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节能技术应用指南与案例(2022年版)1-5部分技术_第1页
工业节能技术应用指南与案例(2022年版)1-5部分技术_第2页
工业节能技术应用指南与案例(2022年版)1-5部分技术_第3页
工业节能技术应用指南与案例(2022年版)1-5部分技术_第4页
工业节能技术应用指南与案例(2022年版)1-5部分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

《国家工业节能技术应用指南与案例(2022年版)》之一:

钢铁行业节能提效技术

一、重点工序节能提效技术

(一)大型转炉洁净钢高效绿色冶炼技术

1.技术适用范围

适用于钢铁行业冶炼工序复合吹炼节能技术改造。

2.技术原理及工艺

开发高强度、长寿命复吹工艺、新型顶枪喷头和大流量底吹

元件,通过提高顶底复合吹炼强度,结合高效脱磷机理建立少渣

量、低氧化性、低喷溅及热损耗机制,实现原辅料、合金源头减

量化以及炉渣循环利用。大型转炉高效率冶炼技术路线如图1所

示。

图1大型转炉高效率冶炼技术路线图

1

3.技术指标

(1)转炉综合能耗降低:5%;

(2)降低20%炉渣,实现炉渣40%留渣热循环利用,精炼

渣实现热态循环利用。

4.技术功能特性

(1)采用炉渣改质方法,取消发烟改质剂;

(2)有效复吹寿命提高至7000炉;

(3)300吨转炉在冶炼过程辅料消耗和合金消耗明显降低。

5.应用案例

马钢300吨转炉洁净钢高效绿色冶炼工艺改造项目,技术提

供单位为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1)用户用能情况:马钢300吨转炉顶吹供气强度为3.2~3.7

标立方米/吨/分钟,底吹供气强度为0.04~0.3标立方米/吨/分钟,

转炉吨钢能耗为-29.63千克标准煤。

(2)实施内容及周期:利用大型转炉洁净钢高效绿色冶炼技

术对转炉进行改造。实施周期1年。

(3)节能减排效果及投资回收期:改造完成后,相较于原有

设备,转炉吨钢能耗由-29.63千克标准煤降到-32.01千克标准煤,

煤气回收量由吨钢114.3标立方米提高到123.57标立方米,蒸汽

回收量由吨钢86.8千克提高到92.1千克,节约标准煤5.3万吨/

年,减排CO214.7万吨/年。投资回收期约1年。

2

6.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及节能减排能力

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可达到65%。可实现节约标准煤

67万吨/年,减排CO2185.8万吨/年。

3

(二)特大型高效节能高炉煤气余压回收透平发电装置

1.技术适用范围

适用于钢铁行业高炉炼铁工艺流程节能技术改造。

2.技术原理及工艺

高炉煤气余压回收透平发电装置是利用高炉冶炼排放出具有

一定压力能的炉顶煤气,使煤气通过透平膨胀机做功,将其转化

为机械能,驱动发电机发电或驱动其他设备。高炉煤气余压回收

透平发电装置技术原理如图2所示。

图2高炉煤气余压回收透平发电装置技术原理图

3.技术指标

(1)整机效率:92%~93%;

(2)高炉顶压波动控制在±2千帕内。

4.技术功能特性

4

(1)开发了一套高效大通流宽工况高载荷弯扭高炉煤气余压

回收透平发电装置叶型;

(2)建立了高炉煤气余压回收透平发电装置全工况气动、结

构强度、振动及叶片磨损腐蚀精准化分析及设计优化体系;

(3)设计了高炉煤气余压回收透平发电装置远程一键启停和

无人值守智能化控制策略。

5.应用案例

俄罗斯北方钢铁湿式高炉煤气余压回收透平发电装置节能改

造项目,技术提供单位为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1)用户用能情况:俄罗斯北方钢铁一高炉(炉容5580立

方米)采用涅瓦技术,效率70%,发电量约14000千瓦时/小时。

(2)实施内容及周期:设计一套全新的湿式高炉煤气余压回

收透平发电装置替换原有设备。实施周期18个月。

(3)节能减排效果及投资回收期:改造完成后,系统效率达

到92%,比改造前增加发电量4320万千瓦时/年,折合节约标准

煤1.3万吨/年,减排CO23.6万吨/年。投资回收期1年。

6.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及节能减排能力

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可达到22%。可实现节约标准煤

57万吨/年,减排CO2158万吨/年。

5

(三)多功能烧结鼓风环式冷却机

1.技术适用范围

适用于钢铁行业烧结工序环冷机节能技术改造。

2.技术原理及工艺

以结合传统烧结环冷机技术与球团环冷机技术,集成高刚性

回转体、扇形装配式焊接台车、风箱复合密封、上罩机械密封、

动态自平衡卸料、全密封及保温等技术,有效增加通风面积,降

低冷却风机电耗,增加余热发电量。多功能烧结鼓风环式冷却机

技术原理如图3所示。

1-高刚性回转体;2-扇形装配式焊接台车;3-风箱复合密封装置;4-上罩密封装置;5-

动态自平衡卸料装置;6-全密封及保温结构

图3多功能烧结鼓风环式冷却机技术原理图

3.技术指标

(1)冷却风机电耗降低:30%;

(2)有效通风面积增加:20%;

6

(3)余热发电量成品烧结矿增加:3~5千瓦时/吨;

(4)漏风率降低5%以上。

4.技术功能特性

(1)采用高刚性回转框架、扇形装配式焊接台车和动态自平

衡卸料等技术,使设备运行稳定可靠,检修维护方便快捷;

(2)采用双层保温台车栏板、风箱复合密封和上罩复合密封

等技术,实现冷却风、上罩废气和回热废气高效利用;

(3)漏风率降低,可有效降低冷却风机电耗。

5.应用案例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烧结系统改造项目,技术提供

单位为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用户用能情况: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3号烧结

环冷机于2006年投运,存在设备老化、漏风率高、余热回收效率

低等问题,吨烧结矿冷却风机电耗大于12千瓦时,余热产气量小

于65千克。

(2)实施内容及周期:利用多功能烧结鼓风环式冷却机替代

原烧结环冷机。实施周期4个月。

(3)节能减排效果及投资回收期:改造完成后,相较于原有

环冷机设备,烧结矿冷却电耗减少2.6千瓦时/吨,余热产气量增

加46.5千克;按烧结矿平均产量600吨/小时,年作业率96%计

算,可节约电量5572万千瓦时/年,折合节约标准煤1.7万吨/年,

7

减排CO24.7万吨/年。投资回收期为1年。

6.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及节能减排能力

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可达到50%。可实现节约标准煤

16万吨/年,减排CO244.4万吨/年。

8

(四)棒线材高效低成本控轧控冷技术

1.技术适用范围

适用于钢铁行业棒线材控轧控冷工序节能技术改造。

2.技术原理及工艺

以气雾冷却为主要控冷单元,汽化蒸发吸热和强制换热机理

相结合,控冷技术覆盖轧钢全流程,包括中轧机组间冷却、轧后

阶梯型分段冷却、过程返温、冷床控温等冷却关键点控制,实现

降温-返温-等温循环型冷却路径调控,精确控制钢筋组织均匀

性和珠光体相变,优化氧化铁皮结构,有效控制纳米级析出物弥

散析出效果,获得相变强化和析出强化效果。棒线材控轧控冷工

艺流程如图4所示。

图4棒线材控轧控冷工艺流程图

3.技术指标

(1)综合能耗降低:4千克标准煤/吨钢;

9

(2)吨钢节水:13.5%;

(3)提高成材率:0.1%。

4.技术功能特性

(1)通过采用气雾冷却设备、柔性冷却工艺和自动精细控制

技术,优化冷却路径;

(2)根据水雾汽化特点,精细控制降温返温过程温度和汽化

时间间隔。

5.应用案例

山西建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改造项目,技术提供单位为钢铁

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1)用户用能情况:山西建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棒材生产线

采用穿水冷却工艺,合金成本高且易生红锈。

(2)实施内容及周期:用分级气雾冷却设备替换原穿水冷却

设备。实施周期3个月。

(3)节能减排效果及投资回收期:改造完成后,钢综合能耗

降低4千克标准煤/吨,按照单条生产线年产100万吨钢计算,节

约标准煤4000吨/年,减排CO21.1万吨/年。投资回收期6个月。

6.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及节能减排能力

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可达到5%。可实现节约标准煤12

万吨/年,减排CO233.3万吨/年。

10

二、公辅设施系统节能提效技术

(一)钢铁行业减污折叠滤筒节能技术

1.技术适用范围

适用于钢铁行业除尘工序节能技术改造。

2.技术原理及工艺

减污折叠滤筒其过滤材料呈折叠状,内有一体成型支撑骨架;

具有高过滤精度和高通气量,可以在有限空间内提供更多过滤面

积,同时,实现对微细粉尘高效捕集和除尘器低运压差;通过等

间距热熔技术,降低运行阻力,延长清灰周期,降低风机电机功

耗,延长使用寿命。减污折叠滤筒节能技术原理如图5所示。

图5减污折叠滤筒节能技术原理图

3.技术指标

11

(1)节能率:>5%;

(2)骨架强力:>500牛;

(3)1微米左右颗粒物过滤效率:>99.8%;

(4)常温工况耐温:接近120℃;中高温工况耐温:130~180℃;

高温工况耐温:180~220℃。

4.技术功能特性

(1)采用无焊接螺旋冲压一体成型技术,整个骨架无重叠毛

刺,不会损伤滤料;

(2)采用绑带等距自动化加工技术,可将折间距控制在±0.3

毫米内;

(3)采用特殊覆膜结构设计的表面膨体聚四氟乙烯覆膜技术,

实现粉尘粒径1微米左右颗粒物99.8%以上的过滤效果。

5.应用案例

山西建龙炼铁厂200平方米烧结机机尾除尘系统节能改造项

目,技术提供单位为广州市华滤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1)用户用能情况:山西建龙炼铁厂200平方米烧结机配套

一台电袋复合除尘器,除尘器长期运行压差在2000帕,烟气捕集

效果差。

(2)实施内容及周期:采用等距大折角折叠滤筒替换传统布

袋,共计安装直径为158×3000毫米的折叠滤筒3712支。实施周

期1个月。

12

(3)节能减排效果及投资回收期:改造完成后,过滤面积增

加,除尘器运行压差从2000帕降至1200帕,根据电表统计,可

节约电量140万千瓦时/年,折合节约标准煤434吨/年,减排CO2

1203吨/年。投资回收期1年。

6.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及节能减排能力

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可达到50%。可实现节约标准煤

10万吨/年,减排CO227.7万吨/年。

13

(二)多孔介质燃烧技术

1.技术适用范围

适用于钢铁、建材等行业采用燃气加热设备节能技术改造。

2.技术原理及工艺

混合气体在多孔介质孔隙内产生旋涡、分流和汇合,剧烈扰

动。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高温固体辐射和对流方式传输,同时借

助多孔介质材料的导热和辐射不断地向上游传递热量预热气体,

并依靠多孔介质材料蓄热能力回收燃烧产生高温烟气余热。多孔

介质燃烧技术原理如图6所示。

图6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原理图

3.技术指标

(1)节能率:5%~25%;

(2)无局部高温,氮氧化物低至:30毫克/标立方米;

(3)温差:±3℃以内。

4.技术功能特性

14

(1)加热升温速率高,可满足快速均匀加热的需要;

(2)与传统明火炉相比,在同样的燃气消耗下,干燥/加热

能力增加10%;

(3)燃烧面温度均匀,控制氮氧化物产生。

5.应用案例

首钢取向硅钢氧化镁涂层干燥炉改造项目,技术提供单位为

中冶南方(武汉)热工有限公司。

(1)用户用能情况:首钢硅钢车间年产取向硅钢50万吨,

硅钢氧化镁涂层机组采用红外涂层干燥炉,原涂层炉采用金属丝

网型式燃气红外燃烧器,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氧化镁涂层掉落影

响燃烧器辐射管能力,造成加热能力不足。

(2)实施内容及周期:原红外涂层干燥炉改为多孔介质涂层

干燥炉,面板使用温度由1050℃提升至1350℃,更换面板480

套。实施周期2个月。

(3)节能减排效果及投资回收期:改造后,机组加热效率提

升10%,硅钢生产线干燥工序平均天然气消耗降低40立方米/小

时,每年按照工作7000小时计算,可节约天然气28万立方米/

年,折合节约标准煤372吨/年,减排CO21031吨/年。投资回收

期30个月。

6.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及节能减排能力

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可达到50%。可实现节约标准煤

15

12万吨/年,减排CO233.3万吨/年。

16

(三)冶金工业电机系统节能控制技术

1.技术适用范围

适用于钢铁、有色等行业高压水除鳞、一次除尘工序电机系

统控制节能技术改造。

2.技术原理及工艺

转炉每个冶炼周期为30分钟左右,吹炼时间和装、出料的时

间各占一半,风机在转炉吹炼时高速运行,在吹炼后期及补吹时

中速运行,而在出钢和装料期间可将速度降低,这样既能满足转

炉冶炼工艺要求,又能实现节能。因此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智能控

制理论,通过研究不同冶金工艺条件下电机和负载匹配关系、控

制策略优化等实现电机系统节能优化。转炉工艺流程如图7所示。

图7转炉工艺流程图

3.技术指标

综合节电率:5%~10%。

4.技术功能特性

通过研究不同冶金工艺条件下电机和负载匹配关系、控制策

17

略优化等实现电机系统节能优化。

5.应用案例

山东盛阳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压除鳞泵系统节能改造项

目,技术提供单位为中冶赛迪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1)用户用能情况:山东盛阳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700

毫米热轧高压水除鳞系统并联使用5台710千瓦水泵,通过增减

泵的数量来调节出水压力,导致压力控制不连续,泵系统磨损严

重,维护费用高。

(2)实施内容及周期:采用MVC1200-10K/350高压变频器

及控制系统进行智能驱动。实施周期5个月。

(3)节能减排效果及投资回收期:改造完成后,新系统15~50

赫兹升速时间8秒,50~15赫兹降速时间20秒,系统振动减小,

水泵寿命延长,生产自动化水平提高。据统计,可节约电量510

万千瓦时/年,折合节约标准煤1581吨/年,减排CO24383吨/年。

投资回收期3年。

6.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及节能减排能力

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可达到40%。可实现节约标准煤

11万吨/年,减排CO230.5万吨/年。

18

(四)新型长寿命激光闪速氧化膜热轧辊

1.技术适用范围

适用于钢铁行业热轧辊表面处理节能技术改造。

2.技术原理及工艺

采用高能激光对轧辊表面进行毫秒级高速辐照,在轧辊表面

产生瞬时高温,生成一层四氧化三铁氧化膜,可提高其高温磨损

性能,抑制热疲劳裂纹,轧辊使用寿命提高1倍以上。根据辊径、

表面粗糙度、长度等参数,智能控制系统自动生成离线烧结程序。

3.技术指标

(1)激光扫描功率:2~6千瓦;

(2)激光扫描速度:80~150米/分钟;

(3)工件表面温度:1400~1500℃;

(4)氧化膜生成速度:0.2~0.3毫米/毫秒。

4.技术功能特性

(1)对轧辊表面进行预活化处理,提高吸光率,提高氧化皮

结合力;

(2)系统根据辊径、表面粗糙度、长度等参数,自动生成离

线烧结程序;

(3)采用高能激光对轧辊表面进行毫秒级高速辐照,在轧辊

表面产生瞬时高温,生成氧化膜。

5.应用案例

19

某钢厂1780热轧线改造项目,技术提供单位为上海仅博激光

技术有限公司。

(1)用户用能情况:某钢厂1780热轧产线产量500万吨/

年,热轧工序能耗49.5千克标准煤/吨钢。

(2)实施内容及周期:采用长寿命激光闪速氧化膜热轧辊替

代原轧辊。实施周期3个月。

(3)节能减排效果及投资回收期:改造完成后,轧辊寿命提

高1倍,每天可减少停机保温时间2小时,综合节约标准煤1.6

万吨/年,减排CO24.4万吨/年。投资回收期2年。

6.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及节能减排能力

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可达到20%。可实现节约标准煤

15万吨/年,减排CO241.6万吨/年。

20

(五)H型鳍片管式高效换热技术

1.技术适用范围

适用于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节能技术

改造。

2.技术原理及工艺

锅炉给水泵将除氧水输送至余热蒸汽锅炉省煤器,经余热蒸

汽锅炉内鳍片管等换热面吸收热量,变成高温热水进入锅筒,锅

筒通过上升管和下降管与蒸发器内鳍片管等换热面吸收热量产生

饱和蒸汽,饱和蒸汽从锅筒主汽阀进入过热器,产生过热蒸汽供

给用户。H形鳍片管强化传热元件扩展受热面,增加水管烟侧受

热面,同时烟气流经H形鳍片管表面时形成强烈紊流,提高传热

效率和减少烟灰积聚。H型鳍片管结构如图8所示。

图8H型鳍片管结构示意图

21

3.技术指标

以Q206/450-24-2.0/390型号锅炉为例:

(1)给水温度:104℃;

(2)锅炉换热效率:>65%;

(3)锅炉漏风率:<2%。

4.技术功能特性

(1)结构紧凑、热效率高,单位长度上的受热面积大;

(2)设备的体积、重量降低;

(3)采用带有扩展受热面的鳍片管强化传热元件作为余热锅

炉的受热面,水管烟侧的受热面可增加。

5.应用案例

宁夏中卫市众泰33000千伏安硅铁矿热炉烟气余热发电利用

项目,技术提供单位为四川陆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用户用能情况:该项目为新建项目。

(2)实施内容及周期:安装H型鳍片管式烟气矿热余热锅

炉、汽轮机、发电机、自动控制(DCS)以及配套设备。实施周

期6个月。

(3)节能减排效果及投资回收期:实施完成后,发电量4000

千瓦时/小时,每年按照7000小时计算,发电量约2800万千瓦时

/年,折合节约标准煤8680吨/年,减排CO22.4万吨/年。投资回

收期30个月。

22

6.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及节能减排能力

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可达到70%。可实现节约标准煤

14万吨/年,减排CO238.8万吨/年。

23

三、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技术

(一)氟塑钢新材料低温烟气深度余热回收技术

1.技术适用范围

适用于钢铁、电力、石化化工等行业低温烟气余热回收节能

技术改造。

2.技术原理及工艺

在原脱硫塔前布置氟塑钢低温省煤器,降低脱硫塔烟气温度,

回收烟气显热;在脱硫塔后布置氟塑钢冷凝器对湿饱和烟气冷凝

降温,回收烟气潜热。该技术可解决低品位烟气热量无法有效回

收以及回收过程中腐蚀、积灰、寿命短等问题。低温烟气深度余

热回收工艺流程如图9所示。

图9低温烟气深度余热回收工艺流程图

3.技术指标

以标准130吨/小时锅炉为例:

(1)总换热量:>2800千焦/秒;

(2)每秒总换热量:>2800千焦;

24

(3)低温省煤器进出口烟气温差:>20℃;

(4)冷凝器进出口烟气温差:>2℃。

4.技术功能特性

(1)将可熔性聚四氟乙烯或其他氟塑料通过热熔方式直接成

型于金属管表面并与金属管无缝紧密结合;

(2)结构设计采用柔性连接,解决换热管热应力不均匀的问

题。

5.应用案例

浙江物产环能浦江热电有限公司低温烟气改造项目,技术提

供单位为衢州佰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1)用户用能情况:浙江物产环能浦江热电有限公司现有3

台130吨/小时循环流化床锅炉,配套2台15兆瓦抽背式汽轮机

和18兆瓦发电机。锅炉排烟温度130℃以上,有较大的余能回收

潜力。

(2)实施内容及周期:在脱硫塔前后增加低温省煤器,回收

进脱硫塔烟气显热,加热除盐水,减少自用蒸汽消耗;在脱硫塔

布后安装冷凝器对湿饱和烟气冷凝降温,回收烟气潜热,再次加

热除盐水。实施周期5个月。

(3)节能减排效果及投资回收期:改造完成后,以单台炉为

例,除盐水通过省煤器和冷凝器后,温度从20℃上升到65℃,减

少了自用蒸汽的消耗,单台炉节约标准煤2796吨/年,三台炉节

25

约标准煤8388吨/年,减排CO22.3万吨/年。投资回收期11个月。

6.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及节能减排能力

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可达到1%。可实现节约标准煤60

万吨/年,减排CO2166.4万吨/年。

26

(二)工业余热梯级综合利用技术

1.技术适用范围

适用于钢铁、化工等行业余热高效回收利用节能技术改造。

2.技术原理及工艺

结合工艺用能需求,综合考虑余热源头减量、高效回收、梯

级利用等方式,实现含尘含硫间歇波动典型中高温余热,提升余

热回收利用水平,降低排烟温度至150℃以内。工业余热高效回

收与梯级利用系统原理如图10所示。

图10工业余热高效回收与梯级利用系统原理图

3.技术指标

(1)烧结环冷余热回收率:73.2%;

27

(2)排烟平均温度:180℃。

4.技术功能特性

以热、电、冷、储等多种形式利用余热,显著提升余热回收

率,降低排烟温度。

5.应用案例

宝钢股份硅钢部3#环形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技术提供单位

为上海宝钢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1)用户用能情况:宝钢股份硅钢部3#环形炉设计产量为

12万吨/年,环形炉废气通过2根烟囱排放,废气量3000标立方

米/小时,排放温度约为300~330℃。

(2)实施内容及周期:在废气排放系统中增设一套汽水两用

冷凝式余热回收锅炉,将环形炉废气显热和冷凝潜热回收,转换

成低压蒸汽供机组使用。实施周期8个月。

(3)节能减排效果及投资回收期:改造完成后,余热回收装

置回收热量产生蒸汽2吨/小时(表压0.6兆帕饱和蒸汽),按每

年8400工作小时计算,折合节约标准煤2015吨/年,减排CO25587

吨/年。投资回收期3.5年。

6.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及节能减排能力

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可达到43%。可实现节约标准煤

55万吨/年,减排CO2152.5万吨/年。

28

(三)熔渣干法粒化及余热回收工艺装备技术

1.技术适用范围

适用于钢铁行业高温熔渣水淬工艺节能技术改造。

2.技术原理及工艺

熔渣通过离心机械粒化增加换热面积,结合强制一次风冷原

理,实现高炉渣快速冷却和一次余热回收,粒化后熔渣性能不低

于水淬工艺;再采用回转式逆流余热回收装置对已凝结渣粒进行

二次余热回收,提高余热回收率。熔渣干法粒化及余热回收工艺

流程如图11所示。

图11熔渣干法粒化及余热回收工艺流程图

3.技术指标

(1)系统热效率:≥60%;

(2)熔渣处理能力:60吨/小时;

(3)粒径分布均匀(渣直径小于1.5毫米的超过90%)。

4.技术功能特性

29

(1)采用基于熔渣自身电阻加热的储渣保温装置和中间罐控

流装置,解决熔渣间断出渣与余热回收连续性矛盾;

(2)采用强制旋流冷却碰壁式粒化室结构,减小设备尺寸,

强化换热过程;

(3)采用旋转密封式高温渣粒连续排料装置,确保粒化室的

气密性,实现连续排渣。

5.应用案例

该项目为研发类技术,暂无推广案例。技术提供单位为北京

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

6.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及节能减排能力

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可达到1%。可实现节约标准煤13

万吨/年,减排CO236万吨/年。

30

(四)一种焦炉上升管荒煤气余热回收技术

1.技术适用范围

适用于钢铁行业焦炉上升管荒煤气余热节能技术改造。

2.技术原理及工艺

将原焦炉上升管替换成外形相同的上升管水换热器,在换热

器夹套内通入除氧水和高温荒煤气顺流间接换热,除氧水吸热蒸

发后转化成蒸汽回收荒煤气显热。在上升管换热器内部生成汽水

混合物,再到汽包内水汽分离,蒸汽直接并网或到用户,水继续

用泵加压到上升管换热器继续生产蒸汽。焦炉上升管荒煤气余热

回收技术原理如图12所示。

图12焦炉上升管荒煤气余热回收技术原理图

3.技术指标

(1)产汽率:100~130千克/吨焦;

(2)荒煤气出口温度:>500℃;

31

(3)上升管外壁温度:<60℃;

(4)蒸汽压力:0.6~4.0兆帕。

4.技术功能特性

(1)采用导流结构和无缝低应力防漏技术,可防止漏水进炭

化室;

(2)采用吸入式旋转喷砂装置和熔覆纳米自洁涂层专用设备,

保证上升管纳米涂层的质量;

(3)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生产无人值守和远程监控。

5.应用案例

山西安昆新能源有限公司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项目,技术提

供单位为江苏龙冶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1)用户用能情况:山西安昆新能源有限公司2×70孔6.8

米捣固焦炉年产205万吨焦炭,从焦炉炭化室出来的650~800℃

荒煤气带出显热占焦炉支出热的36%,按照原焦化工艺,需要喷

洒75~80℃的循环氨水,降低荒煤气温度后,进入煤气初冷器,

再由循环水和低温冷却水进一步降低温度到21℃左右,不仅高温

荒煤气带出显热无法利用,同时在后道工序需要耗费大量的“冷

量”来降温。

(2)实施内容及周期:在2×70孔6.8米捣固焦炉上安装上

升管余热回收蒸汽全套系统。实施周期6个月。

(3)节能减排效果及投资回收期:改造后,产饱和蒸汽约

32

113.5千克/吨焦,可生产低压饱和蒸汽23.3万吨/年,折合节约标

准煤2.2万吨/年,减排CO26.1万吨/年。投资回收期1年。

6.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及节能减排能力

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可达到35%。可实现节约标准煤

95万吨/年,减排CO2263.4万吨/年。

33

(五)清洁型焦炉高效余热发电技术

1.技术适用范围

适用于钢铁行业焦炉高温烟气余热回收节能技术改造。

2.技术原理及工艺

以清洁型焦炉余热烟气作为热源,通过锅炉将水加热到高温

超高压参数蒸汽,高压蒸汽进入汽轮机高压缸做功后再通过锅炉

加热,加热后低压蒸汽进入汽轮机低压缸做功,汽轮机带动发电

机发电。做完功后蒸汽变为凝结水再次进入锅炉进行加热变为蒸

汽,从而完成一次热循环。一次再热循环原理如图13所示。

图13一次再热循环原理图

3.技术指标

(1)80兆瓦机组发电量:9600万千瓦时/年;

34

(2)锅炉压力:13.7兆帕;

(3)汽轮机压力:13.2兆帕。

4.技术功能特性

汽轮机高压缸排出的蒸汽通过锅炉再热器进行二次加热,加

热后的蒸汽进入汽轮机低压缸继续做功,机组热效率能提高

10%~20%。

5.应用案例

福建三钢2×80兆瓦热回收焦炉及配套干熄焦余热蒸汽高效

发电项目,技术提供单位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用户用能情况:该项目为新建项目。

(2)实施内容及周期:新建6台高温超高压中间一次再热余

热锅炉和2台高温超高压中间一次再热汽轮发电机组,并配备循

环冷却水系统、电气系统、仪控系统、能源介质管网等。实施周

期14个月。

(3)节能减排效果及投资回收期:建设完成后,新型焦炉无

焦炉煤气等副产物,综合节约标准煤4万吨/年,减排CO211.1

万吨/年。投资回收期8个月。

6.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及节能减排能力

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可达到20%。可实现节约标准煤

25万吨/年,减排CO269.3万吨/年。

35

附件

《国家工业节能技术应用指南与案例(2022年版)》之二:

有色行业节能提效技术

(一)侧顶吹双炉连续炼铜技术

1.技术适用范围

适用于有色金属行业铜精矿冶炼工艺的熔炼和吹炼工序节

能技术改造。

2.技术原理及工艺

采用高铁硅比(Fe/SiO2≥2)的熔炼渣型、安全可靠地直接产

出含铜75%的白冰铜,吹炼采用较高铁钙比渣型、产出含硫

<0.03%的优质粗铜。因熔吹炼烟尘率低、渣量小含铜低、流程返

料少以及反应热利用充分,获得铜精矿至粗铜直收率>90%和粗铜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降低,实现高效化、清洁化、自动化连续炼铜。

熔炼和吹炼工艺流程如图1。

图1熔炼和吹炼工艺流程图

1

3.技术指标

(1)粗铜单位产品综合能耗:<80千克标准煤;

(2)熔炼渣铁硅比(Fe/SiO2):>2,吹炼渣铁钙比(Fe/CaO):>3;

熔炼烟尘率:<2%,吹炼烟尘率:<1%;铜精矿-粗铜的直收率:>90%,

铜冶炼回收率:>98.6%;

(3)环集烟气100%收集用于熔炼二次鼓风,硫的总捕集

率:>99.95%;

(4)作业率:>99%,炉寿命超过3年;

(5)白冰铜含铜75%,粗铜含硫<0.03%。

4.技术功能特性

(1)铜精矿经一步熔炼产出含铜75%的白冰铜,将造锍和

铜锍造渣吹炼过程的反应热汇集在双侧吹熔池反应区,有效降低

了熔炼工序的燃料消耗;

(2)采用高铁硅比(Fe/SiO2≥2)的熔炼渣型,熔炼渣量小,

带走的热量少;同时渣精矿、吹炼渣及重尘的返回量小,进一步

降低熔炼工序燃料率;

(3)熔融态的白冰铜、粗铜均采用溜槽转输到下一步工序,

显热得以充分利用;

(4)利用吹炼富余热量可100%消化电解返回的残阳极,节

省了单独熔化残极的能耗。

5.应用案例

2

赤峰云铜年产40万吨铜建设项目,技术提供单位为赤峰云

铜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1)用户用能情况:该项目为新建项目。

(2)实施内容及周期:建设两条与年产20万吨阴极铜匹配

的粗铜生产线,包括新型富氧双侧吹熔池熔炼炉、多枪顶吹连续

造铜吹炼炉,以及熔炼余热锅炉、吹炼余热锅炉、供风供水设施、

熔炼渣连续排放装置、吹炼渣清洁化风淬设施、残极装炉设施、

收尘系统、烟气制酸系统、集散控制系统,同时配套建设共用的

制氧装置、熔炼渣浮选系统等。实施周期2年。

(3)节能减排效果及投资回收期:建设完成后,吨铜综合

能耗与能耗限额国家标准的先进值相比降低约70千克标准煤,

折合节约标准煤2.8万吨/年,减排CO27.6万吨/年。投资回收期

7.5年。

6.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及节能减排能力

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可达到24%。可实现节约标准煤

16万吨/年,减排CO244.4万吨/年。

3

(二)380A/m2电流密度电解铜应用技术及装备

1.技术适用范围

适用于有色金属行业铜精炼生产制造工序节能技术改造。

2.技术原理及工艺

采用高电流工艺(即380A/m2电流密度)实现电解效率提升;

采用电解液双向平行流供液循环技术,实现电解液流速均衡及对

底部平行双向旋转过程优化控制;采用双向平行流腔道一体化浇

铸成型电解槽技术,电流密度分布均匀,提高电解出铜率和生产

效率;采用乙烯基树脂整体浇铸电解槽,实现铜精炼电解规模化

生产应用。电解铜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图2电解铜工艺流程图

3.技术指标

4

(1)吨铜标准煤耗:70千克;

(2)残极率:13%~14%;

(3)电流效率:98%~99%;

(4)阳极泥回收率:98.3%;

(5)电流密度:380~400安/平方米。

4.技术功能特性

(1)采用双向平行流供液循环技术,提高电流密度;

(2)采用多回路导电技术,电流密度分布均匀,提高铜精

炼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3)采用双向平行流腔道电解槽一体化浇筑成型技术,提

高抗压强度,降低热膨胀系数。

5.应用案例

南国铜业年产阴极铜30万吨改造项目,技术提供单位为杭

州三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用户用能情况:30万吨铜产量需要电解槽1080台,综

合能耗为3.5万吨标准煤/年,蒸汽用量450吨/吨铜。

(2)实施内容及周期:采用“380A/m2电流密度电解铜技术

及装备”进行改造,利用管槽一体化设计实现电解槽、循环系统、

导电系统等集成。实施周期2年。

(3)节能减排效果及投资回收期:改造完成后,阴极铜生

产周期同比缩短2天,阳极铜生产周期同比缩短3~4天。同时,

5

吨铜标准煤耗由120千克降至70千克,折合节约标准煤1.5万吨

/年,减排CO24.2万吨/年。投资回收期2年。

6.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及节能减排能力

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可达到72%。可实现节约标准煤

39万吨/年,减排CO2108.1万吨/年。

6

附件

《国家工业节能技术应用指南与案例(2022年版)》之三:

建材行业节能提效技术

一、水泥行业节能提效技术

(一)混烧石灰竖窑及配套超低温烟气处理技术

1.技术适用范围

适用于非金属、矿采选及制品制造行业工业窑炉节能技术改

造。

2.技术原理及工艺

采用智能清渣系统、炉窑智能运行系统等技术,窑体保温采

用耐火及隔热等多种复合材料,使窑体表面温度保持在30℃左右,

防止窑体热量散失,产生节能效果;产品对于石灰石原料适应性

强,可煅烧各种粒径石料,且可连续煅烧,充分利用石灰石资源。

同时该窑型配套超低温烟气脱硝处理装置,能够实现烟气在

130℃催化剂起活,解决窑炉行业烟气脱硝二次加热能源浪费问

题。混烧石灰竖窑超低温烟气处理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混烧石灰竖窑超低温烟气处理工艺流程图

1

3.技术指标

(1)吨电耗:<10千瓦时;

(2)吨煤耗:<120千克;

(3)产量:>500吨/天。

4.技术功能特性

(1)采用数字化控制系统,参数预设值,自动化程度高;

(2)设备成品率高;

(3)设备运行稳定性高。

5.应用案例

临朐共享铝业科技有限公司熔铝炉烟气处理改造项目,技术

提供单位为山东万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用户用能情况:临朐共享铝业科技有限公司年生产能

力30万吨,用传统的中高温二次加热方式进行脱硝处理。

(2)实施内容及周期:安装整套熔铝炉烟气处理设备、窑

炉除尘设备、窑炉脱硫设备、窑炉超低温脱硝设备,配套全自动

中控系统。实施周期2个月。

(3)节能减排效果及投资回收期:改造完成后,窑炉烟气

处理采用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模式,不需要二次加热,节约

标准煤1.3万吨/年,减排CO23.6万吨/年。投资回收期7个月。

6.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及节能减排能力

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可达到5%。可实现节约标准煤50

2

万吨/年,减排CO2138.7万吨/年。

3

(二)水泥生料助磨剂技术

1.技术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材行业新型干法水泥窑生料粉磨、分解和烧成工序

节能技术改造。

2.技术原理及工艺

将助磨剂按掺量0.12~0.15比例添加在水泥生料中,改善生

料易磨性和易烧性,在水泥生料的粉磨、分解和烧成中可以实现

助磨节电、提高磨窑产量、降低煤耗、降低排放、改善熟料品质

等作用。

3.技术指标

(1)综合电耗降低:1.5千瓦时/吨熟料;标准煤耗降低:3

千克以上;

(2)提高磨窑产量,生料磨机台时平均提高5%以上,熟料

产量增加2%以上;

(3)熟料28天抗压强度平均提高约1兆帕。

4.技术功能特性

(1)改善磨况,降低研磨压力、减少振动;

(2)按一定比例添加在水泥生料中,可改善生料易磨性和

易烧性,提高磨窑产量、降低碳硫排放、改善熟料品质。

5.应用案例

广西都安西江鱼峰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生料助磨剂应用项目,

4

技术提供单位为湖南昌迪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1)用户用能情况:广西都安西江鱼峰水泥有限公司生产

线设计产能6000吨/天,实际生产产能已达到6900吨/天,消耗

生料量超过10000吨/天,生料磨机主电流为114安,标准煤耗为

102.5千克/吨熟料。

(2)实施内容及周期:在不改变现有工艺和设备的情况下,

增加水泥生料助磨剂加料系统一套。实施周期1个月。

(3)节能减排效果及投资回收期:改造完成后,磨机主电

流为104安,对应电耗约1.5千瓦时/吨熟料,标煤耗为99.4千克

/吨熟料,节约标准煤6355吨/年,减排CO21.8万吨/年。投资回

收期15天。

6.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及节能减排能力

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可达到25%。可实现节约标准煤43

万吨/年,减排CO2119.2万吨/年。

5

(三)节能型低氮燃烧器

1.技术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材行业水泥熟料烧成工序节能技术改造。

2.技术原理及工艺

采用非金属材质拢焰罩结构,在直流外净风通道外设有“非

金属材质拢焰罩”。四个风通道截面积均可进行无级调节,实现

各通道风速和风量之间匹配,解决燃烧器控制窑内工况弱的问题,

提高煤粉燃尽率,提供喷煤管节能低氮效果,实现窑内过剩空气

系数低工况下稳定燃烧。低氮燃烧器结构如图2所示。

图2低氮燃烧器结构图

6

3.技术指标

(1)能耗降低:5.5千克标准煤/吨熟料;

(2)窑尾烟室氮氧化物浓度:≤0.06%;

(3)净风工作压力:32~34千帕。

4.技术功能特性

(1)采用非金属材质拢焰罩,可降低熟料热耗;

(2)可以延长窑皮长度,延长熟料煅烧时间,提高熟料质

量。

5.应用案例

天瑞集团南召水泥有限公司窑头燃烧器改造项目,技术提供

单位为淄博科邦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1)用户用能情况:天瑞集团南召水泥有限公司5000吨/

天熟料生产线正常情况下三次风阀门全开,热耗为99.7千克标准

煤/吨熟料。

(2)实施内容及周期:将原有燃烧器更换为节能型低氮燃

烧器,并对配套的一次风机加大电机功率。实施周期2个月。

(3)节能减排效果及投资回收期:改造完成后,能耗降低

5.5千克标准煤/吨熟料,按照年产熟料122.7万吨计算,折合节

约标准煤6749吨/年,减排CO21.9万吨/年。投资回收期4个月。

6.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及节能减排能力

7

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可达到10%。可实现节约标准煤

48万吨/年,减排CO2133.1万吨/年。

8

二、玻璃行业节能提效技术

(一)玻璃熔窑用红外高辐射节能涂料

1.技术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玻璃熔窑节能技术改造。

2.技术原理及工艺

开发适用于玻璃熔窑硅质高辐射基料及红外高辐射节能涂

料,在熔窑内部硅质内壁喷涂红外高辐射节能涂料后,硅质内壁

在高温下辐射率提高。窑内通过热损失和反射传热被烟气带走的

热量降低;由硅质内壁以辐射传热方式再传回窑内热量,并被配

合料及玻璃液吸收,使得熔窑内热量利用率增大。红外高辐射节

能涂料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

3.技术指标

(1)节能效率:>4%;

(2)涂层承受2千克/平方厘米冲击无裂纹、无剥落;

(3)温度从1200℃降至室温,涂层表面无粉化、无鼓泡、

无裂纹、无剥落。

4.技术功能特性

(1)在玻璃熔窑内部的硅质内壁喷涂红外高辐射节能涂料

9

图3红外高辐射节能涂料工艺流程图

后,硅质耐材在1600℃左右辐射率由0.4提高至0.9;

(2)微纳米级涂料颗粒能牢固黏附在硅砖表面并向里渗透,

在硅砖表面形成致密层,有效阻止重金属元素、易挥发元素等对

硅砖侵蚀。

5.应用案例

唐山蓝欣450吨/天浮法玻璃熔窑红外高辐射节能涂料项目,

技术提供单位为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1)用户用能情况:唐山蓝欣450吨/天浮法玻璃熔窑生产

能耗为2050千卡/千克玻璃液。

(2)实施内容及周期:在浮法二线喷涂使用玻璃熔窑用红

外高辐射节能涂料,浮法一线作为空白对比。实施周期10天。

10

(3)节能减排效果及投资回收期:改造完成后,根据热工

测试及生产统计,节能率为7.8%,该玻璃窑炉可节约煤炭4588

吨/年,折合节约标准煤3732吨/年,减排CO210347吨/年。投资

回收期2个月。

6.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及节能减排能力

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可达到36%。可实现节约标准煤

65万吨/年,减排CO2180.2万吨/年。

11

(二)新型梯度复合保温技术

1.技术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玻璃熔窑节能技术改造。

2.技术原理及工艺

针对玻璃窑炉不同部位,通过热工模拟计算及工况试验,根

据热量从窑内向窑外梯度散失特点,将各部位保温层划分为不同

温度段。对各温度段开发耐温性能好、保温性能强、材料耐久性

强、高温线收缩低的保温新材料;再开发利用纤维喷涂,确保保

温层不开裂、不收缩;形成保温性能优异、密封性好、耐久性强

的新型保温技术,将玻璃熔窑向外界散失热量控制在窑内,降低

热量损耗,节约燃料使用量。新型梯度复合保温技术原理如图4

所示。

图4新型梯度复合保温技术原理图

12

3.技术指标

(1)节能率:≥6%;

(2)与传统保温技术相比,窑炉表面温度降低20℃;

(3)年衰减率:≤3%。

4.技术功能特性

(1)对玻璃窑炉进行梯度复合保温,梯次削弱窑内热量散

失;

(2)采用梯度复合保温技术,窑体表面散热量大幅降低,

车间工作环境显著改善。

5.应用案例

安徽盛世新能源有限公司650吨/天压延玻璃窑炉保温改造

项目,技术提供单位为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1)用户用能情况:安徽盛世新能源有限公司650吨/天压

延玻璃窑炉,外保温为传统硅酸盐保温涂料。使用一年后,窑体

表面温度高,车间环境温度高,能耗为1677千卡/千克玻璃液。

(2)实施内容及周期:使用新型梯度复合保温技术对熔窑

大碹顶、澄清部胸墙及后山墙,蓄热室碹顶及侧墙,横通路碹顶

及胸墙,小炉碹及室内烟道碹进行改造。实施周期3个月。

(3)节能减排效果及投资回收期:改造完成后,根据热工

测试及生产统计,节能率为6.9%,节约天然气339万立方米/年,

折合节约标准煤4508.7吨/年,减排CO21.3万吨/年。投资回收

13

期3个月。

6.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及节能减排能力

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可达到33%。可实现节约标准煤

50万吨/年,减排CO2138.6万吨/年。

14

三、陶瓷行业节能提效技术

(一)陶瓷集成制粉新工艺技术

1.技术适用范围

适用于陶瓷行业高档干压陶瓷砖粉料生产工序节能技术改

造。

2.技术原理及工艺

将含水40%~42%泥浆压滤脱水成含水19%~20%泥饼,破碎

成小泥块,低温干燥为含水8.5%~9.5%小泥块,破碎/造粒/优化/

分选后得到含水7%~8%、粒径合适的粉料。利用窑炉各类低温余

热蒸发泥块水分;用机械脱水方式去除超过50%水分,耗能降低;

分料/高含水率泥浆球磨时间缩短15%以上,降低球磨能耗。陶瓷

集成制粉工艺流程如图5所示。

图5陶瓷集成制粉工艺流程图

3.技术指标

(1)节能率:80%~90%;

(2)减少CO2、SO2和NOx排放:80%~90%;

(3)节水:50%~70%。

4.技术功能特性

15

(1)通过真空脱水设备,将泥料含水从40%以上降为20%,

减少了65%~70%的蒸发水量;

(2)采用原料新研磨工艺提高除铁效果,缩短球磨时间,

降低能耗;

(3)充分利用窑炉余热,降低能耗;

(4)具备实时监视、远程智能控制、趋势分析与预警、统

计报表、预报警等功能。

5.应用案例

广东中宏创展陶瓷有限公司日产800吨粉料改造项目,技术

提供单位为佛山市蓝之鲸科技有限公司。

(1)用户用能情况:原用的喷雾干燥工艺,每生产1吨粉

料耗能57.5千克标准煤。

(2)实施内容及周期:采用全自动送浆系统、高效脱水系

统、余热利用设备(热交换与管道保温)、新型低温干燥系统、

高效破碎造粒优化分选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等进行改造。实施周

期3个月。

(3)节能减排效果及投资回收期:改造完成后,节约标准

煤46.3千克/吨粉料,折合节约标准煤1.1万吨/年,减排CO23

万吨/年。投资回收期1.6年。

6.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及节能减排能力

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可达到5%。可实现节约标准煤19

16

万吨/年,减排CO252.7万吨/年。

17

(二)抛釉砖用陶瓷干法制粉生产工艺及装备

1.技术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材行业建筑陶瓷制粉工序节能技术改造。

2.技术原理及工艺

采用适合于抛釉砖生产系统工艺和适合陶瓷原料特点的专

用装备,包括立式辊磨机、交叉流强化悬浮态造粒机、干粉除杂

筛等,解决干法制粉生产低吸水率地砖用粉料时存在的坯体表面

平整度差和面层缺陷等问题,满足瓷砖生产要求。与湿法制粉技

术相比,干法制粉技术降低制粒环节所需蒸发水量,并采用干法

料床粉磨设备,实现热耗和电耗降低,建筑陶瓷制粉工序综合能

耗降低。陶瓷干法制粉生产工艺流程如图6所示。

图6陶瓷干法制粉生产工艺流程图

18

3.技术指标

(1)电耗:46.3千瓦时/吨粉料(干基);

(2)水耗:105.3千克水/吨粉料(干基);

(3)原料粉磨后干粉水分:2%~3%;

(4)粉料容重:796~830千克/立方米。

4.技术功能特性

(1)扩大了干法制粉技术的适用范围;

(2)扩大了建筑陶瓷原料的选择范围;

(3)降低了建筑陶瓷原料工序的能耗;

(4)降低总占地面积30%以上。

5.应用案例

河北金汇陶瓷日产3.1万平方米800×800毫米抛釉砖项目,

技术提供单位为河北金汇陶瓷有限公司。

(1)用户用能情况:河北金汇陶瓷老厂制粉车间采用湿法

制粉工艺,其造粒采用喷雾干燥塔,原料粉磨采用间歇式湿法球

磨机,制粉车间综合能耗为56.7千克标准煤/吨粉。

(2)实施内容及周期:运用干法制粉工艺进行改造,其造

粒采用悬浮套过湿造粒,原料粉磨采用立式辊磨机。实施周期8

个月。

(3)节能减排效果及投资回收期:改造完成后,其制粉车

间综合能耗为冬季6.7千克标准煤/吨粉,非冬季5.7千克标准煤/

19

吨粉。综合节约标准煤1.1万吨/年,减排CO23万吨/年。投资回

收期9个月。

6.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及节能减排能力

预计到2025年行业普及率可达到3%。可实现节约标准煤98

万吨/年,减排CO2271.7万吨/年。

20

四、其他建材行业节能提效技术

(一)一种隧道漫反射光学节能材料

1.技术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材、轻工等行业隧道内照明节能技术改造。

2.技术原理及工艺

隧道漫反射光学节能材料是应用光学棱镜和反光材料技术,

通过产品表面多棱角立体纹理,对光源实现逆向漫反射;应用于

隧道侧墙,通过照明灯光提升反射效率,利用光源辐射能量,减

少能耗浪费,以此提高隧道空间环境亮度、路面亮度和墙面亮度,

改善和优化路面光照均匀度、墙面光照均匀度。隧道漫反射光学

材料技术原理如图7所示。

图7隧道漫反射光学材料技术原理图

21

3.技术指标

(1)节能率:>10%;

(2)耐污染性:3级;

(3)外照射指数:0.6;

(4)内照射指数:0.3;

(5)反射率:71.5%。

4.技术功能特性

(1)在灯光照射下实现逆向漫反射,不产生炫光、不刺激

人眼;

(2)增强灯光与漫反射光学复合材料的交互作用;

(3)提升隧道空间环境亮度。

5.应用案例

绵阳市一环路南段尖山子隧道项目,技术提供单位为四川杰

邦科技有限公司。

(1)用户用能情况:尖山子隧道为单向三车道,左右线双

向共974米,采用LED照明灯具,平均电费25万元/年。

(2)实施内容及周期:在隧道侧墙3米高范围内铺设漫反

射光学复合(瓷砖)材料。实施周期25天。

(3)节能减排效果及投资回收期:改造完成后,据统计,

可降低电能消耗12.2万千瓦时/年,折合节约标准煤37.8吨/年,

减排CO2104.8吨/年。投资回收期4年。

22

6.预计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