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制备收集实验流程(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制备收集实验流程(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制备收集实验流程(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制备收集实验流程(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制备收集实验流程(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气体制备收集试验流程

一、单选题(共15题)

1.燃煤和工业生产中产生的SO2过量排放会形成酸雨。SO,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作漂白剂。

在接触法制硫酸的工业中,so?发生的反应为:2SO2(g)+O2(g)=2SO3(g)AH=-198kJ.mo『。

用下列装置进行SO2制取、性质验证和尾气处理,其中不能实现相应试验目的的是

A.图甲:制取B.图乙:验证其还原性

C.图丙:验证其漂白性D.图丁:尾气处理

2.用如图装置探究和NO?在NaOH溶液中的反应。通入适当比例的C1?和NO2,发生的化学

反应为Cl2+2N02+4Na0H=2NaN03+2NaC1+2H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试验室中可用Cu与Imol•I?的硝酸制备二氧化氮气体

B.装置II中的玻璃管起到平衡气压作用,可将多余气体干脆排出

C.由该反应可知氧化性依次:N02>NaN03

D.通过视察装置I、III中的气泡的快慢限制Ch和NO?的通入量

3.CIOZ是一种极易溶于水且几乎不与冷水反应的黄绿色气体(沸点11℃),试验室制备纯净CIO?

溶液的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下列反应:NaC103+HC1-*NaC1+C102+C12+H20;NaC102+HC1-*NaC1+C102+H20;

NaClOa+CLfNaCl+Cl()2(均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中通入的N?可用CO?或SO?代替B.b中NaClO,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

C.c中广口瓶最好放在冰水浴中冷却D.d中汲取尾气后只生成一种溶质

4.过氧化钠可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试验室可用下图装置制取少量过氧化钠。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装置X还可以制取小、C02等气体

B.②中所盛试剂为饱和小苏打溶液

C.③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直通玻璃管

D.试验时需先让X装置反应一会儿,再点燃装置Z中的酒精灯

5.亚硝酰氯是有机物合成中的重要试剂(NOC1,是一种黄色气体,沸点为-5.5℃,其液体呈

红褐色,遇水发生反应)。某化学爱好小组设计下图装置用Cl?和NO制备NOC1。下列说法错误

A.用装置甲较快速地制备NOB.用装置乙净化NO

C.用装置丁汲取尾气D.试验时,先通入C12,再通入NO

6.试验室用Na与压反应制备氢化钠(NaH)。下列试验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试验目的的是

C.装置丙制备NaHD.装置丁汲取尾气

7.以CO?和Na?。?为原料制取纯净干燥的0?试验装置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②中试剂可以是NaOH溶液

B.装置③的作用是干燥值

C.收集氧气应选择装置a

D.装置②、③之间应增加盛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8.铁粉具有平肝镇心,消痈解毒之功效,主治惊痫、癫狂、脚气冲心、贫血等。某爱好小组

探究用氢气和碳酸亚铁制取铁粉并检验反应产物,试验装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调整分液漏斗的活塞以限制①中气泡产生快慢

B.装置①的作用是干燥氢气

C.装置②、③中的药品分别是无水硫酸铜、碱石灰

D.加热装置Y前,应先让X反应一段时间,解除装置中的空气

9.如图是制备和收集气体的试验装置,该装置不能用于(

A.Zn与稀硫酸制AB.稀硝酸与铜反应制取一氧化氮

C.双氧水制取氧气D.用Cu和浓硫酸制取S02

10.如图为试验室制氢气的简易装置。若在加稀硫酸时,发觉锌粒与稀硫酸没有接触而稀硫

酸又不够了,为使该反应顺当进行,则可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

③适量稀硫酸铜溶液④Na2c溶液⑤CCL⑥浓氨水

A.①③⑤B.①②⑥C.①②⑤D.①②④

11.用镁带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来测定氢气的气体摩尔体积,所用的步骤有①冷却至室温,

②调整使水准管和量气管液面持平,③读数。正确的依次是()

A.①②③

12.氢化钙(CaHj常作供氢剂,遇水蒸气猛烈反应。某小组设计如下试验制备氢化钙。

IIIIIIIV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II、III盛装试剂依次为NaOH溶液、浓硫酸

B.装置I优点是能限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可以用稀硫酸替代浓盐酸制备氢气

D.装置V用于汲取尾气,避开小扩散到空气中

13.某学习小组拟利用下列装置探究C0?和锌粉反应是否生成CO,已知CO能与氯化钿溶液发

生反应生成黑色金属钿:CO+PdCl2+H2O^=CO2+PdI+2HC1»试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试验起先时,先加热d处酒精灯,再打开活塞K

B.装置b、c中分别装有饱和Na2cO3溶液和浓硫酸

C.视察到装置f中溶液变黑,说明有CO气体生成

D.装置e的作用是防倒吸,装置f导管口处点燃可以处理尾气

14.以CO?和N&O,为原料,制取纯净干燥的试验装置如下:

下列说法不无确的是

A.装置②中试剂可以是NaOH溶液

B.装置③的作用是干燥6

C.收集氧气应选择装置a

D.装置②、③之间应增加盛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15.试验室可用下图装置制取少量氮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中盛放的是五氧化二磷

B.试验起先时先点燃③的酒精灯,再点燃①的酒精灯

C.③中玻璃管中的反应:2NH3+3Cu0q=N2+3Cu+3H2

D.试验结束时先熄灭①、③的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

二、试验题(共5题)

16.无水氯化铝是有机化工常用的催化剂,178℃时升华,极易潮解。某化学爱好小组设计下

列不同试验方案制取无水氯化铝。

A

(试验1)利用置换反应2Al+6HCl(g)=2AlCL+3H2制备少量无水氯化铝,试验装置如图:

(1)若a、b、B三装置中的试剂均为酸的浓溶液。为了匀称、缓慢产生HC1气体,将a中液体

逐滴加入b中。则a、b、B三个装置中的试剂依次为、、。

(2)试验时,检验装置气密性后,向D装置的曲颈瓶中加入铝箔,连接好装置,接下来有关K1、

用的操作是,然后加热D装置。

(3)F中干燥管内碱石灰的作用是。

(试验2)仍采纳上述装置,将D中固体改用氯化铝晶体(A1C13-6HQ)来制备无水氯化铝。

(4)此试验仍需通入HC1气体的缘由是。

(5)通过试验发觉,得到的物质是碱式氯化铝[化学式为A12(0H)nCl(㈣],测定试验所得产物

氯元素的含量,从而确定产物中羟基(-OH)的含量,试验步骤如下:

i.称取m^g产品置于烧杯中,充分溶解;

ii.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iii.洗涤沉淀,干燥至恒重,称得沉淀质量为m?g。

①若步骤iii的操作中未洗涤、干燥沉淀,将导致测得的羟基(-OH)含量___________(填“偏

高”“偏低”或“不变”)。

②若测得吗=9.65,mz=14.35,则所得产品AlZ(0H)“C1M中n值为。

17.PCL主要用于制造敌百虫等有机磷农药和磺胺喀咤(SD)等医药的原料。下图为试验室中制

取粗PCL产品的装置,夹持装置略去。经查阅资料知:红磷与少量CL反应生成PCL,与过量

Cl,反应生成PCk,PCL遇水会猛烈水解生成H3PPCL遇Oz会生成POCk(三氯氧磷),PCL、

POCL的熔沸点见表。

物质熔点/℃沸点/℃

PC13-11275.5

POC132105.3

回答下列问题:

(DA是制取C02装置,C02的作用是,选择A中的药品是(填字母)。

a.稀盐酸b.稀硫酸c.NaHCOs粉末d.块状石灰石

(2)装置D中盛有碱石灰,其作用是。

(3)装置G中生成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

⑷装置C采纳65-70℃水浴加热,制得的PCL粗产品中常含有POCL、PCk等杂质,除杂的

方法是:先加入红磷加热,除去PCk,然后通过(填试验操作名称),即可得到较纯净

的PC13.

(5)通过试验测定粗产品中PCL的质量分数,试验步骤如下(不考虑杂质的反应):

第一步:快速移取20.0gPCL粗产品,加水完全水解后,再配成500mL溶液;

其次步:移取25.00mL溶液置于锥形瓶中;

第三步:加入0.5mol・L7碘溶液20mL,碘过量,H3P完全反应生成H3P04;

第四步: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用L0mokl/W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碘,反应方程式为

L+2Na2s2O3—NazSQ+ZNal,滴至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12mL。

①第三步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第四步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O

②依据上述数据,计算该产品中PCL的质量分数为%o

18.CIO,作为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将渐渐用来取代CL成为自来水的消毒剂。已知C10?是一

种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试验室制备CIO2的原理是用亚氯酸钠固体与氯气反应:

2NaC102+Cl2===2C102+2NaCl„

下图是试验室用于制备和收集肯定量较纯净的C102的装置(某些夹持装置和垫持用品省略)。

其中E中盛有CCL液体(用于除去C10?中的未反应的Clz)。

(1)仪器P的名称是o

(2)写出装置A中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0

(3)B装置中所盛试剂是,G瓶的作用是o

(4)F为C10?收集装置,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序号),其中与E装置导管相连的导管口是

(填接口字母)。

(5)若用100mL2mol•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制备口2,则被氧化的HC1的物质的量是

(填序号)。

A.>0.ImolB.0.1molC.<0.1molD.无法推断

19.试验室用NaClOs与Na2s制取CIO?气体,再由CIOZ在强碱性条件下与过量的H◎反应制

得漂白剂NaClO2(装置如下图所示)。

已知:

(I)NaClOz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s•3H20,高于38℃时析出晶体是

NaC102;

(II)30%H2O2超过40℃时会完全分解;

(IID高于60c时NaClO2分解成NaClOs和NaClo

UKt

(1)装置A发生的反应中,还原剂是o

(2)①装置B中反应生成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试验中B装置需进行温度限制不超过40℃,在不变更NaOH溶液浓度和体积的条件下,可实

行的措施有、。

(3)请补充从装置B反应后的溶液中获得NaClO?晶体的操作步骤。

①在55℃时蒸发结晶;②;③;④;得到成品。

(4)装置C的作用是-

(5)证明试验后装置B所得混合溶液中的NaClO2具有氧化性的试验方案是。(可供

选用的试剂:稀H2s。4、FeCk溶液、KSCN溶液)

20.NO很简洁与很多分子快速发生反应,科学家发觉在生命体中会不断地产生NO,用于在细

胞和细胞间传递信息;NO还参加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以及中枢和外围神经系统的调控。

(1)试验室用金属铜和稀硝酸制取N0的化学方程式:。最相宜的收集方

(2)N0是有毒气体,某学生为防止污染,用分液漏斗和烧杯装配了一套简易的、能随开随用、

随关随停的NO气体发生装置,如图所示。试验室用小铜粒做试验,在运用上述装置进行试验

时,可用丝状材料包袱铜粒进行,这丝状材料的成分可以是(填选项编号)

A.铁B.铝C.玻璃

用丝状材料包袱的缘由是。

(3)将(2)题图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使反应进行,在分液漏斗中看到_______色气体。

缘由是(填化学方程式):o

(4)为证明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的确是N0,某同学另设计了一套如图所示制取NO的装

置。

在带有铜丝的塞子插入硝酸的同时拔去左边的塞子,反应发生,再过一段时间后发觉反应会

自动停止,其缘由是。

(5)在(4)题反应结束后右管上端可以看到有一段无色气体,为了验证该气体为N0,能否

将带铜丝的塞子拔去?(能、不能),理由是

(6)若带铜丝的塞子不拔去,将左管的塞子塞上后,只需一个简洁的操作即可验证无色气体

为N0,该操作是;过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渐渐变浅,其缘由是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浓硫酸与铜反应制取二氧化硫需加热,则图甲能实现,故A不选;

B.二氧化硫能与酸性高铳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使酸性高锯酸钾溶液褪色,则图

乙可实现,故B不选;

C.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酰的氢氧化钠

溶液褪色,则未体现其漂白性,故丙图不能达到试验目的,故选C;

D.为防止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发生倒吸现象,则应链接倒扣漏斗或者其他防倒吸装

置来对二氧化硫进行尾气处理,则丁图能实现试验目的,故D不选;

答案选C

2.D

【详解】

A.试验室中用Cu与Imol•I?的硝酸反应,Imol•L的硝酸是稀硝酸只能生成NO,得不到二

氧化氮气体,制备二氧化氮应当用浓硝酸,故A错误;

B.装置H中的玻璃管起到平衡气压作用,但CL和NO,都是有毒气体,须要运用完全处理装

置,不能干脆排放,故B错误;

C.该反应C12+2NO2+4NaOH=2NaNO3+2NaCl+2H2中Ck是氧化剂,NO?是还原剂,NaN()3是氧化产

物,故只能得出氧化性依次CLAN。?、Cl2>NaNO3,但不能得出NOzANaNOs,故C错误;

D.由于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故可以通过视察装置I、III中的

气泡的快慢限制CL和NO2的通入量,故D正确;

答案为D。

3.C

【分析】

依据试验装置和反应方程式可知,a•中用盐酸和NaClOs反应制取CIO2,由于制取的CIO2中混

有氯气和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可用b装置汲取氯气和氯化氢,再用c中的蒸储水汲取CIO?,

获得纯净CIO?溶液,d中的氢氧化钠用于汲取尾气,防止污染环境,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a中通入的N的目的是氮气性质稳定且不影响试验,可将a中产生的CIO?和CL吹出并进

入后续装置,接着试验,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将CIO?、NaClOs等物质还原,故A错误;

B.b中NaClOz的作用是汲取C10?中混有的氯气和氯化氢杂质气体,用饱和食盐水可汲取氯化

氢,但不能汲取氯气,故B错误;

C.C10?是一种极易溶于水且几乎不与冷水反应的黄绿色气体,故c中广口瓶最好放在冰水浴

中冷却,有利于汲取CIO2,故C正确;

D.d中氢氧化钠和CIO?发生歧化反应生成NaCl和NaClOs,产物至少两种,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试验室制取某种气体,须要气体的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此试验

中可能产生的杂质气体是氯气和氯化氢气体,用饱和食盐水可以汲取氯化氢,无法汲取氯气,

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要利用好题目所给的信息,C102是一种极易

溶于水且几乎不与冷水反应,依据它的性质选择冰水来收集。

4.B

【分析】

Na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Na。,所以装置X中应是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锦制取氧气,装置

Y干燥氧气,装置Z中进行氧气和Na的反应,装置③中应盛放碱石灰,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

氧化碳进入装置Z,导致过氧化钠变质。

【详解】

A.装置X可以利用液体和固体或液体反应制取气体,氢气可以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二氧化

碳可以利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所以装置X还可以制取用、C02等气体,A正确;

B.②中液体应是用来干燥氧气的,所以为浓硫酸,B错误;

C.装置③中应盛放碱石灰,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Z,导致过氧化钠变质,C

正确;

D.试验时需先让X装置反应一会儿,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再点燃装置Z中的酒精灯,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5.C

【详解】

A.温度上升,速率加快,稀硝酸和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更快地制取NO气体,A正确;

B.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乙装置中水除NO2,用浓硫酸来干燥气体,装置

乙用来净化NO,B正确;

C.亚硝酰氯遇水发生反应,所以丁装置是防止水蒸气进行丙装置,C错误;

D.试验时先通入氯气,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出来,防止NO被氧气氧化,D正确;

故选Co

6.D

【详解】

A.试验室用活泼金属Zn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备出,故装置甲制取H2,A不合题意;

B.装置乙先用NaOH溶液来除去Hz中的HCL再用浓硫酸来干燥,故装置乙净化干燥H2,B

不合题意;

C.金属钠与凡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2Na+H2=2NaH,故装置丙制备NaH,C不合题意;

D.碱石灰不能汲取压,故装置丁不能汲取尾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C

【分析】

C02和NazO,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①中盛放的是过氧化钠,②中溶液用于汲取多余的二氧化

碳,盛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③中是浓硫酸,④是收集氧气的装置,采纳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据此分析。

【详解】

A.②中溶液用于汲取多余的二氧化碳,则装置②中试剂可以是NaOH溶液,故A正确;

B.③中是浓硫酸,用于干燥氧气,故B正确;

C.④是收集氧气的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则应当选择装置b,故C错误;

D.装置②、③之间应增加盛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汲取,故D

正确;

故答案为Co

8.C

【分析】

依据试验目的“探究用氢气和碳酸亚铁制取铁粉并检验反应产物”,结合装置图分析可知,X

装置为Zn和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制备出的装置,①装置盛有浓硫酸干燥H2,Y装置为氢气和

碳酸亚铁制取铁粉的装置,②为检验产物仄0的装置,可盛装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固体,③装置

的主要目的是汲取并防止④中的员0进入②装置中造成干扰,可以是无水CaCk,④为检

验CO?的装置,据此分析解答问题。

【详解】

A.依据上述分析,X装置为Zn和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制备乂的装置,分液漏斗可调整稀硫酸

的滴入速率从而限制①中气泡产生快慢,A选项正确;

B.①装置盛有浓硫酸干燥防止对后面产物的检验产生干扰,B选项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②为检验产物乂0的装置,可盛装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固体,③装置的主

要目的是汲取H20并防止④中的进入②装置中造成干扰,可以是无水CaCL或无水硫酸铜,

但碱石灰会汲取CO2,不能是碱石灰,C选项错误;

D.压与空气混合加热易发生爆炸,故在加热装置Y前,应先让X反应一段时间,解除装置中

的空气,D选项正确;

答案选C。

9.D

【分析】

该装置适合用于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加热,生成气体难溶于水。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

A.Zn与稀硫酸制氏,属于固液反应不加热,生成的乂难溶于水,此装置可用于Zn与稀硫酸

制Hz,A不符题意;

B.稀硝酸与铜反应制取一氧化氮,属于固液反应不加热,生成的NO难溶于水,此装置可用

于稀硝酸与铜反应制取一氧化氮,B不符题意;

C.双氧水制取氧气用二氧化锈作催化剂,属于固液反应不加热,生成的氧气难溶于水,此装

置可用于双氧水制取氧气,c不符题意;

D.用Cu和浓硫酸制取SO?须要加热,生成的SO,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此装置不能

用于Cu和浓硫酸制取SO2,D符合题意;

答案选Do

10.A

【分析】

加入的液体只能使混合溶液的总体积增大,便于锌粒和稀硫酸接触产生氢气,而不能有新的

反应发生产生新的杂质气体生成。

【详解】

①食盐水不会引发新反应,符合;②KNOs溶液,会导致氢离子、硝酸根和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

例如有可能为:3Zn+2NO;+8H=3Zn+2NOT+4H2O,不符合;③适量稀硫酸铜溶液和

锌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的铜覆盖在铜表面浸在电解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不影响反应中生

成氢气,符合;④Na2c溶液和硫酸反应,不符合;⑤CCL不会引发新反应,符合;⑥浓氨水和

硫酸反应,不符合;

答案为:A。

【点睛】

②KN03溶液简洁出错,同学常常遗忘从离子反应的角度来相识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的氧化性,H\

硝酸根和还原性的离子或大多数金属例如铜、锌、铁等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硝酸根作氧化

剂会被还原,得到一氧化氮之类的还原产物。

11.A

【详解】

因为排出的气体是须要用排出的水的体积来衡量的,镁和硫酸反应过程中放热,须要将装置

冷却到室温,并调整水准管和量气管液面相平,气体的大气压和外界大气压相同时再读数,

故选Ao

12.D

【解析】

【详解】

A.浓盐酸易挥发,氢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用氢氧化钠溶液汲取氯化氢,浓硫酸干燥氢

气,A项正确;

B.装置I中,打开活塞,球形漏斗中浓盐酸流到容器中与Zn接触发生反应产生氢气,关闭

活塞,容器内的反应接着发生使容器内压强增大,将酸液压回球形漏斗中,停止反应;B项正

确;

C.稀硫酸与锌反应生成氢气,C项正确;

D.由于CaH,遇水蒸气猛烈反应,装置V碱石灰汲取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能汲取氢气,

装置V的作用是防止外界空气进入装置IV中,D项错误;

答案选D。

13.C

【解析】

【详解】

A.试验起先时,应先打开活塞K,通入CO2将装置内空气排净,防止锌粉与空气反应,故A项

错误;

B.制取的C02中含有HC1和水蒸气,应先通过饱和NaHCOs溶液除去HCL再通过浓硫酸干燥,

故B项错误;

C.若f中溶液变黑色,说明生成钿,证明有CO生成,故C项正确;

D.尾气中含有CO和CO?,干脆点燃可能导致爆炸或者无法点燃,采纳点燃法处理尾气不合理,

故D项错误,

故选Co

14.C

【分析】

试验原理分析:二氧化碳通过U型管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氧气和没有反应的二氧化碳

通入碱液洗气瓶除二氧化碳,可增加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验证二氧化碳是否除尽,在通

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干燥氧气,最终收集;

【详解】

A.装置②中试剂可以是NaOH溶液,用来除掉二氧化碳气体,故不选A;

B.装置③中盛有浓硫酸,作用是干燥Oz,故不选B;

C.由于氧气密度大于空气,选择装置b,故选C;

D.装置②、③之间应增加盛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验证二氧化碳是否除尽,故不选D;

答案:C

15.C

【分析】

①制备氨气;②中用碱石灰干燥;③氨气还原氧化铜;④收集产生的氮气,以此解析。

【详解】

A、湿的NH3能与P2O5反应,故A错误;

B、产生的氨气会与装置内的氧气发生反应,故应先点燃①的酒精灯产生氨气以排出系统内的

空气,B错误;

C、氨气能被氧化铜氧化,③中玻璃管中的反应:2NH3+3CuO=^N2+3Cu+3H2。,故C正确;

D、应先将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否则会引起倒吸,故D错误;

故选Co

16.浓硫酸浓盐酸浓硫酸关闭K2,打开除汲取过量的HC1气体,防止空气

中的水蒸气进入E中抑制A1C1、水解,同时带走水蒸气偏低4

【详解】

⑴若a、b、B三装置中的试剂均为酸的浓溶液,试验原理为浓硫酸滴入浓盐酸中,促进浓盐

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因为无水氯化铝178℃时升华,极易潮解,所以氯化氢气体必需是干燥

的,经过浓硫酸干燥,即a、b、B三个装置中的试剂依次为浓硫酸、浓盐酸、浓硫酸;

(2)试验时,检验装置气密性后,向D装置的曲颈瓶中加入铝箔,连接好装置,先关闭K2,打

开K,,用HC1气体将装置中空气排尽后加热D装置,使产生的氯化氢进入D中与铝反应。

⑶由于HC1有毒,氯化铝极易潮解,故F中干燥管内碱石灰的作用是汲取过量的HC1气体,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中;

(4)氯化铝水解显酸性,通入HC1气体可以抑制A1CL水解,同时带走水蒸气。

(5)①若步骤iii的操作中未洗涤、干燥沉淀,则生成氯化银的质量增大,将导致测得的羟基

(-OH)含量偏低;

1435g

②氯化银的质量叱=14.35,则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为―尸0.Imol,因为nu=9.65g,则

143.5g/mo/

9.65g_QAmol刀

有[27x2+17n+35.5(6-n)]g-(6一n)〃"解"4。

17.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PCL被氧化,干扰试验ad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装置

使PCL水解,汲取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2Mn04+16H++10C/=2Mn2++5Ckt+8H2

蒸储H3P03+H20+I2=H3P04+2HI蓝色褪去,半分钟不复原55%

【分析】

由试验装置可知,本试验首先由A装置中CaCOs和盐酸反应生成CO?,产生的气体通浓硫酸,

以除去C0,气体中混入的水,然后用C0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G装置浓盐酸和高镒酸钾二者反

应生成氯化钾、氯化镐、氯气和水,制得氯气,因PCL遇水会猛烈水解,所以氯气需干燥,E

装置利用浓硫酸干燥氯气,利用二氧化碳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三氯化磷与氧气反应,PCL

沸点为75.5℃,利用C装置防止PCL挥发(冷凝),因尾气中含有有毒气体氯气,且空气中水

蒸气可能进入装置,所以用D装置利用碱石灰汲取多余的CL,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烧瓶

和PCL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1)通入一段时间的CO,可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PCL被氧化,干扰试验,A为由CaCOs和

盐酸反应生成co2,

故答案为: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PC13被氧化,干扰试验;ad;

(2)因尾气中含有毒气体氯气,且空气中水蒸气可能进入装置,所以D装置利用碱石灰汲取多

余的Ck,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烧瓶和PC13反应;

故答案为: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装置使PC13水解,汲取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3)G装置浓盐酸和高锯酸钾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钾、氯化锦、氯气和水,制得氯气,依据化学

+-2+

方程式写出离子方程式为2MnO4+16H+1OC1=2Mn+5Cl2f+8H20;

(4)由信息可知,POCL与PCk都是液体,沸点相差较大,故可以用蒸储的方法进行分别;

⑸①据加入碘,H3P完全反应生成H3P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3P(VHzO+WH3Po4+2HI,

第四步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蓝色褪去,半分钟不复原;

@H3P03+H20+l2=H3P04+2HI,I2+2Na2S203=2NaI+Na2S406,依据化学方程式可知H3P物质的量和PCL

的物质的量相同,

设过量的碘体积为VmL,

I2+2Na2S2O3=Na2S4O6+2NaI

12列式求得:VmL=12mL

VmLxO.Smol-L_112mLxl.OmoLL」

故和H3P反应的碘体积有20-12=8mL

设该产品中PCL的质量分数为3,20.0gPCL粗产品,加水完全水解后,配成500mL溶液,

只移取25.00mL溶液试验,故20.0gPC13粗产用量为8mLX20

PC13——H3PO3——12

137.5gImol

20.0gco20x8Lxl0-3x0.5molxE'

列式求得:3=55%。

A

+2+

18.分液漏斗MnO2+4H+2Cr=Mn+Cl2t+2H20饱和食盐水防倒吸(平安瓶)②

dC

【解析】

【分析】

由题目中所给信息和试验装置图可知:本试验首先用浓盐酸和MnO?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CG

反应的方程式为MnO,+4HCl&MnCl,++CLf+2H20,经除杂、干燥后在D中亚氯酸钠固体反应

生成CIO2,由于CL易溶于CCL液体,E用于除去CIO?中的未反应的Ck,最终用向上排空法

收集;并留意气体的性质和装置来分析防止倒吸的装置,利用稀盐酸与二氧化锦不反应来分

析浓盐酸与足量的MnO,制备Ck,则被氧化的HC1的物质的量等于氯气的物质的量,以此解答

该题。

【详解】

(1)试验室用浓盐酸和MnOz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Cl?,浓盐酸应盛装在分液漏斗中,则P

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浓盐酸和MnOz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CL,反应的方程式为Mn(V4HCl(浓)

+2+

AMnCb++Cbf+2H20,离子方程式为:MnO,+4H+2C1-AMn+Cbf+2H20,故答案为

MnO,+4H++2CrAMn2++Cbt+2员0。

(3)生成的氯气中混有HC1和水,为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依据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的性

质,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气体中混有的HC1杂质;CIO,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汲取时要

防止倒吸(或平安瓶),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防倒吸(平安瓶)。

(4)C10?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气体,且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进行尾气处

理,故用双孔橡皮塞,故答案为②;do

(5)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与二氧化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变稀

时,不与二氧化锌反应,依据MnO2+4HCl(浓)&MnCl,++CLt+2HQ可以知道,若用

1

100mL2mol•U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制备Cl2,则被氧化的HC1的物质的量<0.Imol,故答

案为C。

19.Na2SO32Na0H+2C102+H202=2NaC102+2H20+02缓慢滴加硫酸、H2装置B加冷水浴等趁

热(不低于38℃)过滤用38〜60℃热水洗涤低于60℃干燥防止D中的溶液倒吸到B瓶

(或平安瓶)中加热至40℃至60℃之间除去小。2,冷却后再加入FeCL溶液与几滴KSCN溶

液,溶液呈血红色,证明NaClOz具有氧化性。

【解析】(1)装置A发生的反应是:2NaC103+Na2S03+H2S04=2C102f+2Na2S04+压0其中Na2sO3中

硫的化合价从+4价上升为+6价,Na2s作为还原剂;

(2)①装置B中2c在NaOH和乂。2的作用下反应生成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2Cl02+H2()2=2NaC102+2H2O+O2;

②试验中B装置需进行温度限制不超过40℃,在不变更NaOH溶液浓度和体积的条件下,可以

通过缓慢滴加硫酸、压0而不致温度过高,或在装置B加冷水浴等;

(3)从装置B反应后的溶液中获得NaClO,晶体的操作步骤为:①在55℃时蒸发结晶;②趁

热(不低于38℃)过滤;③用38〜60℃热水洗涤;④低于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