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专项复习-课内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人教(部编版)_第1页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专项复习-课内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人教(部编版)_第2页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专项复习-课内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人教(部编版)_第3页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专项复习-课内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人教(部编版)_第4页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专项复习-课内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人教(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一期末专项复

习-课内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人教〔部编

版〕

课内阅读1:《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似〔)。顿

时(),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

面还是1),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

大,只见东边()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起

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

1),()。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

堵()o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似大地都被震得〔〕起来。

L按原文填空。

2.这段话是按照()顺序来写的。(A、由远及

近B、由近及远)。

3.这段话从()、()两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

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4.这段中分别把浪潮比作()、()和〔)。

5.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得好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闷雷滚动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

拉长变粗横贯江面两丈多高的水墙齐头并进浩浩

荡荡山崩地裂颤抖

2.由远及近

3.形状声音

4.白线水墙战马

5.该句子写得很好。因为它形象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

响和浩大的声势。

课内阅读2:《走月亮》节选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

io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

是村里的风俗。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

泼剌一声,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

梨,还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月光下,在坡头上那片

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

着。是啊,旁边就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

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油菜,种蚕豆。我在豆田里找兔

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豆,栽上水稻,看,稻

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哦,阿妈,我们到田填上去吧!你不是说学校放假了,阿爸就

要回来了吗?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

L“走月亮”的意思是:o

2•我知道月亮的美称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三个);与月亮有

关的成语是

(写三个);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是

(写两句)。

3.第二自然段写了“我”和“阿妈”在哪儿走月亮?

4.走月亮时,我们都看到了什么?请在文中用“

画出来。

5.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改为陈述句)

参考答案:

1.在月光下漫步

2.玉盘、玉兔、嫦娥、婵娟、蟾蛛等。月光如水、月明星

稀、月黑风高、花好月圆、日月如梭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等。

3.在村道上。

4.村道已经修补过……新土;秋虫唱着……银光一闪;月

光下……浇灌过的田地。

5.这就是我们家的地。

课内阅读3:《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节选

“真的,它如今要开花了!”这个母亲渐渐开场相信,她

的孩子会好起来。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

多,而且最近几天她自己也能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

奋的目光望着这一颗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一星期以后,小女

孩第一次可以坐一整个钟头。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

窗子翻开了,它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粉红色的豌豆花。小姑娘

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

节日。

L写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

渐渐一一〔)愉快一一()兴奋一一1)温暖一-

I

2.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空。

〔)的目光()的太阳光()的豌豆花()的叶

3.缩句。

(1)她用兴奋的目光望着这一颗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

(2)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

4.为什么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参考答案:

1.渐渐快乐冲动暖和(答案不唯一)

2.兴奋温暖盛开/粉红色柔嫩

3.(1)她望着小花园。[2)小姑娘吻了叶子。

4•这个句子表达了当小豌豆看出嫩红色的小花时,小姑娘

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了。

课内阅读4:《蝙蝠和雷达》节选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

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

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

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

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大处

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眼睛,

()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机

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

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

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

里,蝙蝠就立即改变飞行的方向。

1.“蝇”的音序查字法应先查的字母,再查音

节;用部肯查字法查部。

2.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三次试验得出怎样的结论?用““画出来。

4.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完成飞行任务的?用波浪

线在文中画出来。

5.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创造了雷达,雷达的天线就

像是蝙蝠的,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参考答案:

1.Yying虫

2.不是而是

3.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

来探路的。

4,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蝙蝠就立即改

变飞行的方向。

5.嘴超声波耳朵

课内阅读5:《呼风唤雨的世纪》节选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

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

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

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

妙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

他们的那么多梦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

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L写近义词依赖一一()愿望

)

2,写反义词大概一一()黑暗

()

3.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在如

今生活中分别指:)和()

4.短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

法。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边塞诗人的《白雪歌送武判官

归京》,诗句形容好似梨花开放,原意是用来形容北

国边塞异常寒冷。短文中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

、,给人们带来了

5.用“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写一段

话。

参考答案:

1.近义词:例:依靠理想

2.反义词:例:一定光明

3.望远镜

4•引用岑参纷纷大雪快大意想不到的惊喜

5.略

课内阅读6: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的,不几天叶子

长大,就变成()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

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c那些叶子绿得那么

),看着非常()。叶尖

),在墙上铺得那么

),没有()的,也不留

一点儿()。一阵风(),一墙的叶

子就(),好看得很。

1.这段话选自《

2.这段话的作者是()o(只填序号)A.老

舍B.叶圣陶C.巴金D.鲁迅

3.按原文填空。

4.从选段中找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

引人注目()特别()漂亮()

5•从这段话中你理解到了爬山虎叶子

的特点。

参考答案:

1.爬山虎的脚

2.B

3.嫩红嫩绿新颖舒适一顺儿朝下均匀重叠起来空

隙拂过漾起波纹

4.引人注意非常好看

5.嫩绿整齐均匀

课内阅读7:《蟋蟀的住宅》节选

在朝着阳光的堤(diti)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

(qinqing)斜的隧道,(即使假如)有骤雨,这里也

立即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qUqu),最多不过

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

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n6nneng)

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b百pa

扫,拾掇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

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zizhi),但是墙壁很(光溜

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

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枯燥(c6。zao),很卫生。假

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Cjuejue)的工具是那样简单,

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并打“V”。

2.《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国家)的

,他的代表作是。

3.写出以下词语的反义词。

隐藏一一1)平坦一一()光滑一一〔)简朴一一

()

4,用八…”画出这段话中的拟人句,并能造出一句拟

人句来C

5.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改为反问句)

参考答案:

1.dIqIng即使qunenpazhi光滑zooju6

2.法法布尔《昆虫记》

3.暴露凹凸粗糙豪华(答案不唯一)

4.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仿

写略)

5.这座住宅难道不算是伟大的工程吗?

课内阅读8:

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

也看不见。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

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

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见听—,“大

鸡蛋”碎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

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

1.这段话是从课文中选出来的,这是一

个神话故事,我还读过别的神话故事:

2•我发现这段话中有很多意思相反的词,你能找出来吗?

(3分)

()--()()--()()--()1)--()

3.形容速度很慢的词语有很多,文中就有两个〔)和

1),你还能写出其它的吗?

()()()

4.仿写词语。

黑乎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怀着感恩的心,你想对盘古说什么?

参考答案:

1.《盘古开天地》例:《精卫填海》《女娟补天》《夸

父逐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

2,清一一浊轻一一重天一一地上升一一下降

3.缓缓渐渐例:渐渐徐徐冉冉等。

4.例:白茫茫红彤彤绿油油等。

5.略。

课内阅读9: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

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于东海。

1.这段话选自课文,出自

2.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

溺:返: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翻译句子)

参考答案:

1.《精卫填海》《山海经》

2.溺水,吞没。返回。因此。填塞。

3.女娃到东海去玩耍,溺水淹死而没有返回,所以就成为

精卫鸟。

课内阅读10:《普罗米修斯》节选

火神不敢违抗(kangkang)宙斯的命令,只好把普罗

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

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tantang),

也不能睡觉(juBjiao),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尽管

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从。

狠(h6nh6ng)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w€i)的鹫

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qTxi)上,用它尖利的

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

上,肝脏(zhangzang)又重(zh6ngch6ng)新长了起

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了尽头。

L把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用划掉。

2.写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

违抗一一1:痛苦一一()屈从一一〔)凶恶一一

()

3.用“----”把普罗米修斯受到折磨的语句画出来。

4.按要求,改写句子。

(1)那个高高的山崖上一直锁着伟大的天神普罗米修

斯。(缩写句子)

[2)普罗米修斯被宙斯锁在高高的悬崖上。(改为把字

句)

(3)火神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改为反问句)

5.普罗米修斯给你留写了怎样的印象?

参考答案:

1.kangtangjuehengwuqIzhangzhdng

2.违犯痛楚屈从凶狠(答案不唯一)

3.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

的悬崖上……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

嘴巴,啄食他的肝脏……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

远没有了尽头。

4.(1)山崖上锁着普罗米修斯。(2)宙斯把普罗米修

斯锁在高高的悬崖上。

13)火神难道敢违抗宙斯的命令吗?

5.略。

课内阅读11:《麻雀》节选

猎狗渐渐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

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

落在猎狗面前。它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

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

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

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1.写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

锋利一一()掩护一一()搏斗一一〔)庞大一

一1)

2.用a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并仿写一个比喻

句。

3.“一种强大的力量”使老麻雀飞了下来,指的是什么力

量?

参考答案:

L锐利袒护斗争宏大

2.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

的落在猎狗面前。(造句略))

3.指的是母爱的力量,母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从内心产

生的无私的母爱。

课内阅读12:《爬天都峰》节选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妹妹。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励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如今

(居然果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

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

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L把括号内不正确的词语用划掉。

2.从短文中找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

笑嘻嘻一一()汲取一一〔)

3.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

A.“我”和老爷爷都从对方的行动中受到鼓舞,从对方

的身上汲取力量。

B.“我J和老爷爷互相扶着,是一起爬上天都峰的「

4.爸爸说的“汲取力量”,是一种什么力量呢?()

A.面对困难能勇于挑战,顽强向前,就是奋力攀登、勇

往直前的精神。

B.擅长向别人学习的精神。

5.你想对“老爷爷”和“我”说些什么呢?

参考答案:

L划掉“鼓励”和“果然”2.笑呵呵汲取3.A4.B

5.略

课内阅读13:《牛和鹅》节选

我记着金奎(kuigui)叔的话,从此不再怕鹅了。有

什么可怕的!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

(jiangqidng)啊!怕它干吗?(果然突然),我

不怕它,它也不敢咬我,碰到了只是“吭吭“叫几声,扇几扇

翅膀,就摇摇摆摆走开了。

看到牛,我也(不在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我觉得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平白地去欺负它干吗?

1.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照样子写词语。

摇摇摆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缘无故: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改写句子。

(1)有什么可怕的!(换一个说法,保持句子意思不

变)

(2)可我们平白地去欺负它干吗?(改为陈述句)

4.作者为什么以后不再怕鹅了?为什么也不再无缘无故欺

负牛了?

参考答案:

1.gu1jidng突然不在

2.略

3.(1)牛不可怕。〔2〕我们不可以平白地去欺负

它。

4.作者从金奎叔的话中明白了,并不是看起来强的就强,看

上去弱的就弱。

课内阅读14:《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节选)

我没在台上露过面,因为逢到我们班表演,班主任教师

总把我给忘了,角色都派给了班上最机灵的几个小朋友。

看着同班的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边说边比划,我真个

羡慕得要死。我多想在台上露露脸,尝尝大家都看着我,给我

鼓掌是什么味道。

有一回又逢到我们班表演,级任教师在分派角色的时候,

我殷切期待的目光可能引起了她的注意。分派到最后,她看了

我半晌才下决心说:“就这样吧,你扮老虎。"

1.在以下词语中正确读音下画横线。

露f1u1du)面角(jidoju6)色殷(yin

yIng)切半晌(xidngshang)

2.仿写词语。

又唱又跳:__________________

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A.叶圣陶B.叶至善C.朱自清D.任大霖

4.为什么我很期待上台表演?

参考答案:

1.1duju6yinshdng

2.例:又大又圆百发百中人山人海拍拍手跺跺脚摇

摇头等。

3.B

4.想在台上露脸,获得大家的掌声。

课内阅读15:

我从小就不甘人后,更不愿自己的陀螺像金兵见到岳家

军,一战即败。于是四处寻找木头,为削制得心应手的“冰嘎

儿“,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To为此不知挨了多

少责骂,可仍然不肯住手。然而一个孩子无论如何是削不出高

质量的陀螺的,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

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这种懊恼终于引起了长辈的注意。我的叔叔,一位很有童

心的年轻民警,容许在我生日的那天送我一只陀螺。这消息曾

使我一整天处于神情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

姿。

1.这两段话选自课文,它的作者是

2.解释以下词语。

得心应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懊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

搜寻一一()责备一一()仍然一一[)懊悔一一

()

4.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

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说说你是怎样理

解这句话的?

参考答案;

1.《陀螺》高洪波

2.心里怎样想,手里就能怎样做。比喻技艺纯熟,心手相

应。指烦恼。因委屈,懊悔而心里不自在。

3.寻找责骂仍然懊恼

4.例如:这个比喻句形象的写出了我得不到陀螺的郁闷心

情,从中表达了我对陀螺的热爱之情。

课内阅读16:《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

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

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快乐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

有志者当效周生!”

1.文中的“他”是指o"周生”指

2.在文中找出描写魏校长听了—的答复感到意外的

词。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X”)

(1)文中“之”的意思是一样的。()

⑵“如此”是“因此”的意思。()

(3)从小就认识到了振兴中华的重要。()

4.请谈一谈你为什么而读书?

参考答案:

L魏校长

2.为之一振没想到竟睁大眼睛

3.(1)(X)(2)(X)(3)(J)

4.略。提示: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课内阅读17: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

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

必苦李。”取之,信然。

1.这段话选自课文,出自

2.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

尝:走:唯:

______________信然:_______________

3.翻译以下句子。

(1)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2)取之,信然。

4.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王戎不取道旁李》《世说新语》

2.曾经跑只有确实如此

3.〔1〕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

没有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