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5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A组必备基础巩固题组1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1.先秦时期,齐国根据土地质量的好坏和数量的多少征收赋税;鲁国根据耕地的多少征收赋税;楚国根据土地产出的多少相应地征收赋税。这些举措()A.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B.极大地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C.使得铁犁牛耕在全国得到普及D.有效地缓解了土地兼并现象2.汉朝人民在缴纳赋税时,算赋、口赋用货币;田赋用谷粟,更赋可用货币代替;买爵赎罪用谷粟。国家支付方面,赏赐多用黄金或钱,东汉则赐布帛之事多于黄金。由此推测()A.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减轻B.汉代农民赋役负担沉重C.商品货币关系复杂D.实物向货币地租转变3.下表是唐宋某一时期的国家财政收入数据,据此可知()时间税收种类及数量粮食布帛铜钱其他唐(749年)2500万石2345万匹200万贯—宋(1086年)2445万石151万匹4848万贯几万两金银A.唐朝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B.精耕细作农业成熟C.宋朝财政收入高度货币化D.唐朝棉纺织业发达4.元代的手工业工人被征调后,便终身服役。明代初期实行改革,政府停止给休工时期的工匠发放“薪米盐蔬”,但是“听其营生勿拘”。这一变化()A.顺应了“一条鞭法”的需求B.降低了工匠的生活水平C.促成了官营手工业的繁荣D.激发了社会生产的活力5.一条鞭法推行之初,张居正心怀担忧地说:“果宜于此,任从其便;如有不便,不必强行。”在实行过程中,全国各地适时出台不同的征收标准和税率,改革速度也有快有慢。上述史实表明,明朝在赋役改革时力图()A.消除赋役不均现象 B.限制白银流通范围C.严密控制人丁户籍 D.避免激化社会矛盾6.清朝初年,统治者为了保证丁税收入,把战乱期间逃亡之人的丁银匀于现丁之中,以致农民“稍可存活者,丁至数两。即贫无立锥者,亦每丁一两矣”。这说明清初()A.赋税主要征收对象存在反复B.丁税收入是政府的主要财源C.摊丁入亩的政策落到了实处D.赋役制度的改革具有必要性题组2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7.西周时期,从事地区间贩运贸易的主要是官贾,商货过关时,检查的重点是有无携带违禁品或是否交纳市税。《孟子·梁惠王下》载:“昔者文王之治岐也……关市讥(同‘稽’)而不征。”据此可知,当时“关”的主要职能是()A.稽查过往商旅 B.扩大征税范围C.维护官商地位 D.抑制商品交换8.咸丰以前,整个国家的税收款项由户部统一调拨安排。1853年,为解决地方军饷的厘金制度创设,但厘金并不完全掌握在中央政府手里,地方当局扣留了厘金收入的大部分,上交北京的只占百分之二十。税收领域的这一变化()A.加速了中央权威的衰落B.导致了政府收入的锐减C.造成了洋务运动的失败D.反映了忠君观念的崩溃9.下表是1929年国民政府实施《海关进口税税则》前后关税税率的变化状况。据此可知,该税则的实施()A.实现了中国海关关税自主B.促进了进口大幅上涨C.改善了民族企业经营环境D.增加了对外贸易顺差10.中国1980年开征个人所得税时提出:“我国因为实行低工资制度,居民的收入不高,以往没有开征个人所得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高的居民将会逐渐增多,他们应当对国家多作些贡献。”由此可知,征收个人所得税()A.有效解决了贫富差距问题B.大幅提升了国家的财政收入C.促进了个人收入实际增长D.顺应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B组关键能力提升11.下表表明中国古代赋税的演变趋势是()时期赋税制度内容北魏租调徭役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隋至唐中期租庸调制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唐中后期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A.土地兼并愈发严重 B.人身束缚逐渐减弱C.农民负担不断减轻 D.政府赋税剥削沉重12.随着饮茶的普遍化,南北方茶叶贸易繁盛。唐贞元九年(793年)正月颁行的《税茶法》规定:“郡国有茶山,及商贾以茶为利者,委院司分置诸场,立三等时估为价,为什一之税。”此后,茶税正式成为新税种。这说明()A.市民生活观念发生改变B.经济发展推动制度变革C.政府对地方的管控加强D.国家严格控制茶叶经营13.1920年北方五省大旱,北洋政府与各国公使商量,由总税务司通饬海、常各关征收附带赈捐,捐率为各国所纳税银十分之一,开征筹赈附加税(包括海关、常税厘金、交通三类附捐)作为赈济灾民之用。这一举措()A.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有利于政府争取税权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改善了灾民生活状况14.2018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发布。下图所示为本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后的纳税情况。由此可知,此次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A.旨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C.实现了社会的共同富裕D.杜绝了偷税漏税行为C组学科素养创新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某中学开展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研究性学习,下表是三个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组别材料结论汉代组汉代赋税主要包括:按土地征收的“租”和按人口征收的“赋”。田租方面,汉文帝为鼓励百姓从事农业,实行三十税一的税率,并成为西汉定制。口赋、算赋是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更赋是徭役的代替税,即代役钱——据漆侠《中国改革史》汉代赋税征税标准以土地为主唐代组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据司马光《资治通鉴》两税法有利于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明代组嘉靖末行一条鞭法……条鞭之利于一时者少,而害于后世者大矣……税额之积累至此,民之得有其生也亦无几矣——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国古代的赋役改革每进行一次,百姓负担就加重一次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每个小组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第五单元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1.B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先秦时期齐、鲁、楚三国以土地为依据征收赋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有利于调动土地所有者的生产积极性,故选B项;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小农经济规模小,难以抵御自然灾害,排除A项;“普及”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在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才成为主要耕作方式,排除C项;“缓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应该是“加剧”,排除D项。2.C解析由题干可知,西汉和东汉时期,人民在缴纳赋税、购爵赎罪和国家支付等方面,存在不同的支付方式,这说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表现形式多样,证明商品货币关系是比较复杂的,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对农民控制的内容,所以不能得出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减轻,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到赋税的数量,不能说明农民的赋役负担沉重,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地租形式的转变,排除D项。3.C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唐宋税收相比,在“粮食”上宋比唐有所减少,“布帛”宋减少更多,但“铜钱”和“其他”增幅巨大,说明宋代税收减少了实物税,更多征收货币,故选C项;表格仅提供了“税收种类及数量”,并未涉及征税标准,排除A项;“精耕细作”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本题考查主旨在于国家财政收入,并非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4.D解析明朝的改革促使手工业者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且“听其营生勿拘”的措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劳动力,激发了社会生产的活力,故选D项;“一条鞭法”是明朝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工匠的生活水平是否被降低在材料中并未提到,排除B项;明朝时期,官营手工业已渐趋衰落,材料中的变化就是顺应了这一形势的发展,排除C项。5.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在一条鞭法推行初期,张居正强调不必强制推行,而且在执行的过程中全国各地推出不同的标准,这体现了赋役改革时避免激化社会矛盾,故选D项;材料并无消除赋役不均的信息,也与白银流通范围无关,排除A、B两项;一条鞭法以土地为主要收税依据,对人丁户籍的控制松弛,排除C项。6.D解析清初统治者把战乱期间逃亡之人的丁银匀于现丁之中后,“贫无立锥者,亦每丁一两矣”,可见这一赋役制度很不合理,亟须改革,故选D项;材料并未涉及赋税主要征收对象的问题,排除A项;“丁税收入是政府的主要财源”的说法不符合史实,两税法实施以来,政府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变为以资产为主,排除B项;“摊丁入亩”颁行于清朝中期,排除C项。7.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先秦时期“关”的主要职能是稽查过往商旅并进行征税,故选A项;据材料可知征税的范围主要是市税,没有扩大征税范围,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关”主要是针对官贾而设置的,此举不利于官商发展,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关”的职能是稽查,是规范商品交换行为并非抑制商品交换,排除D项。8.A解析据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2025年小升初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橄榄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重点中学2025届下学期初三化学试题期初联考考试试卷含解析
- 江苏省滨淮2025届初三下学期化学试题3月份考试试卷含解析
- 浙江省金华市2025届六年级下学期5月模拟预测数学试题含解析
- 湖南理工学院《基本乐理(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财经大学《餐饮空间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商丘市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期末大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高等流体力学(全英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自制结婚协议书范本
- 新课标《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课件
- 2025年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横山煤电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上半年江西省水务集团限责任公司招聘6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辽宁省能源控股集团所属辽能股份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 2024年南通市公安局苏锡通园区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考试真题
-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讨论
- 填海石采购合同6篇
- 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数学期中试卷(含答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全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