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赏析课件_第1页
定风波赏析课件_第2页
定风波赏析课件_第3页
定风波赏析课件_第4页
定风波赏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定风波赏析课件演讲人:日期:06课堂互动与思考题目录01词作背景与作者简介02《定风波》内容解析03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04人生理想与精神追求解读05知识拓展:苏轼其他词作欣赏01词作背景与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生平苏轼是北宋时期文坛的杰出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以豪放洒脱、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词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创了豪放派词风,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学地位苏轼生平及文学地位《定风波》创作背景创作时间《定风波》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后,具体时间待考证,但普遍认为是苏轼晚年时期的作品。创作缘由创作背景对作品影响这首词是苏轼在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而引发的感慨,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定风波》的创作背景使得这首词在表达情感上更加深沉、内敛,同时也赋予了作品更加深刻的哲学内涵和人生哲理。123旷达超脱苏轼在词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他面对风雨,从容不迫,表现出一种豁达、乐观的心态。寄寓人生理想苏轼在词中寄寓了自己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他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这种理想在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不满,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探索。苏轼在词中表达的情感02《定风波》内容解析上片内容概述与赏析描述背景上片描述了作者在雨中行走的情景,感受到雨打风吹的萧瑟与凄凉。描绘心境通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等语句,表现了作者从容、自在、旷达的心态。运用手法苏轼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风雨比喻为人生中的挫折和困难,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认识。描写雨后景象通过“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等语句,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宁静的内心世界。抒发情感手法运用苏轼采用对比手法,将风雨与晴天进行对比,表达出对人生境遇的豁达与超然。下片描写了雨后的清新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下片内容概述与赏析全词意境及主题思想探讨意境深远全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营造出一种深邃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作者超脱世俗的情怀。主题思想精神价值表达了作者面对人生坎坷时的豁达与超脱,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词体现了苏轼的文学成就和人生哲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珍贵的精神价值。12303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简朴中见深意的语言风格质朴自然苏轼在《定风波》中运用了大量质朴自然的语言,如“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等,这些词句看似平淡,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体悟。含蓄委婉词中表达情感的方式含蓄委婉,如“谁怕?”、“归去”等词语,虽未直接言明情感,但却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豁达与超脱。寓意深远苏轼善于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寄寓深远的人生哲理。如“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也透露出其豁达的人生态度。寻常处生奇景的描写技巧以小见大苏轼在词中善于从生活的小事出发,引申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如“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通过描绘雨中行舟的场景,展现了作者面对人生困境的从容与超脱。030201情景交融词中的景物描写与作者的情感紧密相连,如“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一句,既描绘了春寒料峭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凄凉。虚实结合苏轼在词中巧妙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如“回首向来萧瑟处”一句,既是实指回望来时的路,也是虚指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苏轼的旷达超脱胸襟在词中的体现苏轼在词中多次表达了自己面对人生困境的从容与豁达,如“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等词句,展现了其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直面人生困境苏轼在词中强调了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如“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等词句,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束缚、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追求心灵自由整首词不仅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情感,还寄寓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如“定风波”这一词牌名本身,就寓意着在人生的风浪中保持镇定与从容。寄寓人生哲理04人生理想与精神追求解读苏轼通过《定风波》表现出对世俗的超越和脱俗的追求,渴望摆脱尘世纷扰,追求内心宁静。苏轼在词中寄寓的人生理想超凡脱俗词中流露出苏轼旷达超脱的胸怀,对于人生坎坷和挫折持有乐观豁达的态度,不畏惧困难,不畏惧挫折。旷达超脱苏轼借词中描绘的雨中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治国理政的抱负和愿景,希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治国理政抱负直面挫折通过雨中的自我感悟,苏轼实现了自我超脱,从世俗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自我超脱寄情山水苏轼将情感寄托于山水之中,通过欣赏自然美景来化解内心的苦闷和矛盾,寻求心灵的慰藉。苏轼在词中表达了正直文人在遭遇挫折时应有的态度,即直面困境,不屈不挠,寻求解脱之道。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苏轼的精神追求与人生信念坚定信念苏轼在词中表达了对人生信念的坚定追求,无论遭遇何种困难和挫折,都保持对理想的执着和追求。乐观豁达为民造福面对人生的坎坷和挫折,苏轼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好,这种信念支撑着他不断前行。苏轼一生致力于为民造福,他的精神追求与人生信念紧密相连,体现了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12305知识拓展:苏轼其他词作欣赏《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创作背景此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的忧愤之情。诗词内容描绘了月夜江上壮美的景色,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展现了词人的博大胸怀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艺术特色此词具有豪放奔放、气势磅礴的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将历史与现实、景物与情感巧妙融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赏析创作背景此词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创作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诗词内容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思念,下阕记述梦境,抒发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艺术特色此词情感真挚,字字血泪,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表现出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苏轼词中的情感世界探讨苏轼的词作中充满了豪放不羁的情感,表现了他对人生、爱情、友情等方面的独特见解和感悟。豪放情感苏轼关注社会现实,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表现出深深的忧虑和关切,这种情怀在他的词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忧国忧民情怀苏轼在词中表达了对亲友的深厚感情,无论是离别还是相聚,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温馨的祝福。深情厚谊06课堂互动与思考题分享对《定风波》的感悟和理解词中的“风雨”意象苏轼通过“风雨”这一意象,表达了对于人生坎坷的豁达态度,认为风雨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部分,不应过分畏惧。030201旷达超脱的人生境界苏轼在词中展现出一种超脱的人生境界,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从容,这种境界值得我们学习和追求。简朴中的深意苏轼用简朴的语言和寻常的景物描绘出深刻的哲理,体现了他的文学造诣和人生智慧。讨论苏轼词作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历史意义苏轼的词作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社会现实和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他的作品对于研究北宋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艺术价值苏轼的词作以其豪放洒脱、意境深邃而著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还对于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苏轼在多次被贬谪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文学创作和人生追求,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毅力。我们也应该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