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岳阳楼》_第1页
杜甫《登岳阳楼》_第2页
杜甫《登岳阳楼》_第3页
杜甫《登岳阳楼》_第4页
杜甫《登岳阳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诵读诗歌登岳阳楼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南朝宋元嘉三年,中书侍郎、大诗人颜延之路经巴陵,作《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诗中有"清氛霁岳阳"之句,"岳阳"之名首次见于诗文。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分联赏析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昔闻:今上:渴望向往已久如愿以偿甚喜今昔的心情作对照,强调登楼时的喜悦1、“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分联赏析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登岳阳楼》的开篇虽只是平平的交代,却蕴含着强烈的今昔对比之感。作者对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向往已久,却迟迟不能到实地感受。而如今能登上岳阳楼,表面上看作者是激动万分,实则在时间的跨度中已经表露出了沉郁悲叹。

年少时未能登楼,到了“艰难苦恨繁霜鬓”之时才拖着病躯颤颤巍巍地登上心仪已久的岳阳楼。在今昔的变化中,作者虽然不禁悲叹,对未来的方向也迷茫不堪,但却从未忘记初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国家的衰落、战事频繁、生灵涂炭,又怎能不让作者萌生恻隐之心呢?分联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①“坼”字,分裂的意思,②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2、赏析“坼”“浮”二字。

①“浮”字,漂浮的意思,②诗人化静为动,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③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和壮美景象,④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总结:炼字类题答题模板:解词+手法+表达效果+情感分联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颔联描绘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写出它极其恢宏的气象。“坼”、“浮”二字历来为人称道,写出了破裂动摇之感,巨大的力量让天地摇动。此时离安史之乱已过去五年,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等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唐朝再无中兴之日,变得平庸。

“吴楚东南坼”表面上是写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实则暗指唐朝江山割裂的景象!“乾坤日夜浮”表面上写日月星辰和大地日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实则指国家动荡、风雨飘摇。此联总共十个字,却给读者带来极大的震撼。之所以能让未到洞庭的人感知气势雄浑的洞庭湖景象,是因为洞庭湖的浩淼是作者阔大胸襟的外在表现,更是作者“仁”的思想的体现。2、赏析“坼”“浮”二字。3、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关系?景情洞庭湖广阔无垠,烟波浩淼。诗人有不灭的济世的博大胸襟。

宋人黄鹤在《补注杜诗》中称此二句“尤为雄伟,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次豁达。”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孟郊·赠裴枢端公》)

君子心胸广阔无边,心胸才可以容纳百川。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登高观景,情由景生,心系国家安危的仁者“仁心”可见一斑。3、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关系?分联赏析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老病”: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两年,身体衰弱不堪——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

“有孤舟”: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那么和无边的宇宙“对应”的是什么呢?是一个极为渺小的“有限”之身,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行吟者,是被命运抛弃于苍茫湖水之中的如此穷愁潦倒的一个孤魂。缺衣乏食,居无定所,得不到亲友的慰藉,连一个赖以承受痛苦的正常的身体都没有。4、后两联转句写什么内容?

飘零、孤寂、衰老、贫病,一个活人生存所需的空间萎缩到不能再萎缩。

据统计,在杜甫一千余首诗歌中,出现“眼泪”这一意象的诗就有190余首。

请同学们打开大脑百度,输入关键词“杜甫”、“眼泪”。搜索到了哪些杜甫哭泣流泪的诗?杜甫的眼泪味谁而流?

《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哀江头》“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怀古迹》“怅怀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分联赏析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5、“凭轩涕泗流”中,包含诗人几种泪?1、感叹兵祸连接、国运动荡,忧国忧民。2、思乡思亲念友,3、感叹自己年迈多病、孤苦无依

王国维认为唐代所有诗人中,杜甫是最伟大的一个,不仅是王国维,就连英国BBC纪录片《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杜甫》。那么在同学们你们的心目中,谁才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自由讨论叶嘉莹:

“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但大多不过是对悲苦的消融与逃避,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贰登临诗诗歌鉴赏

登临诗:是指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登临某处(楼、山、亭、台、阁等)而生发某种或某些情思的诗词。所谓“君子登高必赋”、“登高望下,使人心悲”、“登高远望,使人心瘁”。登高所触发的情感往往是复杂的。古人常登临处:四大名楼湖南岳阳岳阳楼山西运城鹳雀楼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

学了杜甫这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登高诗”。

接下来请大家以“登高文化”为母题,联读几首登高诗,杜甫《登高》、白居易《登郢州白雪楼》、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陆游《大风登城》看看文人登高一般会抒怀哪些情感。

主要内容情感:1.人生哲思、胸襟抱负。2.感时伤乱、身世之悲。3.兴亡之叹,隐喻现实。4.山长水阔,思乡怀人或表现人生哲思、胸襟抱负,或感时伤乱、寄寓身世之悲,或于兴亡之叹中隐喻现实,或在山长水阔之间思乡怀人。1.对如画风景、“江山如此多娇”的赞美、热爱或欣赏《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登高怀人、客中思乡,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3.抒怀励志,鼓舞人心。表达自我的人生理想与胸襟抱负。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4.对历史上或现在的事件、时事及人物的是非、成败、得失、进退的评价上汝州郡楼李益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尚此楼。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5.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重在表达英雄失路,报国无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