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3T 1069-2024井盖设施管理规范_第1页
DB3203T 1069-2024井盖设施管理规范_第2页
DB3203T 1069-2024井盖设施管理规范_第3页
DB3203T 1069-2024井盖设施管理规范_第4页
DB3203T 1069-2024井盖设施管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203ManagementSpecificationforI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检查井基本规定 55分类与结构形式 5 55.2结构形式和使用范围 66材料 66.1材料组成 66.2材料要求 66.3其他材料 67要求 7 7 77.3结构尺寸 77.4承载能力 97.5五防 97.6防坠落设施 7.7试验设备 8检验 8.1检验分类 8.2组批 8.3出厂检验 8.4型式检验 8.5进场检验 9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2包装 9.3运输 10.1一般要求 10.2布局设计 10.3防沉降设计 前言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白辂韬陈晓豪张欢敏庞昌秀王恒宁朱妍石伟赵越刘振杨琨张勇戚邦贺胡凌峰胡宪伟孙林林刘奇蔡正金贾勇许瑞芹郑宗浩许飞李建红杜杰郑莹莹王萧1井盖设施管理规范1监控等各类专业管线在内的井盖设施。其他用地范围内的井盖设施可以参照本文件GB/T6414铸件尺寸公差、几何公差与机GB/T23661建筑用橡胶GB/T24511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GB/T26537钢纤维混凝GB50141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GB5026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GB50382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GB55003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CJJ89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2检查井口可开启的封闭物,由检查井盖(井盖盖板、井座)、卸载板、调节圈及应力吸收贴组成。3金属的预制构件,用于临时(施工时)对检查井口进行封闭,可分为无孔型和开孔型。盖框差heightdifference4(a)内圆外圆形井盖(c)内圆外方形井盖(e)单联矩形井盖54.1检查井施工质量应作为工程施工质量重点监控对象。4.1.1检查井地基基础应符合GB55003、4.1.2检查井井室、井体与井筒应符合GB50069、GB50332、GB50010的相关规定。4.1.3检查井盖应采用符合相关标准,道路上应适用与之荷载4.1.4检查井井周回填应符合GB50268、CJJ37的相关规定。4.1.5检查井的施工及验收应符合GB50268、GB50141、CJJ1的相关规定。e)检查井标识牌的内容应包含检查井属性、检查井编号、产权单位、24小时行业服务电话、检查井施工作业安全风险提示等;宜采用304不锈钢制作,规格尺寸可参照图4(a)。f)井盖盖板二维码标识牌宜采用304不锈钢制作,可按图4(b)制作;二维码标识牌的半径宜为50mm,厚度宜为3mm;二维码宜为 60mm请勿擅动xxx管理局电话:O权属情况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配备防护设备,谨慎中毒、窒息、爆炸、触电、溺亡风险编号:所属单位:服务电话:O为六组,见表1,部分组别安装位置如图5所示。组别人行道、行人区非机动车道、巷路、仅有轻型机动车或小客车停车场城市道路机动车道、机非混行车道、公路及大6组别5.2.1检查井盖按结构形式分为三种:直承式井盖、防沉降井盖、填充式井盖。各组适用场所适用的b)第二组除算子以外,可采用填充式井盖或有特殊景观艺术设计图案的直承c)第三、四组中圆形井盖盖板直径不大于900mmd)第五组、第六组应参照c)执行。5.2.2填充式井盖宜选用矩形,以适应铺筑构件。5.2.3检查井尺寸较大时,可采用多个填充式井盖连续拼装。球墨铸铁、灰口铸铁、铸钢、轧制钢、聚合物、填充增强材料、钢纤维混凝土等材料应符合GB/T77.1外观7.1.1检查井盖表面的花纹、图案及标记应完整,达到清晰无缺损,应预留检查井标识牌安装孔。7.1.2检查井盖应进行精加工处理,表面应完整,材质均匀,钢纤维混凝7.1.3检查盖上表面应平整,顶面不应有拱度,井盖盖板与井座的接面应平整、光滑。铸铁井盖盖板与井座应为同一种材质,与井座装配尺寸应符合GB/T6414的要求。7.2材质7.2.1按5.1.1中第二、三、四、五、六组适用场所的井盖设施应采用球墨铸铁材质,材质应符合GB/T9439、GB/T1348的规定,球化率等级应不低于三级,金相检验按GB/T9441规定的方法进行。硫化氯丁橡胶,应符合GB/T23661中E类的要求。7.2.3井盖设施铰链装置中的定,不锈钢牌号应采用国标06Cr19Ni10牌号(日本Ⅱ标准SUS304牌号、美国AST标准304牌号、欧盟EN标准1.4301牌号)。7.2.4制成井盖盖板的钢纤维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应符合:A1C250级和D400级井盖不应低于C50;E600级和F900级并盖不应低于C80,钢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应按JG/T3064的规定进行。7.2.5其他材质要求详见6.3,采用其他材料,都应符合本标准规定的要求,而且任何改良的独立部分7.3.1除填充式井盖以外,井盖盖板顶面应有防滑花纹,花纹、图案尺寸应符合表2要求。井盖上表面防滑花纹深度和凹槽深度测点不应少于20个,并宜均匀分布于井盖盖体和井座,结果7.3.2铰接井盖盖板的开启仰角,井盖盖板的斜度、嵌入深度,井盖盖板与井座的总间隙,通风孔洞尺寸应符合GB/T23858的规定。8)()(>6007.3.5防沉降井盖铰接式铸铁井盖井座支承面宽度W7.3.8检查井井盖盖体与井座顶面的相对高差允许值宜为±2m体边缘均匀分布结果取最大值和最小值和平均值7.3.9防沉降井盖宜设置区隔肋及加劲肋,区隔肋设置不应少于4道,且应均匀分布在置三道,铰接式铸铁防沉降井盖弹簧闭锁尺寸应符合下列规a)弹簧闭锁厚度Ts宜为8mm~12mm,弹簧团锁高度H宜为35mm~45mb)定位凸起高度H4宜为6mm~15mm;9d)每个弹闭锁的厚度Ts和高度Hs测量位置应沿弹簧闭锁中线均匀分布,且不应少于4个,精确至0.02m。每处定位凸起的高度H₄和定位凸起与井座支承面啮合深度l₂应测量不少于3次,取最大值7.3.12铰接式铸铁防沉降井盖的定位块不宜少于3块,定位块与井座左间隙的宽度Wet、定位块与井座右间隙的宽度Wright均不宜大于0.5mm。分离式圆形钢纤维混凝土防沉降井盖的定位块不宜少于2块。每个定位块测量不少于3处,取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精确至0.02mm。7.3.13铰接的盖板与井座,铰链轴应采用不锈钢或球墨铸铁材料,且直径不小于14mm。b)井座净开孔co小于250mm的井盖试验荷应按表6中数值乘以co/250,但应不小于表6中数值的0.6倍。铸铁井盖允许残留变形的试验荷载应按表6中数值乘以2/3,允许残留变形值应符合表7的规定。7.4.4球墨铸铁井盖承载能力试验方法详见附录C,钢纤维混凝土井盖承载能力试验方法应按GB/T26537的规定进行。检查井盖应有弹性锁定装置,当井盖闭合时可使之与井座卡口紧扣,固定井盖,防止其盖可采用防坠网。双层防坠设施可采用弹性和刚性结合的方式,双层防坠设施的间距应为b)防坠落设施的材料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安装应牢固可靠,不球化等级达三级以上。防坠落板安装于检查井盖下,用于承接行人坠落,承重能力≥350kg,并具备抵相邻防坠落筋条角度(°)7.6.2井盖防坠网网绳可采用锦纶、维纶、涤纶或其他材料制成,物理性能、耐候性应符合国家标准挂钩闭合度(°)也可采用固定螺栓固定,固定螺栓应采用M拉力剪力允许值允许值测量范围0cm²~500cm²—产品以同一级别、同一种类、同一原材料在相似条件下生产的井盖设施构成检验批,每500套为一8.3.1钢纤维井盖出厂及型式方法应符合GB/T26537的规定,其他类型的检查井盖应符合GB/T23858的规定。检验项目见表13。8.3.2钢纤维井盖产品批次出厂检验应GB/T26537的规定判定是否合格;铸铁井盖产品批次的出厂检验应按CJ/T511的规定判定是否合格。1234567898.3.3抽样与检验8.3.3.1从受检批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5套产品,逐套进行外观质量、材质、尺寸偏差及“五防”检验。8.3.3.2从受检外观质量、材质、尺寸偏差及“五防”检验合格的井盖设施中抽取2套,逐套进行承载能力检验。8.3.4判定规则8.3.4.1受检5套井盖设施中,检验项目的不合格不超过1项,受检井盖设施的不合格不超过1套,则判定该批产品的外观质量、材质、尺寸偏差检验合格。8.3.4.2在“五防”检验中,如两套均不符合要求,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如有1套不符合要求,在同批中再抽取2套井盖设施重复本次试验,若仍有1套不符合要求,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8.3.4.3承载能力检验中,如2套均不符合要求,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如有1套不符合要求,在同批中再抽取2套井盖设施重复本次试验,若仍有1套不符合要求,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8.3.4.4外观质量、材质、尺寸偏差、承载能力及“五防”检验均符合本文件的要求,则该批产品为合格。8.4型式检验8.4.1检验项目检验项目见表13,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生产满1年;b)新产品生产定型鉴定;c)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使用材料变更;d)出厂试验与上一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e)停产后恢复生产;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8.4.2抽样与检验8.4.2.1从受检批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套产品,逐套进行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及“五防”检8.4.2.2从受检外观质量、材质、尺寸偏差及“五防”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2套,逐套进行承载能力检验。8.4.3判定规则8.4.3.1受检20套的井盖设施中,检验项目的不合格不超过1项,受检产品的不合格数量不超过2套,则判定该批产品的外观质量、材质、尺寸偏差检验合格。8.4.3.2在“五防”检验中,如两套均不符合要求,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如有1套不符合要求,在同批中再抽取2套井盖设施重复本次试验,若仍有1套不符合要求,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8.4.3.3承载能力检验中,如有2套或以上不符合要求,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如有1套不符合要求,在同批中再抽取2套重复本次试验,若仍有1套不符合要求,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8.4.3.4外观质量、材质、尺寸偏差、承载能力及“五防”检验均符合本文件的要求,则该批产品为合格。8.4.3.5型式检验不合格,该产品应立即停止生产,采取措施后,应再次进行型式检验,合格后方能正式投入生产。8.5.1检验项目8.5.3.1从受检批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5套产品,逐套进行外观质量、材8.5.3.2从受检外观质量、材质、尺寸偏差及“五防”检验合格的井盖设施中抽取2套,逐套进8.5.4.2在“五防”检验中,如两套均不符合要8.5.4.3承载能力检验中,如2套均不符合8.5.4.4外观质量、材质、尺寸偏差、承载能力、尺寸偏差及“五防”检验均符合本文件的要求,则9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9.1.1每套井盖设施上应具有清晰且永久性的下列标志,标志应具有高辨识度,便于迅速识别且不应a)制造所依据的规范编号,如:GB∕T29.1.2每套井盖设施宜安装二维码标识牌,用于记录并及时更新井盖设施各类相关信息,为巡查签到9.1.3未设置电子标签的井盖设施,井盖设施顶面或检查井井口内侧应设置管理信息标牌,其上应注f)生产厂家或制造商检验部门及检验人员签章。应按规格型号分类码放,贮存地应远离火源和热源,适用于环境温度-25℃~60℃。10设计10.1.1井盖设施及其配件材料应符合G10.1.2检查井盖应与路面齐平;位于绿化带内的检查井盖,检查井盖应至少高于绿化地面10~20cm。10.1.3防沉降检查井盖应采用防盗式外置铰链。10.1.4防沉降检查井盖井座筒10.1.7适用于第三、四、五、六组场所的井盖设施,应采用具有“五防”功能的10.1.8井盖设施应与道路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新(改)建道路工程井盖设施设计应作为10.1.9新建、改(扩)建及其养护工程中,采用防沉降井盖或进行井盖防沉降改造的,应进行包括10.1.10适用于三、四、五、六组场所的检查井应使用钢筋混凝土材质;检查井盖的井座10.1.11直承式检查井井座与调节圈之间应采用锚栓固定,锚栓应沿圈梁均匀布置,数量10.1.12井座净开孔设计应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一般人孔井座净开孔直径不应小于600mm,且尺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10.1.13人行道范围内的井盖设施宜避让盲道、缘石坡道等无障碍设施,如无法避开宜采用填充式井10.1.14刚性面层及刚性基层的道路检查井周围应布设双10.2.2当检查井设置在乔木绿化带时,埋设其下的市政管线埋深应大于1.5m。10.3.1新建、改建、扩建和养护道路检查井盖防沉降设计应满足表14要求。《《10.3.2.2半刚性和柔性基层防沉降组合结构设计按卸荷板构造不同分为新建检查井现浇卸荷板组合结构设计(图7)、新建检查井一体化构件组合结构设计(图8)、改造检查井组合结构设计(图9)。防沉降井盖防沉降井盖高性能应力吸收贴卸荷板半刚性/柔性基层调节圈高性能应力吸收贴半刚性/柔性基层井筒半刚性/柔性基层半刚性/柔性基层10.3.2.4防沉降井盖组合结构中的卸荷板或调节圈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5008的有关规定。面平整光滑,混凝土振捣密实,无蜂窝麻面。调节圈内径co±3mm,矩形截面。10.3.2.7卸载板或调节圈应设置在面层结构以下,其尺寸宜大于防沉降井盖尺寸100mm~300mm。10.3.2.8高性能应力吸收贴公称厚度不小于2.2mm,宽度不小于0.5m,其他技术指标应满足表15要123幅宽m4断裂强度纵/横5%6梯形撕破强力纵/横N7CBR顶破强力N8911.1.1施工前应对安装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应包括工作内容、施工工艺、质量保证措施、文明施工措施、路面铺筑人员与井盖安装人员配合等内容;安全技术交底应包括安全事项、操作规程、危险点预防措施及应急措施等内容。11.1.2井盖设施的施工应按施工图进行。施工前应对检查井井筒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井筒口应平整,顶面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11.1.3检查井盖应与检查井口的中心点重合。11.1.4检查井盖的铰链轴应与行车方向垂直并安装在来车方向。11.1.5井盖设施施工应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及时根据道路高程调整井盖标高,确保井盖设施与路面保持平整。11.1.6井盖设施安装完毕后,应开启和关闭盖板一次,并检查和清理盖板与井座间的砂石,确保井盖设施处于正常使用状态。11.1.7完成安装后,应及时清理遗留在井底的水泥、沥青等施工垃圾。11.1.8检查井盖周边沥青混合料摊铺,宜采用快速热修复设备,消除弱接缝和弱界面,提高路面耐久性。11.2施工工艺11.2.1直承式井盖施工工艺11.2.1.1工艺分类按施工工艺分为现浇和预制混凝土调节圈两种。11.2.1.2现浇工艺要求根据调节圈设计要求,确定检查井高度:a)将检查井盖放置于工作井井口,调整检查井盖的安装高度,确保其顶面与路面设计标高一致;b)在检查井井口内部制作牢固、适用的井口模板,做好模板支护,避免混凝土砂浆溢出;c)直接在井座周围整体浇筑混凝土,井盖设施安装完成后应与路面保持平整;d)预埋螺栓应在浇筑调节圈时定位和预埋。e)按混凝土的养护要求进行养护。11.2.1.3预制工艺要求调节圈及检查井盖安装应在道路沥青表面层或混凝土面层施工前进行:a)在检查井井口顶面铺砌20mmM15水泥砂浆;按施工工艺分为新建检查井现浇卸荷板、新建检查11.2.2.2新建检查井现浇卸荷板施工步骤,如图10所示:f)现浇卸荷板,骑缝铺设高性能应力吸收贴;i)普通沥青混合料温度降至不低于70℃,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温度降至不低于90℃时,安装防沉降材料准备摊铺水稳层安装调节圈安装限位筒混凝土安装检查井安装下限位简安装上限位筒检查井安装摊铺上面层沥青路面碾井口至底基层安装摊铺下面层碾压密实井周加固便利性摊铺水稳碾压密实现场机具技术交底11.2.2.3新建检查井一体化构件施工步骤,如图11所示:c)摊铺基层前,安装预制调节圈,使调节圈的中心与井筒中i)普通沥青混合料温度降至不低于70℃,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温度降至不低于90井盖,与面层同步碾压密实;沥青路面碾摊铺沥青位筒摊铺沥青下面层井口11.2.2.4改造检查井施工步骤,如图12所示:f)普通沥青混合料温度降至不低于70℃,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温度降至不低于90℃时,安装防沉降井盖,与面层同步碾压密实;沥青路面碾接剂保持平整。工,一次铺筑成型。b)井盖盖板放置在井座内,在井盖盖板顶面凹陷部位铺装与周边路面的材质、颜色、花纹等一致的材料,并对缝施工,填充物底部应用水泥砂浆与盖板粘结牢固、不脱落。12.1.2井盖设施的安装、位置、高程应符合CJJ1、CJJ89、GB5井盖盖板与面层高差不应大于5mm。12.1.5检查井盖顶面应与周围场地地坪、路面齐平,位于绿地内的检查井盖顶面应高于绿地地坪10cm~20cm,位于海绵城市下凹绿地内的检查井盖与绿化带侧石高差应低于25~30cm。款有明确规定外,应全数检查,如表16所示。检查项目1主控项目井盖承载能力23456一般项目789允许偏差12.2.1.1检查井盖承载能力应符合7.4的各项要求。b)检验方法:检查井盖产品进场时应检查每批产品的订购合同、产品合格证12.2.1.2检查井盖结构尺应符合7.3要求。12.2.1.3井盖设施周边沥青混合料压实度、渗透系数应满足现行规范JTGF40的相关规定。a)检查数量:同一道路或路段内井盖总数量的3%且不少于3套;b)检查方法:观察井盖设施安装观察孔内沥青填充料是否密实,检查该路段沥青路面压实度检测≤1.5mm1≤15mm21111度1≤2.4mm11112.井盖盖板或井座发生裂纹、缺口、破洞、变形4.无承载力标志,承载力不满足适用场所要求,检3.检查井盖表面无规定永久性标识、标识2.30mm≤检查井盖低于路面<10013.1.8路面上的井盖设施,应安装牢固并保持与路面a)因地基承载能力不满足要求,使井盖整体沉降或井盖整体偏移原来位置时,应对地基和基础进b)易受地下水影响的检查井,应在原垫层及基础上增加透水性材料,且厚度不应小于200mm。b)调节圈安装的基面应平整,高差不大于20mm,超过部分宜采用砂浆找平。b)对影响盲道铺装的各类井盖设施,应采用隐形井盖覆盖自道板d)检查井盖安装完毕后,应启闭一次,确保井盖设施处于正常使a)橡胶条出现变形、老化或损坏使检查井盖在车辆碾压时发生响动,应及时更换c)橡胶条嵌入井座支承面安装应平顺、稳固,高出井座支承面1mm~b)铰链轴应采用不锈钢件或与井盖同材质件,直径应与原铰链轴相吻合;d)更换铰链轴应将检查井盖整体取出,更换铰链轴后重新安装检e)铰链轴更换后应启闭一次,确保井盖设施处于正常a)检查井周围1.5m范围内路面出现网裂、沉陷、拥包、车辙、翻浆、松散等破损时,应及时进行b)检查井周围路面修复材料应与周边路面材料相同,或性能高于周边路面材料,土建结构部d)当机动车道检查井口外沿道路结构层、并周回填存在损e)井周路床下回填可按现行国家标准GB50268行维护管理;若约定的责任单位不具备履行能力的,13.3.1.2检查井盖管理单位是主要负责井盖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的机构。其职责包括但不限b)及时发现并处理井盖病害、破损、位移、倾斜等问题,确保井盖设施的正常使用;b)巡检人员:负责定期对井盖设施进行巡检,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a)巡检管理要求应明确巡检的周期。一般情况下,城市道路上的井盖设施应定期巡检,应根据道b)主要道路、交叉口、人行道等区域,井盖设施多、交通流量大、施工频繁等地区应加强巡检频b)建立检查井盖监督管理考核制度,监督考核各行业主管部门责任落实情况。相关主管部门牵头a)参与具体的道路建设和维护工作。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基础处理等,确保按照规范b)参与对井盖设施的施工进行质量验收,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a)负责确保井盖的设计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对施工过程进行b)负责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施工前、施工过程以及施工后的质量检验和验收,确保井c)在施工完成后,需要组织井盖设施施工的监督验收工作,确保井盖设施的施工质量符合标准要a)组织资产管理绩效监视和测量内容宜涵盖资产、资产管理及资产管理体系,并宜明确时间、方e)组织宜根据不同绩效指标特点和要求选取不同的监视、测f)组织宜建立绩效指标的分析、评价的规则和过程,采用适宜的方法(如数据溯源法、限值论证法、趋势分析法、流程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并g)组织宜针对资产绩效、资产管理绩效(包括财务和非财务绩效)和资产管理体系h)保留适当的文件化信息,作为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的结果的证据。a)组织内部宜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内部b)进行内部审核策划时,组织宜明确内部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方法和审核依据,实施审核c)审核员的选择宜基于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经过培训,使其具有满足审核要求f)与组织战略规划相关联,为最高管理者制定和调整资产管理方针、战略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14.2.3若发现检查井盖遭到破坏或有人为损害行为,应及时报警并14.2.4在自然灾害等情况下,应对14.2.5井盖设施权属单位发现井盖缺损或者收到徐州12345政府服务热线、其他政定方案限期完成。权属单位未能在24小时内应部门采用符合本文件要求的备用井盖代为补装或更换,并通知权属单位14.2.6各管线产权单位紧急抢修城市地下管线打开检查井盖作业开始前,应向属地相关管理部门报14.3.2作业标志和围挡设置应尽量减少对城市道路交通影响,同时作业标志和围挡位置应根据实际(资料性)防沉降井盖组合结构样式示意图1——井座筒体2——井盖盖板L——矩形净开孔长H——井座筒体高度盖板直径(mm)D井口内径(mm)井座外径(mm)(资料性)防沉降井盖组合结构体系由井盖盖板、井座、卸荷板、调节圈、井筒、井周加铺面、井周道路结构、井周回填、井室盖板、井体、检查井基础等构成的组合结构体系,在道路设计使用寿命周期内,不易发生显著沉降,用于保持井周面层平整度良好。2——井盖盖板4——卸荷板5——调节圈标引序号说明:7——井周道路结构9——井体10——井室(资料性)试验方法C.1承载能力实验方法C.1.1原理井盖设施的承载能力通过加载系统进行试验。C.1.2基本要求井盖设施应以使用时的整套状态,进行工作条件下的荷载试验。如井盖设施内含弹性缓冲减震胶垫,应去除弹性缓冲减震胶垫后再进行试验,以保证准确性。填充式井盖应对未填充的盖板进行荷载试验。C.1.3加载系统C.1.3.1组成加载系统由加载设备、刚性垫块、橡胶垫片等组成。C.1.3.2加载设备加载设备应是自动控制压力机。对A15到D400各级别,加载设备应能提供试验荷载1.25倍或以上的加载能力;对E600和F900级别,其应能提供试验荷载1.25倍或以上的加载能力。井盖设施荷载试验所用加载设备应采用数控型液压压力机,其试验荷载显示应是数显,经过计量校准,其加载精度为不大于1%,同时加载应可自动控制。且无需人为转换检测数据,排除计算错误或人为改动。除了多件型的产品之外,加载试验装置的台面尺寸应大于被检产品的井座承载面。上加载试验装置及下加载试验装置见图A.1和图A.2。图A.1图A.2标引序号说明:标引序号说明:1——加载;1——观察孔;2——刚性垫块;2——机架;3——橡胶垫片;3——井座;4——盖板;4弹性缓冲减震胶垫;5——井座;5——盖板;6——台面。6——橡胶垫片;7——刚性垫块;8——传感器;9——加载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