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_第1页
《灰雀》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_第2页
《灰雀》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_第3页
《灰雀》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_第4页
《灰雀》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灰雀第2课时课时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2.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3.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教学过程板块一抓住细节,揣摩心理1.默读第2~10自然段,把描写列宁的句子画上横线,体会列宁对灰雀的爱。预设:(1)从行动上: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可见树林的每一个地方列宁都找了,还没有找到灰雀,他心里十分担心。他可能会边找边自言自语:“我心爱的灰雀,你到哪里去了呀?”(2)从语言上。(课件出示)·“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引导学生读出列宁对灰雀的思念,情不自禁地说出心中的遗憾。(3)指导朗读。

2.默读第2~10自然段,把描写男孩的句子画上波浪线,抓住男孩的语言,揣摩男孩的心理。(1)抓住省略号体会男孩的心理。男孩说:“没……我没看见。”出示省略号的作用:①表示列举的省略;②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启发思考:你什么时候会说话断断续续、结结巴巴?(引导学生体验)手中的书是自己的,会理直气壮,手中的书不是自己的,说话就会结结巴巴。体会男孩内心的紧张、害怕。(指导加上表情、动作朗读)(2)抓住两个“一定”,指导读出男孩下决心要把灰雀放回来的心理。·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指导读出语气的不同。抓住感叹号,关注提示语的不同位置,体会男孩下决心改正错误的心理。(3)根据男孩的语言,请学生加上人物的动作、表情,上台说说男孩当时的心理。ɑ.小男孩心里想:我太喜欢灰雀了,所以才把灰雀逮回了家,我还是把他骗走吧,可老师教育我不能说谎话,怎么办?b.小男孩心里想:列宁是那么着急地找那只灰雀,而那只灰雀却被我逮回家,我告诉他灰雀还活着,别让他太担心了。c.小男孩心里想:看这两只灰雀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而在我家的那只灰雀却孤零零地待在笼子里,太可怜了!我还是把它放回来吧。d.小男孩心里想:列宁是那么喜爱灰雀,他喜爱灰雀却不捉它们,只期望灰雀自由自在、幸福地生活,而我却把灰雀逮进笼子里,让我一个人观赏,我真是太自私了!我应该让它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使它健康地成长。我必须要把它放回来。(4)总结: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明白了,虽然小男孩逮了灰雀,但小男孩实际上也是十分喜爱灰雀的。【设计意图】人物细腻的内心活动,是通过细节表现出来的。教学时,让学生抓住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一个普普通通的词语,揣摩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板块二角色扮演,体验情感1.加提示语,揣摩人物心理活动。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急切地)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男孩(支支吾吾地)说:“没……我没看见。”列宁(失望地)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男孩看看列宁,(坚定地)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列宁(惊讶地)问:“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2.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3.去掉提示语,小组内合作表演。提示:通过语气、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没……我没看见。”“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4.全班汇报表演,师生共同评议。【设计意图】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等方式,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走进课文中人物的情感世界。板块三升华情感,拓展练笔1.感悟品质。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和小男孩的诚实。(1)指名朗读。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1~13自然段。(2)学生交流。思考:小男孩站在白桦树下低着头在想什么?从列宁的话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3)再读提升。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体会情感变化,读出欣慰之情。2.拓展练笔。(1)创设情境:在列宁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树林。看,它又在枝头欢唱跳跃了。如果现在你就是那只小灰雀,你会对列宁说些什么?或者对小男孩说些什么呢?请你选择一个对象,动笔写一写。(2)自由练笔。(3)小组交流。(4)师生点评。3.积累提高。请学生课后搜集列宁或者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演一演。【设计意图】升华拓展环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自由练笔,既锻炼了表达能力,又升华了情感,还对人物形象有更深的理解。板书设计25灰雀灰雀惹人喜爱eq\b\lc\{(\a\vs4\al\co1(粉红、深红(外形),来回跳动(动态),婉转地歌唱(声音)))列宁eq\b\lc\{(\a\vs4\al\co1(喜爱灰雀,善解人意))教学反思《灰雀》是一篇老课文,如何跳出老课文重理解、轻表达的窠臼,体现部编教材的新理念,是本课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具体落实到本课,就是要求在默读时学会揣摩人物的心理。在列宁的语言描写中,突出体现了列宁善于观察男孩的言语、行动,采用自言自语和笑问灰雀等含蓄的方式,既不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又巧妙地让小男孩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这样复杂的内心活动对三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首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