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师大版高一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844_第1页
2024年北师大版高一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844_第2页
2024年北师大版高一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844_第3页
2024年北师大版高一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844_第4页
2024年北师大版高一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84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北师大版高一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844

考试试卷

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总分栏

题号—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

1、历史上时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有心裁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中国古代下

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A.秦朝郡县制

B.西汉郡国并行制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军机处

2、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西周,请判断哪些同学能被封为诸侯

①甲同学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②乙同学是周朝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③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是开国功臣

④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认真观察下图:这是一场示威游行。这场示威游行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革命运动。

这场运动的重大意义在于

A.它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

B.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它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D.它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4、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A.实现了自由贸易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5、【题文】古希腊、罗马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元老院、执政官,我国西周则出现宗法制和

分封钊。就其实质而言

A.维尹奴隶主贵族统治

B.地域决定政治

C.维护统治的方式不同

D.经济模式决定政治手段

6、【题文】下表是鸦片战争前中国白银兑换制钱数的统计表。造成表格内数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一两白银兑换钱数

1823〜1824L249文

1828〜1829L337文

1833〜1834L363文

1838〜1839L638文

A.清政府腐败,贪污成风

B.清政府国库空虚,加重赋税

C.小农经济破产,物价波动

D.鸦片走私贸易使中国大量白银外流,银价上涨

7、下图是中国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反映了()

把猾赛大艮,就是鼻子抵一个萝卜卜斤重,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两头毛配拉不动,

A.人民生产积极性高涨

B.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C.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

D.违背客观自然规律

8、制约平衡原则是英美法德等国建立近代政治制度过程中的核心原则之一,下列现象中未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

A.美国参议院议员名额分配

B.法国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C.德国宰相与联邦议会关系

D.英国首相与议会下院关系

评卷人得分

二、双选题(共4题,共8分)

9、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O

年份19151916191719181919

盈利指数一4.387.6136.9321.4370.56

A.辛亥革命的推动B.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

C."实业救国”新思潮的推动D.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0、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骞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

映出的社会进步观念是()

A.实业救国B.工商皆本C.重利轻义D.重商轻农

11、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O

年份19151916191719181919

盈利指数一4.387.6136.9321.4370.56

A.辛亥革命的推动B.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

C.“实业救国〃新思潮的推动D.列强忙「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2、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骞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

映出的社会进步观念是()

A.实业救国B.工商皆本C.重利轻义D.重商轻农

评卷人得分

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

13、

【题文】1919年,上海各界人士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

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D.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14、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一五计划并在1956提前完成,为我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判断对错)

loading3

15、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工业无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席位______(判断对错)

16、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判断对错)

17、《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公司)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

万元°业务蒸蒸H上,发展迅速。〃这一现象出现的国内因素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判断对错)

18、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强化了皇权专制,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判断

对错)

19、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钢铁工业,并促成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

的主要部门。(判断对错)

评卷人得分

四、判断题(共2题,共4分)

20、1949年,《共同纲领》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1、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以承认商品贸易和部分生产资料私有的合法性为主要内容,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

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评卷人得分

五、材料题(共2题,共16分)

22、材料一:“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嚏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日‘皇帝',命令'制',令为'诏',自称日'朕’自今

以来,除谥法。”一一《资治通鉴》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日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日'黔首大醐。收天下兵,聚

之咸阳,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洗,羌中,南至北乡户,北据河为塞,

并阴山至辽东。”一一《史记》

材料二;“汉武帝时,国力充实。公元前127年一一前119年间,武帝发动了三次大规模对匈奴的反击。第一次,

汉军夺回河套,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第二次,汉军取得河西走廊,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第三次,汉

军迫使匈奴退往大漠以北,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汉的威胁。〃一一历史教材

材料三:“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仁者爱人"一一《论语》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请举出孔子、秦始皇、汉武帝三人的事迹各两例。(6分)

(2)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

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这种说法是否有理?请写一篇4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14分)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论点应有史实支持,需有自己的结论(观点)

③论述层次清晰,文字通顺流畅

④篇幅在400字左右

23、材料一:“王初并天下,自以为想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日,皇帝',命令,制',令为,诏',自称日'朕’自今

以来,除谥法。“一一《资治通鉴》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日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日'黔首大醐。收天下兵,聚

之咸阳,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洪,羌中,南至北乡户,北据河为塞,

并阴山至辽东。”一一《史记》

材料二:“汉武帝时,国力充实。公元前127年一一前119年间,武帝发动了三次大规模对匈奴的反击。第一次,

汉军夺回河套,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第二次,汉军取得河西走廊,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第三次,汉

军迫使匈奴退往大漠以北,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汉的威胁。”一一历史教材

材料三:“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仁者爱人”一一《论语》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请举出孔子、秦始皇、汉武帝三人的事迹各两例。(6分)

(2)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

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这种说法是否有理?请写一篇4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14分)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论点应有史实支持,需有自一的结论(观点)

③论述层次清晰,文字通顺流畅

④篇幅在400字左右

评卷人得分

六、综合题(共3题,共6分)

24、阅读以下材料:(12分)

材料一: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缙布者,必走浙

之东也。

一一张瀚《松窗梦语》

材料二:毅庵祖,家道中微,以酷酒为业。因罢酷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贮巾(帛),备极精工。每下一-机,

人争薪之。计获利五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商更所货者,常满屋外,尚不能应。自是家业大

饶。

一一张瀚《松窗梦语》

材料三:迨至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一一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四: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

二三矣。

一一何良浚《四有斋丛书》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出当时苏州经济的什么特色?(2分)

⑵指出材料二中毅庵祖的身份,分析其“家业大饶”的原因。(4分)

⑶材料三、四中的"本〃"末"各指什么?(2分)

⑷以上材料反映了明代中后期我国出现了哪些重要的经济现象?:4分)

25、只有对经济体制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

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

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优的!”

材料二《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公平竞争法则,要求各工业企业确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和市场分配等。同

时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限额c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

入人都“吃烤百万富翁”。而罗斯福则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il划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

秩序的新应用。

材料三

图一:粮票图二:股里

图一:粮票(1955年起发行至1993年停止流通)曾关系到国计民生,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仍能昭示那个时

期的经济体制特色,颇具史料价值。

图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是1983年7月8日由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的。它打破了“股票是资本主义

的专利”的旧观念。此后,上市公司在中国纷纷涌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当时许多“革命者〃不理解?(2分)西方

人士为什么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呢?(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吃烤百万富翁”的具体表现。(4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罗斯福所说的“旧民主

秩序的新应用〃指的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变化

的原因是什么?(2分)

(4)从材料二、材料三中,可以看出美国和中国对经济体制调整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26、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3〜1914年中国棉纺织厂投资及拥有纱锭情况简表。

1914年厂平均拥有纱锭

企业类型。年开工纱锭数。年织布机数。

19131913数.

外商。338;900锭。1;986台。51;664锭。

华商。484:192锭。2:016台。23:686锭。

材料二1911年至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年至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

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产纱锭503104枚,

到1922年纱厂增加到65家,当年共产纱锭1632074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

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一一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材料三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简表(单位:家)

直隶(含京江苏(含浙广山湖陕。

省区。各

津)上海)江。东。东。北。西。

O

工厂数。45515542333120191935

一一《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请回答:

(1)中国近代民族工'也什么时候在什么地区兴起?(3分)

(2)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中国棉纺织业状况如何?(2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4分)

(3)依据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

1、B

【分析】

【解析】

试题分析:汉初戒于“亡秦孤立之败”,分封一些同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但“有心裁花花不

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后来这些诸侯国的势力膨胀,严重威胁到中央集权。A、C、D都加强了

中央集权,均可排除。故选B。

考点: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

【解析】

【答案】

B

2、B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此题主要是考察了分封制的对

象,在当时能够分封的是王族、功臣和先朝的贵族(包括炎黄帝和商朝的贵族),平民是没有资

格分封的。所以答案选B,ACD三项都借误。

考点:占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早期的中国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的对象

【解析】

【答案】

B

3、B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由图片的文字“还我青岛”“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可知,这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和市民掀起的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但并没有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历史,也不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

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是辛亥革命。所以答案选Bo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的意义

【解析】

【答案】

B

4、B

【分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考查学生对知识迁移能力和灵活运用的能

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主要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

关贸总协定构成,反映了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B现符合史实和题意;CD两

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A项”实现了自由贸易“,明显具有片面性,不正确。故选

Bo

【解析】

【答案】B

5、A

【分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是古希腊;罗马;还是中国

的制度,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政治制度的实质

【解析】

【答案】A

6、D

【分析】

【解析】略

【解析】

【答案】D

7、D

【分析】

题干宣传画反映出当时存在着浮夸风;这应是“大跃进”运动的情景.“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经济发

展的客观规律,使得国民经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故AC两项错误,D项正确.

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运动使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但是题干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考查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现象.考查学生识图;分析、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大跃进相关知识的掌握.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图片的分析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需要掌握大跃进运动的特点和影

响.大跃进运动虽然反映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的经济文化状况,热情高涨,但是违背客观规

律,拔苗助长,结果造成资源浪费,冲击正常生产,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经济建

设遭到重大损失,人民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解析】

【答案】D

8、C

【分析】

A.美国参议员规定每一个州选举两个;这是为了协调大小州之间的矛盾,实行制约平衡。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本身就是君主派和共和派之间妥协的产物;其内容体现了制约均衡的

原则。

C.德国的宰相;由皇帝来任命,联邦议会不能制约宰相,他们之间不构成制约平衡关系。

D.英国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反过来首相也能够干预立法权,体现了制约平衡。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英法美德的代议制;要求学生结合四个国家代议制政体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对四个问题的具体内容准确把握,同时又有较强的辨别知识的能力,对学生难度较

大。

【解析】

C

二、双选题(共4题,共8分)

9、D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1915年-1919年这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的黄金时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选D。

【解析】

【答案】

D

10、A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当时社会进步的观念是实业救

国。所以选A。

【解析】

【答案】

A

11、D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1915年-1919年这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的黄金时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选D。

【解析】

【答案】

D

12、A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当时社会进步的观念是实业救

国。所以选A。

【解析】

【答案】

A

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

13、略

【分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919年,上海各

界人士积极参加爱国运动”,联系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可知"亡羊''喻指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

败,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五四运动不符,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

【解析】

【答案】D

14、略

【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在1957年超额完成,为我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本期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本题考查一五计戈人需要掌握一五计划的成就和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对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时

间和意义的识记.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考查对一五计划的成就和意义的把握,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

能力.

【解析】

B

15、B

【分析】

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席位,故材料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在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国会取得了优势,扩大

了资产阶级民主,推动了经济政策的改革,自由贸易政策代替了保护主义,从而促进了英国经济

更大的发展.

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1830年,在法

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掀起议会改革运动高潮.资产阶级和工人都强烈要求改革.1832年,

英国议会终于通过了改革法案,降低了选民和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取消了一些“衰败选

区给予新兴的工业城镇代表名额.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人议会,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

治迈出的重要一步.

【解析】

B

16、A

【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提高

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本题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日内瓦会议。需要掌握日内瓦会议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对日内瓦会议意义的识记。

本题考查对H内瓦会议意义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解析】

A

17、B

【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一战的影响。

故答案为B。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

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准确把

握。

【解析】

B

18、正确

【分析】

根据所学;明清通过不断强化君主专制,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而当时正中国社会发展处于封建

社会走向衰弱时期,西方世界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而中国强化专制,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阻碍了思想文化的进步,因此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

故答案为:正确。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专制主义加强。结合对明清时期专制主义加强的影响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掌握情况。对于明清时期专制主义的强化,要认识是

在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背景下,封建统治阶级为维护自己统治的极端措施表现,同时也是封建统

治在政治上走向衰落的表现,另外封建统治在经济文化上的其它措施对中国社会进步的阻碍也要

理解掌握。

【解析】

正确

19、B

【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钢铁工业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新兴工业,故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需要掌握第二次工'也革命兴起的新兴工、业。解题的关键是对第二次

工业革命兴起的新兴工业的识记。

本题考查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新兴工业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

力。

【解析】

B

四、判断题(共2题,共4分)

20、x

【分析】

【解析】

试题分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

制度。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

【答案】

21、7

【分析】

【解析】

【答案】

五、材料题(共2题,共16分)

22、略

【分析】

【解析】

试题分析:(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写出孔子、秦始皇、汉武帝三人的事迹各两例。

(2)“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含义是在孔子所创的儒家思想是中国社会主导思想,秦皇汉武奠定了中

国社会的政治统治基础,此一观点说法正确,结合史实找出具体史实论据加以论证即可。

考点:儒家思想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

【答案】

23、略

【分析】

【解析】

试题分析:(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写出孔子、秦始皇、汉武帝三人的事迹各两例。

(2)“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含义是在孔子所创的儒家思想是中国社会主导思想,秦皇汉武奠定了中

国社会的政治统治基础,此一观点说法正确,结合史实找出具体史实论据加以论证即可。

考点:儒家思想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

【答案】

六、综合题(共3题,共6分)

24、略

【分析】

【解析】

试题分析:(1)从“苏州茧丝棉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可知其纺织品行销全国。(2)分析材料

二可知,毅庵祖用机器生产纺织品,并且生产的目的是销售赚取利润,从这个特征判断其是早期

资本家。“家业大饶”主要是采用了机器生产和新技术。(3)分析此间,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于中

国传统意义上的“本”“末”的含义的理解。即本指农业,末指商业。(4)从材料一的苏州成为纺织

中心,到材料二的机器生产,再到材料三、四的商业发达,从事商业的人数越来越多等现象,可

以总结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工商业市镇的兴起等。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解析】

【答案】

(1)纺织业发达,发展成为全国纺织品交易中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