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打卡练--Dayl八上《野望》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文学常识
王绩,字,号,唐代诗人。
2.课下注释
(1)薄暮:薄:
(2)徙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采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旨
全诗通过描写田园风光,抒发诗人的心情。
4.问题探究
(1)诗结尾的"采薇"出自《史记•伯夷列传》,原意是什么意思?后来比喻什
么?在此诗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绪?
(2)[同题材•山水]王绩和翁卷的两首《野望》题材相近,但诗人抒发的感情
不同,请简要分析。
野望
[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
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打卡练一Day2八上《黄鹤楼》
黄鹤楼
唐•崔颠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文学常识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与湖南岳阳的、江西南昌的齐名,三楼
合称"江南三大名楼",有""之称。
2.课下注释
(1)昔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晴川:川:
(4)历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乡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旨
本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之情。
4.问题探究
(1)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同题材•观景]小艺要用深沉、惆怅的语气朗读《黄鹤楼》和《登飞来峰》
这两首诗的结尾,这样是否合适?请结合句意或写作背景说明理由。
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打卡练一Day3八上《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课下注释
(1)单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居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征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孤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长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候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旨
全诗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出朝廷而产生的以及面对大漠雄浑景象时
的之情,显露出一种的情怀。
3.问题探究
(1)古代诗词中“雁"的意象非常丰富。诗人借"雁”或抒发思乡之情;或比拟自
身,表达孤寂飘零之感;或渲染气氛,写悲壮凄凉之景……请你谈谈对"征蓬出汉
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的理解,并说明诗人借“雁”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同题材•边塞]《渔家傲•秋思》《使至塞上》都是写边塞内容的。诗句"浊
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共同使用了怎样
的手法?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打卡练一Day4八上《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课下注释
⑴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旨
全诗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的情怀和的
喜悦,同时表现了诗人之情。
3.问题探究
(1)诗的颈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同情感•思乡]李白《渡荆门送别》中“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与
崔颠《黄鹤楼》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都写到了故乡,都抒发
思乡之情,但写法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打卡练一Day5八上《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文学常识
白居易,字,晚年号,唐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2.课下注释
(1)孤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沙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旨
这首诗通过描写钱塘湖早春时节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和对钱
塘湖早春盛景的之情。
4.问题探究
(1)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同季节•春]本诗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都是写春天,抒发的情感有
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打卡练一Day6八上《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文学常识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主持编选的《》,是一组
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
2.课下注释
(1)奇树:__________________⑸遗:________________
(2)华:____________________⑹盈:________________
⑶滋:____________________⑺致:________________
(4)攀条:__________________(8)经时:______________
3.主旨
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写人,表达了女主人公,以及
而产生的忧愁。
4.问题探究
(1)请赏析“馨香盈怀袖”中“盈”字的表达效果。
(2)[同季节•春]《钱塘湖春行》《庭中有奇树》都写了春天之景,但所表达
情感却大不相同,请分析两首诗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3)[同手法•借景抒情]《庭中有奇树》《春望》都以写景开篇,都描绘草木茂
盛之景,但目的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打卡练一Day7八上《龟虽寿》
龟虽寿
东汉末•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才历,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课下注释
⑴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烈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盈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养怡:怡:
(7)永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旨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抒怀言志诗。本诗慷慨大气,表现了诗人的
意志,显示出的精神。
3.问题探究
(1)诗中的"烈士"指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诗人告诉我们,不必羡慕神龟的长寿、神蛇的通灵,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简
单地活着,而在于什么呢?请你从学生的角度谈谈。
(3)[同风格・豪迈]《江城子•密州出猎》《龟虽寿》的作者都已盛年不再,但
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请以具体句子结合人物身份加以分析。
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打卡练Day8八上《赠从弟》(其二)
赠从弟(其二)
东汉末•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文学常识
刘桢,字,东汉末诗人,""之一。
2.课下注释
(1)亭亭:(2)—何:
(3)罹凝寒:。罹:o凝寒:O
3.主旨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运用手法,突出松柏傲雪凌霜、历经严寒而不凋的
美好品格,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表现了,同时表达了
_______________之意。
4.问题探究
(1)诗中松柏的"本性"是什么?诗人写松柏"本性"的目的是什么?
(2)[同手法•托物言志]这首诗与苏轼的词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都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3)[同题材•咏物]《赠王桂阳》与《赠从弟》(其二)两诗选材相同,但表达
的思想却有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赠王桂阳
吴均②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
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
[注]①这是一首赠给当时的桂阳郡太守(姓王)的诗,一般认为是他的自荐之作。
②吴均:南朝梁代著名诗人。
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打卡练一Day9八上《梁甫行》
梁甫行
三国魏•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文学常识
曹植,字,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
2.课下注释
(1)梁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异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林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旨
全诗以的手法,言简意赅,全方位展现海边人民贫困、痛苦的生活,反映
海边农村残破荒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问题探究
(1)这首诗的前两句表面写的是自然现象,其实有着深层的含义,请说一说你
的看法。
(2)[同意境•悲哀]《梁甫行》“何萧条”中的“何”与《泊秦淮》“犹唱”中
的“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打卡练一DaylO八上《饮酒》(其五)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文学常识
陶渊明,一名,字,东晋诗人。
2.课下注释
(1)结庐:结:庐:
(2)人境:(5)山气:
(3)尔:(6)日夕:
(4)悠然: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旨
本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和悠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诗人陶醉于自然
的的心境。
4.问题探究
(1)"心远地自偏"一句中的"心远"意指远离俗世生活。依据这首诗的内容,
你认为诗人理想的生活场景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得抄写原文)
(2)[同意象•菊]同是写菊,两位诗人抒发的情感一样吗?请结合诗歌内容加
以赏析。
雪霁霜晴,独寻山径,菊花犹盛,感而赋诗
[宋]王禹健
狼藉金钱撒野塘,几丛无力卧斜阳。
争偷暖律②输桃李,独亚寒枝负雪霜。
谁惜晚芳同我折,自怜孤艳袭人香。
幽怀③远慕陶彭泽④,且撷残英泛一觞。
[注]①本诗作于淳化三年秋天,时诗人谪宦商州一年。②暖律:温暖的节候。
③幽怀:隐藏在内心的情感。④陶彭泽:东晋诗人陶渊明。
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打卡练一Dayll八上《春里》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课下注释
(1)烽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旨
本诗通过写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
3.问题探究
(1)诗的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2)[同意象•草]同样写草,杜甫《春望》中“城春草木深”与白居易《钱塘
湖春行》中“浅草才能没马蹄”在写景抒情方面有何不同?
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打卡练一Dayl2八上《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文学常识
李贺,字,有""之称。
2.课下注释
⑴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燕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金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旨
本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出,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
突出了将士高昂的士气,表现了将士们和。
4.问题探究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同作者•李贺]同一位诗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面对不同的人生境遇,会
写出风格迥异的诗歌。请比较此诗与《雁门太守行》在内容与情感上的不同。
南园(其一)注
[唐]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注]此诗是李贺组诗《南园》之一,大约写于元和十年春,李贺辞官离京,回
到故乡昌谷,闲居南园之时。
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打卡练一Dayl3八上《赤壁》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课下注释
⑴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铜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旨
这首怀古咏史诗借一件古物起兴,引出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女子的命运象
征,以小见大,含蓄地表现出诗人。
3.问题探究
(1)”折戟沉沙铁未销"一句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淡。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不
平淡”之处。
(2)[同题材•咏史]请结合《赤壁》和《泊秦淮》两诗具体内容,分别谈谈作
者是如何借“东风”和“商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
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打卡练一Dayl4八上《渔家傲》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文学常识
(1)李清照,号,宋代女词人。
(2)渔家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下注释
(1)云涛: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星河:(7)举:
(3)殷勤:______________________(8)蓬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报:(9)三山:
(5)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旨
词人将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创造出一个融为
一体的神话世界,充分反映出词人对现实的、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
求。
4.问题探究
(1)本词被评论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
意境和风格上的这一特色。
(2)词中的“谩”有多层含意,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3)[同作者•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
暮)两首词中李清照都提到了"日暮”。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分析同样的"日暮"
下,词人的心情有何不同。
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打卡练一Dayl5八上《浣溪沙》
浣溪沙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文学常识
晏殊,字,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2.课下注释
浣溪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旨
词的上片通过写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
在一起;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全词表达了词人对
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伤之情。.
4.问题探究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看似写景,其实句句含情,有
情有理。请从情与理的角度进行赏析。
(2)[同意象•酒、花]晏殊的《浣溪沙》与欧阳修的《浪淘沙》都用"酒""花"
作意象,但借这些意象所抒发的情感又有所不同,请结合两首诗词具体分析。
浪淘沙
[宋]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3)[同意象•鸟]晏殊和叶茵的作品,都写见到了鸟儿(燕子、飞鸟)的"似曾
相识"之感,但包含其中的情感相同吗?请作简析。
山行
[宋]叶茵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打卡练一Dayl6八上《采桑子》
采桑子
北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文学常识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晚号,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之一。
2.课下注释
(1)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琉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旨
全词立足舟中刻画湖上风光,镜头随着而不断转换,通过多姿多彩的
客观景物,烘托出一种的气氛,给读者以自然美的感受。
4.问题探究
(1)这首词的上片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景物?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同意象•舟]"舟"是摄影爱好者的"宠儿",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的常
见意象,它承载着人们的纷繁意绪。朱敦儒《采桑子》中的"扁舟"和欧阳修《采
桑子》中的"轻舟”所承载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
采桑子
[宋]朱敦儒
月月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打卡练一Dayl7八上《相见欢》
相见欢
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文学常识
朱敦儒,字,宋代词人。
2.课下注释
(1)簪缨:缨:
(2)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旨
全词由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和深厚的
4.问题探究
(1)"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手法?本句表达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
作用?
(3)[同手法•借物抒情]《春望》与《相见欢》都运用了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试结合诗歌相关诗句,具体分析作者各自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文中考复习,8上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打卡练专题
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打卡练一Dayl8八上《如梦令》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
滩鸥鹭。
1.课下注释
(1)溪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藕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争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旨
这首词运用的手法追述词人少女时代的一次郊游,表现了词
人。
3.问题探究
(1)词中“争渡”的“争”,在《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中有
“争夺,竞争”和“怎,怎么”的义项。教材把“争渡”解释为“奋力把船划出
去”,而有人认为“争渡”应解释为“怎渡”,即“怎么把船渡过去呢”。你倾
向哪种理解?试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语言特点。
(3)[同意象•鸟]古诗中常常以"鸟"为意象,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渗透作
者的审美情趣,请结合李清照的《渔家傲》《如梦令》简要分析。
语文中考复习,8上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打卡练专题
答案
Dayl八上《野望》
1.无功东皋子
2.(1)傍晚接近(2)徘徊(3)小牛。这里指牛群(4)泛指猎获的鸟兽
(5)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
,“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3.孤独、彷徨
4.(1)意思是采食野菜,比喻隐居不仕(当官),表达了作者孤独无依、苦闷惆
怅的心绪。
(2)王诗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
的落寞心绪;翁诗抒发了诗人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Day2八上《黄鹤楼》
1.岳阳楼滕王阁天下绝景
2.(1)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2)飘飘荡荡的样子(3)晴日里的原野平
川、原野(4)分明的样子(5)草木茂盛的样子(6)故乡
3.吊古怀乡
4.(1)(示例1)炼字角度:“历历”“萋萋”使用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
富有音乐美),写出了树木葱翠、清晰可辨与草木茂盛的特点。
(示例2)修辞角度: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树木葱翠、清晰可辨与草木
茂盛的特点。
(示例3)内容角度:此联为登高所见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2)适合《黄鹤楼》,不适合《登飞来峰》。《黄鹤楼》的结尾借暮色下浩荡的烟
波抒发了思乡的愁绪,所以可以这样朗读;而《登飞来峰》则是借浮云无法遮挡
自己的情景传达作者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所以应用高昂、坚定自信的语
气。
Day3八上《使至塞上》
语文中考复习,8上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打卡练专题
1.(1)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2)慰问边关守军(3)典属国的简
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
使者身份(4)地名,在今甘肃张掖北。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5)飘飞的
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6)指烽烟。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
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7)指黄河(8)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
2.孤寂心情慷慨悲壮豁达
3.(1)诗人以“蓬草”“归雁”自喻,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使汉塞,
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难言的激愤抑郁之情和
孤独飘零之感。
(2)都运用典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
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巧妙地暗示了战争已经取得
胜利。
Day4八上《渡荆门送别》
1.(1)往(2)辽远无际的原野(3)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
的美丽景象(4)喜爱
2.开阔外出游历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
3.(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颈联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
描绘出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
(2)《渡荆门送别》尾联运用拟人手法,写故乡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地一路送
诗人远行,越发抒发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黄鹤楼》
尾联,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借描写日暮时分烟波浩渺、迷雾茫茫之景,抒发诗
人“不知何处是故乡”的浓浓乡愁。
Day5八上《钱塘湖春行》
1.乐天香山居士
2.(1)在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2)刚刚(3)向阳的树
(4)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3.生机盎然内心的喜悦无比喜爱
语文中考复习,8上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打卡练专题
4.(1)①运用了拟人手法;②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③突出了初春乍暖还寒又
生机勃勃的景象;④表现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⑤“争”字和“啄”
字前后呼应,使诗句对仗工整;⑥表达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2)本诗抒发了诗人对物是人非(或盛衰无常)的感慨;《钱塘湖春行》则表达
了诗人踏春的喜悦和对春天的热爱。
Day6八上《庭中有奇树》
1.萧统文选五言古诗
2.(1)佳美、珍贵的树(2)花(3)繁盛(4)攀引枝条(5)给予,馈赠
(6)充满(7)送达(8)历时很久
3.对远行之人的深切怀念长期盼归但又寄情无望
4.(1)①“盈”字用得很妙,不但表现了花儿香浓,而且也暗示思妇手执花枝
,站立很久。这样,就为推出下面一句蓄势。②表面写花香充满,四处漫散,实
指女主人公情感丰富。③“盈”字把主人公深深思念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貌
浅而意深,是全诗“诗眼”所在。
(2)《钱塘湖春行》写了西湖早春的生机勃勃和美丽风光,表现了作者对西湖早
春景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庭中有奇树》写春天女子折树枝上最美的花朵,想
给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表现了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3)《庭中有奇树》表现春日佳景,反衬相思之苦;《春望》表现长安城因战乱
而凄惨破败,表达忧国伤时的感情。
Day7八上《龟虽寿》
1.(1)终结,这里指死去(2)骏马,好马(3)马槽(4)有气节有壮志的
人
(5)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6)指调养身心,保持心情愉快愉快(7)长寿
2.老当益壮、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积极向上
3.(1)指能建功立业的人。表达了作者不服老、不信天、奋发有为、老当益壮
的雄心壮志。
(2)(示例)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简单地活着,而在于奋发有为。作为一名中学生
我们不能被命运安排,应当有自强不息的意志,拥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去谱
写人生的华美乐章。
语文中考复习,8上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打卡练专题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现出苏轼十分期待被
朝廷重用;“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苏轼渴望保家卫国、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o《龟虽寿》中“老骥伏杨,志在千里”表达了曹操自强不息、老而弥坚、建功
立业的豪迈气魄和积极进取精神。
Day8八上《赠从弟》(其二)
1.公干建安七子
2.(1)挺拔的样子(2)多么(3)遭受严寒遭受严寒
3.对比自身坚贞的品格对堂弟的劝勉
4.(1)亭亭(挺拔),劲(刚劲),端正(直立、正直)。诗人写松柏“本性”,
歌颂了松树的高洁;同时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
,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
(2)《赠从弟》(其二)借松柏挺立风中不倒、历经严寒不凋,表明诗人志向之
坚贞,对堂弟寄寓了无限期望;《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借孤鸿独宿荒冷
沙洲,抒写作者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
(3)①《赠王桂阳》的作者借松树的成长过程,委婉表明自己虽仕途不济,但
有远大的志向,渴望受到重用,有所作为。(或以松喻人,讽喻要发现人材、扶
植人材。)②《赠从弟》(其二)的作者借松树在风中挺立,历经严寒而不倒,给
予了对堂弟的期望:做一个像松柏一样坚贞不屈、顶天立地的人。
Day9八上《梁甫行》
1.子建
2.(1)泰山下的一座小山(2)气候不同(3)不同(4)艰难(5)妻子儿
女(6)山林险阻之地(7)自在地行走(8)房屋
3.白描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4.(1)诗的开篇写自然现象,其实意在提醒最高统治者普降恩泽,施惠于民。
(2)“何”和“犹”都是副词,“何”强调了门前的冷清,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
环境的荒蛮;“犹”是“仍然,还”的意思,自然串联起上下诗句意思。
DaylO八上《饮酒》(其五)
1.潜元亮
语文中考复习,8上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打卡练专题
2.(1)建造房舍建造、构筑简陋的房屋(2)喧嚣扰攘的尘世(3)如此
,这样(4)闲适淡泊的样子(5)山间的云气(6)傍晚
3.悠然自得
4.(1)(示例)漫步东篱,在野花野草之间,随手采摘菊花。无意间抬眼,见到
夕阳下的南山在烟云中若隐若现,山色树色融为一体,鸟儿结伴归巢。
(2)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王诗中描写霜雪后的菊花,一片狼藉中仍面向斜阳
,傲然盛放,“自怜孤艳袭人香”体现出超然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
陶诗中描写的是乡野之中,无车马喧闹,独自采得菊花,悠然自得的场景,抒发
诗人内心的闲适安然之意,体现诗人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
Dayll八上《春望》
1.(1)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2)简直(3)能够承受,经得起
2.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3.(1)诗歌在尾联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对诗人的形象有一个具体的
刻画。“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
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
,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
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白发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可
见其苍老之态,他因忧国伤时而过早衰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忧愁苍老的诗
人形象。
(2)《春望》中“城春草木深”写出春天城内草木丛生之状。诗人以写长安城里
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的残破;《钱塘湖春行》中“浅草才能没马蹄”
写春草刚露出,但仅能遮没马蹄,写出了早春之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Dayl2八上《雁门太守行》
1.长吉诗鬼
2.(1)军中号角(2)胭脂,色深红(3)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
,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
3.悲壮的战争场面誓死报国的决心爱国情怀
4.(1)(示例1)首句中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守军将士
处境艰难,交战双方力量悬殊等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出来。
语文中考复习,8上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打卡练专题
(示例2)诗句中用“黑云”与“金鳞”形成鲜明对比,形象地展现了战场上的
风云变幻。一方面敌军如黑云压城,形势危急;另一方面守城将士披坚执锐,严
阵以待,甲光向日,形势存在转机。
(2)①内容:《南园》通过“花枝”“草蔓”等意象,描绘了生机盎然的田园之
景,表现出田园生活的宁静美好;《雁门太守行》则通过“黑云”“角声"'‘燕脂
”“夜紫”等意象,描绘了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
②情感:《南园》抒发了诗人对南园风物的喜爱之情,委婉地流露出归隐情绪,
也隐含着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和无奈;《雁门太守行》则赞扬了唐军将士英勇无畏
、报效国家的精神。
Dayl3八上《赤壁》
1.(1)古代兵器(2)销蚀(3)拿,取(4)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城(今河
北临漳西),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
2.国家的命运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1)“折戟”,点出了此地曾是战场,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却未被销蚀,
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的寓意。诗句用语平实却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思,
为后文的“认前朝”和抒怀做铺垫。
(2)《赤壁》中作者认为如果没有“东风”,赤壁之战可能会是另一种结果,借
此表达对历史(或“功业”“机遇”“自身遭遇”等)的思考。《泊秦淮》中作者
通过对商女演唱的描述,写出当时只图享乐而“不知亡国恨”的浮靡风气,表达
了对国事的忧怀。
Dayl4八上《渔家傲》
1.易安居士词牌名
2.(1)如波涛翻滚的云。一说指海涛(2)银河(3)情意恳切(4)回答
(5)叹息,慨叹(6)同“漫”,空、徒然(7)高飞(8)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9)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3.梦幻和真实、历史和现实不满
4.(1)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
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
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的“九万里风鹏
语文中考复习,8上教材古诗词曲知识打卡练专题
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