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05赠序文言文(核心考点精讲精练)下
最新模拟试题演练及高考春考真题解析
IRL好题冲关.
基础过关
(2023・上海宝山•一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罗溪志》序
(清)钱大昕
①吾嘉定之东乡,地名罗店,盖创于元明之间,雍正初析置宝山县,因改属焉。吴越之间市集之大者
谓之镇。自析县而后,户口滋繁,士夫益底厉于学,往往掇取科名,遂为宝山巨镇。
②范君翊王©先世卜居于此,自副使诚夫公治行显于川蜀,而伯翼公丁明季,以布衣捐躯殉国。子姓多
才,踵德趾美,不陨厥问②,翊王更孜孜汲古朱墨不去,手著书若干种,《罗溪志》其一也。诗有之:维桑
与梓,必恭敬之。太公云:爱丈人者,及屋上乌。翊王之为斯志也,水渠,先人之经涉;祠庙,先人所修
葺;乡先哲,又皆先人所盍簪③。而数晨夕者也,握管而纪之,其亦油然生孝弟之心乎!
③余薄宦垂卅年,足迹半天下,比息影里门,乐与诸同好道邑中故事,披览旧志,以邑人记一邑之事,
尚多舛伪,盖事非目见耳闻,虽咫尺之近,犹难以征信,使乡得一人焉如翊王者,起而修之,邱里之言合
异以为同,其必为道地图与方志者之所取矣。
④夫罗店以姓得名④,练祁之水自西来,贯市而东,土人或称为罗溪,雪航赵氏尝讥之,然自明以来,
其承用也非一日矣,今仍之云。
【注释】①范君翊王:即《罗溪志》作者范朝佐,下文诚夫公(范纯)、伯翼公(范国祯)皆是其先辈。②
不陨厥问:不失礼节。③盍簪:朋友。④以姓得名:元至元年间商人罗升在这里开店经商而得名。
1.根据文本信息,下列推断《罗溪志》一书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记载作者先人事迹的传记。
B.记载罗溪之水的地理专著。
C.记载罗店历史文化的史书。
D.记载宝山历史文化的县志。
2.分析第②段引用诗经、太公之言的作用。
3.区文化局将要修订《宝山区志》,面向全区广泛搜集资料,请提供改革开放以来的一则资料,并简述推
荐理由。
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行政、经济、科技、文艺、教育、运输、环境、人口、民生等等。
(2024・上海宝山•二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回友笺
(清)毛奇龄
①东林非党也,有抗东林者而党始名,然而不敢显居于抗之者也,于是甘于抗东林者必文日中立,夫
使抗之者不敢显居于抗之而乃日中立,则东林尊矣。
②今之抗王李®之文者亦然,明明诋其文而不敢显居于诋之之列,必文目都不观某某两家之书,则其文
益尊矣。
③吾之抗王李不如是,必极观王李之书,使彼肝胆显然,一无所逃,而后乃坦坦白白而上之,斯足贵
耳。不然,是欲以暗昧胜之也。暗昧胜之,非胜也。若来旨云东林容有小人,抗东林者必无君子文,或稍
异是耳。
【注释】①王李:指明代文学家王世贞与李攀龙。
4.阅读第①②段,下列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称东林为党始于反对者的出现。
B.反对者对东林党持中立的立场。
C.反对者不敢公开诋毁王李之文。
D.反对者使得王李之文更受尊重。
5.分析文中第①②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6.第③段作者提出自己对王李之文的批评方法,请评析作者的批评方法。
(2024・上海青浦・二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齿说
(明)姜琛①
①役叟潮渤②具有二十七齿,逾四十而脱落,垂六十而仅存其三,窃自伤焉,作《齿说》。
②人之始生,百骸皆备,而齿独后之,齿之于人大矣。在《易》之《噬嗑》日:“利用狱③。”言乎刚
而能断,莫齿若者。齿享刚之利,而亦被刚之害。舌柔后存,齿刚先亡,理固然也。夫斐之肥甘,以酿
其毒:侵之寒热,以糜其肉:切之错之,磨之砺之,以销其骨,齿之存者无几矣。当其迟暮之交也,翼然
而雉列,耸然而鹊起,抗抗然凌冰霜而锦金石。
③无何,欢爱告终,捐弃自惜。若纾徐濡滞,不遽以去者,其意曰:“不肖侍君有年矣,尝纳饮食以
厚君之生,出辞气以发君之意,临危蹈难,攻坚而破瑕。今不幸有疾,欲辞去,不胜眷恋之私。含凄负痛,
宁自戕其体焉。”主人日:“何居?尔齿虽腐,予唇未亡,曷少以待,没世相将。”齿目:“噫,子何误
甚?方刚之时,激烈嚼啮,乐致命而龈穿;垂老之岁,优游颐养,妙得天以虫餐。比张苍之绝无,所得多
矣;较尚父之仅两,且有加焉。吾不敢居功,亦不肯受过。”主人无以诘,仰天而吁:“齿之善处进退之
际,有晚节者哉。”
(节选自《敬亭集》)
【注】①姜堞:明末学者。明亡后流寓苏州,终身不仕。②幽配(tiaochen):指孩童时期。③利用狱:
卦辞,指运用刑罚以维护社会秩序。
7.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A.然B.则C.且D.夫
8.请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9.以下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主人自号“役叟”,含蓄地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深沉慨叹。
B.以《易》之卦辞譬喻“齿”,强调“齿”对人的重要作用。
C.“翼然”“耸然”“抗抗然”形象地写出了“齿”的林立与刚强。
D.主人“无以诘”,并“仰天而吁”,隐含着作者强烈的自我批判。
10.结合全文,分析主人认为“齿”“善处进退之际”的原因。
(2024•上海徐汇•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录田父语
【宋】宋祁
①岁维孟冬,京县大穰;户既还定,乡无捐瘠;室家漆漆①,厥声载路。口□先生命从者具柴毂适野
而观之:汁者满篝,稻者如茨,做者弗仇饷,锄者无德色,汆不闭邻,输不争承,欣欣然以尽四肢之敏。
②先生乃揖田父,进而劳之曰:“丈人甚苦暴露,勤且至矣!虽然,有秋之时,少而百,大则万箱。
或者其天幸然!其帝力然!”
③田父俯而笑,仰而应,日:“何言之鄙也!子未知农事矣。夫春膏之烝,夏阳之暴,我且跨岐竭作,
扬芟掉中,以趋天泽;秋气含收,冬物盖藏,我又州处不迁,亟屋除田,以复地力:今日之获,自我得之,
胡‘幸'而'天’也?且我俯有拾,仰有取,合锄以时,衰征以期,阜乎财求,明乎实利,吏不能夺吾时,
官不能暴吾余:今日乐之,自我享之,胡‘力'而'帝’也?吾春秋高,阅天下事多矣!未始见不昏作而
邀天幸,不强勉以希帝力也。”遂去不顾。
④先生引车而归,从者曰:“夫子何让也?我直彼曲,请得还辩之。”先生日:“不可。浅丈夫悼悻
然,盗天功以私己力,乃自记之矣。奚独父之诛焉?”
【注】①宋祁:宋仁宗时工部尚书,文中“先生”乃自称。②漆漆繁盛的样子。③位者:送酒食到田间的
人。④扬芟掉中:除去各种杂草。⑤表征:按土地肥瘠程度征税。
1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A.然而B.且夫C.己而D.于是
12.下列对第①段京郊之景的描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户安居故土,人丁兴旺。B.粮草堆积如山,五谷丰熟。
C.家家自给自足,无需互通。D.人人开心劳作,各司其职。
13.田父认为作者“言之鄙”并予以反驳,结合第②③段内容加以分析。
14.第④段画线句仅仅是批评田父吗?请结合文意阐述你的看法。
(2024・上海嘉定•二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王君静安将刊其所为《人间词》,诒书告余①曰,“知我词者莫如子,叙之亦莫如子宜。"余与君处十
年矣,比年以来,君颇以词自娱。余虽不能词,然喜读词。每夜漏始下,一灯荧然,玩古人之作,未尝不
与君共,君成一阕,易一字,未尝不以讯余。既而睽离,苟有所作,未尝不邮以示余也。然则余于君之词,
又乌可以无言乎?
②夫自南宋以后,斯道之不振久矣。元明及国初诸老,非无警句也,然不免乎局促者,气困于雕琢也;
嘉、道以后之词,非不谐美也,然无救于浅薄者,意竭于摹拟也。君之于词,于五代喜李后主、冯正中,
于北宋喜永叔、子瞻、少游、美成,于南宋除稼轩、白石外,所嗜盖鲜,尤痛诋梦窗、玉田②。谓梦窗砌字,
玉田垒句,一雕琢,一敷衍。其病不同,而同归于浅薄,六百年来词之不振,实自此始。其持论如此。及
读君自所为词,则诚往复幽咽,动摇人心,快而能沈,直而能曲,不屑屑于言词之末,而名句间出,殆往
往度越前人。至其言近而指远,意决而辞婉,自永叔以后,殆未有工如君者也。君始为词时,亦不自意其
至此,而卒至此者,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
③若夫观物之微,托兴之深,则又君诗词之特色,求之古代作者,罕有伦比。呜呼,不胜古人,不足
以与古人并,君其知之矣。世有疑余言者乎?则何不取古人之词,于君词比类而观之也。光绪丙午三月,
山阴樊志厚叙。
(选自王国维《人间词》甲稿序)
材料二:
①去岁夏,王君静安集其所为词,得六十余阕,名目《人间词甲稿》,余既叙而行之矣。今冬复汇所作
词为《乙稿》,丐余为之叙,余□敢辞,乃称日:
②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摭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
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
③余与静安,均夙持此论。静安之为词,真能以意境胜。
(选自王国维《人间词》乙稿序,有删改)
【注释】①《人间词甲稿序》与《人间词乙稿序》,署名均为樊志厚,然据学者考证,实际上,皆是王
国维自作。《人间词甲稿序》写于1906年,《人间词乙稿序》写于1907年。②材料一第②段中的冯正中,
为五代词人冯延巳,美成,为北宋词人周邦彦,白石,为南宋词人姜夔,梦窗,为南宋词人吴文英,玉田,
为宋末元初词人张炎。
15.请选择最合适的虚词填入材料二的方框中()
A.之B.其C.而D.贝!]
16.下列语句均摘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请选出对词的分析视角与上面两则材料不同的一项()
A.明季国初诸老之论词,大似袁简斋(袁枚)之论诗,其失也纤小而轻薄。竹垃(朱彝尊)以降之论词者,
大似沈归愚,其失也枯槁而庸陋。
B.“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文学之事,于此二者,不可缺一。然词乃抒情之作,故尤重内
美。无内美而但有修能,则白石耳。
C.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
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D.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
境界。
17.材料一中称赞王国维所作的词“往往度越前人”,请联系两则材料具体内容,分析其理由。
18.材料二指出王国维所作词的特色是“能以意境胜”,这也是王国维拿来衡量前代词人水平高下的标准。
请结合材料二第②段的内容,选择高中学习过的一首词作,运用“意境”标准对此加以评析。
(2024•浙江•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尝命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次历代君臣事迹,俾就秘阁翻阅,给吏史笔札,起周威烈王,讫于五代。
光之志以为周积衰,王室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平王东迁,齐、楚、秦、晋始大,桓、文更霸,犹托尊
王为辞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周虽未灭,王制尽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
由也。其所载明君、良臣,切摩治道,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之原,威福盛
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教,断之以邪正,要之于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
之义,良谓备焉。凡十六代.勒成二百九十四卷,列于户牖之间而尽古今之统,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
是亦典刑之总会,册牍之渊林矣。
②荀卿有言:“欲观圣人之迹,则于其粲然②者矣,后王是也。”《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故赐其书名曰《资治通鉴》,以著朕之志焉耳。
(摘选自宋神宗《〈资治通鉴〉序》)
材料二:
臣今骸骨痛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为,旋踵遗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伏望
陛下宽其妄作之诛,察其愿忠之意,以清闲之燕,时赐省览,监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
取是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口臣虽委骨九泉,志愿永毕矣!
(摘选自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
【注释】①休咎庶证:吉凶善恶的各种现象。②粲然:鲜明的样子。
19.请选择最合适的虚词填入材料二的方框中()
A.然B.故C.而D.则
20.材料一第①段画线部分评价《资治通鉴》的内容,在语言处理上很有特色,请赏析其效果。
21.以下对上面两个材料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著述立意的原因在于颂扬周王室得到尊奉,周朝王制得到巩固。
B.《资治通鉴》优点在于史料广博又选材精要,语言精简又叙事周全。
C.司马光描写自己身心状况是为了说明他写《资治通鉴》而耗尽精力。
D.神宗赐序和赐名,司马光的进书奏章表现出君臣双方对治道的重视。
22.材料一说“赐其书名曰《资治通鉴》,以著朕之志”,材料二说“志愿永毕矣”,请结合两个材料的内
容,分析君臣二人之志的异同。
(2023•上海青浦•一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徐原一归昆山序
(清)汪琬
①昆山徐子原一,家于马鞍山之阳。兹山望之特小,而独以秀丽见称,俗又谓之玉山,盖本昆冈出玉
之意也。然兹山绝不产玉,则玉山得毋为虚名与?
②然吾闻玉以比德君子,君子所佩,率多年璜理璃,至于往来投赠,又多以琼瑶琼玖充之,其义固有
所取也。颇疑山之得名者,或亦寓意于君子而然与?故兹山虽无产玉之实,使挟其秀丽之气,幸而能生卓
然骏伟、非常可喜之士,如古之所谓君子者,以焜耀于一邑,不尤胜玉之区区者邪!
③原一学博而才雄,及与之游,又恂恂谦谨。当其再至京师也,京师士大夫无不爱慕之者。间尝出其
所作诗若文,则尤灿然以光,诵之铿然以韵,诚可不愧古之君子也。使它日策名于廷,为天子所器重.殆
与成周之琬琰赤刀①,鲁之宝玉,楚之和氏之璧何以异?盖不独焜耀于一邑而已。吾故于其归也,书此赠
之,且以见玉山之得名者,果不虚也。
【注】①琬琰赤刀:玉的名称。
23.请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4.以下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借送徐原一归乡,介绍玉山秀丽风光。
B.叙事、议论衔接自然,情感抒发隐而不发。
C.作者借分析玉山命名缘由,表达对主人公的情感。
D.文章语言简洁明朗,句式参差多变,且富有气势。
25.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
(2023•上海奉贤•一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又与焦弱侯
(明)李贽①
①郑子玄者,质实有耻,不肯讲学,亦可喜,故喜之。盖彼全不曾亲见周、程、张、朱②,但见今之讲
周、程等人者,以为周、程等人实实如是尔也,故耻而不肯讲。不讲虽是过,然使学者耻而不讲,以为周、
程等人卒如是而止,□今之讲周、程等人者可诛也。彼以为讲周、程等人者皆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
富;既已得高官巨富矣,仍讲道德,说仁义自若也;又从而哓哓然语人日:“我欲厉俗而风世。”彼谓败俗伤
世者,莫甚于讲周、程等人者也,是以益不信。不信故不讲。然则不讲亦未为过矣。
②闻黄生自京师往长芦,跟长芦长官抽丰③。至九江,遇一显者,乃舍旧从新,冲风冒寒,不顾年老生
死。既见我,目:"彼显者欲游嵩、少,拉我同行,是以至此。然显者俟我于城中,势不能一宿。回日当复
道此,则多聚三五日而别,兹卒卒诚难割舍云。”其言如此,其情何如?我揣其中实为林汝宁好一口食难割
舍耳,然林汝宁向者三任,彼无不往,往必满载,尚未厌足,乃敢欺我以为游嵩、少。夫以游嵩、少藏林
汝宁之抽丰来曝我;又恐林汝宁之疑其为再寻己也,复以舍不得李卓老,当再来访李卓老,以嚎林汝宁。
我与林汝宁几皆在其术中而不悟矣,可不谓巧乎!今之道学,何以异此!
③由此观之,今之讲道德性命者,皆游嵩、少者也;今之患得患失,志于高官重禄、好田宅、美风水,
以为子孙荫者,皆其托名于林汝宁,以为舍不得李卓老者也。然则,郑子玄之不肯讲学,信乎其不足怪矣。
(有删改)
【注释】①李贽,号卓吾,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②周、程、张、朱:周敦颐,程顾、程颐兄弟,
张载,朱熹,宋代理学(也称“道学”)的四个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③抽丰:旧指利用各种借口向在任
官吏骗取馈赠。
26.填入第①段方框内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B.则C.盖D.其
27.以下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郑子玄不肯讲学是因为周、程、张、朱等大家都是虚伪的,他们的学说亦然。
B.郑子玄与讲周、程等人者形成对比,借郑生的“有耻”突出后者的“无耻”。
C.黄生对于不能在我处留宿表示非常遗憾,因为有显者等候自己同游嵩、少。
D.黄生抽丰与讲周、程等人者的行为形成类比,突出双方的贪婪、虚伪与丑陋。
28.第②段中的“嚎”有两种解释:(1)通“谦”,快意、满足;(2)疑是“赚”字之误,作“欺骗”解。
你更倾向于哪种解释,并简述理由。
29.“童心”是李贽的文学主张,内涵之一就是“绝假纯真”。结合本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体现个人
的文学主张的。
(2023•上海徐汇•一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与曹操论盛孝章口
〔汉〕孔融
①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
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永年矣!
②《春秋传》日:“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②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
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紫,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③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
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③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
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④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
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
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
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
【注)①困于孙氏:孙策平定吴会后囚禁了盛孝章。②桓公:春秋时五霸之一。据《明本志令》记载,曹
操素以桓公自居。③吾祖:我的祖先孔丘。孔融是孔丘二十世孙。④绝足:喻指千里马。
30.通览全文,填入本文标题方格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A.疏B.表C.序D.书
31.以下对第①段内容的概述,其中不能引发曹操共情的一项是()
A.知交都年过半百B.在世知交已甚少
C.与盛孝章私交深D.盛孝章身陷困境
32.结合注释,分析第②段引用《春秋传》的意图。
33.为达到“欲公崇笃斯义”的目的,第③段行文在前两段基础上推进了一层,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真题感知
(2。24年上海春考卷)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各题。(13分)
甲《崇俭素》(有删节)(宋)彭仲刚
俭,美德也,古人之所宝也。人能崇尚俭素,则一身之用易供,而一岁之计可给,既免称贷举息,俯
仰求之,又且省事寡过,安乐无事。故富者能俭,则可以长保;贫者能俭,则可以无饥寒,岂不美哉!今
世之人,不知以俭为美德,而反以俭为鄙笑,往往纵自下之欲而不恤后来,饰一时之观而不顾实患,亦可
谓愚矣。
乙《俭说》(有删节)(清)韦协梦
盖能俭而后砥行立名,能俭而后可正色率下,未有汰侈成风而身修、而家道正者也。后世浮靡相尚,
踵事增华,见有安静帼幅®之人,辄相与窃笑之曰:“此固也,野也;殆鄙吝之心生者也。”至若家拥厚赞,
封殖自娱,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甚至期功强近之亲,若秦人视越人之肥瘠,坐听其困穷而不顾。此向所
为鄙吝之人也,则又恬不为怪,假俭之名,以为藏身之困,君子之俭□如是乎?昔晏子一狐裘三十年,而
邻里乡党待以举火者数十家。果若是其班乎?否耶?嗟乎!彼啬于己而不啬于人,谓之俭;啬于人而不啬
于己,谓之吝。吾窃怪夫世之俭者,群目之日吝,而吝者,则又自诩为俭,俭与吝之淆然而莫辨也,作《俭
说》。
①帼悟,至诚;诚实。
1.可填入乙文方框处的一项是()»(1分)
A.焉B.皆C.固D.何
2.对乙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昔晏子一狐裘三十年,而邻里乡党待以举火者数十家。
A.晏子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却慷慨救济邻里乡亲。
B.晏子三十年来一直穿狐裘,邻里乡亲却无以为炊。
C.晏子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常得到邻里乡亲的帮助。
D.晏子三十年来一直穿狐裘,邻里乡亲都想烧了它。
3.概括甲文的论述思路。(3分)
4.相比甲文,乙文对“俭”展开了进一步论述。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5分)
(202〃年上海春考试题回忆版)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见苏仁仲提举书
杨万里
①某闻君子之于世,无意于合也。有意于合者,折旋委曲,惟合【】求。然未得其所无,先丧其所有。
古之君子所以合者,惟无意于合也。无意于合人者,有守于已者也。有守于已者,是惟无合于人,合则胶
固而不可解者。
②昔齐人鼓瑟以干齐王,而有骂之者,目“王好竽而子鼓瑟,瑟虽工,如王之不好何?”说者往往笑
齐人之工于瑟而不工于求齐,以为不求合者之戒。嗟夫!是知齐人之拙于合而不合,未知唐人之巧于合而
不合。韦苏州之诗,天下之所同美也,客有效韦公之体以见公者,而公不悦。既而以已平生之诗见公,而
公悦之。当其效人之诗体以求合于人,自以为巧矣,而其巧适所以为拙,则夫舍已以徇于人,与夫信已以
俟于人,其巧拙未易以相过也。彼齐人者,患瑟之不工而已矣。瑟果工矣,天下必有好瑟者矣,无遇于此,
安知不有遇于彼哉?且吾之所能者瑟也,所不能者竽也,今舍瑟而学竽,竽未能而瑟先忘矣。吾且不吾信,
安能使王之吾信乎?与其学竽而未必能也,孰若工瑟以有待也?世之君子不惩于唐人之巧而惩于齐人之拙,
则亦误矣。
③阁下乘使者车,方春而行部,其风采之所动,声光之所临,士之挟寸长、负片善者,孰不翘首企足,
愿忠而望赐也哉!甲则曰:“苏公之所好者何道”?乙则目:“苏公之所恶者何事?”趋其所好而避其所恶,
惟恐后也。噫!是知所以求合之合,而未知不求合之合也。阁下以元祐名相之子孙,而退然若一介之寒士。
文学行艺加人数等,而欲然如有所不及。其未用也,初不愠于退;用之而未尽也,亦不怪于进。小人之所
异而忌焉,君子之所同而怙焉。公之于人,盖未始有意于求合者。公则不欲求合于人,而顾欲人之求合于
已耶?
④某生晚而学无朋,地寒而时无遭,将欲挈不肖之身以自进于门下。既无可喜之状以取悦,又无求合
之言以取售,而独持此书以见焉,不知者又以为拙也。夫以巧而求合于人者,某实耻之,不惟某耻之,阁
下实耻之也。
L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o(1分)
A.于B.之C似D.而
2.第①段“然未得其所无而先丧其所有”中的“所无”“所有”具体指什么?(2分)
3.齐人如果致力于“不求合之合”他的做法应该是()。(3分)
4.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5.本文是杨万里为求见苏仁仲而写的一封信,但与一般求见信恭维对方、介绍自己的写法有所不同,请
对此加以分析。
(2079年上海春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题目。(73分)
答湖广巡按朱谨吾辞建亭[明]张居正
①承示欲为不谷作三诏亭,以彰天眷,垂有永,意甚厚。但数处以来,建坊营作,损上储,劳乡民,
日夜念之,寝食弗宁。今幸诸务已就,庶几疲民少得休息;口无端又兴此大役,是重困乡人,益吾不德也。
②且古之所称不朽者三,若夫恩宠之隆,阀阅之盛,乃流俗之所艳,非不朽之大业也。吾平生学在师
心,不祈人知。不但一时之毁誉,不关于虑;即万世之是非,亦所弗计也,况欲侈恩席宠以夸耀流俗乎。
使后世诚有知我者,则所为不朽,固自有在,岂藉建亭而后传乎?
③露台百金之费,中人十家之产,汉帝犹且惜之,况千金百家之产乎?当此岁饥民贫之时,计一金可
活一人,千金当活千人矣!何为举百家之产,千人之命,弃之道旁,为官使往来游憩之所乎?
④且盛衰荣瘁,理之常也。时异势殊,陵谷迁变,高台倾,曲池平,虽吾宅第且不能守,何有于亭?
数十年后,此不过十里铺前一接官亭耳,乌睹所谓“三诏”者乎?此举比之建坊表宅,尤为无益;已寄书
敬修儿达意官府,即檄已行,工作已兴,亦必罢之。万望俯谅!
【注】①不谷:张居正自称。②不朽者三:古人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乃B.虽C.既D.亦
2、依据文意,朱谨吾提请修建三诏亭的主要理由应该是。(2分)
A."以彰天眷,垂有永”B.“诸务己就,庶几疲民少得休息”
C.“侈恩席宠以夸耀流俗”D.“为官使往来游憩之所"
3、对第④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切亭台都会倒塌,没有建造的必要。B.牌坊意义胜于官亭,倒有建造的必要。
C.更多官亭陆续修建,三诏亭并不出众。D.即使修亭已经开始,也务必停止工程。
4、张居正拒绝修建三诏亭,语气严峻,请从用词和句式的角度各举一例加以分析。(4分)
5、综观全文,概括张居正辞修三诏亭的理由。(4分)
(2〃8年上海春考试题)阅读下文,完成题目。(73分)
书善最堂卷后
(明)刘基
①武林陈舜中以“善最”名其堂,介其友富君子明求予言。夫立言以明道,而求言于人者,将以正己
之所学,言可以苟乎哉?
②所谓“善最”者,盖本于东汉东平王®。王之言,天下之格言也,人以是而服膺焉。圣贤之为道,不
外是矣。然“善”之云,不过概而言之,求诸实践,必有其方,不可徒云云而已也。
③今夫世俗之人,类以“善”自名也,观其行而不掩道之不明口久口。夫善未易择也,恭与谄相邻,
讦与直相似,小谅贼信,小慧贼智,小刚贼勇,小不忍贼仁,故有非礼之礼,非义之义,疑似之间,禽跖
分焉,可不慎哉?是故择焉而不得其中,道焉而不知其穷,古之人有为之者,杨墨是也。知焉而不能蹈,
好焉而不能用,取其名不必其实,古之人有为之者,郭公是也。若人之心,未尝不自谓已能善也,而卒于
不善。为善之名,岂易当哉?
④且题匾之设起于何人乎?盘之铭,几杖之书,朝夕警省,淬厉以成其德,非炫外以为观也。今之揭
于轩,标于楣,大书以示于人者,其果有志于自警乎?抑将从事于咏歌以为娱也?故屈子曰:“善不由外
来,名不可以虚作”也。
[注]①"所谓"句:东汉明帝问东平王,在家什么事最快乐,东平王说:"为善最乐。"
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者也B.乎矣C.也矣D.矣也
2.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匡正自己的学问。
B.从求文章和写文章两方面指出"言"不可随意。
C.陈舜中随意向作者求取文章是不合适的。
D.作者认为他写文章可以帮助陈舜中明白道理。
3.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以圣贤类比陈舜中,指明他应该如何行善。
B.将陈舜中和圣贤对比,指出他应如何为道。
C.强调"为善"落实到实践中必有其方法规律。
D.指出圣贤关于"为善”的见解是笼统的。
4.根据第③段,概括世俗之人"卒于不善”的原因。(4分)
5.第④段文字说理有力,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4分)
(20”年上海春考试题)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林和靖先生诗集序
(宋)梅尧臣
①天圣中,闻宁海西湖之上有林君,崭崭有声,若高峰瀑泉,望之可爱,即之愈清,挹之甘洁而不厌也。
②是时,予因适会稽还,访于雪中。其谈道,孔、孟也;其语近世之文,韩、李也。其顺物玩情为之诗,
则平澹邃美,读之令人忘百事也。其辞主乎静正,不主乎刺讥,然后知趣向博远,寄适于诗口。
③君在咸平、景德间,已大有闻。会天子修封禅,未及诏聘,故终老而不得施用于时。凡贵人巨公一来相
遇,无不语合慕仰,低回不忍去。君既老,朝廷不欲强起之,而令长吏岁时劳问。及其殁也,谥日和靖先
生。
④先生少时多病,不娶,无子。诸孙大年能掇拾所为诗,请予为序。先生讳逋,字君复,年六十一。其诗
时人贵重甚于宝玉,先生未尝自贵也,就辄弃之,故所存百无一二焉,呜呼惜哉!
(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与B.耶C.乎D.尔
(2)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和靖诗歌具有深远美好的意境。B.林和靖诗歌平和醇正、宁静澹远。
C.林和靖的诗歌意在针磋朝政弊端。D.林和靖在诗歌中寄托了闲适心情。
(3)分析第④段画线部分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
(4)概括这篇序言的行文思路。
(5)第①段使用了比喻的手法,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2。〃・上海•高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
治学(东汉)徐干
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口?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民之初载,其朦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①,有所求
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学者,心之白日也。
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
明。
④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
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⑤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
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⑥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亶亶②,没而后已。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
不能兴其功也。志者,学之帅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
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注】①玄室:暗室。②亶亶:勤勉不倦的样子。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兮B.哉C.夫D.矣
2.第②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3分)
3.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治学不能因为目标过远而松懈。
B.人疏于学习,会犯错而招来批评。
C.治学要回顾走过的路,并加以总结。
D.人不能因为害怕困难而放松学习。
4.赏析第⑤段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3分)
5.分析第⑥段作者论述治学的思路。(3分)
(2077・上海•高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题。(12分)
稼说送张琥苏轼
①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方得完。其食足而
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枇而多实,久藏而不腐。今吾十口之家,
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穆锋艾①,相继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
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②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其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
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
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③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②,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
众且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④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日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注】①锄穆锋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银行资格证考试的职场定位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循环复习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定位自身优劣势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特许金融分析师复习最佳实践分享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中应对压力的方法试题及答案
- 多样小语种考试试题及答案分享
- 高效学习银行从业课程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新思路试题及答案
-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区别试题及答案
- 人文关怀赋能护理服务提升专题培训
- 跟着音乐去旅行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 第二章-社区护理程序课件
- 抑郁障碍的心理治疗
- 胃肠功能紊乱
- 棚户区改造住宅大面积拆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NB/T 10742-2021智能化综采工作面设计规范
- GB/T 6320-2008杠杆齿轮比较仪
- GB/T 5538-2005动植物油脂过氧化值测定
- GB/T 5530-2005动植物油脂酸值和酸度测定
- 某智慧城市政务云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 德勤业务管理流程优化咨询报告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