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知识探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1页
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知识探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2页
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知识探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3页
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知识探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4页
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知识探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前导读——Preclassguidance1994年美国莱斯特·布朗发表报告《谁来养活中国》,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粮食缺口将达到3.69亿吨,不仅中国无法养活自己,世界市场也负担不起,并预言“粮食的短缺危机将使中国的经济奇迹过早结束”。2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粮食问题显然没有沿着布朗所担心的方向发展。这是否意味着布朗的担忧是杞人忧天?我国粮食安全面临哪些挑战?图1莱斯特·布朗《谁来养活中国》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CultivatedlandresourcesandfoodsecurityinChina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教学目标】1.认识我国粮食生产的资源基础,理解我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2.通过图文、数据等资料,了解我国维系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3.通过资料,理解耕地保护对维持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01Resourcebaseforfoodproductionsecurity1.粮食的定义认识粮食安全AboutFoodSecurity粮食作物包括谷物作物、薯类作物、豆类作物等。水稻油菜土豆胡萝卜玉米棉花小麦甘蔗思考:判断下列哪些作物属于粮食作物?2.粮食安全的定义与环节认识粮食安全AboutFoodSecurity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进出口四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危及粮食安全。图2资源供需失衡的解决途径示意(1)如何保证粮食安全?①供给方面:A.基础和核心:生产量大于消费量B.重要补充手段:储备、流通、进出口②需求方面:具有获取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的能力,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得到、买得起。(2)我国粮食安全的地位、立场和发展要求是什么?A为资源供需失衡的不安全状态;B为通过增加资源供给实现安全;C为通过减少资源需求实现安全。2.我国粮食安全的立场认识粮食安全AboutFoodSecurity(2)我国粮食安全的地位、立场和发展要求是什么?①地位: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②立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③发展要求:把粮食安全建立在国内粮食生产的基础之上,需要粮食总产量与粮食需求量大致持平。图3《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1.粮食生产及其影响因素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Resourcebaseforfoodproductionsecurity粮食生产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种植为基础。思考:粮食产量如何计算?哪些因素会影响产量高低?粮食总产量=耕地面积×单位耕地面积产量A.耕地质量B.耕地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水热、光照等资源的时空配置C.技术水平数量:耕地面积图42018年我国粮食作物产量比例图2.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1)读图概括我国耕地资源的数量特征,并分析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①我国的耕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少;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Resourcebaseforfoodproductionsecurity图5世界耕地面积前十位国家的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图6中国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亩/人)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9.5%,但人均耕地面积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2.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1)读图概括我国耕地资源的数量特征,并分析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②后备耕地资源有限,粮食增产压力大。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Resourcebaseforfoodproductionsecurity图7中国土地利用结构图8中国耕地后备资源的构成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各类建设用地扩张,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可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低,开发难度大。2.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2)读图概括我国耕地资源的质量特征,并分析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我国70%为中低产田,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粮食增产压力大。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Resourcebaseforfoodproductionsecurity图92015年我国各质量等级耕地占总面积的比例耕地质量等级反映了土地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所决定土地质量差异。从优等地到低等地,土地生产能力从高到低。中等地和低等地一般称为中、低产田。已垦耕地存在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肥力降低等问题,并遭受“三废”、化肥和农药残留、农膜等污染。图10我国区域间土壤污染程度对比2.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Resourcebaseforfoodproductionsecurity图11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北方地区以不合理灌溉引起的次生盐碱化、土壤侵蚀等为主。南方丘陵地区以水土流失为主。黄土高原地区以水土流失为主。西北内陆地区以土地荒漠化(风蚀)、草场退化等为主。西南地区以土壤侵蚀导致的石漠化为主,地表土层浅薄,生态环境脆弱。2.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Resourcebaseforfoodproductionsecurity已垦耕地存在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肥力降低等问题,并遭受“三废”、化肥和农药残留、农膜等污染。图12东北平原黑土侵蚀沟广布图13大量地膜残留在地表2.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Resourcebaseforfoodproductionsecurity问题1.哪些自然环境因素影响我国的耕地质量?①地形:我国山区广,平原少,造成耕地中坡地多,平地少,水土流失多发;②气候:我国东西部水热条件差异大,东部季风区南北方差异显著,因此水热、光照等资源配置类型多样;③水源: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水源情况不同,导致耕地有水田、旱地等多种形式;④生物:我国自然带多样,不同地区耕地有机质含量差异大,耕地肥力不同。图14我国各省区耕地平均质量分布2.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Resourcebaseforfoodproductionsecurity问题2.哪些人类活动影响我国的耕地质量?①过度开垦导致耕地退化;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污染、土壤板结;②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利于精耕细作,形成水稻土等肥沃的人工熟化土壤;③农业科技发展,科学育种、轮作间作、温室大棚等利于耕地养护;④建设高标准农田,防治污染等政策实施,引导农民对耕地种养结合,有效提高耕地质量;⑤土地流转等市场化过程促进耕地质量提高。图14我国各省区耕地平均质量分布2.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Resourcebaseforfoodproductionsecurity(3)读图概括我国耕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图14我国各省区耕地平均质量分布图11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15我国水资源分布及主要调水工程A.南方地区水热资源充足,耕地以水田为主,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优等地和高等地,是城镇化与工业化占用优质耕地最为严重的地区;2.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Resourcebaseforfoodproductionsecurity(3)读图概括我国耕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图14我国各省区耕地平均质量分布图11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15我国水资源分布及主要调水工程B.北方地区水热资源有限,耕地以旱地为主,分布着全国75%的中等地和90%的低等地,是新增耕地主要分布区,但往往都是质量较低的耕地;2.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Resourcebaseforfoodproductionsecurity(3)读图概括我国耕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图14我国各省区耕地平均质量分布图11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15我国水资源分布及主要调水工程C.西北地区耕地仅分布在水资源条件较好的绿洲。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粮食生产空间差异大。2.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Resourcebaseforfoodproductionsecurity问题3.气候、地形和水源是如何影响我国耕地分布的?①地形: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山区广,东部平原多,因此耕地主要分布于东部平原丘陵区;②气候:A.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光热水条件优越,耕地数量多、质量高;B.西部非季风区缺乏水源,耕地仅在绿洲分布;C.青藏高原区气候高寒,植被稀少,仅在河谷有耕地分布;③水源: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只有在水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零星发展灌溉农业。图14我国各省区耕地平均质量分布2.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Resourcebaseforfoodproductionsecurity(4)读图说明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哪些?形成原因是什么?对我国的粮食生产造成什么影响?图16中国主要气象灾害①常见的气象灾害:旱灾、涝灾、冻害、风灾;②原因:冬夏季风年际变化的不稳定性;③影响: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强度大,平均每年约有30%的播种面积受灾,导致粮食减产。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2.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Resourcebaseforfoodproductionsecurity类型地区成因梅雨江淮地区江淮地区,冷暖气团势均力敌伏旱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过后,在单一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春旱华北锋面雨带未到,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夏涝华北夏季风来得早,影响时间长,降水强度大倒春寒东部季风区极地大陆气团势力强盛风沙东北、华北、西北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向东南方向扩散寒潮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广大地区高纬度地区冷空气大规模入侵中低纬度地区台风东南沿海热带洋面上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表1我国气象灾害类型及分布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02Pathwaystofoodsecurity1.粮食生产环节—增加粮食总产量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Pathwaystofoodsecurity图171949-2016年中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单产与总产量的变化①1949年前:扩大耕地面积;②1949年后:耕地数量增加有限,主要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粮食总产量。(1)读图说明我国增加粮食总产量的途径有哪些?有何变化?1.粮食生产环节—增加粮食总产量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Pathwaystofoodsecurity(2)可以采取哪些手段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如何影响粮食单位面积产量?①改善耕地的水热条件,提高耕地质量;②可增强防治旱涝灾害能力,平整土地利于耕作。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产量。有效防治病虫害,减少病虫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图18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手段1.粮食生产环节—增加粮食总产量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Pathwaystofoodsecurity(2)可以采取哪些手段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如何影响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图18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手段提高耕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耕作质量和效率,增加粮食产量。改良品质,改进种植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粮食流通环节—跨区调剂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Pathwaystofoodsecurity通过粮食的跨区调剂,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图19我国粮食生产格局20世纪60-70年代,我国维持着“南粮北调”的格局,从有余粮的南方调拨大米到北方,主要用于保障北方缺粮地区居民的食用粮需求。自1985年起,我国粮食供需的空间调配演变为“北粮南运”,从北方余粮区流向南方缺粮区的粮食以玉米为主,主要是适应畜牧业发展对饲料用粮的需求。3.粮食进出口环节—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Pathwaystofoodsecurity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是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以净进口谷物为主,主要通过进口小麦,解决我国食用粮总量不足与结构性短缺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我国粮食进出口大体平衡;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其中进口大豆约占进口粮食总量的60%,占大豆消费总量的80%以上。图201980-2014年我国大豆的产量、净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图201980-2014年我国大豆的产量、净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3.粮食进出口环节—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Pathwaystofoodsecurity(1)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变化趋势如何?1995年前,大豆的对外依存度较低;1995年后,大豆的对外依存度迅速上升。(2)我国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榨油和做饲料的原材料。在你的生活中,接触的大豆制品或者以大豆为原材料的产品有哪些?豆制品:豆腐、豆浆、腐竹等;以大豆为原料的产品:豆油、豆饼(饲料)。图201980-2014年我国大豆的产量、净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4.粮食进出口环节—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Pathwaystofoodsecurity(3)你认为我国是否需要改变大量进口大豆的现状?为什么?需要。过度依赖进口会导致我国大豆和以大豆为原材料的产品受制于他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安全。不需要。目前国内大豆生产难以满足需求;进口大豆品质高,价格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短期内无法扩大。4.粮食储备环节—建立粮食储备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Pathwaystofoodsecurity现代粮食储备除延续历史上的救荒功能外,还具有调节国内外粮食市场秩序、应对突发事件、救灾备荒等功能。20世纪80年代之前,“统购统销”政策:国家对粮食统一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家粮食储备制度: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制度,对粮食安全起着“蓄水池”的作用。它们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量入为出,食陈储新”的思想。图21中央储备粮库【活动探究】讨论规避粮食进口给我国带来粮食安全风险的措施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Pathwaystofoodsecurity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国际贸易进口粮食是满足粮食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鉴于我国耕地紧张、农业生产成本高,有人建议我国维持粮食安全应要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但如果直接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粮食,一来可能会引起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即“大国效应”,导致“买得贵”;二来国际市场贸易量有限,未必能满足我国庞大的需求,导致“买不到”。近些年世界粮食储备降到了30年来的最低点,国际粮价大涨已在30多个国家诱发粮食危机,甚至损害了经济增长并危及政治安全。(1)除“买得贵”和“买不到”风险外,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还可能存在哪些风险?①自然灾害风险;②国际政治、军事冲突的风险;③粮食产品的质量风险等。【活动探究】讨论规避粮食进口给我国带来粮食安全风险的措施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Pathwaystofoodsecurity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国际贸易进口粮食是满足粮食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鉴于我国耕地紧张、农业生产成本高,有人建议我国维持粮食安全应要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但如果直接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粮食,一来可能会引起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即“大国效应”,导致“买得贵”;二来国际市场贸易量有限,未必能满足我国庞大的需求,导致“买不到”。近些年世界粮食储备降到了30年来的最低点,国际粮价大涨已在30多个国家诱发粮食危机,甚至损害了经济增长并危及政治安全。(2)为了能够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你认为我国可采取怎样的措施?①提高国内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②优化粮食进口结构;③建立定价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④提高国际合作战略,加强海外农业投资,提高非洲、南美洲等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保障国际粮食市场的稳定供给。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03Arablelandguaranteeforfuturefoodsecurity1.国家粮食安全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Arablelandguaranteeforfuturefoodsecurity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目标: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形势:未来10-20年,粮食总需求量仍将增加,粮食安全面临众多挑战。2.中国未来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Arablelandguaranteeforfuturefoodsecurity图22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3.耕地保护政策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Arablelandguaranteeforfuturefoodsecurity耕地数量生产能力保护耕地资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满足粮食安全需要实施耕地保护政策措施①已经确定的耕地红线(18亿亩)绝不能突破;②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15.6亿)绝不能随便占用;③建设占用多少基本农田,就要补充多少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做到占补平衡。实施水土资源保护项目①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高效节水;②针对各区域中、低产耕地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各区域耕地质量提升任务。3.耕地保护政策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Arablelandguaranteeforfuturefoodsecurity(1)结合下图,思考何为耕地红线?从哪些方面保护耕地?国家做出了哪些努力?图23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截至2017年底)3.耕地保护政策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Arablelandguaranteeforfuturefoodsecurity(2)列举各区域中、低产田的主要问题,提出耕地质量提升的重点任务。图24我国不同类型的中、低产田主要问题区域①东北及内蒙古地区A.主要问题:中、低产田集中分布,黑土地土壤退化严重;B.重点任务:黑土区用养结合,防治水土流失,改良培肥;风沙盐碱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推广滴(喷)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增施有机肥。3.耕地保护政策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Arablelandguaranteeforfuturefoodsecurity(2)列举各区域中、低产田的主要问题,提出耕地质量提升的重点任务。图24我国不同类型的中、低产田主要问题区域②华北平原地区A.主要问题:中低产田分布较广,耕层变浅,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下降,地下水超采;B.重点任务: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改善耕层结构。3.耕地保护政策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Arablelandguaranteeforfuturefoodsecurity(2)列举各区域中、低产田的主要问题,提出耕地质量提升的重点任务。图24我国不同类型的中、低产田主要问题区域③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区A.主要问题:中产田分布较多,土壤酸化日益加剧,污染严重;B.重点任务:治酸控污,低产坡耕地改造或退耕恢复植被。3.耕地保护政策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Arablelandguaranteeforfuturefoodsecurity(2)列举各区域中、低产田的主要问题,提出耕地质量提升的重点任务。图24我国不同类型的中、低产田主要问题区域④西北和黄土高原区A.主要问题:中、低产田集中分布,干旱缺水,土壤贫瘠,耕地退化和次生盐渍化严重,地膜残留污染严重;B.重点任务:发展节水农业以及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次生盐渍化,回收残膜。3.耕地保护政策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Arablelandguaranteeforfuturefoodsecurity(2)列举各区域中、低产田的主要问题,提出耕地质量提升的重点任务。图24我国不同类型的中、低产田主要问题区域⑤青藏高原区A.主要问题:中、低产田集中分布,生态脆弱,不利于农业生产;B.重点任务:开展高原特色生态农田建设,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效治理土地沙化现象。冷凉经济,是指在冷凉气候(年均气温低于20℃,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冷凉,全年多风少雨干旱,昼夜温差大)的优势条件下,以冷凉产业为核心衍生出的地方特色农业经济。传统农业生产观念认为,气候冷凉、热量条件差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导致大面积山区非耕地的冷凉气候资源一直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90%以上的粮、棉、油、肉、奶、蛋主要来源于仅占国土面积13.9%的平原耕地区。下图示意品质型特色农业开发利用的内在逻辑。完成1-3题。1.相比雨热区,冷凉区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有①病虫害少②无霜期长③农作物种类多④土壤污染程度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C相比雨热区,冷凉区气温低,气候干旱,病虫害少,且冷凉区土地开发利用时间短,利用强度小,土壤受农药和化肥的影响小,污染程度较轻。冷凉区受热量限制,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种类较少,无霜期短。冷凉经济,是指在冷凉气候(年均气温低于20℃,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冷凉,全年多风少雨干旱,昼夜温差大)的优势条件下,以冷凉产业为核心衍生出的地方特色农业经济。传统农业生产观念认为,气候冷凉、热量条件差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导致大面积山区非耕地的冷凉气候资源一直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90%以上的粮、棉、油、肉、奶、蛋主要来源于仅占国土面积13.9%的平原耕地区。下图示意品质型特色农业开发利用的内在逻辑。完成1-3题。2.为提高冷凉区农业产出效益,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发展温室农业,提高复种指数B.加大化肥使用量,提高粮食单产C.调整农业结构,推广机械化作业D.实施套种间作,提高土地利用率D为提高冷凉区农业产出效益,应充分利用当地冷凉生态的优势条件,以优良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产出效益,而不是在改善热量供应方面投入过多的资金、技术,与全国其他农业优势区域比拼短期高产量,A错误;加大化肥使用量,容易导致土壤的板结,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B错误;推广机械化作业,只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不能提高农业产出效率,C错误;实施套种间作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产品产量,也能保障农产品的品质,D正确。冷凉经济,是指在冷凉气候(年均气温低于20℃,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冷凉,全年多风少雨干旱,昼夜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