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及其应急处理一、概述
突发事件(abruptaccidents):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abruptenvironmentalaccidents)
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abruptenvironmentalpollutionaccidents)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所使用的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品、放射性物品,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和处置等环节中,由于操作不当、交通肇事或人为破坏而造成的爆炸、泄露,从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人民群众健康危害的恶性事故。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往往突然发生、始料未及、来势凶猛,有着很大的偶然性和瞬时性。1.发生时间的突然性基本特征由于事件的原因、规模及污染物种类具有很大未知性,所以其对众多领域如大气、水域、土壤、森林、绿地、农田等环境介质的污染范围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2.污染范围的不确定性3.负面影响的多重性一旦发生,不仅会打乱一定区域内的正常生活、生产秩序,还会造成人员死亡、国家财产的巨大损失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4.健康危害的复杂性急性中毒、刺激作用,造成群死群伤慢性毒作用、环境中降解很慢的持久性污染物,则可以对人群产生慢性危害和远期效应。三、分类易燃易爆危险品泄漏、爆炸事件有毒化学品泄漏、扩散事件溢油或油气井喷事件非正常大量废水排放事件放射性物品丢失、泄露事件污染物性质
生产过程运输过程贮存或处置过程人为破坏原因泄露或爆炸重点流域、敏感水域水污染事件重点城市大气污染事件有毒化学品、放射性物品污染农田事件陆上或海上油田井喷和天然气喷发事件海上油轮溢油或有毒化学品泄露事件地域空间特别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Ⅰ级)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Ⅱ级)较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Ⅲ级)一般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Ⅳ级)污染等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Ⅰ级)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Ⅱ级)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3.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较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Ⅲ级)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一般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Ⅳ级)1.发生3人以下死亡;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四、危害2003年12月25日重庆开县发生“井喷”事故。两名儿童的眼睛被有毒气体伤害。(二)急性中毒和死亡窒息性气体或其它有毒化学品所致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可引起群体性中毒、死亡。2.对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社会安定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005年11月19日哈尔滨市超市內瓶裝水柜台前人们在抢购。印度博帕尔事件:异氢酸甲酯,2500多人死亡,20万人中毒。2003年12月开县井喷事故,16H矿井在钻杆还剩下208米时发生井喷,富含H2S和SO2的天然气喷至30米高,造成243人死亡,6万多名受灾群众被转移疏散。(三)外照射急性放射损伤若放射源丢失、失控、意外事故或人为破坏所造成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可使得人群暴露于高强度外照射,从而引起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四)对暴露人群的慢性、潜在性健康危害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如重金属汞、镉、铅、铊、砷;某些放射性核素,如镭、钴、铀、铯等。(五)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人群心理的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由于心理受到刺激,可使原有的某些心身疾病加重或恶化,如高血压等
六、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准备198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制定并发布了“地区级紧急事故意识与准备(APELL)计划,旨在提高人们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认识,并提醒人们应随时做好充分应急准备。应急准备(emergencypreparation)一个国家和地区针对突发性事件的预防、预警、紧急处置和恢复重建所制定的一系列工作计划。是环境应急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的前期工作。二、组建指挥协调系统指挥协调系统最高领导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急指挥协调机构专家组有关成员单位应急指挥机构厂矿企业单位应急救援团队综合协调机构突发性环境事件组织机构三、建立应急预案和预警系统(一)制定应急预案,举行实战演练2006年1月24日《国家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发布实施,各省市地区行政区域也先后制定了本地区应急预案,同时还积极组织实战演练。2006年大连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演习在大连某化学公司举行。七、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紧急启动预警系统快速执行应急响应立即实施应急监测及时进行泄漏处理(一)紧急启动预警系统预警分为Ι、Π、Ш、Ⅳ级。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预警颜色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当地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的措施发布预警公告环境检测部门立即应急监测终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各环境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紧急转移、疏散启动应急预案(二)快速执行应急响应应急响应(emergencyrespond):预警系统紧急启动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单位,针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采取的所有应对措施。具体内容包括:信息上报、应急监测、医疗救助、紧急疏散、应急处置和应急保障等。(一)应急响应分级1.特别重大(Ⅰ级响应)2.重大(Ⅱ级响应)3.较大(Ⅲ级响应)4.一般(Ⅳ级响应)Ⅰ级应急相应程序和内容省级应急指挥机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领导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成立专家组分析情况现场应急指挥部开通通信联系报告相关应急救援力量待命相关应急救援力量和专家赶赴现场(二)应急响应程序通知(三)信息报送与处理1.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报告时限和程序责任单位、责任人及监管责任的上级主管单位所在地县级以上政府上一级专业主管部门组织现场调查上一级、省级政府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国务院办公厅或主要领导确认事件的单位省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国务院相关专业主管部门其它相关部门1小时内1小时内II级I级1小时内1小时内I级或II级(四)指挥和协调1.指挥和协调机制环境应急指挥部有关部门及其应急救援队伍地方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发生事件有关单位部门环保、海洋、交通、水利等部门基础资料检查资料有关人员和队伍到现场现场救援指挥部实施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专家组分析、评估和预测,提出应急处理、处置方案和建议(三)立即实施应急监测应急监测: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采取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和事件发生地的气象和地域特点,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决策分析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的依据。(四)及时进行泄漏处理泄漏处理:对危险化学品、废物、放射性物质、有毒气体等污染源因事件发生泄漏时的所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及时、得当,避免重大事件的发生泄漏处理一般分为泄漏源控制和泄漏物处置两部分(五)开展紧急医疗救助现场紧急医疗救助:搜寻、营救及急救治疗安全疏散周围群众(1)根据事件的性质特点告知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2)根据当地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确定群众疏散方式,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3)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六)切实做好应急保障资金保障装备与物资保障通讯与运输保障人力资源保障(七)应急终止及后期处理应急终止的条件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事件造成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事件现场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必要采取必要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事件引起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水平(二)应急终止后的处理1.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题重复出现2.有关部门负责编制特别重大、重大环境事件总结报告,应急终止后上报3.应急过程评价4.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并及时修订预案环境卫生标准第十一章
环境卫生标准标准的特征意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标准分级环境卫生标准是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法定最高限值,它是防止环境污染、保护人群健康,评价环境污染程度,制定防护措施的卫生依据。基准(criteria)在环境和靶对象的变异所确定的特殊情况下,暴露于污染物或其他因素与危险或不良作用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基准与标准的区别标准的制定原则△保障居民不发生急性中毒或慢性危害,也不引起潜在性的远期危害
空气和饮用水等卫生标准应保证居民不发生急性中毒和慢性危害或潜在性的危害(包括致突变、致畸形和致癌作用)。考虑保护居民中包括老、幼、病、弱等高危险人群以及居民昼夜呼吸空气和长期饮水等特点。△对主观感觉和感官性状无不良影响最高容许浓度数值应低于引起眼睛、口腔、上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作用,在此种浓度下,人们感觉不到明显的异臭、异味、异色和刺激性。△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危害环境污染物能使生活卫生环境条件变坏,而对机体产生间接的危害。△选用最敏感指标的原则在判定有害物质对健康危害时,根据现有资料,确定各种健康效应的阈浓度值,从中选出具有重要卫生意义的关键性的健康效应阈浓度值,作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的依据。设置不确定系数
受现有知识水平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制定标准时,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的因素,因而设置了不确定系数(uncertaintyfactor,UF)。不确定性包括变异性(variability)和不确定性(uncertainty)两方面。△参考剂量(referencedose,RfD)外推法:该法的计算公式为UF=NOAEL或LOAEURfD,式中NOAEL为未观察到有害效应的剂量水平;LOAEL为观察到有害效应的最低剂量水平;RfD为参考剂量,或可接受日摄人量,即人群终生暴露于该水平时,预期在一生中发生非致癌(致突变)有害效应的危险度很低2012环境健康危险度评价(environmentalhealthriskassessment)通过分析和汇总各种科学信息,判断某种环境因素所致的危害是否存在,以及这种危害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和程度的综合过程。环境危险度评价意义健康危险度评价是保护公众免受化学物质的危害以及为危险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的最合适的方法。第十三章环境影响评价
(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分析、预测和评估从事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其目的是在环境影响分析、预测的基础上,比较并评价不同方案的环境经济效益,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环境影响评价类型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trategic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规划环境影响评价(program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区域环境影响评价(regional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ofconstructionproject).(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估,它是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一部分。(三)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用动态、整体的观点综合考虑拟开发活动可能引起的环境变化。例如综合工业基地、大型水利工程或流域、城市建设,新兴经济小区开发和老工业区的改造进行评估。(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指对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估,其目的是综合考虑建设项目实施后,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发生的变化,提出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其目的是探讨区域内待建项目的布局、结构和时序,提出对区域环境影响最小的整体优化方案和防治对策,为区域人口、环境与开发建设的协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项目管理考试复习方法试题及答案
- 医院清污施工方案
- 2023年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毕业生136人(三)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提升信心的证券从业资格证试题及答案
-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路径考核试卷
- 证券从业资格证学习经历分享试题及答案
- 笔记本电脑散热系统清洗考核试卷
- 电信企业财务分析与成本控制考核试卷
- 水果种植园智能化技术应用考核试卷
- 2024年项目管理进度管理要点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三语文二模作文题目解析及5篇范文:机器成为思想的引擎必将给芦苇带来深刻的变化
- 江苏省镇江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 检测站登录员试题及答案
- 委托选矿加工合同协议
- 食堂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 CISP-PTE培训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年新高考历史预测模拟试卷黑吉辽蒙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医院文化节活动策划
- 部队防雷电暴雨安全知识
- 2025年消防文员类面试题及答案
-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