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第2讲 意象派与表现主义学习资料_第1页
【西方文论】第2讲 意象派与表现主义学习资料_第2页
【西方文论】第2讲 意象派与表现主义学习资料_第3页
【西方文论】第2讲 意象派与表现主义学习资料_第4页
【西方文论】第2讲 意象派与表现主义学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意象派与表现主义一、意象派/意象主义

(Imagism)(一)概览时间:20世纪初-20年代前(约1908-1917)地点:欧洲→美国→前苏联得名:1913年,庞德在《诗刊》发表道利特尔与奥尔丁顿的诗歌,称其为“意象主义者”。主要诗人:休姆、庞德、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叶赛宁主要理论家:休姆、庞德源流:与后期象征主义一脉相承,与表现主义、直觉主义隐隐呼应核心:强调意象以及其与所表达的情感的一致性。(二)核心概念:意象(Image)An‘Image’isthatwhichpresentsanintellectualandemotionalcomplexinaninstantoftime.“意象是在瞬间呈现的一个理智和情感的复合体。”意象=意(主体理智与情感的复合)+象(具体的形象)(三)理论家之一:休姆(Hulme)ThomasErnestHulme,1883-1917发明了“意象主义”的法文词(Imagisme)一战中参军,1917年阵亡代表作:《沉思录》(1924)主要观点1、追求诗歌意象,主张通过形象——尤其是视觉形象来表达诗人细微复杂的思想感情;(1)“意象诞生于诗歌”(散文没有意象)(2)诗人的真诚程度,可以“以它的意象的数量来衡量”(3)新的意象派诗歌提供给人“形象与色彩的精美图式”,“每一个词都必须是看得见的意象,而不是相反”。(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强调意象描绘的精确性:诗歌“最重要的目的在于正确的、精细的和明确的描写”。(1)诗歌不应该使用日常语言;(2)追求新的隐喻,敢于幻想;(李白诗)3、强调类比、暗示、感应等:“必须找出那些对每一类比加以补充并产生奇迹感,产生同另一神秘世界相联系的感觉的东西。”(四)理论家之二:庞德(Pound)埃兹拉·庞德(EzraPound,1885-1972)诗人兼理论家长在名人群:叶芝的学生兼秘书/詹姆斯·乔伊斯的挚友/艾略特的同学/海明威的老师主要作品:诗集-《垂死之光》、《诗章》

论著-《严肃的艺术家》、《罗曼司精神》对东方及中国心驰神往(编译李白的诗,结集为《神州集》)1、名诗《在地铁站》InaStationoftheMetro

Theapparitionofthesefacesinthecrowd;Petalsonawet,blackbough.地铁车站人群中这些面庞的闪现;湿漉的黑树干上的花瓣。(赵毅衡)

地铁车站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湿漉漉的黑枝条上朵朵花瓣。(杜运燮)在一个地铁车站这些面孔似幻象在人群中显现;一串花瓣在潮湿的黑色枝干上。(江枫)地铁车站人群中,这些面孔的鬼影;潮湿的黑树枝上的花瓣。(余光中)诗中意象分析象——人群中面孔的形象意——城市生活的飘忽感2、主要理论观点“意象”的界定:“一个意象是在瞬间呈现的一个理智和情感的复合体。”引申一:表面看来诗是一种形象,似乎无需说理,但实际上却包含着深刻的意蕴。引申二:“诗歌是极大感情价值的表述”,而“情感是形式的组织者”,诗的韵律、节奏等形式是靠感情组织起来的。——对表现主义的吸收诗歌创作三原则——“意象主义宣言”1.Directtreatmentofthe‘thing’whethersubjectiveorobjective.2.Touseabsolutelynowordthatdoesnotcontributetothepresentation.3.Asregardingrhythm:tocomposeinthesequenceofthemusicalphrase,notinsequenceofametronome.[…]——‘ARetrospect’,1918“1.对于所写之‘物’,不论是主观的或客观的,要用直接处理的方法。2.决不使用任何对表达没有作用的字。3.关于韵律:按照富有音乐性的词句的先后关联,而不是按照一家节拍器的节拍来写诗。”

——庞德《回顾》(1918)有关意象创造和接受的心理分析意象“这种‘复合体’的突然呈现给人以突然解放的感觉;不受时空限制的自由的感觉,一种我们在面对最伟大的艺术品时经受到的突然长得了的感觉。”“一生中能描述一个意象,要比写出连篇累牍的作品好。”(对比莱辛)对诗歌形式、技巧的严格要求语言运用——尽量精炼:“不要用多余的字句和不能说明任何东西的形容词”;韵律安排——追求音乐性,但“韵律结构不应当损害语言的形成,或其自然声响、或涵义”。好诗的标准实在(“坚实”、“清醒”)真实质朴、直率二、表现主义(一)概况时间:20世纪初地点:发端于德国,扩展到整个西方世界性质:有关文学及造型艺术的一种创作潮流与思想流派作家代表:斯特林堡、布莱希特、尤金·奥尼尔、卡夫卡(卢卡奇与布莱希特之争)理论代表:[意]克罗齐、[英]科林伍德

(二)理论代表之一:克罗齐BenedettoCroce(1866-1952)主要著作:1、《精神哲学》(《美学》、《逻辑学》、《实践哲学》、《历史学》)

2、《美学纲要》《美学原理》3、《诗论》新黑格尔主义(neo-Hegelianism)的意大利代表新黑格尔主义19世纪下半叶来主张复活黑格尔哲学的各种思潮的总称。最早在英、美产生,主要代表有T.H.格林、F.H.布拉德雷、B.鲍桑葵、J.罗伊斯等人。20世纪上半叶,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德、意等国也发生了巨大影响,在西方其他各国也有代表。主要特点:①接受黑格尔把精神性的“绝对”当做唯一真实存在的观点,但又把“绝对”同“自我”这个主体融合起来;②不少人企图限制、甚至抛弃黑格尔的理性主义;③大多重视辩证法的研究;④往往利用并发挥黑格尔关于国家和社会理论的消极方面,对社会历史作主观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解释,否定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核心论点:艺术即直觉即表现1、理论渊源:柯尔律治-浪漫主义诗学康德-艺术自主理论→共同点:强调艺术表达主观情感2、人类知识的两种形式直觉/想象/个别/形象——美学和艺术逻辑/理智/一般/概念两类知识发生交叉的问题的解决:

一个艺术作品尽管满是哲学的概念,这些概念尽管可以比在一部哲学论著里的还更丰富、更深刻,而一部哲学论著也尽管有极丰富的描写与直觉品;但是那艺术作品尽管有哪些概念,它的完整效果仍是一个直觉品的;那哲学论著尽管有哪些直觉品,它的完整效果也仍是一个概念的。(例:马克思关于“资本”的论述;村上春树关于死亡的讨论)启发:瑞恰兹关于语言的两分法:

“情感语言”+“符号语言”3、什么是“直觉”?定义:直觉是心灵对杂乱无章的物质世界赋予形式的一种活动。特点:

(1)直觉不依赖于理智、知觉、感受和综合;(2)直觉自在自为的,不受制于机械的、被动的事实;(3)只有表现能够说明直觉——直觉与表现是一回事。4、什么是“表现”?界定:直觉的形式及对这个形式的把握就是表现。直觉是、而且只能是表现。特点:

(1)表现不是再现,也不是显现。它和直觉联系在一起而不可分割;(2)思想即是语言,一旦思想形诸语言,它就同时得到了表现;(3)一切纯粹的“直觉-表现”都是艺术。名言:“人都是天生的诗人。”

5、艺术创作的过程主体产生印象→形成直觉(内在表现)→内在的表现外化→艺术作品引申:艺术分类无意义主要诗论1、诗歌三分法:(1)“古典诗”——灵感和格律、表现和意象成功结合的诗;(真正的诗)(2)形式主义诗——单纯诉诸感觉和情感的、为修辞而修辞的诗;(3)教诲诗——重理智和说教的诗。

2、诗歌本体论:什么是诗?雪莱:诗是理性与道德的源泉席勒:艺术居于从感性到理性之间,审美自由达至道德自由克罗齐:诗即直觉和表现,是声音与意象的结合。(反对两类诗:“演讲诗”【颂诗;游戏诗】和“神秘-声色”诗)“纯粹的诗,就这个词的纯粹意义而言,当然是‘声音’,但这声音很显然并不具有散文声音那样的逻辑意义。这就是说,它并不交流某个概念、某个判断、或某种推论……..但是说它没有逻辑的意义,并不是说它是一个单纯的物理音响,没有灵魂——一个体现在它的身体之中、与它的身体合而为一的灵魂。为把诗歌中这一真理的灵魂与散文中真理的灵魂区别开来,美学借用了‘直觉’一词,判定诗的直觉和诗的表现是与生俱来的。”3、诗的审美特征:沉静+躁动激情+控制4、诗的审美愉悦:双重性痛并快乐向死而生(三)理论代表之二:科林伍德RobinGeorgeCollingwood(1889-1943)克罗齐美学在英国的代表主要著作:《心灵的思辨》、《艺术哲学大纲》、

《历史哲学》、《艺术原理》核心论点: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1、艺术两分法:巫术艺术和娱乐艺术

再现总是达到一定目的的手段,这个目的在于重新唤起某些情感。重新唤起情感如果是为了它们的实用价值,再现就成为巫术;如果是为了它们自身,再现就称为娱乐。——《艺术原理》巫术艺术1、定义:作品激发出来的情感服务于实用的或功利的目的的艺术形式。(笛福)2、类型:①民间艺术(民间童话、谣曲和戏剧等);②“低俗艺术”——教士的布道、赞美诗、军乐队的器乐曲之类;③宗教艺术;④爱国主义的诗歌、校歌、名人肖像、战争回忆录等;⑤体育活动、社交仪典娱乐艺术定义:作品激发出来的情感得到释放而并不干涉实际生活的艺术形式。(王尔德)特点:娱乐艺术和巫术艺术一样有明显的功利性,但娱乐艺术的功利性引向某种外部的目的,而非引向艺术本身。目的:唤起观众的情感,并在一个虚拟情境之中释放这一情感。2、艺术本体论:何为真正的艺术?真正的艺术涉及情感,但它表现情感而不是激发情感;真正的艺术涉及制作活动,但它是想象性的创造而不是技艺。

——艺术在心不在物“总体想象性经验”“总体想象性经验”包括感官经验又超越感官经验。一件真正的艺术品,是欣赏它的人运用他的想象力所领会、所意识到的总体活动。艺术语言所传达的只是艺术想象活动的一小部分,总体想象性经验需要接受者在自己的头脑中加以完成。引申:想象是艺术的真正的创造者,当艺术家确认了想象在自己头脑中占有了位置之后,艺术作品自然也被完全创造了出来——虽然它还只存在于艺术家的头脑里。3、艺术表现情感的特点(1)表现首先指向表现者自己而非观众或读者(一个演员不仅应按要求表演,而且应该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表演。例:新《西游记》与老《西游记》)(2)艺术重在个性,艺术创作应该重视“这一个”,不应为一般而忽略个别。(“十七年小说”)(3)真正的艺术能够消除作者与读者(观众)之间的距离,实现两者情感的共鸣与交融。(例:借诗题签“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平时、毕业时)(四)表现主义三大核心概念:

直觉、感觉、概念

直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