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3大考点)-2025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题型专项训练(解析版)_第1页
生物与环境(3大考点)-2025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题型专项训练(解析版)_第2页
生物与环境(3大考点)-2025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题型专项训练(解析版)_第3页
生物与环境(3大考点)-2025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题型专项训练(解析版)_第4页
生物与环境(3大考点)-2025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题型专项训练(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3生物与环境(3大考点)

(新课标要求+高频考点强化+素养提升训练)

01新课标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速记】

概念3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3.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1.1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3.1.2生态因素能够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3.1.3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非生物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

3.1.4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通过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3.1.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传递

3.1.6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系统

3.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生态安全

3.2.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2.2人类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可以通过防止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措施保障

生态安全

【学业要求】

(1)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阐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环境是一个有机

整体。

(2)运用图示或模型表示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

(3)分析某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具体实例,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形成保护生物的社会责任意识。

02高频考点强化

考点1生物基本特征

【知识梳理】

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1)判断是否为生物,可以简单地判断一下这种物体属于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否则不属于生物。

(2)能生长和运动的物体不一定都是生物,如钟乳石可以“生长”,汽车、机器人可以运动,但都不是生

物。

【考点专攻】

1.【跨学科】传统文化(2024.山东德州.中考真题)下列古诗句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B.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C.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D.穿花蝶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答案】C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

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

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草长莺飞、拂堤杨柳,体现了生物的生长发育现象,包含了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

B.牡丹开花属于繁殖现象,包含了生命现象,B不符合题意。

C.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景观,诗句中没有描写生物,故不包含生命现

象,C符合题意。

D.穿花蝶蝶属于觅食现象;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生殖现象;包含了生命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4.贵州贵阳.中考真题)草履虫由一个细胞构成个体,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下列事实不能作为判

断草履虫是生物的证据是()

A.分布于淡水中

B.氧和二氧化碳通过表膜进出细胞

C.吞食水中细菌

D.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答案】A

【分析】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

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详解】A.“分布于淡水中”仅仅描述了草履虫的生活环境,并没有涉及到它的生命活动或特征。许多非

生物物质也可以存在于淡水中,因此这个事实不能作为判断草履虫是生物的证据,A符合题意。

B.“氧和二氧化碳通过表膜进出细胞”说明了草履虫具有新陈代谢的能力,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草

履虫通过表膜进行气体交换,维持其生命活动,因此这个事实可以作为判断草履虫是生物的证据,B不符

合题意。

C.“吞食水中细菌”说明了草履虫具有获取营养物质的能力,这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草履虫通过吞

食细菌来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维持其生命活动,因此这个事实也可以作为判断草履虫是生物的证据,C

不符合题意。

D.“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说明了草履虫具有应激性,这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草履虫能

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如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等,因此这个事实同样可以

作为判断草履虫是生物的证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3.(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下图表示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所描述的生命现象是()

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B.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生物能把性状遗传给后代

【答案】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

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

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图中描述的是兔子、狐狸取食各自的食物,因此体现的是生物生活需要营养的特征,ABD不符合

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小康同学在作文中写了“……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着朵朵白云,静静的湖

面上荷花绽放……”一段话。其中能够体现生命现象的是()

A.蔚蓝的天空B.朵朵白云C.静静的湖面D.荷花绽放

【答案】D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

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详解】天空、白云、湖面都不具有生命的特征,都属于非生物,而荷花具有生物的特征,因此荷花绽放

能够体现生命现象,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梳理】

1、环境影响生物(因为环境因素导致生物发生改变)

环境因素(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2、生物影响环境(因为生物导致环境节发生改变)

3、生物适应环境(生物的特点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考点专攻】

1.【跨学科】传统文化(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中华民族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下列诗句能体现生

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是()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答案】A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1、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

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2、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

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3、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

观或变化。

【详解】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意思是生物因素“草”和“豆苗”竞争阳光、水分等而呈现“草盛”“豆

苗稀”的现象,体现了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A正确。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意思是山底的花已经谢了,而山顶山寺的花才竞相开放,体现了

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生长的影响,B错误。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意思是,春雨下在了晚上,浇灌了植物,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分对生物生

长的影响,C错误。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

了初春江水的回暖,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

故选Ao

2.【跨学科】传统文化(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下列谚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大雪纷纷落,明年吃馍馍B.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

C.肥是庄稼宝,施足又施巧D.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答案】B

【分析】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

【详解】A.“大雪纷纷落,明年吃馍馍”体现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A错误。

B.“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体现了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正

确。

C.施肥的目的就是给植物提供生长必需的无机盐,“肥是庄稼宝,施足又施巧”说明施肥有利于农作物的

生长,未体现生物影响环境,c错误。

D.“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体现的是天气对谷子的影响,即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3.(2024.山东潍坊・中考真题)荒漠空气干燥,高度缺雨、昼夜温差大。下列关于荒漠生物的适应性推

测,错误的是()

A.一年生植物大多在雨季生命力旺盛,迅速完成生命周期

B.仙人掌等植物具肥厚的肉质茎,以储存水适应荒漠环境

C.植物大多数气孔白天张开,夜间关闭,有利于光合作用

D.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减少水分蒸发

【答案】C

【分析】荒漠环境以其空气干燥、高度缺雨、昼夜温差大等特点,对生存其中的生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生物为了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必须发展出一系列独特的适应性特征。

【详解】A.荒漠地区降雨稀少且集中,一年生植物为了充分利用这有限的雨水资源,大多选择在雨季时

迅速生长、繁殖,并在短时间内完成其生命周期。这样,它们就能在干旱季节到来之前,通过种子等方式

保存下来,等待下一个雨季的到来,A正确。

B.仙人掌等植物具肥厚的肉质茎,以储存水适应荒漠环境。这是正确的,仙人掌等植物通过肥厚的肉质

茎储存水分,以适应干旱的荒漠环境,B正确。

C.植物的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它们通过气孔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然而,在荒漠环境中,为了

减少水分的蒸发,植物的气孔大多会采取“昼闭夜开”的策略。即白天关闭气孔以减少蒸腾作用造成的水分

损失,而夜间则打开气孔进行气体交换,C错误。

D.爬行动物如蜥蜴和蛇,它们的表皮外覆盖着角质鳞片。这些角质鳞片不仅为它们提供了保护,还减少

了水分的蒸发面积,使它们能够在干旱的荒漠环境中生存,D正确。

故选Co

考点3生态系统

【知识梳理】

1、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分整埃01或—

2、食物链和食物网

(1)最长食物链:绿色植物(生产者)一昆虫(初级消费者)一杂食性鸟(次级消费者)一鹰(三

级消费者)

(2)鹰的营养级:第三、四营养级

(3)杂食性鸟和昆虫的关系:捕食与竞争

(4)鹰体内的重金属物质较高于其他生物?①营养级别较高、②食用了被重金属污染的食物,导致重金

属不断在体内富集。

3、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太阳能

W1-------------------------n/I一

D1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L

(3)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传递效率:上一个营养级总能量/下一个营养级总能量,Di/Wi=10%〜20%

能量去向:①Ai呼吸作用消耗、②Bi用于生长发育(最终流向分解者)、③Ci分解者分解、④Di流向下一

营养级(10%〜20%)

注意: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同化量Di+粪便中有机物(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

4、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

环境中的

二氧化碳

甲:生产者(双向箭头)、乙:消费者、丙:消费者、丁:分解者

①③④:捕食关系、⑤⑦⑧呼吸作用、⑥光合作用、②⑨遗体遗物

(1)碳在生物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为主

(2)碳在生物体内:有机物

(3)碳进入生物体内:生产者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碳回归无机环境: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5、自我调节能力(自动调节能力):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但有一定

限度。

【考点专攻】

1.(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水族箱是小型生态系统,其组成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绪号的是

()

A.①代表非生物部分B.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C.②包含细菌和真菌D.其中存在食物链:阳光-植物-动物

【答案】D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

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图中:①代表非生

物部分;②代表微生物。

【详解】A.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部分主要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它们为生物提供生存的环境

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在水族箱这个小型生态系统中,①代表这些非生物因素,A正确。

B.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

机物中。这些有机物不仅为生产者自身提供能量和营养,还是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在水族箱

中,绿色植物如水草扮演了生产者的角色,B正确。。

C.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通常被归类为分解者,它们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将其中的有机物

分解为无机物,归还给环境,供生产者再利用。在水族箱中,很可能存在各种细菌和真菌,它们对维持生

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着重要作用,C正确。

D.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序列,它通常从生产者开始,经过一系

列的消费者,直到最高级的消费者。然而,阳光并不是生物,它不能作为食物链的一部分。在食物链中,

应该只包含生物成分,即生产者和消费者,D错误。

故选D。

2.【生活情景】(2024・陕西・中考真题)“稻一鱼一鸭”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是在传统种稻模式下,利用稻田养

鱼、养鸭。鱼、鸭可为稻田除草、治虫,其粪便也能肥田。以下关于“生态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能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保护自然资源

②食物链是:鱼一稻一鸭

③鱼、鸭粪便被消费者分解

④可为城市提供农、渔、禽产品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答案】A

【分析】1.立体生态种养模式通过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作物和养殖动物,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在这种

模式下,动植物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2.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

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详解】①在立体生态种养模式中,鱼和鸭可以帮助控制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减少了对农药和化肥的依

赖,从而保护了自然资源,①正确。

②在立体生态种养模式中,稻是生产者,鱼和鸭是消费者。因此,正确的食物链应该是稻一鱼一鸭,②错

误。

③鱼和鸭的粪便不是被消费者分解,而是被分解者(如细菌和真菌)分解,这些分解者将粪便中的有机物

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等,再供植物吸收利用,③错误。

④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可以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生产农作物、鱼类和家禽,为城市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农产

品,④正确。

可见,①④正确,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o

3.(2024.山东济南.中考真题)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是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

B.甲体内的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给乙

C.②③④过程的实质都是细胞的呼吸作用

D.丙是生态系统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答案】D

【分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同时也能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

气,产生二氧化碳;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生产者作为食物,并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

二氧化碳;分解者将动、植物的残体分解放出二氧化碳。观图可知:甲表示生产者,乙表示消费者,丙表

示分解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③表示呼吸作用,④表示分解作用。

【详解】A.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在生态系统中,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大气、

生物群落和土壤之间循环,故A正确。

B.由图可知,甲与二氧化碳之间是双箭头,说明该生物既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又能吸收氧气,

产生二氧化碳,可判断出甲为生产者;而甲和乙的遗体和排泄物都被丙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同时,乙直

接以甲为食,判断乙为消费者,丙是分解者。甲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然后

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乙消费者,故B正确。

C.②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③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④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其实质都是细胞的呼吸

作用,即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故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

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为自己和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和能量,因此,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

最关键的生物成分生产者。由图可知,甲与二氧化碳之间是双箭头,说明该生物既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

氧气;又能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可判断出甲为生产者。因此甲是该生态系统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

成分,故D错误。

故选D。

4.(2024・海南.中考真题)下列是关于某海岛生态的相关图示。图一表示部分食物网,图二表示生物体内

有毒物质柱状图,图三表示碳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一图二图三

A.图一中共有7条食物链

B.图一中通过各食物链传给大黄鱼的能量相同

C.图二中A、B、C构成了图一中含海龟的一条食物链,其中B为海藻,所含生物数量最多

D.图一与图三相比缺乏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丙、丁,①②分别代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答案】D

【分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起点是生产者,

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计算食物链条数时要按照一定顺序逐一找出。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

减,不同食物链中传递的能量不同。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越高,体内

有毒物质含量越高。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

者,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等,碳循环示意图中涉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库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各种生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图

一表示部分食物网;图二表示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柱状图;图三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分解者、

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①代表光合作用、②③代表呼吸作用。

【详解】A.图一的食物链有8条:海藻一小型鱼类T大黄鱼、海藻T虾类一大黄鱼、海藻T虾类一黄鲤

鱼、海藻-底栖动物-小型鱼类一大黄鱼、海藻-底栖动物一虾类-大黄鱼、海藻-底栖动物一虾类-黄

鲤鱼、海藻—底栖动物-黄鲤鱼、海藻—底栖动物―海龟,A错误。

B.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而且不同食物链中生物的数量等情况不同,所以通过

各食物链传给大黄鱼的能量不相同,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越高体内有毒物质含量越高。图二中有毒物质含

量从少到多依次是C、A、B,图一中含海龟的食物链中,海藻是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含有的能量最

多,有毒物质含量最少,所以C对应的是海藻,C错误。

D.图一是食物网,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图三中丙能将动植物遗体等分解成二氧化碳等无机物,是分

解者,丁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图一与图三相比缺乏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丙(分解者)、T(大气

中的二氧化碳库);①过程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代表光合作用,②过程是将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

化碳,代表呼吸作用,D正确。

故选D。

03:素养提升训练

1.(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豆豆养了两只小仓鼠,每天定时给它们投喂食物,一个月后小仓鼠长

大了不少,从一开始看到人就躲,到现在和豆豆成为了好朋友。以上描述体现了生物的哪些特征

()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够生长发育③生物能够繁殖后代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B

【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

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

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题目中豆豆每天定时给小仓鼠们投喂食物说明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一个月后小仓鼠长大了不

少说明②生物能够生长发育,一开始看到人就躲说明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题干中并未体现③

生物能够繁殖后代,ACD错误,B正确。

故选Bo

2.【科学探究】(2024•北京・中考真题)同学们使用低倍镜观察池塘水中生物时看到许多活动的物体。

以下不能作为“该物体是生物”的判断依据是()

A.转换高倍镜,观察到无叶绿体存在B.滴加食用色素,观察到摄食活动

C.滴加浓盐水,观察到会作出反应D.持续一段时间,观察到会繁殖后代

【答案】A

【分析】生物的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

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

构成的。

【详解】A.具有生命现象的物体叫做生物,不具有生命现象的物体叫做非生物。有无叶绿体不是生物的

生命现象,因此不能根据有无叶绿体来判断该物体是生物,A符合题意。

B.生物能够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属于生物的生命现象,可以根据此现象判断该物体是生物,B不符合题

件..

尾、O

C.生物能够对外界或内部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属于生物的生命现象,能够根据此现象判断该物体是生

物,C不符合题意。

D.生物能够繁殖后代属于生物的生命现象,根据此现象可以判断该物体是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3.【跨学科】传统文化(2024•江苏徐州•中考真题)下列农业谚语中包含了一定的生物学原理,相关

解释正确的是()

A.茂林之下无丰草一树与草之间存在互助关系

B.有收无收在于水——水是农作物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C.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一温度影响瓜、豆的果实发育

D.底肥不足苗不长——农作物生长需要根吸收足够的有机物

【答案】B

【分析】1.水和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

水,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

展,有利于光合作用,提高产量。植物的生长也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

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2.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3.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详解】A.“茂林之下无丰草”涉及的是竞争关系,而非互助关系,这里树木可能通过遮挡阳光和消耗土

壤养分影响草的生长,A错误。

B.水是生命活动的基本需求,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养分运输及调节生理活动的重要成分,因此,有

收无收在于水——水是农作物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B正确。

C.“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主要讲的是适合的气温对种子发芽的影响,而不是果实发育,C错误。

D.底肥虽然很重要,但植物吸收的主要是无机物如矿物质,而不是有机物,D错误。

故选Bo

4.(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下图是一种枯叶蝶,其形态、颜色都与周围落叶基本一致,使它不容

易被敌害发现,从而增加了生存机会。下列体现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句子中,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A.柳杉吸收有毒气体B.森林提高空气湿度C.海豹皮下脂肪很厚D.蚯蚓活动疏松土壤

【答案】C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详解】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

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

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可见,“柳杉吸收有毒气体”、“森林提高空气湿度”和“蚯蚓活动疏松土

壤”都体现了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而“枯叶蝶形态、颜色都与周围落叶基本一致”和“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体

现了生物适应环境,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科学探究】(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某生物兴趣小组通过制作生态瓶来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稳

定性。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瓶置于有光的条件下,丙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C-----------瓶塞(密封)>----------瓶塞(密封〉<S5>--------瓶塞(密封)

/-7二匕二二二\

—虾/一为-虾

-金鱼藻_4金鱼藻

-螂币p-螂币

、■■.一■・■/——细沙w汇__y—细沙_乃—二尸细沙

甲乙丙

A.为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应选择甲、丙两瓶进行对照

B.在甲、乙、丙三个生态瓶中,维持时间最长的是丙瓶

C.在乙生态瓶中,通过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D.要想使甲瓶更加完善,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空气

【答案】C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

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

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

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A.针对“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吗?”这个问题,唯•变量是光照,其它条件应该相同且

适宜,所以,应选择乙、丙两瓶进行对照实验,A错误。

B.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

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可见,在甲、乙、丙三个生态瓶中,甲

瓶生物种类少,丙瓶缺乏光照,没有能量输入,因此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乙瓶,B错误。

C.生态系统在进行物质循环的同时也在进行能量流动,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

失的过程。通常,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都来源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C正确。

D.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

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在甲生态瓶,虾和螺狮是消费者,细沙中的微生物是分解者,水和阳

光是非生物部分,所以要想使它更加完善,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生产者,D错误。

故选C。

6.(2024•山东聊城・中考真题)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增加非生物部分即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图中包含4条食物链

C.物质和能量在此食物网中都是循环流动的

D.若该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污染,图中重金属积累最多的是鹰

【答案】D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

(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

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一次级消费者一…,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和排出,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积累。

【详解】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图中的草属于生产者;兔、鼠、狐、蛇、鹰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因此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

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A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每一条食物链都应

从生产者开始,只到没有其他消费者吃他为止。按一定的顺序数不容易出错。从左到右有:草一兔一鹰、

草一兔一狐、草一鼠-狐、草T鼠T鹰、草T鼠T蛇一鹰,共有5条,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

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C错误。

D.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鹰在食物链的末端营养级

别最高,则体内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最高,D正确。

故选D。

7.(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在某个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的数量大量减少,下列最符合较长

时间内野兔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

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

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一初级消费者一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

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在食物链“植物―野兔一狼“中,若野兔的天敌大量死亡,野兔的数量会增多,植物(野兔的食

物)随着野兔数量的增多而减少,以野兔为食的动物也会随着野兔数量的增多而增多,一段时间后,野兔

的数量随着植物的减少或以野兔为食的动物的增多而减少。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较长时间

内野兔的种群数量还会保持动态平衡。

故选B。

8.【生活情景】(2024.山东潍坊・中考真题)天然森林很少发生的松毛虫虫害,却经常发生在人工马尾松林

中。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人工马尾松林成分单一,营养结构简单

B.可利用性外激素诱捕松毛虫成虫,进行化学防治

C.松毛虫在天然森林中位于多条食物链,天敌相对较多

D.可把人工马尾松林改造为混交林,提升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B

【分析】(1)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食物链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2)性外激素,也称为性引诱剂,是由昆虫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吸引异性进行交配。利用性外激

素诱捕松毛虫成虫,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

(3)化学防治方法通常指的是使用化学药剂来控制害虫,如微胶囊药剂防治、人工喷雾防治、烟剂防治

等。

【详解】A.人工马尾松林成分单一,营养结构简单,松毛虫参与食物链少,天敌较少,易发生松毛虫虫

害,故A不符合题意。

B.化学防治方法通常指的是使用化学药剂来控制害虫,如微胶囊药剂防治、人工喷雾防治、烟剂防治

等。性外激素,也称为性引诱剂,是由昆虫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吸引异性进行交配。利用性外激素

诱捕松毛虫成虫属于生物防治,故B符合题意。

C.天然森林中,营养结构复杂,松毛虫参与食物链较多,天敌较多,不易发生松毛虫虫害,故C不符合

题意。

D.把人工马尾松林改成混交林后,生态系统成分增多,营养结构变的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会提升,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青头潜鸭是全球仅存1000余只的迁徙鸟类,对栖息地环境要求苛刻。随着生

态保护项目的实施,内蒙古黄河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加,自2023年起陆续观测到一些青头潜鸭,它们的到

来说明该地区()

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②自动调节能力减弱③能量循环利用加快④食物网复杂性提升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D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各种生物的数

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生物

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该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

限的,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严重破坏。

【详解】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会增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自2023年起陆续观测到一些青头潜鸭,说明该

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①正确。

②生物种类增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会增强,②错误。

③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越

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生物的数量也随着食物链级别的升高减少。可见,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

③错误。

④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物种类的增多,必然使

食物网的复杂性提升,④正确。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2024・山东济南・中考真题)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图一

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图;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请据图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图二

(1)图一中共有条食物链,兔和食草昆虫之间的关系是,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

补充的生物成分是。

(2)若图二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乙对应的是图一中的,它在图一食物网中属于第

营养级。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其中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和

的过程,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一般来说,上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有10%〜20%渲入下一个

营养级。在该食物网中,若鹰获得1千焦的能量,理论上,草最少含有千焦的能量。

【答案】(1)4/四竞争分解者

(2)蛇三、四

(3)散失太阳能25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

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

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一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1)图一中的食物链有:草一鼠一鹰,草T兔一鹰,草一鼠一蛇一鹰,草一食草昆虫一青蛙一蛇

一鹰,共4条。兔和食草昆虫都以草为食,属于竞争关系。草属于生产者,各类动物属于消费者,因此若

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并逐级递减。因此图二中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

链是丁一甲一乙一丙,则对应图一的食物链:草一鼠一蛇—鹰,乙对应的是蛇,图一食物网中有蛇的食物

链有:草一鼠一蛇一鹰,草T食草昆虫一青蛙一蛇一鹰,因此蛇属于第三、四营养级。

(3)能量流动包括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

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中

的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

营养级,食物链越短,消耗的能量越少,因此鹰要获得1千焦的能量,至少需要草提供的能量:

1+20%+20%=25(千焦)的能量。

11.(2024・山东济宁•一模)大运河岸线作为稀缺的自然资源,具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济宁作为运

河之都,积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甲、乙、丙表示生物成分,A、B、C是乙中存在着食物关系的三种生

物,①②③④表示某些生理过程);图二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图三是该生态系统能量沿某食物

链流动示意图(单位:KJ)

V

Y

图一图二图三

(1)图一中,把影响A生活的阳光、水分、空气、生物B和生物C等因素统称为—因素。

(2)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周而复始的特点,图一中对维持生态系统碳一氧平衡起重要作用的生理过程是

[]—;碳在ATC—B之间以—的形式进行传递;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生理过程有—(填序

号)。

(3)图一中共有一条食物链,B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一营养级。

(4)图一中,A和B的关系可用图二中—表示(填“甲”或"乙”)。

(5)能量在流动中具有—特点,分析图三中进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是—KJ。

(6)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运河两岸生物种类明显增多,生态系统的—能力逐渐增强,生物与环境

和谐共生。

【答案】(1)生态

(2)①光合作用有机物②③④

(3)2三、四

(4)甲

(5)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250

(6)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分析】(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共生、合作等。

(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可以自己

制造有机物;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分解者可以分解动植物遗体、

粪便、枯枝败叶等,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

(3)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

往往有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

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分析图示可知,图一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①是光合作用,②③④是呼吸作

用。图二中,甲图为捕食关系,乙图为竞争关系。图三中X为1250,Y为200,Z为30。

【详解】(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影响A生

活的阳光、水分、空气等为非生物因素,生物B和生物C为生物因素,它们统称生态因素。

(2)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通过①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这样就维

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图一中A、B、C都是消费者,A—C—B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碳在

A-C-B之间主要通过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呼吸作用是细胞在氧的参与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

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生物体内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转变成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返回到无机环境,重

新被生产者利用,因此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生理过程是②③④呼吸作用。

(3)食物链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图一中共有两条食物链,分别是甲-A-B和甲

—A-C-B。B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四营养级。

(4)图一中,A和B是捕食关系。图二中甲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

说明两种生物属于捕食关系。图二中乙图呈现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表示“你死我活”的竞

争关系,故A和B的关系可用图二中甲表示。

(5)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

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图二中的食物链的总能量是X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它有三

个去向: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所以总能量为:175+875+200=1250KJ。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通过图三可

以看出,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

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

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进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875KJ+175KJ+

200KJ=1250KJ„

(6)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这种能力

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就越弱,随着生态环境

持续向好,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增强。

12.(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为确定某湖泊中几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研究者分析了动物消化道内的

食物成分,结果如表所示;如图是整个湖泊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①■•⑤表示有关生理过程。据图

回答问题(:]内填字母):

(1)表中5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中,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和竞争。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除含

有表中列出的部分外,还包括图中的[]o乙中的成分A包含甲中的O

(2)碳以的形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填序

号)。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3)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随意丢弃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若此湖泊受到废旧电池污染,则5种生物体

内重金属含量最高的是;如果污染严重;会造成整个生态系统被破坏,这说明,所以我

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答案】(1)端鱼和脊尾白虾/脊尾白虾和鳗鱼D分解者小球藻和硅藻/硅藻、小球藻

(2)有机物②③④⑤/②、③、④、⑤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鳗鱼生态系统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分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

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

生的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和水等,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

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成生态系统。

(2)表中的食物关系表现出的食物链有:小球藻-水蚤一脊尾白虾一鳗鱼、小球藻一水蚤一鳗鱼、硅藻

一水蚤一脊尾白虾一端鱼、硅藻-水蚤一端鱼。

(3)解读题图可知:A表示生产者、BC表示消费者、D表示分解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③④表示呼吸

作用、⑤表示分解作用。

【详解】(1)由表格可知,脊尾白虾是鳗鱼的食物,鳗鱼和脊尾白虾捕食水蚤,故表中5种生物构成的食

物网中,鳗鱼和脊尾白虾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和竞争。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

动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主要有阳光、空气、水等;故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除含有表中列出的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外,还包括图中的D分解者。

图中的成分A是生产者,包含表中的小球藻、硅藻。

(2)碳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分解者的

分解作用也产生二氧化碳,故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②③④⑤。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只有约

10%〜20%传到下一营养级;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生物的数量也随着食物链级别的升高减

少。

(3)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逐步增

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故若此湖泊受到废旧电池污染;则5种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的是端鱼。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

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如果污染严重,会造成整个生态系统被破坏。

13.(2024•山东淄博.模拟预测)图一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图二是此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

意图。图三是种植草莓的密闭大棚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61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含n

甲乙-3

里a

动植物遗体

化石燃料中的瓶

06121824时间

(1)图二中包括了图一中含蟹的一条食物链,请写出该食物链—,此食物链中获得能量最少的生物是—

(填字母)。

(2)图二中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生理过程的是—(填数字),一天中,大棚内氧气浓度最高时刻是—

(填数字)时。

(3)在图三中的A点时,草莓通过叶片上的气孔释放的气体有—,图二中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中

的途径有—(填序号)。

【答案】(1)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一鹭b

(2)②18

(3)二氧化碳、水蒸气①③④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

(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图二中:甲是

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②光合作用,①③④呼吸作用,⑤化石燃料的燃烧。图二中的食物

链:乙TC—>a-b。

(2)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

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3)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

【详解】(1)食物链通常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结束。在食物网中,水生植物是生产者,

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