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生产中的换热器设备设计案例4500字】_第1页
【苯酚生产中的换热器设备设计案例4500字】_第2页
【苯酚生产中的换热器设备设计案例4500字】_第3页
【苯酚生产中的换热器设备设计案例4500字】_第4页
【苯酚生产中的换热器设备设计案例45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苯酚生产中的换热器设备设计案例综述目录TOC\o"1-2"\h\u19706苯酚生产中的换热器设备设计案例综述 179551.1概述 168241.2选型依据 143471.2.1选型原则 2304001.2.2换热器类型 280371.2.3换热管规格选择 3151181.2.4换热面积 4319891.2.5折流板 4142171.3流股条件 426001.4计算传热面积 5168091.5换热管选取 5106811.5.1换热管规格及流速选定 5122281.5.2管程流通截面积 6258901.5.3单程管数 6102331.5.4管程数 6190231.5.5换热管排列方式 7101531.6再沸器壳体内径计算 7296261.7再沸器进口管径选取 739901.8折流板的选取 8303421.9总传热系数校核 98734则选定K值为 9概述两个或多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温度趋向于相同温度的装置叫做换热器。换热器的本质是把热量相对较高的物体温度转移到温度较低的物体身上。换热器是作为不同温度物体之间的桥梁。换热器是日常生活中都会接触到的事物,在各个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选型依据表24换热器选型依据名称标准号《U形管式换热器型式与基本参数》JB/T4717—92《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型式与基本参数》JB/T4715-92《立式热虹吸式重沸器型式与基本参数》JB/T4716-92《浮头式换热器和冷凝器型式与基本参数》JB/T4714-92《管壳式换热器》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用缠绕垫片》JB/T4719—92选型原则在换热器的实际选型上,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物料的压力、温度等因素,还有允许的物料压力下降范围、设备的清洗便捷性、制造成本和使用寿命等。不同的工艺条件和操作条件,根据实际的机械设计需求,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的换热器类型,就能有效降低能耗。实际选型过程,要符合一下几个要求:(1)在工艺和操作上首先要保证的是设计出来的换热器和工艺要求上一致,质量必须达标,并且操作稳定。还需配备阀门和计量相关的仪表,并能对实时变化的流体的流量、压力、温度等参数做出反应,以控制换热器处于稳定状态。其次,当换热器发生故障时,还需及时检修。(2)在经济上达到设计要求后,还需考虑一定的经济因素。比如结构件安装简单,材料获取途径丰富、成本低廉实惠等。同时,尽量做到节能环保,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比如利用废热等。(3)在安全上考虑极端的生产状况,若生产流程或操作不当引起的爆炸、毒害气体时,要及时采取安全措施。例如在设备的材料强度验算上,除了规定一定的安全系数外,还需考虑因故障导致的压力极端变化造成的超高压或者真空,因此,还需加装安全阀来应对这种情况。换热器类型换热器类型多,根据传热方式的不同,主要有三种类型:壁间型、蓄热型以及混合型。其中,间壁型换热器又有板式、夹套式和管式之分。管壳式交换器的可靠性很高,与其他种类繁多的换热器相比,适应性强,已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1)管壳式换热器挡板、换热器、壳体、封头和管板是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当中,普通碳钢、不锈钢或铜这些材料在工业上被广泛地运用到换热器的材料上。管程的流体一般从封头连接管进入,充分换热后,从另一头流出;而壳程流体从壳程直接进入接管,充分换热后流出。(2)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这类型的换热器结构简单,造型紧凑,成本低廉。由于结构限制,换热管的外侧的清洗方式比较特殊,不能直接进行机械清洗。对于此换热器出现的问题,解决办法是合理地利用温差补偿装置,尽量减小温度差的影响。通常情况,管壁和外壳之间的温差在50℃以内不会产生危害,若超出50℃,就必须使用温差补偿装置。若外壳的压力大于0.6MP,装置的补偿环可能会特别厚,导致扩张或收缩困难。(3)浮头式换热器当管板的一端固定,而另一端能自由膨胀或收缩的换热器,称之为浮头式换热器。它的管束能直接被拉出,从而方便清洁,并且,由于两侧温差存在,浮头能自由膨胀,温差应力大大减小,结构不容易损坏。但是,它的结构比较复杂,生产制造成本也相对较高。(4)填料函热交换器和浮头式类似,它的一端也能自由膨胀,但结构没有浮头式复杂,相应的成本也比浮头式的成本低廉。但是,壳程的流体存在泄漏的可能,这导致它的使用压力和使用温度受到限制。(5)U型管式换热器U型式的管束两端固定在同一块板,但中间段能自由膨胀收缩。它的管程至少是二,由于自由段较长,管束能直接拉出清洗。但是内壁不容易清洗到,容易凝结水垢。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的特点,比较适合工作在高温高压的条件。换热管规格选择(1)管子的规格一般来说,换热器的直径越小,换热器的结构越密集,相应的价格越便宜。热交换器的直径与热交换器的压降参数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为了满足适当的压降范围,通常使用外径为19mm的换热管。当流经的流体容易结构,为了方便清洗,应当使用25mm外径的换热管。(2)换热管的外形换热器形式主要有一个光滑的管子和一个螺纹的管子。平滑管是常用的。如果壳膜系数较低,通常采取的措施影响不大的时候,可以试试螺纹管。由于螺纹管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因此传热效果优于光滑管。(3)管子的排列方式壳径相同时,正三角形的排列方式的容积率最大,能排布更多的换热管,从而单位传热面积,消耗金属的质量较低。当流体不易结垢或者能方便进行化学清洗的情况下,优先采用正三角形排列。若需要较频繁机械清洗,则应当采用正方形排列。(4)管长管长的选取,主要从管子的基础标准以及清洗难度来考虑。同时,按照我国的标准钢管长6m,一般能取9m,6m,3m,2m,1.5m五种规格。(5)管间距的确定管间距是指相邻两根管子中心的距离。当管间距较小时,有利于提高传热系数,导致设备的结构更为紧凑。常见的管间距取值见下表:表25常用的d0与t的对比关系换热管外径do/mm1014192532384557换热管中心距t/mm1419253240485772(6)管程数的确定当换热器核算的换热面积较大时,且管长有限,这时需要布置更多的换热管来满足换热面积。考虑到管中流体的流速,则管束被分割成多个区域。管程数在管壳式换热器的标准一般取1,2,4和6。管程数有如下公式计算:式中,L总——换热管的总长度,m;L——单程换热管长度,m。(7)壳程数的确定如果ϕ∆t小于0.8时,应优先考虑使用多程壳程。安装平行的挡板可以实现壳侧数量,那么,流体通过管的次数就称为壳程数。但是,在安装和维护方面,它不适合外壳侧隔板。通常使用该系列中的几个热交换器串联来解决这个问题。换热面积当换热面积较大时,为避免流经压力过大,影响传热系数,一般能采用多个换热器并联的方式来分摊换热面积。折流板安装挡板时,能增加壳侧流体的流速,同时也能增加湍流的程度,用以改善壳侧对流热的传递系数。通常,两个相邻隔板间距是壳体内径的0.2到1倍。当板间距比较小,对制造和修理造成巨大的困扰,因此,应当取合适的板间距。其次,当板间距过大时,难以对流经的流体加以管束,这会导致对流热传递系数垂直流动。以上可以看出,挡板的设置对管外的供热系数有着增幅的作用。综上所述,必须按照实际情况,参考设计手册,合理选择最合适的参数。流股条件本次再沸器的热流股为T0201塔的塔底液相出料,塔底馏出流率F馏出=207.868kg/h,质量再沸比R=2.815,再沸器的进口质量流率F液=793.016kg/h,出口包含585.148kg/h的回流气和207.868kg/h塔底馏出物的。再沸器的进口热流股压力规定为0.14MPa,进料温度为194.127℃,热负荷为7278.270kW。出料温度也为194.127℃。热公用工程采用热介质为1.7MPa蒸汽,温度为230.000℃。计算传热面积假设总传热系数为2100.000W/(m2℃)。热公用工程的热量利用完后变为饱和液相。逆流换热,热工程走管程,冷流股走壳程,计算平均换热温差∆再沸器的热负荷为7278.270kW,计算换热面积S=计算热公用工程的用量:查得饱和水蒸气在温度230.000℃下的焓值,液体为990.120kJ/kg,气体为2804.000kJ/kg,则热蒸汽的用量为:G=换热管选取换热管规格及流速选定换热管构成了换热器的传热面,按照实际环境的流体腐蚀性、毒性、工作压力、流体对材料的脆化作用、温度等因素,选取相应的材料以能承受相应的工况。通常选取的材料有石墨、铜、合金钢以及碳钢等。管壁相同时,管径较小的换热管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同时,当壳径一定时,换热管径小能排列更多的换热管,因此,具有更大的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那么,单位传热面积所消耗的金属也更少。总而言之,在外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直径较小的换热管。表26换热管的规格及排列方式换热管外径×壁厚排列形式mm管心距mm碳素钢,低合金钢mm不锈耐酸钢mm25×2.525×2正三角形3219×219×225所以,可以选择碳钢管的规格为Ø19×2,它使用的工艺是无缝焊接。可以选择管程内的流体流速为ω2=25.000m/s。管程流通截面积由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算出管程所需流通截面:At=这个公式中:At——表示管程流通面积;G——表示蒸汽量;ρ汽——表示蒸汽的密度;ω2——表示管程内水流速。单程管数根据传热管的内径和管程所需流通截面积,求单程管数:n=4式中:At——表示管程所需流通面积;di——表示传热管的内径。管程数如果按照单程管来计算则所需换热管长度为:L=Sπ如果按照单管程计算,传热管会出现过长的情况,适合使用多管程结构。工程上常用的有:9m,6m,4.5m,3m,2m,1.5m,选择管束长度为:l=9.000m。如下为换热管程数:24.914则传热管总根数为nt则换热器的传热面积为:S换热管排列方式下图是换热管常见的四种排列方式。当管程数较多时,可以考虑采用组合排列的方式。图16管子的排列方式此次设计的换热器的管程数为3,根据图16选取正三角形排列为换热管的排列方式。表27换热管中心距换热管外径19202225303235s25262832384044l38404244505256选取管中心距s=25mm,分程隔板槽两侧相邻管中心距lE=38mm。再沸器壳体内径计算以下公式可以大概估计壳体内径: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计算当管子的排列形式为正三角形时:DD上述公式中:Ds——壳体内径;nt——传热管根数;s——管中心距;η——管板利用效率,一般取0.6-0.8,此次设计可以选择0.8。计算得到的内径应圆整到标准尺寸,按照钢制压力容器标准可确定:壳体内径=500.00mm。再沸器进口管径选取确定连接管直径的基本公式仍可用于连续性方程,简化之后可用以下公式:d2将结果圆整到最接近的标准管径,取Ø131mm×3。折流板的选取常见的折流板主要有两大类:盘环形折流板和弓形折流板。对于弓形折流板,具有结构简单、流体流动死角小等特点,因此场景应用最广。相对而言,盘环形的结构比较复杂,而且不容易清洗干净,一般来说物料比较干净、工作压力较高的场合比较适合使用。考虑到本次设计,热换器折流板的类型选择弓形折流板。折流板的板间距以及缺口高度会严重影响到弓形折流板的压降和传热效果,选择缺口高度时,应该确保流体通过缺口时与管束时的流速相对接近,缺口高度一般取壳体内径的0.25倍。折流板必须得有一定厚度是为了防振而且能够承受拆管子时的扭拉作用,该值在GB-1999中具体规定见表5-5。表28折流板和支持板的最小厚度公称直径DN换热管无支撑跨距㎜≤300>300~600>600~900折流板或支撑板最小厚度㎜<400400~≤700344556折流板厚度可以选择4mm。材料可选用14Cr1MoR。折流板缺口弦高度:ℎ=0.25折流板间距的选择:表29折流板间距公称直径mm管长mm折流板间距mm≤500≤300010020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