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诗词内容理解_第1页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诗词内容理解_第2页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诗词内容理解_第3页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诗词内容理解_第4页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诗词内容理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鉴赏之诗词内容理解

一'常见题型分析

内容概括题

・题型特点:要求考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所写的主要内容,如事件、场景、画面

等。通常会问”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等。

・示例:请概括王湾《次北固山下》描绘的主要内容。

・分析:需要考生梳理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和描述,首联写诗人在旅途中停泊北固山下;

颔联写潮水上涨,两岸开阔,顺风行船;颈联写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上升起,旧年未

逝,新春已来;尾联写思念家乡,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综合起来,可

概括为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看到的江南冬末春初的壮丽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思乡

之情。

・答题关键:准确提取诗歌中的关键信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如时间、空间、事情

发展顺序等)进行整合,语言尽量简洁明了。

意象分析题

・题型特点:考查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包括意象的含义、作用以及所传达的情感。题

目常为“诗中‘XX,意象有什么含义?”“某意象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等。

・示例:分析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里“大漠”“孤

烟”“长河”“落日”这些意象的作用。

・分析:“大漠”展现出了边塞地区的广袤与荒凉;“孤烟”描绘了烽火台燃起的浓烟

在广袤沙漠中孤独升起的景象,突出了边塞的孤寂;“长河”点明了边塞的河流,增

添了画面的空间感;“落日”则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又略带苍凉的氛围。这些意象共

同构成了一幅塞外风光图,既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之感,又体现了塞外景色的

雄浑壮美。

・答题关键:既要了解意象的传统象征意义,又要结合诗歌的具体语境分析其独特内

涵,从营造氛围、表达情感、结构作用等方面阐述其作用。

情感把握题

・题型特点:要求考生理解并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能会问“这首诗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哪些心境?”等。

・示例:分析杜甫《春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分析: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国家沦陷、城池破败的景象,表达了

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花、鸟拟人,写出了诗人因

感时伤怀、恨别思家而产生的痛苦心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体现了战乱中

对亲人的思念;“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

苦和无奈。综合起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复杂情感。

・答题关键:从诗歌的意象、意境、关键词句以及写作背景等多方面入手,全面分析诗

人的情感,注意情感可能不是单一的,要准确、完整地表述。

主旨理解题

・题型特点:考查对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和归纳,通常的问法有“这首诗的主旨是什

么?”“诗人通过这首诗想要表达什么?”等。

・示例:概括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主旨。

・分析:词的上阕写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又因不能乘风归去而生出寂寞之感;下阕写

由望月而引发的对人间的悲欢离合的思考。“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体现了诗人对

亲人的美好祝愿以及旷达乐观的情怀。整首词以月起兴,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

考,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间美好情感的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的哲

理性思考。

・答题关键:综合考虑诗歌的内容、情感、写作手法等,深入挖掘诗歌的深层含义,准

确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语言表述要准确、全面。

炼字赏析题(与内容理解相关角度)

・题型特点:针对诗歌中某一个或几个关键字词进行赏析,分析其在表情达意、塑造形

象、营造意境等方面的作用,从而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题目常为“诗中‘某字'

用得好,好在哪里?”“请赏析‘某字'的妙处”等。

・示例:赏析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分析:“绿”本是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春风吹拂下江南大

地由枯变绿的过程,让人仿佛看到了春天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既写出了江南

春天的特点,又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归心似箭的

心情。

・答题关键: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然后分析其运用的手法(如词性活用、修辞手

法等),接着描述该字所展现的景象或状态,最后点明其在表达情感、突出主旨等方

面的作用。

手法分析题(从内容理解角度)

・题型特点:要求考生分析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衬

托等),并阐述其对表现诗歌内容和情感的作用。常见问法有“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

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某句诗”等。

・示例:分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

春”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分析:这句诗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的手法,将“沉舟”“病树”与“千帆”“万木”进

行对比,同时以“沉舟”“病树”自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

了在沉舟旁边有很多船驶过,在病树前面有无数树木争春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了新事

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虽历经坎坷,但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的人生态度。

・答题关键:准确判断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该手法是如何运用

的,再阐述其对表现诗歌内容、情感、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二、答题方法与技巧

1.整体感知

。通读全诗,了解体裁题材:拿到一首诗词,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它是古诗、

律诗、绝句还是词等体裁,以及所属的题材类型,如边塞诗、田园诗、送别

诗、怀古诗等。不同的体裁和题材往往有其特定的风格和常见的情感表达。例

如,边塞诗多描绘边疆风光、战争场景,表达将士的思乡之情、报国之志等;

田园诗常写田园生活、自然风光,抒发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

爱。如王维的《使至塞上》是一首边塞诗,通读后能感受到诗中描绘的塞外风

光和诗人的情感。

o关注标题、作者、注释等辅助信息:标题往往能点明诗歌的主题、写作背景或

情感基调,如杜甫的《春望》,“春”点明时间,“望”字奠定了诗歌的情感

基调,暗示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亲人的关切。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也

有助于理解诗词,比如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等。注释则可能提供

诗词中涉及的典故、难词的解释或写作背景等重要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诗词内容。例如,在学习李商隐的《无题》时,注释可能会介绍他的爱情经

历,有助于理解诗中缠绵怫恻的情感。

2.细节分析

o抓关键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关键词往往能生动地描绘事物的状态、表现

诗人的情感。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惊”两个动

词,赋予花和鸟以人的情感,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因感时伤怀、恨别思家而产生

的痛苦心情。又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以动写静,生动地描绘出

春天杏花盛开、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O析意象:意象是诗人用来寄托情感的客观物象,掌握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是理

解诗词的关键。比如,“月”常代表思乡、思亲,“雁”常与书信、思乡有

关,“柳”常表达送别、留恋之情等。但也要结合具体诗词分析意象的独特含

义。例如,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凉、伤感的离别

氛围,烘托出词人的离愁别绪。

O理结构:分析诗歌的行文脉络、层次关系,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整体内容和情感

变化。例如,律诗一般四联八句,首联起兴,颔联和颈联写景或叙事,尾联抒

情或议论;词则有上下阕,上阕多写景或叙事,下阕多抒情。如杜甫的《春

望》,首联写春望所见之景,颔联触景生情,颈联写因战乱导致的家书难觅,

尾联以细节描写收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变化。

3.情感分析

O结合背景,体会情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诗人的个人经

历,能更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情感。例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创作于他被元

军俘虏后,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他视死如归的民

族气节和爱国情怀,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他的处境,就能深刻理解这种情感

的来源和意义。

O关注诗眼,把握主旨:诗眼是诗歌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和主旨的字词或句子。

抓住诗眼,能提纲挈领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

思》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家万里”“归无计”体现了

将士们思乡却又因未建功立业而无法归乡的矛盾心情,是这首词的情感核心。

4.规范答题

0明确题型,组织语言:根据不同的题型,采用相应的答题格式。例如,回答内

容概括题时,可按照“人+事+景(情)”的模式进行概括;回答意象分析题

时,先指出意象,再阐述其含义和作用;回答情感把握题时,分点列出诗人的

情感。语言表达要简洁明了、条理清晰,尽量使用专业术语,如“借景抒

情”“托物言志”“营造氛围”等。

O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在答题时,要结合诗词中的具体诗句进行分析,避免空

泛地谈感受。例如,回答“《钱塘湖春行》中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对西湖早春

景色的喜爱?”这一问题时,要指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

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等诗句,分析其中“早莺”“新

燕”“乱花”“浅草”等意象如何体现了西湖早春的生机勃勃,从而表现出诗

人的喜爱之情。

三'典型例题解析

用典类

・题目:阅读王维《使至塞上》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本诗“都护在燕然”与范

仲淹《渔家傲》中“燕然未勒归无计”都选用“燕然”的地名典故,其在诗句中的含

义有何不同?

・诗句:《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

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答案:《使至塞上》中,“燕然”是“都护”作战的地点,写出战争的残酷和“都

护”的艰辛。《渔家傲•秋思》中,词人用“燕然”典故,交代不能归家的原因。两

诗都抒发作者对守边将士的赞叹之情。

・解析:“燕然”这个典故原指东汉窦宪北伐匈奴,在燕然山刻石记功。在《使至塞

上》中表明都护正在燕然作战,体现战事;《渔家傲•秋思》中“燕然未勒”意思是

还没有在燕然山刻石记功,即没有完成功业,所以不能归家。

手法情感类

题目:(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阅读《过广陵驿》,《新元史》评萨都剌的诗

具有“清丽”的特点,请结合“寒砧万户月如水,老雁一声霜满天”赏析。

・诗句:《过广陵驿》“秋风江上芙蓉老,阶下数株黄菊鲜。落叶正飞扬子渡,行人又

上广陵船。寒砧万户月如水,老雁一声霜满天。自笑栖迟淮海客,十年心事一灯

前。”

・答案:该句使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渲染了凄凉、冷清、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

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漂泊之苦,对于同样分处两地的人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解析:视觉上写月光如水,繁霜满天,听觉上写点点砧声敲响,一声秋雁鸣叫,视听

结合描绘出秋意深重的场景。“寒砧”让人想起家中,“寒月”显示羁旅孤单,“老

雁”“霜满天”也有思乡之意,体现“清丽”中“清”的特点,也传达出凄凉等复杂

情感。

比较阅读类

・题目:(2024•江西•中考真题)阅读朱松《新笋》和蔡楠《咏新荷》,从内容或写

作技巧的角度,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共同点。

・诗句:《新笋》“春风吹起薛龙儿,戢戢满山人未知。急唤苍头斫烟雨,明朝吹作碧

参差。”《咏新荷》“朱阑桥下水平池,四面无风柳自垂。疑似水仙吟意懒,碧罗笺

卷未题诗。”

・答案:示例一:两首诗都是写新生事物,所写景物清新而充满生机,富有情趣。示例

二:两首诗写物都发挥想象,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解析:从内容看,《新笋》写新生竹笋满山,《咏新荷》写新生荷叶如未题诗的纸

笺,都写新生事物,画面清新有生机。从技巧看,《新笋》中“明朝吹作碧参差”是

想象竹笋长成竹子的情形,《咏新荷》中“疑似水仙吟意懒”是想象水仙的状态,都

运用了虚写。

哲理类

・题目:阅读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

春”蕴含了什么哲理?

・诗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

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答案:蕴含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

态度。

・解析: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千帆”“万木”比喻新贵们和新事物,

在客观上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即使自己处于困境,但是周围的新事物

依然在蓬勃发展,不能因自身的遭遇而消极,应积极面对生活。

四'实战演练

1.阅读李白《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

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

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