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盘锦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5年盘锦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5年盘锦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5年盘锦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5年盘锦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盘锦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单选题(共35题)1、下列句子表达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1分)A、难道雾霾问题真的是无法解决的吗?B、雾霾问题是无法解决的。C、雾霾问题不是没办法解决的。D、谁说雾霾问题是无法解决的?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B解析A、C、D三项均表达了“雾霾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的意思,B项表达的意思是“雾霾问题是不能解决的”。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1分)A、排比B、拟人C、夸张D、对偶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D解析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诗中“明月”对“清泉”,“松间”对“石上”,“照”对“流”,同类事物对仗,精细工稳。3、下列词语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1分)A、懒惰B、奇葩C、熟炼D、洞悉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C解析C熟练4、下列诗词名句的作者,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B、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陶渊明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诗词名句以及作者掌握情况。此类题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并不难,做好此类题主要靠识记和积累。C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陶渊明”错误,这两句出自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故选C。5、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分)A、敷衍

勘探

书籍

功名利禄

B、慷慨

拆穿

嘱咐

揣揣不安C、高梁

惦念

窘迫

一筹莫展

D、戡酌

撑持

刮沙

不辞劳苦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A解析B项中“揣揣”应为“惴惴”;C项中“梁”应为“粱”;D项中“戡”应为“斟”,“沙”应为“痧”6、下列对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送东阳马生序》中“加冠”表示男子二十岁。古文中“始龀”“垂髫”等都是用来表示年龄的。B、冬奥会开幕式上展示了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清明既属于“二十四节气”又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C、我国古代文人雅士喜欢以“居士”命名,如辛弃疾号“稼轩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D、《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兴”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颂”三种表现手法。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D解析D“风、雅、颂”是三种诗歌形式,“赋、比、兴”是三种表现手法。故选D。7、读网,更要读书①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网络固然给生活带来种种方便与趣味,然而,如果将大量的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反而容易浮躁不安,难以沉静。②与眼花缭乱的社交网络相比,读书不仅能够使人远离纷扰的环境,保持内心的沉静,而且可以使人感受世界,体悟人生,获得启迪。③因此,读网,更要读书。④一谈起读书,我们总是抱怨太忙没时间,但偏偏又能挤出时间刷微博、看视频。读网是轻松的,可以一目十行,脑子里过一遍,不一定留下痕迹;读书是深沉的,要用心用脑去理解、体会、感悟。所以,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我们不愿意把时间用在“费脑子”的事情上。⑤拒绝喧嚣的社交网络,腾出更多的时间读书,是需要勇气的。去年,“网红”埃森娜在YouTube上发布了最后一条视频《为什么我要放弃社交媒体》,并彻底删除了自己的账号以及275万个订阅者。为什么这么做?埃森娜认为,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制作出的形象、编辑过的生活,虽然能获得关注,但也丧失了真正的自我。⑥我们生活在这个被屏幕统治的时代,时空被网络割裂,“碎片化”成为生活常态。诚然,从网络获取信息很重要,彻底逃离网络几乎不可能。但是,面对网络,我们可以做出有益的选择。让我们放弃那些八卦消息和无聊视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读书吧!对选文的结构划分正确的是()

(1分)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B解析这篇议论文前三段由人们读网的现象谈到读书的好处,进而引出中心论点“读书,更要读网”,接着④⑤段阐述了人们不读书的原因以及读书需要勇气,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8、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1分)A、我也不知道扎西到底去哪里了?B、“你也别回来了!”卓玛说,“反正牛是咱家的命根子,你必须去找回来!”C、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D、从拉萨到林芝大概有三、四百公里。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为陈述句,不能用问号,改为句号。C顿号和“和”不能连用,去掉一个。D两个约数之间不用顿号。故选B。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1分)A、弥乱国粹泊来品入不敷出B、伺候斐声煞风景得鱼忘筌C、日晷陨落挖墙脚纵横捭阖D、萦回撺掇黑黢黢入目三分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C解析A舶来品;B蜚声;D入木三分10、下列各句中[]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美国畅销书榜[鱼龙混杂]。B、火箭队的攻击[一发不可收拾],麦蒂两投两中,率火箭队打出9比0,在最后5分钟内将比分改写为80比59。C、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D、自小弟弟出生后,婷婷便不再是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待遇的变化使她产生一种[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的自卑感。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D解析A鱼龙混杂:比喻好好的坏的混在一起。B一发不可收拾:指场面,形势等往坏的方面发展难以控制。C洛阳纸贵:比喻著作风行一时。D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比喻地位高的人一旦失去权势,处境还不如普通百姓。与句子语境不合。1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三父子”是()。

(1分)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D、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B解析三词客指“三苏”既是散文家,又长于诗词。父子三词客指苏轼一家眉山三苏祠,三苏即苏洵、苏轼、苏辙(苏轼为兄)。12、陶渊明《饮酒》中,最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就是()

(1分)A、飞鸟相与还B、结庐在人境C、悠然见南山D、心远地自偏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D解析《饮酒》(其五)中最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是“心远地自偏”,意为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的地方僻静了。说明真正的超脱是没有地域限制的,心灵的平静祥和也是不受外部干扰的。体现的哲理是:人不仅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1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C解析“断肠人”并没有宿在“小桥流水人家”,所以C分析的是错误的。14、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得“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第一段中的“鱼翅”“烟枪和烟灯”“姨太太”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1分)A、借代B、比喻C、拟人D、夸张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B解析指对待外国文化、外国事物和中国文化遗产应采用的正确态度.要占有要挑选,要吸取外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为我所用,这样我们的文化中才能注入新的因素.文章采用比喻论证把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把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某些有益的成分,即精华与糟粕并存的文化遗产;“烟枪和烟灯”是指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1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分)A、《故乡》一文中塑造的闰土、杨二嫂等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随着地方戏曲等民间艺术活动引入课堂,更多学生受到了地方传统文化。C、因为能激发国人爱国热情的原因,《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上映以来,票房一直不错。D、入冬的天气真的让人琢磨不透,所以大家切忌不要随便脱衣,防止病菌入侵。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A解析B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熏陶”;C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D否定词使用不当;去掉“切忌”或“不要”;故选A。16、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下列各句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1分)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B、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C、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D、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D解析A、B、C三项都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而D项中则是用了拟人。17、下列加横线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1分)A、便利(pián)

惫懒(bèi)

讪讪(shàn)扪参历井(shēn)B、錾银(zàn)

两靥(yàn)

崭新(zhǎn)

拗他不过(niù)C、蹙缩(cù)

歆享(xīn)

榫头(sǔn)

鸡豚狗彘(zhì)D、庠序(xiáng)洿池(kuà)

贾人(gǔ)

间或一轮(jiàn)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C解析Abiàn利B两yèDwū池18、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1分)A、惊惶、灿若星晨、寒暄、性情孤僻B、像貌、雕栏玉砌、厘定、犀角烛怪C、辖制、万姓胪欢、编篡、春意阑珊D、树荫、金碧辉煌、讥诮、宽宏大量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D解析A灿若星辰B相貌C编纂19、下列括号内的缩句,与原句的基本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1分)A、此后,在一连串飘零的岁月里,每次我从箱子里取出蔽体保暖的衣服的时候,父亲那低着头、沉默而坚定的捆缚箱子的神情,便清晰地映现于脑际。(父亲神情映现于脑际。)B、当我学会用笔和墨工作,知道从知识的长河里吸取乳汁时,我就懂得了把时间紧紧地攥在手里。(我懂得把时间攥在手里。)C、从“两弹之父”钱学森先生话语中,深切地体会到,艺术能启迪心智,能拓展视野,能完善人格。(体会到,艺术能启迪心智,能拓展视野,能完善人格。)D、我一直梦想有一天能成为一名航天员。(我成为航天员)。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缩写句子的能力。D“我成为航天员”改变了原句“我一直梦想有一天能成为一名航天员”的句意。原句是“梦想”,应该缩写为我梦想能成为航天员。故选D。20、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的几种情景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1分)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学,李明与他道别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个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B、同学刘洋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郊游,面对着满目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D、李明的同学马通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D解析A不恰当,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出自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宦游人”指"为求做官而到处奔走的人”,用在送同学到外地上学的离别情景不恰当。B不恰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出自刘禹锡的《陋室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指的是诗人结交的都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表现诗人的清高,不是表现读书乐趣,不符合语境。C不恰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描写雪花的诗句,不能用于形容梨花。不符合语境。D恰当,学而不思则罔:出自《论语十则》,意思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符合语境。故选:D。2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1分)A、黯淡、好高骛远、焕然冰释、初生牛犊不怕虎B、憔悴、仗义执言、痛心疾首、防患于未然C、洗练、琳琅满目、各行其事、迅雷不及掩耳D、晦涩、振聋发溃、高屋建瓴、放之四海而皆准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B解析A焕-涣C事-是D溃-聩22、材料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选自《出师表》)下列句子中括号的“之”与“败军之际”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1分)A、咨臣以当世(之)事B、吾欲之(南)海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永(之)人争奔走焉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B2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1分)A、这种鏖兵的情况无论如何同这样的青山绿水也不能协调起来。人世变换,今古皆然。在人类前进的征途上,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B、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C、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渍。D、次日,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鼓乐,随行健将数员,各带强弓硬驽,一起上船迤逦前进。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B解析A人世变幻C渣滓D强弓硬弩24、下列几则公益广告,从主观情感和客观效果看,用语不够得体的一项是()

(1分)A、把美丽留给大家共同分享吧!——花坛寄语折花者B、别对我动手动脚。——树木寄语C、抽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寄语D、我的形象全在你举手投足之间。——墙壁寄语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B解析B项:别对我动手动脚用语不太得体,可以改成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25、材料神农尝百草的基因解读

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虽然史书和民间传说都在证明神农尝百草的真实性,但还是有很多人表示怀疑。不过,现代基因研究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神农尝百草。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实验室李辉的研究小组通过基因研究在分子水平上初步证明神农尝百草的事情可能是中国先民生存的一种真实情况。

在对中国人的DNA检测分析后,李辉等人发现,中国人体内有一种苦味基因,称为TAS2R16,它能辨识出哪些苦味的植物是有毒的。李辉等人利用DNA技术对基因片段进行分析,推测出中国人的苦味基因TAS2R16大约是在5000-6000年前受到自然选择而形成的,而且功能很强。

从基因来看,所有人都有TAS2R16基因。TAS2R16基因编码的苦味受体专门针对植物中常见的吡喃葡萄糖苷类毒素,该基因功能不强的人很难尝出这类毒素。世界上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不会觉察出这种毒素特有的苦涩味道,而另一部分人则对这种苦味十分敏感。

人的功能独特且有多种变体的基因一般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基因受到自然选择后会在基因组中留下痕迹。被选择的基因的弱势类型容易被淘汰,但强势类型会被保留,虽然是少数。被自然选择的强势基因附近的邻居基因,也会连带着只有少数类型被保留下来,称为“搭车效应”。“搭车”的基因越多、功能越强,意味着自然选择的历史越短。

李辉等人发现,中国人中苦味基因TAS2R16的增强功能基因变体有比较长的“搭车”区段,应该是在1万年内受到过自然选择。研究人员检测了世界上大多数人群的样本,只在中国人的基因组中发现了有很强功能的苦味基因,即“搭车效应”很强,而非洲人和欧美人的苦味基因TAS2R16不如中国人的苦味基因功能强。

在5000-6000年前,中国正处于新石器时代的中期。这一时期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靠狩猎和采集已不能满足人口对食物的需求。所以,一方面人们必须从森林中走出,从狩猎和采集转为农耕,这便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的历史根据;另一方面人们又必须大量采集食物,这便是“神农尝百草”的历史根据。而面对各种可能充饥的植物,人们不能靠过去的经验来判断是否有毒,只能靠口尝。当然,尝百草并非只是尝食物,而是既鉴别食物,也识别药物。对于前者要鉴别其是否安全可食用,对于后者要鉴别其是否安全和有疗效。在尝百草的这个时期,苦味感灵敏和强烈的人会生存下来,而苦味感不灵敏和强烈的人则会被毒死,就像神农吃了断肠草一样。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神农尝百草并非是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中国先民许多人和一代又一代人的行为。在尝百草中生存下来的群体就会保留功能强大的辨识苦味的灵敏TAS2R16基因,并遗传下去。因此,从基因角度可以解释为何神农尝百草是中国先民一段可信的生活方式和特殊的生存阶段。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人类的苦味基因和其他人类基因一样,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非洲人和欧美人的苦味基因经受自然选择的时间早于中国人。C、在人类历史上,我们的先民都曾先后经历过尝百草这一阶段。D、神农尝百草是具有真实性的,但尝百草不是神农的个体行为。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A解析“人类基因……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错26、下列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分)A、莅临(lì)

驰骋(chěng)

花团锦簇(zù)

拈轻怕重(niān)B、热忱(chén)

宽宥(yòu)

刨根问底(páo)

锲而不舍(qì)C、校对(jiào)

绰号(chuò)

忍俊不禁(jìn)

坦荡如砥(dǐ)D、纤维(xiān)

缄默(jiān)

间不容发(fà)

诲人不倦(huì)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D解析A.花团锦簇(zù)——(cù);B.锲而不舍(qì)——(qiè);C.忍俊不禁(jìn)——(jīn);故选D。

27、下列句子中分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1分)A、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B、对于一切犯错误的同志,要历史地全面地评价他们的功过是非,不要一犯错误就全面否定;也不要纠缠历史上犯过而已纠正的错误。C、由于青年团放松了自己的阵地;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便向青年工人进攻。D、思想上不怕“难”,就能排除万难;思想上有了“难”字,就会难上加难。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D解析A第二个分号改为冒号;B分号改为逗号;C分号改为逗号28、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表述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那溅着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地纷纷落着。——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了水花的颜色、形状和动态。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明了六国创业的艰辛不易。C、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山势的起伏而又微不足道。D、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说理的文章更加生动。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C解析C项采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是写山,却将其戏称为“泥丸”这也是写红军万里远征,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也是毛主席常用的豪气拟物的手法。29、下列文学作品中,其作者所在国家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1分)A、《老人与海》B、《墙上的斑点》C、《罗密欧与朱丽叶》D、《鲁滨逊漂流记》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A解析《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作者弗吉尼亚·沃尔夫,是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30、下列词语中加[]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1分)A、[敕]造(chì)[惫]懒(bèi)[讪]讪(shà)扪[参]历井(shēn)B、积[攒](zǎn)两[靥](yàn)桌[帏](wéi)[拗]他不过(niù)C、袅[娜](nuó)[踱]步(duó)[损]失(sǔn)鸡豚狗[彘](zhì)D、[祥]和(xiáng)[夸]父(kuà)[贾]人(gǔ)[间]或一轮(jiàn)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C解析A[讪]讪(shàn)B两[靥](yè)D[夸]父(kuā)3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1分)A、防范座无虚席真知卓见先礼后兵B、翔实直迷不悟推本溯源隐约其词C、联袂义愤填膺过目成诵不伦不类D、提练断章取义幡然悔悟白驹过隙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C解析A项,“真知卓见”应为“真知灼见”;B项,“直迷不悟”应为“执迷不悟”;D项,“提练”应为“提炼”。32、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得“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之后我们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1分)A、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B、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C、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D、他占有,挑选。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C解析A指出要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是为了提高民族素质和建设民族新文化。B“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指出实行“拿来主义”者的前提条件。C“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态度、方法。33、《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所指斥的对象是()

(1分)A、郑武公B、武姜C、庄公D、共叔段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D解析郑伯克段于鄢这个典故出自“左传”,后来被孔子在“春秋”中提及!“多行不义必自毙”所指的对象就是郑伯的弟弟共叔段。3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1分)A、中国尽管猪肉的生产能够完全实现自给,但每年仍从美国、欧盟和加拿大进口数量可观的猪肉。B、这两起走私案件,不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