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阅读”专题过关检测(二)(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春秋那棵繁茂的树王剑冰两千五百年前的一个秋天,子产死了。一棵大树的叶子开始下落,像一场庄严的降雪。整个郑国哭成了一团。远远的还有一个人,哭得声泪俱下:“子产,古之遗爱也。”孔子一哭,叶子就全落了。子产执掌郑国政务那么多年,死的时候,儿子连安葬的费用都拿不出。郑国人自发捐献,男男女女,甚至有的解下身上的首饰。子产的儿子坚决不收,父亲在世时清廉,死后不能为他抹黑。子产病危嘱托儿子,生不占民财,死不占民地。人们踏着厚厚的叶子,把子产葬于高高的陉山,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墓没有使用山上美丽的石头,是人们从洧水边带的卵石砌成。红红黄黄的叶子纷扬着,旋起的风有些冷。一枚叶子在眼前晃,心内有一种晚来的悲伤。登上高高的陉山,那里的树该是好高好高了吧。找寻了许久才看到一块子产待的地方。四处正在开山采石。子产睡的地方没有苍松翠柏,甚至没有一棵大树。一轮夕阳,苍然于山。子产寂寞了许多年。郑国所在就是现在的新郑,有水有田的好地方,小麦和大枣都很养人。周围的齐、晋、秦、楚谁不觊觎?诸侯争霸,使郑国兵连祸结。而国内争权夺利,相互倾轧,陷入可怕的困境。多年的停滞和衰败后,子产应运而生,支撑危局。那时候,百姓开发的耕地,总是被人仗着权势掠走,子产先从整顿田制入手。多占者没收,不足者补足,确定各家的土地所有权。而后改革军赋制度,增加税收,充实军饷,增强国力。接着将一系列法令刻铸于钟鼎,开创公布成文法的先例。改革没有一帆风顺的,子产为政,也有人骂,唱着词编派他。子产只当是落了一身秋风,落多了就抖抖身子。子产主张国政宽厚仁慈,恩威并施。既以法治国,又施善于民。子产还重视教育,尊重人才。对于晋、楚强权外交,子产毫不惧让,维护郑国利益和独立的尊严。有这样的一位国理,且执政了二十六年,可见百姓和国家得到了多么大的实惠。子产就是一棵蓊郁的大树,让人感到了他的阴凉。我想沿着一枚叶子的纹路走到子产的内心去,苍远的岁月,他只活了六十多岁。我觉得他活得很充实,他不需要看谁的脸色,端正了一颗良心,什么都不怕。子产是受郑国的上卿子皮推荐执掌国政的。子产应该感恩呢,子产感恩的方式就是好好工作,克己奉公。子皮找子产来了,他想让儿子尹何当个邑卿什么的,子产热情地接待了,但很认真地认为,尹何还年轻,缺乏经验,恐怕难以胜任。答应了就等于毁了国家利益,也毁了尹何。看到这里,我有些为子产担心,按现在的话说是不识时务。这时我们该感慨子皮了,子皮听了反而感动了,认为是子产开导了自己,心内忏悔不说,还从这件事看到了子产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就放心地让子产执掌全国政务。这件事让人好一阵思索,那个时代,不仅遇到了子产,也可以说还遇到了子皮。子产曾在溱洧河边走,那时的水比现在的还大还清。后来的人就在溱洧河边修了祠堂,纪念这位人们爱戴的圣贤。圣贤不是我说的,古人就说“郑国的子产是不出世的圣贤”。岁月流逝,子产祠建了毁,毁了建,一直持续了多少朝代,溱洧河水总有那祠堂的倒影。子产祠现在也看不到了,真想到祠中上一炷香啊。在溱洧河边,只能咏诵那些诗篇了,一代代写的诗篇何其多。诗人一定记住了子产的话:“苟利社稷,死生以之。”那是影响中国的十三句名言之一,是后世众多名臣的座右铭。王安石改革时就说过类似的话。林则徐则有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以前对子产了解得不够,自然也是宣传得不够,但古人可都知道,且崇敬无比。孔子先前这样评价子产:“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还有人说:“子产之德过于管仲,即使是诸葛亮,也不过是以管仲、乐毅自况,不敢比拟子产。”更有将子产奉为“春秋第一人”者,这可是至高赞誉了。子产又字子美,这让我想起另一个叫子美的人,他或许也是因为崇尚子产而起的名字吧。仰天看一棵树,就看到了子产那个清癯的形象,他有点像杜甫,一点也不高大魁梧,倒有些善和惆怅。但这样让人感到真切,也感到亲切。子产没有传下多少文字。子产不需要文字的托举了,他本身就是一篇最好的文章。(选自《春秋那棵繁茂的树》,有删改)1.简析前三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答:解析: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内容:写明子产死去和死去的时间,交代了郑人和孔子对子产的哀悼。结构:领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答案:①写明子产死去和死去的时间,交代了郑人和孔子对子产的哀悼。②为下文叙写子产的政绩和对子产的怀念做铺垫。③引起下文以树为抒情载体的叙写和议论,使文章在主题的表达上更加形象生动。④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每点1分)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6分)(1)一轮夕阳,苍然于山。子产寂寞了许多年。(3分)答:(2)子产只当是落了一身秋风,落多了就抖抖身子。(3分)答:解析:解答本题先回答句子使用的手法,再写出手法产生的效果。(1)衬托。“一轮夕阳,苍然于山”衬托“寂寞”,也就是以子产墓前夕阳西下时的冷清苍茫来衬托子产被后人淡忘的感慨。(2)把对子产的谩骂和编派比作秋风,把子产比作树,“抖抖身子”写出子产的淡然,毫不在意人们的编派。答案:(1)衬托。以子产墓前夕阳西下时的冷清苍茫来衬托子产被后人淡忘的感慨。(2)比喻。把子产执政改革中有人对他的谩骂和编派比作秋风,把子产比作那棵繁茂的大树,“抖抖身子”写出了子产对谩骂和编派的毫不在意。3.请结合全文,从人品、德行的角度概括子产“本身就是一篇最好的文章”的原因。(4分)答:解析:本题实际上是要概括子产的形象特征。解答此题时结合全文,找到相应的信息区间,用恰当的语言概括即可。答案:①爱民重民,为政清廉。②不畏时难,支撑危局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③克己奉公,严于律己,严格约束后人。④心存感恩,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冲突时能以国家利益为重。⑤不计诋毁的豁达胸襟。(每点1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4.王剑冰说自己的这篇散文在“温润”的同时,还需要些“凌厉”。请结合本文从主题、语言、技巧等三个方面任选两个方面,谈一谈你对“温润”和“凌厉”的认识。(6分)答:答案:①主题方面:“温润”主要指本文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因为本文主题更多的是正向赞美和歌颂,表达了对子产的沉痛悼念,对子产的执政智慧、清廉品行、爱民措施和爱国情怀的崇敬。“凌厉”主要指本文在情感抒发上,批判的意味不重,导致启发性、深刻性不强。②语言方面:语言运用上遣词造句富有匠心,文章叙述处简洁,抒情处典雅,描写处细腻;但是规范有余创新不足,少了一点文字本身的奇崛和张力。③技巧方面:文章中象征、比喻的艺术手法运用娴熟,深刻精警;但是缺少了一些实验性的探索,难以给人新颖的阅读体验。(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0分)叩土问土石红许①那一堵堵泥土筑造的高大墙壁,一扇扇镶嵌其上排列齐整的窗户,像历史老人从宋元一路走来,慈祥地注视南来北往的客人。远远望去,灰墙黛瓦,呈圆形、方形或八角形等,气势恢宏。这就是我在永定目睹的土楼,依山就势,青岫环抱,溪流淙淙,苍翠掩映。②“土”,往往让人与落后、蛮荒联系在一起。穿行在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如升楼、景阳楼等楼之间,我惊叹土楼的奇特造型,惊叹客家人的伟大创举,更惊叹灿烂的中华文明成为世界遗产的绝唱。对“土”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至少我不再对“土”抱有成见,而是感受到土的厚重、土的温暖、土的魅力。其实,土鸡蛋、土菜馆……早已扯起经幡招展“土”的宣言。③土,原来也可以创造潮流。④客家人逃离战乱灾荒从中原迁徙南移上溯于唐。千百年来,在闽粤赣边界筚路蓝缕,繁衍生息,他们的血脉里想必流淌着“抟土作人”基因,竟然能把土运用得如此有声有色,甚至令某个超级大国虚惊一场,令各种肤色的人纷至沓来。客家人随遇而安,以土楼的姿势站立成了主人的身份,敞开胸怀迎接八方来客。⑤站在振成楼前,山风呼呼吹来远古的声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土楼幻化成一幅经典的画面:在诗经那个时代,坐拥北山的君王万人颂戴,身后是如同土楼一样用泥土夯得结结实实的坚固城堡,狼烟滚滚,烈焰熊熊,进可攻退可守,谁人能敌?与另一幅画面交叠重置:坐落西北边陲的楼兰古国遗存已是一片墙垣土堆,风沙万里长,成为不朽的丰碑,土在那里透露出苍凉悲壮。⑥绕圆形土楼低头寻觅、思考,我总觉得,它最初的设计建造一定和战争有关,围起的土楼显然更安全。“防”是土楼的一大特征,它具有防御、防火、防震、防寒、防暑功能。“排”是土楼的又一特征,它具有排风、排烟、排水功能。“聚”是土楼的另一特征,它具有聚贤、聚财、聚精气的功能。⑦土,原来可以如此壮丽。⑧在城市,我们走的是水泥路、柏油路,皮鞋常常打理得一尘不染,曾经非常懊恼的土路如今在城里已不多见,怕是只有去农村才能沿着一条土路踏踏实实走上一走。我们总以为土可以尽情挥霍、任意消受,看来不是这样。曾读过一则以土作礼物的新闻,2005年陕西秦兵马俑博物馆向连战赠送“秦土”,真可谓“一抔古秦土,殷殷故乡情”。“入土为安”“落叶归根”“故土难离”“缅怀故土”是炎黄子孙割不断的情怀、解不开的情结。当一个漂泊的游子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园,掬一捧土,跪拜大地,会情不自禁泪流满面。因此,不难理解神州大地村村设有社公庙,社公乃土地之神,对社公的祭祀,就是老百姓对乡土国土的一种深厚感情,他们用最淳朴的方式拜土、祭土、谢土。土,牵扯着每一个中国人的魂魄。⑨很想亲历土楼破土动工的仪式,我认为,除了欢庆的场面,它一定比普通民房的奠基来得更庄严些。既然是破土,从情感上来说,我的理解是:不破不立,破裂与修复是相对的。破土是要有诚意的,是要感恩的,应该在严格甚或刻意繁复的程序下进行。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试想,好端端的土,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肆意去破坏它,打搅它的平静,不说点感谢之类的甜言蜜语,怎么过意得去?⑩土是土楼的总导演,以灰黄的色泽把土楼梳妆打扮成展示地方文化的主角,将一方山水演绎得异常灵秀、耐人寻味。土是古代八音之一,难怪作家陈世旭说,土楼像埙一样,是一首凝固的土的古歌。⑪土,原来还是一首歌。⑫我悄悄登上洪坑村的一座四层土楼,一层一层漫步,顺手摸一摸土墙、拍一拍木质扶栏,深深呼吸土楼散发的古老气息,仿佛有哪一间小土房是为我设置的、一直在那里等我斯斯文文走进去。我觉得,这样才算真正贴近了土楼,贴近了古老的文化。在土楼的回廊上,我的脚步尽量迈得很轻很轻,生怕不小心弄痛了她的肌肤,惊醒了她的梦境。我想,不晓得在土楼睡一宿是什么感觉,土楼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滋味,听说“土楼的夜晚特别短”,是真的吗?⑬我相信,至今仍然生活起居在土楼里的人,是一群幸福的人。土是辽阔的地平线,在这里,它一改常态,挺立腰杆,呵护子民。住在四面环土的屋檐下,与土为邻,与自然融于一体,接地气,通天脉,人一定觉得很踏实、舒适、安逸、清净、宁静。⑭面对土楼,我对土的理解,如绵绵松软的土壤经过时光的过滤,在慢慢升华。5.简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首段在文中的作用有: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激起读者阅读兴趣等。本文中首段的作用是开篇点题,设置悬念。答案:①开门见山,直接描绘永定土楼,突出其古老的神韵和环境特征,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表达对永定土楼的喜爱、赞美之情,为后文抒发对“土”的感想做铺垫。(每点2分)6.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6分)(1)土楼像埙一样,是一首凝固的土的古歌。(3分)答:(2)生怕不小心弄痛了她的肌肤,惊醒了她的梦境。(3分)答: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分析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其次分析该手法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例如(1)句中比喻的使用,使“土楼”形象生动。答案:(1)比喻。(1分)将土楼比喻成埙一样的“古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永定土楼所展示的“土”文化的古老、神秘、深邃、悠远。(2分)(2)拟人。(1分)赋予土楼以女人的情态,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土楼行走时小心谨慎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土楼的怜惜爱护之情。(2分)7.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永定土楼的特点。(4分)答:解析:文本第①段描写了土楼的形状、气势;第⑤段“如同土楼一样……坚固城堡”言明土楼用土夯造;第⑥段交代土楼功能。答案:①以土为料,用泥土夯筑而成。②造型多样,呈圆形、方形、八角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房屋装修产业规划及发展研究报告
- 2025-2030女士香水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国际结算产业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加工贸易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趋势前景与投融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光电元件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融资发展机会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黄霉素(CAS 11015-37-5)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高度传感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驱蚊用品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香料和调味料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预先伤口护理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FANUC发那科机器人常规点检保养
- 医药有限公司公司奖惩制度
- 微电子学概论全套课件
- 实验室气瓶使用记录
- DB37T 2974-2017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 DB13(J)∕T 8054-2019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通用标准
- 混杂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介绍、特点和应用
- 星巴克哈佛商学院案例
- 工程项目内部控制流程图表
- 强夯试夯报告(共12页)
- 骨优导介绍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