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届全国危险化学品救援技术竞赛
理论考试题库
考试说明:理论考试试题全部为选择题,共一百道。其中,单项选择题70
道,多项选择题30道,考试时间为60分钟。考试内容为:法律法规、危险化学品
基础知识、应急装备、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法律法规(25%)
包括《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
处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消防法》等有关危险化学品救援
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标准。
一、单选题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管理的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是国
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协调指挥执行机构,成立于(C)年。
A.2004B.2005
C.2006D.2007
依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2)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并经
(A)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A.本级B.县级
C.设区的市级D.省级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六十九条
(3)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的要求,生产经营
单位制定的以事故类型与危险程度分析、应急处置基本原则、组织机构及职责、
预防与预警、信息报告程序、应急处置等为主要内容的应急预案,属于(C)。
A.总体应急预案B.综合应急预案
C.专项应急预案D.现场处置方案
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4)某化工厂针对本企业存在的危险较大的岗位制定了现场处置方案。依据《生
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该处置方案至少每(B)个月应组织一次演
练。
A.12B.6
C.3D.1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
(5)依据《安全生产法》,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
急救援预案的责任人是本单位的(A)。
A.主要负责人B.分管安全生产领导
C.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D.全体人员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
(6)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
员应当立即报告(A)o
A.本单位负责人B.安全生产监管人员
C.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D.所在地人民政府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七十条
(7)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建立(B)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A.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
B.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综合协调
D.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社会参与、综合管理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条
(8)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突发
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程序由(D)规定。
A.地方政府B.国家应急中心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D.国务院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十七条
(9)按照《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总体规划方案》的要求,通过整合资源、
调整区域布局、补充人员装备,形成(B)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A.以国家级区域专业应急救援基地为基础,以地方骨干专业应急队伍和企
业应急队伍为中坚力量,以社会救援力量为补充
B.以企业应急队伍为基础,以国家级区域专业应急救援基地和地方骨干专
业应急队伍为中坚力量,以社会救援力量为补充
C.以社会救援力量为基础,以国家级区域专业应急救援基地和地方骨干专
业应急队伍为中坚力量,以企业应急队伍为补充
D.以地方骨干专业应急队伍为基础,以国家级区域专业应急救援基地和企
业应急队伍为中坚力量,以社会救援力量为补充
依据:《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总体规划方案》
(10)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某加油站制定了
预案体系,其中,针对该加油站成品油装卸区火灾的预案属于(C)。
A.综合预案B.专项预案
C.现场处置方案D.部门预案
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第5.4条
(11)A省化工园区发生爆炸事故,导致31人死亡,依据《国家安全生产事故
灾难应急预案》,该事故的事故信息发布应由(B)负责。
A.A省人民政府
B.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会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C.A省化工园区管委会
D.A省人民政府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依据:《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第4.9条
(12)A省一化工企业发生事故,事故导致29人死亡,并造成了有毒气体泄漏,
事故发生后A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环境保护部、国务院
安委会有关人员相继赶到现场。依据《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该事
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应由(C)负责组织成立。
A.国务院安委会B.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C.省人民政府D.环境保护部
依据:《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第2.2条
(13)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步骤应包括的内容是(A)。
A、成立小组、危险分析、能力评估、组织编写、评审发布、实施
B、危险分析、能力评估、组织编写、评审发布、培训演练、实施
C、前期调研、危险分析、能力评估、组织编写、评审发布、实施
D、前期调研、危险分析、能力评估、组织编写、培训演练、实施
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第4.1条
(14)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重大危险源应进行登记、检测、评估、监
控等工作,负责组织评估工作的是(A)。
A.生产经营单位B.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中介机构D.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
(15)下列关于重大危险源监控监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B)。
A.企业负责,政府监管,中介组织提供技术指导
B.企业应向公安部门提交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报告
C.政府有关部门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实行分级管理
D.储存剧毒物质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场所,应设置监控系统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
(16)《安全生产法》规定,(A)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
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A.县B.市C.省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七十七条
(17)《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包括:“从业人员在
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
正确佩戴和使用(B)。”
A.安全卫生设施B.劳动防护用品C.劳动防护工具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五十四条
(18)《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
用新设备时,应对从业人员进行(C)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A.班组级B.车间级C.专门D.厂级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六条
(19)《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进行(A)以及国务院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
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A.爆破、吊装B.矿山、建筑C.起吊、搬运D.高空、地下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四十条
(20)《安全生产法》规定: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
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有权向本单位提出
(B)要求。
A.经济补偿B.赔偿C.人身赔偿D.财产赔偿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三条
(21)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中
的义务是不得(A)对事故的依法调查处理。
A.阻挠和干涉B.干扰和阻止C.阻挠和抵制D.干扰和阻止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五条
(22)《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C),
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A.生活设施B.福利设施C.安全设施D.工作设施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八条
(23)《安全生产法》规定,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
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A),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
A.事故原因B.事故类型C.事故影响D.事故损失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三条
(24)《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
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C)距离。
A.10米以上B.一定C.安全D.20米以上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九条
(25)《安全生产法》规定,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
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
(A)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
与协调。
A.安全生产管理职责B.生产经营范围
C.安全管理区域D.经济指标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五条
(26)《安全生产法》规定,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B)
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
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B.实事求是、注重实效
C.有法必依、执法必严D.权责统一、以人为本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三条
(27)根据《安全生产法》,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是生产经营单位(A)的职责。
A.主要负责人B.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
C.安全生产管理人员D.班组长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
(28)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
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
理的,应当及时报告(A)。
A.本单位有关负责人B.上级领导
C.安全生产监督部门D.法定代表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二条
(29)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将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其
处理情况,作出书面记录,并由(A)和被检查单位的()签字。
A.检查人员,负责人B.检查人员,总工程师
C.检查人员,安全员D.检查人员,职工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五条
(30)对重大、特别重大及以上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的企业,其主要负责人(D)
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的厂长、经理。
A.3年B.5年C.10年D.终身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一条
(31)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C)的原则。
A.预防为主、防消结合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C.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条
(32)《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
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C)。
A.二级B.三级C.四级D.五级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
(3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后,(A)应当
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A.事故现场有关人员B.安全管理人员C.特种作业人员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九条
(3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
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A),并做出书面记
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A.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B.请示领导、获得批准
C.保持物件完整、保证现场痕迹不受破坏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十六条
(35)(C)不属《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所调查的范围。
A.企业生产事故B.客运车交通事故
C.国防武器装备生产事故D.企业火灾事故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条
(36)某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一起较大事故,应由事故单位所在地(B)组织
调查。
A.省人民政府B.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C.县人民政府D.设区的市安监局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十九条
(37)事故调查报告应当依法及时向(A)公布。
A.社会B.工会C.从业人员D.政府部门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十四条
(38)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B)的原则。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B.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C.有法必依、执法必严D.权责统一、以人为本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四条
(39)某化工企业发生一起火灾事故,当日造成2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
损失990万元。其中重伤中1人经治疗后康复出院,另1人在事发后的第29天
死亡,该事故应认定为(A)
A.一般事故B.较大事故C.重大事故D.特大事故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
(40)发现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或者误售、误用时,必须立即向(C)报告。
A.公安部B.省级公安部门C.当地公安部门D.当地消防部门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五十一条
(41)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必须在专用仓库内
单独存放,实行(C)收发、(C)保管制度。
A.双人一人B.一人双人C.双人双人D.多人多人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
(42)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由(D)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划定,
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A.省级B.市级C.地级D.县级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
(43)《突发事件应对法》自(C)年11月1日起施行。
A.2003B.2005C.2007D.2010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前言部分
(44)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
件分为(B)级。
A.3B.4C.6D.8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三条
(45)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是由国务院和(A)确定的部门制定。
A.国务院B.人民代表大会C.省政府D.县政府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三条
(46)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
(D)。
A.应急管理原则B.应急管理办法
C.应急管理理念D.应急管理体制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四条
(47)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D)的原则
A.预防为主、防消结合B.以防为主、以消为辅
C.集中兵力打歼灭战D.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五条
(48)(D)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
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国务院规定。
A.省政府B.人民代表大会C.市政府D.国务院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九条
(49)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及时
(B)o
A.上报B.公布C.认真研究D.科学规划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十条
(50)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A)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A.有义务B.无义务C.可以D.视情况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十一条
(51)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B)。
A.房屋B.财物C.车辆D.土地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十二条
(5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报本级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B)。
A.存档B.备案C.讨论D.公布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十六条
(53)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
化适时(A)应急预案。
A.修订B.调整C.更改D.制订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第十七条
(54)国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A),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
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
A.保障制度B.管理办法C.管理体系D.运行机制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第三十二条
(55)国家建立健全(A)应急保障体系,确保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通信顺畅。
A.通信B.网络C.广播D.信息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第三十三条
(56)城乡规划应当符合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需求,合理确定应急(A)。
A.避难场所B.救援场所C.人员聚集地D.生活区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第十九条
(57)所有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防范措施的
(D)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A.进展B.执行C.运作D.落实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第二十二条
(58)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
当制定具体(D)。
A.逃生方案B.救援措施C.危险告知机制D.应急预案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第二十四条
(5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B)制度,对人民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A.教育B.培训C.轮训D.集训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第二十五条
(6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或者确定(A)应急救援队
伍。
A.综合性B.专业性C.权威性D.全能型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第二十六条
(61)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D)。
A.无偿广告B.讲解C.系列培训D.公益宣传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第二十九条
(62)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
的(A)。
A.虚假信息B.真实情况C.小道消息D.情况通告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章第五十四条
(63)由国家制订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是(A)。
A.法律规范B.技术规范C.阶级规范D.道德规范
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64)下列属于《安全生产法》基本原则的是(B)。
A.综合监管、联合治理B.社会监管、综合治理
C.政府监管、群众监管D.齐抓共管、群防群治
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65)依法行政必须把(B)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
A.维护社会秩序B.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坚持党的领导D.依法治国
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P13
(66)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重大危险源应进行登记、检测、评估、监
控等工作,负责组织评估工作的是(A)o
A.生产经营单位B.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中介机构D.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
(67)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发现危及从业人员生命安全情况时,工会有
权(B)组织从业人员撤离危险场所。
A.代表生产经营单位决定B.向生产经营单位建议
C.命令现场负责人D.采取紧急措施
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P43
(68)生产经营单位(B)是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
A.班组长B.主要负责人
C.中介服务人员C.从业人员
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P43
(69)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在事故调查
处理期间逃匿的,给予(A)日以下的拘留。
A.15B.20
C.25D.30
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P43
(70)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A)有权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
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进行监督,提出意见。
A.工会B.各级人民政府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D.劳动保障部门
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P43
(71)从事有关安全生产的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和咨询服务要付出一定的成
本,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必须要收取合理的报酬和费用,这体现安全生产中介
服务的(C)特征。
A.独立性B.客观性
C.有偿性D.专业性
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P43
(72)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雇工(A)人以下的为个体工商户。
个体工商户虽然不是企业法人,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其安全生产也必须适用
《安全生产法》。
A.6B.8
C.10D.12
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P44
(73)生产经营单位的(B)是生产经营活动最直接的劳动者,是各项法定安
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的承担者。
A.主要负责人B.从业人员
C.安全生产管理人员D.决策人员
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P44
(74)法律授权安全生产监查人员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
设施、设备、器材予以检查或者扣押,并应当在(B)日内依法作出处理决
定。
A.7B.15
C.20D.30
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P44
(75)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
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事故因素、防范措施及(D)。
A.劳动用工情况B.安全技术措施
C.安全投入资金情况D.事故应急措施
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P44
(76)下列属于安全生产工作中代表从业人员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进行监
督,维护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群众性组织是(C)。
A.班组长B.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C.工会D.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P45
(77)《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违法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生产经营单位的
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D)。
A.15日以下的拘留B.30日以下的拘留
C.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D.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P46
(78)某生产车间进行吊装作业,为防止吊装物料失衡滑落,班长要求工人站在
吊装的物料上。根据《安全生产法》,工人的正确做法是(C)。
A.执行班长的工作指令B.系上安全带进行作业
C.拒绝班长的工作指令D.穿上防滑鞋进行作业
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P46
(79)对违反《消防法》规定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给予行政拘留的行政处罚,由
(A)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规定裁决。
A.公安机关B.公安消防机构
C.劳动行政主管部门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P63
(80)违反《消防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中,公安消防机构应当责令当场改正的
是(A)。
A.擅自举办大型集会具有火灾危险的
B.对火灾隐患不及时消除的
C.阻拦报火警或谎报火警的
D.不能保障疏散通道畅通的
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P63
(81)根据《消防法》的规定,火灾扑灭后,对隐瞒、掩饰(C)、推卸责任,
故意破坏现场或者伪造现场,尚不构成犯罪的,处警告、罚款或15日以下拘留。
A.伤亡人数B.起火地点
C.起火原因D.财产损失
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P64
(82)对违反《消防法》规定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由(A)裁
决。
A.公安消防机构B.公安机关
C.劳动行政部门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P64
(83)将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等内容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并负责组织有关部门
实施的是(C)。
A.公安消防机构B.安全生产监督部门
C.城市人民政府D.劳动行政主管部门
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P64
(84)根据《消防法》,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火灾后,负责统一组织和指挥现场扑
救的单位是(C)。
A.火灾发生单位上级部门B.火灾发生单位消防部门
C.公安机关消防机构D.人民政府安全监管部门
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P65
(85)《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
有权(D)o
A.获得补偿B.进行处罚
C.予以警告D.拒绝执行
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P78
(86)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于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B)。
A.予以警告B.检举和控告
C.予以制止D.予以处罚
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P79
(87)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自用人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满一年未与劳动
者订立书面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B)o
A.1倍工资B.2倍工资
C.3倍工资D.4倍工资
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P82
(88)生产作业的直接执行者,负责一线安全生产管理的是(C)。
A.生产经营单位的有关负责人B.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
C.班组长D.岗位职工
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P46
(89)《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自(B)年6月1日起施行。
A.2005B.2007C.2009D.2012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一章P7
(90)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
(B)等级。
A.3B.4C.5D.6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一章第三条
(91)事故发生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配合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
的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C)。
A.法律援助B.物资支援C.便利条件D.交通保障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一章第五条
(92)(D)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处理,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A.党组织B.人事部门C.劳动仲裁委员会D.工会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一章第六条
(9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B)和依法调查处理。
A.事故的分析B.事故的报告C.事故的公布D.事故的认定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一章第七条
(94)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中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D)。
A.处理B.调查C.纠正D.举报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一章第八条
(95)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A)报告。
A.本单位负责人B.上级领导C.安监部门D.地方人民政府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章第九条
(96)(B)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
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A.一般情况B.情况紧急C.事故发生D.隐患突出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章第九条
(97)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
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A.国务院B.人民代表大会C.中央军委D.国家安全局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章第十条
(98)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B)。
A.通告B.补报C.公示D.告知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章第十三条
(99)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A)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
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A.事故报告B.风险评估C.情况分析D.事故总结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章第十四条
(100)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A),任何
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A.相关证据B.相关信息C.重要物证D.相关证人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章第十六条
(101)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根据事故的情况,对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B)。
A.拘留审查B.立案侦查C.提起公诉D.没收财物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章第十七条
(10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建
立值班制度,并向社会公布(D),受理事故报告和举报。
A.值班员姓名B.值班室位置C.负责人姓名D.值班电话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章第十八条
(103)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A)组织事
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A.事故发生单位B.公安机关
C.生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D.事故发生单位安全部门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章第十九条
(104)上级人民政府认为(A)时,可以调查由下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事故。
A.必要B.可行C.应该D.必须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章第二十条
(105)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
事故没有(A)关系。
A.直接利害B.间接利害C.隶属D.利益得失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章第二十三条
(106)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D)指定。
A.检察院B.公安部门C.工会D.人民政府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章第二十四条
(107)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
供相关的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B)。
A.回避B.拒绝C.配合D.支持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章第二十六条
(108)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委托具有(A)的
单位进行技术鉴定。
A.国家规定资质B.行业资质
C.安监规定资质D.火灾调查资质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章第二十七条
(109)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C)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A.30B.40C.60D.80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章第二十九条
(110)《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自(D)年12月1日起施行。
A.2000B.2006C.2010D.2011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八章第一百零二条
(11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强化和落实企业的(D)。
A.安全意识B.安全制度C.主人公意识D.主体责任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一章第四条
(112)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使用国家禁止生产、经营、使用的(C)o
A.危险品B.保健品C.危险化学品D.化学制剂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一章第五条
(113)(B)负责危险化学品的公共安全管理。
A.环保部门B.公安机关C.交通局D.地方人民政府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一章第六条
(114)(B)主管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毒性鉴定的管理,负责组织、协调危险
化学品事故受伤人员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A.防疫B.卫生C.环保D.政府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一章第六条
(115)(D)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协调机制。
A.省级B.市级C.乡级D.县级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一章第八条
(116)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实行(D)o
A.科学规划、科学布局B.统筹管理、合理布局
C.统筹规划、宏观调控D.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章第十一条
(117)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应当由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部门进行(D)审查。
A.厂区安全B.建设施工C.施工质量D.安全条件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章第十二条
(118)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其铺设的危险化学品管道设置
(B),并对危险化学品管道定期检查、检测。
A.警示牌B.明显标志C.文字提示D.图案标识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章第十三条
(119)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当在危险化学品包装上粘贴或栓挂与包装内危险
化学品相符的化学品(B)。
A.说明书B.安全标签C.警示标志D.注意提示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章第十五条
(120)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危险化学品有新的危险特性的,应当
立即(D)0
A.向上级报告B.向员工通告
C.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D.公告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章第十五条
(121)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在其(D)设置通信、报警装置,
并保证处于适用状态。
A.库房B.厂房C.门卫D.作业场所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章第二十一条
(122)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将安全评价报告以及整改的落实情
况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D)备案。
A.公安部门B.环保部门
C.卫生部门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章第二十二条
(123)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建立危险化学品出入库(D)制度。
A.审批、登记B.核查、上报
C.检验、防护D.核查、登记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章第二十五条
(12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其颁发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的情况
及时向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B)通报。
A.卫生部门B.公安机关C.企业工会D.救援中心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章第三十一条
(125)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经营(包括仓储经营)实行(B)制度。
A.监管B.许可C.抽检D.参股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章第三十三条
(126)从事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经营的企业,应当向所在地(B)
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A.省级B.设区的市级C.县级D.乡级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章第三十五条
(127)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不得向(A)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企
业采购危险化学品。
A.未经许可B.没有生产、经营资质
C.安全包装不达标D.无防护措施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章第三十七条
(128)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取得剧毒化学品购买许可证规定
的材料之日起,(B)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决定。
A.2B.3C.4D.5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章第三十九条
(129)(D)向个人销售剧毒化学品(属于剧毒化学品的农药除外)和易制
爆危险化学品。
A.允许B.限制C.根据情况D.禁止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章第四十条
(130)使用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不得(D)其购买的剧毒
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
A.出租、出借B.出售、转让
C.出借、抵押D.出借、转让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章第四十二条
(131)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水路运输企业应当配备专职(D)。
A.保卫人员B.灾害救援人员
C.消防人员D.安全管理人员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五章第四十三条
(132)未经(C)批准,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
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B.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公安机关D.城市交通管理部门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五章第四十九条
(133)有关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提供(A)和必要
的协助。
A.技术指导B.理论支持C.设备支援D.人员支持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六章第七十三条
(13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C)等性
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A.有毒、腐蚀、爆炸、燃烧、助燃
B.危险、腐蚀、易燃易爆
C.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
D.毒害、腐蚀、易燃易爆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条
(135)国务院办公厅设置的(C),是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
A.国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B.国家灾害预防中心
C.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
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2
(136)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国家应急领导机构为国务院安委会,(B)具体承担
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管理工作。
A.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B.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C.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依据:《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2.1
(137)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C)的原则。
A.预防为主、防消结合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C.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条
(13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A)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国家、区域、骨干专业应急救援体系列为公共服务
重点工程。
A.国家、省、市三级B.国家、省两级C.国家级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四十一
章(加强公共安全)
(139)(B)既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
成部分。
A.防灾减灾工作B.安全生产应急管理C.防汛抗旱
依据:2013年全国企业应急救援知识竞赛
(140)在应急管理中,(B)阶段的目标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
受威胁的人群,并尽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
A.预防B.响应C.准备
依据:注册安全工程师教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186页
(141)《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
级负责、(C)的应急管理体制。
A.预防为主B.政府主导C.属地管理为主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4条
(142)应急预案是整个应急管理体系的反映,它的内容包括:
①事故发生过程中的应急响应和救援措施②事故发生前的各种应急准备③事
故发生后的紧急恢复以及预案的管理与更新。以下那一个描述是正确的?(A)
A.包括①、②、③B、包括①、②C.包括①、③D.包括②、③
依据:《安全生产管理知识》198页
(143)《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
(B)。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此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
的劳动合同。
A.经请示分管安全的领导,可以停止作业、撤离作业场所
B.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C.经过安全技术人员检测,可以停止作业、撤离作业场所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52条
(144)《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
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B)小时,同时通报
有关地区和部门。
A.2B.4C.6
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3.2应急处置
(145)当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时,应急预案(C)。
A.应当废弃不用B.可以免于重新备案
C.应当及时修订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三十条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利共同申请合同
- 农业专家顾问聘用合同协议书
- 投资担保公司合同书
- 营销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和反窃电技能竞赛参考复习试题附答案
- 变压器安装施工合同
- 培训学校外包合同
- 采购粽子合同范本
- 《北京喜获年奥运会主办权》课件-1
- 设计制作补充合同范本
- 医院员工合同电子版(2025年版)
- 广告设计制作服务方案
- 中职护理专业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 第八版口腔肿瘤TNM分期更新解读
- 新目标英语初三英语总复习资料讲义
- 体育馆钢结构工程马道施工方案
- DL∕T 1100.1-2018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 第1部分:技术规范
- 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真题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4山东能源集团中级人才库选拔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新会计准则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策略研究
- 输电杆塔用地脚螺栓与螺母条件
- 12清贫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