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感染控制培训
江山邦尔骨科医院护理部培训的主要内容02护理人员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03落实管理措施,控制医院感染01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04标准预防05针剌伤与职业暴露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01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01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1.医院感染的认识、发生、发展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关消毒的记载;19世纪中期出现的产褥热导致大批产妇死亡,医院曾因此被称为“死亡场所”、“产妇死亡之门”;1847年塞姆尔韦斯通过对产褥热的研究,于1861年发表了“产褥热的病原学观点和预防”而成为医院感染研究的先驱。
Nightingale通过改善卫生条件,采取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病房通风、带手套等措施,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使伤病员的死亡率从42%下降到2.2%。01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2.医院感染的来源交叉感染:指病人、医院工作人员和探视者作为传染源,相互之间传播。环境感染:指感染来自污染的医疗器械、用具、药物、制剂和其他环境。自身感染:正常寄居于人体的病原体,因机体抵抗力下降,菌群失调,或治疗等为病原体提供了侵入门户而发生的感染。01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3.医院内感染的分类
是指病原体来自于患者体外,通过直接或间接感染途径,病原体由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而形成的感染。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是指患者自身携带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4.医院内感染的形成
01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医院感染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三者构成感染链。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三个环节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感染源: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传播途径: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易感人群: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感染源感染源传播途径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易感人群医院感染的传播链医院环境
动物感染源患者自身
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及排出的场所或宿主(1)感染源
感染的来源,是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及排出的场所或宿主(人或动物)。(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饮水饮食传播治疗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病原体从感染原传到易感宿主的途径和方式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体液传播染感院医传播途径-空气传播定义:病原微生物经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气溶胶来传播。飞沫型飞沫核型菌尘型医源型传播途径-接触传播+物品直接接触传播: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不经媒介)与感染源接触而获得感染。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媒介物(如污染的手及器械等)传给易感者。侵入性操作:是医院中特有的传播方式,较常见。直接感染间接感染
工作类型检查次数总菌数(菌落数)平均菌数(菌落数)物理检查4514290317.5护理治疗5139741779.2接触仪7接触污衣3肠镜检查416040.0某医院传染科职工进行不同工作后手指带菌数传播途径-血液/体液传播血液、血液制品、输液制品在采用、制作、包装、运输、保存、输注等操作过程中遭污染而造成感染(3)易感宿主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患严重影响或损伤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疾病的病人侵入性诊断治疗的病人接受各种免疫抑制疗法的病人大量长期使用抗生素的病人老年人、婴幼儿、营养不良者医院患者既可能是感染源也是易感宿主
宿主是否感染主要取决于病原体定植的数量、部位与宿主正常的防疫功能5.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01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
浸入性诊疗手段增加使用免疫抑制剂大量抗生素的开发与普及易感病人增加环境污染严重对探视者未进行必要的限制6.常见的医院感染01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伤口感染病毒性肝炎皮肤及其它部位感染7.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对象01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8.医院感染的危害01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延长病人住院日,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国内统计医院感染浪费达50-100亿人民币/年。美国每年处理院内感染费用超过40亿美金。医院感染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与安危,甚至对医院声誉与社会安定均造成重大影响。安徽宿州“眼球事件”交大一附院八名新生儿死亡事件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从2008年8月28日到9月16日期间共收治新生儿患者94名,其中有9名新生儿从9月3日开始发病,到9月15日先后死亡8例。经卫生部和陕西省联合专家组调查一致认为,8名早产新生儿死亡系院内感染所致。这是一起严重的院内感染事故。给予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长马爱群、副院长吕毅撤职处分。免去医务部、护理部、新生儿科主任、护士长的职务。
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5名新生儿死亡事件山西煤炭中心医院血液透析感染事件的通报预防医院感染,我们该做些什么?我们有消毒隔离制度吗?我们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吗?谁在执行?他们怎么在做?我们监督、落实了吗?是客观条件限制还是主观问题?…………02护士在院感控制中的重要性1.院感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02护士在院感控制中的重要性(2)操作不当或用物清洁消毒不符合要求:最常见的有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主要是由于导尿时没有严格执行无操作,留置导尿时间过长,集尿袋更换不及时,尿管脱落后不严格消毒又重新插入;给氧装置没经严格消毒或被污染;换药时无菌观念差,换药用物被污染或过期等。(3)环境污染:地面及用物污染空气污染:通风设施不足或通风时间不够,未及时清洗空调机的隔尘网;没有严格执行探视、陪护制度,病区的人流量增多,尤其是患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以及带菌者来病房探视;护士未坚持湿扫床,清洁工未用湿式方法清扫病房等。
(4)空气消毒效果不理想:紫外线是医院空气消毒的主要工具。如果房间不清洁,灯管有灰,更换灯管不及时,照射时间不够或照射时有人频繁进出等均达不到消毒效果。(5)手的污染:护士的双手在治疗操作中与病人有着频繁、广泛、直接的接触,如不及时、认真洗手或洗手后用污染的毛巾擦手;在进行各种注射时只注意注射器、针头、输液器以及注射部位的消毒,而忽视了在给两个或两个以上病人操作之间的洗手。因此,护士带菌的双手就成了传播细菌的工具。02护士在院感控制中的重要性2.对策(2)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与考核
03落实管理措施,控制医院感染1.空气消毒管理紫外线消毒的要求条件:温度20—40摄氏度,相对湿度〈80%,30分钟即达消毒效果。紫外线灯管的使用期一般为17个月,相当于一年半。100级≥0.5µm的尘粒数:350~3500个/m³;1000级≥0.5µm的尘粒数:3500~35000个/m³;10000级≥0.5µm的尘粒数:35000~350000个/m³100000级≥0.5µm的尘粒数大于350000~3500000个/m³300000级≥0.5µm的尘粒数大于3500000~10500000个/m³类别范围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Ⅰ层流洁净手术室≤10≤5≤5Ⅱ普通手术室、供应室无菌区、ICU≤200≤5≤5Ⅲ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500≤10≤10环境微生物菌落总数卫生标准紫外线灯管监测:
新灯管使用前监测一次,使用中每季监测一次,如低于或等于300小时每月监测一次,其方法为:灯管亮5分钟后,要灯管下垂直1M处,放置监测卡,有图案,一面朝向灯管,新灯管(30W直管)照射强度90uw/Cm2为合格,使用中灯管照射强度70uw/cm2为合格。一分钟后取出,标明监测时间及结果。计1000小时换新管子或不合格时即换新管。灯管每周用无水酒精清洁一次。03落实管理措施,控制医院感染2.物体表面消毒管理病区: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的操作台等每日用含CI溶液施康(500mg/1)擦试消毒,并做好登记。床单位做到一人一巾一桌一消毒,保证使用数量。地面湿式清扫2次/日,每周用2%来苏儿拖地面一次,有污染的血迹等,用含CI溶液施康(1000ng/l)消毒清扫地面。3.使用中(常用)消毒剂管理03落实管理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皮肤和粘膜消毒方法:消毒方法:用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局部擦拭2遍。使用碘酊原液直接涂擦皮肤表面2遍以上,作用时间1min~3min,待稍干后再用70%~80%乙醇(体积分数)脱碘。使用70%~8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擦拭消毒2遍,作用3min。消毒范围: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等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擦,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5cm×5cm.中心静脉导管如短期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式血管通路的消毒范围直径应﹥15cm,至少应大于敷料面积(10cm×12cm)消毒液浓度监测:试纸、指示卡需经卫生部认可的,在有效期内使用含氯过氧化物的消毒液每日监测一次;戊二醛每W至少监测一次,消毒剂每季培养一次,细菌含量(100cfu/ml
),不得检出致病菌;灭菌剂每季培养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有记录。4.医疗用品使用及无菌操作管理无菌持物钳:无菌持物钳(镊)、筒配套合适加盖,每周更换。消毒液液面位于镊子的1/2至2/3之间(有效氯每天测试其浓度及更换消毒液,戊二醛每W监测一次),采用干镊筒有启用时间,有效时间为≤4小时。无菌包:无菌包清洁、干燥,无破损,打包时体积不能超过30*30*50;包外有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有效日期(或失效期)及签名,化学指示带封在开口处,无菌物品在有效期内使用,按灭菌日期或有效期依次放入专柜,柜内清洁,无积灰尘,标记明显。无菌包开封4h后需重新灭菌。03落实管理措施,控制医院感染
贮槽、消毒盒内的棉球、纱布24H更换一次。
凡士林:高压达不到灭菌效果,应干热灭菌:160度、2小时;170度、1小时;180度、30分钟,量要少,纱布2—3层涂一层凡士林,凡士林纱布厚度不得超过1.3厘米。如需高压灭菌,须延长40分钟。BP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用施康或“84”溶液(含CI溶液500mg/l)浸泡消毒30分钟,清洗晒干再用。如无污染,保持清洁即可。听诊器用后在清洁的基础上用酒精擦试消毒。体温计:专人专用,用后75%乙醇擦试消毒,甩凉后妥善放置。碘伏、酒精应密闭保存,开启后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超过一周
无菌液体:取出或暴露的无菌溶液,须在4h使用,各种溶液瓶开启后(指未暴露的)不得超过24h,并注明启用时间。纱轮:每天用酒精擦试消毒。安瓶:打开前后均用酒精棉球(签)消一下,抽取药液时保证药液不接近瓶口。住院患者着住院服装,告知其在指定范围内活动。被服:换下的脏被服直接放入污物车内,不可放在地上或其他处,如是传染病人用过的被服,须单独包装并注明“隔离”字样单独消毒处理。雾化器上的管道、面罩,用后可用“84”液浸泡30分钟,洗净晾干备用,一套只限一人使用。无菌区域管理:无菌区域布局合理,各种物品按规范定位定数放置,保持干燥、清洁、无菌。操作台、治疗车上层为清洁区,摆放无菌物品及操作过程中用品,下层为污染区,摆放污袋、弯盘及用后物品。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2.无菌区域内尽量不设水池和固定垃圾桶。物品存放离地不少于20cm,离顶不少于50cm,离墙不少于5cm。患者出院后床单应的终末消毒:床、桌椅(柜)等用施康或“84”溶液(含CI溶液500mg/l)消毒液擦拭,开窗通风后备用。一次性的便器、尿壶按医疗垃圾处理。暖瓶塞做到一人一更换一消毒。
03落实管理措施,控制医院感染5.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护士要掌握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应用特点、应用原则,不同药物间的合理搭配,配伍禁忌等。使用前遵医嘱及时采样送检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严格按医嘱规定时间给药,积极观察疗效,及时向医生提供停药与换药的依据,最大限度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慎用广谱抗生素。同时注意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时,不宜置于同一溶液中静注或静滴,有些抗生素配伍后,虽然药液外观无明显变化,但由于药液相互作用,可出现药理上或化学结构上的改变,失去活性,丧失或降低抗菌作用。6.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03落实管理措施,控制医院感染04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手卫生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戴手套;适时戴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标准预防措施1--洗手04标准预防是控制感染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但要能够经常和适时的洗手什么时候洗手?
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作前;接触体液或排泄物、粘膜、非完整皮肤或伤口敷料后;
护理病人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紧邻病人的物品后(包括医疗设备)。无生命的环境是病原体的储存库!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手消毒剂: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己定、碘伏等。速干手消毒剂: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免冲洗手消毒剂: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手卫生设施: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不同环境下工作,手卫生应达要求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lOcfu/cm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医务人员洗手方法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取适量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科学洗手七部法:注意手卫生的关键部位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指甲
指甲是手“工作平台”的一部分人造指甲被证明容易造成细菌定植并引发感染PottingJAJIC1989
长指甲和人造指甲容易造成手套的破损OlsenRJ,JAMA1993戒指戒指下的皮肤更容易发生严重的细菌定植HoffmanPNBMJ1985一项研究发现戒指是携带GNB的危险因素HayesRAAbst1333,41stICAAC,2001但是还没有研究证明戒指与感染有关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在病区和诊室,请立即停用固体肥皂!洗手、戴手套的误区洗手不方便,戴手套代替洗手使用手套可以使得手部污染降低71%,但手套并不能达到完全的隔离效果,4%-100%的手套上培养出致病菌,摘除手套后手部菌落计数可高达5×104;手套只是洗手的辅助手段,戴手套而不洗手的做法不但不能保护自己,更不能避免细菌的传播。由于手套可能出现微小破损或表面受到污染,脱手套后仍应洗手。接触不同患者之间不用更换手套在接触不同患者之间必须更换手套,使用酒精擦手液进行手部消毒!如不及时更换手套,戴同一幅手套检查多个患者,可增加耐青霉素金黄葡萄球菌的传播机会04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的防护措施2--戴手套
接触可能为无菌组织的时候必须戴无菌手套。即使感染性的组织。接触不同病人或者病人的不同无菌部位必须更换手套。对于非无菌部位手套可以重复使用。在可能血液接触或者可能刺破皮肤的情况下要戴手套保护工作人员的手。戴手套的指征:戴手套的指征在接触病人粘膜组织或者破损皮肤时必须戴干净的手套。即使该组织被感染。接触粘膜或破损皮肤前须没有接触其他人或物。对于婴儿和儿童更须注意手套的清洁。处理被污染的设备时需戴清洁手套。
在可能接触病人潮湿部位或没有破损的皮肤时,应使用合适的手套。可以是普通手套,经过消毒处理的或者外科手套,用于处理被污染的设备。使用的手套要足够长来覆盖可能暴露的部位。04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的防护措施3--口罩:戴口罩的程序先将鼻夹帖在鼻梁上;将口罩上端的系带系在头后或耳后;拉下口罩的下部遮盖住口和下巴;系下端系带系于颈后;将鼻夹压向鼻梁,使紧贴面部直至舒适口罩变潮湿、难呼吸和有破损时更换;接触或摘除口罩前要洗手;离开房间前将用过的口罩放入医疗垃圾桶内。正确的佩戴口罩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佩戴口罩前后都必须清洁双手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绝对不要在可能有病毒存在的空间戴口罩,尽量在进入室内空间前就戴好口罩绝对不要用手去压口罩。包括N95口罩都只能把病毒隔离在口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农业大学《自然地理与地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跨国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烟台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课件HRBP年度述职报告2024
- 礼仪用品绿色环保设计考核试卷
- 无机碱在木材防腐剂的应用考核试卷
- 摩托车改装文化与创新实践考核试卷
- 电影道具制作中的快速原型技术考核试卷
- 硅冶炼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考核试卷
- 玩具行业人才培养与需求分析策略考核试卷
- 内河船客运培训课件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评估测试卷 (含答案)
- 2023-2029年中国鸡尾酒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玻璃更换施工方案
- 煤矿防冲细则课件
- 2025-2030中国静电仪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20240902
- NSA2000变频器使用说明书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试卷及答案(全册-含期中期末)
- 年产万吨酒精发酵车间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