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卷:人口(全解全析版)_第1页
2025年上海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卷:人口(全解全析版)_第2页
2025年上海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卷:人口(全解全析版)_第3页
2025年上海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卷:人口(全解全析版)_第4页
2025年上海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卷:人口(全解全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口

01考点预览

考点01人口分布(建议用时:20分钟)

考点02人口迁移(建议用时:25分钟)

考点03人口增长与人口合理容量(建议用时:25分钟)

02考点训练

考点01人口分布

(2024辽宁锦州)“亚洲之弧”又称“亚洲的胡焕庸线”,该线以东、以南从古至今都是文明繁盛之地。

下图示意亚洲人口分布(人/km?)。完成1-2题。

人11客度/(人/km”

^3>|<»

IO-IOO

II<io

—"HN之奥

1.形成“亚洲之弧”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差异B.政策差异C.自然差异D.文化差异

2.“亚洲之弧一III段”两侧人口密度差异显著,主要是因为该段()

①东南侧纬度较低,气候炎热②东南侧地势较低,土壤肥沃

③西北侧地表崎岖,矿产稀少④西北侧深居内陆,降水较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LC2.D

【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影响人口分布的首要因素是自然环境因素,“亚洲之弧”两侧的气候、地形、水源等

自然条件差异明显,这条线以东以南地区由于自然环境优越,农业基础好,经济条件好,交通发达,吸引

人口居住,这条线以西则反之,C正确;经济的差异也是由自然差异导致的,A错误;人口分布与政策、文

化关系不大,B、D错误。

2.图示III段线是我国东南部沿海与西北内陆的分界线。由图可知,III段线东南侧人口稠密,III段西北

侧人口稀疏,原因是东南侧主要属于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

候条件适宜,人口众多,西北侧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到达的水汽少,导致降水较少,不适宜人类居住,

错误,④正确。同一纬度处既有人口稠密区也有人口稀疏区,但是东南侧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平坦开

阔,土壤肥沃,西北侧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但是矿产资源丰富,②正确,③错误。故选D。

(二)(2024湖南郴州)“黑河一腾冲”人口密度线即“胡焕庸线”。我国第7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该线

东南半壁的人口占全国93.5%,西北半壁的人口占全国6.5%。西北半壁因缺水、高寒等原因,人口一直较

少,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关于胡焕庸线两侧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北半壁也有大城市分布B.西北半壁人口分布更均衡

C.东南半壁人均水资源更多D.东南半壁全是人口稠密区

4.新疆处于胡焕庸线的西北半壁,其人口主要分布于()

A.高山冰川地区B.大型湖泊周围

C.高山山麓地带D.大江大河下游

5.胡焕庸线两侧人口跨省迁移数量最多的是()

A.西北半壁省份一西北半壁省份B.东南半壁省份一东南半壁省份

C.西北半壁省份一东南半壁省份D.东南半壁省份一西北半壁省份

【答案】3.A4.C5.B

【解析】

3.我国西北半壁也有大城市分布,例如西安市、兰州市,A正确;西北半壁人口分布不均衡,B错误;

东南半壁因人口密集,部分地区人均水资源不足,例如华北地区,C错误;东南半壁并非全是人口稠密区,

例如东北地广人稀,D错误。

4.新疆处于胡焕庸线的西北半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其人口主要分布于

水资源较为充足的高山山麓冲积扇地带,C正确;高山冰川地区气温较低,不适宜人类生存,A错误;该区

域大型湖泊与大江大河较少,B、D错误。

5.东南半壁较西北半壁经济发达,人口流动更加活跃,另外,东南半壁的人口占全国93.5%,西北半壁

的人口占全国6.5%,东南半壁人口流动的基数大,因此人口跨省迁移数量最多的发生在东南半壁省份之间,

B正确,A、C、D错误。

(三)(2024湖南)山东省地形复杂,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下图示意

2020年山东省人口密度分布,据此完成6-7题。

图例

密度(人/3)

_|<400

SSI400~<800

800~<1500

1500~<3000

3000~<6000

^6000

6.影响山东省人口密度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土壤D.水源

7.与山东省西南部平原相比,东北部黄河三角洲人口密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起伏大B.矿产资源贫乏C.开发历史晚D.地质灾害多发

【答案】6.B7.C

【解析】

6.材料显示山东地形分布状况,山东中部受山地、东部受丘陵的影响,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因此,影

响山东省人口密度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B正确;山东地域范围较小,气候、土壤、水源差异较

小,故人口密度区域差异与它们关系不大,A、C、D错误。

7.黄河三角洲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是黄河带来的泥沙不断淤积而成,同时受盐碱化和河口三角洲生态

环境的影响,开发历史晚,开发时间短人口密度相对稀疏,C正确;三角洲地势平坦,A错误;有胜利油田

分布,故资源丰富,B错误;远离板块交界处、地势平坦,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小,D错误。

(四)(2024山西西安)西藏地区的年楚河位于青藏高原的南部,流域地势起伏较大。下图示意年楚河

某河段人口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据此完成8-9题。

G

i

)

Y

8.图示河段(

A.越靠近河流人口越集中B.高海拔地区人口数量更多

C.人口密度、总数等比变化D.海拔3600〜3699m人口最多

9.推测图示人口总数最多的地区()

①地势较为平坦②工业发达③农业耕作条件差④热量条件较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8.D9.B

【解析】

8.图示缺乏与河段距离远近的数据,无法判断人口是否距离河流越近越集中,A错;海拔3500-3899米

之间,人口密度随海拔的升高波动较大,海拔3900米以上人口密度随海拔的升高而不断减小,B错;海拔

3600-3699米之间人口密度最大,人口总数也最多,C错误、D正确。

9.人口最多的区域是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的区域。据图可推断该地人口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这里海

拔较低,热量相对充足,地势较为平坦、交通较便利,更适合人类居住以及开展农业生产等活动,①、④

正确;该地为西藏地区,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差,工业落后,②错误;农业耕作条件差不会导致人口总数

最多,③错误。故B正确。

(五)(2024四川乐山)刚果(金)(图1中黑色区域)2019年常住人口为8689.52万,人口密度约为

37人/km2,其中,城镇人口占39.8%,农村人口占60.2%,人口年自然增长率为3.07%,平均寿命51岁。该

国人口不分布很不平衡,世界最大盆地刚果盆地(图2)人口稀少。据此完成10-11题。

10°E20°E

图1图2

10.刚果(金)人口结构中比例较高的是()

A.少儿人口和乡村人口B.少儿人口和城镇人口

C.老年人口和乡村人口D.老年人口和城镇人口

11.刚果盆地人口数量少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质条件B.河流分布C.气候条件D.地形条件

【答案】10.A11.C

【解析】

10.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刚果(金)人口年自然增长率为3.07%,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快,少年人口比例较

高,老年人口比例较小;城镇人口占39.8%,农村人口占60.2%,说明乡村人口比例较高,城镇人口比例较

少。综上所述,A正确。

11.图示刚果盆地位于赤道地区,海拔低,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过于湿热,不利于人类生存,因此

人口数量少,C正确;刚果盆地内部地质较稳定、河流众多、地形较为平坦,这些都有利于人口分布,不是

人口数量少的原因,A、B、D错误。

(六)(2023海南真题)雅鲁藏布江流域河谷深切,相对高差约6000米,有些山谷出口形成了较大规

模的冲(洪)积扇。当地居民因地制宜,依山而居,开垦农田、饲养牲畜(下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2.利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居民在该地定居生活的原因。

【答案】青藏高原海拔高,河谷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当较高;冲积扇地形平坦;因泥沙堆积,土层

深厚、土壤肥沃;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适合生产、生活。

【解析】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合人类生存,而河谷

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热量充足,利于发展农业,适宜人类生存;冲(洪)积扇是由河流挟带泥沙堆

积形成的,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开展农业生产。因此居民在该地定居生活。

(七)(2024上海)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俄罗斯人口分布图(单位:人/knf)。

材料二“圣图线”是俄罗斯人口分界线。受自然环境、开发历史、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俄罗斯“西

欧洲密、东亚洲疏”的人口分布格局长期存在。研究2010〜2017人口数据发现,俄罗斯人口呈现缓慢增长

趋势,莫斯科州外围区域却成为俄罗斯人口减少最快的区域之一。

13.在图1中,绘则俄罗斯人口分界线。

14.分析俄罗斯西南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原因。

15.简述人口分布状况对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16.有学者认为,俄罗斯应该进一步优化人口空间布局,引导人口在东、西均衡分布。试为此提供一些

有效建议。

【答案】

14.气候较为温暖,地形以平原为主开发历史悠久,城镇体系和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工农业更发达

15.“圣图线”东北侧广大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冬季寒冷漫长,经济落后,基础设施滞后,人口稀疏,劳

动力短缺,不利于资源的开采利用;“圣图线”西南侧人口高度集聚,环境压力大,城市化问题显著,人地矛盾

突出;人口要素在地区间的配置失衡,不利于俄罗斯东西部的均衡发展。

16.加大对东部城市的政策扶持,打造人口增长极;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合作;制定人

口优惠政策,吸引国外劳务人口。

【解析】

13.结合图例,绘制出人口密度分界线。图见答案。

1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俄罗斯西南侧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地形平坦开阔,适合人类生活;

西南侧开发历史悠久,经济相对发达,城市体系和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自然环境相对较好,工农业较

为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较大。

15.结合第一问可知,俄罗斯人口分布差别大,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但该区域面积占俄罗斯总面积较

小,导致欧洲部分人地矛盾突出,城市化问题显著,环境的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限制了经济的发展;东

部的广大地区人口非常少,地广人稀,缺少劳动力,导致资源开发力度小或者没有开发,资源浪严重,限

制了经济发展。

1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罗斯应重点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加大对东部城市的政策扶持,才能推进俄人

口从西部向东部的迁移,打造人口增长极;东部地区可以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与东北亚国家的经济要素互补

优势,加强俄中、俄韩、俄朝等合作;东部地区的开发需要接纳一定数量的外来劳动力,需要适度放开外

来人口限制政策,允许国外劳务人员入俄务工。

考点02人口迁移

(~)(2024•广西真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葡萄产业实现

规模化发展。葡萄的种植、修剪、蔬果、采摘、包装等生产环节用工需求大,吸引了邻近的五个传统农业

县数万劳动力前来务工,据此完成1-2题。

1.邻近五县劳动力向建水县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县际间()

A.农业结构差异B.文化习俗相近C.人口分布不均D.交通联系便捷

2.人口流动有利于建水县在乡村振兴中()

①加快生产智能化②增进民族交融③推进产业专业化④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1.A2.C

【解析】

1.材料显示“建水县葡萄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用工需求大”、“邻近的是五个传统农业县”,邻近五

县劳动力向建水县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县际间农业结构差异,A正确;文化习俗相近、交通联系便捷不是主要

原因,B、D错误;根据材料无法判断该地区人口分布状况,C错误。

2.由材料“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葡萄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云

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邻近的五个传统农业县数万劳动力前来建水县务工,有利于建水县在

乡村振兴中增进民族交融、推进产业专业化发展,②、③正确;由材料“葡萄的种植、修剪、疏果、采摘、

包装等生产环节用工需求大,…邻近的五个传统农业县”可知,邻近五县劳动力素质较低,主要从事葡萄

种植、修剪、蔬果、采摘、包装等附加值较低、技术含量较低的生产环节,故人口流动对建水县加快生产

智能化作用不大,①错误;数万劳动力流入建水县,会加剧当地人地矛盾,不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④

错误。

(二)(2024北京专练)如图为河北平原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第3题。

3.四地中对周边人口迁入吸引力最强的是()

A.甲B.乙C.丙D.T

【答案】A

【解析】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包括工资水平、交通便利性、基础设施、就业机会等。读图可知,

甲地为四地中等级最高的县城,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较其他三地高,且甲地位于交通枢纽位置,附近有国道、

高速公路和铁路分布,交通便利,对周边人口的吸引力最强,A正确;乙,丁两地为乡镇。位置偏僻,周围

没有明显的交通优势,以发展农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甲地低,对人口迁入的吸引力不强,B、D错误;

丙地乡镇靠近省界又有河流阻隔,虽有铁路通过,但交通和基础设施不如甲地,C错误。故选A。

(三)(2024•湖南真题)某学者以2010年常住人口为基础,在不考虑城乡人口迁移的条件下,测算

出2020年我国乡村各年龄段常住人口数量。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乡村常住人口的测算结果与统计结果。

据此完成4-5题。

年龄(岁)

-90

-84

-78

-72-

-66■

-60-

-54-

测-48]

算统

人-42-i

口-361人

-30J□

-24J

-18^

-12-^

6-i

0」

15001000500050010001500

人数(万人)

4.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及该年龄段两者数量差异形成的原因()

A.15〜21岁人口自然增长慢B.36〜42岁人口自然增长慢

C.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D.36〜42岁人口净流出量高

5.图示统计人口的年龄结构可能会给乡村振兴带来的影响是()

①阻碍农民增收②造成生态破坏③导致乡愁淡化④增加耕地摘荒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4.C5.D

【解析】

4.某年龄段测算人口数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该年龄段时期人口数量最大值一该年龄段时期人口数

量最小值。结合题干选项并读图分析可知,15〜21岁年龄段,统计人口数量最小值为300万人左右,而同

期测算人口数量最大值为900万人左右,两者数量差异约为600万人;36〜42岁年龄段,测算人口数量最

大值为900万人左右,同期统计人口数量最小值为500万人,两者数量差异约为400万人,故测算人口数

量与统计人口数量差异最显著的年龄段为15〜21岁,排除B、D选项;2020年我国乡村15〜21岁常住人口

的测算结果大于统计结果,说明该年我国乡村存在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人口净流出量高,C正确;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一人口死亡率,根据图文材料信息无法判断2020年我国乡村人口自然增长快

慢,A错误。故选C。

5.结合上题分析可知,2020年我国乡村15〜21岁人口净流出量高。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

情,太年轻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对家乡的感情不深,以后乡愁会变淡,③正确;青壮年人口迁出导致乡村

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加耕地搭荒现象,④正确;农民增收的途径有外

出打工、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结合旅游开展乡村服务业、利用振兴乡村战略创业致富等,乡村青壮年人口

外出务工有利于农民增收,①错误;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②错误。故本

题选D。

(四)(2023•辽宁真题)人口流动包括人口流入和人口流出。依据人口流动空间范围,将其划分为跨

省、省内跨市和市内跨县三种方式。中小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对推动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

起重要作用,但持续的人口流动造成一些中小城市人口净流出。下表为2011〜2018年我国中小城市三种方

式流动人口比例,据此完成6-7题。

年份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

跨省0.390.420.380.360.360.360.360.37

省内跨市0.290.270.300.310.300.300.290.28

市内跨县0.320.310.320.330.340.340.350.35

6.表中数据反映中小城市()

A.2011-2014年跨省和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比例变化趋势相同

B.2015年和2016年三种方式流动人口数量相同

C.2011-2018年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比例波动上5347

D.2011〜2018年三种方式流动人口比例基本均衡

7.中小城市应对人口净流出,可以()

①发展劳动力节约型产业②鼓励返乡创业

③引导非核心功能疏解④放宽落户政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6.D7.A

【解析】

6.表格显示2011〜2014年跨省流动人口比例波动下降,2011〜2014年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比例波动上

升,二者变化并不相同,A错误;材料中为三种方式流动人口的比例,其总数并不确定,B错误;2011~2018

年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比例基本持平,变化较小,C错误;从表格数据来看,2011〜2018年三种方式流动人

口比例基本均衡,D正确。

7.发展劳动节约型产业可大量节约劳动消耗,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可缓解因人口净流出而导致的

劳动力不足问题,①正确;中小城市人口净流出主要是因为经济因素,迁往大城市,鼓励返乡创业,能够

吸引中小城市人口回流,有利于缓解人口净流出现象,②正确;人口净流出导致中小城市人口减少,引导

非核心功能疏解主要是缓解人地矛盾,而目前中小城市人地矛盾并不突出,放宽落户政策吸引外来人口落

户,但中小城市对外来人口落户吸引力不大,对缓解人口净流出作用不大,排除③④。故选A。

(五)(2024河北秦皇岛)武汉现有高等院校84所,在校大学生(含研究生)120多万名,是全世界

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集结大量青年才俊在此就业与创

业。武汉房价收入比(每套住房总价/居民家庭年总收入)低于直辖市及东部省会城市。下图、下表为武汉

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相关数据与“六普”的对比。据此完成8-9题。

武汉人口年龄构成变化

拥有大学(大专及

每10万人拥有大拥有大学(大专及以

以上)文化程度占

学文化程度人数上)文化程度人数

全市常驻人口比重

202033867417.46万33.87%

201025191246.51万25.19%

武汉人口受教育情况变化

8.推测湖北武汉成为“大学生之城”的主要原因是武汉()

①人口密度大②高校数量多③基础教育水平高

④人才需求量大⑤学科专业优势强

A.①②B.②③C.②⑤D.③④

9.武汉十年来人口构成的变化对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有()

①生活成本提高②就业竞争激烈③优势产业集聚

④公共服务不断完善⑤城市文化融合度变高⑥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增大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④⑥D.④⑤⑥

【答案】8.C9.B

8.据图文材料显示,武汉的大学数量多,学科专业优势强,吸引湖北乃至全国、其他国家的学生报读,

成为“大学生之城”,②⑤正确。武汉相对于北京、上海及东部省会城市人口密度、基础教育水平、人才需

求量方面没有突出优势,③④错误。故选C。

9.生活成本提高属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错误;因大学众多,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可能导

致部分大学毕业生离开武汉外出就业,部分人才外流,属于不利影响,②错误;武汉高等院校数量多,且学

科专业性强,优势明显,由表中数据可知,十年来,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大幅度提升,劳动力

素质提高,增强了优势产业,③正确;随着人口增多和受教育程度提高,为了能够吸引人才留下,促进城市

发展,城市会不断完善基础教育、医疗、保障住房等公共服务,④正确;外来人员的文化与武汉本地文化交

融,使武汉更为开放、包容、创新,利于城市的国际化发展,⑤正确;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增大属于不利影响,

⑥错误。③、④、⑤正确,故选B。

(六)(2024广西模拟)下图示意2000〜2016年我国川渝地区流动人口数量变化,该地区人口主要流

入地为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0.川渝地区2000〜2016年间人口为—(选填:正/负)机械增长,净迁出量____(选填:先变

大后变小/先变小后变大)

11.推测2010年以来川渝地区人口机械增长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12.川渝地区人口迁移将导致川渝地区和长三角的城市化率均—(选填:提高/降低)。

13.分析川渝地区人口迁移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

10.负先变大后变小

11.东部迁入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部分行业就业机会减少;川渝地区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

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就业机会增加,部分原迁出人口出现回流趋势。

12.提高。

13.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可能出现耕地荒废,土地利用效率降低;但加快了农业土地流转,利于农业

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商品率。

【解析】

10.由图片可知,流出人口的数量大于流入人口数量,所以人口机械增长的状况是迁出量大于迁入量,

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值。在变化趋势上迁出人口减去迁入人口,可以从两条折线之间的长度变化看出,净

迁出量2020-2010之间变大后又变小。

11.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的,在2010年以前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前

往东部地区去打工,后来由于东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及西部大开发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就业机会增多,

部分外迁人口回流,人口净迁出变小。

12.川渝地区属于人口净迁出区,长三角是人口净迁入区。川渝地区迁出的人口以农村劳动力为主,进

入长三角主要从事一些非农业活动,所以会导致川渝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率提高。

13.由于川渝地区迁出的人口以农村为主,且迁出的人主要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所以川渝地区的人口

迁移会导致川渝地区农村的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土地的使用价值得不到完全的开发,导致复种指数降低,

甚至出现搭荒等现象。但同时这种现象还会导致土地流转,有利于农业规模化发展,提高农村农业的产业

化、机械化和商品率水平。

(七)(2023山东专练)广东人口发展及其区域差异。

材料一粤港澳大湾区以占全国0.58%的国土面积承载了5.29%的人口,是中国人口集聚规模最大、增

长速度最快、密度最高的城市群,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建设的世界级城市群,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湾区。

下图1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包括香港、澳门和珠三角9市)示意图,表一为深圳市若干年份常住人口

和户籍人口数据表(单位:万人)。

表一

2012年2010年2014年2016年2018年2020年

常住人口1043.761195.851317.861501.511666.121763.38

户籍人口251.03287.62332.21384.52454.7514.1

材料二图2为广东经济区域划分图,表二为近十年广东各经济区域常住人口(单位:万人)情况表

表二

经济2010年2020年2010年2020年比重

增幅

区域常住人口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比重变化

珠三角5622.957823.5439.14%53.85%61.97%8.12%

粤东1682.471631.84-3.01%16.11%12.93%-3.19%

粤西1525.551576.663.35%14.61%12.49%-2.12%

粤北1609.971591.96-1.12%15.42%12.61%-2.81%

材料三截至2020年底,深圳市常住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的13.93%,与2010年常住人口相比,增长

了68.46%。在最新的城市人口密度排行榜中,深圳以超过7000人/平方千米位列内地城市第一,人均土地

面积低于143平方米。近年来,港珠澳大湾区众多城市展开抢人大战,推出系列相关政策。深圳却提高了

落户门槛,开始有意控制落户数量。2021年5月,深圳发布《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

其中提高了对学历型人才落户的底线。

14.根据材料一中的表格信息,描述深圳市的人口变化特点。

15.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广东各经济区域常住人口增幅及比重变化差异的原因。

16.推测深圳这座以人而兴的城市悄悄“退出”抢人大战的原因。

【答案】

14.深圳市总人口不断增加,常住人口、户籍人口都在持续增加。

15.珠三角、粤西地区常住人口为正增长,粤东、粤北常住人口为负增长。原因: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

就业岗位多,人口迁入多,2010-2020年常住人口比重上升。粤东、粤西、粤北经济欠发达,就业岗位少,

人口迁入少,2010—2020年常住人口比重下降。

16.经济发展空间有限;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岗位减少;其他一线城市落户政策力度加大。

【解析】

14.由材料数据可知,深圳市常住总人口数量增加,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在2010—2020年都在持续增

加。

15.材料一、二可知,珠三角、粤西地区常住人口增幅为正增长,而粤东、粤北常住人口增幅为负增长。

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就业岗位多,总工资水平高,人口迁入多,2010-2020年常住人口比重增加。粤东、

粤西、粤北经济欠发达,就业岗位少,工资水平低,人口拉力弱,人口迁入少,2010-2020年常住人口比重

下降。

16.深圳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空间有限;深圳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岗位减少;近年来,港珠澳大

湾区众多城市展开抢人大战,推出系列相关政策,其他城市落户政策力度加大,

(A)(2023山东枣庄)多外籍劳工的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园”,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

位,但人口密度仅为15人/平方公里(2016年),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的绿洲地区。生产石油的沙特

阿拉伯经济发展较快,而且生活富足,吸引了大量外国人前来打工谋生。沙特阿拉伯政府也希望通过吸引

外来人口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目前,在沙特阿拉伯约有1000万外籍劳工,他们大部分在石油、服务、

建筑等行业工作,印度、巴基斯坦的劳工是沙特阿拉伯外籍劳工的主要生力军。下图为“沙特阿拉伯简图”。

17.分析该国人口主要集中在内陆绿洲地区的原因。

18.印度、巴基斯坦劳工是沙特阿拉伯外籍劳工的主要生力军,分析其原因。

19.简述沙特阿拉伯外籍劳工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积极影响。

【答案】

17.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绿洲地区水源充足,适宜人类居住。

18.巴基斯坦和印度人口多,劳动力丰富;巴基斯坦和印度距沙特阿拉伯较近;巴基斯坦和印度经济落后,

工资较低;都以白种人为主,语言和习俗相似。

19.对迁入地的影响: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促进经济的发展等;对迁出地的影响:减轻迁出地的资源

和环境压力;增加外汇收入;促进文化交流。

【解析】

17.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

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以及政治、文化等;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半岛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

降水较少,沙漠广布,不适合人类居住;而内陆绿洲地区水源充足,适宜人类居住。

1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巴基斯坦都是人口大国,人口多,剩余劳动力丰富;印度和巴基斯坦距

离沙特阿拉伯较近有利于人口的迁入;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廉价,工资较低:E|1

度、巴基斯坦也与沙特阿拉伯一样以白种人为主,人们的生活习惯基本类似,工作生活方便。

19.人口迁移带来的积极影响可以从经济收入,劳动力数量和资源开采进行分析;外籍劳工的迁入可以

缓解沙特阿拉伯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促进国家的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等;对人口迁出国的积极影响:人口迁

出可以减轻自身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获得外汇收入等;人口迁移还有利于加强人口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文

化交流

考点03人口增长与人口合理容量

(一)(2024上海崇明)下图为东莞常住人口金字塔图,据此回答第1题。

第七次人口普查金字塔

目以上

80-84II

19M

35

95-99

fiO-54

45-49

40-44

99

30*34

nr

20-24

1S-19

10-14

W

1-4

0

900,000600,000300,000300,000600,000900,000

1.形成东莞市人口年龄结构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教育医疗建设水平高

C.落户政策吸引D.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

【答案】D

【解析】图示1T4岁人口比重低,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低,A错误;20岁以下、60岁以上人口的比重

不大,说明教育医疗不是人口年龄结构特点的主要原因,B错误;落户政策主要针对东莞的常住人口,对外

来人口的吸引力不大,C错误;20岁-50岁人口比重高,说明劳动力人口多,当地的就业机会多,对外来人

口的吸引力强,D正确。

(二)(2024湖南)根据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广东省出生105.2万人,死亡63.0万人,

自然增长42.2万人;2022年末,广东省常住人口12656.8万人,比上一年减少27.2万人。自2007年以来,

广东省常住人口规模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据此完成2-3题。

2.广东省常住人口规模居全国首位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气候②地区开放程度③经济水平④水土资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导致2022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结构调整B.食品价格增长

C.环境质量下降D.户籍管控趋严

【答案】2.B3.A

【解析】

2.广东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发展快,经济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人口增

长快,人口数量多,②③正确;广东的气候和水土资源与南方其他省份相比并不占明显优势,①、④错误。

故选B。

3.近年来广东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传统就业岗位收缩,叠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外来务工人

员暂时回流返乡,导致广东人口2022年在自然增长40余万人的情况下,出现了常住人口减少的现象,A正

确;食品价格增长是全国性的正常现象,对广东人口减少影响不大,B错误;没有题目信息表明广东环境质量

下降以及户籍管控趋严,排除CD。故选A。

(三)(2023年福建统测)下图示意2012年与2022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的城市人口数量变化情

况。图中显示过去十年我国人口向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进一步聚集。据此完成4-6题。

深圳

广州

北京

上海

匚ZI2012年总人口/万人口2022年总人口/万人

4.下列城市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深圳B.广州C.北京D.上海

5.上述的城市吸引人口流入,主要是由于当地()

A.气候比较宜人B.矿产资源丰富

C.开发历史较早D.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6.人口向上述的城市聚集,能促使当地的()

A.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B.第三产业发展

C.人口合理容量增加D.资源消耗总量降低

【答案】4.A5.D6.B

【解析】

4.图示信息深圳过去十年人口增长率为(1756.01-1195.8)4-1195.84-6.8%,广州过去十年人口增长率

为(1881.06-1415.5)+1415.5-32.9%,北京过去十年人口增长率为(2188.6-2078)+2078弋5.3%,上海过

去十年人口增长率为(2489.43-2399)+2399-3.8%,由此可知,人口增长最快的是深圳,A正确。

5.上述城市吸引人口,主要是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收入水平高,就业机会多,D正确;气候对

上述四城市人口迁移影响不大,A错误:四个城市矿产资源贫乏,B错误;深圳开发历史较晚,C错误。

6.人口向上述城市的聚集,为当地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能促使当地第三产业发展,B正确;可能加重当

地的土地、水等资源的压力,环境压力拉大,资源环境承载力降低,人口合理容量减少,AC错误;人口增加,

资源消耗总量会增加,D错误。

(四)(2024河南模拟)以色列国土面积为1.49万kmZ,其中2/3土地为沙漠和山地,人均水资源量

不足世界人均的3虬以色列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周边大部分国家,从人口结构上,属于全球“最年轻”的发

达国家之一。下图示意2010〜2021年以色列人口总数和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据此完成7-9题。

单位:百万

单位:%

9.112.14

7.810.03

6.57.92

5.25.81

3.93.70

2.61.58

1.3-0.53

-2.64

7.以色列人口的增长特点表明()

A.总人口呈现负增长B.外来迁入人口增加

C.人口生育意愿强烈D.宗教人口数量减少

8.推测以色列人口结构特征是()

A.少年儿童数量偏多B.老年人口比重大

C.农业人口比重偏大D.技术型劳动力多

9.以色列得以维持“年轻化”人口结构的物质基础条件是()

A.快速发展的经济B.国家的政策支持

C.发达的农业支撑D.丰富的自然资源

【答案】7.B8.D9.C

【解析】

7.结合图示可知,以色列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且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总人口呈现增长趋势,表明

外来迁入人口数量增加,A错误、B正确;以色列经济发达,社会福利条件优越,人口生育意愿低,C错误;

外来迁入人口也可能是非犹太教宗教人口,D错误。

8.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以色列人口自然增长率偏低,少儿人口数量偏少,A错误;以色列人口结构“较

年轻”,大量劳动力的迁入,老年人口比重将降低,B错误;以色列是发达国家,但多为沙漠和山地,发展

农业的条件差,农业人口比重应偏小,C错误;以色列的人口数量增长主要来自外来人口的迁入。以色列资

源贫乏,但经济发达,产业以高端制造业为主,技术型高端人口迁入量较多,D正确。

9.结合材料可知,以色列大部分区域为沙漠和山地,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口的持续迁入,粮食等物质

保障供应紧张,首要解决的是粮食供应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色列通过农业技术改良,农业实现自

给,因此,发达的农业支撑是以色列得以维持“人口年轻化”人口结构的物质基础条件,C正确;以色列国

土面积狭小,气候干旱,自然资源并不丰富,D错误;政策支持和快速发展的经济不是物质基础条件,A、B

错误。

(五)(2024河北唐山)埃及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