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网络学习平台使用行为研究_第1页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网络学习平台使用行为研究_第2页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网络学习平台使用行为研究_第3页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网络学习平台使用行为研究_第4页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网络学习平台使用行为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表4-2年龄统计分析所示,20岁至23岁的所出现频率最高,达到73%;18岁至19岁的占比为22.5%;而24岁至25岁的频率最低,仅为4.5%。由此可见,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线上学习平台的使用者主要聚集在18岁至23岁之间,主要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这一数据显示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对于网络学习的热情和对于专业学习的需求。表4-2年龄统计分析年龄频率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18岁319.39.319岁4413.222.520岁8024.046.521岁8024.070.622岁6118.388.923岁226.695.524岁123.699.125岁30.9100.0合计333100.0如表4-3在校年级统计分析所示,受访者中大三年级的人数是最多的,占比31.8%;研究生及以上年级是最少的,占比5.1%;大一、大二、大四年级占比分别为15.6%、28.5%、18.9%。由此可知,在使用网络学习平台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中,本科生使用网络学习平台占比高达94.9%,说明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在大学生当中越来越普遍。表4-3在校年级统计分析频率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大一5215.615.6大二9528.544.1大三10631.876.0大四6318.994.9研究生及以上175.1100.0合计333100.0如表4-4平台使用时间统计分析所示,使用网络学习平台2-3年的受访者占比最大,为26.4%;使用网络学习平台1-6个月的受访者占比最小,为5.7%;从中可得,使用网络学习平台1-4年的人数居多,由此可见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会长时间使用网络学习平台。表4-4平台使用时间统计分析频率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1-6个月195.75.76-12个月4112.318.01-2年7422.240.22-3年8826.466.73-4年7021.087.74年及以上4112.3100.0合计333100.0如表4-5每周使用频率统计分析所示,每周使用网络学习平台频率比较高的受访者占比最大,为37.8%;每周使用网络学习平台频率非常低的受访者占比最小,为3.0%;使用频率处于平均水平、比较高和非常高的人数占比高达87.9%。由此可见,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每周使用网络学习平台的频率较高。表4-5每周使用频率统计分析频率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非常低1.3.3比较低236.97.2平均水平11133.340.5比较高12637.878.4非常高5616.895.2极高164.8100.0合计333100.0如表4-6每周使用频率统计分析所示,每周使用网络学习平台4小时以上受访者占比最大,为27.9%;每周使用网络学习平台少于30分钟的受访者占比最小,仅占1.5%。由此可见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每周使用网络学习平台的时间较长,至少在30分钟以上,网络学习平台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表4-6每周使用时间统计分析频率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少于30分钟51.51.530-59分钟5416.217.71-2小时6820.438.12-3小时6720.158.33-4小时4613.872.14小时以上9327.9100.0合计333100.0信度与效度检验本研究中,笔者通过SmartPLS4.0版本统计分析软件来检验每个题项的效度和信度。效度和信度是研究中常用的两个概念,用来评估研究工具(问卷、测验等)的质量和可靠性。效度指的是研究工具(问卷、测验等)是否能够准确地测量或评估所要研究的概念或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时,当因子载荷量都大于0.7时,Hair等(2010)表明测量变量符合因子要求,该结构效度良好REF_Ref24319\r\h[31];信度指的是研究工具在不同测量时点或在不同研究者之间是否能够产生一致的结果。在测试模型中,每个变量指标的因子应达到0.7以上,以确保测量变量具有内部一致的可靠性。此外,每个测量变量的AVE不应当小于0.5,这样能保证理论模型拥有良性的收敛效度。如REF_Ref132712562\h表4-7信度与效度所示。表4-7信度与效度构面指标外部因子载荷量(PLS-Loading)Cronbach`sAlpha(α)组合信度(CR)平均方差变异量(AVE)内容满足感CG1CG2CG30.8350.8260.7590.7310.7320.652持续使用意向CUI1CUI2CUI30.7460.8390.8010.7110.7170.635学习绩效LP1LP2LP30.7740.7840.8150.7010.7040.626过程满足感PG1PG2PG30.8290.8560.7790.760.7680.676社交满足感SG1SG2SG3SG40.8620.8530.860.7340.8470.8550.687区别效度是构建效度的关键依据,它表示的是在运用不同方式测量不同构建时,所得数值应明显不同。学者们表示,若各测量变量的平均方差解释值均高于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那么就可以判定区别效度。Fornell等学者在1981年的研究表明,各测量变量之间具有明显的区分度REF_Ref5473\r\h[32]。如REF_Ref132712571\h表4-8区别效度所示。表4-8区别效度测量构面内容满足感(CG)持续使用意向(CUI)学习绩效(LP)过程满足感(PG)社交满足感(SG)内容满足感(CG)0.807持续使用意向(CUI)0.5690.797学习绩效(LP)0.4820.5630.791过程满足感(PG)0.4240.4440.4720.822社交满足感(SG)0.2680.2850.3830.4130.829注:斜体加粗为AVE的平方根结构模型分析PLS-SEM结构方程是预测观测变量和变量复杂关系的常用方法之一。根据本研究的维度所衍生出的题项及提出的研究假设,建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网络学习平台使用行为结构模型。如表4-9假设检验结果和REF_Ref132712596\h图4-1研究模型结果所示。表4-9假设检验结果研究假设路径路径系数(β)P值H1a内容满足感→学习绩效0.352***0.000H1b内容满足感→持续使用意向0.322***0.000H2a过程满足感→学习绩效0.137*0.019H2b过程满足感→持续使用意向0.257***0.000H3a社交满足感→学习绩效0.190**0.001H3b社交满足感→持续使用意向0.0100.847H4学习绩效→持续使用意向0.325***0.000注:*代表P<0.05,**代表P<0.01,***代表P<0.001。图4-1研究模型结果研究模型的结果表明:1.内容满足感与学习绩效的路径系数(β)为0.352,P值为0,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满意时,他们的学习表现将得到提升,即网络学习平台带来的内容满足感与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正向关系,从而支持H1a研究假设的成立;2.内容满足感与持续使用意向的路径系数(β)为0.322,P值为0,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满意时,他们对于网络学习平台的持续使用意向将得到提升,即网络学习平台带来的过程满足感与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持续使用意向之间存在着显著正向关系,从而支持H1b研究假设的成立;3.过程满足感与学习绩效的路径系数(β)为0.137,P值为0.019,当学生对学习过程感到满意时,他们的学习表现将得到提升,即网络学习平台带来的过程满足感与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正向关系,从而支持H2a研究假设的成立;4.过程满足感与学习绩效的路径系数(β)为0.257,P值为0,当学生对学习过程感到满意时,他们对于网络学习平台的持续使用意向将得到提升,即网络学习平台带来的过程满足感与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持续使用意向之间存在着显著正向关系,从而支持H2b研究假设的成立;5.社交满足感与学习绩效的路径系数(β)为0.190,P值为0.001,当学生对学习中的社交氛围感到满意时,他们的学习表现将得到提升,即网络学习平台带来的社交满足感与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正向关系,从而支持H3a研究假设的成立;6.社交满足感与持续使用意向的路径系数(β)为0.010,P值为0.847,说明社交满足感对旅游管理专业高校学生的持续使用意向不具有积极的影响,从而不支持H3b研究假设的成立;7.学习绩效与持续使用意愿的路径系数(β)为0.325,P值为0,网络学习平台带来的学习绩效越高,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持续使用意愿就越强烈,从而支持H4研究假设的成立。如表4-9所示。五、研究结论与建议本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为例,以偏最小二乘方程(PLS-SEM)结构建模为模型框架,着重探讨了使用与满足理论视域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的使用行为,通过一系列实证分析对研究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验证,深入探讨了影响这一群体网络学习平台使用行为和使用意愿的内在因素和变量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以下结论:结论具体分析如表5-1:表5-1假设检验结果汇总假设关系结果H1a:网络学习平台带来的内容满足感对学生学习绩效具有正向影响。成立H1b:网络学习平台的内容满足感对学生持续使用意向具有正向影响。成立H2a:网络学习平台的过程满足感对学生学习绩效具有正向影响。成立H2b:网络学习平台的过程满足感对学生持续使用意向具有正向影响。成立H3a:网络学习平台的社交满足感对学生学习绩效具有正向影响。成立H3b:网络学习平台的社交满足感对学生持续使用意向具有正向影响。不成立H4:学习绩效对学生的持续使用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成立1、网络学习平台带来的内容满足感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学习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如果网络学习平台能够给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足够的内容满足感,例如其可以提供丰富的旅游专业知识和课程资源,那么就容易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绩效。而当用户没有从网络学习平台获得充足的内容满足感情况下,他们的学习绩效则不会得到提高。在刘洪亮(2020)等人的研究中也可得,网络学习平台教学内容能够反馈学生的学习绩效并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REF_Ref6654\r\h[33]。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重视网络学习平台的内容对其学习绩效的提升。2、网络学习平台带来的内容满足感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持续使用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如果网络学习平台能够给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足够的内容满足感,例如其可以提供丰富的旅游专业知识和课程资源,那么就容易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对网络学习平台的持续使用意愿。而当用户没有从网络学习平台获得充足的内容满足感情况下,他们的持续使用意愿则不会得到提高。因此,网络学习平台的内容是否能够给用户提供满足感关系到用户对平台的持续使用意愿。3、网络学习平台带来的过程满足感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学习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掌握网上学习平台的基本技术和完成网上课程任务是衡量网络学习平台难易程度的标准REF_Ref6654\r\h[34]。网络学习平台的操作步骤越简便,操作流程越条理,平台上的学习课程和资源就越具有吸引力,学生使用平台的效率会大幅提升,主要表现在节省时间方面,对于希望获得的信息资源能够精准高效、省时省力地获取到,即操作过程越便利遂心,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绩效就越高。4、网络学习平台带来的过程满足感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持续使用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过程满足感能够正向影响学习绩效同理,同时掌握网上学习平台的基本技术和完成网上课程任务是衡量网络学习平台难易程度的标准REF_Ref6654\r\h[33]。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学生普遍认为,网络学习平台的操作流程越简单,平台上的学习资源就越具有吸引力。他们认为,一个简单易用的学习平台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节省时间和精力,使学习过程更加高效。换言之,平台的使用成本越低、操作效率越高,他们对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意愿就越强烈。网络学习平台带来的社交满足感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学习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独特的社会环境中,相较于社会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在得到身边人积极地回应后,就会在无形中对他们起到激励使用的作用。另外,本人在网络学习平台上的发言和成就如果能够得到他人的回应和认同,如何姣玥(2014)所言,给具有社会交往需求的网络用户一个平台,从而积累新的信息给他人,也能够相应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绩效REF_Ref6654\r\h[35]。6、网络学习平台带来的社交满足感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持续使用意向不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研究结果与WangninanonCIG(2020)所提出的社交满足感能够显著影响社交媒体用户心理反应和平台持续使用意愿有所不同REF_Ref6654\r\h[36],究其原因,在这个互联网各种社交媒体层出不穷的年代,大学生与他人进行社交通常不会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进行,他们更多使用微信、小红书等交友软件或娱乐软件来沟通,网络学习平台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独特学习功能、不同于一般娱乐性社交媒体的平台。因此,网络学习平台带来的社交满足感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对于平台的持续使用意愿影响甚微,不构成显著的正向影响。7、学习绩效的提升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关于网络学习平台的持续使用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根据数据分析显示,学习绩效的提升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的持续使用意向有着显著影响,这一结论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上丰富的学习资源、有趣的学习体验以及生动即时的互动,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有效提升了自身的学习绩效,包括但不限于学习成绩的提升、学习体验的改善,这些成为他们愿意持续使用网络学习平台的主要原因。建议1、有关内容满足感层面的建议由数据分析可知,旅游管理专业高校学生的学习绩效和持续使用意愿受到内容满足感的影响尤为显著,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全面、更有趣、更有帮助的网络学习资源来提升内容满足感是网络学习平台开发者和管理者面临的重中之重的问题。建议如下:第一,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关键在于及时更新网络资源,确保与时俱进,避免信息过时。例如,定期更新中国地理视频、旅游英语课程以及必修课程学习视频等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收集大学生在互联网上的搜索记录和视频观看情况等数据,运用先进的大数据处理算法为他们量身定制精准的数字资源推荐。同时,网络平台开发者应致力于让大学生随时随地都能随心所欲地学习。比如,用户可在网络学习平台提前下载或缓存学习资料,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完成学习计划,无需受网络限制。第四,资源分类应当注重板块分明、清楚详细,有助于用户精准搜索所需内容。提升学习绩效。2、有关过程满足感期望层面的建议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绩效和他们对学习平台的持续使用意愿,网络学习平台开发者和运营商应当给予用户良好的操作体验。首先,简化线上学习平台设备的操作流程,优化系统,剔除不必要的画面,减少页面载入时间,让大学生更加便捷地使用学习系统。另外,可根据用户学习需求,提供学习平台的使用说明书和线上课程学习计划,帮助用户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更快进入学习状态,增强他们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绩效。3、有关社交满足感层面的建议尽管数据分析表明,社交满足感对大学生的持续使用意愿不具有显著影响,但社交满足感对用户的学习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学习绩效可以进一步影响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因而网络学习平台开发者与管理者仍需重视并思考如何提高用户的社交满足感。笔者提出建议如下:首先,在网络学习平台的自主建设方面,可以借鉴哔哩哔哩、小红书等热门社交平台的信息内容产生方式,实现对用户所需信息的动态产生。例如,可以增加“分享”、“关注”等功能。如果学生发现一篇优质文章并获得良好学习体验,那么他们可以一键分享给互相关注的同学、朋友,与亲朋好友共同研讨学习,提高对网络学习平台的社交依赖,使用户在网络学习平台不仅局限于学习这一个方面;其次,开发者可以考虑通过新型社交媒体多渠道广泛宣传他们的网络学习平台产品,比如电视宣传、与其它热门平台合作等手段推动更多用户使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学习。研究局限与展望本研究基于具有强说服力、解释力的PLS-SEM模型,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建立了相关模型,并进行验证。尽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许多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1、本项研究主要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样本数量较为有限,因此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2、研究维度方面,本研究主要从内容满足感、过程满足感、社交满足感、学习绩效和持续使用意愿这五个变量展开讨论,但考虑到的因素还不够全面。3、调查样本中男女比例不平均,男性仅占32.1%,因此可能会造成性别认知不同的数据偏差。随着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们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知识的获取方法和需要变得更加多元化。因而,网络学习平台的开发与运营者应该密切关注当代高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重视提高教学系统的质量,并持续扩展各类资源库,以满足高校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参考文献:刘莉莉.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大对学生网络学习平台意向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王敏.高校大学生社交媒体学习的“使用与满足”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20):41-43.肖随贵;李华群;曾惠芳.高校网络教育自适应学习的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33):170-171.王青.大学生网络学习平台使用意向影响因素模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2.潘再明.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美术欣赏课问题链设计与应用[J].华夏教师,2022(17):39-41.KatzE,BlumlerJG,GurevitchM.UsesandGratificationsResearch[J].PublicOpinionQuarterly,1973,37(4):BryantJ.MironD.Theoryandresearchinmasscommunication[J].Journalofcommunication,2004,54(4):662.曹钦,原辰辰.“使用与满足”理论文献综述[J].东南传播,2013(12):18-20.陈文静.使用与满足——研究我国大陆传播学界的本土发展与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16:108.孟闻卓.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用户观看带货直播动因的实证分析——以淘宝直播平台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20,04(04):113-115.Coval,Joshua,andErikStafford.2007.“AssetFireSales(andPurchases)InEquityMarkets.”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86(2):479–512.DenisMcQuail.MassCommunicationTheory——AnIntroduction(thirdedition)[M].SagePublications,1994:318.SchunkDH.Self-efficacyandachievementbehaviors[J].EducationalPsychologyReview,1989(1):173-208.Zimmerman,B.J.Self-efficacyandeducationaldevelopment,in:Bandura,A.(Ed.)Self-efficacyinchangingsocieties[J].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5:202–231.张雪.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3.石蕊,胡宇涵,贾晓然等.自我效能感和参照群体对政务短视频分享意愿的影响研究[J].统计与管理,2023,38(12):67-72.王沛.现代社会认知理论框架下的偏见研究及其走向[J].心理科学,1998(05):445-448.霍红霞.职高生时间管理倾向、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18.张雪.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3.允尚姿.大学生的ICT自我效能感在ICT素养和在线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6(04):71-76.李桂华,杨萍,郑帅.要素品牌感知价值对消费者重购意向的影响:以品牌信任为中介的实证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9(1):70-73杨根福.MOOC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6,01:100-111苏皑,陶向南,张锐.基于PLS-SEM模型的高职教育政策作用过程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19(05):83-88.MailkA,DhirA,UsesandGratificationsofdigitalphotosharingonFacebook[J].TelematicsandInformatics,2016,33(1):129-138.VickiMcKinney,KanghyunYoon,Fatemeh“Mariam”Zahedi.2002.TheMeasurementofWeb-CustomerSatisfaction:AnExpectationandDisconfirmationApproach.InformationSystemsResearch13(3):296-315.AnolBhattacherjee.UnderstandingInformationSystemsContinuance:AnExpectation-ConfirmationModel,MISQuarterly,Vol.25,No.3(Sep.,2001),pp.351-370.Li,Q.,Guo,X.,Bai,X.andXu,W.(2018),"Investigatingmicrobloggingaddictiontendencythroughthelensofusesandgratificationstheory",InternetResearch,Vol.28No.5,pp.1228-1252.FredD.Davis:PerceivedUsefulness,PerceivedEaseofUse,andUserAcceptanceofInformationTechnology.MISQuarterly,Vol.13,No.3(Sep.,1989),pp.319-340.ValarieA.Zeithaml,LeonardL.Berry,&A.Parasuraman:TheBehavioralConsequencesofServiceQuality.JournalofMarketingVol.60(April1996),31-46.Al-RahmiW.M.,AliasN.,OthmanM.S.,MarinV.I.&TurG.,AmodeloffactorsaffectinglearningperformancethroughtheuseofsocialmediainMalaysianhighereducation,Computers&Education(2018).HairJ,BlackWC,BabinBJ,etal.SEM:Anintroduction.Multivariatedataanalysis:Aglobalperspective.2010.FornellC,LarckerDF.EvaluatingStructuralEquationModelswithUnobservableVariablesandMeasurementError[J].JournalofMarketingResearch,1981.刘洪亮,夏益才,杜思聪.网络教学平台数据反馈学习绩效能力的有效性探讨——以金榜树网校为例[J].中国新通信,2020,22(15):82.张聪.在线教育平台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UTAUT模型分析[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8(03):177-183.何姣玥.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网络时代广告策略的制定[J].中国传媒科技,2014,(12):61+64.WangninanonCIG.基于使用与满足视角的社交网络平台用户行为研究[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