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数西算高速直联算网一体化调度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东数西算高速直联算网一体化调度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东数西算高速直联算网一体化调度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东数西算高速直联算网一体化调度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东数西算高速直联算网一体化调度 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数西算高速直联算网一体化调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I编制单位及人员:徐州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东数西算高速直联算网一体化调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节“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与全国十 93 93 102 124 东数西算高速直联算网一体化调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概述第一节项目概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与数字化转型的重大历史机遇,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数调,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期数字中国建设的美好蓝图。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数字基础支撑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数字四部委联合印发通知,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贵州、甘肃、宁夏等西部区域布局建设八个全国一体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算力专用承载网和算网一体承载网,以贵州枢纽为中心,构建连接各大枢纽节点及核心宽高速直连网络。本工程主要采用G654E光缆沿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里,覆盖20余个省份和直辖市,分三期建设完成。算网一体东数西算高速直联算网一体化调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用户界面,为用户提供东西部算力资源调度和算力应用力等分布资源的整合,向用户输出算力、算法、数成都-重庆、长沙-韶关-广州,使长三角枢纽、粤港澳枢纽互相直连,全长约为6625KM,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湖数据中心集群、韶关数据中心集群的算力需求通过直联光缆本项目覆盖贵州、上海、广东、重庆、四川、浙江、北京、江苏、安徽、宁夏贵州东数西算数据处理服务有限公司在国家及地区政策纲领指引下,积极参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相关的建设,经研究拟立项启动“东数西算高速直联算网一体化调度系统”,整体工程由下述两个分项工程组成。东数西算高速直联算网一体化调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分覆盖区域的时延在10ms以内,部分区域在5ms以鉴于本工程的工程量较大,覆盖范围广,为便于工程建设管理,并有利于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整体工程拟分为三个分期实施,本次项目仅实施一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视工程进度和业务需求的紧迫性要求,下期工程的建设准备工作亦可与前期主要建设贵安-上海、贵安-广州、贵安-成都、广州-上海、贵安-重庆、成都-重庆、长沙-韶关-广州、之间的光缆干线6625km、传输设备、核心路由器、建设算力调度平台,实现各算力中心算力的统一纳管,通过在算力中心部署云管理平台,实现核心枢纽算力的汇聚和调度。建成“西算”贵州枢纽节点至“东数”长三角枢纽节点、粤港澳枢纽节点、成渝枢纽节点的1.贵广线光缆及设备安装工程,规划沿贵安至广州铁路敷设144芯光缆,全长2.成贵线光缆及设备安装工程,规划沿成贵高速铁路敷设144芯光缆,全长约4.沪贵线光缆及设备安装工程,规划沿沪昆客专高速铁路敷设144芯光缆;全5.沪广线光缆及设备安装工程,规划沿沿海客专高速铁路敷设144芯光缆;全6.成渝线光缆及设备安装工程,规划沿成渝中线高速铁路敷设144芯光缆;全7.长沙-韶关-广州,光缆及设备安装,规划沿高速铁路敷设144芯光缆全长本项目一期工程,建设期3年,本工程的业务满足期为2一期总投资94649.73万元,工程费用82599.5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759.01一期工程资金来源为:一期总投资94649.73万元,),东数西算高速直联算网一体化调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本工程采用传统建设模式从勘测设计到竣工验收顺序依次展开的建设管理模式,即按顺序实施各阶段工作,一个阶段工作结束后12套112341234567%8%9%%年第二节项目单位概况东数西算高速直联算网一体化调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4.注册地址: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云峰大道中京国际贵阳北部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通讯设备销售;信息系统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数据服务;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软件开发;通信设互联网信息服务;5G通信技术服务;大数据服务;工程管运营、海外业务、新能源于一体的投资控股型集团公司。广东、山东、四川、贵州、美国、菲律宾等地。旗下拥有包括上市公司,芯片设计封测生产、光通讯产品研发生产、项目公司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序号软件名称开发完成日期权利取得方式权利范围登记号著作权人1场景一体化管理系统V1.02023年12月26日原始取得全部权利2024SR02920贵州东数西算数据2大数据监控平台V1.02023年12月26日原始取得全部权利2024SR02919823多级群分布式资源管理软件V1.02023年12月26日原始取得全部权利2024SR029224分布式云存储数据保护软件V1.02023年12月26日原始取得全部权利2024SR0292283项目公司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序号软件名称开发完成日期权利取得方式权利范围登记号著作权人5高性能超算应用软件V1.02023年12月26日原始取得全部权利2024SR0291785处理服务有限公司6可扩展云对象存储软件V1.02023年12月26日原始取得全部权利2024SR02921027跨平台监控系统V1.02023年12月26日原始取得全部权利2024SR029208裸金属服务器管理平台V1.02023年12月26日原始取得全部权利2024SR02922979企业统一数据监控平台V1.02023年12月26日原始取得全部权利2024SR02919轻量级系统应用镜像软件V1.02023年12月26日原始取得全部权利2024SR02915全链路数据观察软件V1.02023年12月26日原始取得全部权利2024SR02917全生命周期纳管虚拟机监控软件V1.02023年12月26日原始取得全部权利2024SR02918数据采集隔离安全管控系统V1.02023年12月26日原始取得全部权利2024SR02909数字化综合业务管理平台V1.02023年12月26日原始取得全部权利2024SR02917数字身份统一认证与管理平台V1.02023年12月26日原始取得全部权利2024SR02916体化超算云应用平台V1.02023年12月26日原始取得全部权利2024SR0291898虚拟化资源管理系统V1.02023年12月26日原始取得全部权利2024SR0291449一体化中台业务管理系统V1.02023年12月26日原始取得全部权利2024SR0292082用户信息管理系统V1.02023年12月26日原始取得全部权利2024SR02912组织权限管理平台V1.02023年12月26日原始取得全部权利2024SR0291409第三节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2.《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3.《“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4.《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实验区“十四五”建设规划》;东数西算高速直联算网一体化调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5.《“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6.《“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7.《“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8.《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信部通信〔2021〕9.《贵州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10.《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11.《贵阳贵安“十四五”数字经济专项规划》;12.《贵安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13.《贵阳市贵安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攻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14.《贵阳市“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2021—2025年)1.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2.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3.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总方针;4.《关于同意贵州省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复函》(发改高技〔2021〕1842号);5.《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6.《关于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高技〔2021〕709号);7.《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8.《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等。9.国发〔2021〕4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10.《关于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函〔2022〕68号);11.《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建设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的批复》(黔府函〔2022〕);12.《贵州贵安新区办公室关于印发贵安新区“强省会”招商引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的通知》13.《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14.《贵州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202号)等。1.国家标准GB51158-2015《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2.国家标准GB50373-2019《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标准》;3.国家标准GB/T51421-2020《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技术标准》;4.通信行业标准YD5148-2007《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5.通信行业标准YD/T5151-2007《光缆进线室设计规定》;6.国家标准GB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7.国家标准GB51194-2016《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8.国家标准GB50011-2010(2016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9.国家标准GB50016-2014(201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0.国家标准GB8702-2014《电磁环境控制限值》;11.通信行业标准YD5003-2014《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12.国家标准GB/T51369-2019《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抗震设计标准》;13.通信行业标准YD/T5060-2019《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图集》;14.通信行业标准YD/T5054-2019《通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15.通信行业标准YD/T5026-2021《信息通信机房槽架安装设计规范》;16.通信行业标准YD/T5184-2018《通信局(站)节能设计规范》;17.通信行业标准YD/T2164.3-2011《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技术要求第3部分:传输线路》;18.国家标准GB/T51391-2019《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标准》;东数西算高速直联算网一体化调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19.通信行业标准YD5201-2014《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20.工信部规[2015]406号《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21.通信行业标准YD/T1728-2008《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防护管理指南》;22.通信行业标准YD/T1756-2008《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要求》;23.通信行业标准YD/T1754-2008《电信网和互联网物理环境安全等级保护要24.通信行业标准YD/T1744-2009《传送网安全防护要求》;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3.《政府投资条例》;4.《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5.《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规程》(CECA/GC1-2015);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002年3月出版);7.《政府投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财预〔2015〕210号);8.《贵州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202号);9.其他相关的取费标准及规定。第四节主要结论和建议本工程利用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管道资源,优选路由,建设覆盖“东数西算”域分别独立或合作建设八个算力中心,并优化选择直连络传送效率,充分利用网络后发优势,减少数据绕转时延,降低长途传送费用,推动数据中心与网络高效供给和协同发展,实现数据的交互、交换、融合、调度,为为便于工程建设管理,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整划分为三期建设,本次项目仅实施一期工程,预计总投资约9464东数西算高速直联算网一体化调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期完成沪广、沪贵、贵广、贵成、成渝、贵池算力的统一管理、统一供给、统一调度及算网能力一站资源的统筹和合理供给,促进数据流通与应用,对区域算高效算力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东数西算高速直联算网一体化调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第一节项目建设背景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展与数字化转型的重大历史机遇,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数字中报告强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书记强调,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术、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建设,不断优化数域国际合作,支撑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改革委等四部委联合印发通知,在京津冀、长三角、粤古、贵州、成渝、甘肃、宁夏等西部区域布局建设八个东数西算高速直联算网一体化调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这是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及“一体化算力体系”,备受各方关注。同日,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进一步指出,统筹提升“东数西算”整体效能,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和供给结构,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提升多元算力综合供给,提高西部地区算力利用水平。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构建一体化算力体系”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凸显了政府部门对算力网络建设的重当前,我们要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等等,都需要有强大的算力支撑。算力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是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适度超前建设意味着预先规划并部署相应的基础设施,以满足未来可能出现的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并且在全球化竞争加剧背景下,拥有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有助于提升国家在网络空间的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加快算力布局,算力现已成为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3)》报告数据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已由2005年的2.6161万亿元,扩张到2022年的50.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高于GDP名义增速4.98个百分点。自2012年以来,我国数字经济增速已连续11年显著高于GDP增速,数字经济持续发挥经济“稳定器”和“加速器”美国2020年11月发布的《引领未来先进计算生态系统战略计划》中,将先进计算生态系统作为国家战略性资产,以确保美国在科学和工程方面的领导力、经济方日本2019年启动新一代国产超级计算机计划,投入约1300亿日元打造全球速度欧盟聚焦数字主权,布局超算和量子计算,于2018年提出“欧洲高性能计算共同计划”,2020年9月拟投资80亿欧元支持以百亿亿次计算和量子计算为主的新一代超级计算技术和系统的研究与创新,旨在维持并提升欧洲在超算和量子计算领域的算力水平方面,美国、中国、欧洲、日本在全球算力规模中的份额分别为31%、11%和6%,其中全球基础算力竞争以美国和中国为第一梯队,且中美差距不断缩小,美国在全球基础算力排名第一,其份额达43%,中国以26%份额排名第二;智能算力方面,中国、美国处于领先,算力全球占比分别为52%和19%;美国、日本、中国在超级计算综合性能指标方面优势明显,总算力份额分别为31%、23%、20%,中全球化方面,美国、日本和欧洲信息化起步早,相关企业发展历史长,对国际市场的开拓也早于中国,国际市场的占有率明显高于中国,中国算力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明显弱于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例如,虽然阿里云在全球云市场占有率排名第四,但其绝大多数业务集中在中国国内市场,与亚马逊、微软、谷歌等美国企业还有很大差距。与此同时,大国博弈加剧致使全球化产业链供应链格局面临重塑重构,将给算力技术创新及产业生态带来新挑战。我国算力相关设备制造能力不断提单台算力设备的性能也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从技术发展趋势上看,伴随着智能业务的兴起,信息基础资源服务模式正从单点离散服务向“一体化算力体系”的方向演进,其中算力集成创新服务将成为未来信息服务领域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成为全球战略竞争的新焦点。当今世界竞争格局的形势下,“算力即国力”的观点在高端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进度加快,特别是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普及应用,全社会数据总量爆发式增长,数据存储、计算、传输和应用的需求大幅提升,算力资源已成为支撑各行业“上云用数赋智”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推进云网协同发展,提升数据中心跨网络、跨地域数据交互能力,加强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能力,强化算力统筹和智能调度。按照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原则,持续推进绿色数字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数据中心节能改造,持续提升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数字经济”红利大规模释放的时代。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三新三高”、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强调建设数字中国、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等,着力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国家发展要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独立自主方针,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稳步推算力环境日益优化,应用需求不断提升。推动算力发展一是持续优化的网络环境为算力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一方面网络带宽不断提升,2020年全国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增长11%,助推算力的跨区域调度,另一方面5G覆盖率不断提升,加速云边端算力的协同。二是持续提升的算力投资为算力发展提供了动力,我国IT支出规模达到2万亿元,同比增长7.3%。三是我国消费和行业应用算力需求增长迅猛,互联网依然是最大的算力需求行业,占据整体算力近50%的份额,电信、金融领域对算多级异构计算逐步普及,算力呈现出内核多样化、分布泛在化的趋势。除了通用计算外,高性能计算、智能计算的出现,算力内核快速向GPU、FPGA和NPU等异构化方向发展。异构计算通过多种计算单元混合协作的模式提升计算并行度和效率,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各类典型应用中占比显著提高,并通过芯片内异构、节点内异构两种模式实现性能、功耗与成本间的最佳均衡。芯片内异构典型代表为SoC芯片,以苹果M1芯片为例,通过集成CPU、GPU、神经处理单元(NPU)等内核实现超越通用CPU的性能;国内自研的申威超算CPU芯片也引入主从众核架构,提升计算灵活性。节点内异构多通过CPU与各类加速器协同提升整体能力,如人工智英伟达、华为等企业均在推进对多样芯片异构加速库、编译器、工具链等异构软件生态布局,如英特尔发布异构框架OneAPI,实现跨xPU的全栈异构能力建设,抢占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在超算和智算方面,已迈入E级计算时代,并正在探索基于云服务模式提供灵活、弹性的计算支持,未来云超算将作为超算的重要补进一步催生公共AI智能计算中心的快速发展,全球主要国家和领先企业普遍开展人工智能算力平台建设,提供人工智能应用所需算力服务、数据服务和算法服务,高效支撑数据开放共享、智能生态建设、产业创新聚集。在数据中心方面,伴随智能手机、家庭网关、智能汽车等泛终端计算平台逐步普及,云原生技术持续下沉和边缘算力的协调补充,不同层级、不同体系的算力快速增长和生态打通,将加速云边端算力的深度融合和协调发展,广泛支撑云手机、VR媒体、政企移动办公、在线教网络的发展让算力更容易泛在扩展,让数据更易流动,用户更便捷的使用。算力要发挥极致性能的需求呼唤着网络技术变革创新。通过网络连接泛在算力,可以突破单点算力的性能局限,发挥集群算力的优势,提升算力的规模效能,通过对算网资源的全局智能调度和优化,可有效的促进算力的“流动”,满足业务对算力随需使用的需求。同时,伴随着行业应用对网络在端到端质量方面的极致要求,网络需要从尽力而为向提供端到端确定性保障演进,网络协议也需要创新发展。因此,算力与网络的深度融合,推动算网服务向极简一体化方向转变。算网服务从过去“云+网”服务的简单组合转变为算网深度融合、灵活组合的一体化服务。同时,对云原生、SDN、SD-WAN、Serverless、FaaS等技术不断成熟和在网计算、意图感知等技术的探索,让服务开始从“资源型”向“任务型”发展。跨层次、多形态的极简一而算力网络作为云网融合体系中一种新出现的技术发展方向,通过扩展网络能力,自下而上开展资源融合,将多级泛在的算力进行协同,彻底打破云网边界,促使算力在各方之间流动,将算力从局部资源转为全局资源,构建融合化的ICT资源底座,为各类应用提供灵活、按需、一致的服务体验,为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算力不断发展推动数字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而数字经济持续向前又进一步加深对算力的依赖,人类正在迈向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我国目前算力网络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联网企业、云计算企业多分布在北上广深等东部地区,导致多西少的特点,信通院《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指出,甘肃等省在算力规模和增速上并不占优。而东部受土地、电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已难以为继,多地已经相继出括提高PUE指标要求、提升电价、限制土地供应等方面。而偏低,国内数据中心平均利用率约为55%,主要是西部长期以来,东部地区因贴近用户侧,算力需求大但原因,新建数据中心难度较大;西部地区虽然数据资源不为三个片区,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在三个片区之下又京、天津、西安、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武汉、成都份间信息交互,骨干核心还负责与国内其他运营商、国际CMNET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简写,是中国移动独立建设的全国性的、以宽带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电信数据基础网络。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定位于一个开放的信息内容承载网络,主要承载开放的互联网业务,CMNet骨干网覆盖全国31个城市;发CMNET国家骨干网部分由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大省会城市节点构成,22个接入节点;核心节点间呈上联核心节点,流量较大的省份会存在多上联China169骨干网(即中国联通的公众互联网骨干网络)是网用户提供互联网业务省际连接服务的骨干承载网络。为了业务用户、移动网络业务用户、企业互联网专线业务用户等贵阳、太原、南宁、呼和浩特等共十三个国家级骨网与中国电信China163骨干网以及中国移动CMNET骨干网均通干网间互联,分区域疏导临近省份的网间互联流量,提供高):2020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等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导战略性资源和重要生产要素。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以深化数心,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推动算力、算法、数据、新,对于深化政企协同、行业协同、区域协同,全面支202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等四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澳、成渝等东部区域,以及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根据能源结构、产业布局、市场发展、气候环境等,在京湾区、成渝,以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布局建家枢纽节点,发展数据中心集群,引导数据中心集约化、域算力调度水平。同时,加强云算力服务、数据流通、数的探索实践,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国家枢纽节点以外的规划布局,与国家枢纽节点加强衔接,参与国家和省之间与算法、数据、应用资源的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数据中心直连网络、一体化算力服务、数据流通和应东数西算高速直联算网一体化调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2022年正式启动,经过两年来的建设已经初见成效模也发展的很快,给全国智能业务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算力基础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810万标准机架按一个标准机架2x2.5kW=2025万kW,即我国已建成数据中心规模为20.2GW(IT腾讯、阿里、巴全市1ms、城区0.5ms”设峰值计算速度达到每秒10.07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达到每秒6.14亿亿次、总内存容量约务设。庆阳数据中心集群到2030年将新增2.5kw标准机架80万个,其中到2025年新增2.5kw标准机架约30万个《庆阳市“东数西算”架以上,更好发挥宁夏作用,努力把“交换中算力之都”“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成为2024全国两会新词热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将有力带动产业上下游投资,推动支持西部算力枢纽围绕数据中心就地发展数据加工、数数据中心产业链既包括传统的土建工程,还涉及I软件、绿色能源供给等,产业链条长、覆盖门类广、带动效),中心难度很大。而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为此,要充分东数西算高速直联算网一体化调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化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通过算力相关产业有效转移,促进东西部数据流通、价值传递,延展部大开发,推动全国经济发展形成新格局。对于后台加工、对网络要求不高的业务,可率先向西转移,由西部数据中心距离传输造成的时延,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等因素影响,工业害预警、远程医疗、视频通话、人工智能推理等对网络时延近年来社会发展和数字经济大发展的环境带动催生出众易向基于互联网的服务贸易全面升级,以互联网为代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承载未来经优化算力调度建设将充分带动上下游产业蓬勃发展,在技术要求上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都有一个巨大的突破,品服务要求,本项目的建设将带动上游各产业进行技术中,工业产品和生产经营活动全生命周期数据的采集、存服务增值等正呈现日新月异的勃勃生机,催生了一系列新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变革,未来数也要以此作为根本遵循,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落地角度与地方发展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局限于一地一隅的发展3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十四上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制定形成具报批后启动实施。从主要投向看,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城乡4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在国新办举行的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已研究起草了支持国家重概括以上信息可以发现,一是从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域增加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并将科技创新细化为从当前工作进展来看,超长期国债的行动方案已经起草完第二节项目建设必要性2023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进一步指出,要统筹提升“东数西算”整体效能,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和供给结构,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提升多元算力综合供给,提高西部地区通过建设算力传输通道和高效算力网络调度平台,深入构建优化“东数西算”布局,推动区域协同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提升全国大数据中心的资源利用率,有利于算数资源、算力设施、算法人才等创新要素集聚,强化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在数据、技术、人才、产业多个层面的协同联动,支撑数据新型要素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在全国数据本项目作为加快实现全国一体化算力建设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建设有助于提升运营商服务能力,助力AI、元宇宙等应用和产业的快速发展。要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等等,都需要有强大的算力支撑。东部地区创新能力强、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产业发展相对完善,对算力的需求量大,数据中心建设相对密集,吸引相应的资金、人才和技术在东部不断聚集。而西部地区数字产业欠发达,人才、资金投入短缺的现象日益严重。“东数西算”推动了数据和信息要素从东部向西部的流动,将提升西部地区对人才和资金的吸引力和吸纳能力,从而引领带动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等从东部向西部流动。也能促进东部地区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企业产业链的相关环节向西部地区的延伸,从而激发西部数字经济活力,促进西通过建设算网一体化编排与管控系统,支持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整合内部算力资源,对集群和城市内部的数据中心进行一体化调度;支持在公有云、行业云等领域开展多云管理服务,加强多云之间、云和数据中心之间、云和网络之间的一体化资源调度;支持建设一体化准入集成验证环境,进一步打通跨行业、跨地区、跨层级的算力资源。通过建设算网一体化编排与管控系统,在全国形成数据、算法、算力、人才、企业、政策、金融和应用的集聚,有助于实现政府、政企数据融合联动,助力解决各省市之间产业趋同、关联性不强的问题,探索以数据为纽带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路径。进一步服务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一带一路、陆海新本项目的建设将充分带动上下游产业蓬勃发展。作为算力高效调度示范项目,在建设规模、建设标准、技术要求上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都有一个巨大的突破,对于上游产业提出了新的产品服务要求,进而带动上游各产业进行技术革新,和枢纽节点内数据中心项目建设进度,促进各企业内算力相关内容的加速建设运营,推动我国东部有大量的互联网、智能化等科技公司的数据需要存储、处理,而我国西部绿色能源相对丰富,有利于为数据中心供应能源,节约成本。如果用“西电东送”来类比,数据中心就是算力的“发电厂”,而网络就是实现算力一体化调度并将算力按需输送到千行百业的“输电网”,广域网络作为连接国家枢纽节点和千行百业的纽带,为国家枢纽节点互联提供高速数据传输通道,为全行业提供差异化的西部数据中心向东部输送算力,时延问题因地理位置的关系而客观存在,不可避免。面对全国大范围的数据传输、算力调度,以及千行百业业务上云的诉求,“东数西算”需要一张高效的数据传输网络来保证数据的流通,《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中给出了优化通信网络结构、扩展网络通信带宽、减少数据绕转时延、建立数据中心网络监测体系、云和网络之间的一体化资当前商用的互联网主要是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已建的骨干网为主,但是由于电信运营商骨干网覆盖面过大、承载业务众多等因素导本项目以八个枢纽节点为发起点,以枢纽节点间直连网络和算力中心为主要建设内容,充分考虑算力网络带宽高、低延时的特征要求,寻找枢纽节点之间最短距并不断优化直连网的网络结构,扩展算力网络传送效率,充分利用网络后发技术优势,减少数据绕转时延,降低长途传送的费用,让普通客户能够用得起,推动数据中心与网络高效供给和协同发展,实现数据的交互、交换、融合、调度,为“东数本项目投产以后,可以实现在主干路由覆盖范围内的传输时延≤10ms,最远路目前东部算力需求旺盛,但东部地区在气候、资源、环境等方面不利于低碳、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通过算力基础设施的西部迁移与算力的高效调度,建设配套的算力资源池可以优化数据中心供给结构,发展区域数据中心集群并加强区域协同联动,优化政策环境,引导区域范围内数据中心的集聚,促进数据中心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序发展规模适能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引导数据中心向西部资源丰富地区聚集,扩大可再生能源的供给,促进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加强数据、算力和能源之间的协同联动,助力我国数据中心实现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完成我国算力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高性能计算,即“超算”,已有十几个超高性能计算中心,这些超算中心的算力强大,对国防、国家经济、国民生活水平起到很大作用。第二类是近些年出现的人工智能计算机,主要处理人工智能应用问题,国内正在建设很多人工智能计算机中心,发展很快。第三类是数据中心,更多是通前两类算力更适合建在西部,而数据中心算力对实时性要求很高,目前尚不宜建到西部。推进“东数西算”工程,打消企业数据西迁顾虑,首先要解决的是数据链对传输的时延要求问题,努力实现带宽高、延迟低的传输要求,其次是完善调度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是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的重要举措。在满足国家数字化转型,引领创新驱动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等方面前景巨大。本项目致力于建设连接全国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与十大数据中心集群间的直联网络,构建“东数西算”的算力资源输送、调度通“贵州东数西算数据处理服务有限公司”抢抓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国家战略和大数据发展战略机遇,将西部大数据产业的算力能力和海量数据与全国主流城市实现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的交互、交换、融合,形成“东数西算,云本工程拟建设的各大枢纽节点间的直联网将产生行业积累、技术沉淀和资源汇聚等三大核心优势。对接12个国家级和30多个地方的超算平台,汇集国家投资的普惠算力资源。统筹调配全国的算力资源布局,西部数据中心主要担负数据的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东部的数据中心资源主要负责工业自动化、互联网+、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元宇宙等业务的层次发展,实现多地算力统一汇聚、调度、优化数据中心跨网、跨地域数据交互,实现更高质量数据传输服务。积极推动在区域数据中心集群间,以及集群和主要城市间建立数据中心直连网络。加大对数落实“东数西算”相关战略,推进数据中心网络及承载网络架构与设备演进,支持算网融合落地,使本项目成为国家建设高速泛在、云网融合的智能化综合性数通过建设相关算力资源池及算力传输通道,深入构建“东数西算”一体化算力布局,推动区域协同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提升全国大数据中心的资源利用率,有利于算数资源、算力设施、算法人才等创新要素集聚,强化西部地区数字经济与东部沿海地区在数据、技术、人才、产业多个层面的协同联动,支撑数据新型要素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在全国数据要素市场中的枢纽地位。同时实现示范应用的技术全面应用转化,培养在大数据和数字经济领域具有技术创新直达链路相比传统网络具有一系列显著的优势低延迟:直达链路通过直接连接两个节点,减少了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路径和转发次数,从而大大降低了网络延迟。这对于需要实时通信或高速数据传输的应高带宽:直达链路通常提供更高的带宽,意味着能够传输更多的数据。这对于大数据传输、云计算和分布式存储等应用来说非常有利,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稳定性高:由于直达链路避免了传统网络中可能存在的多个中间节点和复杂的路由过程,因此其稳定性更高。在恶劣的网络环境下,直达链路能够更好地保持通安全性增强:直达链路可以减少数据包在网络中的暴露时间,降低被黑客攻击或窃取信息的风险。此外,通过加密和身份验证等技术手段,可以进一步增强直达成本优化:虽然直达链路的初始建设成本可能较高,但由于其减少了中间环节和复杂性,长期来看可以降低网络维护和管理成本。此外,对于特定应用来说,直需要注意的是,直达链路并不适用于所有场景。在某些情况下,传统网络可能仍然具有优势,如覆盖范围更广、灵活性更高等。因此,在选择使用直达链路还是传统网络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网络第三章项目需求分析与产出方案第一节需求分析一、“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与全国十数个数据中心集群我国数据量年均增速超过30%,已然成为全球数据资源大国。国家枢纽节点面向全国各行业提供算力服务,数据量大,国家枢纽节点间的骨干传输网络连接必须具本项目将建设一张直达全国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与十大算力集群间的低延时、大实现数据的交互、交换、融合、调度,为“东数西算”战略发展提供高品质的运力我国东部有大量的互联网等科技公司的数据需要存储、处理,而我国西部绿色能源相对丰富,有利于为数据中心提供能源,节约成本。如果用“西电东送”来类比,数据中心就是算力的“发电厂”,而网络就是实现算力一体化调度并将算力按需输送到千行百业的“输电网”,广域网络作为连接国家枢纽节点和千行百业的纽带,为国家枢纽节点互联提供高速数据传输通道,为全行业提供差异化的高质量算面对全国大范围的数据传输、算力调度,以及千行百业业务上云的诉求,“东数西算”需要一张高效的数据传输网络来保证数据的流通,《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中给出了优化通信网络结构、扩展网络通信带宽、减少数据绕转时延、建立数据中心网络监测体系、云和网络之间的一体化资源传输网以贵安算力枢纽为起点,逐步建设一张覆盖“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和重点城市的全光缆高速宽带骨干网,将贵州以及八大枢纽的大数据算力能力和海量数据资源互联互通,进而与全国主要城市的数据中心之间互联互通,达到数据资1骨干光缆网聚焦“东数西算”算力枢纽集群,加快构建八大核心/国家枢纽间骨干直达光缆网建设,实现核心/国家枢纽节点间高速直达双路由,重要段落引入2本项目骨干传输网建设围绕八大核心间骨干光缆目标架构进行建设,形成四l构建“ROADM+OTN”光电双平面立体架构,筑牢面向算力网络的大带宽、低l全国ROADM一张网,提供跨区域大颗粒算力输送及调度能力,国家枢纽间部l打造端到端、高智能、高品质的OTN智能网,为东数西算提供小颗粒算力输二、算网一体化调度平台在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布局的背景下,运营商、各级政府、高校、企业和专业机构基于自研+合作等模式开展算力建设、算网融合调度研究营商算力网络方面,聚焦在战略指引+工程实施两端,打造了算力大脑,即运营商的算网一体化调度平台,同时积极推进各类型、各层级算力并网,围绕运营商自有云联通2020年发布算网融合白皮书,2022年发布了可商用运营商级的算网一体化编排调度平台,纳管自有云、公有云、边缘云等内外部算力资源,构建丰富算力生态,同时依托全域网络智能化管控,提供算力间高效网络连接,实现在云、网、边移动将算力网络作为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创新的重要方向,相继发布《算力网络积极进行4+N+31+X的算力资源布局,研发“百川”算力并网平台,接入各类算力规电信依托天翼云自研“息壤”算力分发平台,全网调度规模达3.1EFLOS。以息壤承担算网大脑和算力并网角色。积极推动“2+4+31+X+O”天翼云布局,打造智算地方政府算力建设和布局积极响应国家大战略,纷纷牵头开展地域算力中心和调度平台建设,三家运营商结合各自体系化布局,利用自身资源禀赋,积极参与推进“合纵连横”。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三十座城市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智算中综上国内算力调度领域进展,依托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布局,面向跨区域、区域内、异构算力协同、东西部跨区域数据流动等主流场景需求,算力调度平台建设需要综合考虑泛在分布算力的适配和纳管、异构多层次资源的统一调度和供给、连接构建全国泛在算力资源,将会形成分布广泛、资源跨区跨域的格局,也同时带来体系异构及分布不均的云网边端业融合新业态。因此,算网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尤为重要,也是算网深度融合后一体化服务的基础。在建设算力枢纽节点和互联专网基础设施后,也亟须构建算力调度平台,具备在算、网之间按需分配和智能调度资源的能力,为提供随需可调、场景多样、质量感知、安全无忧的一体化算传统IDC平台结构老化,接口不规范,交付形式单一且交付流程长,缺乏灵传统数据中心各自部署私有云平台,结构不统一,多个云技术栈及多张网并公有云与私有云之间协同不足,由于基础资源异构,算力资源的规格、标准各异,无法统一精准度量算力资源,私有云与公有云资源之间更无法相互感知和协企业行业云池、数据中心、边缘云等DC内网络SDN化尚未实现,无法实现DC多云生态成为主流需求,但多云之间、公有云与私有云之间,跨域端到端网业务应用的算力需求需要智能转换为标准的算网资源需求,并能够快速适配为解决如上算网调度的行业痛点,继续构建一套基于跨域异构的算网一体化编排调度平台,可以基于多云、异构云、多类型算力及网络纳管,打造“孪生共智”体系,实现云网边端业协同的算网一体调度,实现算网能力封装,算网协同编排等纳管丰富算网资源:接入私有云资源及公有云商算力资源,统一管控和调度提供高速算力连接:构建自动、动态、智能、安全的算力连接,基于网络算网一体应用服务:打通了传统IDC与算力用户之间的技术、服务壁垒,在帮助IDC销售算力的同时,既降低了最终用户的使用成本,又提高了用户体验。基于构建算网一体化调度平台一套,实现对公有云、私有云、自有及第三方算力及具备在算网之间按需分配和智能调度算网资源的能力。满足不同计算场景的算网需求,实现基于业务模板化的业务订购,基于调度策略的算网编排,基于云网资源调跨区域算力调度:打通跨区域的数据中心资源,根据业务需求,就近、就碳、多元化算力调度:接入更多的国家级、企业级的智算中心、超算中心,与枢纽区域内算力协同:主要解决部署在城市内各集群,以及中心云与边缘云之间的多云间算力协同:解决不同算力提供方、不同云架构的算力资源逻辑统一管理算力调度网络:提供丰富的算力连接方案,以及组网方案,在可调度的算力集算力供需联网:需要完成算力的提供方与算力的需求之间的高速低时延、高可差异化网络服务:提供低时延平面、确定性网络、智能调速、流量调配、安全第二节项目产出方案高速直联网络:基于全国八大算力枢纽与十大算力集群为节点,建设低时延、大带宽的高速直连互联互通光纤传输网络,降低算网一体化调度平台:实现各个算力中心的统一纳管,通过在算力中心部署云第四章项目选址与要素保障第一节项目选址2.光缆线路网的容量和路由,在通信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应综合考虑远期业务4.接入网光缆线路应根据业务接入点分布情况、用户性质、发展数量、密度、地域和时间的分布情况,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管道杆路资源、原有光缆的容量以及宽带光纤接入系统建设方式等多种因素,选择合适的路由、拓扑结构和配纤方式,构成一个调度灵活、纤芯使用率高、投资节省、便于发展输系统数量、网络可靠性、新业务发展、光缆结构和3.光缆中的光纤应通过不小于0.69Gpa的全程张力2.光缆线路宜采用无金属线对的光缆。根据工地段可选用非金属构件的光缆,在蚁害、鼠害严重地段3.光缆护层结构应根据敷设地段环境、敷1直埋光缆宜选用聚乙烯塑料内护层加防潮铠装层加聚乙烯塑料外护层,或防2采用管道或硅芯管保护的光缆宜选用防潮层加聚乙烯塑料外护层,或微管加3架空光缆宜选用防潮层加聚乙烯塑料外护层结构。4水底光缆宜选用防潮层加聚乙烯塑料内护层加钢丝铠装层加聚乙烯塑料外护5局内、室内光缆宜选用非延燃材料外护层结构。77防鼠光缆宜选用直埋光缆结构加防鼠外护层。4.光缆的机械性能应符合表4.2.4的规定。光缆在承受短附加衰减应小于0,2dB,拉伸力解除后光缆残余应变小于0.衰减,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光缆在承受长期允许拉第二节建设条件(贵阳贵安新区概况)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贵安新区为第区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略任务。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安新区,规划和建设,一定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不能降态优势日益彰显,改革开放多点突破,民生事业惠泽于民贵安新区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厚植发展优势,取得累累质量融合发展的进程中,贵阳-贵安半小时经济圈正逐步贵安新区把招商引业作为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紧盯央企、知名民企,瞄准产业链头部企业精准发力,动局面。2020年,贵安新区共引进项目62个,总投资合计1163新引进产业项目65个,实际到位资金300亿元,其中,工业协调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做大城市规模,努健康、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五大产业加快发展,共主攻千亿级产业,区(市、县、开发区)主攻百亿级产业,一是围绕推动规划协同一体、基础设施互联务均等便利、市场要素双创流动、生态环境共保联二是围绕重点发展智能终端制造、装备制造造业,以及培育发展中高端商贸、金融、软件信息服务、科三是围绕加快花溪大学城、马场科技新城、贵安生态设,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实施城市更新,提升城镇品质等造业集群、千亿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集群五是围绕服务产业发展,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六是围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开入双循环、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加快实施七是围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八是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东数西算高速直联算网一体化调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新方向,抢抓贵阳贵安建设大能级城市契机,加快建立发展共享机制,有序推动产业跨区域转移和生产要素双融合发展体系,推动贵阳贵安规划共绘、设施共建、市兴,全力发展包括数据中心、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产业和以新能源汽车、航天航空装备、新能源储能装东数西算高速直联算网一体化调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备制造等两大主导产业,以纺织服装为主的特色产到2025年,构建具有贵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产业集群,4个百亿级现代装备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航天),展望到2035年,产业发展整体迈上形态更高级、展新阶段,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模式基本形成,西部重贵安新区产业协同发展:依托华为、恒力、宁德时代、奇瑞、中航发等龙头项目,聚焦贵安电子信息、先进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两主两特”产业方向,联动贵阳先进装备制造、中高端消费品制造、新能源等产业,高效能发挥科创城智慧引领能级,延链补链强链,带动贵阳贵安实体经济高质量提升。依托贵阳贵安产业发展基础,围绕云计算、数据服务及智慧场景、信息安全三大产业发展重点,重点引进大数据相关产业项目;围绕华为、恒力、宁德时代、奇瑞等龙头企业培育上中下贵阳大数据科创城(一期)主要发展云计算、数据服务及智慧场景、信息安全科创城(二期)重点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的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产科创城(三期)围绕数据中心恒力等项目。重点发展大数据新材料、智能电网东数西算高速直联算网一体化调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重要指示精神,2021年12月22日,省政府批复建设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贵阳大数据科创城是“强省会”的核心地带,规划总面积54平方公里,分为一期、二期、三期。一期总面积11.9平方公里,北至清安大道,南至贵安大道,西至沪昆高铁,东至宁安大道。主要发展云计算、数据服务及智慧场景、信息安全三大产业,打造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智慧之源”。二期总面积16.45平方公里,北至清安大道北侧,南至贵安大道,西至宁安大道,东至湖磊路。重点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的新能源汽车、航北至贵红大道,南至贵安大道,西至S102,东至沪昆高铁和七星湖大道。围绕数据中心、恒力等项目,重点发展大数据、新材料、智能电网等产业,聚焦马场科技城打造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发展“智造核心”。贵阳大数据科创城一期、二期、三期是有机整体,地缘区位上互为联动,产业定位上护卫协同,第三节要素保障分析东数西算高速直联算网一体化调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2022年7月,贵州印发《支持工业领域数字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建设率先在工业领域实现大突破,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水平达到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培育融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的实施意见》经济战略上抢新机为主线,以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适度超前布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引领产业升级的算力设施算力向用户端延伸,推广使用绿色化技术。实施算力输送层级,建设跨区域高速直连网络,完善省内超高速光纤网动,打造算力调度平台,探索构建公共算力池,深化跨区态培育行动,健全算力产业链,培育壮大算力运营企业,算力应用创新行动,丰富业务应用场景,发挥项目示范引范。实施算力安全筑盾行动,提升自主可控水平,强化安全安全制度机制。实施算力政策聚焦行动,优化项目审批贵州及贵安新区经济活跃,数字经济不断发展。本项目属于通信设施建设,是城市传输网络建设必项目沿铁路轨道敷设,不存在环境敏感和环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第一节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据中心集群、韶关数据中心集群的算力需求通过直联光缆送2.算网一体化调度平台:实现各个算力中心的第二节“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与全国十个数据中心集群互通方案力直联网络建设,应当充分考虑算力资源的高质量互访需求,访专用网络承载算力资源的东西向互访流量;同时预留网络资联网用户的网络对接,承载用户访问算力资源的南北向流量。数据中心集群间高速互联通道,实现东西部算力资源的高质量为了实现整体业务承载能力,相应算力承载网络算力资源专用的传输网络由光缆线路和传输设备分期实施,由线到面,逐步建设的方式建设,分段线路以及与业务重点城市的数据中心之间互联的光缆线路总长目仅实施一期工程,建设粤港湾、长三角、成渝经济光缆网及传输系统,光缆总长度6625km。搭建起全网域内分区域之间的时延低于10ms,局域内的时延第三节算力资源专用网络建设方案算力专用承载网络根据全国八大核心枢纽与全国十数个数据中心集群的算力资源布局进行建设,为了提升对于算力资源互访流量的网络服务质量,在算力的核心枢纽数据中心内就近建设承载网络节点,负责核心区域内根据算力专用承载网络的定位,其主要承载算力核心枢纽内算力资源的东西向互访流量,相应流量具有流量需求大、流量相对集中等显著特点。因此,为了在满足相应流量承载需求的同时,提升网络服务质量,降低网络建设成本,采用充分扁同时,为了实现互联网用户对于算力资源的访问,实现算力云池至互联网用户为了充分保障算力专用承载网络的可靠性与可用性,算力专用承载网络采用双平面的平面架构设计,亦即在每个算力核心数据中心内部建设的网络节点均配置2台路由器,分别归属于网络一平面与网络二平面。各个平面的设备只与其他网络节点的本平面内设备进行连接,平面间相对独立,可以互为备份,同时相互之间又不会产生影响,提升网络可靠性,同时本节点内的两台设备提供平面间互联,作为平面根据算力枢纽节点的点对点、大带宽的互访需求,算力专用承载网络通过全面扁平化的全互联网络架构进行网络建设。如图4-3所示,算力专用承载网络中的每个东部算力枢纽节点均与西部算力枢纽节点完成大带宽的网络互联,承载东部与西部算力资源的调度互访流量,同时东部节点与西部节点通过少量带宽完成互联,完成各自区域数据资源以及算力资源的备份能力。通过扁平化的网络架构设计,可以实现算力枢纽节点间网络一条可达,保障算力资源互访网络质量最优;同时减少流量算力专用承载网络的互联网出口可以根据各个运营商网络的连接规则,选择口由于东数西算的东西向互访流量数据与实际调度需求的业务数据相关,因此初期算力专用承载网络建设主要考虑满足东部与西部枢纽节点的网络连通性以及网络1.东西部枢纽节点互联考虑网络平面间以及网络平面内的端口与路由备份,每2.东部与西部的内部的互联更多作为节点备份使用,不再考虑平面内的端口与根据前述网络节点设置、连接以及带宽配置方案等,同时考虑电路的跨板卡备份、冗余端口预留等可靠性设置原则,算力专用承载网络在每个算力枢纽节点设置算力专网节点设备两台,分属于一、二平面,每台设备至少配置400G端口8个和100G算力专用承载网络建议采用ISIS作为域内路由协议,采用BGP4作为域间路由协议,并通过EBGP与其他国际、国内运营商网络相连。自治域内通过IBGP获取外部路由信息,由于网络规模不大,因此考虑采用各网络节点IBGP全互联的方式维护IBGPSRv6:依据东数西算的查业务服务等网络能力需求,需要考虑通过在算力专用承载网络内完成SRv6与SRv6Policy等IPv6+技术的部署,应用SRv6与SRv6Policy的差异化路径随选能力,完成相应差异化保障逻辑拓扑的现网落地,形成网络中的差异化逻辑平面,实现算力专用承载网络差异化选路、业随流检测:通过引入iFIT随流检测技术,可以对业务流进行特征标记,实现对特征字段丢包、时延测量等指标的实时测量。基于随流检测的智能运维能够实现分实现分钟级的人工智能辅助故障处理,从依靠运维人员分析问题转变为由AI辅助运维人员对故障根本原因进行精准定位,实现了对链路保设备整机可配置接口容量不小于16T,单槽能力大于等于1T,支持单端口400G、设备支持的IPv4和IPv6的最大路由表容量应不小于300万条,最大转发表容量应设备支持SDN控制器的管控,支持NetconfYang及CLI下发设备配置,支持配置设备支持SNMP协议及其相关MIB,支持SNMPv1/v2/v3协议,支持Telnet、CLI等多种管理方式,支持TACACS+和RADIUSClient,支持Telnet、ICMP、SSH、Syslog、设备支持Netflow、Telemetry等数据采集协议,支持流采样能力(数据流量分);设备支持MPLSTEFRR保护,要求MPLSTEFRR收敛时间小于100毫秒,支持基于SRv6的TI-LFA(TopologyIndependentLoopFree包转发时延:当设备和链路负载小于90%的情况下,1518Byte长度及以下包转发时延均应小于50us。同时在部署QoS后,在低等级的业务造成网络拥塞时,保证高丢包率:当设备和链路负载小于90%的情况下,保证丢包率为0;同时在部署QoS后,在低等级的业务造成网络拥塞达时,保证高无故障连续工作时间:单台设备有高的可靠性,可用率不小于99.999无故EVPN:满足RFC中规定的EVPN功能,支持MPLSEVPN的基本架构,支持EVPNE-line(点到点VPWS专线)、EVPNE-LAN(点到多点VPLS专线)多业务场景。支持EVPN与传统L3VPN的互联互通,同时发布二层MAC地址和三层路由信息,既可以进行SRv6:满足RFC8754,支持SRv6的建立。支持SRv6-BE和SRv6Policy,支持SRv6L3EVPNoverSRv6-BE/SRv6Policy,支持SRv6L2EVPNQoS:支持2级(及以上)层次化QoS,支持按照业务分层模型,对业务进行逐级分层调度的QoS技术,并实现流分类和流标记、流量监管(Policing)、流量整形(Shaping)、拥塞管理、队列调度、层次化QOS等功能,为各种业务提供服务质量保随流检测:支持通过对特征字段进行丢包、时延测量,实现对端到端业务精细化质量检测,支持端到端业务逐跳的时延,带宽,网络切片:支持通过FlexE、Flex-Algo等技术,实现在一张物理网络中同时满足不同业务的差异化需求,实现业务数据隔离,在高速转发数据的过程中可为数据应用感知:支持通过IPv6/SRv6的可编程空间,将应用信息携带进入网络,实现设备选型建议优先选择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关技术标准的定型产品,当技术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关键部件自主可控的国产化设备,以支持国内产业的发本工程基于业务重要性、安全性、稳定性及设备供应商技术服务能力,主要考NetEngine40E系列全业务路由器是华为公司推出的高端网络产品,主要应用在NetEngine40E采用分布式的硬件转发和无阻塞交换技术,具有良好的线速转发性能,优异的扩展能力和强大的业务处理能力。NE40E提供丰富的业务类型,可以灵活部署L2VPN/L3VPN、组播/组播VPN、MPLSTE、EVPN、SR/SRv6、FlexE、QoS等,实现用户业务的可靠承载,支持丰富的增值业务特性,如GRE隧道、IPSec安全隧道、NetStream等,NE40E全面支持IPv6,可以实现IPv4到IPv6的平滑过渡,是IP承载网向宽带化,多样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基于用户管理、业务控制多种功能集成一体的电信级平台,NE40E支持用户级别的业务管理,轻松应对宽带用户差异作为领先的基础通讯设备提供商,中兴通持续专注客户需求,致力实现智能管道理念在基础承载网络的部署落地。ZXR10M6000-S系列产品应时而生,Tbits级硬件架构,在保持基础带宽持续领先的同时,在融合接入、深度感知、策略控制、灵活业务定制、SDN/NFV等多方面提升设备智能,助力运营商和政企客户以全新姿态掌ZXR10M6000-S系列电信级路由器是中兴通讯倾力贡献的大容量、高性能智能全企业网等的最佳选择。ZXR10M6000-S系列产品与ZXR10T8000-18集群路由器、ZXCTN系列电信级多业务平台等产品共同提供面向未来的智ZXR10M6000-S系列包括-18S/-8SPlus/-8S/-5S/-3SPlus/-3S等产品型号,适CR16000-F是H3C自主研发的高端路由器,采用分布式的硬件转发和无阻塞交换技术和基于信元交换的负载分担交换技术,采用先进的正交CLOS架构,控制面与转发面分离;支持高密度FE/GE、10GE、25GE、40GE、50GE、100GE、400GE接口,单槽该操作系统在多核CPU的支持、分布式计算、模块化设计、高可用性架构、虚拟化、开放性等方面与CR16000-F完美融合;采用成熟的虚拟化技术,可在提高网络可靠性的同时降低设备维护工作量;支持强大的BRAS功能,支持运营级CGN,满足运营商多业务边缘MSE设备以及高校园区网核心设备的发展需求;支持多种网络保护技术和FlexE、iFIT、Netconf等技术,具备完善的SDN能力,结合AD-WAN控制器,实现业务自动分发,网络灵活调度,业务多维保障,网络智能运维等需求;支持高性能国密板卡,叠加IPSecVPN等技术后,可满IP地址的合理分配是保证网络顺利运行和网络资源有效利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后续应划分集中IPv4/IPv6地址段作为全网设备地址和互联地址,同时充分考虑到地址空间的合理使用,保证实现最佳的网络内地址分IP地址空间的分配与合理使用与网络拓扑结构、网络组织及路由策略有非常密1.IP地址的规划与划分应该充分考虑到业务的发展需要,既要满足本期工程对3.采用CIDR技术,这样可以减少路由表的大小,加快路由器路由的收敛速度,4.自定义分区域分组进行IP地址规划,将IP地址按照网络设备互联IP、设备管5.地址可读性强,能够包含所属区域、用途等信息,便于识别用户所在区域及6.便于配置安全策略,如ACL规则、防火墙过滤等算力资源专用网络整体分三期进行建设,本次项目建设算力专用直联网络,在各枢纽节点和韶关算力集群设置核心路由器设备2台,分属两个独立的平面。直联传输网络包括:贵安-广州、贵安-上海、贵安-成都、广州-上海、贵安-重庆、成都-重庆、长沙第四节光缆网建设方案东数西算高速直联算网一体化调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聚焦“东数西算”枢纽节点布局,本工程拟结合公路、铁路路网实际建设布局情况,借用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已设有的管道构建全新的大容量光缆传输网。在光缆层面追求极致时延和高安全性,搭建起支撑算力网络发展运营的坚实全光底座,在国内形成极具竞争力的超低时延、超高安全、高可视化的骨干传输网聚焦“东数西算”算力枢纽集群,构建八大核心/国家枢纽间骨干直达光缆网,实现核心/国家枢纽节点间高速直达双路由,形成四纵五横光缆网,重点根据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国道等路网设施的特点,分析不同路网条件下建设结合大量现有长途通信光缆建设经验,不同建设方式下的路由长度对比,结论1短东数西算高速直联算网一体化调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23长短4长短综合考虑时延、安全性等因素,在光缆建设的干线路由选择方式上优选高速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