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鉴赏之典故、意象及表现手法
一、古诗词的典故分类
(-)神话传说类
/归雁:源自“雁足传书”传说,大雁每年秋去春回,《汉书•苏武
传》中有天子射雁得系帛书救回苏武的故事,诗词中常以归雁寄托思乡或传递
书信之情。
/子规:相传是蜀国国王杜宇失国身死魂魄所化,啼声凄苦如“不如归
去”,常用来表达悲苦、哀怨、思归等情感。
/蓬山:即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代表仙境,常表达对美好境界
的向往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鸟,后成为信使代称,用于表达传递消
息、沟通情感的愿望。
/九万里风鹏正举:出自《庄子•逍遥游》,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
空,象征着追求自由、理想,也表示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三山:《史记•封禅书》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是仙人居
住之地,寄托对仙境的向往和摆脱现实苦闷的愿望。
/黄鹤楼:传说古代有费祎在此乘鹤登仙,给黄鹤楼增添了神秘色彩,
常引发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历史故事类
/铜雀:曹操建造铜雀台,楼顶立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杜牧诗中
“铜雀春深锁二乔”借其暗示赤壁之战若失败的后果。
/燕然:《后汉书•窦宪传》中窦宪率军大破单于军,登燕然山刻石勒
功,代指边防前线,常表达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或战争未胜的无奈。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是南唐陈皇帝陈叔宝沉溺声色时的歌
曲,被称为“亡国之音”,用于借古讽今,警示统治者勿沉迷享乐。
/易水:战国时荆轲刺秦王,燕太子丹等人送至易水边,荆轲慷慨而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代表着悲壮、慷慨赴死的精神。
/黄金台: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以招纳天下贤士,表达统治者
求贤若渴或诗人渴望得到重用。
/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中说天狼星“主侵掠”,常代指入侵的敌
人,表达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决心。
/亲射虎,看孙郎:孙权曾亲乘马射虎,作者以孙权自喻,展现英武之气
和少年狂气。
/遣冯唐:汉文帝派冯唐持符节赦免魏尚,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
重用自己。
/八百里:晋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后人以“八百里”指牛,在诗词
中描绘军旅生活或表现豪迈之情。
/的卢:刘备曾乘的卢马从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代表着宝马、良
驹,表现将士们的英勇作战。
/闻笛赋:西晋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被杀害后,向秀经过其旧居,听到
邻人吹笛,作《思旧赋》,用来怀念友人。
/烂柯人: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童子下棋,棋局终了斧把已朽烂,回到村
里已过百年,表达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采薇: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
食,最后饿死,代指隐居生活,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
/问鬼神: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至夜半前席,借此典故讽刺统
治者不关心民生,只问鬼神之事。
/三秦:项羽灭秦后,把秦故地分封给秦国三名降将,故称“三秦”,常
用来指代关中地区。
/投笔:班超家境贫寒,以帮官府抄写文书为生,后投笔从戎,效法傅介
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指弃文从武。
/长城:檀道济是南宋大将,被宋文帝猜忌杀害,他大怒称“乃坏汝万里
长城”,后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楼兰:楼兰王贪财,多次杀害汉使,傅介子计斩楼兰王,“楼兰”代
指边境之敌,“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三)前人诗句类
,路长日暮: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和“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表达人生道路艰难、时光易逝。
/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表示自己虽有才
华却无处施展或感慨写诗难以达到惊人的境界。
/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此句化用
杜甫《登高》中的“不尽长江滚滚来”,借景抒情,表达对历史变迁、时光流逝
的感慨。
二、课内典故理解
《次北固山下》
・归雁:源自“雁足传书”的故事。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
北方,古代有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汉书•苏武传》中就有天子射雁
得系帛书,知苏武在某泽中的记载。在诗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
边”,诗人借归雁表达了希望大雁能为自己捎一封家书回洛阳的愿望,
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赤壁》
・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在邺城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立有大铜雀,台
上住姬妾歌妓。相传曹操消灭袁绍兄弟后,夜宿邺城,掘地得铜雀,荀
攸言此为吉祥之兆,曹操大喜,于是决意建铜雀台。诗中“东风不与周
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作者假设如果东风不给周瑜方便,那么大乔
小乔就会被曹操锁在铜雀台中,以此来暗示如果赤壁之战周瑜失败,东
吴将会面临被曹操吞并的命运,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命运
的思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杜
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啼声如“不如
归去”。诗中“杨花落尽子规啼”,借子规啼叫渲染了一种凄凉、哀伤
的氛围,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王昌龄被贬的
同情和担忧。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八百里:据《世说新语》载,晋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十分珍
视。王济指牛作赌注,与王恺比射,王济获胜,杀牛作炙。后人即以
“八百里”指牛。在词中“八百里分麾下炙”,描绘了将士们在军营
中分享牛肉的热闹场景,展现了军队的豪迈生活。
・的卢: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相传刘备曾在荆州遭敌将追杀,乘的
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词中“马作的卢飞
快”,以的卢马的快速来形容战场上的战马跑得飞快,表现出战斗的激
烈和紧张。
・霹雳:指雷声,此处比喻射箭时的弓弦声。语出《北史•长孙晟传》:
“突厥之内,大畏长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弓如霹雳弦
惊”形象地写出了射箭时弓弦发出的声响像雷声一样惊人,突出了战斗
的激烈和紧张。
《使至塞上》
・燕然:燕然山,即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后汉书・
窦宪传》记载,窦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
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诗中“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
然”,暗示了前方战事的紧张,都护还在燕然前线作战,也表现出诗人
对守边将士的敬意。
《泊秦淮》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是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
所作,歌词极其绮艳轻荡。当年隋兵陈师江北,陈叔宝依旧沉溺声色,
终于被俘亡国,因此《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诗中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借商女唱《后庭花》,实际上
是讽刺晚唐统治者不以历史为鉴,沉迷于享乐,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
的忧虑。
《雁门太守行》
•易水:河名,在今河北省西部。战国时荆轲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
送至易水边,高渐离击筑,荆轲和乐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
士一去兮不复还”。诗中“半卷红旗临易水”,借易水这个典故,营造
出一种悲壮的氛围,暗示将士们将像荆轲一样,抱着必死的决心奔赴战
场。
・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以招纳天下贤士。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诗人借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
将士们为了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愿意不惜牺牲生命,为国家效力的决
心。
《行路难》
・垂钓坐溪上:传说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磺溪垂钓。诗中“闲来垂
钓坐溪上”,作者以吕尚自比,暗示自己也希望能像吕尚一样,遇到明
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见汤以前,梦乘舟过日月之边。“忽复乘舟梦
日边”,作者借伊尹的典故,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遇合的期待,希
望能有机会得到重用,施展才华。
・长风破浪:据《宋书•宗毒传》载,宗毒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
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诗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
济沧海”,诗人以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困
境,但仍然坚信总有一天能乘风破浪,扬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实现自
己的理想。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
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
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表达了对旧友的思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
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
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
慨,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
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
•孑小郎: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
传》载:孙权曾亲乘马射虎于凌亭。词中“亲射虎,看孙郎”,作者以
孙权自比,表现出自己的英武豪迈,也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像孙权一样有
所作为。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
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
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
魏尚。苏轼在这里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
自己,让自己有机会到西北边疆去抗敌报国。
・天狼: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掠”。词中“西北望,射天狼”,作
者以天狼星比喻西北边境的敌人,表达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保卫边疆
的决心。
《渔家傲•秋思》
・燕然未勒:前面提到“燕然”是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
山)。“勒”是雕刻的意思。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
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词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燕然未勒”表明战争尚未取得胜利,范仲淹借这个典故,抒发了边关
将士们功业未就、无法归家的无奈和痛苦,同时也体现了他们保家卫国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生子当如孙仲谋: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记载,
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见吴军
阵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
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词中“天下英雄谁敌手?曹
文U。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借曹操之口,盛赞孙权的年少有为,突
出他的盖世武功,通过对孙权的赞扬,委婉地表达了对南宋朝廷主和派
的不满,以及对像孙权那样有胆有识、能保家卫国的英雄人物的渴望。
《过零丁洋》
・汗青: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
写,并免虫蛀,谓之“汗青”。后以“汗青”指史册。诗中“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以“汗青”代指史册,表明
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希望自己的一片忠心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记
录,体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山坡羊•潼关怀古》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里虽未明确提及具体典故,但包含着对历史兴
亡的感慨。中国古代许多朝代都曾在潼关一带修建宫殿,如秦汉时期的
都城长安附近,有着众多宏伟的宫殿建筑。然而随着朝代的更替、战争
的破坏,这些曾经辉煌的宫殿如今都已化为尘土。作者通过这样的描
写,借古讽今,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即无论曾经多么强大、辉煌的
王朝,最终都难以逃脱灭亡的命运,进而表达了对人民在历史兴衰中所
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饮酒(其五)》
・南山:这里的“南山”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一个文化意象,它有多重
含义。从地理角度看,可能是指庐山(陶渊明居住在潺阳柴桑,庐山在
其附近)。从文化内涵上,“南山”代表着一种远离尘世喧嚣、宁静自
然的生活环境和精神境界,与官场的污浊、纷扰形成鲜明对比。“采菊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在此以悠然自得的心境与南山的宁静和
谐相融合,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归隐生活的满足,也表达了他追
求精神自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此句虽未直接引用典故,但体
现了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自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博施济
众”等理念后,这种关心天下苍生、希望帮助众人摆脱困境的思想成为
儒家知识分子的一种理想追求。杜甫在自己茅屋被秋风所破、生活陷入
困境的情况下,仍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
呼喊,展现了他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
社会责任感,是对儒家“兼济天下”思想的生动诠释。
三、理解和运用古诗词中的典故
一、理解古诗词中典故的方法
1.熟悉典故来源:许多典故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或文学作
品出处。例如“闻笛赋”源自西晋向秀的《思旧赋》,向秀经过嵇
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对故人的怀念,作此赋。了解这
一来源,就能明白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
笛赋”表达了他对已逝友人的思念之情。又如“楼兰”这一典故,源
于汉时西域的楼兰国与汉朝的故事,王昌龄《从军行》中“不破楼兰终
不还”,通过了解典故来源,可知诗人借此表达了将士们抗击外敌、保
家卫国的决心。
2.结合诗词语境:在理解典故时,不能孤立地看待,而要将其放在整首
诗词的语境中。比如杜牧《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
乔”,“铜雀”是曹操所建的铜雀台,结合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整首
诗的语境,就可明白诗人是通过假设东风不给周瑜方便,二乔可能被锁
进铜雀台这一结果,来暗示历史的偶然性,表达对历史的独特思考。再
如王维《使至塞上》中“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结合诗人出使边
塞的情境,“燕然”(窦宪曾在燕然山刻石勒功)这一典故,既表明了
边塞的位置,也透露出诗人对守边将士的敬意以及对自己此次出使的感
慨。
3.分析情感主旨:典故往往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和诗词的主旨。像李白
《行路难》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吕尚垂钓
遇文王和伊尹梦舟日边得遇商汤的典故,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困
境,但仍期待能得到明主赏识、实现理想抱负的情感。又如辛弃疾《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如孙权、刘裕、刘义隆、
廉颇等,词人通过这些典故,抒发了自己对英雄人物的仰慕,对南宋朝
廷偏安一隅的忧虑,以及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4.对比相似典故:有些典故在不同诗词中可能有相似或不同的含义和用
法。比如“雁”这一意象,在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
雁洛阳边”中,“归雁”主要表达思乡之情,源自“雁足传书”的
故事;而在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
意”中,“雁去”除了有季节的暗示外,也烘托出边塞的荒凉和征人
的思乡之情,但情感更显深沉和孤寂。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把
握典故在不同诗词中的细微差别。
二、运用古诗词中典故的方法
1.直接引用表达情感:在写作或表达中,若情感与典故所蕴含的情感相
符,可直接引用。比如当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时,可
借鉴李商隐《无题》中“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以
“青鸟”这一典故,表达希望能传递思念之情的愿望。再如写自己渴望
得到重用,实现人生价值时,可引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
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冯唐”典故表明期待被朝廷重用的心
情。
2.化用典故创新意:根据表达需要,对典故进行适当改编或化用。例如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中“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化用
了“终军请缨”的典故(终军曾自请,愿系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
阙下),赋予“长缨”和“苍龙”新的时代内涵,表达了红军战士
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决心和信心。又如现代人在创作诗词或文章时,也
可化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以“东篱”“南山”
等意象,表达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结合现代生活的特点进行
创新表达。
3.巧用典故增强文采:在诗词、散文等写作中,合理运用典故可以增加
作品的文化底蕴和文采。比如在描写战争场景或表达爱国情怀的文章
中,引用王昌龄《从军行》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的典故,能使文章更具气势和感染力,生动地展现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
坚定决心。在抒情散文中,运用“子规”“归雁”等典故,可营造出
浓厚的情感氛围,增强情感表达的深度和细腻度。
4.串联典故深化主题:在长篇作品或系列创作中,可串联多个相关典故
来深化主题。例如在以“历史兴衰”为主题的诗词创作中,可先后运
用“黍离”(表达对国家昔盛今衰的感慨)、“后庭花”(象征亡国之
音)、“铜雀台”(暗示历史的变迁)等典故,从不同角度展现历史的
沧桑变化,使主题更加深刻和丰富。
四、答题技巧
1.准确识别典故:熟悉常见的文化典故,如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文学
作品中的经典情节等。例如看到“燕然未勒”,要知道出自东汉窦宪追
击北匈奴刻石记功的故事;看到“长风破浪”,要联想到宗意“愿乘
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平时学习时注重积累,阅读古诗词时仔细分析
诗句,判断是否运用了典故。有些典故可能比较隐晦,需要结合诗句的
上下文和整首诗的背景来判断。比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单看
诗句可能不明确其含义,但结合整首词表达的作者渴望被重用的情感以
及对历史典故的了解,就能判断出这里运用了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
故。
2.理解典故原意:了解典故的原始出处和基本内容,这是理解其在诗词
中含义的基础。例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垂钓碧
溪”说的是吕尚未遇周文王时在礴溪垂钓的故事,“乘舟梦日”是伊
尹见汤前梦乘舟过日月之边的传说。只有清楚这些典故的原意,才能明
白诗人运用它们是为了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明主赏识、实现政治抱负的愿
望。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参考注释等方式,深入了解典故的详细内容和
背景。
3.结合诗词背景:将典故与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
感联系起来。比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是他在南宋灭亡后
被元军俘虏,在押解途中写下此诗。诗中“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
叹零丁”,“惶恐滩”和“零丁洋”既是实际的地名,又蕴含着诗人
特定经历中的情感。结合他当时的处境,就能理解这两句诗不仅是对过
去经历的回顾,更是表达了他在国破家亡、自身被俘的情况下的痛苦和
无奈。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时的心境,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典故
在诗词中的作用和意义。
4.分析典故作用
O抒情作用:很多典故用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如思乡、怀人、壮
志难酬、报国无门等。像“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归
雁”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
龙为君死”,借黄金台的典故抒发了将士们为报答君主的知遇之
恩、甘愿为国捐躯的壮志豪情。
O言志作用:诗人常借典故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和抱负。如李白在
《行路难》中运用吕尚、伊尹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困境但
仍对未来充满信心,希望能像他们一样得到重用,实现理想。
O增强表现力:典故的运用可以使诗词的语言更加含蓄、委婉,
丰富作品的内涵。例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用《玉树后庭花》这个“亡国之音”的典故,含蓄地讽刺了晚
唐统治者的荒淫无道,比直接表达更具艺术感染力。
O营造氛围:有些典故能够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帮助读者更好地
理解诗词的意境。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子规”的典故营造出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对友
人被贬的同情和担忧。
5.规范组织答案:回答典故内容理解题时,要条理清晰,一般先解释典
故的原意,再结合诗词内容分析其在诗中的含义和作用,最后点明诗人
运用该典故所表达的情感或意图。例如:问“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
深锁二乔”中典故的含义和作用。答:这句诗运用了赤壁之战的典故,
“东风不与周郎便”指如果没有东风帮助周瑜火烧赤壁,“铜雀春深锁
二乔”假设了曹操胜利后将大乔小乔锁于铜雀台的情景。在诗中,作者
借此典故,以二乔的命运象征东吴的命运,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同时也暗示了机遇对成功的重要性,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五、答题模板
1.抒情类
。模板:此句运用了“[典故名称]”的典故,该典故原指[简述
典故的原始内容]。在本诗中,诗人借这一典故,生动形象地抒发
了[具体情感,如思乡、怀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伤春悲秋
等]之情。使情感表达更加[具体特点,如含蓄委婉、深沉真挚
等],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让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的心境。
O示例:《使至塞上》中“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运用了
“燕然勒功”的典故,该典故原指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至燕然
山刻石记功而还。在本诗中,诗人借这一典故,生动形象地抒发
了自己对守边将士们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流
露出自己漂泊在外的孤寂之感。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委婉,增强
了诗歌的感染力,让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复杂的心境。
2.言志类
。模板:诗句运用了“[典故名称]”的典故,其原本的故事是
[详细说明典故的由来和内容]。诗人在此以[典故中的人物或事
物]自比,表明了自己[具体的志向或抱负,如渴望被重用、追
求理想、坚守节操等]的志向。体现了诗人[相关品质或精神,
如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等]的精神,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深化了
诗歌的主题。
。示例: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
舟梦日边”运用了吕尚垂钓碧溪和伊尹梦日的典故,吕尚在礴溪
垂钓,后遇周文王得以重用;伊尹在受商汤重用前,曾梦见自己
乘船经过日月旁边。诗人在此以吕尚和伊尹自比,表明了自己虽
身处困境,但仍渴望被明主赏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志向。
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精神,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深
化了诗歌中关于追求理想的主题。
3.以小见大、象征类
O模板:这里运用了“[典故名称]”的典故,典故的基本情况是
[阐述典故的大致情节]。诗人通过这一典故,以[具体的小事物
或小场景]象征[与之对应的大事物或大概念,如以个人命运象
征国家命运等],深刻地揭示了[相关的社会现实、人生哲理或历
史规律等],使诗歌的主旨更加[具体特点,如深刻、丰富等],
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思想深
度。
O示例:杜牧《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运用了赤壁之战的典故。诗人通过“二乔被锁铜雀台”这一具
体场景,以二乔象征东吴的命运,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的偶然性和
机遇对成败的重要影响,使诗歌的主旨更加深刻,引发读者对历
史兴亡的深入思考,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思想深
度。
4.对比、衬托类
O模板:该句运用“[典故名称]”的典故,典故内容为[说明典
故的具体内容]。诗人将[诗中的情况或人物]与典故中的[相应
情况或人物]进行对比(或用典故中的情况衬托诗中的情况),
突出了[具体的特点或情感,如现实的残酷、诗人的无奈等],表
达了诗人[相关的情感或态度],使诗歌在对比(或衬托)中更具
张力,更能体现诗人的创作意图。
O示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
老矣,尚能饭否?”运用了廉颇的典故,廉颇年老时赵王派人试
探他的身体状况,廉颇虽老但仍能一顿饭吃一斗米、十斤肉,还
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诗人将自己的处境与廉颇进行对比,突
出了自己虽有报国之志却不被重用的无奈与悲愤,表达了对南宋
朝廷不能重用人才的不满。使诗歌在对比中更具张力,更能体现
诗人渴望为国效力却壮志难酬的创作意图。
六、例题解析
例题1
・题目:阅读杜牧的《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可口可乐营销策略》课件
- 铁道机车专业教学张琼洁课件
- 双语客运值班员客运站的设备组成课件
- 双语列车长安全管理规定课件
- 铁路市场营销成本导向定价法课件
- 管道支吊架调整施工方案
- 《GB 19147-2016车用柴油》(2025版)深度解析
- 中华传统文化课课件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个人职业能力训练课件
- 智慧树知到《形势与政策(北京大学)》2025春期末答案
- 2025年中国尼龙注塑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智慧能源体系》课程教学大纲
- DBJ04-T 241-202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特殊人群安全用药指导
- 工业物联网安全风险评估-深度研究
- 2024年机场广告行业投资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 《洗地机培训方案》课件
- 手术室护理新进展
- 2025年华侨港澳台学生联招考试英语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恙虫病正式》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