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工艺流程题_第1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工艺流程题_第2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工艺流程题_第3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工艺流程题_第4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工艺流程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4页(共54页)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沪教版(2024)九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工艺流程题一.工艺流程题(共16小题)1.(2023春•姑苏区校级月考)酸雨的危害很大,硫酸型酸雨的形成有以下两种途径:(1)正常雨水略显酸性,主要原因是。(2)pH<的降水称为酸雨,它会使土壤酸化。(3)SO2通入碘水(I2的水溶液)会生成硫酸(H2SO4)和氢碘酸(HI),我们可利用此原理来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经常发生雾霾天气,所以治理污染刻不容缓。PM2.5是指大气中微粒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你认为下列会形成PM2.5的是。A.焚烧秸秆B.汽车尾气排放C.太阳能发电2.(2023•罗湖区校级一模)历经三年的新冠疫情,在2022年底终于告一段落,多年未聚的亲朋好友们在度过一个喜庆的兔年春节的同时,也尽情的燃放了大量的烟花爆竹。烟花特有的气味提升了年味,同时也给大气增加了不少污染物。(1)爆竹的主要成分是黑火药,其中含有一定量的硫磺,请写出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生成物溶于水后,水溶液的pH7(选填:<、=、>)。(2)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原因之一,溶于水后形成的亚硫酸(H2SO3)会在空气中进一步氧化,通过化合反应生成硫酸,相应的反应方程式为,造成土壤进一步酸化。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常用一种碱来改良酸性土壤,它的俗称是;请写出用此碱改良酸性土壤的反应方程式。(土壤酸性物质以H2SO4计)(3)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它在物质分类上属于(选填“单质”或“化合物”),它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与在黏膜中所含的水分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和盐酸,请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3.工业上可利用物料循环的方法实现烟气的脱硫处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1)操作Ⅰ是。(2)吸收室中发生的反应之一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的反应,类比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写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理论上只需不断加入(填化学式)便可持续实现烟气的脱硫处理。4.(2022秋•镇江期末)如图为天然气在酸性环境中脱硫过程的原理。总反应为2H2S+O2=2S↓+2H2O。(1)整个过程中硫酸溶液的浓度(选填“变大”或“变小”)。(2)脱硫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2024•文昌模拟)工业上可利用物料循环的方法实现烟气的脱硫处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1)操作Ⅰ是。(2)由二氧化硫转化为CaSO3固体后,硫元素化合价(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绿色化学提倡物料循环,以上流程中,可用于循环的物质有。6.(2024春•牟平区期中)了解和掌握金属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资源及更好的进行学习。(1)为探究工业废水的综合利用,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流程完成对金属铜和硫酸锌的回收。在上述流程中,固体X的成分为,加入适量B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操作Ⅱ为。(锌盐的溶解度/温度曲线比较平缓)(2)为探究Zn、Fe、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同学们设计了甲、乙、丙三个实验。①小组同学随后发现该实验无法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于是补充丁实验,最终得出活动性顺序:Zn>Fe>Cu>Ag,则图丁中的试剂A、B分别为(写出一组即可)。②小组同学将丙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甲中剩余的锌,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随反应时间的关系如戊图所示,写出a点对应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填化学式)。7.(2024•闵行区一模)兴趣小组测定某石灰石粉末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2.5g该粉末进行如图所示实验。①石灰石煅烧的化学方程式是。②固体B的成分(除杂质外)是。③根据上述实验,测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④小红用石灰石粉末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择如图中最适宜的发生装置(填装置序号),理由是。8.(2024•汇川区模拟)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城市的废旧电器就是一座“金属矿山”。(1)电器使用合金材料的优点是。(2)某废旧电器的金属材料是锌、铜、镍(Ni)合金。为了从中回收金属铜和镍,做了如下的探究。活动一:探究铜、镍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查阅资料:硫酸镍(化学式NiSO4)能溶于水,溶液呈浅绿色。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金属活动性:Ni>Cu。可预测Ni和CuSO4溶液可以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活动二:从废旧电器中回收铜和镍。【设计方案】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物质转化流程。①步骤①中金属A的成分是。②写出步骤①中的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步骤②中适量锌粉的原因。(3)合理开发城市“金属矿山”的意义是(答1条)。9.(2024•天长市三模)工业上采用“联合脱硫脱氮技术”处理烟气(含CO2、SO2、NO),流程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Ⅰ中常用喷头将石灰乳喷出,此做法的目的是,且不采用石灰水而用石灰乳的原因是,写出反应Ⅰ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2)反应Ⅱ发生的化学反应会生成Ca(NO2)2,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该流程的优点是。10.(2024•西安模拟)硝酸钾在工农业生产中均有广泛用途。(1)硝酸钾能解离出(填离子符号),为农作物提供营养,属于复合肥料。(2)现有含少量NaCl杂质的KNO3样品需要提纯,实验过程如图: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见表。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KNO313.331.663.9110169NaCl35.736.36.637.338.4①滤液B的质量是g,其中KNO3(填“达到”或“未达到”)饱和状态。②滤液C中NaCl的质量是g。为保证步骤Ⅳ无NaCl析出,步骤Ⅲ最多可蒸发g水。11.(2023•润州区二模)有毒的H2S气体常用脱硫液吸收进行处理。一种用FeCl3溶液循环脱硫工艺的物质转化如图所示。(1)图中X物质可能是(填化学式)。(2)写出该脱硫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2.(2023•阳新县校级模拟)数字化实验能更好地解决化学反应中的疑难问题。化学兴趣小组用贝壳和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在实验中使用了压强和温度两种传感器。【查阅资料】①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贝壳中的其它杂质对实验影响可以忽略不计;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探究实验一】分别取等质量块状和粉末状的贝壳样品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在图1的三颈烧瓶中反应,采集数据,形成如图2和图3的图像。(1)贝壳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根据图2回答:Ⅰ.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填“①”或“②“)表示块状贝壳与稀盐酸反应;Ⅱ.最终粉末状贝壳产生CO2的质量(填“>”或“<“或“=”)块状贝壳产生CO2的质量;(3)据图3分析,影响实验测定准确性的原因:一是水蒸气含量增加;二是。【探究实验二】优化发生装置(4)图4装置(不包括传感器)制二氧化碳的优点是;为了解装置具有该优点的原因,在装置中连接压强传感器,在实验中测定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如图4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B.bc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C.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活塞13.(2022秋•云州区校级月考)某烟气脱硫的工艺不仅能消除SO2,还能将其转化为石膏(CaSO4•2H2O)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主要物质转化关系如图:(1)标出硫酸钙中S元素的化合价。(2)设备4中经过操作,将水和石膏固体进行分离。(3)设备1的作用是通过喷淋水脱去烟气中的SO2,生成一种酸——亚硫酸(H2SO3),其显酸性,若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中,猜想可能出现的现象是。14.(2022•上海)硫酸钾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过程中常混有氯化钠杂质。(1)用洁净的铂丝蘸取NaCl溶液灼烧,火焰呈色,取少量K2SO4溶液,滴入BaCl2溶液,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硫酸钾和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如有下表,100℃时,NaCl的溶解度为g/100g水;2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K2SO4g;溶解度(g/100g水)温度(℃)02060100NaCl35.736.037.139.2K2SO47.411.118.224.1(3)某K2SO4样品中混有NaCl杂质,可利用溶解度差异进行提纯,称取27.5g样品进行实验,过程如下:ⅰ滤液B中,K2SO4(选填“达到”或“未达到”)饱和状态;ⅱ27.5g样品中NaCl的质量是;ⅲ分析上述实验,说明设计步骤Ⅱ对后续操作的作用。15.(2024•工业园区模拟)我国开采的天然气除含CH4外,还含有少量的H2S,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使用之前必须对天然气进行脱硫处理。脱硫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方法一:金属氧化物催化法Fe2O3脱硫和Fe2O3再生的反应如图1所示。(1)400℃条件下,氧气浓度较大时,氧气会将部分FeS氧化成Fe2(SO4)3,或FeSO4夹杂在脱硫剂中,导致再生后的脱硫剂质量(填“增大”或“减小”),且所得再生脱硫剂脱硫效果差。(2)脱硫剂再生时可以用水汽代替O2。700℃条件下用水汽代替O2再生时,生成Fe3O4、H2S和H2,写出水汽作用条件下脱硫剂再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方法二:热分解法将H2S和CH4的混合气体通入反应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分两步进行,分别为:反应1:2H2S高温¯2H2+S2反应2:CH4+S2高温¯CS2+2H2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得容器中H2S、CH4、H2、S2和CS2五种气体分子的百分含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已知:气体分子百分含量=气体中某分子数目(3)图2中虚线X表示的反应物是(选填“H2S”或“CH4”)。(4)温度低于1000℃时,CS2气体的含量几乎为0。原因可能是。(5)在1100℃~1150℃范围内,其他条件不变,随着温度的升高,S2气体的含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方法三:光电催化法(6)光电体化脱除H2S气体的原理如图3,图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7)与热分解法相比,光电催化法的优点是。16.(2023秋•武汉期末)二氧化锰因应用广泛而备受关注。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如图装置通过焙烧MnCO3制取Mn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CO3+O2△¯2MnO2+2CO2(1)图中尾气吸收剂主要吸收的气体是。(2)实验过程中,石英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和成分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二所示。若焙烧过程中温度达到900℃,(填写“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3)当加热到300﹣900℃时,锰的氧化物会分解产生一种常见气体,该气体是(填化学式)。若加热到一定温度,当剩余固体质量为33.2g时,则剩余固体中的物质成分是。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沪教版(2024)九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工艺流程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工艺流程题(共16小题)1.(2023春•姑苏区校级月考)酸雨的危害很大,硫酸型酸雨的形成有以下两种途径:(1)正常雨水略显酸性,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碳酸,碳酸的溶液显酸性。(2)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它会使土壤酸化。(3)SO2通入碘水(I2的水溶液)会生成硫酸(H2SO4)和氢碘酸(HI),我们可利用此原理来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I2+2H2O=H2SO4+2HI。(4)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经常发生雾霾天气,所以治理污染刻不容缓。PM2.5是指大气中微粒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你认为下列会形成PM2.5的是AB。A.焚烧秸秆B.汽车尾气排放C.太阳能发电【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答案】(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碳酸,碳酸的溶液显酸性;(2)5.6;(3)AB。【分析】(1)根据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进行分析;(2)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据此回答;(3)根据题文信息进行分析;(4)根据形成PM2.5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解:(1)正常雨水略显酸性,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碳酸,碳酸的溶液显酸性;(2)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它会使土壤酸化;(3)SO2通入碘水(I2的水溶液)会生成硫酸(H2SO4)和氢碘酸(HI),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I2+2H2O=H2SO4+2HI;(4)A.焚烧秸秆产生烟尘,会形成PM2.5,故正确;B.汽车尾气排放会产生烟尘,会形成PM2.5,故正确;C.太阳能发电,不会形成PM2.5,故错误;故选AB;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碳酸,碳酸的溶液显酸性;(2)5.6;SO2+I2+2H2O=H2SO4+2HI;(3)AB。【点评】本题考查了酸雨的产生、危害和防治等相关知识,了解有关酸雨的知识即可解答。2.(2023•罗湖区校级一模)历经三年的新冠疫情,在2022年底终于告一段落,多年未聚的亲朋好友们在度过一个喜庆的兔年春节的同时,也尽情的燃放了大量的烟花爆竹。烟花特有的气味提升了年味,同时也给大气增加了不少污染物。(1)爆竹的主要成分是黑火药,其中含有一定量的硫磺,请写出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生成物溶于水后,水溶液的pH<7(选填:<、=、>)。(2)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原因之一,溶于水后形成的亚硫酸(H2SO3)会在空气中进一步氧化,通过化合反应生成硫酸,相应的反应方程式为2H2SO3+O2=2H2SO4,造成土壤进一步酸化。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常用一种碱来改良酸性土壤,它的俗称是熟石灰;请写出用此碱改良酸性土壤的反应方程式H2SO4+Ca(OH)2=CaSO4+2H2O。(土壤酸性物质以H2SO4计)(3)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它在物质分类上属于单质(选填“单质”或“化合物”),它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与在黏膜中所含的水分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和盐酸,请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Cl2+H2O=HClO+HCl。【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答案】(1)<;(2)2H2SO3+O2=2H2SO4;熟石灰;H2SO4+Ca(OH)2=CaSO4+2H2O;(3)单质;Cl2+H2O=HClO+HCl。【分析】(1)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其水溶液显酸性,据此分析;(2)根据亚硫酸被氧气氧化为硫酸、硫酸与碱反应规律进行分析;(3)根据单质的定义及氯气与水反应的题文信息进行分析。【解答】解:(1)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其水溶液显酸性,溶液的pH<7;(2)二氧化硫溶于水后形成的亚硫酸(H2SO3)会在空气中进一步氧化,通过化合反应生成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3+O2=2H2SO4,硫酸造成土壤进一步酸化,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常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它的俗称是熟石灰;氢氧化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H2SO4+Ca(OH)2=CaSO4+2H2O;(3)氯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和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Cl2+H2O=HClO+HCl;故答案为:(1)<;(2)2H2SO3+O2=2H2SO4;熟石灰;H2SO4+Ca(OH)2=CaSO4+2H2O;(3)单质;Cl2+H2O=HClO+HCl。【点评】本题考查了酸雨的产生、防治、溶液的酸碱性与pH关系,单质与化合物的判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知识,掌握基础的学科知识及题文信息即可解答本题。3.工业上可利用物料循环的方法实现烟气的脱硫处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1)操作Ⅰ是过滤。(2)吸收室中发生的反应之一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的反应,类比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写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SO2=Na2SO3+H2O。(3)理论上只需不断加入Ca(OH)2(填化学式)便可持续实现烟气的脱硫处理。【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答案】(1)过滤;(2)2NaOH+SO2=Na2SO3+H2O;(3)Ca(OH)2。【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进行分析。(2)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3)根据NaOH可循环使用进行分析。【解答】解:(1)操作I后得到了固体和液体,则是过滤;(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则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产生亚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3)根据流程图,NaOH可循环使用,理论上只需不断加入Ca(OH)2便可持续实现烟气的脱硫处理。故答案为:(1)过滤;(2)2NaOH+SO2=Na2SO3+H2O;(3)Ca(OH)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4.(2022秋•镇江期末)如图为天然气在酸性环境中脱硫过程的原理。总反应为2H2S+O2=2S↓+2H2O。(1)整个过程中硫酸溶液的浓度变小(选填“变大”或“变小”)。(2)脱硫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Fe2(SO4)3=2FeSO4+H2SO4+S↓。【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答案】(1)变小;(2)H2S+Fe2(SO4)3=2FeSO4+H2SO4+S↓。【分析】(1)根据2H2S+O2=2S↓+2H2O,生成的水使溶液的浓度变小进行分析;(2)根据硫化氢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和硫进行分析。【解答】解:(1)整个过程的总反应为:2H2S+O2=2S↓+2H2O,生成的水使溶液的浓度变小。(2)由流程图的左半部分可知,硫化氢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和硫,化学方程式为:H2S+Fe2(SO4)3=2FeSO4+H2SO4+S↓。故答案为:(1)变小;(2)H2S+Fe2(SO4)3=2FeSO4+H2SO4+S↓。【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酸雨的危害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5.(2024•文昌模拟)工业上可利用物料循环的方法实现烟气的脱硫处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1)操作Ⅰ是过滤。(2)由二氧化硫转化为CaSO3固体后,硫元素化合价不变(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绿色化学提倡物料循环,以上流程中,可用于循环的物质有NaOH。【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绿色化学.【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答案】(1)过滤;(2)不变;(3)NaOH。【分析】(1)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来分析;(2)根据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3)根据流程图信息来分析。【解答】解:(1)操作Ⅰ是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的方法,即过滤操作;(2)二氧化硫中,氧元素显﹣2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其中硫元素显+4价;在CaSO3中,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x+(﹣2)×3=0,x=+4,即硫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3)绿色化学提倡物料循环,以上流程中NaOH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则可用于循环的物质是NaOH。故答案为:(1)过滤;(2)不变;(3)NaOH。【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6.(2024春•牟平区期中)了解和掌握金属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资源及更好的进行学习。(1)为探究工业废水的综合利用,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流程完成对金属铜和硫酸锌的回收。在上述流程中,固体X的成分为Zn、Cu,加入适量B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操作Ⅱ为蒸发结晶。(锌盐的溶解度/温度曲线比较平缓)(2)为探究Zn、Fe、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同学们设计了甲、乙、丙三个实验。①小组同学随后发现该实验无法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于是补充丁实验,最终得出活动性顺序:Zn>Fe>Cu>Ag,则图丁中的试剂A、B分别为铜、稀盐酸或铁、硫酸铜(写出一组即可)。②小组同学将丙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甲中剩余的锌,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随反应时间的关系如戊图所示,写出a点对应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AgNO3、Cu(NO3)2、Zn(NO3)2(填化学式)。【考点】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判断;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原理.【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答案】(1)Zn、Cu;Zn+H2SO4=ZnSO4+H2↑;蒸发结晶;(2)①铜、稀盐酸或铁、硫酸铜;②AgNO3、Cu(NO3)2、Zn(NO3)2。【分析】(1)根据流程图,溶液Z经过操作Ⅱ可得到硫酸锌固体,说明溶液Z为硫酸锌溶液,则加入过量的A是为了分离得到硫酸锌溶液,则A为锌,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由于锌是过量的,所以固体X的成分为铜、锌;固体X的成分为铜、锌,加入适量的B是为了分离得到硫酸锌溶液,则B是硫酸,溶液Z为硫酸锌溶液分析;(2)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列在氢之前的金属能和酸反应释放出氢气,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解答】解:(1)由流程图可知,溶液Z经过操作Ⅱ可得到硫酸锌固体,说明溶液Z为硫酸锌溶液,则加入过量的A是为了分离得到硫酸锌溶液,则A为锌,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由于锌是过量的,所以固体X的成分为铜、锌;固体X的成分为铜、锌,加入适量的B是为了分离得到硫酸锌溶液,则B是硫酸,铜与硫酸不反应,锌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溶液Z为硫酸锌溶液,已知锌盐的溶解度/温度曲线比较平缓,说明硫酸锌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则从硫酸锌溶液中分离得到硫酸锌固体的操作为蒸发结晶;(2)①甲中锌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和氯化锌,说明金属活动性锌>铁;乙中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说明金属活动性铁>氢;丙中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说明金属活动性铜>银,通过甲、乙、丙三组实验无法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于是补充丁实验,最终得出活动性顺序:Zn>Fe>Cu>Ag,说明丁实验能验证金属活动性铁>铜或氢>铜,可用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或金属与酸反应,则图丁中的试剂A、B可以分别为铁、硫酸铜或铜、稀盐酸;②丙中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将丙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后所得的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向该滤液中加入甲中剩余的锌,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随反应时间的关系如戊图所示,由图可知,析出固体的质量分两段增加,说明该滤液中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银,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Zn>Cu>Ag,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因此析出固体质量增加,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由于银的相对原子质大于铜,所以析出固体质量比银小,则a点对应锌与部分硝酸银反应,则此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AgNO3、Cu(NO3)2、Zn(NO3)2。故答案为(1)Zn、Cu;Zn+H2SO4=ZnSO4+H2↑;蒸发结晶;(2)①铜、稀盐酸或铁、硫酸铜;②AgNO3、Cu(NO3)2、Zn(NO3)2。【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7.(2024•闵行区一模)兴趣小组测定某石灰石粉末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2.5g该粉末进行如图所示实验。①石灰石煅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高温¯CaO+CO2↑②固体B的成分(除杂质外)是氧化钙、碳酸钙。③根据上述实验,测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0%。④小红用石灰石粉末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择如图中最适宜的发生装置二(填装置序号),理由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考点】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答案】①CaCO3高温¯CaO+CO2②氧化钙、碳酸钙;③80%;④二;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分析】①根据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②根据固体B和水反应生成的溶液C会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固体D会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③根据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④根据用石灰石粉末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装置三会从多孔隔板漏下,装置二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进行分析。【解答】解:①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CaCO3高温¯CaO+CO2②固体B和水反应生成的溶液C会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固体D会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固体B的成分(除杂质外)是:氧化钙、碳酸钙;③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1mol×44g/mol=4.4g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CaCO3﹣﹣﹣﹣﹣﹣CO21004412.5g×x4.4g100x=80%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0%;④小红用石灰石粉末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择如图中最适宜的发生装置二,理由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故答案为:①CaCO3高温¯CaO+CO2②氧化钙、碳酸钙;③80%;④二;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8.(2024•汇川区模拟)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城市的废旧电器就是一座“金属矿山”。(1)电器使用合金材料的优点是硬度大、耐腐蚀、不易生锈等。(2)某废旧电器的金属材料是锌、铜、镍(Ni)合金。为了从中回收金属铜和镍,做了如下的探究。活动一:探究铜、镍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查阅资料:硫酸镍(化学式NiSO4)能溶于水,溶液呈浅绿色。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金属镍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镍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金属活动性:Ni>Cu。可预测Ni和CuSO4溶液可以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i+CuSO4=Cu+NiSO4。活动二:从废旧电器中回收铜和镍。【设计方案】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物质转化流程。①步骤①中金属A的成分是Cu。②写出步骤①中的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或Ni+H2SO4=NiSO4+H2↑。③步骤②中适量锌粉的原因让得到的金属C更纯(合理即可)。(3)合理开发城市“金属矿山”的意义是节约金属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答1条)。【考点】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判断;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与酸的反应原理;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原理.【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答案】(1)硬度大、耐腐蚀、不易生锈等;(2)活动一:将金属镍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镍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Ni+CuSO4=Cu+NiSO4;活动二:①Cu;②Zn+H2SO4=ZnSO4+H2↑或Ni+H2SO4=NiSO4+H2↑;③让得到的金属C更纯(合理即可);(3)节约金属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分析】(1)根据合金的性质分析;(2)活动一:根据实验结论结合实验要求进行分析;活动二:锌、铜、镍金属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锌、镍均可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锌、硫酸镍溶液,而铜不反应,金属A为Cu;溶液B中加入适量的锌,锌能置换镍(C),据以上分析解答。(3)根据金属回收利用的重要性进行分析。【解答】解:(1)电器使用合金材料有硬度大、耐腐蚀、不易生锈等优点;(2)活动一:将金属镍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镍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金属活动性:Ni>Cu;Ni和CuSO4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i+CuSO4=Cu+NiSO4;活动二:锌、铜、镍金属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锌、镍均可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锌、硫酸镍溶液,而铜不反应,金属A为Cu;溶液B中加入适量的锌,锌能置换镍(C),①步骤①中金属A的成分是铜;②步骤①中,锌、镍均可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锌、硫酸镍溶液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Zn+H2SO4=ZnSO4+H2↑;Ni+H2SO4=NiSO4+H2↑;③步骤②中,锌置换金属镍,适量的锌粉可以把镍完全置换出来,得到的金属镍较纯净;(3)合理开发城市“金属矿山”的意义是节约金属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答案为:(1)硬度大、耐腐蚀、不易生锈等;(2)活动一:将金属镍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镍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Ni+CuSO4=Cu+NiSO4;活动二:①Cu;②Zn+H2SO4=ZnSO4+H2↑或Ni+H2SO4=NiSO4+H2↑;③让得到的金属C更纯(合理即可);(3)节约金属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点评】掌握合金的性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金属的化学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2024•天长市三模)工业上采用“联合脱硫脱氮技术”处理烟气(含CO2、SO2、NO),流程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Ⅰ中常用喷头将石灰乳喷出,此做法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且不采用石灰水而用石灰乳的原因是石灰水中氢氧化钙浓度太小,写出反应Ⅰ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或Ca(OH)2+SO2=CaSO3↓+H2O。(2)反应Ⅱ发生的化学反应会生成Ca(NO2)2,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3)该流程的优点是保护环境,除去有害气体。【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物质的制备.【答案】(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石灰水中氢氧化钙浓度太小;Ca(OH)2+CO2=CaCO3↓+H2O或Ca(OH)2+SO2=CaSO3↓+H2O;(2)+3;(3)保护环境,除去有害气体。【分析】(1)根据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石灰水中氢氧化钙浓度太小进行分析。(2)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3)根据采用“联合脱硫脱氮技术”处理烟气(含CO2、SO2、NO),进行分析。【解答】解:(1)反应Ⅰ中常用喷头将石灰乳喷出,此做法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不采用石灰水而用石灰乳的原因是石灰水中氢氧化钙浓度太小;由流程图可知,反应Ⅰ中发生的反应有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或Ca(OH)2+SO2=CaSO3↓+H2O;(2)反应Ⅱ发生的化学反应会生成Ca(NO2)2,其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2)+[x+(﹣2)×2]×2=0,解得x=+3,故中Ca(NO2)2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3)由题干信息可知,该流程采用“联合脱硫脱氮技术”处理烟气(含CO2、SO2、NO),则其优点是保护环境,除去有害气体。故答案为:(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石灰水中氢氧化钙浓度太小;Ca(OH)2+CO2=CaCO3↓+H2O或Ca(OH)2+SO2=CaSO3↓+H2O;(2)+3;(3)保护环境,除去有害气体。【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10.(2024•西安模拟)硝酸钾在工农业生产中均有广泛用途。(1)硝酸钾能解离出K+、NO3-(2)现有含少量NaCl杂质的KNO3样品需要提纯,实验过程如图: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见表。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KNO313.331.663.9110169NaCl35.736.36.637.338.4①滤液B的质量是135.17g,其中KNO3达到(填“达到”或“未达到”)饱和状态。②滤液C中NaCl的质量是3.57g。为保证步骤Ⅳ无NaCl析出,步骤Ⅲ最多可蒸发90g水。【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答案】(1)K+、NO3(2)①135.17;达到;②3.57;90。【分析】(1)根据硝酸钾的构成进行分析;(2)①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可以求出滤液B的质量,有晶体析出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据此分析。②先求出滤液B的质量,溶剂水的质量,进而求出硝酸钾和氯化钠质量总和;冷却至0℃时,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可知滤液C中硝酸钾质量,进而求出滤液C中NaCl的质量;根据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列式计算出21.87g氯化钠恰好完全溶解需要水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步骤Ⅲ最多可蒸发水的质量。【解答】解:(1)硝酸钾属于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K+、NO3(2)①根据题干数据可知,滤液B的质量是100g+100g﹣64.38g=135.17g;冷却到20℃时,析出硝酸钾晶体64.38g,即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③冷却至2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因此滤液B为饱和溶液,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因此100g样品中含有硝酸钾质量为64.83g+31.6g=96.43g;因此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96.43g=3.57g;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7g,设3.57g氯化钠恰好完全溶解需要水的质量为x,则100g:35.7g=x:3.57g,x=10g,因此保证步骤Ⅳ无NaCl析出,步骤Ⅲ最多可蒸发100g﹣10g=90g水;故答案为:(1)K+、NO3(2)①135.17;达到;②3.57;90。【点评】本题考查了混合物的分离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常见化肥的种类等相关知识,掌握有关固体的溶解度变化规律及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2023•润州区二模)有毒的H2S气体常用脱硫液吸收进行处理。一种用FeCl3溶液循环脱硫工艺的物质转化如图所示。(1)图中X物质可能是HCl(填化学式)。(2)写出该脱硫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S+O2FeCl3¯2S+2H2【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答案】(1)HCl。(2)2H2S+O2FeCl3¯2S+2H【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解答】解:(1)根据原子守恒,FeCl3中铁、氯原子个数比为1:3,而FeCl2中铁、氯原子个数比为1:2,且反应物中含有氢原子,则X中一定含有氢原子和氯原子,则X可能为HCl。(2)由图可知,H2S和O2在FeCl3催化作用下生成S,根据元素守恒,可知还有另一种物质,为水,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2FeCl3¯2S+2H故答案为:(1)HCl。(2)2H2S+O2FeCl3¯2S+2H【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12.(2023•阳新县校级模拟)数字化实验能更好地解决化学反应中的疑难问题。化学兴趣小组用贝壳和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在实验中使用了压强和温度两种传感器。【查阅资料】①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贝壳中的其它杂质对实验影响可以忽略不计;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探究实验一】分别取等质量块状和粉末状的贝壳样品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在图1的三颈烧瓶中反应,采集数据,形成如图2和图3的图像。(1)贝壳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2)根据图2回答:Ⅰ.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②(填“①”或“②“)表示块状贝壳与稀盐酸反应;Ⅱ.最终粉末状贝壳产生CO2的质量=(填“>”或“<“或“=”)块状贝壳产生CO2的质量;(3)据图3分析,影响实验测定准确性的原因:一是水蒸气含量增加;二是温度的升高(合理即可)。【探究实验二】优化发生装置(4)图4装置(不包括传感器)制二氧化碳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为了解装置具有该优点的原因,在装置中连接压强传感器,在实验中测定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如图4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A.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B.bc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C.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活塞【考点】盐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2)Ⅰ.②;Ⅱ.=;(3)温度的升高(合理即可);(4)可以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BC。【分析】(1)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2)根据相同时间内,曲线①产生二氧化碳速度大于曲线②,两曲线相交,说明粉末状贝壳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块状贝壳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分析;(3)根据在密闭容器内,气体压强与温度高低有关进行分析;(4)根据图4装置中,固体药品放在多孔隔板上,液体药品从长颈漏斗中加入,ab段压强增大,关闭活塞,将液体药品压回长颈漏斗,试管中液面逐渐下降,bc段压强不变,cd段压强减小,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活塞进行分析。【解答】解:(1)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2)Ⅰ.对比分析a、b点可知,相同时间内,曲线①产生二氧化碳速度大于曲线②,粉状的贝壳与盐酸接触面积大于块状与盐酸接触面积,反应速度较快,曲线②表示块状贝壳与稀盐酸反应;Ⅱ.根据图示可知,最终两曲线相交,说明粉末状贝壳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块状贝壳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3)在密闭容器内,气体压强与温度高低有关,根据图3分析,影响实验测定准确性的原因:一是水蒸气含量增加;二是温度的升高等;(4)图4装置中,固体药品放在多孔隔板上,液体药品从长颈漏斗中加入。反应开始后,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该制二氧化碳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A、ab段压强增大,关闭活塞,将液体药品压回长颈漏斗,试管中液面逐渐下降,错误;B、bc段压强不变,说明不生成气体,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正确;C、cd段压强减小,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活塞,气体排出,压强减小,正确。故选:BC。故答案为:(1)CaCO3+2HCl=CaCl2+H2O+CO2↑;(2)Ⅰ.②;Ⅱ.=;(3)温度的升高(合理即可);(4)可以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B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盐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13.(2022秋•云州区校级月考)某烟气脱硫的工艺不仅能消除SO2,还能将其转化为石膏(CaSO4•2H2O)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主要物质转化关系如图:(1)标出硫酸钙中S元素的化合价CaS+6O4(2)设备4中经过过滤操作,将水和石膏固体进行分离。(3)设备1的作用是通过喷淋水脱去烟气中的SO2,生成一种酸——亚硫酸(H2SO3),其显酸性,若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中,猜想可能出现的现象是紫色的石蕊溶液变为红色。【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答案】(1)CaS+6O4(2)过滤;(3)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分析】(1)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常见的物质分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题意,通过喷淋水脱去烟气中的SO2,生成一种酸——亚硫酸(H2SO3),其显酸性,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硫酸钙中钙、氧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2,设S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则(+2)+x+4×(﹣2)=0,解得x=+6;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硫酸钙中S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CaS+6O4(2)将液体与难溶性的固体分离采用的方法是过滤,故设备4中经过过滤操作,将水和石膏固体进行分离。(3)通过喷淋水脱去烟气中的SO2,生成一种酸——亚硫酸(H2SO3),其显酸性。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是一种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猜想可能出现的现象是:紫色的石蕊溶液变为红色。故答案为:(1)CaS+6O4(2)过滤;(3)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常见的物质分离的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2022•上海)硫酸钾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过程中常混有氯化钠杂质。(1)用洁净的铂丝蘸取NaCl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取少量K2SO4溶液,滴入BaCl2溶液,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K2SO4+BaCl2=BaSO4↓+2KCl;(2)硫酸钾和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如有下表,100℃时,NaCl的溶解度为39.2g/100g水;2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K2SO41.11g;溶解度(g/100g水)温度(℃)02060100NaCl35.736.037.139.2K2SO47.411.118.224.1(3)某K2SO4样品中混有NaCl杂质,可利用溶解度差异进行提纯,称取27.5g样品进行实验,过程如下:ⅰ滤液B中,K2SO4达到(选填“达到”或“未达到”)饱和状态;ⅱ27.5g样品中NaCl的质量是3.5g;ⅲ分析上述实验,说明设计步骤Ⅱ对后续操作的作用根据步骤Ⅱ的结果,可知样品中硫酸钾和氯化钠的质量,结合溶解度数据,获得较多的硫酸钾。【考点】盐的化学性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答案】(1)黄;产生白色沉淀;K2SO4+BaCl2=BaSO4↓+2KCl;(2)39.2;1.11;(3)ⅰ达到;ⅱ3.5g;ⅲ根据步骤Ⅱ的结果,可知样品中硫酸钾和氯化钠的质量,结合溶解度数据,获得较多的硫酸钾。【分析】(1)根据钠的焰色反应是黄色,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进行分析;(2)根据溶解度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3)i根据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进行分析;ii根据0℃时,硫酸钾的溶解度是7.4g/100g水进行分析;iii根据硫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进行分析。【解答】解:(1)钠的焰色反应是黄色,所以用洁净的铂丝蘸取NaCl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取少量K2SO4溶液,滴入BaCl2溶液,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是:K2SO4+BaCl2=BaSO4↓+2KCl;(2)通过分析硫酸钾和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100℃时,NaCl的溶解度为39.2g/100g水;20℃时,硫酸钾的溶解度是11.1g/100g水,所以10g水中最多溶解K2SO41.11g;(3)ⅰ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所以滤液B中,K2SO4达到饱和状态;ⅱ0℃时,硫酸钾的溶解度是7.4g/100g水,所以27.5g样品中NaCl的质量是27.5g﹣12.9g﹣10.36g-7.4gⅲ分析上述实验,说明设计步骤Ⅱ对后续操作的作用是:根据步骤Ⅱ的结果,可知样品中硫酸钾和氯化钠的质量,结合溶解度数据,获得较多的硫酸钾。故答案为:(1)黄;产生白色沉淀;K2SO4+BaCl2=BaSO4↓+2KCl;(2)39.2;1.11;(3)ⅰ达到;ⅱ3.5g;ⅲ根据步骤Ⅱ的结果,可知样品中硫酸钾和氯化钠的质量,结合溶解度数据,获得较多的硫酸钾。【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5.(2024•工业园区模拟)我国开采的天然气除含CH4外,还含有少量的H2S,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使用之前必须对天然气进行脱硫处理。脱硫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方法一:金属氧化物催化法Fe2O3脱硫和Fe2O3再生的反应如图1所示。(1)400℃条件下,氧气浓度较大时,氧气会将部分FeS氧化成Fe2(SO4)3,或FeSO4夹杂在脱硫剂中,导致再生后的脱硫剂质量增大(填“增大”或“减小”),且所得再生脱硫剂脱硫效果差。(2)脱硫剂再生时可以用水汽代替O2。700℃条件下用水汽代替O2再生时,生成Fe3O4、H2S和H2,写出水汽作用条件下脱硫剂再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S+4H2O700℃¯Fe3O4+3H2S+H2方法二:热分解法将H2S和CH4的混合气体通入反应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分两步进行,分别为:反应1:2H2S高温¯2H2+S2反应2:CH4+S2高温¯CS2+2H2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得容器中H2S、CH4、H2、S2和CS2五种气体分子的百分含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已知:气体分子百分含量=气体中某分子数目(3)图2中虚线X表示的反应物是CH4(选填“H2S”或“CH4”)。(4)温度低于1000℃时,CS2气体的含量几乎为0。原因可能是较低温度下,反应2没有发生。(5)在1100℃~1150℃范围内,其他条件不变,随着温度的升高,S2气体的含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高温下,主要发生反应2。方法三:光电催化法(6)光电体化脱除H2S气体的原理如图3,图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2O2催化剂¯S2+2H2O2(7)与热分解法相比,光电催化法的优点是利用太阳能催化法脱除H2S,耗能低。【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专题】物质的制备.【答案】(1)增大;(2)3FeS+4H2O700℃¯Fe3O4+3H2S+H2(3)CH4;(4)较低温度下,反应2没有发生;(5)高温下,主要发生反应2;(6)2H2S+2O2催化剂¯S2+2H2O2(7)利用太阳能催化法脱除H2S,耗能低。【分析】(1)根据400℃条件下,氧气浓度较大时,氧气会将部分FeS氧化成Fe2(SO4)3或FeSO4,出现脱硫剂再生时质量增大进行分析;(2)根据FeS与水蒸气在700℃条件下反应生成Fe3O4、H2S和H2,进行分析;(3)根据硫化氢高温下分解得到氢气和S2气体,此时甲烷还没有反应进行分析;(4)根据温度较低时发生反应1进行分析;(5)根据温度高时,主要发生反应2进行分析;(6)根据图示信息进行分析;(7)根据光电催化法的优点进行分析。【解答】解:(1)400℃条件下,氧气浓度较大时,氧气会将部分FeS氧化成Fe2(SO4)3或FeSO4,出现脱硫剂再生时质量增大;(2)根据题中信息,水蒸气可以代替氧气,即FeS与水蒸气在700℃条件下反应生成Fe3O4、H2S和H2,在水汽作用条件下脱硫剂再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S+4H2O700℃¯Fe3O4+3H2S+H2(3)硫化氢高温下分解得到氢气和S2气体,此时甲烷还没有反应,随着第一个反应结束,甲烷才与S2气体高温下发生反应,因此图2中虚线X表示的反应物是CH4;(4)温度低于1000℃时,CS2气体的含量几乎为0,原因可能是较低温度下,反应2没有发生;(5)在100℃~1150℃范围内,其他条件不变,随着温度的升高,S2气体的含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主要发生反应2;(6)根据图3提供信息可知,硫化氢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S2,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2O2催化剂¯S2+2H2O2(7)与受热分解法相比,光电催化法的优点是利用太阳能催化法脱除H2S,耗能低。故答案为:(1)增大;(2)3FeS+4H2O700℃¯Fe3O4+3H2S+H2(3)CH4;(4)较低温度下,反应2没有发生;(5)高温下,主要发生反应2;(6)2H2S+2O2催化剂¯S2+2H2O2(7)利用太阳能催化法脱除H2S,耗能低。【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转化和制备,解答时要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6.(2023秋•武汉期末)二氧化锰因应用广泛而备受关注。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如图装置通过焙烧MnCO3制取Mn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CO3+O2△¯2MnO2+2CO2(1)图中尾气吸收剂主要吸收的气体是二氧化碳。(2)实验过程中,石英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和成分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二所示。若焙烧过程中温度达到900℃,不能(填写“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3)当加热到300﹣900℃时,锰的氧化物会分解产生一种常见气体,该气体是O2(填化学式)。若加热到一定温度,当剩余固体质量为33.2g时,则剩余固体中的物质成分是MnO2和Mn2O3。【考点】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答案】(1)二氧化碳;(2)不能;(3)O2;MnO2和Mn2O3。【分析】(1)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分析;(2)根据在焙烧MnCO3制取MnO2的过程中,温度高于300℃可能会生成Mn2O3来分析;(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解答】解:(1)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故图一中尾气吸收剂主要吸收的气体是二氧化碳;(2)根据图像可知,300°℃时对应的剩余固体为MnO2,温度再高,MnO2会分解,则焙烧MnCO3制取MnO2应该控制反应的温度不高于300℃。若焙烧过程中温度达到900℃不能达到实验目的;(3)若加热到300﹣900℃时,锰的氧化物会分解产生一种常见气体,锰的氧化物中含有锰元素和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该气体为氧气,化学式是O2;46.0gMnCO3中锰元素的质量为46.0g×55115=22g,根据反应前后锰元素质量不变,若全部转化成MnO2,则MnO2的质量为:22g÷5587=34.8g;若全部转化成Mn2O3,则Mn2O3的质量为:22g÷55×2158=31.6g;若全部转化成MnO,则MnO的质量为:22g÷5571=28.4g,33.2g在34.8g至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2)不能;(3)O2;MnO2和Mn2O3。【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考点卡片1.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如图所示:结晶是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或者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变化差别大的固体)的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它是根据固体物质从溶液里析出晶体的原理,通过蒸发或者降温的方法将其中的固体物质分离出来;因此,结晶方法分为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蒸发结晶是指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它使用于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水的混合物.而降温结晶是指先加热溶液,蒸发溶剂成饱和溶液,再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它使用于分离两种可溶性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别大(即一种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是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的固体混合物.此时,需要注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其具体内容有如下三条: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等.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氯化钠等.3.极少数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晶体和结晶现象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它与“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关联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结晶方法及其选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结晶的方法、原理等,以及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联系溶解度曲线及其变化的规律等,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2.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知识点的认识】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是根据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以及它们的不同点,来对某纯净物进一步地辨析、推断,看它到底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具体的判别方法或技巧是:1.从宏观角度来说,首先,要看它是不是纯净物,只有当它是纯净物时,它才有可能是单质或化合物.千万不能认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就是单质,也不能认为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例如,白磷和红磷,虽然都由磷元素组成,但它们不属于一种物质,因此,它们混合后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纯净物;更谈不上单质了.又如,空气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氮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等不同种元素组成,但是由于它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纯净物,更不是化合物了.然后,在确认它是纯净物的前提下,再看它是由几种元素组成的;由一种元素的是单质;由多种元素的就是化合物.2.从微观角度来说,首先,也要看它是不是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原子或分子);当确认它是纯净物时,再看它其中含有几种原子,含有一种的是单质;含有多种的是化合物.【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及元素的分类和类别辨析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物质的分类、单质和化合物的类别辨析(或判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方法或技巧,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知识点的认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其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反应来制取。其反应原理是CaCO3+2HCl=CaCl2+CO2↑+H2O.其制取装置如图所示: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要小心,不可用力太大,切不可将反应器按在桌子上用力塞橡皮塞,并且,导管稍微露出橡皮塞即可)→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详见4K: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加入固体药品;详见48:固体药品的取用)→倒(倒入液体药品;可参见49:液体药品的取用,但是还要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浸在液面下)→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固定时从试管的底部插入,夹在其中上部,先用捏住铁夹,再旋动铁夹上的螺丝,但不可用力过猛;当用锥形瓶作反应器时,此步可省)→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导管要伸到集气瓶的底部,且瓶口还要盖上玻璃片)。还有,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而验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说明瓶内已收集满二氧化碳。【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让学生来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操作步骤及其注意事项,以及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等。命题的方式可能是选择或填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步骤、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等,可能是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打乱顺序后让学生重排,也可能是给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让学生来评价之,还可能是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来推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或提出改进方案,或者是根据实验过程中的意外情况来反推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步骤和注意点中的错误,以及改进方案等等。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根据题意或给出的实验示意图,让学生来选择或填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操作步骤,以及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画出、分析、评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或部分装置的示意图),以及据此推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或提出改进方案,或者是根据实验过程中的意外情况来反推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步骤和注意点中的错误,以及改进方案等。【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步骤、装置示意图及其中仪器(如上图中的标号a、b等)的名称、注意事项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信息,或者是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心地探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填写或评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或者画出、选配、评价装置示意图(或部分装置的示意图),等等。另外,有时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示意图或实验步骤来推断制取的反应原理、回答常见仪器的名称和有关操作的理论依据(即有关操作的原因),或者改良某一装置示意图等;有时还会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情况来推断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操作注意事项及改进方案等。4.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知识点的认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一般用字母s表示,其单位是克(符号为g).在未注明溶剂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对于溶解度的意义的表达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某温度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某物质;另一种是在某温度时,100g水里溶解多少克某物质,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固体溶解度的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针对性”、“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及其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并且,常在选择题中以判断对错的形式出现,还经常常在填空题的里出现.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及其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和有关计算,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及其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和有关计算方法,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针对性,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物质的溶解和结晶,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及其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爱心提示:所谓固体的溶解度,实际上就是该固体在100g水里所形成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它对应的溶剂的质量也就是100g.5.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知识点的认识】合金是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的性质主要是: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等也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更好;但是,大多数合金的熔点比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导电、导热性能比它的纯金属差;总之,合金的性能主要决定于合金的成分.具体如下表所示:其中,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生铁和钢是人类利用最广泛的合金.另外,钛的合金(如钛镍合金)具有“记忆”能力,可记住某个特定温度下的形状,只要复回这个温度,就会恢复到这个温度下的形状,又被称为“记忆金属”.此外,钛还可制取超导材料,美国生产的超导材料中的90%是用钛铌合金制造的.【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对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金属的性质及用途”等关联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命题方式是根据合金与合金的性质来推断、选择或解答其用途或合金的制备及其组分分析问题,或者是给出常见合金的用途来反推其特性,或者是对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判断,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我们身边生活中常用、常见金属及合金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性质及用途、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从生活、电视、网络中了解到的有关金属及合金的信息,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爱心提示:要想做好这方面的题目,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