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烹调技艺》 教案 项目三 烹调辅助技能_第1页
《中式烹调技艺》 教案 项目三 烹调辅助技能_第2页
《中式烹调技艺》 教案 项目三 烹调辅助技能_第3页
《中式烹调技艺》 教案 项目三 烹调辅助技能_第4页
《中式烹调技艺》 教案 项目三 烹调辅助技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式烹调技艺》教案教学内容项目三烹调辅助技能任务1糊浆芡制作技能检查签字授课时间授课时数4课时教学目的了解糊浆芡的基本定义,熟练掌握制作糊浆芡的操作要点,提高菜肴的质量。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上浆的种类和操作方法难点:菜肴成品要求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相结合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淀粉又称“芡粉”、“糊料”,在烹饪中主要用于挂糊、拍粉、上浆、勾芡技术及花色菜肴的粘合剂。经过挂糊的原料可保证成品外脆里嫩;上浆的原料划油后质地柔嫩光滑,拍粉的原料炸制后成型美观,花纹清晰,口感香脆;勾芡后的菜肴光亮滑润,滋味醇厚,汤菜勾芡后还能突出主料。一、上浆技术将原料用淀粉、蛋清调制的粘性薄质浆液裹拌称为上浆。经加热后,原料表层的浆液糊化凝固成软滑的胶体保护层,使菜肴的质感细嫩。一、上浆操作的作用上浆的原料加热后,淀粉糊化成为粘性很大的胶体,紧紧包裹在原料表面,避免原料表面与高温油的直接接触,使原料的蛋白质在低温下变性成熟,则原料内部水分与呈味物质就不易流失而使菜肴显得鲜嫩,并使原料在加热中不易破碎,从而又起到了保嫩、保鲜、保持形态、提高风味与营养的综合优化作用。二、上浆原料的选择与加工采用上浆技法的原料都是鲜嫩的动物性原料,包括猪精肉、鸡脯肉、牛肉、鱼肉、虾仁、鲜贝和内脏(猪肝、腰子、肚子、鸡肫、鸭肫等)。原料的刀工处理以加工成片、丝、丁、粒(米)、花刀型为主。三、上浆的程序和方法1.上浆前的处理漂洗:鱼肉加工成的鱼片、鱼丝、鱼米;鸡脯肉切成的鸡丝、鸡片;虾仁等原料,上浆前要用清水漂洗一下,去除碎屑、血污,易于上浆,成菜色泽洁白。腌渍:以无色调味品腌渍为多。常用调味品有盐、味精、葱姜酒汁,特殊的菜肴要加酱油、香料。2.上浆处理干分浆:直接用干淀粉与原料拌和,适宜水分含量大的原料,要注意充分拌匀,不能有淀粉疙瘩。水粉浆:用湿淀粉与原料拌和,湿淀粉是指沉积在容器底部的厚淀粉,几乎所有要上浆的原料都可用这种粉浆,优点是容易拌匀,不易出现淀粉疙瘩。蛋清浆:原料先用鸡蛋清拌匀,再用淀粉(可干可湿)拌和,适用于要求色泽洁白的菜肴,如鱼丝、鱼片、鸡丝等。3.上浆后处理①现浆现滑油:如猪肝、腰花、鳝片等。②静置:上浆后的原料,可放入冰箱的冷藏室,静置一段时间再滑油,如同“面团”的醒面,如肉丝、鱼片等。③添油脂:鱼丝、鱼片、肉丝、虾仁等上浆后要拌色拉油,可使原料在滑油时迅速分散,受热均匀,并对原料的成熟时的光泽度和润滑性有一定的增强作用,但要在原料加热前进行。4.滑油处理除“宫保鸡丁”、“鱼香肉丝”、“水煮牛肉”等菜肴可以只上浆,不用滑油处理外,其余的上浆原料都要作滑油处理。二、挂糊技术挂糊是指根据菜肴的特点的要求,将原料用淀粉为主而调制的粘性粉糊裹抹的一种操作技术。挂糊的原料都要以油脂作为传热介质,进行热处理,加热后,在原料表面形成或脆或软或酥的厚壳。一、粉糊的种类1.水粉糊由水和淀粉调制而成,在油温较高时具有脆硬的质感,因此,也称硬糊。适用于干炸、脆熘、炸烹等高温烹调方法。特点:外脆里嫩。如“糖醋鲤鱼”。2.蛋清糊由蛋清和淀粉调制而成,适合温油软炸菜肴。特点是质感软嫩。3.蛋泡糊:由蛋清泡和淀粉调制而成,有些地方称“高丽糊”、“发蛋糊”。采用中油温或低油温加热,菜肴特点是色泽洁白、质感松软。如“高丽香蕉”、“雪衣鱼条”。4.全蛋糊(酥黄糊)由蛋清、蛋黄和淀粉调制而成。适合中油温或高油温的烹饪方法。5.脆皮糊(酥炸糊)由淀粉、面粉、鸡蛋清、泡打粉、色拉油按一定的比例调制而成。二、挂糊的成品标准与操作关键1.挂糊技术的成品标准A.厚薄一致:糊本身要调匀,厚薄一致,挂在原料上才能厚薄一致。B.表面平整:力求表面没在凹凸,否则影响菜肴外观,滚面包渣均匀一致,其它原料也是如此。2.挂糊的操作关键A.注意挂糊的时间,宜现挂现烹。B.注意原料的味道。原料要选择新鲜的气味正常的原料,原料气味不好,挂糊后加热,异味就难以挥发。C.注意原料的湿度。三、拍粉技术所谓拍粉,就是在原料表面粘拍上一层干淀粉,以起到与挂糊作用相同的一种方法,所以拍粉也叫挂“干粉糊”。拍过粉的原料外表干燥,比较容易成形,比挂糊的菜品更加整齐、均匀。炸制后外表酥脆,肉软嫩,而体积不缩小,可固定菜肴形状,防止原料着色过快,使之保持色泽金黄,形态整齐美观。拍粉操作简单、方便,可提高烹调成菜的速度,尤其适合大批量操作,在行业中应用较广。主要有两方面:1.直接拍粉:就是在原料上直接拍上一层干淀粉,具有干硬挺实的特点,拍粉后直接炸制或油煎,主要是便于松散、防止粘结、起壳定型的作用。如“炸素脆鳝”、“煎带鱼”、“松鼠鱼”、“菊花鱼”。2.拍粉拖蛋糊在原料上面先拍粉,从蛋液中拖过,再拍上面包粉或果仁,这是烹调工艺中常用的加工方法。原料的形状应为大片形或筒形,如“面包猪排”、“芝麻鱼卷”,适用于高温油炸熟,成品外香松酥脆、里鲜嫩。如拍粉拖蛋而不粘滚其它原料而直接烹调,具有外脆里嫩,色泽金黄,柔软酥烂的特点,如“生煎桂鱼”,拍粉时要注意现拍现炸,这是因为粉料非常干燥,拍得过早,则原料内部水分被干淀粉吸收,经高温炸制后菜肴质地会发干变硬,失去外酥脆、里鲜嫩的效果,影响菜肴的质量,同时,粉料吸水过多也会结成块或粒,造成表面粉层不匀,炸制后外表不光滑美观,也不酥脆。所以,拍干粉时,现拍现炸为宜。在烹制“松鼠鳜鱼”、“菊花鱼”等菜肴时,原料剞花刀后,要腌渍调味,然后再拍粉油炸。原料经过多种液体调味品腌渍,使剞开的原料表面水分增大,粘性增强,干粉不易粘挂均匀,所以要边拍粉边抖动,防止炸制后,结成一团,花纹呈现不出来,影响卤汁的沾挂和吸收,失去酥松香脆的口感。四、勾芡技术所谓勾芡,是指在菜肴烹制接近成熟且要出锅前,向锅内加入水淀粉,使菜肴汤汁稠浓,具有一定粘稠度的技术。实质上勾芡是一种增稠工艺,人们用淀粉勾芡,除了因为糊化淀粉具有粘稠度较大的特点外,还在于淀粉糊化后形成的“糊”具有较大的透明度,它粘附在菜肴原料表面,显得晶莹光洁,滑润透亮,能起到美化菜肴的作用。一、菜肴芡汁的种类和特点1.包芡指菜肴的汤汁较少,勾芡后大部分甚至全部粘附于菜肴原料表面的一种厚芡。2.糊芡指菜肴汤汁较多、勾芡后呈糊状的—种厚芡。它以菜肴汤汁宽而浓稠度大为基本特征,多用于熘菜。3.流芡又称流漓芡,是薄芡的一种。其特点类似于糊芡,但浓稠度较之要小一些。流芡就是因其在盘中可以流动而得名。它常用于烧、烩、扒一类菜肴。4.米汤芡浓稠度较流芡小,多用于汤汁较多的烩菜、羹汤菜及一些蒸菜的淋芡,要求芡汁如米汤状,稀而透明。二、粉汁的调制与勾芡的操作方法1.淀粉汁分水粉芡和兑汁芡两种水粉芡:水粉芡是用淀粉和水调匀的淀粉汁。兑汁芡:兑汁芡是在勾芡之前用淀粉、鲜汤(或清水)及有关调料勾兑在一起的淀粉汁。2.菜肴勾芡的方法①菜肴成熟后,直接淋入水粉芡或兑汁芡,与原料翻拌均匀,再出锅。可以一次淋入,也可分次淋入。②在锅中调好芡汁(俗称“卧汁芡”),然后将成熟的原料入锅翻拌均匀,再出锅;或将芡汁用手勺浇淋在已装盘的菜肴上。三、勾芡技术的操作关键1.淀粉的品种选择2.准确把握芡汁入锅的时机3.精确掌握芡汁的用量4.勾芡前后充分搅拌5.区分勾芡的类型附记点名问题小结作业布置作业布置1.根据不同原料上浆前应该怎么处理?2.上浆的不同原料与盐的比例是多少?3.上浆应掌握的操作要领是什么?4.挂糊和上浆两者有何区别?教学反思多设计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环节,并举例说明《中式烹调技艺》教案教学内容项目三烹调辅助技能任务2制汤技能检查签字授课时间授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的1.制汤的意义。2.制汤的分类。3.制汤工艺的原料选择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制汤的分类。难点:制汤的意义。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相结合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唱戏的腔,厨子的汤”,是中国流行的一句俗话,形容汤在菜肴制作中的重要性,除了用烤、煎、炸等几种技法制作的菜肴以外,凡是带有汤汁的菜肴,即使开始时加进锅里的是清水,最终也都是成了汤汁的,因此,无论中餐西餐,尽管在进食次序上有别,但都各有自己特色的风味汤菜,所不同的西餐通常先喝汤后吃菜,而中餐大都先吃菜后喝汤。一、鲜味的成因及制汤的原理利用荤素原料制汤的首要目的是取其鲜味,用于菜肴的增鲜调味。制汤时,原料中的呈味物质和在加热过程中分解产生的呈味物质,都因为汤汁温度升高后沸腾时的对流作用,使这些呈味物质扩散到容器的各个部位形成浓淡均匀的溶液。加热时愈长,从原料组织中溶出的物质越多,汤的鲜味越浓。鲜汤中的主要成份包括:①由蛋白质水解而产生的肽、氨基酸;②由核酸水解而产生的核苷酸和有机碱类;③由碳水化合物而产生的寡糖和单糖;④由上述水解产物进一步分解或转化的含硫化合物、羰基化合物和氨及氨类化合物。牛奶中有脂肪成分,但在鲜牛奶中看不见油脂,原因是油脂被乳化成细小的微粒,分散在牛奶中。白汤的汤色呈乳白色,也是由于脂肪的乳化作用形成的。制好的清汤经过“吊汤”处理,可制成“高级清汤”,其“高级”表现在汤更清,味更鲜。二、鲜汤的原料及制作制汤原料可荤可素,高级荤汤讲究的用火腿、猪蹄、新鲜整鸡等直接熬汤,通常都是鸡、鸭、猪等的下脚料,包括骨架、腿骨、头颈等,混在一起熬制鲜汤。高级素鲜汤,是寺院香积厨和市场上素菜馆必备的烹调辅料,熬汤的原料多为鲜竹笋、鲜蘑菇、海带、蚕豆瓣、黄豆芽等。西餐亦很重视制汤,只不过其风味与中餐有别而已,例如西餐常以洋葱入汤,这对中餐来说不可思议。鲜汤的种类很多,一般按动物和植物两大来源分为荤汤和素汤,并进一步按原料分为鸡汤、鸭汤、鱼汤、肉汤、海鲜汤、豆芽汤、香菇汤等;但是更多的是按汤的色泽和透明度分为清汤和白汤。三、常用鲜汤的制作1.普通白汤(毛汤)就是将鸡、鸭、猪等的骨架,焯水去异味洗净后,加葱、姜、黄酒、加清水烧沸后,控制在沸腾的状态下维持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汤液呈乳白色,有时也用制高汤后的原料再加水煮2~3小时,所得之汤也作毛汤使用。此汤用于一般菜肴制作。2.浓白汤(奶汤)将原料焯水洗净后放入冷水锅内,加足量水加热煮沸,除去汤面的血污浮沫,然后加葱、姜和料酒,加热迅速煮沸,再降低加热强度,使液面保持沸腾状态,直至汤汁变浓呈乳白色为止。用此法制得的浓白汤,可用于煨、焖、煮、炖等技法烹制菜肴的汤汁。尤其适宜无味的烹饪原料增味之用。3.普通清汤熬制普通清汤的原料多为老母鸡,早在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就有明确记载。现代也有用老母鸡与瘦猪肉同煮者。具体制法都是先将原料焯水去除血污杂质,然后另加冷水与原料同煮沸,再度除去浮沫,加入葱、姜、料酒,立刻转入微火加热,保持汤面不沸腾状态,三小时左右即成。注意掌握火候,如果强热使汤水沸腾,则会使汤水变混或变成乳白色;如果温度过低,则呈味物质很难溶出,汤味寡淡。4.高级清汤(也称高汤、上汤、顶汤)这是在普通清汤的基础上,利用“吊汤”技术加工而成。高级清汤制作的具体工序如下:A.先制得普通清汤,设法除去汤中的脂肪和微粒悬浮物。可将汤液放冷至0℃时静置,使其中分散的脂肪液滴凝聚浮出水面撇去,再用纱布、或汤筛、或专用滤纸将普通清汤过滤除去杂屑骨渣等直径较大的颗粒。继而在汤液中加少量食盐。食盐中的cl-是蛋白质的结构稳定剂,在吊汤加热之前加入食盐,可以保持清汤这种蛋白质亲液溶胶的稳定性。至于食盐何以会影响蛋白质溶液的稳定性,其具体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B.取新鲜鸡腿肉(也可用鸡脯肉、瘦猪肉等)斩成肉糜,并加入葱、姜、料酒和清水,浸泡出血水。将血水和鸡腿肉糜一起倒入滤过的清汤中,立即迅速加热,控制火候使之微沸,加热强度不宜过大,仅保持微沸约5~10分钟左右,捞出浮在汤表面的鸡肉糜,除去悬浮物,即得高级清汤,行业中称为“一吊汤”。C.再将新的鸡脯肉糜加姜、葱、料酒和清水浸泡出血水,除去血水后倒入凉透的“一吊汤”中,一边加热一边轻轻搅拌,待肉糜上浮后捞出,所得清汤称为“双吊汤”。重复B和C,可得“三吊汤”。四、制汤关键1.所用原料一定要新鲜,制汤的水料比要掌握好,水分过大,汤液浓度低,失去调味的作用,水分过少,影响呈味物质的完全溶解,浪费原料;控制火候对制汤过程极为重要,通常都是快速煮沸,然后制什么汤,就用什么火候,确保呈味物质有足够的溶解扩散时间。2.在制汤的过程中,要注意温度和总热量的控制,选择适当的物料比例(水料比)和加热强度。如果汤液过浓,要注意添水。附记点名问题小结作业布置作业布置1.制汤的定义是什么?2.汤的分类与作用?教学反思多设计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环节,并举例说明《中式烹调技艺》教案教学内容项目三烹调辅助技能任务3临灶操作技能检查签字授课时间授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勺工工艺的作用和基本要求2.掌握晃勺、翻勺的作用及操作要领3.掌握出勺装盘的基本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晃勺、翻勺的作用及操作要领难点:出勺装盘的基本要求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相结合教学过程设计导入:临灶操作是指将经过切配后的原料进行加热、调味,制作菜肴的过程。因为多在炉灶前操作,又称炉子或灶上、火上的、候镬和后镬工作(或岗位)。因为餐饮业的炉灶通常有三个以上的火眼,从事临灶操作的厨师,根据技术水平又分为头炉(头灶、头锅)、二炉(二灶、二锅)、三炉等。相对应炉子的切配厨师,又称为头砧、二砧、三砧等。临灶以烹制为中心,其工艺内容包括烹制、调味、制汤、勾芡和装盘等。一、临灶工作的基本要求(一)准备工作1.卫生要求2.检查好炉具设备3.备好烹调加热器具4.原料准备工作(1)调料准备。(2)制汤工作。(3)初步热处理工作。(二)正式临灶烹调操作1.姿势正确,优美大方2.熟练烹调的各项基本功3.认真细致,注意安全(三)收尾工作营业结束工后要做好各项收尾工作,包括卫生工作、收料工作、安全工作。关好各种炉灶阀门,或添煤将炉火封好,关好水管、电灯设备。收好没有使用的各种原料以及半成品,收好各种调料。将炉台、烹调器具、调料罐进行一次卫生清理,并按位放好。整个地面应墩洗一次,确保工作场地整齐清洁。为次日工作做好准备。二、勺工工艺的作用和基本要求勺工工艺就是根据烹调的不同需要,将各种加工成形的烹调原料放入勺中,通过晃勺、翻勺使原料入味成熟,再出勺装盘的工艺过程。勺工技术又是保证菜肴均匀受热,调料入味,芡汁交融的重要条件。勺工是增加烹调速度、创造美观菜形,提高菜肴质量的技术措施,它一直受到厨师们的重视。(一)勺工的作用1.保证烹调原料均匀地受热成熟和上色2.保证原料入味均匀3.形成菜肴各具特色的质感4.保证勾芡的质量、通过晃勺、翻勺可使芡粉分布均匀,成熟一致5.保持菜肴的形状(二)勺工的基本要求1.了解勺工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能正确掌握和灵活运用2.掌握勺工技术各个环节的技术要领3.勺工操作要求动作简捷、利落、连贯协调4.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与扎实的基本功三、勺工姿势(一)翻炒姿势(二)握勺的手势1.握单柄勺的手势2.握双耳锅的手势3.握手勺的手势四、勺工技法(一)晃勺晃勺也称晃锅、转菜,是指将原料在炒勺内旋转的一种勺工技艺。1.晃勺的作用(1)防止粘锅。(2)使原料在炒勺内受热均匀,成熟一致。对一些烧菜、扒菜,勾芡时往往都是边晃勺边淋芡,使勾出的芡均匀而不会局部太稠或太稀。(3)调整原料在炒勺内的位置,以保证翻勺或出菜装盘的顺利进行。晃勺对于翻炒的作用,犹如助跑对于跳高的作用,没有助跑,跳高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同样,没有晃勺,翻炒也难以完成。看似平常的晃勺,对于翻炒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操作方法左手端起炒勺(或炒勺不离灶口),通过手腕的转动,带动炒勺做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使原料在炒勺内旋转。待勺中的原料转动起来后再做小型晃动,保证勺中的原料能继续旋转。3.技术要领(1)晃动炒勺时,主要是通过手腕的转动及小臂的摆动,加大炒勺内原料旋转的幅度,力量的大小要适中。力量过大,原料易转出炒勺外;力量不足,原料旋转不充分。(2)晃勺时锅中原料数量必须有一定的限制。如果原料过多,它在锅内翻动的范围小,也就是说原料在锅中的运动距离减短,这样原料就难以达到抛的速度,锅中的菜肴难以翻转,因此用于翻勺的原料不宜过多。4.适用范围晃勺应用较广泛,在用煎、贴、烧、扒等烹调方法制作菜肴时,以及在翻勺之前都可运用。此种方法单柄勺、双耳锅均可使用。(二)翻勺首先,翻勺可使烹调原料受热均匀。再次,翻勺可使烹调原料着色均匀。翻勺可使烹调原料挂芡均匀。通过晃勺、翻勺,可以达到芡汁均匀包裹原料的目的。翻勺可保持菜肴的形态。许多菜肴要求成案后要保持一定的形态,如用执、烟、煎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均须采用大翻勺将勺中的原料进行180的翻转,以保持其形态的完整。1.按翻勺的方向分为前翻、后翻、左翻、右翻(1)前翻。也叫顺翻、正翻、就是将原料由炒勺的前端向勺柄方向翻动,其方法分拉翻勺和悬翻勺两种。(2)后翻。也叫倒翻,是指将原料由勺柄方向向炒勺的前端翻转的一种翻勺方法。可防止汤汁和热油溅在身上引起烧烫伤,有人形象地比喻为“珍珠倒卷帘”。(3)左翻和右翻。也叫侧翻。左翻就是将炒勺端离火口后,向左运动,勺口朝右,手腕肘臂用力向左上方一扭一抛扬,原料翻个身即可落入勺内;右翻则是将原料从炒勺的右侧向左翻回内即可。2.按翻勺的幅度大小分为小翻勺和大翻勺(1)小翻勺。小翻又叫颠翻、叠翻,即将炒勺连续向上颠动(每次翻勺只有部分原料作180度翻转,翻起的部分与另一部分相重叠),使锅内菜肴松动移位,避免粘锅或烧焦,使原料受热均匀,调料入味,卤汁紧包。因翻动时的动作幅度较小,锅中原料不颠出勺口,故称“小翻勺”。(2)大翻勺。大翻勺是指把炒锅(勺)中的原料一次性做180°翻转的一种翻勺方法。因翻勺的动作及原料在勺中翻转的幅度较大,故称之为大翻勺。3.根据翻勺时所在位置的不同可分为灶上翻和灶后翻(1)灶上翻。将炒勺端离灶口,握紧勺柄,向前一推送,往后一拌动(炒勺运动弧度要大),即可将菜肴完整地翻过来。(2)灶后翻。用手握紧勺柄,快速向前一推,再顺势往后一拽,炒勺紧跟菜肴成弧度运动,同时左脚退后一步,使整个菜肴落在勺中。4.手勺的使用勺工主要是由翻勺动作和手勺动作两部分组成的。手勺在勺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不单纯是舀料和盛菜装盘,还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