布

条没有褪色Cl2+2I->2Cr+l2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HC1溶液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再滴加BaCh

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Na2s03已被氧化Cb也可与KI反应生成12,乙组设计的实验中并没有排除。2

对实验的干扰,故不能比较。、Br、I的非金属性或Ch未充分接触到溟化钠溶液中,未必能看到现象无尾气处

理装置,污染环境

【解题分析】

(1)结合反应原理甲组利用固体与液体加热制备氯气;乙组利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加热制氯气;

(2)乙组制得的Cb中混有挥发的HC1气体,装置G中CaCb是干燥剂;

⑶氯气能氧化r生成12;装置C中氯气氧化了亚硫酸钠,所得溶液中含有SO4%只要利用稀盐酸和BaCL溶液检验溶

液中是否存在SO?',即可判断有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NaBr溶液未能完全吸收Ch,有部分Cb参与KI氧化为12的反应;

(5)Ch是有毒气体,需要处理含氯气的尾气。

【题目详解】

⑴甲组用漂白粉与硫酸溶液混合加热制取氯气,实验中A选用装置II;而乙组用高镒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

应不需要加热,则E选用装置I;

⑵乙组制得的Cb中混有挥发的HQ气体,可利用装置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