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建筑中的BIM精细化协同创新_第1页
办公建筑中的BIM精细化协同创新_第2页
办公建筑中的BIM精细化协同创新_第3页
办公建筑中的BIM精细化协同创新_第4页
办公建筑中的BIM精细化协同创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装配率办公建筑中的BIM精细化协同创新--赤沙车辆段地铁治安监控通讯指挥中心迁建项目实践建设单位: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构件厂家:广州建筑湾区智造科技有限公司01项目介绍03BIM创新模式02团队构架04BIM创新应用05BIM技术应用展望01项目介绍

单位简介

项目简介

采用BIM技术的原因单位简介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地铁集团)成立于1992年,是广州市政府全资大型国有企业。公司始终以“建设好、运营好、经营好地铁,服务好城市,带动好产业”为宗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业务实现从地铁新线规划建设到铁路建设投融资,从地铁线网到城际铁路、有轨电车全制式覆盖,从广州一地走向粤港澳大湾区、国内主要城市乃至“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目前,广州地铁集团负责运营的轨道交通里程约776公里,除了本地地铁线网621公里、有轨电车22.1公里外,还包括城际铁路60.8公里,以及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江西南昌地铁三号线、海南三亚有轨电车、东莞华为松山湖小火车、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旅客捷运系统等外地项目72.2公里。同时,正全面推进10条(段)202公里轨道交通线网建设,以及佛莞城际等9条(段)316.1公里城际铁路建设,统筹负责24个国铁、综合交通枢纽、市政道路项目投资建设。广州地铁集团始终坚持“全程为你”的服务理念,精心组织运营,为乘客提供了安全优质的交通运输服务。2023年,广州地铁共安全运送乘客28.3亿人次,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总量的60.75%。根据国际地铁协会(CoMET)披露,在全球42家大型地铁中,广州地铁车站犯罪事件发生率、10年平均伤亡率、运能利用度、运营服务可靠度、列车正点率行业领先。广州地铁集团积极实施多元化经营开发,成功打造万胜广场、荔胜广场、悦江上品等多个商业与住宅项目,现正结合地铁线网规划,大力开展地铁沿线土地储备,并与多家标杆企业合作开展物业开发,2022年首度跻身广州房企年度权益销售前十名。积极推动行业发展,下属控股子公司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成为国内第一个登陆A股资本市场的地铁设计院。设计、监理、运营、咨询、培训和信息化等多项服务遍布100多个城市,为全球提供完备系统的城市交通综合解决方案。未来,广州地铁集团将继续发挥一体化经营管理优势,主动承担“提速广州、主导湾区、引领行业”的使命,深化企业改革,推动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轨道交通产业整体能级和技术创新能力。以“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理念,统筹推进广州都市圈城际铁路项目,全力推动“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努力构建结构合理、换乘高效、共建共享的世界级轨道交通,为广州以更实举措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更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以更强担当推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单位简介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6月,是广州地铁集团控股子公司,拥有国家工程设计综合甲级、工程勘察综合甲级、城乡规划编制甲级、人防设计甲级等行业最高资质,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业务范围涵盖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建筑等工程的规划咨询、勘察设计、工程总承包等领域,是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设计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现有17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业务遍及广州、北京、天津、南京、西安、成都、武汉、深圳、厦门等40多个城市以及海外,在20多个城市建立了业务机构,能够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共承接了全国65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体总包设计项目,包含地铁、轻轨、城际轨道交通、现代有轨电车、自动导轨系统、中低速磁悬浮等多种类型,运营通车里程超过500公里;设计了500多座车站以及500多公里各种不同工法的隧道;完成了多个城市的线网规划、地下空间开发、TOD开发、交通枢纽等项目,能够为全球提供完备、系统的城市交通综合解决方案。主编或参编了《地铁设计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直线电机牵引系统设计规范》等30多项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环境工程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等各级奖项1000多项;拥有450多项专利技术。在智慧轨道交通、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发展双重红利下,设计院将借助资本市场的成功运作,以前瞻性的思维和视角,科学铺排“智慧地铁”规划目标和节能改造具体计划,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及TOD综合交通枢纽等新业务增长点,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全面聚焦5G、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等行业前沿技术,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培育企业发展新的增长点,致力构建安全、便捷、智能、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站在更高起点,设计院将立足华南、辐射全国、逐步走向海外,为轨道交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致力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技术服务的领跑者,提升城市品质,设计美好未来。单位简介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铁建工)是世界500强—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始建于1953年,1965年整编为铁道部第五设计院,后更名为铁道部建厂工程局。2002年改制定名为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注册资本金96亿元。中铁建工具有建筑、铁路、公路3项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26项施工一级资质,8项工程设计甲级资质,1项工程勘察甲级资质,1项城乡规划甲级资质,2项房地产开发一级资质。立足于房建工程总承包、基础设施总承包、房地产、设计四大业务板块,统筹协调路内、路外、海外三大市场,形成了投资、设计、施工、安装装饰、物业管理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优势。六十余载栉风沐雨,披荆斩棘,留下了难以计数的建筑精品。承建了500余座铁路站房,续写了普速铁路站房的辉煌,引领了高铁站房发展方向,被业界公认为“铁路站房王牌军”;打造了代表中国不同时代建筑特点的精品工程和地标性建筑,获得了“大型公共建筑专家”的市场美誉,展示了在超高层、深基坑、钢结构等领域的非凡实力;在全国19个城市开发了40余项“诺德”品牌的房地产项目;积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足迹遍布30余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以东非、北非、中亚、南太平洋、东南亚为中心的五大区域市场。中铁建工贯彻“以诚信、智慧、科技、管理铸就更高质量和更富情感的建筑精品”的质量方针,累计获得国家级工程奖项226项,其中鲁班奖48项、国优奖48项、詹天佑奖16项(含参建奖两项)等荣誉。群贤毕集,行稳致远,集团总部设置18个部门,下属17家分子公司、6个区域总部、5个事业部和1个社管后勤机构。截至2023年末,在册130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956人,其中高级职称1542人(含正高级100人);一级建造师1490人;省部级(含股份公司级)以上专家人才共24人(次)。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中铁建工始终履行中央企业的使命和责任,稳岗扩就业、投身三线建设、援建坦赞铁路,参加青藏铁路建设、承担玉树灾后重建任务、18次远征南极建设科考站。中铁建工人始终坚守“投身铁路、报效祖国、发展职工、奉献社会”的初心,秉承“诚信立业、品质兴企”的核心价值观,同心同德,继往开来,以新的姿态和昂扬的斗志,抢抓机遇、直面挑战,向着一流城市建设服务商的愿景不断迈进。中铁建工始终秉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王牌军”“大型公共建筑专家”“城市综合开发最佳合作伙伴”的发展定位,愿与各界朋友一道,精诚合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单位简介广州建筑湾区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是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属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以下简称“湾区智造”。湾区智造是一家致力于提供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解决方案的专业公司,成立之初即成功获评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建造科技创新展示平台、广东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并获得了ISO9001认证,QSPS证书。7条工业4.0标准生产线,PC构件设计年产能20万m3,生产构件应用到了境内外工程之中。“湾区智造”工厂项目简介赤沙车辆段地铁治安监控通讯指挥中心迁建项目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位于海珠区江海街十一号线赤沙车辆段西北角。总用地面积约6201㎡,总建筑面积约28018㎡。为提升土地利用价值,配合地块开发,地铁公安办公大楼由地块中心位置迁建至西北角独立地块内。磨碟沙站新港东站黄埔涌黄埔涌赤沙涌场站综合体用地范围1KM琶州站广东财经大学(广州校区)广东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城市绿地珠光文体组团Site区域控制中心及实训基地花园办公组团国际社区组团TOD综合体赤岗站仑头站新滘东路赤沙路新港东路华南快速路七星岗路新规划路会展大道地铁治安监控中心赤沙站赤沙滘站畜牧总地块住宅组团地铁十二号线地铁八号线道路拟建拟建项目简介架空层(训练场)(层高8米)15-16层业务用房12-14层业务用房10-11层备勤用房8-9层业务用房7层业务用房6层:食堂4~5层:指挥中心3层:通信机房2层:集中会议层1层:大堂、办案区B1~B2层:车库、设备接处警大厅(层高9米)礼堂(层高5.5米)N77.25m23.8m本工程设两层地下室,地下室负一层层高5.5m,负二层层高4.2m。±0.00以上主楼、裙楼结构分缝脱开。迁建项目塔楼地上16层,采用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各层层高4.5m。裙楼设8m高架空层、5.5m高礼堂及9m高接处警大厅,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项目简介项目简介项目简介评价项评价要求评价分值最低分值AAA级方案(省标)实际分值方案预制比例装配率Q1:主体构件(50分)Qla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竖向构件35%≤比例≤80%20〜30*2021.341%92%Qlb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70%≤比例≤80%10〜20*2082.5%Q2:围护墙和内隔墙(20分)Q2a非承重围护墙非砌筑比例≥80%510580.6%Q2b围护墙与保温、隔热、装饰集成一体化50%≤比例≤80%2〜5*Q2c内隔墙非砌筑比例≥50%5580.3%Q2d内隔墙与管线、装修集成一体化50%≤比例≤80%2〜5*580.3%Q3:装修和设备管线(30分)Q3a全装修—666100%Q3b干式工法楼面、地面比例≥70%6—Q3c集成厨房70%≤比例≤90%3〜6*4.278.2%Q3d集成卫生间70%<比例≤90%3〜6*5.385.2%Q3e管线分离50%≤比例≤70%4〜6*

686%Q5:细化项(22分)Q51Q51a主体结构竖向构件细化项5%≤比例<35%7〜10*—

Q51b预制外墙板5%≤比例≤15%7-10*8.741.8%Q52围护墙和内隔墙细化项围护墙与保温、隔热集成一体化50%≤比例≤80%1〜2.5*—内隔墙与管线集成一体化50%≤比例≤80%1〜2.5*

Q53装修和设备管线细化项干式工法楼面、地面50%≤比例<70%1-2*—

集成厨房50%≤比例<70%1〜1.5*

集成卫生间50%≤比例<70%1〜1.5*

管线分离30%≤比例<50%1〜2*

Q6:鼓励项(8分)

Q61标准化设计鼓励项平面布置标准化—1—预制构件与部品标准化11节点标准化11Q62绿色与信息化应用鼓励项绿色建筑取得绿色建筑评价1星0.5一

取得绿色建筑评价2星1取得绿色建筑评价3星1.5

BIM应用满足运营、维护阶段应用要求1—

1智能化应用—0.50.5

Q63施工与管理鼓励项绿色施工绿色施工评价为合格1—

绿色施工评价为优良1.5

1.5工程总承包一家单位/结合体单位0.5—

0.5先导工程,示范性作用和精品质量要求高一体化管理难度大本工程属于EPC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项目一体化管理优势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质量精度要求高项目属于混凝土构件预制装配,包括梁、板、柱和墙板对项目质量和精细化设计、管理要求很高。参考案例少,工期紧张国内类似的BIM一体化实施项目可参考案例少,EPC优质管理探索创新难度大。管理协调艰难参与单位众多,施工工序流程多、精度高、秩序性、标准化作业要求高,协调管理困难。采用BIM技术的原因形成信息化、标准化、协同化的BIM工作环境,作为BIM数据流的源头,把控精细化设计,通过协同化设计的方式避免专业碰撞,应用BIM可视化、精细化设计特性确保设计对准确性。对设计阶段形成的BIM数据进行准确、有效的传递和应用,根据设计阶段提供的数据进行加工,并控制构件加工精细度,通过构件加工的形式将设计数据准确地传递到预制、运输、吊装和拼装阶段。利用设计阶段、加工阶段形成的BIM数据对预制构件进行高效管理,对于场地布置、构件进场、构件拼装等工序工艺进行信息化、精细化管理,使得建造成果准确反映BIM的设计数据,达到所见即所得的BIM应用目标。对设计、加工、竣工模型进行统一平台化管理,后续研发相应的设施设备运维管理信息平台,利用BIM数据对PC工厂的日常生产经营进行分析指导。采用BIM技术的原因02团队构架

集团架构

集团BIM一体化架构BIM团队构架

BIM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集团架构集团BIM一体化架构为了提高企业设计管理水平、建立信息化创新型企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自2014年起进行企业级BIM建设,引入信息化协同平台,培养设计BIM人才,构建BIM的信息化、标准化、协同化、智能化设计环境,作为广州地铁集团全生命周期BIM信息闭环中的关键一环,对接广州地铁集团信息模型管理系统,并在实际项目中直接运用BIM技术开展设计工作,提高企业效率和设计质量,得到业主的好评。其中运用BIM技术对赤沙地铁公安迁建项目的设计,实现设计人员直接通过BIM管理和BIM设计的目标,取得了阶段性的BIM设计企业应用成果。BIM团队架构

广州地铁集团秉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大力发展绿色装配式建筑,成立广州市轨道交通产业联盟,为推动广州地铁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做出重大贡献。盾构管片、区间疏散平台、预制桩、地铁车站装修、房屋建筑设计、PC构件生产、建筑工业化研究等相关工作已取得长足发展,加快本市轨道交通建筑装配式行业的技术创新。

近三年对符合条件的工程项目及时收集、整理PC构件设计、生产、施工等经验总结成科技论文发布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及时申报省和国家级QC、工法等技术创新项目,先后获得多项国家授权专利(含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参编行业标准和广州市轨道交通BIM行业标准等。技术顾问合作方广州市轨道交通产业联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广东省装配式协会广东华能机电集团中铁建广州建材技术研发测试试验成果转化科技信息中心BIM中心PC技术中心EPC总承包项目经理设计BIM总监PC智造总监BIM专业PC-BIM工程师土建BIM工程师机电BIM工程师幕墙BIM工程师土建BIM工程师机电BIM工程师幕墙BIM工程师PC-BIM工程师各工序负责人BIM总包BIM技术管理中心施工BIM总工施工BIM工程师施工BIM工程师实施、运维建模组视频组设计组工艺组工程组实施负责人BIM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 针愿 景目 标保 障方 针跟政策方向、抓市场趋势、借企业战略、展自主优势、补短板保障愿 景引领企业多元化业务发展;培育数字化利润增长点;助力企业科技品牌提升目 标培育数字化产品;开拓数字化业务;培养数字化人才;提升品牌竞争力保 障跟进行业动向、方向调整机制、配套组织构架、完善管理制度、人才培养、业绩考核优化一、BIM→数字化愿景和目标依托于广州地铁站城一体化体系业务类型,紧跟CIM、BIM、低碳、智慧城市等政策重点,抓住智慧地铁、数字孪生、元宇宙等市场趋势,借助企业整体平台优势,成为设计院多元化业务发展主力军,科研培育自主产权科技产品,助力打造精品项目案例,刺激利润新增长点,培养数字化综合人才团队,转型定位为设计技术为主导、面向工程全过程的高新科技服务机构。BIM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基于TOD特色,

结合CIM和数字孪生理念培育自主产权的数字化软件、平台产品;协同信息中心/

数字中心完善数智设计研发和项目应用,

精品案例为产品赋能。开拓BIM和数字化创新咨询和技术培训业务;

利用数字化软件平台产品开拓设计市场之外的数字化新业务;

形成具备市场竞争力、稳定可持续的新业务和利润增长。培养数字化人才持续提升员工BIM基础技能,

打通设计-校审-

管理技能链,

推广正向设计能力;内外联合培育数字化拓展人才,

重点业绩积累和行业认证,

培育代表性综合人才。提升品牌竞争力通过数字化科技创新,

提升设计院主营业务品质设计的品牌,

增强核心竞争力;工程全过程数字化服务增加高新科技企业的全新定位,

增强技术多元化竞争力。数字转

型科技企

业二、BIM→数字化目标详解根据建筑规划分院数字化战略方针和愿景,确定以下数字化战略目标:培育数字化产品;开拓数字化业务;培养数字化人才;提升品牌竞争力。培育数字化产品

开拓数字化业务BIM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三、BIM→数字化创新战略规划1、规划策略:在主要业务上延续核心优势,在多元拓展业务上加快跟进行业,在新兴数字赛道上占领科技创新高地,形成广州地铁更加多元雄厚的企业竞争力、更具延续性和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未来。2、规划措施:完善集团BIM和数字化体系,完善组织构架、管理办法和标准指南;提升团队技能,发展人才储备,推举代表;打造精品项目案例,保持创新品牌;鼓励科研拓展,加大外部合作,培育数字产品;市场经营拓展、培育数字化新增长点。加强企业合作、校企合作,在3D模型、视频制作、深化设计、生产工艺模拟、吊装施工模拟等多个方面开展BIM人才培养。2016-20232022.1-2022.122023.1-2024.62024.7-2025.12B

I

M

设计创新BIM人才培训BIM项目常规应用BIM创新及科研参与BIM获奖评优品牌影响BIM对外交流从B

I

M

到数字化√

完善十四五战略规划和细项策划√

生产项目BIM人员参与率不低于30试点团队具备正向设计能力√

形成相对完善的数字化体系建设√

重点示范项目完成数据模型成果√

重点科研项目启动/新立项数字化产品项目√

高于80%设计人员具备正向能力20%初步具备数字化产品策划能力√

基本完成首轮数字化科研课题结题√

形成数字化产品1.0版本和试点√

具备数字化项目投标和服务能力√

形成必要的外部高校和企业合作数字化创业培育√

形成数字化产品实例示范√

保持稳定的数字化业务√

形成匹配数字化的人才团队√

形成市场认可的数字化品牌√

初步接触培育产品的融资03BIM创新模式

BIM标准化环境BIM软硬件平台搭建BIM技术应用情况

BIM技术协调创新BIM标准化环境BIM标准化环境针对预制装配式建筑项目建立BIM实施的信息化环境,对族库、构件库甚至于建筑模块库进行整理、建模、积累,形成信息化数据库的BIM实施环境;对设计建造的不同级别基本单元进行BIM标准化规整,达到文件资料标准化,并对工作生产流程进行标准化规范,让生产实施有据可循,便于管理。BIM标准化环境建模精度:建模精度分为四个等级信息粒度:由建筑基本信息系统、建筑属性信息系统、场地地理信息及室外工程系统、建筑外围护信息系统、建筑其它构件信息系统、建筑水系统设备信息系统、建筑电气系统信息系统、建筑暖通系统信息系统组成。模型精细度BIM标准化环境BIM软硬件平台搭建3Dmax、fuzor、lumion等:动画、渲染、施工模拟PKPM-PCSJY2022:PC模型、构件建立Autodeskrevit2017:PC模型、构件建立Sketchup:辅助构件加工的下料定位AutodeskNavisworks:各专业模型整合、协调,可视化交流Rhino:异型构件优化,数据模型传递BIM软硬件平台搭建BIM软硬件平台搭建OA办公

针对本项目特性,结合OA办公系统信息化管理,统一项目管理中心服务平台,以AutodeskRevit、PKPM-PC软件为主、AutodeskNavisworks、Rhino、Sketchup、3Dmax、Fuzor、Lumion等其他BIM应用软件为辅,BIM工作中心搭建高配置塔式工作站、移动工作站、移动终端的硬件支持,服务于项目PC-BIM任务开展。BIM技术研究模式BIM技术产学研研究模式项目技术难题提出项目分小组技术负责人解答项目整体技术负责人解答技术中心专家委员会解决高校及合作企业专家库共同研究解决构建“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技术难题解决通道BIM整体实施方案预制族库、构件库标准化预制组织PC建筑设计优化整体深化BIM设计局部精细化设计构件深化BIM设计PC-BIM编码体系录入PC构件预制加工运输及堆放制定运输堆放方案现场安装施工模具模台清理涂刷辅料模具组装检验安装钢筋骨架及网片布置预埋及水电管线检验检验工装砼铺装、振动布置保温板连接件二次铺装振动赶平、预养护提浆压面养护脱模、翻板、吊运露骨料冲洗检验打码自然养护、检验入库安装吊具构件起吊制定整体拼装方案构件落位支撑及校核塞缝灌浆预制拼装与现浇交接处理现浇部位浇筑质量验收

针对预制装配式建筑项目建立BIM实施的信息化环境,对族库、构件库甚至于建筑模块库进行整理、建模、积累,形成信息化数据库的BIM实施环境;对设计建造的不同级别基本单元进行BIM标准化规整,达到文件资料标准化,并对工作生产流程进行标准化规范,让生产实施有据可循,便于管理。04BIM创新应用BIM应用的亮点BIM应用的特点、亮点BIM的创新应用1.全生命周期信息架构1.BIM全生命周期信息架构PC-BIM全生命周期信息架构的理论部分分为三个阶段:装配式建筑信息编码、装配式建筑信息交付手册及面向装配式建筑的IFC数据格式(IFC4Precast)1.全生命周期信息架构2.BIM编码体系预制装配建筑项目全过程涉及众多的单位,同时各项目中又存在多个子项目,信息表达方式各异,为后期信息的规范化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本项目基于BIM技术研究预制装配建筑构件的分类与编码体系,为预制装配建筑产业化全过程的协同管理提供了统一的基础数据,有利于实现协同管理过程的数据共享与交换。1.全生命周期信息架构2.BIM编码体系根据编码体系研究成果,对企业、设施设备、预制构件进行编码录入,并嵌入设施设备、预制构件信息,对信息进行入库管理。通过RFID芯片技术的应用,实现预制构件的物联应用,方便预制构件的预制加工、运输装卸、现场堆放、拼装施工管理。1.全生命周期信息架构3.BIM信息交付手册2.BIM应用的特点、亮点电气模型

通风模型

建筑模型

结构模型

给排水及消火栓模型

自动喷淋模型

1.BIM精细化设计2.BIM应用的特点、亮点整合模型

地铁公安项目涉及多家单位、多个专业,参建各方BIM应用比普通建筑项目要复杂。我们以Revit为主要设计软件,在项目前期即建立项目中心文件上传ProjectWise协同平台,在平台上搭建中心数据信息库。项目各方和各专业口通过中心文件进行同步协同设计,形成BIM环形互通的数据信息流线。应用BIM协同平台,实现信息实时互通,的同步协同和精细化功能,从建筑整体、建筑模块、建筑构件、复杂节点构造逐层深化。项目组根据预制装配方案确定对预制梁、预制叠合板、预制柱、预制楼梯、预制外墙板进行构件级、钢筋级的精细化设计。利用BIM可视化的优势对复杂空间设计查漏补缺,并进行全专业碰撞检查和整体优化,大大提升了设计、生产和施工的沟通效率、产品质量和工效。1.BIM精细化设计2.BIM应用的特点、亮点1.BIM精细化设计

根据本项目的预制装配方案确定对预制梁、预制叠合板、预制柱、预制楼梯、预制内外墙进行构件级、钢筋级的精细化设计。对土建预制构件的建筑分层、饰面、防水、保温隔热等系列进行深化设计,并通过BIM技术的可视化拼装模拟,对各个构件和管件之间的连接节点进行深化设计,辅助优化构件间连接节点做法。

应用BIM技术的协同化、可见性和精致化功能,由建筑整体、建筑模块、建筑局部、复杂细部构造逐步深化。利用BIM技术的空间碰撞功能对设计进行精细化复核。对整体和局部构件开展结构钢筋、吊装预留空洞、设备预留空洞级别的深化设计;对复杂空间进行全专业碰撞和综合优化,发现并优化多个构件间碰撞、拼装工序碰撞、钢筋与穿孔螺栓碰撞等问题,提高设计和生产施工的质量。2.BIM应用的特点、亮点1.BIM精细化设计不出筋预制叠合板出筋预制叠合板1.BIM精细化设计2.BIM应用的特点、亮点预制梁预制楼梯PCT预制柱1.BIM精细化设计2.BIM应用的特点、亮点预制柱节点深化1.BIM精细化设计2.BIM应用的特点、亮点预制构件安装模拟下层预制柱安装安装叠合梁、板叠合梁、板节点浇筑1.BIM精细化设计2.BIM应用的特点、亮点2.BIM应用的特点、亮点预制构件安装模拟上层预制柱吊装预制柱支撑安装连接节点模板安装及混凝土浇筑1.BIM精细化设计2.BIM应用的特点、亮点预制梁柱节点、主次梁节点深化1.BIM精细化设计

本项目外墙采用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其中饰面做法在广东省范围首次采用石材反打技术。在石材之间的拼接排布、石材与预制混凝土板的连接、外挂墙板的防水构造、外挂墙板与建筑主体框架的连接节点设计阶段,受制于二维绘图软件的局限性,缺乏有效手段对节点进行核查及优化。通过对预制反打石材外墙、墙板连接调整、承重铁件等构件运用revit等相关BIM软件进行精细化建模及拼装,得益于3D模型比二维图纸更直观及立体,针对上述重难点节点问题,可以有效核查相关节点完整性,并优化构件间连接节点做法,确保外墙的防水性能及安全性。墙板连接调整铁件模型墙板连接承重铁件模型预制反打外墙模型2.BIM应用的特点、亮点1.BIM精细化设计预制反打石材外墙风管室内机风口及接管深化离心风机接口及风管防火阀深化立管侧送风口深化2.BIM应用的特点、亮点1.BIM精细化设计利用BIM技术的协同化、可见性和精细化功能,消防泵房和生活泵房管道进行精细化设计。并结合土建模型进行碰撞和精细化复核,提高设计质量。水泵房大样2.BIM应用的特点、亮点1.BIM精细化设计2.BIM应用的特点、亮点桥架与配电箱连接的深化消防自动报警各探测器管线深化配电箱与机电设备管线深化1.BIM精细化设计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设计技术预制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建设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在对赤沙车辆段地铁治安监控通讯指挥中心进行标准化设计,通过产业化预制装配式的方式进行建造。赤沙公安预制装配式的实现其对于前期设计协调管理、设计精度、工厂预制和运输管理、现场拼装管理等技术要求极高,必须通过BIM技术将其技术难题解决。本项目赤沙公安塔楼部分的预制装配式建造决策是在设计进行到初步设计之后才由业主决定的。而我们前期运用BIM设计所得到的信息模型给这个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应对条件,设计院直接在已有的BIM模型上对原设计进行装配化调整和深化即可得到可用的设计装配式设计成果。我们在BIM信息模型中对设计进行标准优化和预制化调整,对预制墙体、梁柱等构件进行毫米级精度下的深化设计、通过BIM碰撞技术对构件中的钢筋编排、装配预留孔洞进行合理化设计、对建筑整体的拼装进行合理优化和施工模拟优化等。设计阶段建立的BIM模型附带了详细精确的建筑信息和算量基础信息,录入构件及设施设备的编码体系,为后期的预制运输、FRID射频识别技术应用、施工拼装管理等提供数据信息基础。2.装配式-BIM一体化设计2.BIM应用的亮点

作为建筑工业化展示基地,本项目的PC工厂湾区智造配置了完善的预制生产设备、预制技术专家和技术人员,标准化组织合理的产业生产流线,增强PC-BIM设计数据的转换效率,严格按设计模型生产和管理,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为本项目进行预制生产支持。

依据BIM深化设计数据在PC工厂生产车间进行预制构件生产,模板架设、钢筋绑扎,混凝土逐层均匀浇筑、构件养护、构件脱模,并根据企业编码体系,录入对应构件信息生成二维码,进行构件管理和运输准备堆积。2.BIM应用的特点、亮点2.装配式-BIM一体化设计2.BIM应用的特点、亮点3.基于BIM的生产应用基于BIM碰撞检查运用BIM软件进行梁柱节点钢筋碰撞检查,及时发现安装过程中的钢筋碰撞问题,进行合理的避让,避免错误损失和返工的可能性。2.BIM应用的特点、亮点3.基于BIM的生产应用基于BIM钢模具设计运用BIM软件进行预制构件钢模具的设计工作,确保构件参数、尺寸及预埋零部件符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