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下是有关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部分示意图。决定该内涵发展的因素是A.人的社会地位得以提高 B.政治制度中的民主化程度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状况2.1895年4月中旬到5月初,清廷各级大小官员500余人次,就“割台”问题上折、上书共100余件次,为清朝前所未有。他们有的还提出了如迁都再战、凭险据守等对策。据此可知A.清政府对《马关条约》持否定态度B.《马关条约》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C.反割台斗争激发了民族的初步觉醒D.割让引发了清政府内部的纷争3.“……深刻的反省。口口口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制的一部分。口口口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口口口政府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上述文字最有可能出自A.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 B.《中美联合公报》C.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D.《中日联合声明》4.工业革命期间社会立法关注对象依次为A.童工—女工—男工 B.女工—男工—童工C.男工—女工—童工 D.童工—男工—女工5.道光二十年(1840年9月)科举考试时务策试题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这反映出当时科举考试A.表现出关注现实的求变意识 B.全力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服务C.追求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 D.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6.斯大林在1928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的基础B.斯大林准备放弃计划经济体制C.农民对斯大林模式产生严重不满D.斯大林为其经济发展模式辩解7.明代谢杰在《虔台倭纂》中写道:“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禁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入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其意在说明A.海禁政策并非长治久安之策 B.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保障国家安全C.明代对世界形势的了解片面 D.对外贸易并非明朝发展必然需求8.据载,(明代)“隆(庆)、万(历)中,闽商大至(镇洋镇),州(指江苏太仓州)赖以饶。今累岁弗登,(棉花)价贱如土,不足以供常赋矣”。这说明当时()A.棉织品不符合民众生活需要 B.全国经济区域分布较为明朗C.赋税负担沉重阻碍经济发展 D.江浙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高9.下列政权与建立者不匹配的是:A.辽——耶律阿保机 B.西夏——元昊C.金——完颜阿骨打 D.元——铁木真10.秦代郡级政区的幅员与自然地理区域存在相互对应的关系,或者是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或者数郡组成一个完整的地理区域,少数情况下一郡包含几种不同的地貌类型。这一划分A.侧重于军事和边防管理 B.以自然地理环境为依据C.有利于实现国家的统一 D.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11.明清徽州家谱、方志和文人笔记等文献为徽商立传,有很多不是记载他们的商业经营如何成功,而是记载他们经商过程中的各种义行,以及经商致富后如何报效家族、乡里和国家。这主要反映出A.传统道德影响深远 B.徽州商人趋名逐利C.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D.家谱方志隐恶扬善12.下表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组建的新政党。这表明当时名称成立时间成立地点领导人中国民主建国会1945年12月16日重庆胡厥文、章乃器等中国民主促进会1945年12月30日上海马叙伦、周建人等九三学社1945年9月3日改名,1946年5月6日成立重庆许德珩等A.各党派已达成政治共识 B.政治协商制度开始形成C.和平民主成为社会潮流 D.国民党结束了一党独裁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从“鲁国人——中国人——东亚人”的历史内涵是什么?(2)如何理解“苏格拉底是希腊人也是欧洲人,最后成为世界人”?(3)谈谈你对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认识。14.(20分)材料1910—1917年墨西哥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由于地方考迪罗势力的重新崛起,墨西哥曾再度陷入军阀混战的危机中,要维护1917年宪法原则,实现政治现代化是摆在墨西哥面前的难题。1934年12月1日国民革命党主席拉萨罗·卡德纳斯当选总统,对内推行了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土地改革、实行国有化、支持劳工组织、教育改革等,对外支持西班牙共和国反法西斯战争,巩固了民主政体,打击军事寡头势力,推动了墨西哥的发展。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面对美国现状,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可以用“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y)救济(Relief)改革(Rorm),历史上称之为“罗斯福新政”——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国改革的共同背景及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墨西哥改革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据图可知,人文精神的内涵要求越来越高,体现了人在社会中的价值越来越高。而人的价值需求主要取决于该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故答案为C项。A项是对人文精神的变相重复,不是其决定因素,排除;BD两项是影响人文精神内涵的重要因素,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2、D【解析】

“就‘割台’问题上折、上书共100余件次,提出了如迁都再战、凭险据守等对策”可见对割台事件,内部分争很大,故选D项;根据所学,清政府在《马关条约》中把割给日本,排除A项;根据所学,鸦片战争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排除B项;“清廷各级大小官员”没有涉及到民众,排除C项。3、D【解析】

日本曾发动过侵略中国的战争,因此,中日建立外交关系的前提有日本对发动侵华战争的深刻反醒,故选D;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不符合“政府”“建立外交关系”,排除A;BC不符合“深刻的反省”,排除。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深刻的反省”“政府”“建立外交关系”,联系中日建交的史实分析解答。4、A【解析】

工业革命中工人高强度劳作,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廉。但是资本家为取得高额利润就大量雇佣女工和童工,他们的工作非常艰苦,除工作时间长、拿着更为低廉的工资之外,劳动安全毫无保障,机器很容易出事故,而一旦出事,受害童工就被赶出工厂,再也没有人过问。因此社会立法首先保护的是儿童工人;其次是妇女,妇女相比于男工有明显的弱势,但是还必须和男工干一样的活,工资很低,权益不受保护,因此立法关注对象其次是女工。男工也是资本家压迫的对象,处于社会的底层,但是相比于妇女和儿童,有一定的“优势”,因此立法也要关注男工,故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5、A【解析】

材料文字“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反映了鸦片战争爆发后,当时国家面临海战、海防方面的重要问题和急需了解的知识,材料体现了科举制对现实的关注,A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尚未兴起,排除B;时务策试题围绕的主题局限在海战海防,无法追求人才多元化,排除C;近代教育起步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排除D。6、D【解析】材料反映了苏联为了实现工业化而让农业、农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材料中的“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等字眼说明了斯大林在为自己所创建的经济发展模式辩解,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C均是自身是正确但材料并未强调这两个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斯大林并未放弃计划经济体制,选项B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7、A【解析】

材料“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说明海禁政策是引发倭寇危害的因素之一,并不是一项长治久安的政策,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海禁政策的消极影响,不是保障国家安全的积极影响,排除B;CD项与题意主旨无关,排除。故选A。8、D【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江浙地区民众极度依赖棉花种植,棉价高低影响民众的生活,说明当时该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因此D选项正确;明朝中期后棉布成为人们主要衣料,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此时全国的经济区域分布情况,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赋税负担对经济发展的阻碍,C选项错误。故选D。9、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建立者是元世祖忽必烈,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辽朝的建立者是耶律阿保机,A选项排除;西夏的建立者是元昊,B选项排除;金朝的建立者是完颜阿骨打,C选项排除。10、D【解析】

材料表明秦代郡级政区的划分尊重自然区域的关系,这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D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当时的划分是以山川地理为依据,排除;C项当时国家已经实现了统一,排除。故选D。11、A【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徽州商业发展迅速,但恪守和弘扬儒家的伦理道德仍是事功评价的主要标准,反映出传统道德的影响深远,因此A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明清时期徽州仍注重和弘扬儒道,并非趋名逐利,B选项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商人群体的实力状况,C选项错误;是否符合儒道不能等同于善恶,D选项错误。故选A。12、C【解析】

材料信息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纷纷成立。这表明抗战胜利后,追求和平民主成为社会潮流,故C正确;各党派是否达成政治共识没有体现,故A错误;政治协商还没有成为一种制度,故B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国民党没有结束一党独裁,故错误。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1)水平1:从背景、内涵或地位等方面全面说明,且组织完整。如:“鲁国人”:在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社会转型之时,鲁国人孔子针对礼崩乐坏的春秋乱局,创立了以“礼”和“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中国人”:随着西汉大一统政权的重建与国力的强盛,汉武帝时采用董仲舒等人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学定为官学,从此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影响广泛深远;“东亚人”:秦汉以后至隋唐时期,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先后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东亚国家,形成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东亚文化圈”。孔子经历了从“鲁国人——中国人——东亚人”等阶段,其实质反映的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时期内涵及其地位影响。水平2:组织完整,但仅从背景、内涵及地位等某一方面说明。(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其他答案。(2)水平1:全面且有史实依据。如: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以苏格拉底等人为代表的希腊罗马文化,经过文艺复兴得以发扬光大,成为欧洲文明的源头,之后又经过启蒙思想家的发扬光大,影响了世界。水平1:有史实依据但不够全面。(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其他答案。(3)水平1:能从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两个方面、或两者关系角度谈认识,言之有理即可。如:“没有民族文化的存在,就没有世界性文化的存在”、“文化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不是对立而是统一的”、“文化的世界性不过是民族性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中的结果与产物”、“世界性的文化应该是各民族文化中那些被世界各民族所广泛认同与普遍接受的文化”、“民族文化转变为世界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等等。水平2:言之有理,但仅从文化的民族性或世界性的某一方面谈认识。其他答案。【解析】

(1)内涵:首先明确孔子被称“鲁国人——中国人——东亚人”的三个历史阶段,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调动史实,组织语言,对这三个阶段即春秋战国时期、西汉时期、西汉和隋唐时期,孔子影响不断扩大的背景、原因、实质和地位等,进行全面说明。(2)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分别就古代、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时期,苏格拉底对人文精神发展等做出的贡献、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影响不断扩大的主要历程及其原因,说明“苏格拉底是希腊人也是欧洲人,最后成为世界人”的内涵。(3)认识: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和相关问题,运用辩证方法,围绕本题主题“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从民族文化与世界性文化发展、本质、两者的转化等方面展开分析,说明个人的认识。14、(1)背景:1929—1933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内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关注民生。(2)墨西哥改革影响:打击了军事寡头政治,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推动了经济发展;捍卫了宪法的民主精神;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成果;有利于保护工人农民利益;维护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解析】

(1)背景:根据材料“1934年12月1日国民革命党主席拉萨罗•卡德纳斯当选总统,对内推行了系列改革”“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面对美国现状,推行了一系列措施”结合所学可知两国改革的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