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利诉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17516专利诉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281521.1专利诉讼的相关研究 128621.专利诉讼定义与分类 1125922.专利诉讼动机 293863.专利诉讼影响因素 2159781.2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 3262621.企业技术创新定义和测度 3225222.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 4101151.3专利诉讼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 4270041.专利产权和保护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 4324462.专利诉讼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 598913.基于专利诉讼战略对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6195571.4相关研究评述 717788参考文献 81.1专利诉讼的相关研究1.专利诉讼定义与分类专利诉讼是指诉讼当事人有关专利权益法律纠纷的诉讼通用名称,包括专利申请阶段的专利所有权纠纷,专利技术因许可和转让而引起的合同纠纷,当事人对专利审查委员会和知识产权管理部等处理决定不满意的行政纠纷,授予专利权后因非法侵犯专利而引起的侵权诉讼,以及在专利审查阶段确定专利权利人等其他纠纷。关于企业之间专利诉讼的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专利侵权诉讼,这是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最广泛使用的司法救济途径。在本文中,专利诉讼具体含义主要是指专利权人针对其他专利用户提出的关于专利侵权纠纷而提起的诉讼,该专利用户出于其生产或者经营活动的目的,未经其允许并非法进行侵犯其他专利权人合法性和经济权益的民事诉讼活动。专利诉讼根据企业所处诉讼地位划分为主动专利诉讼和被动专利诉讼。主动专利诉讼指的是企业认为自己的专利权受到侵犯,并作为诉讼主体的原告方主动提起上诉。詹爱岚(2012)REF_Ref4170\w\h[2]认为认为主动提起专利诉讼一般都是指在经济条件和实力雄厚,并且具有相当数量的基本专利或者其他特殊专利申请组合的企业常常采取的方式。被动专利诉讼是指因被认为有意或无意侵害他人合法专利权益,作为诉讼主体被告方,经法院传唤的应诉活动。2.专利诉讼动机国内外学者对企业专利诉讼动机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诉诸专利诉讼以取得更大的战略优势或减少企业损失。Arora和Fosfuri(2003)REF_Ref4473\w\h[3]认为如果专利转让或许可增加竞争而导致的损失大于专利用户的租金,则企业更希望选择诉讼手段以减少业务损失。Somaya(2003)REF_Ref25325\r\h[4]认为企业选择不和解的原因可能在于专利诉讼利益更高。其次,专利诉讼手段成为企业保护专利和市场竞争的利器。Lippmanh和Rumelt(1984)REF_Ref27007\r\h[5]指出专利保护制度通过建立“隔离机制”来阻止竞争对手的违规行为,减少企业专利技术外溢。Bessen和Meurer(2005)REF_Ref27147\r\h[6]进一步指出,专利诉讼为进入产品市场创造了技术壁垒,隔离其他竞争对手,减轻竞争压力,确保企业在市场上的技术竞争优势。3.专利诉讼影响因素企业专利诉讼影响因素研究包括外部和内部影响因素。在外部因素影响研究中,Choi(1998)REF_Ref27709\r\h[7]指出企业专利诉讼决策行为与专利保护制度有关。Jaffe和Lerner(2007)REF_Ref27774\r\h[8]认为,美国专利诉讼数量激增的原因与政府加大专利保护力度和降低专利授予标准等因素有关。Siebert和Graevenitz(2010)REF_Ref28110\r\h[9]指出企业专利侵权和被侵权的风险增加,主要原因是所在行业间专利技术重叠严重。基于企业性质和市场竞争地位,Lanjouw和Schankerman(2010)REF_Ref28143\r\h[10]发现以专利作为创新手段的企业,专利纠纷发生的概率更高,在不同技术领域,发生专利纠纷的概率存在差异。袁晓东(2016)REF_Ref15966\w\h[11]通过对计算信息技术企业的专利诉讼倾向分析可以得出,相较于非生产性企业,生产性企业的提起专利诉讼的意愿相对较低。刘瑞荣(2017)REF_Ref16358\w\h[12]结合社会网络分析与多变量分析方法,将LED企业在侵权诉讼网络中所处于的位置划分为四类角色,企业所处的位置和角色属性不同,主动诉讼与被动诉讼程度、诉讼活跃度也有所不同。张米尔(2016)REF_Ref28506\r\h[13]基于智能手机产业为研究样本,定量分析复杂诉讼网络中诉讼主体特征和属性,企业在主动诉讼和被动诉讼频度以及所处的诉讼网络位置上存在差异。考虑到企业之间专利技术的差异,Bessenr(2006)REF_Ref28875\r\h[14]认为被告企业专利储备和专利组合越大,原告主动诉讼可能性就越小,而专利技术相似的企业发生专利纠纷可能性更高。Su(2012)REF_Ref28946\r\h[15]认为,与模仿技术创新相比,专注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专利持有人更有可能主动提起诉讼。基于企业专利技术特征和专利属性等因素,张玉蓉(2010)REF_Ref27224\r\h[16]根据美国金融机构专利研究样本,建立Probit经验回归实证模型得出涉诉专利价值和公开程度与企业专利诉讼呈正相关。LiuChiaY(2018)REF_Ref11537\w\h[17]以计算机芯片行业520项授权专利的专利侵权诉讼为样本,得出专利的悬置时间和索赔范围均对专利诉讼的胜诉概率有正向影响。1.2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1.企业技术创新定义和测度技术创新既是一个企业业务蓬勃发展的根本来源,也是企业维护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经济学家熊皮特提出技术创新是将技术层面的创新拓展到经济领域,并通过整合优化生产函数中的所有生产要素以获得经济利益的活动。许多学者后续根据熊彼特理论从不同角度定义“技术创新”的概念。基于技术创新的时序演进过程,Lynn(1996)REF_Ref24034\w\h[18]认为技术创新一个企业开始充分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力量所能赋予企业商务发展潜力,最终将科学技术应用到产品商业化和生产化的过程。基于技术创新过程角度,有学者认为企业的目标是获取经济利益,技术创新是资本投入、组织构建、发明创造、市场发掘等一系列过程的综合结果,最终获取企业收益。参考Amit(2001)REF_Ref28567\w\h[19]和姚明明(2014)REF_Ref28643\w\h[20]等学者研究,在本文中,企业技术创新是指企业以技术创新发展为目标,采用各种创新方法创造更多价值并提高其竞争优势的一系列技术创新决策。企业技术创新决策包括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专利管理和保护决策。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测度,国内外学者对技术创新的理解不同,使得技术创新的测度指标和评价维度也不尽相同。国外学者Liu(2007)REF_Ref30644\w\h[21]采用人均新产品销售来衡量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Duysters和Lokshin(2011)REF_Ref30673\w\h[22]认为R&D投入可以作为联盟组合复杂性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测度指标以揭示企业创新能力。张玉臣和吕宪鹏(2013)REF_Ref31042\w\h[23]认为企业研发目的是开发新产品和引入市场,新产品销售可以衡量高新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力和竞争力。曾德明(2019)REF_Ref31104\w\h[24]指出高科技企业倾向于采取申请专利保护技术成果,高科技企业最直接的技术创新产出就是专利技术成果。2.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来源于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本节将介绍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国内学者李垣和汪应洛(1994)REF_Ref21300\w\h[25]指出不同行业的企业将对其技术创新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相比之下,朝阳行业的企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并且更愿意实施技术创新。Pradhan(2002)REF_Ref22792\w\h[26]指出市场环境越开放,企业将通过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维持自身优势。Brown(2009)REF_Ref10432\w\h[27]通过美国高科技行业上市企业的数据,证实了融资条件对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夏力(2012)REF_Ref23618\w\h[28]和余明桂(2016)REF_Ref23664\w\h[29]通过实证研究分析,税收优惠政策和产业政策与企业研发投入和专利申请量呈正向显著关系。基于企业技术创新内部影响因素,Nelson和Winter(1982)REF_Ref15256\w\h[30]指出由于小企业资源有限和抗风险能力较弱,相较大规模企业,小企业不具备承担高风险、高投入技术创新项目的能力,难以持续进行创新。Cohen和Kiepper(1996)REF_Ref15295\w\h[31]发现企业盈利能力与技术创新意愿有关,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将更倾向于进行技术创新活动。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实现企业创新成果,杜跃平和王开盛(2007)REF_Ref15370\w\h[32]认为企业创新具有高风险,包容性企业文化将鼓励员工勇于突破和尝试,从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杨伟、鲁若愚(2002)REF_Ref15419\w\h[33]研究表明,企业组织内部沟通渠道多样化有助于提高组织内部信息流动效率,进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张娜、杨秀云和李小光(2015)REF_Ref15517\w\h[34]通过构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得出,相较于国有制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制高新技术企业更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1.3专利诉讼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1.专利产权和保护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大多数学者主要是基于社会契约论和隔离机制理论,对专利产权和保护制度能否促进创新的初衷进行深入探讨。BronwynH(2007)REF_Ref29417\w\h[35]提出专利产权制度产生之初,统治者赋予发明创造者专利权并非考虑这是一项“自然权利”,而主要是将其作为一个工具,授予特定的合法垄断权,从而起到经济激励作用。大部分学者认为,专利制度的存在有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热情,从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Shih(2008)REF_Ref5948\w\h[36]认为专利制度有效唤醒当前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危机意识,促使其在大力推动科技产业创新中投入时间和经济成本。Nikos(2001)REF_Ref13332\w\h[37]提出一国专利产权和保护制度越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越多。吴超鹏和唐菂(2016)REF_Ref17499\w\h[38]基于跨省比较视角的方法,以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得出加强地方政府对其知识产权保护的监管和执法能力,可以采取降低技术外溢和缓释融资约束等措施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表现为企业专利产出和科技研发项目投资的大幅增加。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专利制度的形成对知识产权形成保护作用,专利制度的完善提升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等级,企业不用忧虑自身成果被轻易剽窃、抄袭,创新预期风险下降,也将更加放心开展技术创新活动。2.专利诉讼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作为专利法律保护机制中最重要的环节,专利诉讼是企业进行法律救济的重要手段。专利诉讼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包括消极和积极影响两个层面。部分学者从理论层面分析得出专利诉讼对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消极影响。Bosetti和Vereeck(2012)REF_Ref8433\r\h[39]表明,企业技术创新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容易受到企业法律纠纷的干扰,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Shaver(2010)REF_Ref9840\r\h[40]和Macdonald(2004)REF_Ref9876\r\h[41]指出,企业之间将专利作为竞争工具,相互专利诉讼不仅阻碍技术发展进程,而且问题诉讼专利将提高企业的交易成本。Llobet(2003)REF_Ref9906\r\h[42]、Crampes(2009)REF_Ref10422\r\h[43]等学者表明,专利诉讼纠纷将对潜在市场参与者和专利持有人的创新行为产生不利影响。专利权人如果实施较高水平的专利诉讼和保护机制,会致使本可以成为专利许可对象的侵权者减少,从而会严重损害专利持有人的利益。在实证研究中,何隽(2020)REF_Ref10451\r\h[44]基于3家典型的生物科技企业样本,通过事件研究法分析专利诉讼案件审判的不同阶段会对企业市场价值产生短期动态影响。相较于二审判决,企业市场价值对专利诉讼初审判决更敏感。大多数学者认为专利诉讼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积极影响。Mezzanotti(2021)REF_Ref13366\w\h[45]通过美国最高法院的Ebay诉MercExchange案以及案件前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变化,发现该诉讼案件有助于增强专利司法救济案件方面的灵活性,有效降低了被告专利诉讼的潜在成本,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全面增长。Hausman和Leonard(2006)REF_Ref10951\r\h[46]的研究表明,企业通过专利诉讼可以确定企业专利权利范围,解决专利纠纷,同时也是对企业创新成果的高度认可,有利于鼓励企业创新。Blind(2019)REF_Ref11013\r\h[47]研究指出专利诉讼不仅增加了经济收益,并为专利权人谋取竞争优势,企业将热衷于扩大专利储备,积极参与主动诉讼。尹志锋(2018)REF_Ref12182\r\h[48]则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专利诉讼能够有效激励诉讼企业提升技术创新战略,如增加企业研发投入和专利储备,建立知识产权机构等。此外,企业之间的诉讼纠纷和竞争冲突有利于企业之间加强合作,促进创新。Jones(2020)REF_Ref14039\w\h[49]基于创新生态理论,提出冲突促使企业在与竞争者保持甚至增加合作的同时,将重构合作关系,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并采用3GPP标准开发组织内移动通信公司之间的专利诉讼及其后续合作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不同诉讼主体对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区别。McDonough(2006)REF_Ref12064\r\h[50]认为非专利实施体作为专利市场中的中介,其专利诉讼行为能够增加专利在中介市场的流动性,提高技术创新市场效率。同时,JongSeon和Nami(2019)REF_Ref15129\w\h[51]以美国医疗器械行业653起专利诉讼案件为样本,采用广义矩方法(GMM)检验参与非专利实施体诉讼诉讼的企业更有可能拓宽其搜寻范围,在更大范围内申请专利,主要通过共同专利和从技术市场获取专利来提升专利技术开发能力。基于企业被诉地位角度,Steffen(2020)REF_Ref16383\w\h[52]认为在专利诉讼案件中,若被指控的侵权人以无效或不侵权的裁决胜诉,无效性裁决可能会加剧当前的竞争,但消除了对被告企业未来技术创新的限制。YuShan(2019)REF_Ref16324\w\h[53]发现专利诉讼被告数量对美国半导体行业的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专利份额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WeiHu(2017)REF_Ref17043\w\h[54]发现专利诉讼对日本原告中小型企业(SME)所申请的专利权强度有所增加,主要因为企业意识到专利权质量的重要性,并在经历主动专利诉讼经历后,学会如何申请更强的专利权。但是,这种学习效果在专利诉讼后的第五年开始消失或逆转。3.基于专利诉讼战略对企业技术创新研究许可和贺宁馨(2020)REF_Ref13037\r\h[55]以中国2006年至2009年民事专利侵权行为诉讼的案件为主要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大规模和中小规模的企业在专利诉讼案件中的表现以及专利诉讼对其后续的专利决策行为的直接影响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曹勇和黄颖(2011)REF_Ref12969\r\h[56]认为拥有高质量专利或专利组合作为支持的企业可以实施积极的专利诉讼策略,获取更多专利利益以维持企业技术创新优势,而缺乏核心专利和强大专利储备的企业可以做好专利诉讼防御准备。김유진(2018)REF_Ref17716\w\h[57]通过对327家韩国制药企业和半导体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与未被起诉企业相比,已被起诉的企业更容易起诉竞争对手的专利侵权,并显著增加研发投入。被诉讼经历使被告企业对原告提起诉讼的倾向提高了60%,其效果更加明显。专利主要被看作企业技术发明过程的结果,但后期其作为战略资产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学者通过考察被消极地承认为障碍的专利纠纷能否成为危机期间的机会来理解专利诉讼对后续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Lee和Kim(2020)REF_Ref19071\w\h[58]指出经历专利诉讼的企业在申请专利时更有可能获得高质量的专利,并引用最新技术,但专利诉讼经验可能会对后续专利的申请数量产生负面影响。Lemley和Moore(2004)REF_Ref12796\r\h[59]认为专利持有人可以申请与核心专利相关的外围专利,以防御竞争对手可能带来的威胁并获得竞争优势。徐明(2015)REF_Ref12822\r\h[60]认为企业可以通过研发或收购专利资源,扩大专利储备,以此作为专利进攻“武器”,在专利防御时可以扩大研发和制造产品范围干扰竞争对手。Bruce和Rudy(2018)REF_Ref21625\w\h[61]通过分析2002年至2008年医药和半导体行业企业专利诉讼活动,得出医药企业更有可能遵循主动专利诉讼策略,而半导体行业企业则更有可能采取防御专利诉讼策略。此外,采用防御性专利诉讼策略的半导体行业企业创新绩效要优于未采用该策略的企业。1.4相关研究评述综上所述,针对专利诉讼这一主要研究的议题,现有研究重点集中于专利诉讼法律和理论探讨,主要围绕专利诉讼的动机、专利诉讼影响因素、专利诉讼策略等展开,其次是考察专利产权和保护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部分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专利诉讼主体的特征,以及被诉经历对公司经营业绩和市场价值的影响。基于法律层面,尤其是专利诉讼保护手段对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且未能深入探讨企业不同诉讼地位的专利诉讼经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由于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技术异质性、资金密集程度等差异,专利诉讼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也将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尝试通过文献研究、定量分析等方法,系统地探讨ICT企业的专利诉讼行为对其后续技术创新的作用和影响,并根据企业不同诉讼地位,划分为主动专利诉讼和被动专利诉讼对技术创新影响程度和区别展开探讨。参考文献詹爱岚,曹耀艳.全球创新竞争下的中国专利激增:企业战略视角的思考[J].情报杂志,2013,32(08):190-196.詹爱岚.企业专利战略理论及应用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12,31(05):23-28+35.AroraA,Fosfuri.Licensingthemarketfortechnology[J].JournalofEconomicBehavior&Organization,2003,52(2):277-295.SomayaD.Strategicdeterminantsofdecisionsnottosettlepatentlitigation[J].ManagementScience,2003,24(1):17-38.LIPPMAN.S.AandR.P.RUMELT.UncertainImitability:AnAnalysisofInterfirmDifferencesinEfficiencyunderCompetition[J].BellJournalofEconomics,1984,13(2):418-438.BessenJ,MeurerMJ.LessonsforPatentPolicyfromEmpiricalResearchonPatent-litigation[J].Lewis&ClarkLawReview,2005,9(1):2-27.Choi,J.P.PatentLitigationasanInformation-TransmissionMechanism[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98,88(5):1249-1263.JaffeAB,LernerJ.Innovationanditsdiscontents[M].Beijing:ChinaRenminUniversityPress,2007.SiebertR,VonGraevenitzG.Jostlingforadvantageornot:Choosingbetweenpatentportfolioracesandex-antelicensing[J].JournalofEconomicBehavior&Organization,2010,73(2):225-245.Lanjouw,Schankerman.CharacteristicsofPatentLitigation:AWindowonCompetition[J].RANDJournalofEconomics,2001,32(1):129-151.袁晓东,谢伟峰.通讯行业专利诉讼倾向研究[J].科研管理,2016,37(5).刘瑞荣,赖奎魁.识别企业专利侵权诉讼网络位置与角色的结构性方法[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实习生三个月工作总结1500字(4篇)
- Module 6 Unit 1 It didn't become gold.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一起)英语四年级上册
- 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4课 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
- 质量工作计划(16篇)
- 四年级上册活动 欢腾的那达慕教学设计及反思
- 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心得(4篇)
- 大学安全工作计划书怎么写(3篇)
- 2025年励志发言稿600字(19篇)
- 劳动项目十《捏橡皮泥小扫帚》 (教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劳动人教版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1 智取生辰纲教案设计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课件
- 输液泵/微量注射泵使用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附件1数据业务品质管理指标体系
- 施工安全责任承诺书doc
- 八十天环游地球-完整版PPT
- 康佳led彩电电路原理图
- 中考英语任务型阅读解题技巧课件
- 江西省鄱阳湖康山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DB32∕T 2915-2016 化工园区(集中区)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
- (西北)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支吊架设计手册
- 文体学eecummings诗歌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