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讲符号学与叙事学符号学
(Semiotics/Semiology)一、符号学概述符号学在结构主义方法启发下出现,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勃兴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后来推广至美国及前苏联,并最终发展为西方形式论思潮的集大成者。从20世纪60年代起,西方几乎所有的形式主义理论都被逐渐归结到符号学旗下。大名鼎鼎的叙事学、传播学等也都被视为符号学的分支。索绪尔定义:Itisthereforepossibletoconceiveofasciencewhichstudiestheroleofsignsaspartofsociallife.Itwouldformpartofsocialpsychology,andhenceofgeneralpsychology.Weshallcallitsemiology.Itwouldinvestigatethenatureofsignsandthelawsgoverningthem.Sinceitdoesnotyetexist,onecannotsayforcertainthatitwillexist.Butithasarighttoexist,aplacereadyforitinadvance.Linguisticsisonlyonebranchofthisgeneralscience.
我们可以设想有一门研究社会中符号生命的科学;······语言学不过是这门一般科学的一部分,将来符号学发现的规律也可以应用于语言学,所以后者将属于全部人文事实中一个非常确定的领域。(《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语言符号(linguisticsign)的二重性——概念+语音模式ConceptSoundPattern皮尔斯(Peirce)定义:“逻辑学,就其一般意义而言,正如我确信我已指出的那样,不过是符号学的另一种名称,一种关于符号的几乎是必然的或形式的学说。”(《皮尔斯文集》)Interpretant
Sign Object
皮尔斯的符号“三项式”(triadicrelation)符号学定义:
符号学即研究意义活动的学说符号流程
发送者(意图意义)→符号信息(文本意义)→接收者(解释意义)符号学的研究对象:符号过程(semiosis)三大环节1、表意(signification)2、传达(communication)3、解释(interpretation)理论支柱1、形式论2、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3、心理分析4、现象学-存在主义-阐释学二、符号学的发展趋向1、与其他学说相结合2、广泛应用于具体领域之中(一)马克思主义符号学1、强烈的论辩精神;2、批判性本质:将符号的意指活动看作编织社会话语权力网,与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批评精神相呼应。(二)心理分析符号学1、弗洛伊德释梦的“修辞”2、拉康从“能指链”分析潜意识的符号构成3、克里斯蒂娃“符号心理分析”理论(符号学=心理分析+性别研究)(三)现象学符号学1、胡塞尔、皮尔斯2、梅洛-庞蒂将符号学与存在主义相结合3、格雷马斯等建立主体符号学理论4、德里达从符号角度攻击胡塞尔理论盲点,为解构主义思想的形成前提三、主要代表恩斯特·卡西尔(《人论》:“人是符号的动物”)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艺术即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符号”即“艺术表现形式”,它仅供读者自身体验而不指向外部世界[唯美主义倾向])格雷马斯翁贝托·艾柯(符号系统的不确定性)(一)格雷马斯1、“行动位”模式发者——客体——受者助者——主体——对手
——《结构语义学》古典哲学家认知图示:上帝(发者)——世界(客体)——人类(受者)精神(助者)——哲学家(主体)——物质(对手)马克思主义者认知图示:历史(发者)——无产阶级社会(客体)——人类(受者)工人阶级(助者)——人(主体)——资产阶级(对手)格雷马斯矩阵
x反x
X
非x非反x杰姆逊对《聊斋志异·鸲鹆》的分析故事梗概:
主人养了一只会说话的鸲鹆(八哥),双方情意深厚。一次,主人钱财用光无以为生。八哥向主人建议将自己卖给王爷。主人不愿意。八哥称自己会找机会飞回来。主人最终同意八哥的建议。王爷买下八哥后也非常喜欢。八哥在博得王爷信任后要求将自己放出笼子,王爷照办后,八哥飞出王府回到了主人身边。
(权势)
人(主人)反人(王爷)(友谊)
X(金钱)人道非人(鸟)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赵毅衡对《黄金时代》的分析龙树“四句破”:
A+B既正又反
A正----------------------------------B(即-A)反
-A+(-B)非正非反
龙树将二元对立拆分为四元:纯肯定,纯否定,复合肯定(佛理称为第三俱句,或双亦句),复合否定(佛理称为第四俱非句,或双非句)
既净又秽(王二认为陈清扬是破鞋又非破鞋)
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秽(陈清扬原非破鞋)(大家公认陈清扬是破鞋)
不净不秽(陈清扬认为自己非破鞋亦非非破鞋)小结与结构主义一样,符号学也是发源于索绪尔语言学和结构人类学的一种方法。这种研究基于一下两个基本假设:
1、所有社会和文化的事物不仅应被视为物质的事物或事件,而且应被视为具有约定俗成意义的事物,也即是说,被视为符号;
2、这些符号由它们在一个系统中或与周围事物关系的网络中的位置而衍生出自己的意义。(例:电影《大事件》的第一部与第二部)
符号学家们将自己关心的问题设定为发现和描述约定俗成的系统及其作用特征,因此符号学批评的最大特征即趋向于对系统加以理解,这对文学研究来说显然意味着要研究过去未曾看作“系统”的某种东西。在实践中,这一研究思路反映了文学理论和批评的一种转移,即从涉及创作活动的性质与作品价值的传统的关注点,转移到集中研讨作为总体的文学系统的性质的有关问题上去。叙事学
(Narratology)一、叙事与叙事学(一)叙事叙事就是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简单地说,叙事就是讲故事。叙事理论:研究“如何讲故事”的相关理论。叙事学是在结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叙事理论。
叙事学是对“叙述的本质和叙述分析的几条原则,提出几点一般性的结论”。
——托多洛夫《叙述的结构分析》(1969)叙事学是有关叙事文学的研究。
——热奈特(二)叙事学叙事学(narratology
/narratologie)界定
叙事学是一门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等的理论,或者说它是一种对叙事文形式和功能的研究。属于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的研究,关注写作技巧,如叙事者、叙事观点,叙事时间,叙事距离等。1、叙事学的产生叙事学产生的标志性事件:普洛普概括出俄国民间故事的31个恒定“功能”列维-斯特劳斯开启法国叙事学研究普洛普的《故事形态学》2、叙事学在法国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法国出现大量关于叙事作品结构分析的尝试,包括以格雷马斯为代表的神话分析、以布雷蒙德为代表的民间故事分析和巴特、托多罗夫、热奈特等人为代表的小说研究。这些探索通过一系列学术活动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和批评方法,这种新理论就被称作“叙事学”。3、叙事学的发展意识形态叙事研究
20世纪8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开始转向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从意识形态角度研究叙事文学。“小规模的叙事学复兴”
20世纪90年代,借鉴女性主义、解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历史主义、电影理论、计算机科学等众多理论和方法,形成所谓的“新叙事学”。
(三)传统叙事理论与叙事学的区别1、叙事理论古已有之,叙事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2、传统叙事理论以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为中心内容;叙事学研究叙事的本质、功能、形式,研究对象为故事、叙事话语、叙述行为等;3、传统叙事理论的理论基础是“摹仿论”、“反映论”,叙事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是结构主义语言学。二、文学叙事的内涵与特征(一)定义:文学叙事(narration):用话语虚构社会事件的过程。1、文学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与抒情性作品不同,叙事文学讲故事,描述人的行为及其造成的后果,其认识价值就在于显示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意义。2、文学叙事是话语的虚构。一般话语所指对象是在话语之外的现实世界,文学话语所叙的对象只存在于话语叙述之中。叙事文学用话语虚构艺术世界。(《西游记》)(二)文学叙事的两大特征:(三)文学叙事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
从叙事的内容来看,任何文学叙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某种解释,必然带有时代、民族等意识形态的印记。(《旧约》叙事是希伯来民族意识形态的体现)
从叙事方式来看,一定的叙事方式形成一定的写作风格,而种种风格背后的制约要素之一就是审美意识形态。(自然主义是19世纪实证主义意识形态的体现)(四)文学叙事的构成叙述内容:被讲述的故事叙述话语:讲述故事的语句
叙述动作:“叙述”活动本身
叙述内容:穷酸文人孔乙己一生的悲惨命运;叙述动作:作为咸亨酒店小伙计的“我”讲述他所旁观到的孔乙己的故事;叙述话语:小伙计的身份和态度使小说的叙述话语相当简洁而冷漠,与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形成强烈对比。小说的艺术张力正在于此。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孔乙己》的叙事构成三、叙述内容故事结构行动
(一)故事故事通过对“过去的事”的记忆和讲述,构建着一定的文化形态。故事是叙述内容的基本成份。
1、事件
2、情节
3、人物
4、场景
1、事件小说是事件的一种存在形态,事件则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内容。事件指的是一件所做的或所发生的事,它引起状况的变化。当变化是由行动者所引起时,事件可以是一个行动;如果变化并不是行为者所引起的,它就是一件所发生的事。事件强调变化,强调从一种状况向另一种状况的转变。事件就是故事“从某一状态向另一状态的转化。”事件的三种存在形态:事件的现时存在事件在回忆中的存在事件的想象性存在事件举例:卡夫卡《城堡》(1)K病了,(2)K死了,(3)K生前始终无法获得城堡的认可,(4)K死时终于获得了居住许可权。
2、情节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而且必须在事件发展中表现出人物行为的矛盾冲突,由此揭示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事件和情节的基本区别就在于:事件遵循时序结构,情节强调因果关系;事件更符合自然形态,情节更富于人为色彩,它是在事件的基础上经过加工、组织、结构而成。——事件是情节的基础,情节是事件的更高形式。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事件;“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情节。3、人物从推动故事进展的作用上讲,人物是行动的主体,格雷马斯称之为“行动元”;从构造形象的意义上讲,人物是性格(也称为“角色”)。每一个人物都应当是一个性格,否则就没有了个性和生气。格雷马斯把人物分为3对共6种角色:(1)主角与对象(2)支使者(往往是命运或社会)与承受者(3)助手与对头福斯特:“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从性格的角度对故事中人物的区分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来进行区分的一种典型方式是福斯特的区分方法,即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形”两种。“扁平”人物:具有单一或简单性格特征的人物。“扁平”人物的缺点:人物性格固定化、模式化,始终如一,没有发展变化,缺乏性格深度。“圆形”人物: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这种人物性格丰富、复杂,性格是发展变化而不是凝固不变的,也不是一次就完成的,每一阶段性格都有不同的表现。这类人物同样鲜明,但其鲜明性表现在多方面。4、场景
由人物的行为与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二)结构结构:作品中各个成分或单元之间关系的整体形态。
“托多洛夫等结构主义者认为,小说的基本结构与语言的句法可以类比,……一个单一的句子和一个完整的叙事文本在句法结构上可能是大致相同的,因为人们往往依赖相同的结构方式来组织他们的经验,一篇叙事文本的结构不过就是一个放大了的句子结构。”——罗钢:《叙事学导论》在语言中,一个句子存在两个结构:句子的表层结构和句子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历时向度):指的是事件与事件的先后结构关系;深层结构(共时向度):指的是叙事内容与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联性。1、表层结构
叙事学表层结构分析的基本理念:从句法分析角度讲,叙事作品最小的叙述单位是句子,可以将一篇叙事作品看成是几个放大了的句子,将几个句子看成是浓缩了的叙事作品,从而在两者之间找到对应的结构关系。在每一个句子中,主语对应叙事作品的人物,谓语对应状态的变化或叙事作品的行动,状语或表语对应叙事作品的人物状态和环境描写。这样就可以把基本事件转换成基本句型。叙事句法的两个基本单位:命题和序列。序列由构成一个完整独立故事的一系列命题组成。按照这种办法,可以把《救风尘》的主要内容化简为以下几个叙述句:①妓女宋引章嫁给了花花公子周舍;②宋引章在周舍家受虐待向母亲求救;③赵盼儿诱骗周舍写休书救了宋引章;④赵盼儿在公堂上争讼斗败了周舍,宋引章嫁给了书生安秀实。《驿站长》表层叙事结构分析:①驿站长有一个漂亮女儿都妮亚②骠骑兵来到驿站装病③骠骑兵劫走都妮亚④驿站长寻找都妮亚失败⑤驿站长在孤独中酗酒而亡《救风尘》和《驿站长》表层结构的相似处:初始平衡——平衡被破坏——试图恢复平衡——否定性新平衡托多罗夫的“语法”(叙述结构)研究托多罗夫提倡对文学做“叙述的结构分析”,认为作品是“某个抽象结构的表现”,“而对那个结构的理解才是结构分析的真正目的”。结构分析的目的,在于“从每一部作品中发现它与其他作品的共同之处(例如文学体裁、文学时期的研究),甚至与其他所有作品的共同之处(例如文学理论)。”(托多罗夫《叙述的结构分析》)托多罗夫的《十日谈》“语法”分析托多罗夫所谓的“语法”是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他将《十日谈》的故事分成两类,每一类故事共有一个抽象结构,如Ⅰ-4,Ⅸ-2,Ⅶ-2,Ⅶ-1这四个故事就有共同的“语法”。X违犯戒律→Y必须处罚X→X设法免受处罚
Y违犯戒律→Y没有处罚XY相信X没有违犯戒律(1)“语法”分析X和Y,是行动者,相当于专有名词;它们充当语句的主语。谓语项,是一个动词,如违犯、处罚、避免。在上述叙事结构中,有两个基本单位,陈述(命题)和序列,陈述由专有名词和动词构成,如“X违犯戒律”;序列由构成一个完整故事的各种陈述组成,如“X违犯戒律→Y必须处罚X→X设法免受处罚→Y相信X没有违犯戒律”就是一个序列。(2)故事进展图式图式:平衡——破坏平衡——新的平衡。上述《十日谈》故事属于“免受处罚”这一类。平衡被“违犯戒律”打破,恢复平衡可由实施处罚来实现,但《十日谈》中通过“免受处罚”确立一种新的平衡。托多罗夫:“帮助我们描述这些类型的故事的分类,可以大大扩充我们对一本书中的世界的了解。对于薄迦丘而言,两种平衡象征着(大多数情况下)文化与自然,社会与个人;故事内容通常是表现后者的地位高于前者。”(托多罗夫:《叙述的结构分析》)托多罗夫“语法”分析小结
托多罗夫的方法:把每个故事的叙述看成一个放大了的句子结构,通过句子结构的分析,可以找到支配陈述(命题)和序列的组合规则——语法。2、深层结构深层结构:超出叙事文本的、存在于整个社会文化语境中的文化结构。深层结构是故事中各个要素按故事的文化背景中某种内在结构关系排列组织起来的、超出具体故事叙述顺序的整体。叙事文学深层结构分析的基本理念:相信具体的叙事内容同产生这些内容的整个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超出表面的深层意义关系。因此,根据一定的模式对这些表层内容进行共时性重组,就能够获得深层隐藏着的意义结构。深层结构分析的基本程序:打乱内容的时间顺序,按照内容的相似性或相同性作纵向组织,从而寻找出其深层的意义结构。
列维-斯特劳斯分析俄狄浦斯神话过高估计了血缘关系过低地估计了血缘关系怪物被杀死,否定人从土里生出来的根源站立的困难,坚持人从土里生出来的根源卡德摩斯寻找被宙斯劫走的妹妹俄狄浦斯娶其母伊俄卡斯达安提格涅不顾禁令埋葬她的哥哥波吕尼克斯厄喀翁兄弟(种下龙牙从土里长出的武士)互相残杀俄狄浦斯杀死他父亲厄忒俄克勒斯杀死他的哥哥波吕尼克斯卡德摩斯杀死毒龙俄狄浦斯杀死斯芬克斯拉布达科斯(拉伊俄斯之父)=跛子(?)拉伊俄斯(俄狄浦斯之父)=左蹁脚(?)俄狄浦斯=肿疼的脚(?)《柳毅传》的深层结构行为
后果A:循常规行事B:脱离常规的行为C:不幸D:幸运应举龙女向舅姑哭诉丈夫的行为洞庭君把爱女受难的事向暴躁的弟弟钱塘君保密钱塘君顺从锁禁严词拒绝钱塘君婚媒回家后两次明媒正娶马受惊而跑出道外
解下衣带叩社桔入水见龙王钱塘君怒发而挣断锁链最后娶一父亲不知所往的寡妇落第龙女被罚牧羊洞庭君哀恸钱塘君被囚禁柳毅在拒婚后的遗憾两度亡妻龙女得还钱塘君大胜并被赦免成仙得道(三)行动
行动:人物有目的的行为。它是事件发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1、行动逻辑:行动逻辑的基本形式一般是一个三段式系列:A、可能性,一个行动将发生或具有发生的条件;B、行动变为现实,即故事的主要部分;C、结果:或者成功,或者失败。——即:可能性-变为现实-取得结果2、行动序列的典型复合形式
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连式
(1)基本序列A可能性(例如要达到的目的,情况形成)A2a变为现实(例如:采取行动)A2b没有变为现实(例如:没有采取行动,没能采取行动)A3a达到目的(例如:行动获得成功)A3b未达到目的(例如:行动失败)(2)复合序列1、首尾接续式
2、中间接续式3、左右并连式A1A2A3B1B2B3A1A2A3B1B2B3A1A2A3
B1B2B3四、叙述话语(一)文本时间和故事时间文本时间/叙事时间:讲故事的时间;故事时间:故事内容本身展开的时间。前者只能由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日常生活的逻辑将它重建起来,后者才是作者经过故事的加工改造提供给我们的现实的文本秩序。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的关系:
顺序(时序)、时距(时长)、频率1、时序(1)顺时序:讲述事件的顺序和事件发生的顺序是同一的。(2)逆时序:讲述事件的顺序和事件发生的顺序是对逆的。倒序、预序、插序
2、时距:即叙述的步速,是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互相比较、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
A、省略B、概述C、场景D、延缓E、静止省略故事时间无限长于叙事时间概要故事时间长于叙事时间场景故事时间等于叙事时间延缓叙事时间长于故事时间停顿叙事时间无限长于故事时间停顿所指的是在其故事时间显然不移动的情况下出现的所有叙述部分。换句话说,相应于一定量文本篇幅的故事时间跨度为零。省略:他生下来时,闭着眼睛睡了两天两夜,不吃不喝,一个死人相,把亲人们吓坏了,直到第三天才哇地哭出一声来。能在地上爬来爬去的时候,就被寨子里的人逗来逗去,学着怎样做人。很快学会了两句话,一是“爸爸”,二是“+妈妈”。……三、五年过去了,七、八年过去了,他还是只能说这两句话,……概要:“当我回到北京时,已是三年以后”延缓: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都是早早就躺下了。有时候,蜡烛才灭,我的眼皮儿随即合上,都来不及咕哝一句:“我要睡着了。”半小时之后,我才想到应该睡觉;这一想,我反倒清醒过来。我打算把自以为还捏在手里的书放好,吹灭灯火。睡着的那会儿,我一直在思考刚才读的那本书,只是思路有点特别;我总觉得书里说的事儿,什么教堂呀,四重奏呀,弗朗索瓦一世和查理五世争强斗胜呀,全都同我直接有关。
——《追忆逝水年华》停顿:“我实在弄不明白,一个人怎能花上30页的篇幅来描述他入睡之前如何在床上辗转反侧。”
——拒绝出版《斯万家那边》的出版商场景:刘鹗《老残游记》第一回的开头:话说山东登洲府东门外有一座大山,名中蓬莱山。山上有个阁子,名叫蓬莱阁。这阁造得画栋飞云,珠帘卷雨,十分壮丽。西面看,城中人户烟雨万家;东面看,海上波涛岭蝶千里。所以城中人士往往于下午携尊掣酒在阁中住宿,准备次日天未明时,看海中出日,习以为常。3、频率:故事与话语之间的重复关系。
A、一次讲述一次发生的故事;
B、一次讲述多次发生的故事;
C、多次讲述一次发生的故事;
D、多次讲述多次发生的故事。
(二)视角理论
视角又叫视点、叙述角或是聚焦,它是与叙述者关系极其密切的一个概念。视点(pointofview)原是绘画理论中的术语,指绘画者与他描述的对象之间所形成的位置、距离和角度。视角(angleofview)是摄影镜头的“视野”大小。叙述角(focusofnarration)是由文艺理论家布鲁克斯和罗伯特·潘·沃伦早在1943年就提出的与“视点”同义的概念。
聚焦(focalization)是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综合了让·普荣和维次坦·托多洛夫的观点后提出的一个更抽象的“视角术语”。这些术语都强调了叙事角度对所描绘对象的决定作用。三种聚焦零聚焦:又叫“非聚焦”,此聚焦中叙事者或人物可以从所有的角度观察所叙述的故事,并且可以任意地从一个位置移向另一个位置,属无所不知的全能视角;(《变形记》葛利高里死后的叙事视角)内聚焦:又叫“有限视角”或“叙事者参与视角”。叙事者本人充当作品中的一个角色,每件事都严格地按照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感受和意识来呈现;(《氓》)外聚焦又称“叙事者观察”视角,叙事者“严格地完全的身处局外,仅仅从旁观者的角度来报道故事的发生发展”。视角理论/聚焦的作用1、零聚焦与“鸟瞰”。即居高临下、鸟瞰全局的无限视野。它可写景、写人、叙事,不仅言及外在,还可深入到心灵深处,描写时完全不受时空人事的阻隔,极其方便自由。但这种无所不知的“上帝”视角也有缺少“空白”的缺陷,使阅读者失去想象的乐趣,产生惰性。2、内聚焦与“真实”。即全写自己的见闻感想,能缩短叙事者与读者的距离,因而带来真实感。像白居易的《琵琶行》以固定内聚焦“我”来写“饯别”“听曲”“闻身世”“谈感受”“写琴曲”“弹琴曲”等内容,因为凭“我”道来,所以分外真实感人。但内聚焦的毛病是只能写观察者视野内的事情,对未见的只能靠推测、判断。3、外聚焦与“客观”。即产生一种“纯客观”的真实,要求叙述者完全置身事外来叙述故事,不充当故事中的任何角色。这种聚焦叫“叙述者观察”,是一种“纯客观”的叙事观点。它的优点是强烈的现场感,缺点是受视野限制,许多内容叙述不到,且难以洞悉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三人称视角/零聚焦:司汤达《红与黑》第2部第13章“阴谋”:
……她可是用一种奇特的眼光望着于连。于连心里想:这眼光说不定也是在演戏。但是为什么她的呼吸那么急促,为什么又这么心神不定!算了吧!他自言自语地说,我是谁,要我来判断?
——叙述了正在发生的事情,描述了两个人的心理活动,还知道于连的内心隐秘。2、内聚焦/第二人称视角:主人公以“你”的称谓出现的叙述方式,某种意义上是第三人称叙述的变体,叙述者处在旁观者的位置,但叙述的接受者却同时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从而使读者和故事接受者之间距离拉大,形成反常的阅读经验,这是作者刻意追求的叙事效果。
想想看,您走过来,在所有的人中间,独独向我打听那个已故的弗兰西斯科·雷亚尔的事……我见到他的面没有超过三次,而且都是在同一个晚上。可是这种晚上永远不会使您忘记……当然,您不是那种认为名声有多么了不起的人……
(《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3、外聚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这个走卒模样,跟着也来坐下。
五、叙述动作(行为)(一)叙述者与作者叙述者不是作者,而是作者创作出来的第一个形象,故事总是被叙述者叙述出来的。隐含作者是文本中的作者,它的形象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文本建立起来的。《孔乙己》中的小伙计《呼兰河传》的儿童视角“我”用什么口气或什么态度叙述,这就是叙述者的声音。叙述者的声音的强弱与叙述者在文本中介入的程度成正比。1、缺席的叙述者:在叙事作品中几乎难以发现叙述者的身影。2、隐蔽的叙述者:以间接的方式表达叙述者的声音。3、公开的叙述者:介入文本明显,主要表现为描写、概述、评论。(二)叙述者与声音叙述者的声音本身成为被关注的对象传统话本小说:说书人常常撇开故事内容,直接对听众进行道德训教。现代小说:叙述者直接露面,强调“讲”的动作,解构经典叙事制造的客观、逼真幻觉。
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
在昆德拉的一些小说中,叙述者时常跳出来,与读者商量这个故事怎样讲下去好,譬如《玩笑》、《生活在别处》、《不朽》等。“独白”式叙述“复调”式叙述
巴赫金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为“复调”式小说,小说中叙述者的声音和不同人物的声音一起,形成“众声喧哗”的世界。作品中的其他声音巴赫金(MikhailBakhtin,1895—1975)
巴赫金是在身后“被发现”的大思想家,处于社会主义苏联,一生颠沛流离。他的两大思想“狂欢化”和“复调”理论,具有鲜明的人文理想精神,反对极权主义,主张平等对话,这与其说是一种诗学,不如说是一种坚定的政治理论和意识形态主张。
1、复调小说的特点(1)小说主人公是表现自我意识的主体而非作者思想观念的直接体现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告公司工作计划范文(17篇)
-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 《图表选择及制作》教学设计
- 2025业务员职位工作感想总结(16篇)
-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 个人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范文(20篇)
- 普工辞职报告范文(35篇)
- 《课件制作与教学应用》
- 小学班长竞选稿怎么写(16篇)
- 员工大会发言稿(18篇)
- 贵州国企招聘2025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3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施工安全的教育培训记录表
- (正式版)SH∕T 3548-2024 石油化工涂料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农村常用法律法规知识讲座课件(村干部培训)
- 维修电工高级技师论文(6篇推荐范文)
-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总复习《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共20张PPT
- 6SE70系列变频器讲解及Drive-Monitor调试(工程师培训)课件
- 年产5万吨甲醇氧化制甲醛工艺及反应器设计
-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2021年版) 鉴定估价师(机动车鉴定评估师)
- 公司组织架构图56832
- USB 数据线 SOP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