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荀子的社会思想荀子思想的特点:(1)其主体思想属儒家,但又批判吸收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带有先秦“百科全书派”特点,体现了“诸子合流”的倾向。(2)荀子是最早将儒法结合起来即“礼法一体论”的提出者。(3)其思想带有浓厚的经验论性格。“不闻不见,则虽当,非仁也。”相比之下,孟子的恻隐之心,只能由反省而显现,不能由闻见而得。
一、“人性之恶”与“化性起伪” (一)天人分途宗教之天——道德之天——自然之天把天完全视为自然性质的天。以荀子为代表「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论篇>“常”乃“天道有常”;吉凶由人,非天爱尧而恶桀也。「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天论篇>天人分途的影响:第一,彻底的人本主义者:天尽天的之职,人尽人之职,各不相干。其意义在于人只站在人的现实上,尽自己的职分,而不必在天那里找人的行为的依据,其人性分析没有任何神秘色彩,而具有经验主义特色。“以神为中心,则我们的祸福是由神决定的,为了得到神的欢心,我们要信仰、供奉。认为人的祸福是由人的行为来决定的,所以我们为了避祸得福,要在行为上努力,而非在信仰上努力。中西文化在此处有不同的地方。”徐复观文集》,第1卷,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第二,“儒墨阴阳诸家天命民贵之理论,皆含有限制君权之作用。法家虽屏此诸端而不取,然其‘法者君臣共守’之理想,亦不失为一种限制。汉人五行灾异之论,实承古学,意在限君,似未可厚非。今荀子非天命破灾异,既取古人限君重要学说之一而攻之,又未如申韩之明法尊制,则其学说必有流弊,而是非功过,尚难蘧定矣。”(二)人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性恶篇>材料分析:第一,荀子所谓“性”,主要是指自然本性、生理本能,或是未经加工的原始状态。“生而有”、“无待而然”「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性恶篇)“性者,本始材朴也”「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正名篇)第二,官能本身非恶,而是由欲望引发而来,即这种自然的、原始的本性之所以会变恶,是因为:“顺是”“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之焉”,如果“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性恶》第三,人之所以还具有善性,完全是圣人经过长时间摸索,创制礼义,教化的结果。「凡礼义者,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性恶篇>“可学而可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性恶“伪者,文理隆盛也”(礼论)“无性,则伪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礼论)第四,人性是可以改造的,圣人与凡人在本性上是相同的。“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性也;所以异而过众者,伪也。”(性恶)“涂之人皆可以为禹”“今使涂之人伏(服)术为学,专心一志,思索孰察,加日县久,积善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故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也。”《性恶》孟荀的分水岭:孟子——人乃善荀子——人乃智第五,提出“化性起伪”命题。“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是圣王之治,而礼义之化也。”(性恶)关于“性恶论”的评价:第一,将人之物质生活欲求作为研究人性的出发点,比起性善论更为朴实和真实。第二,其合理因素在于:礼义道德非先天固有,乃后天学习的结果,否认了先天的道德观念。二、“明分使群”:荀子的社会起源论“(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故序四时,裁万物,兼利天下,无它故焉,得之分义也。”(王制)第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原因在于“人能群”,即能组成社会。第二,人类只有群的结合还不够,还必须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将社会成员区分开来,这就是所谓“分”,分是群的原则。“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王制)分的内涵包括:“分”既是“职分”,又是“界限”——对人的欲求定出界限。(1)分是不平等的等级关系。“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少事长,贱事贵,不肖事贤,是天下同义。”(2)分是伦理关系有时荀子也称之为“辨”和“别”:“故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於分,分莫大於礼,礼莫大於圣王;”(非相)(3)分是社会分工分职,所谓“农农、士士、工工、商商”,各安其分,互相依赖。(4)分是界限:「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无争.争则乱,乱则穷.」(礼论篇)第三,分的标准是“礼义”。“分莫大于礼”
三、“隆礼重法”的社会控制论与孔子“礼—法”对立不同,荀子的“礼—法”观是平行的,经常并提,表现出儒法间的相互渗透。(一)关于隆礼1.关于“礼”的起源:“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
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
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2.礼的功能表现为:(1)礼是治国之本,为政做人的前提“国之命在礼”“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家无礼则不宁”(修身)(2)礼是贵贱等级制度体系。(3)礼是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礼者,表也”(礼论)(4)礼是教化的工具。“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
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也。”“凡礼,事生(事奉活人),饰观也(表达着我们的快乐);送死,饰哀也(表达着我们的悲哀)。其在君子,以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神也。”(二)重法荀子主张礼治,同时又主张行法。将“礼法”并提。其所说的“法”,主要是法律和政令。1.法要以礼为根据,礼是法的纲领或指导原则。礼高于法,是支配一切的基本原则。“礼者,法之大分,类(法之律例)之纲纪也。”2.要求把“礼”的基本原则法律化,包括“刑”和“赏”两个方面。3.虽然强调“重法”,但关键还在人。
(1)礼义是依赖君子而存在的。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省长春市名校调研系列卷(市命题)2024-2025学年初三总复习质量检测试题(一)生物试题含解析
-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代数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藏林芝地区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全真模拟试卷生物试题含解析
- 西藏藏医药大学《播音主持语音与发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九江职业大学《刑法分论专题》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第二次质量监测英语试题含答案
- 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中2025届高考原创信息试卷物理试题(四)含解析
- 山东省滨州邹平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调研数学试卷含解析
-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3月月考化学试题(A卷)试卷含解析
- 潍坊市昌乐县2025届五下数学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答案
-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3月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授权他人使用车辆委托书
- 强制执行申请书(劳动仲裁)
- 高中语文中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课件-完美版
- FZT 74005-2016 针织瑜伽服行业标准
-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高考数学一调试卷
- 13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十三章)
- JJG 4-2015钢卷尺行业标准
-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5120-2021)
- 晋升羽毛球一级裁判员考试试题
- 【课件】文明的瑰宝(艺术色彩)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绘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