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保监会合并对保险业的影响探究分析研究 金融学专业_第1页
银监会保监会合并对保险业的影响探究分析研究 金融学专业_第2页
银监会保监会合并对保险业的影响探究分析研究 金融学专业_第3页
银监会保监会合并对保险业的影响探究分析研究 金融学专业_第4页
银监会保监会合并对保险业的影响探究分析研究 金融学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监会保监会合并对保险业的影响探究内容提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金融行业是否稳健运行已然愈来愈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为了应对我国金融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中决定将银监会和保监会进行合并,组建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而此次将一行三会变为一行两会的改革对于保险业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从此将对保险市场的监管更为严格,使得保险市场更加规范、透明,一定程度上使消费者对保险行业的顾虑打消,使得中国金融市场得到合理监管与健康发展,因而本文对该问题进行探究。文章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其一为保险监管发展历程,其二为银保合并概况,其三为分析银保合并的具体影响,其四则分析在该种影响之下保险业发展的措施。以期促进我国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关键词:银监会;保监会;银保合并;保险业

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China'seconomy,whetherChina'sfinancialindustryisoperatingsteadilyhasbecomeahotissueofconcerntotheworld.InordertocopewiththeproblemsarisinginthedevelopmentofChina'sfinancialindustry,theCBRCdecidedtoreviewtheCBRCinameetingofthe13thNationalPeople'sCongress.ConsolidatedwiththeChinaInsuranceRegulatoryCommissiontoformtheChinaBankingRegulatoryCommission.Thereformthatwillturnthelineofthreemeetingsintoatwo-partymeetingwillalsohaveamajorimpactontheinsuranceindustry.Fromthenon,theinsurancemarketwillbemorestrictlyregulated,makingtheinsurancemarketmorestandardizedandtransparent,andtoacertainextent,consumerswillbeintheinsuranceindustry.Theconcernshavebeendispelled,whichhasenabledChina'sfinancialmarkettobeproperlyregulatedandhealthy.Therefore,thispaperexploresthisissue.Thearticleismainlydividedintofourparts,oneisthedevelopmenthistoryofinsurancesupervision,theotheristhemergerofsilverinsurance,thethirdistoanalyzethespecificimpactofthemergerofsilverinsurance,andthefourthistoanalyzethemeasuresofinsurancedevelopmentundertheinfluenceofthiskind.WithaviewtopromotingthefurtherdevelopmentofChina'sinsuranceindustry.Keywords:ChinaBankingRegulatoryCommission;ChinaInsuranceRegulatoryCommission;mergerofsilverinsurance;insuranceindustry

目录TOC\o"1-3"\h\u21321前言 120472一、保险监管的发展历程 118535(一)拓荒时期的混业监管 18924(二)危机促生的分业监管 123207(三)金融自由化时代下的监管 226230(四)混业监管 220327二、银监会保监会合并概况 315787(一)银保合并背景 319722(二)银保合并的原因 320505(三)银保合并的意义 413402三、银保监合并对保险业的影响 431868(一)宏观角度影响 519922(二)合作关系影响 5851四、对合并后保险业的建议 612856(一)在强监管下进行自身整合与整治 64988(二)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的道路 620804(三)充分发挥职能为国家社会服务 612515结语 7前言2018年3月13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将银监会、保监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时,将银监会和保监会拟定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中国人民银行。这是继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设立之后的又一重大金融监管框架调整举措,对防范系统性风险、支持中国金融市场稳健发展都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一、保险监管的发展历程(一)拓荒时期的混业监管(1949-1997)金融业的发展,总是根植于国内或国际实体经济。1949-1997这一时期,是我国经济从蹒跚学步到高速发展的探索、转轨时期,实体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角,但金融业也经历了从萌芽到壮大的阶段。这一时期是我国“金融大一统”时期,银行、保险等均由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监管。1.改革开放前保险业的发展(1949-1978)1949年开国大典期间,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中央政府在迅速接管各地的官僚资本保险公司、整顿改造私营保险企业的基础上,于1949年10月20日成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宣告了新中国统一的国家保险机构的诞生。1951年,上海和天津的28家私营保险公司分别组成太平和新丰保险公司。1952年6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从中国人民银行化归财政部领导,外国保险公司完全退出中国保险市场。1956年8月,太平、新丰合并,保险业公私合营,标志着中国保险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959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从财政部划归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保险公司建制。1966-1976年,中国进入了一段特殊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受到极大阻碍,保险行业的发展也跌至谷底,这一时期结束后,保险业的发展才慢慢开始复苏。2.改革开放后保险业的发展(1978-1997)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民经济进入正常发展轨道。1979年4月,国务院在批转《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行长会议纪要》中明确提出要开展保险业务。同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决定从1980年起恢复停办20余年之久的国内保险业务,同时大力发展涉外保险业务。1980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复业重开,恢复财产保险业务。1982年,人寿保险业务得以恢复。1984年,中国人民保险获准成立投资公司。1985年3月,国务院颁布《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国家保险管理机关是中国人民银行。1986年7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1987年,交通银行上海分行组建了保险业务部,打破中国人保垄断经营局面。1988年3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在深圳成立。1991年4月,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其前身是为交通银行保险业务部。1994年,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引进外资入股。1995年6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标志着保险行业发展跨入了崭新历史阶段,保险监管有法可依。1996年中国人保拆分成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国再保险有限公司。而后,中国人民银行于1996年2月颁布《保险代理人暂行规定》,1996年7月颁布《保险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11月颁布《保险代理人管理规定(试行)》,我国保险业监管体系初步建设完成。(二)危机促生的分业监管(1998-2012)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决策层意识到建立完整、市场化金融体系的重要性。同年11月,中央召开首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会议决定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合并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合并为新的中国证监会;同时成立中国保监会,分别专司中国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人民银行专司对银行业、信托业的监管。1998年11月18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保监会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2003年3月,中国银监会成立,同年,保监会升格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获得了与中国银监会和中国证监会同样的地位,自此,“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格局确立,一直延续到本轮金融监管改革。2005年,保监会和证监会联合发布《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保险资金获准直接入市。2006年保险公司被允许用人民币自有资金购买外汇,进行境外投资。同年6月,《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又称"国十条")正式发布,保险行业得以扩大资产配置到股票等资产类别,险资投资范围不断拓展,中国保险业迎来了黄金年代,但也为保险业乱象埋下了伏笔。2007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保险、中国太保相继登陆A股市场。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国际上普遍将偿付能力监管作为现代保险监管的核心,我国保监会也扭转保险行业发展与监管的思路,从做大做强转化为风险防范。(三)金融自由化时代下的监管(2012-2018)2011年10月,原农行董事长项俊波接任保监会主席,保险业“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最坏的时代”拉开帷幕,伴随而来的是2012年金融自由化的开始,“大资管时代”来势汹汹——《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产品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也于2013年2月正式出台。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新国十条)发布,保险业新一轮的改革创新开始,“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监管理念的为保险资金的滥用放开了更大的口子。2015年取消了保险销售(含保险代理)、保险经纪从业人员资格核准审批事项,使得保险业“宽监管”模式不断推进。同时,金融自由化鼓励金融行业投融资方式的各种创新使得资管和通道业务无序发展,而分业监管体制及“三会”之间的相对独立关系又造成了监管的“真空地带”,彼时,恒大系、宝能系、安邦系、生命系、阳光保险系、国华人寿系、华夏人寿系等保险公司纷纷崛起弄潮。2015年7月,可以称为保险行业由盛转衰之点的“宝万之争”爆发,宝能系以“万能险”为资金弹药库,动用各类资管产品以高杠杆运作方式耗资数百亿收购万科股权,背后涉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多类市场参与方,将保险业不规范运作模式开发到了极致。2016年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痛批民营控股的保险系是“土豪、妖精、害人精”,证监会和保监会之间的监管不衔接和矛盾走向公开化,虽然保监会理直气壮地摆出“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但已于事无补。2017年4月,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接受组织审查。随后,保监会印发“35号文”,即《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业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强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保险监管的主要任务核心是“强监管、补短板、堵漏洞、防风险,提升服务实体能力水平”,宣告了保险业野蛮扩张时期的结束。2018年2月,中国保监会23日宣布:“鉴于安邦集团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经营行为,可能严重危及公司偿付能力,为保持安邦集团照常经营,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有关规定,保监会决定于2018年2月23日起,对安邦集团实施接管,接管期限一年。”这预示着国家将从政府和市场两个层面对保险业的违规乱象进行深度整治——此时新任保监会主席的迟迟未定,视乎也预示了保监会的未来命运。(四)混业监管(2018)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政府调控经济发展,调整社会分配的重要工具和手段。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突出问题加强协调,强化综合监管,突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要促进金融机构降低经营成本,清理规范中间业务环节,避免变相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实质上是要求通过加强混业监管,解决分业监管带来的监管不足和监管空白等问题。银监会和保监会的合并,是我国金融监管由分业到混业迈出的重要一步,可以看作是混业监管的新起点。经此番调整之后,保险业的监管大体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其一,保险公司管理制度将与银行并轨。从业务上来看,银行与保险公司功能趋同,都是属于较强信用等级的“吸储”机构,融资利率较低,且是最不可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机构。故而预计未来我国保险业的管理模式将与银行业趋同,将在资管业务、股权投资、标准化产品和非标项目投资方面出台标准相似的监管政策;其二,“银保”资产流转将更为便利。目前银行与保险的业务合作不断深化,银行已成为保险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近年来业务发展迅猛。但是碍于投资标准的不一致,监管银行产品与投资业务转由保险公司接手的道路一直不是很通畅,上海保险交易所设立的初衷也仅限于保险公司之间资产和产品的交易流转,但预计在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后,监管部门会对两者资产的对接提出更为切实的方案,会更为高效地铺设好银行长期限、低回报率资产向保险公司转化的通路;其三,资源调整之后,保险监管将以“杜绝节外生枝”为主基调。在经历了“万宝之争”的翻江倒海之后,保险业进入了业务层面的大整顿,创新型业务或将面临强制“清盘”。加上从监管工作内容上来看,银行与保险企业本在监管理念、规则、工具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如若保险业能够“安分守己”,那将不会为新部门带来过重的监管负担。故而待两部门合并完成后,需要负责较多机构监管工作的原银监方面势必会从资源的最优化使用模式考虑,尽量消减保险业监管的时间成本,所以让保险业更聚焦于本业或将成为下一阶段调整的重要方向。整体而言,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设立,银监会、保监会的合并,央行承担拟订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标志着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正不断推进。实体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基调,服务实体经济才是我国金融业的重中之重。随着统一监管的不断推进和金融法规的不断出台,空转套利、制度套利、监管套利现象将得到极大制止,资管业务将得到更全面的管理,“影子银行”也将退出历史舞台,当然,保险业的专业化、低风险的规范运作也指日可待,市场也将真正迎来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共荣发展的时代。二、银监会保监会合并概况(一)银保合并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保监会,它对我国的保险市场进行统一监督、统一管理,对保险的稳健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它确立了央行宏观监管和保监会微观监管的新型保险业监管体系。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根据国务院授权,它有权对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和其他存款类型的金融机构进行统一监督和管理。2018年3月13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的议案中国务院表示中国将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将保监会和银监会的职责进行合并整理,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二)银保合并的原因机构改革当天,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坚持一类事项原则由同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加强相关机构配合联动,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推诿扯皮。同时,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也表示认可,银行与保险统一监管有利于集中整合监管资源、发挥专业化优势。具体来说,一方面,银行与保险在监管理念、规则、工具十分相近,其资源及专业监管能力也相差无两。以保险的“偿二代”监管制度体系为例,以风险为导向,归并出不同的风险业务资金要求,同理可作为银行监管对其资本金的监管原则,因此“偿二代”被视作保险业的“巴塞尔协议Ⅲ”。另一方面,我国需要大量的专业化金融监管人才,尤其在地方部门保险监管人才极度稀缺。因此两部门归一有助于协同监管效应的最大化发挥,集中资源,分享监管信息,极大提高监管质量,同时让专业化人才的能力充分施展。因此,在资本充足率、偿付能力以及自身风险匹配能力方面保险和银行有天然相似性,二者都负责各自企业的资本收益匹配、风险收益匹配和久期匹配。而证监会是披露真实信息,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并无资本金要求,因此不参与合并。由传统大部制“行业管理”模式,转向构建更加高效简明的“功能管理”模式,显示中国高层的改革思路已经升级。曾经的“一行三会”如今变更为“一行两会”,银监会与保监会的合并,监管原则标准化,使得金融监管套利投机空间大大减少,有利于银行业与保险业在监管上的协调及合作。银保混业监管打破了监管壁垒,对银行、保险中的所有机构、业务及产品,实现同一机构穿透式监管,大幅提高监管的深度和广度,有效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实现监管的全覆盖。(三)银保合并的意义银监会和保监会的合并并不代表其保险监管的结束,而此时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责任将更加重大,它肩负着带领整个保险市场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建设任务,结合着新时代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出发。银保合并存在必然性和合理性。目前,按照审议结果,将保监会和银监会合并。这就意味着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业、中国保监会等机构,两者共同组建成一起,由国家统一管理。通常来说,银行业属于巴塞尔协议I、II、III,而保险业是偿一代、偿二代,两者合并的监管理念是基本一致的,这预示着中国大金融混业监管的新时代要来临了,对保险市场的监管也将越来越严格。同时,这也意味着中国金融监管体制从延续了15年的“一行三会”变成了现在的“一行两会”。从此,央行职能得到了强化,银行业与保险业重要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归央行,同时加强了央行对银行、保险业的话语权。1997年底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基本确立了中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框架。决策者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这是针对中国金融体系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暴露的问题提出的,即不再由中国人民银行对证券业、保险业和银行进行监管,使得中国人民银行专注于货币政策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在2003年,我国最终确立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现行的金融监管模式总体而言适应了过去金融机构业务界限清晰、金融结构简单的金融体系,通过专业分工促进各个金融行业的发展,金融监管效率和效能获得大幅提升。中国的金融结构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巨大影响,使得其结构发生巨大变化,银行贷款大幅度减少,使得“影子银行”体系发展迅速,当时的金融机构功能模糊,职责并不明确,使得我国金融市场的宏观效率降低,微观效率不断提升。在此严峻的形势之下,我国应该摒弃坚持分业监管的传统模式,使中央银行进入金融监管体系之中,才能大幅度提升我国的兼容监管质量和效率。同时,我国也应借鉴其他发达国家金融监管改革的正确方法与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进而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我国金融行业发展要求的金融体制改革。综上所述,保监会和银监会的合并不仅符合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潮流,也符合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潮流。三、银保合并对保险业的影响3月13日,保险板块集体下挫。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3日下午收盘,保险板块整体下跌达2.13%。其中,中国太保跌幅最大,跌2.95%,报收于38.82元;新华保险下跌2.91%,报收于52.06元;中国平安跌幅为2.39%,收盘价锁定为69.42元;天茂集团下跌1.34%,收报于8.09元。改革发布后保险公司集体大跌,然而这并不意味此番合并保险行业处于下峰不利位置。“国际上,保险监管已经服从以银行监管为主导的巴塞尔协议(I,Ⅱ,Ⅲ),都采用了以风险为导向的监管模式。”上海财经大学精算保险中心主任谢志刚教授表示,银保合并监管利大于弊符合国际趋势。保险公司在合并中是否迎上更严监管,未来对保险资本金的要求是否加强,或会是一个大的趋势。具体影响如下所示:(一)宏观角度影响银保合并有可能推动银行业与保险业在业务上有更多的合并机会,可消除银行业与保险业之间的各种竞争内耗现象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可为抑制金融市场竞争乱象创造有利条件。过去在银保业务上,两者既有合作也有内耗,合作主要表现在保险公司与银行之间在销售保险产品上联系较为密切,也较为愉快;银行机构符合保险业务代理资质,持有保险代理业务牌照;保险机构曾经在银行机构营业场所公开销售保险产品,银行机构工作人员也曾受保险公司委托代理销售保险公司发行的各类保险产品,从中收取一定比率的代理费,这也成了银行机构中间业务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当然,这种业务中由于在监管体制或监管制度上存在“死角”和漏洞,一些银行机构工作人员为了完成保险代理中间业务,出现不少忽悠消费者的事件发生,偷梁换柱,悄悄将老百姓的存款变成保险单,或者与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一起忽悠金融消费者,采取“欺骗”或只讲保险产品收益掩盖保险产品免责条款,引诱民众将存款买成保单,致使曾经“存款变保单”案例大量涌现,引发社会广泛诟病,也让广大金融消费者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由于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之间缺乏统一的监管机制,加上代理业务之间的责权利边界不清晰,发生“存款变保单”案件时,往往存在相互规避风险、相互扯皮推诿等现象。而银监会与保险会合并之后,可整合两会之间监管资源,集中监管力量,形成统一监管规则和监管合力,能消除监管真空,这样不仅能为保险业与银行业之间在展业上制订明确的边界,保护好消费者权益,也有利于消除过去商业银行盲目代理保险业务留给广大金融消费者心中的阴影。更为重要的是,能更好地推动保险业与银行业之间在业务合作范围上的进一步扩大,在业务合作深度上的更加推进,比如根据消费者需要和社会发展趋势不断推出丰富多彩的银保合作产品,使银保合作业务更受广大金融消费者的欢迎和青睐,为银行中间业务拓展更大空间,可推动商业银行经营盈利能力的提高、弥补商业银行传统信贷经营盈利空间日益缩小的不足,让银保合作业务成为银行业未来经营的一片蓝海。(二)促进保险市场的发展即使短期对某些保险业务有影响,但长远来看,我国的保险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大方向是利好,具体如图3-1所示:图3-1我国保险深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情况(二)合作关系影响总体有利于推动银行业、保险业由过去单一竞争关系向未来互利共赢的竞合关系转变,既为保险业发展提供良好机遇,也会银行业发展带来无限商机。众所周知,保险机构与银行机构虽在推广保险业务上有过合作,但这种关系其实很尴尬,用世俗的观点来看,两者合作并不是真正的“合作扶持”关系,充其量不过是一种“合作利用”关系,更多的是靠一种利益来维系,并非心有所属而持久浓烈的真正感情;所有保险业与银行业的合作等多只是一种彼此相互利用的关系,并不是谁真正愿意帮助谁去拓展业务;非但如此,很多时候还有可能存在“各怀心思”和“相互拆台”等不良倾向,比如一些保险员看到金融消费者存款时可能动员其购买保险产品,这样很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截留了银行存款的来源,且保险机构吸收的各类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的资金,由于资金使用放开,很多并没有存入银行,而是流入了其他投资领域,甚至成了金融大鳄们在资本市场上兴风作浪的“筹码”,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乱象,也给银行存款增长带业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同时,即便保险机构卖出保险产品吸引的资金部分存入银行,由于保险机构具有较大的话语权,会提高存款的价格,加大了银行吸收存款的成本压力。而随着银保合并,后续资金运用监管政策的陆续到位,保险机构吸收的各类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的资金有可能存入银行,既可给银行存款带来利好消息,减少吸收存款的压力,对增加银行信贷资源来源、提高银行支持实体经济能力带来有利条件。同时,由于保险机构与银行之间合作的密切,在业务竞争上的非正常成本更会下降,保险机构吸收的保险资金整体利率就会下滑,存入银行资金的利率也会相应下降,对降低银行存款成本及确保银行业经营盈利都将事来巨大利好。四、对合并后保险业的建议(一)在强监管下进行自身整合与整治首先,保险业强监管的态势将延续。2017年以来,针对市场乱象,原保监会重拳出击,真正让监管长上牙齿,连续发布了加强监管、风险防控、整治市场乱象、弥补监管短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1+4”系列文件,不仅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还聚焦股权、资本、资金运用等突出风险,重塑监管制度框架,2017年全年,修订完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共26件。今年以来,原保监会又修订发布了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和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发布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规则。应当看到,这一系列举措并非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而是重新梳理了保险行业的本质和监管定位,明确了“保险业姓保”“监管姓监”,以促进行业回归本源,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从市场规范来看,监管重塑突出了问题导向,既针对保险业股权关系、公司治理、资金使用等重要环节,又涵盖偿付能力、资产管理、期限错配等风险点,同时从产品渠道、市场行为、理赔消保等多个维度对保险经营进行规范。随着整治乱象强力推进,行业出现了积极变化,非理性举牌、境外收购等激进投资行为得到有效管控,产品保障功能凸显,资金运用配置更趋合理。在行业乱象得到遏制的基础上,银行保险综合监管将使得监管重塑更加科学有效,通过更高层次的职能优化和业务整合,提升监管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监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引导保险业回归本源,迈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二)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的道路银保合作将更加深入和规范。保险业不仅将继续回归保障本源的道路,同时还有望加深与银行业的融合,重构合作模式。近年来,银行业和保险业在产品设计、销售渠道、资产管理等方面出现了交叉融合的态势,银保渠道也是保险业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方面拓展了金融业态和服务合作模式,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很多行走在规范边缘的行为,很多个案中的责任界定难以厘清。2017年以来,银行业的罚单多涉及通道、嵌套、交叉业务等,保险业也针对违规销售、理赔纠纷等作出行政处罚和风险提示,凸显综合监管的重要性。保险业人士普遍认为,新的监管体制对风险控制和行业发展都更为有利,能更加有效地协调银保业务规范发展,防范交叉性金融风险,而保险业也将从更有力量和效率的监管中受益。再次,促进保险行业回归本源,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的能力。随着强监管、防风险、治乱象的推进,保险行业加速回归本源。上市险企公布的业绩报告显示,多数险企都实现了业务结构优化,寿险公司大幅压缩趸交业务,而首年期交保费实现了较快增长,保障型保险产品热销。(三)充分发挥职能为国家社会服务随着现代经济体系的构建,保险业已迎来战略机遇期,不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防范重大风险、完善风险处置机制,还是养老、医疗等民生保障,都需要保险机制和机构的深度参与。与其他金融业态的组合融合,既可以提高金融业务的风险保障,又能实现增信功能,综合监管无疑可以更好地利用保险行业风险管理和保障特性,发挥保险机制的经济减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