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犯罪与刑罚-【议题式教学】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议题式教学(统编版2024)_第1页
11.2犯罪与刑罚-【议题式教学】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议题式教学(统编版2024)_第2页
11.2犯罪与刑罚-【议题式教学】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议题式教学(统编版2024)_第3页
11.2犯罪与刑罚-【议题式教学】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议题式教学(统编版2024)_第4页
11.2犯罪与刑罚-【议题式教学】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议题式教学(统编版202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25年2月28日,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对余华英执行死刑,检察机关依法派员临场监督。法院经审理查明,余华英为谋取非法利益,于1993年至2003年期间,分别伙同他人,在贵州省、重庆市、云南省等地流窜作案,拐卖儿童十七名。据此,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于2024年10月25日作出一审刑事判决,以拐卖儿童罪判处余华英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余华英不服,提出上诉。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经二审审理,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最高人民法院经复核,依法核准余华英死刑。11.2犯罪与刑罚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授课人

:道法新思路教学目标法治观念通过课堂活动探究,引导学生了解犯罪的特征及后果,知道刑罚的主要类型,增强法治观念,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责任意识通过课堂活动探究,让学生增强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知道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增强责任意识。分议题一:分析案例——认识刑法分议题二:剖析案例——理解犯罪总议题:如何认识犯罪与刑罚?分议题一:分析案例——认识刑法分议题一:分析案例——认识刑法生活观察:你知道余华英被判死刑是依据什么法律吗?结合经验,说说你对刑法的了解。分议题一:分析案例——认识刑法1.刑法(P96)定义: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和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分议题一:分析案例——认识刑法生活观察:说说下列行为侵犯了谁的利益?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人民利益人民利益国家利益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结合以上分析,说说刑法的作用有哪些?分议题一:分析案例——认识刑法1.刑法(P96)作用: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分议题二:剖析案例——理解犯罪分议题二:剖析案例——理解犯罪法院查明,余华英的罪行导致12个家庭骨肉分离,许多孩子被卖到外地。有的孩子再也没能回到亲人身边,有的家庭因悲痛过度而破裂甚至失去生命。余华英的行为数量多、手段残忍、后果恶劣,早已超出法律和道德的底线。案情剖析:结合材料分析,说说犯罪的特征是什么?分议题二:剖析案例——理解犯罪2.犯罪的特征(P97——P98)(1)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任何违法行为都有社会危害性,当危害性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就构成犯罪。1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2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重伤或者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分议题二:剖析案例——理解犯罪活动探究:为何两个行为类似,但性质不同?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分议题二:剖析案例——理解犯罪生活观察:你认为生活中哪些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分议题二:剖析案例——理解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条,拐卖儿童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判处死刑。据此,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于2024年10月25日作出一审刑事判决,以拐卖儿童罪判处余华英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案情剖析:结合材料分析:(1)余华英的行为违法了什么法律?

(2)犯罪的特征是什么?分议题二:剖析案例——理解犯罪2.犯罪的特征(P97——P98)(2)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刑事违法是犯罪在法

律上的表现,即犯罪是触犯了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

区分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分界线。分议题二:剖析案例——理解犯罪2.犯罪的特征(P97——P98)(3)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以限

制或剥夺犯罪人权利为主要内容。分议题二:剖析案例——理解犯罪刑罚的内容:分议题二:剖析案例——理解犯罪16岁的学生林某使用言语威胁、搜身、殴打等方式,多次强行向几名中学生索要财物,一年内共索得三千余元。请你断案:结合材料分析:林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应当如何处理?犯罪行为,应受刑罚处罚。分议题二:剖析案例——理解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知识拓展:分议题二:剖析案例——理解犯罪5岁时,杨妞花被余华英从贵州拐卖到千里之外的河北。杨妞花说:“我一辈子都记得人贩子余华英的样子。”在寻找证据时,杨妞花找到中间人王某付,多次反复劝说他出庭作证。报警后集中精力配合警察调查、取证。她发誓要为自己、为父母讨回公道。故事回忆:思考:杨妞花的故事启示我们如何应对犯罪行为?

分议题二:剖析案例——理解犯罪3.如何应对犯罪行为(P98)①面对犯罪行为,我们要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②更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刑法宪法民法典分议题二:剖析案例——理解犯罪启思导行结合本单元所学,制作法律知识宣传展板,请列出你的大纲。课堂小结0102040311.2犯罪与刑罚刑法的定义刑法的作用犯罪的特征如何应对犯罪随堂练习1.(2025·全国课后作业)如图所示的包含关系不正确的是(

)A.

B.

C.

D.D拘役属于主刑2.(2025·全国课后作业)小明发现有人偷偷地从对门家搬出家电等物品,他就悄悄观察,看到那些家电被装上一辆小货车后,小明便记下车牌号。后来警方通过小明提供的车牌号破案,抓住了窃贼。这说明小明(

)①懂得要防范侵害,见义“智”为②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③懂得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特殊关照和保护④能够明辨是非,维护正义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D与材料无关3.(2025·全国课后作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趋多元,未成年人犯罪有所增长,且呈现低龄化趋势,下列有关犯罪的说法错误的有(

)①青少年要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②公民要科学立法,坚决打击犯罪行为③很多犯罪都是一朝一夕铸成的④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C立法机关的职能不是4.(2025·全国课后作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