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诫子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表格式)_第1页
16 诫子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表格式)_第2页
16 诫子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表格式)_第3页
16 诫子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表格式)_第4页
16 诫子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表格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语文(统编版)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

课题诫子书

教学目标

做一回读信人,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的韵律美,疏通文意,体会情感。圈点勾画,梳理各句之间的关系,绘制家书思路图,理清文章内在的逻辑,解答疑惑。拓展勾联多重材料,探究“静"与“君子”的内涵,体会家书主旨,体悟其现实意义与价值。通过课文的学习,强化对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历史思维。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圈点勾画,梳理家书思路,理清文章内在逻辑。

教学难点:1.探究“静"与“君子”的内涵,理解家书内核。

2.关联当下,体悟家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教学过程

情境设置国内首档书信节目《见字如面》备受瞩目,好评如潮。一位位读信人带我们走进书信背后的动人故事,穿越时空,与先贤对话,感受书信中前人的智慧与深厚的文化。为丰富校园文化,引导同学们从经典中汲取智慧,校团委拟举行校园版《见字如面》节目,邀请同学们一同参与筹备。这期,我们将拆封的书信是诸葛亮劝诫儿子的一封家书——《诫子书》。任务一:做一回读信人我们将做一回读信人,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封家书。字正腔圆,富有节奏要读好书信,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教师范读)明确字音、停顿与重点字词字义。字音:音义相关。查阅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语境,确定字义,进而明确字音。停顿:①句首发语词后要有停顿,如“夫/君子之行"。②连词前面要有停顿,如“静/以修身”。③主谓之间要有停顿,如“年/与时驰,意/与日去"。体会情感,动情诵读要做一位优秀的读信人,我们还要读出这封家书中深切的情感。这封书信背后还有一段故事。1.链接家书背后的故事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地名),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____________——《三国志·诸葛瞻传》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三国志·诸葛亮传》这封家书中寄托着一位父亲历经一生后对儿子最殷切的教诲与最深切的期望。读出这份深情尤为关键。2.动情诵读,把握深情请参考示例,结合对文意的理解,运用第一、二单元所学的朗读知识,尝试进行朗读设计,把握重音与语调,动情诵读。【示例】朗读设计: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设计说明:“夫"作为句首发语词,舒缓语气,引出劝诫内容,朗读时需有所延长,更显语重心长。“君子”是诸葛亮对孩子的期许,“静"俭”是诸葛亮期待孩子拥有的美好品格,因此这三处均要读出重音表强调。句中蕴含着作者对孩子的深切期望,因此朗读时语速稍慢,读出长辈对晚辈的劝勉与期许口吻。探究发现:朗读时,需关注虚词与表现诸葛亮对孩子期待的品格词,读出劝勉情深。

第一组分享明确:关注句式(否定句与双重否定句),体会劝诫之严。第二组分享明确:关注句式(反问句),体会劝勉情深。【小结】读准字音、读好节奏,把握语调与语速,关注虚词、句式,读出情感,才能读好家书。(屏显,出示量表)大家可以参考这份评价量表,再次动情诵读家书。《诫子书》朗读评价量表评价角度具体要求满分得分读音字音准确,吐字清晰★★★★★节奏有恰当的停顿★★★★★语调有一定的语调升降变化,符合情感变化★★★★★语速根据作品的情感基调,把握适当的语速★★★★★情感饱含情感,能读出虚词及否定句、双重否定句、反问句等句式背后诸葛亮对孩子的殷殷教诲与深切劝勉★★★★★

让我们邀请一位班级同学作为本期读信人,读出诸葛亮这位爱子情深的父亲对儿子的嘱托与劝诫。(学生配乐诵读)【设计意图】该任务通过“做一回读信人"的活动形式,驱动学生读懂书信、体会情感,发现这封家书中句式与用词的特点。任务二:悟几重书中意要组织好这期节目,我们还要成为场内嘉宾,为观众们解读这封家书。前期,我们收到了不少热心观众对这封家书的困惑,其中问到最多的是:《诫子书》中一会儿提到“静”“志"学”,一会儿又提到“淫慢"险躁”等词,诸葛亮这样写是不是跳跃性太大了,思路不够清晰?圈点勾画,梳理思路默读家书,勾画关键语句,圈划家书中每句论述的重点词,梳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联,制作家书思路图,解答观众疑惑。___方法提示①将同义重点词进行整合;②关注家书中的反义词;③绘制关系图,可在图中适当补充能够体现句与句关系的词语,形成家书思路图。可参考的关系图示:括号图气泡图

第一位同学的分享:围绕核心词“静”,提出观点,正面阐述,反面论述,慨叹收尾,思路清晰。第二位同学的分享:提出与第一位同学的不同之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主要观点,核心词是“君子”,“静”是修身养性、成为君子的重要途经,君子才是诸葛亮对孩子的最高期待。

(二)顺势点拨,理解“静"君子”之内涵1.构字说“静”,关联所学由第一位同学的分享顺势点拨,结合构字、第三单元所学的《十二章》解读“静”的内涵。《说文解字》:静,审也。从青争声。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____________——《论语·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明确:要做到静,必须全力以赴去除杂念,保持内心纯净。静,是对自我内心的审视。古今贤人,皆为内心宁静专一之人。如孔子和他的得意门生颜回,宁静淡泊,不在乎外在的荣华富贵与功名利禄,摒除杂念,一心向仁。2.联读文本,结合诸葛生平,理解“真君子"由第二位同学的分享顺势点拨,结合《诫子书》《周易》《论语》《孟子》中对“君子”的阐述,引导学生理解“君子"内涵,结合诸葛亮的生平,认识这位“真君子”,启发学生对家书内核产生更深刻的思考与理解。串联文本,初悉“君子"结合《诫子书》及材料一,探究“君子”的内涵。【材料一】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___——《周易》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____________——《论语》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孟子》探究:君子的内涵——

明确:诸葛亮眼中的君子内心宁静专一,外在约束欲望,志向明确,潜心向学,努力成才,珍惜时间,对社会有所贡献。《周易》《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作品中所论述的君子亦有相通之处,君子内心正直真诚,言行合乎道义,明辨是非,谦和温润,忠诚敬业,善于思考,隐忍克制,一心向仁。君子是诸葛亮对孩子的最高期待,也是儒家社会理想人格的典范。勾联生平,理解诸葛家族“真君子"根据你对《诫子书》及材料一儒家经典中“君子”内涵的理解,结合诸葛父子的生平,思考:诸葛父子是“君子"吗?【材料二】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_________——《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____________——《后出师表》【材料三】(瞻)年十七,拜骑都尉,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屡迁射声校尉,加军师将军。瞻工书画,强识念。景耀六年冬,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战死,时年三十七。瞻长子尚,与瞻俱没。——《三国志诸葛瞻传》思考:诸葛父子是“君子"吗?

明确:诸葛亮处于乱世之中,屏蔽一切干扰与杂念,躬耕南阳,潜心于学,分析时势,等待契机。出山后,一心辅佐刘备、刘禅父子,忠贞不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瞻不受功名诱惑,和他的孩子诸葛尚一并战死沙场。诸葛一家,皆为君子。【小结】两位同学默读勾画,绘制图示,为我们理清了思路,解答了观众困惑,也结合材料与诸葛父子的生平等,帮助我们理解了“静”与“君子"的内涵。这也是我们今后解读文言家书可以采用的方法。屏显:默读勾画,绘制图示,理清思路说文解字,结合旧知,体悟内涵联读文本,知人论世,融通家书【设计意图】设置场内嘉宾解答场外观众疑惑的任务形式,理清家书的思路与行文逻辑。结合构字、课内所学的《十二章》、儒家经典作品中关于“君子”的论述、诸葛父子生平等,探究“静"与“君子”的内涵,理解家书内核。任务三:演一场千古对话1.结合理解,设计一场穿越千古的对话如果诸葛亮与诸葛瞻实现千年之后的相逢,他们之间会产生怎样的对话?如果你和诸葛亮相遇在当下,你又想和他展开一段怎样的交流呢?请结合家书内容、诸葛亮与诸葛瞻的生平经历以及你对《诫子书》的理解,设计对话,在节目上加以演绎。可简要阐述设计理由。【第1组】诸葛亮与诸葛瞻的对话对话设计诸葛瞻:父亲,八岁一别,竟于今日才得以重逢,儿甚想你。诸葛亮:瞻儿,一别千年,你可安好?你少时聪慧,但过于早成,我担心你会因此轻薄浮躁。但我远征在外,无法在身边教导你。一封家书寄托教诲,不知道你是否理解我的良苦用心?诸葛瞻:父亲,我将成为君子作为一生的追求,内心宁静,不追求名利,一心向学。出征魏国时,虽然对方送上一封招降书,以功名诱惑我,但我心不改,最终战死沙场。父亲,我这一生都不曾忘却您的教诲……诸葛亮:瞻儿,为父为你的君子气节骄傲!设计理由诸葛亮最牵挂的定然是儿子是否理解家书中的嘱托与劝诫,是否成为一位淡泊宁静的君子。因此,我设计了这组对话,由儿子诸葛瞻回复父亲诸葛亮,也是有意想通过这组对话设计体现《诫子书》对诸葛瞻的影响。【第2组】诸葛亮与后世读书人的对话对话设计我:孔明先生,我是千年后的晚辈,有幸拜读您的《诫子书》,深受触动。但我很困惑,在当今社会该如何做到“静”,成为君子呢?诸葛亮:孩子,静是屏蔽一切杂念和干扰,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诱惑,我那个年代求取功名是多数读书人的追求,大家过于追求名利反而容易浮躁,失去本心。我在南阳耕种多年,屏蔽诱惑,潜心向学,分析时势,等待契机,最终报效蜀国,实现君子之愿。我:先生,我明白了。当下盲目的内卷,何尝不是一种内心的不静与迷乱?我要克制自我,屏蔽干扰,在宁静专一中明确志向,朝着目标努力求学,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成为新时代的君子。诸葛亮:孺子可教也。设计理由这封家书对作为学生的我也很有启发,使我明白在学习与生活中要学会屏蔽一切干扰与杂念(比如电子产品的诱惑、在盲目的内卷中迷失等都源于内心受到外界干扰),保持内心宁静专一。所以,我设计这组对话体现《诫子书》对我们当代读书人的启发与影响。

2.结合实际,体悟《诫子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1)出示今人的家书故事家书故事中谈及《诫子书》在求学、工作、育儿不同阶段带给自己的影响。(2)播放一则时事新闻视频片段被采访者提及《诫子书》对金华诸葛村后人及这座城市的影响,至今仍人人背诵家训《诫子书》。(3)链接习总书记关于“静”的论述淡泊处世,静心思考,磨炼意志,砥砺志趣,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___——《之江新语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小结】这封家书不仅影响了诸葛瞻,也影响了后世的中华儿女。无数后人在这封家书中获得精神力量,在浙江金华的诸葛村至今还保有人人诵读诫子书的传统,这封家书深深影响了这个村落、这座城市。习总书记也曾在《之江新语》中勉励广大群众与干部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设计意图】借助“演一段千古对话”的任务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家书对诸葛瞻的影响与家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提供丰富的现实素材,在实际生活中深化学生对《诫子书》现实意义的理解。【结束语】家书承载着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最小社会细胞的情感记忆,流传千年,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感谢屏幕前的你热情参与本期节目的筹备策划,在我们的出色筹备下,这期校园版《见字如面》节目将在本月精彩呈现。【精彩继续(作业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