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驿路梨花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新课导入/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知识链接/字词梳理整体感知/细读分析/深入探究/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进一步学习略读的方法,并概述故事内容。2.把握文章记叙的顺序,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构思的巧妙。3.精读语段,品析“梨花”的内涵及作用。学习目标第一课时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红粉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体味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中的“梨花”。作者简介彭荆风(1929—2018)
江西萍乡人,作家。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其长篇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曾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写作背景
作者从1950年春开始,大部分时间都在云南生活。在被迫搁笔多年后的1977年秋,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精神的号召。作者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他曾经见过的那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小茅屋砍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先行者。想起这些,作者立即拿起笔来,于是有了今天的《驿路梨花》。驿路
竹篾
撵走
麂子
修葺
同行
菌子
恍惚
陡峭
qìyìmièjùn字词梳理字音字形niǎnjǐxínghuǎnghūqiào漆黑
喷香
露宿
qīpèn字词梳理字音字形lùsù(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陡峭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修葺(记得、听得、看得)不真切;不清楚。恍惚指香气浓郁,向四面飘散。香气四溢字词梳理词语释义因过分尊敬或优待而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话。折损整体感知
“驿路梨花”,截取自爱国诗人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中的诗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既有诗情,又有画意。驿路在哪儿?梨花开时是怎样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标题使人遐思,能引人入胜。释题导思整体感知【任务一】
这篇课文是围绕大山深处的小茅屋展开故事情节的,先后出现了一连串的人,他们与小茅屋发生了什么事?谁是小茅屋的主人?略读全文,按小茅屋修盖、照料、维护的先后顺序概述,再按课文记叙的顺序概述。整体感知知识积累:略读的阅读方法就是观其大略,粗知文章大意,即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性地快速阅读,了解故事梗概。确定阅读重点:人物与小茅屋发生的故事,即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方法: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快速阅读,对景物描写、人物对话心理活动抒情议论等细节进行扫读。任务解析整体感知1.按小茅屋修盖、照料、维护的先后顺序叙述人物与小茅屋之间发生的事。淋雨后,学习雷锋,盖茅屋,帮助过路人。解放军叔叔梨花姑娘梨花的妹妹瑶族老人“我”和老余“我”、老余和瑶族老人被解放军的精神感动,主动照料小茅屋。继续照料小茅屋。送还用过的食物,方便后来人。寻找小茅屋主人,要感谢主人。修葺小茅屋,方便后来人。整体感知2.课文从“我”和老余的视角叙述人物与小茅屋之间发生的事。“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并借住在小茅屋,得到食宿帮助,临走前决定修葺小茅屋;瑶族老人因迷路也曾借住过小茅屋,为方便后来人,专门来给茅屋送米送柴并遇到了“我”和老余,“我”、老余和瑶族老人决定为小茅屋房顶加草,挖排水沟;梨花出嫁后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时淋了雨,于是造了小茅屋,以方便过路人;哈尼小姑娘梨花受感动,决定照料小茅屋。整体感知3.比较两种写作顺序哪种更好?①按小茅屋修盖、照料、维护的先后顺序来记叙,故事情节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但这样的平铺直叙,不吸引人。②课文从“我”和老余的视角叙述人物与小茅屋之间先后发生的事,其间还通过层层设置悬念、误会来丰富文章内容,推动情节发展,显然更胜一筹。“文似看山不喜平”,曲折的故事情节往往韵味更浓,本篇小说就是通过设置悬念和误会,达到一波三折的艺术效果的。【任务二】
再次略读课文,找出文中设置的三次悬念和两次美丽的误会,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整体感知确定阅读重点:情节中的悬念和误会。知识积累:悬念是指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如本文中的“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这一悬念,就抓住了人们急于想知道“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的心理。任务解析整体感知4.快速略读课文,找出三次悬念和两次误会。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这才有了后来在劳动时的巧合——遇上了梨花姑娘的妹妹,才有了第二个误会——认为这群哈尼小姑娘是主人。悬念一悬念二悬念三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这才有了后来的巧合——碰上了瑶族老人,才有了第一个误会——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这才揭开了谜底——原来解放军同志淋了一夜的雨,为了方便后来的过路人不再露宿,于是盖了小茅屋,他们是在用实际行动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猜测中的形象与出现的形象很吻合,情节安排巧妙自然。整体感知细读分析
瑶族老人的出现产生了第一次误会,那么我们就会问:小茅屋的主人会是谁?这是第二次悬念。哈尼小姑娘的出现又产生了第二次误会,她告诉我们是解放军修建了小茅屋。谜底揭开后又再生波澜,我们不禁又会问:解放军为什么会修小茅屋呢?于是就出现了第三次悬念。教师小结细读分析
由此可知,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的表达效果在于:推动情节发展,使之环环相扣、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引人人胜,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教师小结
随着谜底的解开,误会的排除,我们明白了所有参加修建和照料小茅屋的人都是主人;看到了他们身上的共情力、同理心(即在自己遇到困境或者得到优待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别人)在传递。正是他们都把自己当成主人,才使“小茅屋”成为坚固的广厦,成为人们在风雨中的依靠。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新课导入
《驿路梨花》这篇小说故事情节美,构思精致美,人物形象美,其艺术手法也值得我们品读欣赏。接下来我们细读课文,继续欣赏。细读分析1.细读第1-2自然段,品析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理解其作用。(1)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环境描写——以惊叹语气开头,并具体描写了起伏绵延的群山和迷茫的暮色。起笔就渲染了环境气氛,展现了故事发生的广阔背景——“崇山峻岭中”这样一个典型环境。细读分析1.细读第1-2自然段,品析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理解其作用。(2)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儿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此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把读者带入哀牢山南段的群山密林之中,旨在突出小茅屋对“我”和老余的重要,为小茅屋的出现作铺垫。细读分析
这篇课文是围绕大山深处的小茅屋展开故事情节的,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小茅屋的呢?细读分析2.细读第7-12段,这一部分作者对大山深处的小茅屋进行了细致描写,想想有什么作用。这里从外到内对深山中的小茅屋进行了细致描写,写出了小茅屋“有物无人”的特点。而白木门板上的字、小茅屋里的大竹床、床上铺着的厚厚的稻草、竹简里的水、墙上的几行字,又从侧面表现了小茅屋的主人热情周到,细心,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细读分析
受到帮助的过路人,都想见见小茅屋的主人,并当面感谢屋主人,所以才有了“我”和老余的猜想,有了对瑶族老人的误会,又从瑶族老人口里得知是梨花姑娘在帮助过路人,才揭开了谜底。按理说,听了瑶族老人的一番话,应该写“我”的感想才是,可是文中却写的是“梦”。细读分析3.品析梦境在文中的作用。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这里,用“恍惚”一词准确地点出梦境不清楚,犹如蒙上了一层轻纱一是虚写,但意境美妙;“香气四溢”一语双关,既是梨花香,也是小姑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芳香扑鼻、芳香四溢。作者是在用梦境展现梨花姑娘的形象,用梦幻的场景歌颂心灵美的姑娘,用梦境表现自己的深深感动。写梦境,能推动情节向纵深发展,使下文产生第二次误会,误认梨花姑娘是小茅屋的主人。【任务三】
读精彩片段,勾画描写“梨花”的语句,理解“梨花”的丰富含义及作用,并思考以“驿路梨花”为题的妙处。细读分析细读分析勾画“梨花句”,齐读“梨花句”。(第3自然段)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第4自然段)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第6自然段)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开头:初见梨花细读分析(第27自然段)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中间:又见梨花(第37自然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结尾:再见梨花(第25自然段)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细读分析理解并批注“梨花”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第3自然段)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第4自然段)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第6自然段)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开头:初见梨花批注:这里描写的是自然界洁白、美丽的梨花林,旨在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营造美好的意境,给在暮色中行走在大山里的“我”和老余,带去“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批注:这是实写边疆美丽的夜色:月光,晚风,梨花林,花瓣一人在花中走,花伴人夜行;既描绘了优美的意境,又诗意地点题,还能自然地引出小茅屋。细读分析(第27自然段)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中间:又见梨花(第25自然段)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批注:这里的“梨花”,指的是一个哈尼小姑娘的名字。由此,景物“梨花”和人物“梨花”建立起了关联。批注:在虚写的梦境中,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情景交融,旨在表达作者对小茅屋“主人”帮助别人,为他人服务的精神的赞美之情。这样写,既照应文题,又推动着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即引出后面的哈尼小姑娘。细读分析(第37自然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结尾:再见梨花批注:这里的“梨花”,既象征人物群体,又象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从而再次点题、点人——“我”知道小茅屋的来历和主人后,由“望”眼前的人与景(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融为一体),到引用陆游的诗句,这样写是为了以花喻人,以此来赞美小屋的建造者、照料者,以及为小屋做好事的过路行人,展示不断发扬光大的雷锋精神的旺盛生命力,从而升华了文章中心。细读分析
品读小说的经典意象,我们要注意意象所附着的文化意味。在中国文化的语境里,意象联想是有其固定性的。文中的梨花具有洁白、清香的特点,由洁白无瑕到无私,这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联想——洁白无瑕的梨花,能够让我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无瑕的、无私的心灵美好的茅屋“主人”们。教师小结细读分析“梨花”的不同含义。情景交融,营造意境;承上启下,推动情节;虚实映衬,以花喻人;反复点题,升华中心。细读分析“梨花”的作用。洁白、美丽。自然界的梨花梨花姑娘淳朴的民风雷锋精神纯洁、美丽。互帮互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探究赏析以“驿路梨花”为题的妙处。驿路,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的道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授权执行管理暂行办法
- 军事化管理课件获取途径
- 2024年福建省寿宁县人民医院公开招聘医务工作人员试题带答案详解
- 基于等效MCP的权重自适应亚组分析
- 养老诈骗真实案例课件
-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早期诊断治疗演示
- 绿色能源渔业监测船-江苏科技大学
- 2025届山西省晋城市物理高一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安徽省铜陵五中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安徽省定远育才学校2025届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GB/T 45004-2024钢铁行业低碳企业评价指南
- 职业培训机构收费及退款政策管理制度
- 2024年鲜食玉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丢失管理改进措施
- 生理学课件全套课件
- 心内科叙事护理
- 农药采购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第一课时(周期性和奇偶性)》名师课件2
-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程电子课本
- 2024-2025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七年级上册苏科版(2023)教学设计合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