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试卷第=PAGE1*2-11页(共=NUMPAGES1*22页) 综合试卷第=PAGE1*22页(共=NUMPAGES1*22页)PAGE①姓名所在地区姓名所在地区身份证号密封线1.请首先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身份证号和所在地区名称。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3.不要在试卷上乱涂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内填写无关内容。一、选择题1.历史文献的类型及其特点
A.经史子集主要是指古代中国的四大文献类型,下列不属于这四大类型的是:
a)诗经
b)史记
c)庄子
d)水浒传
2.考古发掘的基本程序
在考古发掘的基本程序中,不属于前期准备阶段的是:
a)地质勘探
b)考古许可申请
c)发掘计划制定
d)考古队组建
3.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历史文献
下列文献中,不属于二十四史的是:
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三国演义》
4.考古发掘中常见的遗迹类型
以下哪种遗迹类型不属于地下遗迹:
a)墓葬
b)城墙
c)水井
d)石碑
5.中国古代考古学的发展历程
以下哪个时期不属于中国古代考古学的发展历程: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民国时期
6.历史文献的校勘方法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历史文献的校勘方法:
a)对校法
b)通校法
c)标点符号校正
d)校注法
7.考古发掘中常见的文物类型
以下哪种文物类型不属于考古发掘中常见的类型:
a)陶器
b)青铜器
c)纺织品
d)印刷品
8.历史文献与考古知识的交叉研究
下列哪一项不是历史文献与考古知识交叉研究的案例:
a)通过《史记》的记载确定汉代的长城位置
b)通过考古发掘验证《山海经》中描述的地形地貌
c)利用《诗经》中的植物描述推断古代的生态环境
d)以考古发觉作为《红楼梦》时代背景的佐证
答案及解题思路:
1.D.水浒传《水浒传》为明清小说,不属于古代四大文献类型。
2.C.发掘计划制定发掘计划制定属于发掘过程中期阶段的工作。
3.D.《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为小说,而二十四史为纪传体史书。
4.D.石碑石碑为地面文物,不属于地下遗迹。
5.C.元代中国古代考古学的发展历程一般不包括元代。
6.C.标点符号校正标点符号校正不是独立的校勘方法,而是校对过程中的细节处理。
7.D.印刷品在古代,印刷品相对较少,不是考古发掘中常见的文物类型。
8.B.通过考古发掘验证《山海经》中描述的地形地貌《山海经》多为神话传说,与考古发掘的直接验证关联性较弱。
解题思路:通过对历史文献与考古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各选项与历史文献及考古知识的关系,判断其正确与否。二、填空题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解题思路:根据中国古代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四大发明指的是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
2.中国古代史上的“三坟五典”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坟:《易经》、《书经》、《礼经》;五典:《诗》、《书》、《礼》、《乐》、《春秋》
解题思路:“三坟五典”是中国古代对上古文化典籍的分类,其中“三坟”指的是《易经》、《书经》、《礼经》,而“五典”指的是《诗》、《书》、《礼》、《乐》、《春秋》。
3.考古发掘中,遗址的层次结构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信息。
答案:年代、社会、文化
解题思路:考古发掘中,通过遗址的层次结构可以推断出遗址的年代、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以及所属的文化背景。
4.历史文献的版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答案:传世文献、出土文献、传抄文献
解题思路:历史文献的版本根据其来源和保存方式可以分为传世文献(通过传统途径流传下来的文献)、出土文献(通过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献)和传抄文献(通过手抄或其他方式复制的文献)。
5.考古发掘中,出土文物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
答案:陶器、瓷器、金属器、骨器
解题思路:考古发掘出的文物根据材质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常见的有陶器、瓷器、金属器和骨器等。三、判断题1.历史文献是研究历史的唯一依据。()
答案:×
解题思路:历史文献确实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并非唯一依据。考古发觉、实物遗存、口述历史、民间传说等都是研究历史的途径。历史文献可能存在缺失、篡改或误记等问题,因此不能仅依赖历史文献来全面研究历史。
2.考古发掘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文物。()
答案:×
解题思路:考古发掘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寻找文物。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和研究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状况。通过考古发掘,可以揭示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明发展历程,对研究人类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3.中国古代史上的“二十四史”是史书的总称。()
答案:√
解题思路:“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正史的总称,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它们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文献。
4.考古发掘中,遗迹的保存状况是判断其年代的重要依据。()
答案:√
解题思路:在考古发掘中,遗迹的保存状况是判断其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遗迹的保存程度、地层关系、与其它遗迹的关系等因素,都能为考古学家提供有关年代的信息。
5.历史文献的版本越多,其价值越高。()
答案:×
解题思路:历史文献的版本越多,并不意味着其价值越高。不同版本的文献可能存在差异,有些可能是传抄、校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选择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准确性高的文献版本,才能为历史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文献的版本丰富性有助于研究历史文献的演变过程。四、简答题1.简述历史文献的校勘方法。
方法一:对校法
方法二:本校法
方法三:他校法
方法四:理校法
方法五:版本学校法
2.简述考古发掘的基本程序。
程序一:调查勘探
程序二:发掘前准备
程序三:发掘
程序四:记录与绘图
程序五:整理与研究
3.简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发明一:造纸术
发明二:印刷术
发明三:火药
发明四:指南针
4.简述考古发掘中常见的遗迹类型。
类型一:房址
类型二:墓葬
类型三:遗址
类型四:窑址
类型五:墓葬
5.简述历史文献与考古知识的交叉研究。
交叉研究一:文献与考古资料相互印证
交叉研究二:文献对考古发掘的指导作用
交叉研究三:考古发觉对文献研究的补充
交叉研究四:文献与考古的结合研究方法
答案及解题思路:
1.答案:历史文献的校勘方法主要包括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版本学校法。解题思路:通过对不同文献版本的比较,以及对文献本身的逻辑、修辞、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分析,对文献进行校勘,以达到还原文献原貌的目的。
2.答案:考古发掘的基本程序包括调查勘探、发掘前准备、发掘、记录与绘图、整理与研究。解题思路:按照科学、严谨的程序进行考古发掘,保证发掘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发掘成果的质量。
3.答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解题思路:根据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历史,总结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四大发明。
4.答案:考古发掘中常见的遗迹类型有房址、墓葬、遗址、窑址、墓葬。解题思路:结合考古发掘的实际案例,分析各种遗迹类型的特点和作用。
5.答案:历史文献与考古知识的交叉研究主要包括文献与考古资料相互印证、文献对考古发掘的指导作用、考古发觉对文献研究的补充、文献与考古的结合研究方法。解题思路:将历史文献与考古知识相结合,以获得更加全面、准确的历史认识。五、论述题1.结合具体实例,论述历史文献在考古研究中的作用。
答案:
历史文献在考古研究中的作用。例如在研究古代中国史时,史书如《史记》、《汉书》等提供了大量关于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记载。以《史记》为例,其中《货殖列传》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的商业活动,对于研究当时的经济状况和商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文献资料不仅为考古学者提供了研究线索,也帮助他们解读考古发觉。
解题思路:
选取具体的历史文献,如《史记》等。
分析文献中关于特定历史时期的记载。
结合考古发觉,论述文献在考古研究中的作用。
2.论述考古发掘对历史文献的补充作用。
答案:
考古发掘对历史文献的补充作用显著。例如在研究古代埃及文明时,考古学家在埃及金字塔和墓葬中发觉的大量文物,如木乃伊、石碑、壁画等,为研究古埃及宗教、艺术、社会结构等提供了实证材料。这些实物资料与历史文献相互印证,使得对古代文明的认识更加全面。
解题思路:
选取一个考古实例,如古代埃及文明。
描述考古发掘中发觉的实物资料。
分析这些实物资料如何补充历史文献的不足。
3.论述历史文献与考古知识的交叉研究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答案:
历史文献与考古知识的交叉研究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研究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时,通过对《天工开物》等历史文献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的科技成就;同时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古代工具、机械等实物,可以为文献记载提供实证。这种交叉研究有助于揭示历史的真实面貌。
解题思路:
选取一个历史研究课题,如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
分析历史文献与考古知识在研究该课题中的作用。
强调交叉研究的重要性。
4.结合考古实例,论述考古发掘对古代社会历史的研究价值。
答案:
考古发掘对古代社会历史的研究价值巨大。以秦始皇兵马俑为例,考古学家通过对兵马俑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秦朝的军事制度、礼仪文化、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的信息。这些发觉为研究秦朝乃至整个古代中国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解题思路:
选取一个考古实例,如秦始皇兵马俑。
描述考古发掘的发觉及其对古代社会历史的研究价值。
分析考古发掘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古代社会。
5.论述历史文献与考古知识在历史研究中的互补作用。
答案:
历史文献与考古知识在历史研究中的互补作用不可忽视。以研究古代中国的家族制度为例,历史文献中记载了家族制度的起源、发展、演变等,而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家族墓葬、家族宗祠等实物,则为文献记载提供了实证。这种互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历史。
解题思路:
选取一个历史研究课题,如古代中国的家族制度。
分析历史文献与考古知识在研究该课题中的互补作用。
强调互补研究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六、案例分析题1.分析某处考古发掘遗址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
案例:陕西神木石峁遗址
(1)历史背景
简述石峁遗址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周边环境。
分析石峁遗址所在区域在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
(2)时代特点
判断石峁遗址所属的文化时期,并说明该时期的主要特征。
分析石峁遗址的居住形态、防御体系等,探讨其在当时社会中的功能。
2.分析某部历史文献的版本、校勘方法及其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案例:《史记》
(1)版本
简述《史记》的作者、成书时间及主要版本。
分析不同版本之间的异同。
(2)校勘方法
介绍《史记》的校勘方法,如本校、他校、理校等。
说明校勘方法在提高《史记》可靠性中的作用。
(3)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结合《史记》的内容,阐述其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分析《史记》对后世史学研究的影响。
3.分析某处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的类型、年代及其历史价值。
案例: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1)类型
介绍甲骨文的类型,如卜辞、占卜记事、祭祀仪式等。
分析甲骨文的内容特点。
(2)年代
确定甲骨文的年代,说明其与商代历史的关系。
(3)历史价值
阐述甲骨文在研究商代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价值。
分析甲骨文对汉字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4.分析历史文献与考古知识在研究古代社会历史中的互补作用。
(1)互补作用
举例说明历史文献与考古知识在研究古代社会历史中的互补作用。
分析两者相互印证、补充的实例。
(2)研究方法
探讨如何运用历史文献与考古知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古代社会历史研究。
5.分析考古发掘对历史文献的补充作用。
(1)补充作用
举例说明考古发掘如何补充历史文献的不足。
分析考古发掘对历史文献的修正和丰富作用。
答案及解题思路:
1.答案:
(1)历史背景: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县,地处黄河流域,是古代华夏文明的重要遗址。石峁遗址所在区域在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地位较为突出。
(2)时代特点:石峁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4000年左右。其居住形态以大型城堡为主,防御体系较为完善,具有明显的军事防御功能。
解题思路:首先了解石峁遗址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然后分析其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最后结合考古发掘结果,总结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功能。
2.答案:
(1)版本:《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成书于公元前91年。主要版本有西汉本、东汉本等。
(2)校勘方法:《史记》的校勘方法主要包括本校、他校、理校等,旨在提高文献的可靠性。
(3)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史记》以其翔实的史料、深刻的见解,为后世史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解题思路:首先了解《史记》的作者、成书时间和主要版本,然后介绍其校勘方法,最后结合其内容特点,阐述其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3.答案:
(1)类型:甲骨文主要包括卜辞、占卜记事、祭祀仪式等类型。
(2)年代:甲骨文距今约3500年左右,属于商代晚期。
(3)历史价值:甲骨文在研究商代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汉字起源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解题思路:首先介绍甲骨文的类型,然后确定其年代,最后阐述其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4.答案:
(1)互补作用:历史文献与考古知识在研究古代社会历史中具有互补作用,如文献记载与考古发觉相互印证,补充彼此的不足。
(2)研究方法:运用历史文献与考古知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古代社会历史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揭示古代社会历史真相。
解题思路:首先举例说明历史文献与考古知识的互补作用,然后探讨如何运用两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5.答案:
(1)补充作用:考古发掘对历史文献的补充作用主要体现在修正和丰富文献内容,如考古发觉填补了文献记载的空白。
(2)补充作用:考古发掘对历史文献的补充作用还体现在为文献提供实物证据,增强文献的可信度。
解题思路:首先举例说明考古发掘对历史文献的补充作用,然后分析其具体表现。七、综合题1.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论述中国古代某朝某代的历史特点。
题目: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论述唐朝的历史特点。
答案: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其历史特点
解题思路:
回顾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文献记载。
分析考古发掘成果,如唐代都城长安的遗址、唐代墓葬、陶瓷等。
总结唐朝的历史特点,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等。
2.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论述中国古代某位著名历史人物的历史贡献。
题目: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论述秦始皇的历史贡献。
答案: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名嬴政,是中国历史上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静脉输液工具的合理选择 2
- 广东诗莞市高二数学下学期5月期中试题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生字笔顺期末复习
- 【2】66144+AIGC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 岳阳现代服务职业学院《生物医学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德阳中学2025年高三调研测试(二)物理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辽宁省大连市达标名校2025届中考猜题卷(一)语文试题含解析
- 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数字音频处理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延边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成都龙泉第二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零月考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数学奥秘揭秘-揭开数学背后的奥秘
- 温度传感器Pt100-阻值-温度对照表(方便实用)
- 《幽门螺杆菌检测》课件
- 《云南土壤类型》课件
- 小儿肝脏间叶错构瘤课件
- 2022智慧园区设计、建设与验收技术规范
-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答案解析 )
- 30道智能驾驶工程师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护林员劳务派遣投标方案(技术标)
- 住院患者转科交接登记本
- 说课-青霉素皮试液的配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