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盐城市2025年春学期高二年级七校联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新年。春节,是中华民族的原创文化。春节作为岁首年始,它的起源与“年”的概念形成密切相关。夏商周及之前,“年”有不同的称谓。《尔雅·释天》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其中的“年”,本义是农作物的丰收,甲骨文的“年”字,便是人背禾的象形字。《说文》云:“年,谷熟也。”谷物一年一熟,人们便以谷物成熟的周期为一个时间单位,称为年。有了“年”的概念,也就能够确定年的开端。中国古人十分重视时间的开端,认为这对于秩序的构建具有基础性意义,所谓“履端于始,序则不愆”。夏、商、周三代分别以建寅之月(夏历一月)、建丑之月(夏历十二月)和建子之月(夏历十一月)作为自己的“年始”,为过年习俗的形成奠定了时间基础。但是由于文献记载的缺乏,我们难以确知夏商以前人们过年的情形。到了周代,已经形成丰富的过年习俗。周人以夏历十一月为年始,年终祭祀、庆贺与正月之吉的行事构成当时过年的基本内容。周代,新年这天多被称为“正月之吉”,宫廷中要举行盛大的朝正仪式,诸侯百官朝见天子,天子则举行宴会活动,并表彰奖励诸侯百官的功劳。正月之吉也是公布政令法律、教化百姓的日子。周代的岁首行事,更多是利用新年伊始、岁月更新的机会发布政令,推行教化,以保证整个社会在新的一年里有序运行。毋庸置疑,过年的习俗在周代已经形成,春节至少经历了三千多年的生命历程。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重新以建寅之月(夏历一月)为正月,由此夏历一月一日成为岁首之日,年终岁首活动相应转移到新的时间来举行。此后两千余年,过年基本上就以夏历一月一日为标志性时间展开直到今天依然如此。春节之所以赓续不绝,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文化原因。第一,春节植根于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民族的原创文化,五千年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是春节持续存在的根基。第二,历法的长期稳定和节假制度的建立,为春节的传承提供了保障。三代之前我国已经形成兼顾回归年和朔望月的阴阳合历。之后虽然历法测算日臻精密,但编制历法的原则长期稳定,这同样为春节的持续存在提供了条件。第三,官民共享的特征造就了庞大的春节传承群体。官民共享,不仅仅意味着统治阶层会和平民百姓一样亲自参与节日的各种习俗活动;更重要的是,官方也会在节日期间举办各种活动从而使节日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时空。人们通过参与其中来协调天人关系,更新社会关系,并让个体的身心关系得到调节,使春节具有强化个人同家庭、家乡、地方、国家的情感联系,增强社群意识,促进社会和谐等重要功能,从而深深嵌入社会结构之中,成为社会成员无法离弃的文化传统。第四,不断更新、开放包容的春节文化,为春节的传承持续赋能。春节不是僵化封闭的文化系统,它因时而变,因地制宜。纵观历史,不同朝代的人们总是根据自己时代的特点,发展出符合时代的习俗活动。春节文化蕴含着物质充裕、社会和谐、精神富足等人类共同生活理想,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类共同价值,这是它能够走向世界的根本原因;而随着走向世界,春节也必将在文化交流互鉴中传承发展,生生不息。(摘编自张勃《春节:年轻的古老节日》)材料二:北京时间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会议上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基于中国人在漫长的农业生产生活中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承载着中华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习俗仪礼、技艺与知识,表达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一遗产项目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体道德修养,促进家庭和睦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和文化创造力提供了持续不竭的动力。“春节”这一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项目申遗成功,是对文化传播的有效回应。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着手推动春节申遗。同年8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为中国2024年度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唯一项目。在此次申遗成功的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传统节日研究保护仍然存在紧迫性。冯骥才先生曾撰文《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遗》,提出:“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救山村乡野里那些有失传危险的古老艺术,也要救人们不经意中可能丢失的‘年味’。因为,无论是文化价值还是精神内涵,春节都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我们保护传统文化、留住传统生活方式、传承特色年俗的一种方式。可以说,申遗成功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摘编自靳铃涵《春节申遗成功!潘鲁生:申遗成功是起点而不是终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人认为时间开端对于秩序构建具有基础性意义,“年”的概念的出现标志着春节这一“年始”的形成。B.周代春节称“年”,其蕴含着对谷物成熟的重视,此时庆贺丰收是过年的主要内容,此外还会公布政令法律。C.古人们过年的时间点是不固定的,汉武帝颁行《太初历》后,春节才固定在同一个时间点,并延续至今。D.春节根植于绵延五千年而不断绝的中华文明,其申遗成功能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为文化创造赋能。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节作为中华民族原创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甚至三代以前可能就已经有了过年习俗。B.春节的庆祝活动并非一成不变的,不同朝代有着符合自己时代的习俗活动,在传承中不断创新。C.春节文化蕴含丰富,寄寓着人类共同生活理想,承载着人类共同价值,因此能够走向世界。D.为促进文化传播、推动旅游经济,我国积极推动春节申遗,并将之作为2024年度唯一申报的非遗项目。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画线句的一项是()A.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主题为“巳巳如意,生生不息”,用“已巳如意”寓意“事事如意”。B.世界各地唐人街张灯结彩,举办春节庆祝活动,外国友人也纷纷参与其中,学写春联、品尝饺子感受春节的独特魅力。C.2024年11月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公布,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变化之一是除夕再度被纳入法定假期。D.截至3月5日18时25分,2025年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观影人次破3亿,票房突破145亿,电影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在全球影坛熠熠生辉,有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4.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申遗成功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请简要说明。5.春节申遗成功后,小明准备撰写《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春节志》一文,你建议从哪些方面完成?请根据材料给出写作思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十月节徐怀中林媛领着学生们走出教室到林场去了。不要以为她是带着孩子们去玩。哪里是玩?她是在给学生们上课,上很重要的一课。课程进行中,林媛望见坡道处过来两个骑马人。她知道那是父亲和他的警卫员。因为奔忙于本地区首届人民代表会议的筹备工作,苏易好些天来一直在各家土司以及各大寺庙里周旋,并且还到几个主要村庄和牧场去跑了一转,所以很久没有到农业站来了。现在他特意绕道,想到农业站来看看,当然也顺便到更达小学来看看女儿。“女教师!学校怎么样?”苏易快活地问,“空板凳比较前些天更少了吧?”“为什么说是比较!”林媛也快活地回答,“最近根本没有缺课的!”说话间已来到林场。学生们像一群忙碌的蚂蚁,围住一棵被放倒的挺直的红桦树。有的正满怀兴致地用斧头刮树皮,像河藕一样白白的树身被剥露出来;没有工具的孩子则在折断梢头,发嫩的树枝清脆地响着。“你们做什么?”苏易说,“这么好的一棵小树,为什么给砍倒了呢?”林媛没作声,她含笑望望学生们,意思是让他们来回答。于是,一个小姑娘站了起来。她仰起脸,带着显然是仿效成人的庄重神色说:“这不是小树,是旗杆。”“旗杆?”“是旗杆!插国旗的旗杆。”一位男同学讲解道,“国旗,你看见过没?我们老师有,在她屋子里放着呢!我们看见过,都看见过。”“再没有哪一样旗子能比国旗好看的了!那么红,红艳艳的!天上的红云彩也没有那么红。”“啊哈!原来是这样!”苏易高兴极了,“那么说,你们学校是……”“要升旗!”孩子们抢先说,“你不晓得吗?就要过节了呀!过大节呢!”“什么时候过节呢?”“十月,十月的头一天就过节。”骑在树干上的一个学生说,“过节的一清早,我们就升旗。”“噢!我明白了。十月节早上要升旗。可是,在升旗的时候你们该怎么做呢?”工委书记进一步试问。“要排队。”学生们同声说。“要排得整整齐齐的。不许乱讲话,不许乱动,”一个孩子摆着架势,“要规规矩矩地站着——就像这样。”“还有,要唱国歌!”最先答话的小姑娘说。“国歌,你会唱吗?”苏易惊喜异常。“会呀!怎么不会呢!”“唱给我听听好吗?”“不!”女孩子摇摇头,习惯性地眨动着她那长长的向上弯曲的睫毛,“我不唱。”“为什么呢?”“这又不是别的歌儿,不能随便就唱呢!”苏易被这女孩子庄严动人的话语和神色深深打动了。他把她拉向自己,用手指梳理着她弯曲的头发,久久地望着她那洗得干干净净的黑红的小团脸,望着她那在眼下投射了一道阴影的长睫毛。“你叫什么?”女孩子回答道:“我叫札茜。”札茜是学校的光荣,不用说,也是教师的光荣。林媛常常趁各种各样的机会对人家讲起“我的小札茜”,现在,在工委书记面前,她自然也没有放过。听过她的一番炫耀的言辞之后,工委书记想考一考这个优等生。他要求札茜写几个字看。可是,小札茜有些不好意思,总望着女教师。女教师对她轻轻点了点头。于是,她便折了一根树枝,以十分有把握的但过于歪扭的笔触在地面上写了几个很大的字。起先,工委书记没能辨认出小札茜写的是什么。但接着他看出来了,她是把藏、汉两种文字紧紧地靠拢,写在一处了,混同起来了。又仔细地一看,认清了,藏文和汉文是写着相同的一个名字——毛泽东。十月一日。山民们很早很早便起来了。这时候,如果你能同时到各家去,你会看见,所有的人都在忙于完成自己的节日装束。特别是没有出嫁的或出嫁了的年轻女子,更不愿意马马虎虎度过这盛大节日。为了防备烈日和寒风侵害面色,有些人平时总爱往脸上敷一层树胶。现在,她们把胶液洗去了——只是在逢年过节或访亲赴宴时才要洗去——同时,女人们花费很长时间来重新编自己的几十条辫子,并且随着发辫在身后加上一条又长又宽的红带,带子上连着一串串的贝壳或银币,走动时便会发出叮当的声响。她们换穿了绝不轻易穿出的衣服、筒靴以及华丽的围裙,戴起了平常藏在箱子里的耳环、戒指、项圈。甚至还把若干真正的蓝宝石附加在头饰上,山民们是顶重视头饰的。不过,在这方面一无所有的姑娘,也并未因此而自甘逊色。她们着露水跑到坡地上去,采集各色各样的野花,编成庞大的、发出香气的花冠,戴在头上。所以倒显得更为生动耐看呢!太阳出来了,从东方出来了!仿佛是一个人的庄严温和的脸,开始把他那爱抚的光芒洒向四面八方。于是,这边远的荒漠的土地从沉睡中苏醒了,焕然地苏醒了!天边,低沉浓积的云层,像被点燃一般立时变成了缤纷的朝霞,在朝霞映照下,雪峰、树木、冰河、山庄、牧场以及一切一切都披上了异样的光彩。农业站和更达的山民们用劳动迎接了这灿烂的一天。人们成群成队,宛如在同一时刻正涌往天安门广场的行列一般,向田野开进。走过刚刚落成的校舍时,大家不约而同停住了脚步,学生们正在异常肃穆的气氛中把一面国旗升向高杆顶端,鲜红的国旗像水波一样在晨风中飘呀飘的。(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亲“快活地问”,蕴含着对女儿的关心,也有着打趣的成分;女儿“快活地回答”,则透露出对学生没有缺课的自豪之感。B.苏易来到林场后的情节主要通过对话来推进,既通过孩子们的回答展现他们的天真烂漫,也明确了这节课是制作旗杆。C.苏易问为什么砍树时,林媛没有回答,是为了让自己最优秀的学生札茜来回答,让父亲看到自己在更达小学的教学成果。D.太阳唤醒了沉睡的土地,朝霞映照着雪峰、树木、冰河、山庄、牧场,文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7.关于文中女子节日盛装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人称“你”的使用无形之中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B.女子们洗去了脸上常敷的树胶的细节,表现出她们对盛大节日的讲究与重视。C.从红带、贝壳,到项圈、蓝宝石,大量装饰类物象的堆叠,烘托出热烈的气氛。D.与华丽珍贵的首饰相比,野花编成的花冠更受喜爱,凸显了山民朴实的性格。8.文中对小札茜着墨较多,其用意有哪些?9.本文从多方面表现了国旗神圣感,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或誉人而适足以败之,或毁人而乃反以成之,何以知其然也?费无忌复于楚平王曰:“晋之所以霸者,近诸夏也。而楚之所以不能与之争者,以其僻远矣。王若欲从诸侯,不若大城城父,而令太子建守焉,以来北方,王自收其南,是得天下也。”楚王悦之,因命太子建守城父,命伍子奢傅之。居一年,伍子奢游人于王侧,言太子甚仁且勇,能得民心。王以告费无忌。无忌曰:“臣固闻之,太子内抚百姓,外约诸侯。齐、晋又辅之,将以害楚,其事已构矣。”王曰:“为我太子,又尚何求?”曰:“以秦女之事怨王。”王因杀太子建而诛伍子奢。此所谓见誉而为祸者也。何谓毁人而反利之?唐子短陈骈子于齐威王,威王欲杀之。陈骈子与其属出亡奔薛。孟尝君闻之,使人以车迎之,至而养以刍豢黍粱,五味之膳日三至。冬日被裘罽,夏日服缔纻,出则乘牢车,驾良马。孟尝君问之曰:“夫子生于齐,长于齐,夫子亦何思于齐?”对曰:“臣思夫唐子者。”孟尝君曰:“唐子者非短子者邪?”曰:“是也。”孟尝君曰:“子何为思之?”对曰:“臣之处于齐也,粝粱之饭,藜藿之羹,冬日则寒冻,夏日则暑伤。自唐子之短臣也,以身归君,食刍豢,饭黍梁,服轻暖,乘牢良,臣故思之。”此谓毁人而反利之者也。是故毁誉之言,不可不审也。(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有删改)材料二:誉者,扬善之枢也;毁者,宣恶之机也。扬善生于性美,宣恶出于情妒。性美以成物为恒,情妒以伤人为务。故誉以论善即辞以极善为功毁以举过则言以穷恶为功。何者?俗人好奇,不奇不用也。誉人不增其义,则闻者不快于心;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满于耳。故谗邪之蔽善人也,犹朝日洞明,雾甚则不见天;沙石至净,流浊则不见地;虽有明净之质而不发明者,水雾蔽之也。兰荪欲茂,秋风害之;贤哲欲正,谗人败之。故谗者,知害嫉于他人,而不知伤所说之主;知伤所说之主,而不知还害其身。谗谄之流弊,一至于斯。呜呼!世之君子,可不慎诸!(节选自《刘子·伤谗》,有删改)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故誉以论A善B即辞C以极善D为功E毁以举F过G则言H以穷恶为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因为,与《论语·泰伯》“仁以为己任”中的“以”用法不同。B.悦,以……为悦,与《过秦论》“以弱天下之民”的“弱”用法相同。C.五味,指甜、酸、苦、辣、咸五种味道,文中泛指各种美味佳肴。D.弊,弊端,与《六国论》“战不善,弊在赂秦”中的“弊”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费无忌以楚国地处偏远无法与晋争霸为由,建议楚平王派太子建扩建并驻守城父城,太子建虽与楚平王有龃龉,但也尽力完成此事。B.唐子在齐威王面前说陈骈子坏话,迫使陈骈子和他的亲属逃亡到薛地,结果陈骈子受到孟尝君的热情招待,反而比原来生活得好。C.世间的人都很喜欢猎奇,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赞誉别人就要增添他的善,诋毁别人就要增加他的恶,否则就不能够满足他们的猎奇心。D.贤人哲士想要端正自身,却往往被谗谄之人出于嫉妒而败坏;谗谄之人只知道去败坏他人,却不知道这样做反过来也会伤害到自身。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一年,伍子奢游人于王侧,言太子甚仁且勇,能得民心。(2)性美以成物为恒,情妒以伤人为务。14.两则材料均主张要审慎对待“毁誉”,但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千秋岁晁补之叶舟容易,行尽江南地。南雁断,无书至。怜君羁旅处,见我飘蓬际。如梦寐、当年阆苑曾相对。休说深心事。但付狂歌醉。那更话,孤帆起。水精溪绕户,云母山相砌【注】。君莫去,只堪伴我溪山里。【注】水精溪:即苕雪溪,在今浙江湖州。云母山:一名濠上山,在今安徽凤阳。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叶舟”两句表现出江南水系发达,词人能乘坐小船悠闲地游历江南。B.“但付”一句与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都在饮酒中寄寓了离别之意。C.“水精”两句运用白描,描写了江南清水环绕、山峦连绵的美丽景色。D.“君莫去”直接抒怀,“伴”字更凸显了两人的情谊,表达了不舍之情。16.词人的“深心事”有哪些?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离骚(节选)》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保守落后,诗人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3)《过秦论》中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晚上,很多人会侧躺着用单眼看手机,尤其在房间没开灯的情况下,如果此时突然关闭手机屏幕,可能会发觉之前看手机的那只眼睛看不到了,另一只眼睛却可以,这其实是人眼的暗适应。人眼中有两种感光细胞:在充足光线中起主导作用的视锥细胞和在暗淡环境下起主导作用的视杆细胞。在强光刺激下,(A),因此从暗处到亮处,我们虽然会觉得刺眼,但是能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碳素掺杂剂在铁合金冶炼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市场细分与定位考核试卷
- 农业农业机械产业节能减排配合服务批发考核试卷
- 矿物加工厂职业卫生与员工健康考核试卷
- 渔业资源保护与海洋资源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实施考核试卷
- 电信行业区块链技术探索与应用考核试卷
- 红富士苹果病虫害防治考核试卷
-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描述统计学和概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环境学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高级应用气象统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手册模板
- 实验室安全培训课件
- 企业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制度
- T-CPMA 034-2023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 2024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
- 肺部感染的护理课件
- 有余数的除法算式300题
- 前期物业服务前期介入工作方案
- 水泵维保方案
- 2024年医药卫生考试-医院设备科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
- 园林植物的识别与应用-草本花卉的识别与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