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虞美人》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小题。春归唐庚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①。小市花间合,孤城②柳外圆。禽声犯寒食③,江色带新年。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注】①苍然:深青色,深绿色的样子。②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是当时的商业繁盛之地。③寒食:清明节前一天。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浩浩荡荡的东风铺天盖地而来,但因身遭贬谪,作者觉得入眼景象都苍茫晦暗。B.颔联工笔描绘集市上花团锦簇、城外绿柳环绕的画面,映衬出充满生机的烂漫春光。C.颔联景象妍丽,和孟浩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清淡的着色、氛围都大不相同。D.颈联由所闻“禽声”、所见“江色”引出诗人潜藏今昔心绪,呈现“起承转合”的“转”之妙。2.本诗尾联愁绪的写法与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写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李儋元锡①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注】①李儋元锡: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一说李儋、元锡是韦应物的两位友人。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叙别开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回忆去年春天与友人分别的往事,流露出对别后境况的感慨。B.颔联写诗入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面对眼前美好的春天景色却黯然神伤,陷入悲观虚无的情绪之中。C.颈联写出诗人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不得志与多病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看到流亡的百姓又使他心怀惭愧。D.尾联以感激友人的问候和亟盼其来访作结,道出寄诗的用意,作者望月相思,可以看出他极需友情的慰勉。4.本诗前两句与李煜《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相似,二者均以乐景衬哀情,但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小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下列对李煜《虞美人》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词开头和结尾用设问的手法,把读者带入了对往事的猜想和对愁绪的体验中。B.全词虚实结合,或写眼前之景,或忆故国往事,或抒内心愁绪,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词人徘徊于雕栏玉砌间怅然若失的形象。C.“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前后呼应,一脉相承,通过景色的不变反衬人事的巨变。D.“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又”字,既点明词人夜不能寐,也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引起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6.词中写了哪些意象,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李煜①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注】①李煜,南唐后主,在975年宋兵攻破都城金陵后,被俘到汴京,978年,他在囚禁寓所作本词。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这些常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词人触景伤情,徒生伤感。B.三、四句写幽囚在小楼中难眠的词人,无法忍受月下回想故国引发的伤痛。C.五、六句想象昔日的宫殿仍在,但其朱红色彩已褪,传达出词人叹惋悔恨之情。D.本词意境深远,语言清新优美,感情真挚动人,今昔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8.当代词学家唐圭璋评论本词最后两句:“末以问答语,吐露心中万斛愁恨。”其实,这两句的妙处还不止于“问答”,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这两句是如何抒发“心中万斛愁恨”的。阅读下面这首五代词,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9.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乐景衬哀情,与“感时花溅泪”在技巧和达情方面有相近之处。B.“月”是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常能触发人的“幽愁暗恨”,再如“我寄愁心与明月”。C.“东风”,本该能给人带来春的讯息,让其感受生机、希望,但这“人”不包括李煜。D.结尾词句运用设问、比喻和以景结情的手法,生动地表达出词人愁情不可遏抑的特点。10.结合词句,谈谈你对“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所表达意蕴的理解。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注】李煜,南唐亡国之君,这首词大约作于李煜投降后的第3年。1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作者劈头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呢?表现了作者厌烦春花秋月无尽无休,叹人生短暂无常的悲苦感情。B.第三、四句点明时光又过了一年,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东风”与“何时了”相呼应,“不堪回首”又呼应“往事知多少”。C.第五、六句写作者遥望南国慨叹,发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情,“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一脉相承,意思相同。D.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式,以问起,以答结,写作者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之后引起的悔恨和追思,以及他对国家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滋味。12.“春花秋月”是美景,为什么作者要追问它“何时了”?13.词的结尾“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4.下列关于词中内容及艺术手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词以问句开篇,由良辰美景引发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表达了词人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B.“东风”为春风之意,“又”表明一种反复状态,表现词人多次经历触景伤怀而又无法排解的心理过程。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在”与“改”对比鲜明,凸显了词人身陷囹圄,面对国土沦丧的辛酸悲苦。D.整首词多次出现实景与虚景的交替呈现,如“小楼”与“故国”、“雕栏”与“朱颜”,以此阐发词人心中的忧愤。1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被认为是写“愁”的千古妙句。请结合诗句分析其妙处。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6.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国:指南唐B.雕栏玉砌:指宫殿建筑C.朱颜改:指宫殿里已经换了其他人D.几多:多少17.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将月夜听风的无眠、物是人非之感、愁怀难解的悲凉编织在了一起。B.俘囚生活的幽怨以及对往日帝王生活的怀想加重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C.结尾两句千古传诵,以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化虚为实,让愁绪可感可知。D.眼前再好的春花秋月也难以消除作者的悲伤,因为思念的人已经不在身边。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8.对《虞美人》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虞美人》乃李煜绝笔词。李煜赋此词,因流露出浓浓的故国之恋,而招致杀身之祸。B.词作从眼前景物入手,生发联想和想象,追怀昔日帝王生活,描摹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隐晦地表达出叛逆之情。C.词作以实虚相间的手法来绘景、抒情、达意,忽而写眼前,忽而写想象,直至篇末推出一个“愁”字,将词眼展现于读者面前。D.《虞美人》以其形式别致给人美感愉悦一—上下阕句数一致,字数相同,且两句一转韵,使整体美中又富变化美。19.“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①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②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注】①本词是李煜亡国后被囚于汴京期间所作。②故国:指南唐。2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指季节的更替;“往事知多少”,指往事难以忘却。B.借助“小楼”“东风”“明月”等意象,营造宁静、祥和的意境。C.“雕栏玉砌应犹在”一句承上,写的是“回首”中故国的情景。D.本词中描写、记叙、抒情相结合,浑然一体,语言自然、凝练。21.本词感情丰富,请简要概括其中所蕴含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李煜①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注释】①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南唐灭亡后被俘。本词是李煜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离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22.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这些美好的事物让作者触景生情,首句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B.“往事知多少”一句中,“往事”是指作者往昔为人君时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D.本词多处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内心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23.请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24.对比阅读李清照的《声声慢》和李煜的《虞美人》,思考后面的问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这两首词分别选取了哪些意象?它们的意象各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不一样的意象都能表达愁苦的心情,不一样的意象能达到共同的表达效果吗?二、语言文字运用25.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三、名篇名句默写26.根据李煜《虞美人》进行默写。(1)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一个诗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这其中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2)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3)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4)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四、作文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的经典词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以对自然景物的追问开篇,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可在李煜眼中却引发了对不堪回首往事的感慨。“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又至,明月依旧,却让词人不敢回首故国,将其对故国的思念与亡国的悲痛展现出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故国宫殿仍在,只是自己容颜已改,物是人非之感油然而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设问将愁绪具象化,如春水般滔滔不绝,写出愁之多、之深、之绵绵不绝。词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往昔的帝王生活与如今的囚徒境遇相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还大量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是实写,“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虚写,使词的意境更为深远,将词人内心复杂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理解与认识。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A2.本诗:运用比拟把愁和人交手相搏的过程写得形象神奇。“驱”“推”写出人与“愁”交手相搏的过程:人非但无计驱得“愁”去,反被“愁”推跌到酒杯之前,“借酒浇愁”的套语经此点拨变化,化腐朽为神奇。李词:①运用设问,发人深思,然后引出用奔流的江“水”作答,让人感慨万千。②运用比喻,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3.B4.①本诗前两句用“去年”和“今日”两个花开的美好场景来反衬诗人内心的哀伤,写出与友人分别之久,表达别后的孤独、惆怅,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②《虞美人》前两句用“春花”和“秋月”两样美好的事物来反衬李煜内心巨大的悲痛。“春花秋月”的美好与他如今阶下囚的悲惨处境形成巨大反差,表达出亡国的痛苦、悔恨、绝望等复杂情感,以及对过去繁华消逝的悲哀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5.B6.词中通过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故国、雕栏玉砌和春水等意象,抒发了词人对故国的怀念、对现实命运的无奈以及深沉的哀愁。7.C8.①使用设问修辞手法。先用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提出问题,然后自答,既强调词人哀愁,又能引人注意,发人深思。②使用比喻修辞手法。词人将“心中万斛愁恨”比作一江春水,将抽象的“愁”情化为形象的“春水”,使读者对“愁”有鲜明强烈的印象。③使用夸张修辞手法“一江”即满江,词人借助丰富的想象,将心中愁恨合理地夸大到满江,强调了词人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的无穷无尽。9.B10.①“又”字暗示“小楼昨夜东风”多频次发生,意味着正在品尝的生活况味曾经品尝过,拓展了诗歌的意境;②“又”字有叠加效应,暗示“小楼昨夜东风”这一乐景所触发的悲情随着一次次叠加而变得更加浓烈,也让读者有历史纵深感。11.C12.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13.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像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14.D15.形象写愁:将心中愁苦比作流水,以具象写抽象,形象地表现出愁绪绵延不断、汹涌奔腾之状态,可见愁之深、愁之广。含蓄传愁:不直接传达,而是借用一江春水含蓄地表露诗人亡国之痛,凸显诗人婉约之态。设问答愁:一问一答,虚拟主客身份,表现出词人胸中愁绪绵延深广只自知,其他人难理解。16.C17.D18.B19.参考答案: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绪的奔腾不息和连绵不绝的特点。20.B21.①亡国之痛;②故国之思;③俘囚生活的幽怨;④物是人非的无奈;⑤愁怀难解的悲凉22.A23.最后两句运用了设问、比喻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化抽象的为形象可感,抒发了作者无休无尽、难以挣脱的亡国愁思。24.(1)①《声声慢》意象: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特点:凄苦落寞。②《虞美人》意象: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雕栏玉砌、一江春水。特点:绚丽华美。(2)《声声慢》用悲景写悲情,景越悲,情越悲,相同意象的叠加把悲伤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虞美人》用乐景衬哀情,反差越大,对比越悬殊,悲伤的感情表达得越充分。可见,不同的意象、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达到相同的表达效果。25.D2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7.聆听《虞美人》:哀音中的绝唱,词章里的沉思在词的发展历程中,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无疑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它宛如一首穿透千年时光的悲歌,承载着李煜跌宕起伏的人生境遇,饱含着他对故国的深切眷恋和对身世的沉痛感慨。这首词不仅以其真挚的情感动人心弦,更凭借精妙的艺术手法,展现出非凡的魅力,让后人在反复吟诵中,品味到无尽的意蕴。开篇“春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