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等明朝的科技著作及其历史地位。知道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特点,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掌握明朝小说的主要成就,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的作者、内容和艺术特色。通过对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文献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图片、小组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历史短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明朝文学作品的魅力,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比较明朝与前代科技、建筑、文学成就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成就的辉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明朝科学家和文学家们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明朝文学作品中反映的社会生活,认识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历史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徐光启与《农政全书》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价值。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特色。《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明朝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社会影响。2.教学难点理解明朝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及其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分析明朝小说繁荣的社会背景及其反映的社会现实。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的重要知识点,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清晰的认识。2.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呈现明朝的科技成果、建筑风貌和文学作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4.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深入体验历史,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影响的视频短片,提问学生:"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在明朝时期,中国的科技又有哪些新的成就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2.展示一些明朝科技著作、建筑图片(如《本草纲目》书籍封面、明长城烽火台、故宫太和殿等)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孙悟空、诸葛亮等),让学生观察并说说对这些图片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讲授新课1.明朝的科技名著(15分钟)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展示李时珍的画像,介绍李时珍的生平事迹。李时珍是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他自幼对医药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不畏艰辛,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收集了大量的药物标本和民间药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本草纲目》的内容。《本草纲目》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药方11000多个,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提问学生:"《本草纲目》对后世有什么重要意义?"组织学生讨论后得出:《本草纲目》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流传于世,对中国和世界医药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展示宋应星的图片,介绍宋应星注重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的治学态度。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天工开物》的内容。《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展示书中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场景的插图,如纺织图、制瓷图等,帮助学生理解。提问学生:"《天工开物》为什么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引导学生从书中内容的全面性和先进性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回答。徐光启与《农政全书》介绍徐光启是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他与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等著作。讲解《农政全书》的内容,它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一部农业科学巨著。引导学生思考:"徐光启的农学思想对今天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启示?"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关注现实问题的意识。2.明长城和北京城(15分钟)明长城展示明长城的地图和图片,介绍明长城的起止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和修建的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让学生结合地图和图片,描述明长城的走向和建筑结构特点。明长城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城墙高大坚固,设有许多关隘、烽火台等防御设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明长城的修建有什么历史意义?"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明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它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同时也对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国家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北京城展示北京城的全景图和故宫三大殿的图片,介绍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和改造而成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京城的布局特点。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提问学生:"从北京城的建筑布局中,你能体会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哪些特点?"让学生从皇权至上、等级森严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回答,从而加深对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理解。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小导游"的活动,让学生选择北京城的一个景点,向同学们介绍其建筑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历史文化的理解能力。3.明朝的小说和戏剧(15分钟)明朝小说的繁荣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引言部分,了解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文学艺术的影响,从而引出明朝小说繁荣的社会背景。介绍明朝小说的主要题材,如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等。展示一些明朝小说的封面或插画,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三国演义》展示《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的画像,介绍罗贯中生活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关于《三国演义》的内容,了解这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展现了政治、军事斗争的复杂性。选取小说中著名的战役(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或人物(如曹操、诸葛亮)的片段,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加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提问学生:"《三国演义》为什么能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组织学生讨论后得出:它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精彩的人物塑造和高超的文学艺术价值。《水浒传》展示《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的图片,介绍《水浒传》是一部以宋朝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小说描写了108位梁山好汉在梁山泊起义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精神。组织学生讨论:"梁山好汉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从社会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等方面进行分析,认识到农民起义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提问学生:"《水浒传》中哪些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西游记》展示《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画像和孙悟空的图片,介绍《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充满了奇幻色彩。播放一段电视剧《西游记》中经典情节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回忆并讲述自己最喜欢的情节。提问学生:"《西游记》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它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追求梦想、不畏艰难、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明朝的戏剧介绍明朝戏剧的发展情况,如汤显祖是明朝最著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牡丹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展示《牡丹亭》的剧照或相关图片,简要介绍剧情。《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批判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歌颂了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的精神。让学生欣赏一段《牡丹亭》的经典唱段,感受明朝戏剧的独特魅力。(三)课堂小结(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明朝的科技名著、明长城和北京城、明朝的小说和戏剧等方面的主要知识点。2.总结明朝在科技、建筑与文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强调这些成就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再次强调明朝科学家、文学家们的创新精神和严谨治学态度,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努力追求知识,勇于探索创新。(四)课堂练习(10分钟)1.选择题明朝时期,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A.《齐民要术》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下列关于明长城的说法,错误的是()A.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B.是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而修建的C.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D.完全是由砖石砌成的下列小说中,以宋朝为背景的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2.填空题《本草纲目》的作者是__________,它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__________巨著。北京城的核心是__________,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__________建筑群。《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它是一部长篇__________小说。3.简答题请简要介绍《天工开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价值。分析明朝小说繁荣的原因。(五)布置作业(5分钟)1.书面作业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请选择一部你最喜欢的明朝小说,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要求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主题,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2.拓展作业收集与明朝科技、建筑、文学相关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下节课进行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明朝科技、建筑或文学领域的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以PPT的形式向全班汇报研究成果。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成就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明朝的科技名著、明长城和北京城、明朝的小说等重点知识,通过详细讲解、图片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