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模拟训练及详细讲解_第1页
中考古诗词模拟训练及详细讲解_第2页
中考古诗词模拟训练及详细讲解_第3页
中考古诗词模拟训练及详细讲解_第4页
中考古诗词模拟训练及详细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古诗词模拟训练及详细讲解古诗词鉴赏专题中考语文模拟试卷7.(2分)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各题。蝶恋花•密州上元①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②.火冷灯稀霜露下。昏香雪意云垂野。【注释】①上元,即元宵节;此时诗人刚由杭州调任密州知州;词中“山城”即密州。②农桑社:农村节日祭神的地方,当时密州连年蝗旱,村民举行社祭祈求丰年。(1)词中两处写“霜”,但表达作用却不同。上片的“霜”突出了

,下片的“霜”突出了

。(2)本词题为“密州上元”,上片却写的都是钱塘上元之景,这样写有何意图?【分析】此词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当时苏轼在密州。全词用粗笔勾勒的手法,抓住杭州、密州气候、地理、风俗等方面各自的特点,描绘了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节的不同景象,流露了作者对杭州的思念和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冷灯稀霜露下”,郊外火冷灯稀,霜露冰冷,天空阴云密布,阴霾欲雪。不但写出了密州气候的寒冷,而且也让人感觉到环境的空旷苍凉。(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上阕描写杭州元宵景致,作者此时是刚来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节,在街上看灯,观月时的情景和由此而产生的感想。词句虽不多,却也“有声有色”。写灯、写月、写人,声色交错,充分展现了杭州元宵节的热闹、繁荣景象。下阕描写密州上元。“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使情调陡然一转,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繁华景象的怀念。答案:(1)月光之白(皎洁),天气之寒(人之寂寞、伤感等)。(2)写钱塘上元的繁华热闹,反衬(衬托)出密州上元的清冷寂寞,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繁华景象的怀念。译文:杭州城的元宵夜,明月好似霜,照得人好似一幅画。帐底吹笙,燃香的香气好似麝香,更无一点尘土随着马而去。寂寞的密州城里人们都老了,人们沿街击鼓吹箫而行,最后却转到农桑社祭祀土地神。灯火清冷稀少霜露降下,阴暗昏沉的乌云笼罩着大地,要下雪了。【点评】古诗鉴赏答题方法。1、捕捉信息。把握诗歌基本信息的要素。(1)诗歌的吟咏对象及特点。对象就是人、事、物、景。(2)作者借助吟咏对象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3)作者表现吟咏对象及抒情言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列清单)2、抓住关键词语。如何捕捉有效信息,方法是抓关键词语。什么是关健词语?诗中的名词(写景、写物、写人),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么。升学考试模拟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5~7题。(共9分)水仙子·夜雨元朝

徐再思①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②,棋未收,叹新丰孤馆③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注】①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创作此曲时,他旅居江湖,已十年不归。②灯花:油灯结成花形成的余烬。③新丰孤馆:《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受尽店家冷遇。5.

这支曲子的题目是“夜雨”,全曲却没有一个“雨”字,作者用

两句,从侧面来写雨。(1分)6.这首元曲善用数量词,请结合前三句赏析其运用的妙处。(4分)

7.“落灯花”一句源自南宋赵诗秀的《约客》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请分析本曲与赵诗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不同。(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7题。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注)①端居:闲居。5.联系两首诗歌,说说“远书”中会写些什么。(3分)6.诗人为什么将秋天称为“素秋”?根据你对“素”字的理解,作简要分析。(2分)7.下面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内容,说说它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1)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5.【答案】询问归期,表达思念,回忆以往美好生活等方面的内容。【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远书”显然是指远方的书信,那么必然是分离的情境,结合“只有空床敌素秋”“雨中寥落月中愁”等句可以看出思念之情,结合“阶下青苔与红树”可知是在回忆美好往事,结合“君问归期未有期”可知是在询问归来的日期,结合“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可知是在设想团聚的画面,故远书可能会询问归期、表达思念、回忆以往美好生活、设想团聚画面等方面的内容。6.【答案】素,一般指白色,给人单调、萧瑟之感,它使人联想起洁白清冷的秋霜、皎洁。凄寒的秋月、明澈寒冽的秋水,这也契合了独处异乡的诗人的内心感受。【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赏析。素,有白色、朴素之意,其给人的印象大多是简单的、单调的,用“素”来修饰“秋”,则写出了秋的单调和朴素,秋天如此单调是因为万物凋零,由此产生萧瑟之感,同时,秋天的白色来自于白霜和皎洁的月亮,无论是白霜还是皎洁的月亮给人的联想都是寒冷和思念,和“空床”照应,营造了一个凄凉、萧瑟的氛围,为抒发思念之情创造了环境。7.【答案】都表达了诗人独处异乡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第一句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借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的黯淡模糊的青苔、红树表达情感。或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雨中”与“月中”不太可能是同一夜间出现的景象。此刻,诗人目睹眼前景象,脑海中又出现了许多个孤独的夜晚独对青苔红树的场景,更添悲凉。第二句通过想象与妻子团聚时的情景表达情感。【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1)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寂居异乡,平日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那一片绿意和秋天的红叶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变得黯淡模糊,雨夜的凄寒、月色的冷清,又哪里比得上乡愁的磨人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从这两句诗的翻译来看,第一首诗的两句描写画面,营造凄凉氛围,一个“愁”字点明中心情感,结合“远书”可知表达的是独处异乡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第二首诗则描绘了设想中团聚的画面,用设想中团聚的美好衬托今日分离的痛苦,同样表达独处异乡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第一首诗运用了描写的方法,抓住“青苔、红树、雨、月”等景物,描绘了一幅朦胧的、颜色对比鲜明的画面,一个“愁”点明情感是痛苦的,那么景物就营造了氛围,烘托了愁苦,所以是借景抒情或者融情于景。同时因为“雨”和“月”在自然环境中一般不能同时出现,说明这个画面有一部分是作者的设想,那么有实写,也有虚写,就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表达了独在异乡的孤独和对家人的思念。第二首诗则设想了他日团聚时的画面,共同谈论今日分别时的景象,这是运用了想象的手法,用设想团聚来衬托今日分隔两地的思念和痛苦,更赠悲凉,表达思念和孤独之情。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第二部分(44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5—10题。(16分)望夫石

望夫石①王建

刘禹锡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注】①望夫石:亦作望夫山。5.“化为石,不回头”与刘禹锡诗中“

”一句意思相近。(1分)6.刘禹锡诗中“望”字出现了三次,请赏析其妙处。(3分)

7.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句“望夫处,江悠悠”,采用了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暗喻了思夫之情的绵绵不绝。B.“行人归来石应语”中的“行人”,是指经过望夫石的过路人。C.“终日望夫夫不归”一句中,“夫”字的叠用达到了意转声连、音韵悠扬的表达效果。D.“望夫石”象征了恒久不变的忠贞之情,两首诗都是沿着这一传统指向进行立意的。5.参考答案:只似当时初望时(1分)试题解析:“只似当时初望时”表达盼夫归来的始终如一的神态,与“不回头”意思相近。6.

参考答案:全诗紧扣题目,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望”字三见,诗意地推进了三层。一、二句从“望夫石”的传说入题,是第一层,“终日”即从早到晚,又含日复一日时间久远之意。可见“望”者一往情深。(1分)三句“望来已是几千载”比“终日望夫”意思更进一层。望夫石守候山头,风雨不动,几千年如一日。这大大突出了那苦恋的执着。(1分)“望夫”的题意至此似已淋漓尽致。殊不知在写“几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