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九年级化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四个大题,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4页,答题卡2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2.考生答卷前必须将答题卡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然后在答题卡的标明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的所有作答,一律无效。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a-40K-39Cl-35.5S-32Hg-201Mn-5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选项包含的物质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不同,该选项是A.天然气燃烧 B.冰雪消融 C.蜡炬成灰 D.光合作用2.下列对酒精性质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液体 B.有特殊气味C.易挥发 D.能燃烧3.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科学家是A.拉瓦锡 B.阿伏加德罗 C.门捷列夫 D.道尔顿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乙醇 B.氢气 C.汽油 D.天然气5.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 B.向试管内滴加液体C.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 D.向试管内倾倒液体6.下列关于物质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铁丝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B.木炭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硫燃烧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7.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H2O B.O2 C.NaCl D.Hg8.化学反应是在微观粒子间进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过程中原子数目没有减少C.该反应的生成物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不可分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B.将盐酸倒入碳酸钠粉末中:C.酒精在空气中燃烧:D.将干净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10.青蒿琥酯(C19H28O8)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治疗疟疾的药物。下列有关青蒿琥酯描述正确的是A.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9.4%B.1个分子由19个碳元素、28个氢元素、8个氧元素组成C.青蒿琥酯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8:8D.属于混合物11.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城市燃气和集中供暖已广泛使用较为清洁的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只含有两种元素,则a的值为A.1 B.2 C.3 D.412.鉴别和检验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方案合理的是A.鉴别H2和CH4——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B.检验CO2气体是否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复燃C.鉴别CO和CO2——观察颜色D.鉴别O2和CO2——将燃着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燃烧现象13.某同学使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通过红热的玻璃导管引燃红磷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过程中,锥形瓶内物质质量与时间关系正确的是A. B. C. D.14.如果采用以下物质分解的方法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消耗原料质量最大的是A.H2O2 B.KClO3 C.HgO D.KMnO4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5.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在我国书法和绘画的发展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1)在宣纸制作过程中,有一道工序是用竹帘从纸浆中捞纸。该操作与化学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_(填字母)有相似之处。a.沉降b.过滤c.吸附d.蒸馏(2)《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水墨画,此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3)竹子不仅可以用于制作毛笔笔杆,还可以被加工成竹炭,用于去除冰箱、衣柜、汽车等内部环境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竹炭的______________性。16.请对如图所示实验进行分析。(1)该实验中除可以观察到红磷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还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以上现象说明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2)通过该实验,推测白磷在实验室里的保存方法:___________。17.《天工开物》中有“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的记载,这里的“石灰”指的是石灰石。上述记载所涉及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___。18.电解水、锌粒与稀硫酸反应都可用于制氢气。(1)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能够燃烧,该气体是___________,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2)图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19.我国重载铁路加氢站今年投入了商业运营。机车加注80kg氢气做燃料,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氢气,理论上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20.A-D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D组成元素相同,(“—”表示反应关系,“→”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省略)。(1)B转化为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D转化为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A转化为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过程中_______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21.从分子及其运动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1)25m3石油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2)王安石(宋代)《梅花》诗中“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描述的现象。22.在进行“细铁丝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实验时,常常要在集气瓶里预先加少量水,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请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23.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是必备的化学素养。某化学实验室现有稀硫酸、稀盐酸、石灰石、高锰酸钾药品以及下列仪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__(填序号)。(2)若上图补充试管,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试剂还可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当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里用玻璃片___________(填“磨砂”或“光滑”)一面盖住集气瓶口。24.如图是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1)实验现象:图1中带火星木条不复燃。图3中现象为___________。(2)实验结论:二氧化锰可使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___________。(3)问题与思考:常温下,图1试管内也产生了氧气,但带火星木条不能复燃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25.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学生必做实验之一。(1)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装置A中长颈漏斗的下端插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___________。(2)装置B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___。如图模拟了海洋生态系统(3)绿色植物在生态箱中通过呼吸作用和___________作用参与碳循环;(4)小明同学向生态箱中通入CO2,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海草③请你结合生活实际列举一条减少大气中CO2排放量的具体措施___________。(5)火力发电厂为防止燃煤烟气中二氧化硫污染环境,使用石灰石进行烟气脱硫,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某火力发电厂储存含250t碳酸钙的石灰石,至少能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是多少?
2024-2025学年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九年级化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四个大题,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4页,答题卡2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2.考生答卷前必须将答题卡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然后在答题卡的标明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的所有作答,一律无效。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a-40K-39Cl-35.5S-32Hg-201Mn-5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选项包含的物质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不同,该选项是A.天然气燃烧 B.冰雪消融 C.蜡炬成灰 D.光合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A、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冰雪消融,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蜡炬成灰,包含物质的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光合作用,有氧气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B与其它三项变化类型不同,故选B。2.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液体 B.有特殊气味C.易挥发 D.能燃烧【答案】D【解析】【详解】A、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无色液体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有特殊气味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易挥发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故选D。3.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科学家是A.拉瓦锡 B.阿伏加德罗 C.门捷列夫 D.道尔顿【答案】A【解析】【详解】A、拉瓦锡从实验的角度验证并总结了质量守恒定律;发现氧气,推翻燃素说;提出了公制系统,并促进了化学的物理及数学化。A符合题意;B、阿伏伽德罗在1811年提出分子假说,即“同体积的气体,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时,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B不符合题意;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据此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C不符合题意;D、道尔顿于1803年继承古希腊朴素原子论和牛顿微粒说,提出原子论。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择A。
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乙醇 B.氢气 C.汽油 D.天然气【答案】B【解析】【详解】A、乙醇作为生物燃料,其来源广泛且可再生,但乙醇燃烧后同样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虽然相对于化石燃料来说污染较小,但仍有二氧化碳排放,因此也不是最理想的燃料,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氢气作为燃料,其燃烧产物仅为水,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污染,且氢气的热值高,因此从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的角度来看,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故选项符合题意;C、汽油是石油的提炼产品,属于化石燃料,汽油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颗粒物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汽油显然不是最理想的燃料,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天然气虽然相对于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来说,燃烧产生的污染物较少,但其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后仍然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有一定影响,因此不是最理想的燃料,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5.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 B.向试管内滴加液体C.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 D.向试管内倾倒液体【答案】C【解析】【详解】A、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A不正确;B、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竖直在试管的正上方,且滴管不碰到试管管壁。B不正确;C、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将量筒置于水平桌面上,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C正确;D、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略斜的持试管,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D不正确。综上所述:选择C,
6.下列关于物质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铁丝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B.木炭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硫燃烧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答案】A【解析】【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即铁丝要引燃),若只是将铁丝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铁丝不会剧烈燃烧,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这些白烟是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7.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H2O B.O2 C.NaCl D.Hg【答案】C【解析】【详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故A不符合题意;B、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故B不符合题意;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C符合题意;D、汞是由汞原子构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8.化学反应是在微观粒子间进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过程中原子数目没有减少C.该反应的生成物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不可分【答案】B【解析】【详解】A、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观察微观示意图,反应前是两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所以该反应过程中原子数目没有减少,正确;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从微观示意图可知,生成物中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错误;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物分子在反应过程中是可分的,错误。故选B。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B.将盐酸倒入碳酸钠粉末中:C.酒精在空气中燃烧:D.将干净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答案】D【解析】【详解】A、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原方程式中Cu(OH)2没有标注沉淀符号“↓”,错误;B、碳酸钠的化学式应为Na2CO3,氯化钠的化学式应为NaCl,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原方程式中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化学式书写错误,错误;C、气体符号“↑”只能标注在生成物中气体物质的后面,不能标在反应物O2后面,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原方程式书写错误;D、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书写正确,符合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正确故选D。10.青蒿琥酯(C19H28O8)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治疗疟疾的药物。下列有关青蒿琥酯描述正确的是A.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9.4%B.1个分子由19个碳元素、28个氢元素、8个氧元素组成C.青蒿琥酯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8:8D.属于混合物【答案】A【解析】【详解】A、青蒿琥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选项说法正确;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则1个青蒿琥酯分子是由19个碳原子、28个氢原子、8个氧原子构成,而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不正确;C、青蒿琥酯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6×8)=7:32,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青蒿琥酯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11.为了保护环境,我国的城市燃气和集中供暖已广泛使用较为清洁的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只含有两种元素,则a的值为A.1 B.2 C.3 D.4【答案】B【解析】【详解】生成物中含有碳、氧、氢三种元素,反应物中的氧气只含有氧元素,已知X只含有两种元素,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X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反应前有4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a个氧原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则有4=2+a,得a=2,故选B。12.鉴别和检验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方案合理的是A.鉴别H2和CH4——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B.检验CO2气体是否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复燃C.鉴别CO和CO2——观察颜色D.鉴别O2和CO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燃烧现象【答案】D【解析】【详解】A、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分别点燃,烧杯内壁都出现水雾,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选项方案不合理;B、检验CO2气体是否收集满,不能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应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故选项方案不合理;C、CO和CO2都是无色气体,通过观察颜色,不能鉴别,故选项方案不合理;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燃烧更旺,则为氧气,若木条立即熄灭,则为二氧化碳,故选项方案合理。故选D。13.某同学使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通过红热的玻璃导管引燃红磷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过程中,锥形瓶内物质质量与时间关系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详解】A、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故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的总质量减小,但是氮气等不参与反应,故气体的总质量不会减少至零,不符合题意;B、该实验中,氮气不参与反应,故氮气的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C、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固体的质量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故氧元素的质量不变,符合题意。故选D。14.如果采用以下物质分解的方法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消耗原料质量最大的是A.H2O2 B.KClO3 C.HgO D.KMnO4【答案】C【解析】【详解】由反应的质量关系、、、可知,每产生32份质量的氧气,需过氧化氢、氯酸钾、氧化汞、高锰酸钾的质量分别为68份、81.7份、434份、316份,因此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消耗原料质量最大的是氧化汞,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5.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在我国书法和绘画的发展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1)在宣纸制作过程中,有一道工序是用竹帘从纸浆中捞纸。该操作与化学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_(填字母)有相似之处。a.沉降b.过滤c.吸附d.蒸馏(2)《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水墨画,此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3)竹子不仅可以用于制作毛笔笔杆,还可以被加工成竹炭,用于去除冰箱、衣柜、汽车等内部环境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竹炭的______________性。【答案】(1)b(2)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3)吸附【解析】【小问1详解】过滤的过程是把固体和液体物质分开的一种分离方法;在宣纸制作过程中,有一道工序是用竹帘从纸浆中捞纸。该操作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有相似之处,故选b;【小问2详解】墨的主要成分为碳,《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水墨画,此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的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发生反应;【小问3详解】竹子不仅可以用于制作毛笔笔杆,还可以被加工成竹炭包,用于去除冰箱、衣柜汽车等内部环境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竹炭的吸附性。16.请对如图所示实验进行分析。(1)该实验中除可以观察到红磷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还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以上现象说明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2)通过该实验,推测白磷在实验室里的保存方法:___________。【答案】(1)①.Y形管中的白磷燃烧②.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封存在水中(合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在热水中,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该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Y形管中的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膨胀,最后变瘪,此现象说明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小问2详解】通过该实验,推测白磷在实验室里的保存方法隔绝氧气(或空气),在水中保存。17.《天工开物》中有“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的记载,这里的“石灰”指的是石灰石。上述记载所涉及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___。【答案】①.②.分解反应【解析】【详解】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上述记载所涉及的主要反应是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18.电解水、锌粒与稀硫酸反应都可用于制氢气。(1)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能够燃烧,该气体是___________,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2)图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答案】(1)①.氢气##H2②.2H2+O22H2O(2)Zn+H2SO4=ZnSO4+H2↑【解析】【小问1详解】在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H2);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小问2详解】图2是锌粒与稀硫酸反应,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19.我国重载铁路加氢站今年投入了商业运营。机车加注80kg氢气做燃料,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氢气,理论上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答案】解:设理论上需要水的质量是xx=720kg答:理论上需要水的质量是720kg。【解析】【详解】见答案。20.A-D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D组成元素相同,(“—”表示反应关系,“→”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省略)。(1)B转化为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D转化为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A转化为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过程中_______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答案】(1)①.CaO+H2O=Ca(OH)2②.CO+CuOCu+CO2(2)①.C+CO22CO②.吸收【解析】【分析】A、D组成元素相同,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能转化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能转化为铜,则A为二氧化碳,B为氧化钙,D为一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C为氢氧化钙,代入检验,推断合理。【小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B为氧化钙,C为氢氧化钙,B转化为C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D为一氧化碳,D转化为Cu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故填:CaO+H2O=Ca(OH)2;CO+CuOCu+CO2;【小问2详解】A为二氧化碳,D为一氧化碳,A转化为D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2CO,该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故填:C+CO22CO;吸收。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21.从分子及其运动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1)25m3石油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2)王安石(宋代)《梅花》诗中“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描述的现象。【答案】(1)分子间有间隔,加压使分子间隔变小(2)梅花中香味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随着分子运动梅花香味会飘散到空气中【解析】【小问1详解】25m3石油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加压使分子间隔变小,故填:分子间有间隔,加压使分子间隔变小;小问2详解】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是因为梅花中香味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随着分子运动梅花香味会飘散到空气中,使人们闻到梅花的香味,故填:梅花中香味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随着分子运动梅花香味会飘散到空气中。22.在进行“细铁丝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实验时,常常要在集气瓶里预先加少量水,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请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答案】①.防止溅落的高温物质使集气瓶炸裂②.【解析】【详解】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受热不均会发生炸裂,在进行“细铁丝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实验时,常常要在集气瓶里预先加少量水,其目的是防止溅落的高温物质使集气瓶炸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防止溅落的高温物质使集气瓶炸裂;。23.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是必备的化学素养。某化学实验室现有稀硫酸、稀盐酸、石灰石、高锰酸钾药品以及下列仪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__(填序号)。(2)若上图补充试管,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试剂还可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当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里用玻璃片___________(填“磨砂”或“光滑”)一面盖住集气瓶口。【答案】(1)①②③④(2)①.②.磨砂【解析】【小问1详解】实验室采用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适用于固-液常温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则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则选择的仪器是①②③④,故填:①②③④;【小问2详解】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当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里用玻璃片磨砂一面盖住集气瓶口,故填:;磨砂。24.如图是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1)实验现象:图1中带火星木条不复燃。图3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2)实验结论:二氧化锰可使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___________。(3)问题与思考:常温下,图1试管内也产生了氧气,但带火星木条不能复燃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答案】(1)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加快(3)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缓慢,产生氧气量很少,不足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专家点评:中国可变电阻器行业发展环境及投资策略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箱型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甘肃省陇南市某中学2024年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 2025-2030年中国RTB广告行业走势预测及未来趋势发展研究报告
- 2025年一般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考试试题1套
- 2025厂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研优卷)
- 2025新职工入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模拟题】
- 2024-2025承包商入厂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打印
- 2025年新入职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打印
- 2024-2025岗前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预热题)
- 陕西、山西省天一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七)语文试题及答案
- 大学生就业去向论文
- 实验室设备维护与保养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铁总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广东省清远市2025届普通高中毕业年级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及答案(二)清远二模
- 2025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大联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 教师资格笔试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对策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保温杯抛光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对口高考畜牧兽医类真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