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语文中考复习专练: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初,权谓吕蒙目:“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目:“孤岂欲
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孤岂欲卿检飨为博士邪!()(2)或鲁肃过寻阳。()
(3)即更刮目相待()(4)大兄何加事之晚乎()
2.翻译下面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加点词,词意相同的一组是()
A.但微颔之。但当涉猎
B.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愿为市鞍马
D.如往事耳归来?天子
4.从文中找一个成语来形容吕蒙的变化。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卖油翁
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
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康肃问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目:
“尔安敢轻吾射!"翁日:“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
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5.写出下列加点词的解释。
秤担:()腕之:()
芯然:()道之:()
尔索敢联吾射:()()
释担画立:()以钱覆基口:()
6.翻译下列句子。
①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②无他,但手熟尔。
7.“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
么?
8.概括出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性格特点。
陈尧咨:_________________
卖油翁: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10.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琼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抵,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饵然不动()(2)4折蛇行()
(3)惜惟幽邃()(4)求而从者()
12.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
14.作者听到水声“心乐之”,看到鱼儿感到他们“似与游者相乐”,但后来居然感到“悄怆幽
邃",你如何理解作者这一忧一乐的情感变化?
15.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富贵不能淫
①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单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写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自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
1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岂不雄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B.丈夫之愚也冠:行冠礼
C.必敬必珍戒:告诫D.与民电之由:遵从
17.孟子的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请从文中找出一处例子并作具体
分析。
18.在孟子心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请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
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
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
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列举了历史上六个历经磨难而成就大业的贤君名臣,这是事实论据。
B.第③段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对上文的观点进一步加以阐述。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结论对于个人成才与国家大治都适用。
D.本文对中心论点的论证,更多是从“死于安乐”的角度展开的。
20.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举于市举一反三举足轻重B.人恒过过目不忘悔过自新
C.衡于本不足为虐深思熟虐D.征于售声色俱厉眉飞自舞
2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2.2010年中国西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同样的事情在2008年上演过,真可
谓“多难兴邦”,这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
23.孟子的文章以雄辩著称,请从文中举一个例子(从句式和气势等方面)加以说明。
24.文言文阅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目: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⑴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鲫的一项是()
A.鸿非不深也池:护城河。
B.寡助之至至:到达。
C.春而去之委:放弃。
D.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作者用两个“不如”强调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要素中,“人和”起到了
决定性作用,另外两个条件则可以完全忽略。
B.“人和”“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孟子“民本”
的政治思想。
C.作者在阐述“得道者多助”时,先用了三个否定的排比句、顺理成章地推导出结论;然后
又把“多助”和“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引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D.文中有不少的对偶句和排比句,这些句子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
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才啬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百废县兴县答之B.南极潇湘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至若春和量明四时之量不同D.旭酒临风手坦文书口称敕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2)微斯人,吾谁与归?
2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前四句从空间角度,
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洞庭湖的壮观景象。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作者借“古仁人”的政治理念,含蓄表达自己“先
忧后乐”的政治理想和奉献精神。
C.作者善于以简取繁,巧妙地转换内容和写法,比如以“前人之述备矣”一句带过无数
叙述,以“嗟夫”二字引出“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展开议论。
D.第③④段运用排比和对偶的手法叙述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时的所见所感,一暗
一明、一悲一喜,写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
28.结合选文与链接材料,从人物言行、旁观者角度说说你对范仲淹的认识。
【链接材料】
宝元初,元昊叛,时延安新被围,朝廷择帅,皆畏不行。仲淹奏请兼领延安军以待寇
至,上嘉①而从之。阅兵得万八千,选六将俾②(bi)领之,日夕训练,号为精兵焉。贼闻
之第戒目:“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大范
老子”谓范雍也。又城③青涧,开营田,招属羌及请戒诸路养兵蓄锐,以据贼冲。
注释:①嘉:赞许;②俾:使、令;③城:建城。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便畲船屋畲俨然
B.寻回所志便扶回路
C.桑竹之后后予作文以记之
D.不足为外人道也为诋,为屿,为堪,为岩
30.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文章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发现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访桃源的过程。
B.文章第三段描述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细节,突出桃源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
C.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D.文章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31.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根据课文内容,请概括桃花源的美好体
现在哪些方面。
32.选文中的桃源人与链接材料中的滁人都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其形成的
原因各有不同,试简述。
【链接材料】
滁①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今②滁
介江淮之间,民安于吠亩衣食,以乐生送死③。而孰知上④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⑤于百
年之深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①滁:滁州。②今:北宋。北宋结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战乱。③乐生送死:百姓活着时
能快乐地生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④上:皇上。⑤涵煦:滋润化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跃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
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
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发于吠亩之中发:兴起,指被任用
B.人怛过,然后能改恒:常常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崩喻:了解、明白
D.出则无改国外患者敌:敌人
3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曾益其所不能B.行拂乱其所为C.入则无法家拂士D.困于心,衡于虑
3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列举六位先贤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B.文中作者认为造就人才,既要重视成才的客观条件,也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
C.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D.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回答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竺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
颂耳必逾;或通甚鬼哨,一鱼愈恭,一礼愈毛,一丕鳌苴二宣必复;一俟甚欣惧,一则又请焉2故余虽
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雁行深山巨谷中。冬冬烈风,大雪深数尺,尺肤皴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
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泮然若
神人;余则缁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
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
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36.下列语句加点词语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无从攀书以观(得到)B.色愈恭,礼愈至(周到)
C.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箱子)D.方冬烈风,大雪深数尺(极)
37.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
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
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
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
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8.下列对《鱼我所欲也》课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
A.在第一段里,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
B.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普通的人也有羞恶之心,
宁可饿死也不失义。
C.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讲的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反面论证;“不辩礼义”
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正面论证。
D.孟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人性是善的,本文正是从这种思想出发,论述
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
39.对选文第二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B.拿对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的不同态度作对比,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C.是亦不可以己乎,采用了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万钟不辩礼仪而受之的疑问。
D.在结构上,此段末句“本心”与上段末句的“是心”相呼应,含义相同。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急。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
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软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
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烽然若
神人;余则缰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
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
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40.下列对文章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书序,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议论和抒情,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B.作者用现身说法的方式,行文朴实、亲切、自然,多用事实说话,少有空洞说教。
C.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使事物差异更加明显,人物性格更加突出,道理不言而喻。
D.本文讲述自己年轻时艰苦学习的经历,旨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专心致志,有所成
就。
41.从第一段划线语句看,作者是怎样一个人?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壁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理,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2.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静以修身:(2)非淡泊无以啰志:
(3)非学无以广才:(4)年与时驰:
43.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4.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非/宁静无以/致远
C.险躁/则不能/治性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5.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哪几个条件?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杞人忧天
①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②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目:“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
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③其人日:“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④晓之者日:“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⑤其人目:“奈地坏何?”
⑥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奈何忧其坏?”
⑦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4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身*所寄亡:
(2)若屈伸呼吸若:
(3)亦不能有所中伤中伤:
4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2)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48.你如何看待晓之者对天、日月星辰、地等的解释?
49.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50.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文,回答问题。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
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
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⑴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舜界于吠亩之中
②饿其体肤___________
③征于色,发于声,而后筋
④入则无法家拂士
(2)翻译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⑶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
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5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愚公移山
《列子》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辱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
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目:“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
有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渤,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
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对选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惩恶扬善”中的“惩”是惩治的意思,可根据语境得知,“惩山北之塞”中的“惩”是苦
于的意思,二者意思不同。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中的“荷”和“荷枪实弹”中的“荷”意思相同,都是肩负、扛的意
思。
C.“苦其心志”中的“苦”意思是“使……痛苦。课内迁移可知,“何苦而不平”中的“苦”
意思也是“使……痛苦”。
D.“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和“身亡所寄”(《杞人忧天》)中的“亡”意思相同,都读wu,
都是没有的意思。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告之于帝。帝感其诚。
(3)愚公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请结合内容概括。
(4)文中“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反应有何异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
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益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
(1)途中两狼,缴行甚远。缀: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敢敌:
(3)其一不坐于前犬:
(4)止露显尾尻:
5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4.屠户的机智体现在什么地方?
55.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概括说说中华文化对狼这一形象认识的变化。
【材料】
华为永远都会是“狼文化”。狼嗅觉很灵敏,闻到机会拼命往前冲;狼从来是一群去奋
斗,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生存很艰难,但狼会不屈不挠、奋不顾身地进攻。
(节选自华为董事长任正非访谈)
5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本文作者,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淫慢则不能用精
②险躁则不能检性
(3)翻译文中画横线句。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4)请你从本文中选择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来指导你对于“立志”与“学习”的认识,并
简要说明选择理由。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
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
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
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大道之彳『也:
(2)讲信修睦:_____________
(3)幼有所箕_____________
5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59.文中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60.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61.大同社会和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62.你对文章所描写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
63.文中的“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64.试分析当今社会我们基本实现了哪些“大同”社会的构想。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兑命》
日“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6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弗学,不知其毒也:
(2)教然后知卧
(3)学学半:____________
6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故曰:教学相长也。
6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68.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69.课文和“链接材料”中都讲到了对于学习的态度,请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
链接材料: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①无涯,殆②已!
注:①随:追求。②殆:危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
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橘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7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百废县兴()(2)后予作文以记之()
(3)去国怀乡()(4)坦酒临风()
7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2.文中“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何不同?作者写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73.请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理解。
《2025年语文中考复习专练:课内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
1.研究儒家经典至U,等到另,另外知晓事情2.(1)吕蒙以军队
中事务繁多为由来推托。
(2)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3.A4.刮目相待要多读书,开拓自己
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见识。(言之有理即可)
5.放下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气愤打发怎么轻
视连词表顺承,然后代词,代指葫芦6.①他曾经在自家的园子里射箭,有
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
②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熟练罢了。7.不可以。“睨”表示斜着眼看,不以为然的
意思,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艺并不在意,换成其他词,表达不出这种效果。
8.陈尧咨:因善射而自以为是,骄傲自大,不可一世。卖油翁:身怀绝技,但
含而不露,谦虚谨慎。9.睨颔10.本文通过康肃公“善射”和卖油翁“酌
油”两件小事,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
11.静止不动的样子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凄凉跟随12.(1)青翠的
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13.清澈侧面描写14.作
者心情的变化是与其遭贬的经历紧密相连的。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被贬之后,心
中抑郁,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而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快毕
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的环境的触发,忧伤悲愤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15.示例:小石
潭位于小丘西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
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
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16.C17.“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采用排比的形式,气
势磅礴、义正辞严第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也将大丈夫精神的崇
高性推到极致。18.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
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和
屈服。
19.D20.D21.(1)用这些方法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2)内心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22.生于忧患(或生于忧患而死于安
乐)23.示例一:第①段用排比句,列举六个事例,气势磅礴,增强了说服力。
示例二:第②段运用短句,从人的主观因素(内心和外表)论述,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增
强语言气势。
24.(1)B
⑵①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
险要。
②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3)A
25.D26.(1)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7.D28.选文中,范仲淹像“古仁人”那
样,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阔胸襟,豁达乐观,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链接材料中,他挑选兵将训练军队,还采取了很多御敌的策略。敌
军称“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都体现出范仲淹在军事上富有谋略。
(政治上,众人都畏惧不敢前往时,他却主动请缨,可见他勇于担当)
29.B30.C31.(1)自然环境:优美富饶;(2)社会环境;安定和平;(3)人们
生活;自由快乐,安居乐业。32.桃源人的生活是因为躲避了战乱,与世隔绝:除人是
因为朝廷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33.D34.B35.A
36.C37.(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2)
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38.C39.C
40.A41.虚心求教;求知若渴;尊重老师;细心周到等(意思对即可)。
42.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明确,坚定。增长。疾行,指迅速
逝去。43.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44.C45.立
志、学习、惜时。
46.无,没有你伤害47.(1)整天在天中活动,为什么担心天会崩塌
坠落下来呢?(2)那人听了消除了疑虑,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也很高兴。48.晓
之者对天、日月星辰、地等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但他那种关
心他人的精神和耐心劝导他人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言之有理即可)49.告诫人
们不要为没有必要或无根据的事情而担忧。(意思对即可)
50.(1)兴起,指被任用。使……受饥饿之苦。了解,明白。同“弼”,
辅佐。
(2)①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
力。
②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我赞同“顺境也能成才”的说法。例如: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出生在一个豪门
世家,他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年轻的时候,事业上便有了很大的成就,著有《樊川
文集》。他与李商隐被后人称作“小李杜”。
51.(1)C
(2)便去禀告了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
(3)①山非常高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②年老力衰,人员少:愚公年且
九十,子孙荷担者三夫。③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
焉。
(4)相同点:“妻”和“智叟”在“力量的弱小”和“土石的处置”上提出了相同的疑问。
不同点:“妻”的疑虑中有担心和关心,“智叟”的质疑和阻拦只有嘲笑和轻视。
52.连接、紧跟攻击像狗一样屁股53.(1)于是屠户跑过去倚靠
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
(2)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54.①抢占有利地形,“屠
乃奔倚其下”找柴堆作掩护;②使用武器,放下担子,拿起刀,为自己争取了主动;③考虑
周全,想走时转到柴草堆后面寻找另一只狼;④把握时机,一跃而起,趁其不备杀死一只狼;
乘胜追击,又杀死了另一只狼。(意思对即可)55.示例: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狼是凶
残、阴险、狡诈、贪婪的象征(答出一点即可)。后来,我们逐渐发现,狼也有团结协作、
不屈不挠等值得借鉴的品质。
56.(1)诸葛亮
⑵振奋修养
(3)①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②年华随时光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日渐丧失。
(4)我选择“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明
确志向就没办法学有所成,告诉我们“立志”是“学习”的前提,我们应该立下志向,努力学习,
增长自己的才干。
57.施行培养成长58.(1)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
疼爱自己的子女。
(2)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59.大
道之行也,天下为公60.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