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刷题练习题
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
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
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
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二)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①,辄默记。暮归,忘
其牛,父怒挞之。己而②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④僧寺以居。夜
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狰恶可怖;冕小儿,恬⑤若不见。
(《王冕读书》)
【注释】①已:止,罢。②己而:过后,不久。③曷:何,怎么,为什么。④依:投靠。⑤恬:安然。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太丘舍盅:
②元方入门不氤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与家君期日中。
(3)请找出(一)文中体现元方懂得“信”的重要和“礼”的重要的句子。
(4)(一)文中元方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谁的尊严?根据(二)文主要内容,思考王冕最值
得你学习的品质是什么?
2.【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
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
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楚有养由基者①,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②曰:
第1页共54页
“善射,可教射也矣③。”养由基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
不能教子支左屈右④.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⑤,少⑥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⑦,一发不
中,前功尽矣。”
(《西周策》)
【注释】①养由基:人名。②过:经过。③可教射也矣:可以教他射箭了。④支左屈右:支起左臂,弯
曲右臂。⑤而不已善息:却不因射得好趁此时休息。已,通“以”,因。⑥少:过了不久。⑦弓拨矢
钩:弓身不正,箭杆弯曲。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馋手熟尔惟:
②尔安敢卷吾射轻:
③左右皆曰“等”善:
④子乃曰可教射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②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
(3)【甲】【乙】两文都和射箭技术有关,但所揭示的道理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
3.小岳将课内外两篇文言文整合在一起。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后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
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
之妻也。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乙】
司空①顾和与时贤共清言。张玄之、顾敷是中外孙②,年并七岁,在床边戏。于时闻语,神情如不
相属③瞑于灯下,二儿共叙客主之言,都无遗失。顾公越席而提其耳曰:“不意衰宗④复生此宝!”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
【注释】①司空:中国古代官名。②中外孙:儿子所生子为中孙,女儿所生子为外孙。③属:注意。④
衰宗:衰败的宗族,谦称自己的家族。
(1)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第2页共54页
①神情如不相属(参考“逝者珀斯夫”)
②横于灯下(参考“目似康”)
③公欣忠日______________
④来春柳絮因风起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二儿共叙客主之言,都无遗失。
(3)小岳为甲文中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设计朗读方案,他从语调、停顿、重音、字音延长等方
面做了思考,认为“未若”后要稍作停顿,"”要重音,“起”字音延长。这样才能突出雪
花似柳絮般,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特征,表达对漫天飞雪的之情。
4.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二)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縻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
公,景公未之行③而赐之縻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縻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学而曲习之
②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
③人不知而不偏_____________
④饭疏食__________
第3页共54页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孔子教导“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有何益处?
(4)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语段(一)中的句子回答。
5.【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
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乙】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①。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②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③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
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选自孙枝蔚《示儿燕》)
【注释】①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②遑(huang):闲暇,空闲。③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
瓷。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非淡泊无以雨志
②港康则不能励精
③必至高阁
④不妨言买一本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
(3)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划两处)
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当珍惜。
(4)这两篇文章都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甲】文中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
是:o【乙】文中强调学习时不要“",要“”。(后
两空用原文语句填写)
6.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遂自念曰:“所以
第4页共54页
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缘有盐寂/温故而知新
B.莹于他家/日中不莹
C.更为益盐/可以为师矣
D.主人写食/每人期行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3)结合选文,说说从愚人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回①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②死。孔子哭之恸③,日:“自吾有回,门人盍亲。”鲁哀公问:“弟子孰
为好学?”孔子对日:“有颜回春好学丕迂怒丕贰过丕幸短俞死矣令也则亡。.”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注释】①回:颜回,又称颜渊。②蚤:同“早”。③恸(tbng):哀痛之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可以为师矣
②必有我师嘉________________
③门人盍亲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孔子哭之恸
B.温故画知新学画不思则罔
C.有颜回者好学乐之者不如好之者
第5页共54页
D.吾十专五而志于学自吾有回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弟子孰为好学?
(4)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5)【甲】文中,点明求学应该谦虚的句子是:,【乙】文中,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
“"。(用原文语句填空)
(6)【甲】【乙】两段文字,孔子分别赞扬了颜回怎样的品质?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乙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国户启箧取书,读之
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出自《宋史•赵普传》)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学而不通则加
②板疏食:
③三军可寻帅也:
④阖户启箧取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为师矣/太祖常劝以读书
B.学而不思则罔/曲肱而枕之
第6页共54页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读之竟日
D.好之者不如东之者/东亦在其中矣
(3)用斜线给划线句断句,限两处。
既薨寒人发鼠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4)翻译下列语句。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5)结合甲文内容说说,赵普熟读《论语》后,为什么可以做到“处决如流”?
9.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问题。
郭仪不失信于童
汉,郭仅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素结恩德。后行部①至西河,童儿数百,各骑竹马②,迎拜于
道。问使君③何日当还,仅计日告之。既还。先一日仅恐违信遂止野亭候期乃入。以太守之尊,与竹马童
儿道旁偶语,乃以不肯失信于童儿。先归一日,宁止野亭以候期,可谓信之至矣。
【注释】①行部:巡视州郡。②竹马:儿童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③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汉代
以后尊称州郡长官为使君。
(1)用“/”为文中画直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先一日仅恐违信遂止野亭候期乃入。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使君何日当还,饭计日告之。
(3)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郭仪“遂止野亭,候期乃入”的原因是什么?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
“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
0:“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
不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第7页共54页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②确而雪骤_______________
③陈太丘与友朗行
④去后力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咏雪》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文中哪些词语可以印证这一氛围?
(4)《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让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H.阅读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后六章)
①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②子日:“板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乎我如浮云。”
《还而》
③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箕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④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⑤子日:“三军可君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⑥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板疏食饮水:
②宇我如浮云:
③择箕善者而从之:
④三军可希帅也:
(2)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①章指出了学习的三种境界一一知之、好之、乐之,强调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第8页共54页
B.第②章中,孔子认为当“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也要坚守“义”,体现了孔子对
富贵的排斥。
C.第③章讲的是学习态度,表现了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质。后人常以此句自省或教育别人。
D.第④章中的“逝者”可以是消逝的时光,也可理解为世间万物的变迁如流水一样日夜不停,包含
了孔子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息。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2.班级开展古代儿童形象探究活动,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
S:“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
不顾。
【材料二】
咏雪
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
“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
也。
【材料三】
后汉书•黄琬传
范晔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①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②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
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日:“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①大惊②即以其,言
③应诏④而深奇⑤爱之。
【注】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1)读完《咏雪》,想想假如你穿越到东晋,置身谢家,你认为这个家族有着怎样的家庭氛围?结合
文章内容分析。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第9页共54页
①期白申___________
②下车寺之___________
③版市雪骤_____________
④琼思其对而未加所况
(3)将材料三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下列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5)陈元方,谢道镉和黄琬虽年幼,但都以聪明才智巧妙地回答了问题。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
话说一说他们的回答分别妙在何处。
13.阅读回答问题。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盲舟中坠于水,遽②契③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感乎?
(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①涉:渡。②遽(ju):急忙。③契:用刀刻。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其剑盲舟中坠于水
②市剑不行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自幼聪敏,三岁教之古诗,随口成诵。五岁,旦受千余言①,夜读书
至旦。母忧其过勤,节膏火②,不多与。澄候母寝,燃火复诵习。九岁,从群子弟试乡校,每③中前
歹!1。
(节选自《元史・吴澄传》)
第10页共54页
【注释】①言:字。②膏火:灯火。膏,照明用的油。③每:常常,经常。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旦受千余言
②澄候母寝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母忧其过勤,节膏火,不多与。
(3)结合选文,说说吴澄的聪明好学体现在哪些方面。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郭仪①传
郭仪始至行部②,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饭问:“儿曹何自远来?”
前日:“向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仪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仅谓别驾从事④,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彳及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地乃入。
【注】①郭仪: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东汉官员。②始至行部:郭仪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③西河
美稷:地名,今汾阳市西北。④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西日对:应答,回答
B闫使君到闻:听说
C1及辞谢之谢:认错,道歉
D.须知乃入期:约定的时间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②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3)联系选文内容,说说郭仪是一个怎样的人。
1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向雄为河内主簿,有公事不及雄,而太守刘淮横怒,遂与杖遣之。雄后为黄门郎,刘为侍中,初不
交言。武帝闻之,敕雄复君臣之好。雄不得已,出刘,再拜日:“向受诏而来,而君臣之义绝,何
如?”于是即去。武帝闻尚不和,力怒问雄日:“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犹绝?”雄日:“古之君
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君子,进人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臣于刘河内,不为戎首,亦
已幸甚,安复为君臣之好?”武帝从之。
第11页共54页
(节选自《世说新语》)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诣__________
②乃____________
③若___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武帝闻之,敕雄复君臣之好。
②臣于刘河内,不为戎首,亦已幸甚,安复为君臣之好?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向雄的性格特点。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诫外甥书
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①,使庶几之志②,揭然③有所存,恻然④有所感。忍屈便去
细碎广咨间除嫌吝,虽有淹留⑤,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
默束于情,永窜伏⑥于凡庸,不免于下流⑦矣。
【注】①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犹豫不定。②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③揭然:显
明的样子。④恻然:恳切的样子。⑤淹留:滞停,停留。⑥窜伏:逃避,藏匿。⑦下流:地位低微。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的
B.非淡泊无以明志明确,坚定
C.非学无以广才增长
D值不慷慨神情,态度
第12页共54页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赚吝
B.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
C.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
D.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
(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都是家书,是旨在劝诫、劝勉的信,其特点是语言简洁,情感真挚。
B.甲文强调了学习需要安静的重要性,乙文则阐述了立志就能成才的道理。
C.甲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D.乙文是作者告诫外甥不仅要有志向,还应有具体可行的措施和坚强毅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
第13页共54页
文言文阅读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
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
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
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二)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己咒辄默记。暮归,忘
其牛,父怒挞之。已而②复如初。母日:“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④僧寺以居。夜
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狰恶可怖;冕小儿,恬⑤若不见。
(《王冕读书》)
【注释】①已:止,罢。②己而:过后,不久。③曷:何,怎么,为什么。④依:投靠。⑤恬:安然。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太丘舍塞离开
②元方入门不横:回头看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与家君期日中。
(3)请找出(一)文中体现元方懂得“信”的重要和“礼”的重要的句子。
(4)(-)文中元方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谁的尊严?根据(二)文主要内容,思考王冕最值
得你学习的品质是什么?
【考点】小说;文言实词;文言翻译;内容理解.
【答案】(1)①离开②回头看
(2)您同我父亲约好在中午。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父亲和自己。王冕的品质:勤奋好学。
第14页共54页
【分析】【参考译文】
(一)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
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
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
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
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王冕是诸暨县人。在他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域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众学生念
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才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的人来牵牛责怪牛践踏禾
苗。王冕的父亲大怒,鞭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痴
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
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
的,一个个面目狰狞。王冕虽然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就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①句意: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去:离开;
②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顾:回头看。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
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君,您;家君,我的父亲;期,约定;日中,正午,中午。句意:您同我父亲约好在中午。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一)文“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
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面对友人的无礼质
问,元方以“无信”“无礼”反驳友人,指出友人的问题所在,故能够体现元方懂得“信”的重要和
“礼”的重要的句子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与阅读感悟。
结合(一)文“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
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入门不顾”可知,元方面对友人的责骂,以严肃的反
驳和“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结合(二)文“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日:'儿痴如此,
曷不听其所为?'”“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
冕小儿,恬若不见”可知,王冕勤奋好学,他对读书十分痴迷,而且读书学习时能够做到全神贯注,
不被外界事物所打扰;故他勤奋好学,专心致志学习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第15页共54页
答案:
(1)①离开②回头看
(2)您同我父亲约好在中午。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父亲和自己。王冕的品质:勤奋好学。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
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
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
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
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
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
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2.【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日:“尔安敢
轻吾射!”翁日:“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
而钱不湿。因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楚有养由基者①,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日“善”。有一人过②日:
“善射,可教射也矣③。”养由基日:“人皆日善,子乃日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日:“我
不能教子支左屈右④.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己善息⑤,少⑥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⑦,一发不
中,前功尽矣。”
(《西周策》)
【注释】①养由基:人名。②过:经过。③可教射也矣:可以教他射箭了。④支左屈右:支起左臂,弯
曲右臂。⑤而不已善息:却不因射得好趁此时休息。已,通“以”,因。⑥少:过了不久。⑦弓拨矢
第16页共54页
钩:弓身不正,箭杆弯曲。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惬手熟尔惟:只是
②尔安敢等吾射轻:轻视
③左右皆日“等”善:好
④子乃日可教射乃:竟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②人皆日善,子乃日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
(3)【甲】【乙】两文都和射箭技术有关,但所揭示的道理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
【考点】文言翻译.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参考译文:
【甲】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
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
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
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
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
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
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乙】
楚国有个名叫养由基的人,很擅长射箭。距离柳树百步之远来射树叶,百发百中。左右的人都说
“好”。有个人从旁边经过说:“你擅长射箭,可以教你射箭了。”养由基说:“别人看了我射箭后都
说好,你竟然说可以教我射箭,你为何不代替我去射百步之远的柳叶呢?”这个人说:“我不能教你伸
直左臂支弓,弯曲右臂开弓的技巧。那种射柳叶的功夫,虽然百发百中,但是你不善于在适当的时候停
息调理,不一会儿工夫力气用完,弓也拉不正,箭也射不直,一次箭射射不中柳叶,先前百发百中的名
声也就全部丧失了。”
第17页共54页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
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惟:只是。
②句意为: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轻:轻视。
③句意为:左右的人都说“好”。善:好。
④句意为:你竟然说可以教我射箭。乃:竟然。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有:当世,当时;以,凭借;自矜:自夸。句意为:当时没有人能和他比,他自己也凭
借这一点自夸。
②句中重点词有:善,好;子,你;乃,竟然;何,为什么。句意为:别人看了我射箭后都说好,你
竟然说可以教我射箭,你为什么不代替我去射百步之远的柳叶呢?
(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文章所揭
示的道理,然后再进行比较。结合【甲】文内容,从“无他,但手熟尔”中可知,揭示“熟能生巧”的
道理;结合【乙】文内容,从“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一发
不中,前功尽矣”揭示“劳逸结合”的道理。
答案:
(1)①只是;②轻视;③好;④竟然。
(2)①当时没有人能和他比,他自己也凭借这一点自夸。
②别人看了我射箭后都说好,你竟然说可以教我射箭,你为什么不代替我去射百步之远的柳叶呢?
(3)【甲】文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乙】文揭示“劳逸结合”的道理。(意思相近即可)
【点评】乃:
乃不知有汉(竟然)
去后乃至(才)
3.小岳将课内外两篇文言文整合在一起。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后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
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
之妻也。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第18页共54页
【乙】
司空①顾和与时贤共清言。张玄之、顾敷是中外孙②,年并七岁,在床边戏。于时闻语,神情如不
相属③瞑于灯下,二儿共叙客主之言,都无遗失。顾公越席而提其耳日:“不意衰宗④复生此宝!”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
【注释】①司空:中国古代官名。②中外孙:儿子所生子为中孙,女儿所生子为外孙。③属:注意。④
衰宗:衰败的宗族,谦称自己的家族。
(1)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神情而不相属(参考“逝者血斯夫”)好像。
②疲于灯下(参考“目似度”)闭上眼睛。
③公欣戮日……的样子。
④耒若柳絮因风起不如,不及。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二儿共叙客主之言,都无遗失。
(3)小岳为甲文中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设计朗读方案,他从语调、停顿、重音、字音延长等方
面做了思考,认为“未若”后要稍作停顿,“柳絮”要重音,“起”字音延长。这样才能突出雪
花似柳絮般,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特征,表达对漫天飞雪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考点】文言翻译;内容理解;小说;文言实词.
【答案】(1)①好像。
②闭上眼睛。
③……的样子。
④不如,不及。
(2)①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②两个小孩开始复述之前主人与客人之间的谈话,竟然毫无遗漏。
(3)柳絮喜爱与赞美
【分析】译文:
甲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
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
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镉,左将军王凝
第19页共54页
之的妻子。
乙
司空顾和与当代的名流们清谈。他的外孙张玄之和孙子顾敷当时都是七岁,就在大人们的坐榻边玩
耍。看他们的神情,好像对谈话的内容并不关心。当顾和在灯下闭目养神的时候,听到两个小孩开始复
述之前主人与客人之间的谈话,竟然毫无遗漏。顾和听了很激动,过去提着他们的耳朵说:“没想到,
我们这个衰落的家族还生出了这样的宝贝!”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句意:形容人们的表情和神态好像互不相关,没有联系。参考“逝者如斯夫”:逝去的人就像这样
迅速地离去了。如,好像。
②句意:在灯光下闭上眼睛。参考“目似瞑”:眼睛好像闭上了。暝,闭上眼睛。
③句意:太傅高兴地说。然,……的样子。
④句意: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飘起。未若,不如,不及。
(2)本题考查翻译。
①重点词:儿女,子侄辈;文义,文章的义理。句意:在一个寒冷的下雪的日子里,谢太傅把家里人
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②重点词:叙,谈论;遗,遗漏。句意:两个孩子一起谈论主客之间的对话,都没有遗漏。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小岳为甲文中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设计朗读方案,他从语调、停顿、重音、字音延长等方面做
了思考,认为“未若”后要稍作停顿,“絮”“因”“风起”要重音,“起”字音延长。这样才能突
出雪花似柳絮般,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特征,表达对漫天飞雪的喜爱赞美之情。
答案:
(1)①好像。
②闭上眼睛。
③……的样子。
④不如,不及。
(2)①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②两个小孩开始复述之前主人与客人之间的谈话,竟然毫无遗漏。
(3)柳絮喜爱与赞美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第20页共54页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
汉语中的双音词。
册L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
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
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
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
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
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4.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育婴师紧急处理技巧试题及答案
- 本科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 育婴师沟通中的职业素养试题及答案
- 激光材料处理基础试题及答案
- 深度剖析卫生管理的重要试题及答案
-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的客户关系管理技术与方法试题及答案
- 把握2025年税务师考试命题趋势试题及答案
- 激光智能化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方案试题及答案
- 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中的个人特质与环境适应试题及答案
- 系统规划师职业素养的考核试题
- 2023年高考真题-语文(天津卷) 含答案
- 小学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10-我能坚持-教学课件
- 2024光伏发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4-01-06-01 电子商务师S 人社厅发202233号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面上项目
- 鞣制化学题库
- 基于“三新”背景下的2025届新高考物理复习备考策略-课件
- 2024人防工程设计指南医疗救护工程分册
- 风险控制岗位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国企)2024年
- 药剂科考勤管理制度
- 学徒签约合同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