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5北京重点校高一(上)期末地理汇编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单选题(2025北京丰台高一上期末)月球深部物质和内部结构是理解月球起源和演化奥秘的钥匙,天文学家根据月震仪提供的资料确认:月球有着和地球类似的内部圈层结构。结合图“月球内部月震波速度及物质密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随着深度的增加(
)A.横波的传播速度始终大于0km·s-1 B.纵波的传播速度持续下降C.纵波的传播速度一直大于横波 D.物质密度变化规律与月震波相同2.月球内部变化最显著的不连续面主要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2025北京西城高一上期末)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地球内部各圈层(
)A.①层是厚度均匀的坚硬外壳 B.②层对地表形态不产生影响C.横波不能穿透呈液态的③层 D.③、④层间以古登堡面为界4.甲、乙、丙示意地球外部圈层,其中(
)A.甲圈层主要由水汽组成 B.乙圈层的主体是海洋水C.丙圈层仅存在于陆地上 D.甲乙丙三圈层界线清晰(2024北京丰台高一上期末)2023年5月30日,我国第一口设计井深1.11万米的科学探索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开钻,标志着我国向地球深部挺进的钻探能力开启“万米时代”,该井将钻揭(专用词,意为钻到揭开)第四纪到震旦纪地层,肩负着探索地球演化、生命起源和气候变迁等重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该钻井设计深度的底部位于(
)A.莫霍界面以上 B.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C.古登堡界面以下 D.软流层以下6.钻井在向下钻探过程中,若岩层符合正常序列,以下四种化石可能被最晚发现的是(
)A.哺乳动物化石 B.两栖动物化石C.海洋无脊椎动物化石 D.鸟类化石(2024北京东城高一上期末)自然地理环境中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地球圈层名称依次为(
)A.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 B.生物圈
水圈
岩石圈
大气圈C.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生物圈 D.生物圈
岩石圈
大气圈
水圈8.关于各圈层叙述正确的是(
)A.水圈的主体是冰川水 B.生物圈与其他圈层有明确界线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 D.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2024北京通州高一上期末)2023年10月23日,中国海油宣布发现我国首个千亿方深煤层气田——神府深煤层大气田,煤层主要埋深2000米左右,探明地质储量超1100亿立方米,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完成下面小题。9.该大气田的煤层主要位于(
)A.地壳 B.软流层 C.地幔 D.地核10.煤炭的根本能量来源于(
)A.火山喷发 B.地壳运动 C.太阳辐射 D.太阳活动(2024北京海淀高一上期末)图为地球表面四大圈层物质交换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
)A.①圈层物质存在三态变化 B.②圈层上部生命活动活跃C.③圈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D.④圈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12.地球圈层的物质交换(
)A.仅存在于某两个圈层之间 B.能量主要来白太阳活动C.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 D.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无关(2024北京延庆高一上期末)下图是“地球自然环境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②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A.连续但不规则 B.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C.由坚硬岩石组成 D.能够进行光合作用1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2023北京顺义高一上期末)读左图“地球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和右图“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图”,完成下面小题。15.图左中代表岩石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6.图左中(
)A.①圈层厚度海洋比陆地小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物质 D.④圈层温度、密度最小17.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
)A.大气圈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B.软流层位于古登堡界面之下C.生物圈可以延伸到地幔的底部 D.水圈是连续且不规则的圈层(2023北京密云高一上期末)读“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图中数字代表正确的是(
)A.①-大气圈 B.②-岩石圈 C.③-生物圈 D.④-水圈19.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②主要由坚硬的岩石组成C.③是地球表层动植物总称D.④由气体和悬浮物所组成(2023北京密云高一上期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图中(
)A.①层为地壳 B.②层为上地幔C.③层为下地幔 D.M为莫霍界面21.结合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①层厚度不均,陆壳薄、洋壳厚B.岩石圈包含②层全部和①层顶部C.E、F波都可在固、液、气三态中传播D.在M处E波消失,F波波速突然下降(2023北京通州高一上期末)读图“黄山云海雪景‘同框’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22.云海、雪景“同框”,美得令人心醉,引得游人流连忘返。其所属的主要圈层依次为(
)①大气圈②生物圈③水圈④岩石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3.图中(
)A.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 B.大气圈仅由气体组成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D.水圈是连续不规则的圈层(2023北京石景山高一上期末)2022年1月28日,距离富士山900千米的樱岛火山喷发,烟柱高达3.4千米,2千米内出现岩浆。研究认为,富士山地下2千米左右有一个充满巨大热液态岩浆的岩浆房间。图为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樱岛火山喷发的岩浆物质来自于(
)A.① B.② C.③ D.④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莫霍界面位于②和③之间 B.在2900千米深度纵波速度突增C.横波传播速度均小于纵波 D.横波纵波均能在固液气中传播(2023北京丰台高一上期末)2021年4月7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牛II号”钻机系统成功在南海2000多米深的海底降落,钻头成功下钻231米的海底岩石中,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新记录。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6.此次“海牛II号”钻探到了地球内部圈层的(
)A.I圈层 B.II圈层 C.上地幔 D.下地幔27.图中(
)A.I圈层由气体以及悬浮物质组成 B.II圈层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C.III圈层主体是河流水和冰川融水 D.IV圈层的液态物质运动形成磁场(2023北京北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末)2022年1月15日,汤加海域发生了一次猛烈的海底火山喷发,该次喷发的火山灰夹杂着有毒气体直冲云霄,并引发局地海啸。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28.汤加火山喷发的岩浆物质来自于(
)A.① B.② C.③ D.④29.火山频发是岩石圈板块运动活跃的表现,岩石圈指(
)A.大陆的地壳部分 B.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C.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 D.软流层以上部分(2023北京昌平高一上期末)地震发生以后,通常建筑物不会立刻倒塌,一般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29.59°N,102.08°E)发生了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0.岩石圈(
)①包含地壳及上地幔②位于软流层以上③由坚硬的岩石组成④包括水圈的全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I圈层的根本热源是地面辐射 B.Ⅱ圈层全球厚度均一C.Ⅲ圈层具有连续不规则分布特点 D.Ⅳ圈层为坚硬的固态金属32.确定地震“黄金12秒”的主要依据是(
)A.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B.人体生理反应能力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33.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A.I圈层 B.Ⅱ圈层 C.Ⅲ圈层 D.Ⅳ圈层34.(2023北京清华附中高一上期末)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图中(
)①岩石圈 B.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C.③为地壳 D.古登堡界面以上为外核(2023北京怀柔高一上期末)2021年12月1日5时39分,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5.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①一地壳 B.②一地幔 C.③一古登堡面 D.④一外核36.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会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还是逃。“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存在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存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37.防震减灾的正确做法是(
)A.往教室中间集中避险 B.家中不备应急救援包C.震后立即跑回家中 D.参加地震应急演练二、综合题38.(2025北京昌平高一上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北纬29.59度,东经102.08度)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成都、绵阳等地震感强烈。图左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状况和地球圈层示意图,图右为地球圈层物质交换示意图。
(1)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发生在地球内部圈层中的。(2)地震预警装置就是利用纵波和横波速度差进行预警,图左中,甲波表示波(纵/横),地震发生时,图中波(甲/乙)先到达地面。(3)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可能储有石油的是,请说明判断理由:。A.
B.
C.
D.
(4)图右中,表示地球外部最为活跃的圈层是,它存在于的下层和整个及岩石圈上层;对地球起保温作用的是。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填序号)39.(2024北京石景山高一上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从时间尺度看,通常把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阶段,地质时期的气候,是指距今1万年以前,以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为特点,时间尺度在10万年以上。下图1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1)地质时期经历了三次大冰期,这三次大冰期分别在、、纪。(2)就冷暖状况而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时间较长的是(温暖期或寒冷期)。恐龙灭绝时期的气候特点是。材料二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新疆距今约4.5亿年的地层中发现了300多块珍贵的日射珊瑚化石,日射珊瑚化石的发现为研究新疆地质时期的气候环境提供了重要依据。下图2示意新疆发现的日射珊瑚化石。(3)了解地质演化历史,研究是最主要的途径,这部分属于地球四大圈层中的圈。(4)该日射珊瑚化石形成时期当地地理环境特征是40.(2024北京海淀高一上期末)某同学对比地球与月球,开展自主学习探究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该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月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与地球相似,科学家借助月震波(纵波、横波)来研究月球的内部分层、物质密度。左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右图为月震波传播速度与月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1)自月球表面至月心,月震波。(
)(双项选择题)A.在月壳中总体加快 B.在月幔中总体加快C.进入月核时明显加快 D.纵波始终快于横波(2)说出地球与月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异同。该同学将地球与月球的基本数据制成表。地球月球天体类型行星卫星质量5.965×102千克7.342×10”千克直径约12742千米约3476千米表面温度平均约14℃约-180至150℃自转周期1天27.32天(3)结合表,说明与地球相比,月球不适宜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原因。41.(2024北京石景山高一上期末)为了解“宇宙中的地球”,某校同学们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读图1太阳系模式图、图2地球圈层结构图、图3地质年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完成学习任务。任务1:读图1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1)地球是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之一,与其它行星一起绕日公转,它们具有共面性、、的运动特征,使地球处于相对的宇宙环境中。(2)图中反映出地球自身具备的条件有利于生命的生存。任务2:读图2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3)分别写出Ⅰ、Ⅲ圈层的名称以及Ⅱ圈层的范围。(4)在Ⅰ、Ⅱ、Ⅲ圈层中任选两个圈层,举例说明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任务3:读图3认识地球的历史。以麒麟虾为代表的云南澄江古生物化石群,距今已有5.3亿年历史。麒麟虾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存在时间很短。(5)麒麟虾生活的地质年代是,其生存环境是(海洋/陆地)。42.(2023北京东城高一上期末)下图为太阳系结构示意、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2)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有(
)(双项选择题)A.地球绕太阳公转方向为逆时针 B.地球拥有安全的宇宙环境C.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D.地球上具有较适宜的温度科学家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3)地震波在岩石圈中传播的特点是。2022年1月14日和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发生剧烈海底火山喷发。(4)说明汤加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对地球外部圈层的影响。
参考答案1.C2.A【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横波在一定深度范围内传播速度大于0km·s-1,但在接近月球中心的部分深度区间,横波速度为0,所以横波的传播速度不是始终大于0km·s-1,A错;纵波传播速度并不是持续下降的。从图中曲线走势可以发现,纵波速度在某些深度区间是上升的,只有在部分区间下降,B错;在整个深度范围内,纵波的传播速度一直大于横波。通过观察图中纵波和横波速度曲线,可以清晰地看到纵波速度曲线始终在横波速度曲线之上,C对;物质密度变化规律与月震波并不相同。月震波速度(纵波和横波)是随着深度变化有升有降,而物质密度是逐渐增大的趋势,变化规律不一致,D错;故选C。2.读图联系材料“月球有着和地球类似的内部圈层结构”可知,月震波在地下有两个明显的突变点,大约在深度65千米和1400千米处,它们各自两侧的波速明显不同,故月球内部变化最显著的不连续面主要有2个,A正确,排除BCD。故选A。【点睛】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液和气体中传播;横波使人左右摇晃,纵波使人上下颠簸。3.C4.B【解析】3.结合图示信息可知,①圈层为地壳,是厚度不均匀坚硬外壳,A错误。②圈层为地幔,内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岩浆活动对地表形态产生重要影响,B错误。③圈层为外核,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横波不能通过,推测其状态为液态,C正确。④圈层为内核,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而非外核和内核的界线,D错误。故选C。4.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甲为大气圈,主要由气态物质组成,A错误。乙圈层是水圈,主体是海洋水,B正确。丙圈层为生物圈,生物既存在于陆地、也存在于海洋,C错误。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界线不明确,D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地壳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最厚达70千米。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2900千米深处的古登堡界面,占地球总体积的80%。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温度很高,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与之相关。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地核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厚度约3400多千米。根据地震波的变化,可将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超强的压力将铁原子和镍原子紧紧挤压在一起。5.A6.C【解析】5.由材料可知,该井目标钻探深度11100米,即11.1km。大陆地壳平均深度为39-41km,该井位于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属于大陆地壳,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海拔高、地壳较厚,故该井目标钻探深度未穿透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A正确;其深度未抵达莫霍界面,软流层位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没有到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BD错误;古登堡面以下是地核,没有到古登堡面以下,C错误。故选A。6.在生物进化历程中,海洋无脊椎动物出现最早,之后是两栖动物,接着鸟类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哺乳动物出现相对更晚。按照在岩层中出现由早到晚的顺序为海洋无脊椎动物化石、两栖动物化石、鸟类化石、哺乳动物化石。根据沉积岩层“老的岩层在下,新的岩层在上”的岩层沉积规律,向下钻探过程中,最晚发现的是最下方的岩层,其中可能有在较早地质时期形成地层中的化石,因此最可能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化石,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主要通过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来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地壳,定义:地球表面的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特点:是一个连续圈层,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地幔,定义:介于地壳与地核之间的层,厚度约2800千米。特点: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主要由橄榄岩组成,下地幔为柔性物质,呈非晶质状态。软流层,位置:位于上地幔顶部与地壳之间。特点: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核,定义: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厚度约3400千米。特点:分为内核和外核,内核为固态,外核为液态。这些圈层共同构成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影响着地球的地质活动和地球表面的变化。7.B8.D【解析】7.据图可知,①圈层输出氧气,说明①为生物圈;②圈层具有供水的作用,说明②圈层为水圈;③圈层输出矿物质,并且接受降水,为岩石圈;④有降水功能,并接受氧气,说明为大气圈,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8.水圈的主体是海洋,A错误;生物圈位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并没有明确界线,B错误;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C错误;在大气圈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D正确。故选D。【点睛】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9.A10.C【解析】9.地球陆地的地壳厚度在39-41km,而神府深煤层大气田埋深为2km,这个深度依然在地壳范围之内,A正确,软流层、地幔、地核都在地壳之下,该气田的深度不能到达,BCD错误。故选A。10.煤炭是一种由远古时期的植物转化而来的化石燃料,因此煤炭的根本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C正确,与火山喷发、地壳运动、太阳活动无关,ABD错误。故选C。【点睛】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一圈,主要是由富含硅和铝的硅酸盐岩石所组成的硬壳,其范围从地表到莫霍面。厚度变化较大,大洋地壳较薄,大陆地壳较厚,整个地壳平均厚约17千米。11.A12.C【解析】11.根据图示各圈层的物质交换关系可知,①圈层向其他圈层提供水、无机盐和水蒸气等,是水圈;②圈层产生降水,是大气圈;③圈层产生有机物、氧气等,是生物圈;④圈层向其他圈层提供尘埃和无机盐、矿物质,故是岩石圈。水圈即①圈层的物质存在固液气三态变化,A正确;大气圈即②圈层底部生命活动活跃,B错误;③圈层是生物圈,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C错误;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②大气圈,D错误。故选A。12.圈层之间之间存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各圈层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A错误;外部各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内部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如岩浆活动与太阳辐射无关,B错误;地球圈层的物质交换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C正确;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四大圈层的物质交换有关,D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13.B14.C【解析】13.读图可知,②圈层为其他圈层提供降水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接收来自其他圈层的水蒸气、氧等气体、尘埃等物质,由此判断,②圈层为大气圈。大气圈中的大气由气体(氮、氧等)和悬浮物质组成,B符合题意;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一般是水圈的主要特点,不是大气圈的主要特点,排除A;坚硬岩石组成的是岩石圈,不是大气圈,排除C;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是生物圈,不是大气圈,排除D。故选B。14.读图可知,图中①为水圈,②为大气圈,③为生物圈,④为岩石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落红”来自生物圈,“春泥”出自岩石圈,生物圈中植被的生长需要岩石圈提供无机盐,同时植被通过枯枝落叶的形式向岩石圈提供有机物、富集矿物养分,因此该诗句反映的圈层关系是生物圈(③)和岩石圈(④)的关系,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科学家把地球表面分为四个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岩石圈是指地球坚固的岩石外壳,包括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大气圈由环绕在地球周围的混合气体组成,它是生命的保护圈。水圈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它是生命的摇篮,它是连续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大气圈底、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最为活跃。地表四大圈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15.B16.A17.D【解析】15.①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代表地壳。②位于软流层之上,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构成,代表岩石圈。③代表地幔,④代表地核。故选B。16.①为地壳,其厚度不均,陆地地壳更厚,海洋地壳更薄,A正确。②为岩石圈,岩石圈横波可以通过,B错。③为地幔,横波可以通过地幔,所以地幔的物质状态应为固态,C错。④为地核,其深度大,压力大,温度密度最大,D错。故选A。17.大气圈中的对流层和高层大气底部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上部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A错。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所以软流层位于古登堡界面之上,B错。生物圈主要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不可能延伸到地幔的底部,C错。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D正确,故选D。【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18.C19.A【解析】18.结合所学,水圈通过蒸发将水蒸气输送给大气圈,大气圈通过降水将水返回给水圈,①是水圈、②是大气圈;生物圈将合成的有机质,在生物死亡后补给岩石圈,岩石圈中矿物提供无机盐供生物圈中植物的生长,③是生物圈、④是岩石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19.①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A正确;④岩石圈主要由坚硬的岩石组成,B错误;③生物圈是地球表层所有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C错误;②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所组成,D错误。故选A。【点睛】生物圈是地球上出现并受生命活动影响的圈层,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也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层的底部、水圈大部和岩石表面。20.A21.D【解析】20.结合所学,①层为地壳,A正确;②层为地幔,B错误;③层为地核,C错误;M为古登堡界面,D错误。故选A。21.结合材料和所学,①层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A错误;岩石圈包含①层全部和②层顶部,B错误;F波可在固、液、气三态中传播,E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C错误;在M处E波消失,F波波速突然下降,D正确。故选D。【点睛】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之上,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岩石圈,地质学专业术语,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层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厚约60~120公里,为地震高波速带。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22.B23.D【解析】22.云海的主要由水汽凝结而成,属于大气圈,雪景中的雪为固态水,属于水圈,①③正确,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坚硬岩石组成,云海、雪景不属于生物圈与岩石圈,②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23.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的岩石,A错误;大气圈是由气体与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B错误;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C错误;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的水体总称,是连续不规则的圈层,D正确。故选D。【点睛】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地球外部圈层通过生物圈与地球内部圈层有机联系在一起,共同作用于地理环境。24.C25.C【解析】24.一般认为,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地幔,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为图中③所在位置,C正确;①为地核、②为地幔、④为地壳,均不是岩浆的发源地,ABD错误;故选C。25.根据所学,地震发生时,从震源纵波跟横波有2个地震波发生,传播速度上横波传播速度均小于纵波,C正确;莫霍界面是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位于位于③和④之间,A错误;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下降,B错误;纵波可以在任何物质内传播,但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D错误;故选C。【点睛】地震波的传播特征: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26.B27.A【解析】26.“海牛II号”钻探231米的海底岩石中,主要探测为地壳(II圈层),B正确;I圈层为大气圈,A错误;地壳平均厚度为17km,地幔在地壳之下,所以不会钻探到上地幔、下地幔,CD错误。故选B。27.I圈层为大气圈,由气体以及悬浮物质组成,A正确;II圈层为地壳,主要由坚硬的岩石组成,B错误;III圈层为水圈,主体是海洋水,C错误;IV圈层为内核,外核的液态物质运动形成磁场,D错误。故选A。【点睛】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地球外部圈层通过生物圈与地球内部圈层有机联系在一起,共同作用于地理环境。28.B29.D【解析】28.火山喷发的岩浆物质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图中①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②③位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为地幔,其中②在上部为上地幔,③在下部为下地幔;④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故岩浆物质来源于②,本题选B。29.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软流层以上至地表的全部叫岩石圈,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因此岩石圈包括上地幔软流层以上的顶部和地壳,D正确;地壳只是岩石圈的一部分,A错;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不是上地幔的全部,B错;岩石圈不包括软流层,C错。综上所述,本题选D。【点睛】地球内部平均深度33km处的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地下平均深度2900km处的不连续面叫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以上是地壳,古登堡界面以下是地核,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是地幔。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软流层以上的全部被称作岩石圈。30.C31.C32.A33.B【解析】30.岩石圈是包括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①错误,②正确;由坚硬的岩石组成,③正确;不包括水圈,④错误;②③正确,ABD错误,C正确,故选C。31.I圈层为大气圈,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A错误;Ⅱ圈层为地壳,全球厚度不均,大洋薄,大陆厚,B错误;Ⅲ圈层为水圈,具有连续不规则分布特点,C正确;Ⅳ圈层为外核,为熔融态的金属,D错误;故选C。32.地震“黄金12秒”是指地震发生以后,通常建筑物不会立刻倒塌,一般要间隔约12秒,使建筑物倒塌的地震波主要是横波。因为横波传播速度慢于纵波,形成的黄金12秒,故A正确;与人体生理反应能力、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和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无关,BCD错误;故选A。33.地壳厚度为平均17千米,陆地地壳平均39-41千米,根据材料“四川甘孜州泸定县(29.59°N,102.08°E)发生了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可知,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图中I圈层为大气圈,Ⅱ圈层为地壳,Ⅲ圈层为水圈,Ⅳ圈层为外核;排除ACD,故选B。【点睛】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氮和氧,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水圈: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水、生物水,连续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34.B【详解】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为岩石圈,A错,B对;莫霍面以上为地壳,C错;古登堡面以上,莫霍面以下为地幔,D错。故选B。35.A36.C37.D【分析】3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陆壳厚,洋壳薄,此次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因此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部分。图中①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A正确;②为莫霍界面以下,为地幔层,B错误;③位于地下2900千米深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为古登堡面,C错误;④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横波不能通过,纵波波速较慢,可能为液态,是外核,D错误。故选A。36.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地震波中,纵波速度快,一般先到达,纵波使物体上下颠簸,一般建筑物不会马上倒塌;横波传播速度慢,后到达,横波使建筑物左右摇晃,引起建筑物倒塌,这期间的间隔约12秒,成为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因此“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存在差异,C正确;地震发生时上传到地上的传播介质不存在差异,与传播介质差异无关,A错误;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不同人不一样,不可能都是黄金12秒,B错误;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也不相同,也不能用来做为黄金12秒的确定依据,D错误。故选C。3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发生时,往教室中间集中,墙体倒塌或者屋顶掉落容易砸伤,应往墙角或有硬物遮挡的下面躲藏,A错误;家中应该备有应急救援包,B错误;震后不要立即往家跑,有可能有危墙,或者余震等,C错误;参加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防灾能力和意识,D正确。故选D。【点睛】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能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透视”了地球内部的结构。由于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而且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所以地震发生时,先感到上下颠簸;而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而且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所以地震发生时,后感到左右摇晃。38.(1)地壳(2)横波乙(3)A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纵波可以通过固态、液态、气态物质。(4)②③①③【分析】本题目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地震为背景材料,涉及地球内部结构及地震波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大陆部分地壳平均厚度39-41km,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6千米,故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地壳之中。(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发生时会产生两种地震波,图中外核的上界为古登堡界面,横波会消失,纵波速度减慢,所以甲波表示横波,乙波表示纵波。地震预警装置就是利用纵波和横波速度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横波速度慢于纵波,故图中乙波先到达地面。(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纵波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海底油气矿藏属于液态物质,遇到此物质,横波消失,A正确,BCD错误。故选A。(4)读图,水圈为生物圈提供水源,即①为水圈,②为生物圈,生物圈为大气圈供氧,即③为大气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其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即②。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③)的下层和整个水圈(①)及岩石圈上层;大气圈(③)对地球具有保温作用。39.(1)震旦纪石炭纪—二叠纪第四纪(2)温暖期干暖(3)地层岩石(4)温暖-湿润-浅海环境【分析】本题以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全球气候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详解】(1)直接根据图示全球气温平均值处于最冷的时间可判断,地质时期经历了三次大冰期分别是震旦纪、石炭纪一二叠纪和第四纪。(2)根据图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冰期较短、间冰期较长,即温暖期的时间较长。恐龙灭绝是在中生代末期,从冷暖状况而言,处于暖期;从干湿状况看,处于干期所以特点为干暖。(3)不同地质时期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种类的化石,这些化石就像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包括化石的种类、形态、结构以及它们所在的地层位置等信息,科学家可以推断出古代生物的生活环境、进化过程,进而了解地球在不同时期的地质条件、气候环境等方面的演化情况。所以研究地层是了解地质演化历史最主要的途径。地球的四大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层是保存在沉积岩中的古代生物遗迹,沉积岩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古代生物死亡后,它们的遗体或遗迹在沉积作用下被掩埋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过程,逐渐形成化石并保存在岩石中。所以地层属于地球四大圈层中的岩石圈。(4)由材料可知,日射珊瑚化形成于古生代,当时发生多次大的变迁,形成联合古陆,海洋无脊椎生物空前繁盛,珊瑚适合生长在温暖的浅海海水中,故日射珊瑚化石形成时期的地理环境特征为温暖湿润的浅海环境。40.(1)AD(2)相同点:地球与月球内部都划分为三个圈层;壳层都是最薄的圈层;壳层均由固体构成等。不同点:月幔厚度的占比大于地幔(月核厚度的占比小于地核);月核和地核物质成分不同(月核内可监测到横波,而地核内横波消失)等。(3)月球自转周期约27天,远长于地球,因此表面温度约-180至150℃,昼夜温差过大,液态水很难留存,不适合人类生存;月球质量和体积远小于地球,不能吸附大气层,人类无法呼吸,因此无法生存。【分析】本题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与月震波传播速度与月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为背景材料,涉及地球圈层结构、存在生命的条件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与运用地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粤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课题研究计划
- 水池划水教学设计
- 盆腔脓肿影像学诊断
- 高三学生考前心态调整计划
- 海运操作全流程标准化管理
- 电子护理病历书写
- 健康教案小班爱护鼻子
- 餐饮行业酒店开业典礼流程梳理
- 李子病虫害防治课件
- 湖南省三月线上数学试卷
- 必修第4册 人教B版(2019)新高中数学课本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 高速公路巡视旁站监理实施方案
- GB/T 27693-2011工业车辆安全噪声辐射的测量方法
- GB/T 24808-2022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电磁兼容抗扰度
- FZ/T 92036-2017弹簧加压摇架
- 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教材编写规定
- 2023年潍坊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小讲课教学设计课件
- 酸化土壤改良技术规范DB50-T 1146-2021
- 湖南省宇杰乳胶制品有限公司乳胶手套生产线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复古同学聚会青春回忆相册PPT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