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高频考点速记题库:古诗文阅读理解技巧解析与应用技巧训练题_第1页
2025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高频考点速记题库:古诗文阅读理解技巧解析与应用技巧训练题_第2页
2025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高频考点速记题库:古诗文阅读理解技巧解析与应用技巧训练题_第3页
2025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高频考点速记题库:古诗文阅读理解技巧解析与应用技巧训练题_第4页
2025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高频考点速记题库:古诗文阅读理解技巧解析与应用技巧训练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高频考点速记题库:古诗文阅读理解技巧解析与应用技巧训练题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文言文阅读理解要求: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项脊轩志》节选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六年,妻死二周年也,余久卧病无聊,乃强起坐,弹琴作书,乃记室中事以遗后人。室西连于中厅,中厅后为亭,亭与中厅俯而相望,俯而相属。俯者仰之阶,仰者俯之阶。余尝登而望,若有所得,则俯而窥之。窥之,见亭柱,柱之左,有石碑,碑之上,有题名,题名之下,有题跋,跋之下,有诗,诗之下,有跋。余览之,心有所感,遂书于石。1.下列对文言文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既:已经B.乃:于是C.修:修补D.得:得到2.下列对文言文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室西连于中厅”是省略句B.“余尝登而望”是倒装句C.“若有所得,则俯而窥之”是并列句D.“遂书于石”是判断句3.下列对文言文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描述了项脊轩的地理位置和结构B.文章主要描写了项脊轩的景色和历史文化C.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妻子去世的怀念D.文章主要叙述了作者在项脊轩的生活经历4.下列对文言文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余尝登而望”翻译为:我曾经登高远望B.“若有所得,则俯而窥之”翻译为:如果有所得,就俯身窥视C.“遂书于石”翻译为:于是写在石头上D.“余既为此志”翻译为:我已经写下了这篇志5.下列对文言文主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B.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妻子去世的怀念C.文章主要描写了项脊轩的历史变迁D.文章主要反映了作者的生活情趣6.下列对文言文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对项脊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的文学素养B.文章通过对项脊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C.文章通过对项脊轩的描写,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D.文章通过对项脊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二、诗歌鉴赏要求: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登高》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7.下列对诗歌题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咏物诗B.景物诗C.感怀诗D.赋体诗8.下列对诗歌意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描写了秋天景色的美丽B.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C.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D.表现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9.下列对诗歌表现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比喻手法B.象征手法C.借景抒情D.直抒胸臆10.下列对诗歌主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B.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C.表现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D.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三、现代文阅读要求: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问题。《背影》朱自清我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是个教书先生,母亲是个家庭妇女。他们很疼爱我,但我总是觉得他们对我很严厉。有一天,我要去城里读书了。父亲亲自送我到车站。当时,天很冷,下着大雪。我穿着厚厚的棉衣,父亲却只穿着一件单薄的棉衣。我看着父亲,心里很难过。火车开动了,我望着父亲,他的背影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突然,我看见父亲的背影在雪中摇曳,心里不禁一阵酸楚。11.下列对文章体裁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随笔B.散文C.小说D.报告文学12.下列对文章主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描写了父子情深B.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C.反映了作者对家庭的思念D.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的关注13.下列对文章表现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景物描写B.人物描写C.心理描写D.言语描写14.下列对文章结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引子-正文-结尾B.正文-引子-结尾C.结尾-正文-引子D.正文-结尾-引子15.下列对文章语言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简洁明了B.生动形象C.情感真挚D.逻辑严密四、古诗词默写要求:根据提示,默写出相应的古诗词。1.《离骚》中有“,,,。”的名句。2.李白《将进酒》中有“,,,。”的名句。3.杜甫《春望》中有“,,,。”的名句。4.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有“,,,。”的名句。5.李清照《如梦令》中有“,,,。”的名句。6.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有“,,,。”的名句。7.白居易《琵琶行》中有“,,,。”的名句。8.王维《鹿柴》中有“,,,。”的名句。9.杜牧《秋夕》中有“,,,。”的名句。10.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有“,,,。”的名句。五、文学常识要求: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2.《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的长篇小说。3.《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所著的长篇小说。4.《三国演义》是明代作家罗贯中所著的长篇小说。5.《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所著的长篇小说。6.《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所著的短篇小说集。7.《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8.《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诗歌总集,由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组成。9.《唐诗三百首》是唐代诗歌的选集,由清代诗人王士禛编选。10.《宋词三百首》是宋代词的选集,由清代学者朱彝尊编选。六、现代文阅读理解要求: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问题。《背影》节选我那时太年幼,不知道那竟是父爱。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明白了父亲对我的关爱。他总是默默地为我付出,从不张扬。1.下列对文章主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描写父子情深B.表现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C.反映作者对家庭的思念D.表现作者对社会的关注2.下列对文章表现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景物描写B.人物描写C.心理描写D.言语描写3.下列对文章结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引子-正文-结尾B.正文-引子-结尾C.结尾-正文-引子D.正文-结尾-引子4.下列对文章语言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简洁明了B.生动形象C.情感真挚D.逻辑严密5.下列对文章主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B.反映作者对人生的感慨C.表现作者对国家的忧虑D.表现作者对朋友的思念6.下列对文章结尾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B.引发读者思考,深化主题C.突出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D.强调作者情感,增加文章感染力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文言文阅读理解1.A.既:已经解析:在文言文中,“既”字常用于表示时间、动作或状态的完成,意为“已经”。2.B.乃:于是解析:“乃”字在文言文中常用于表示因果关系,意为“于是”。3.C.修:修补解析:在文言文中,“修”字可以表示修缮、修补等含义。4.B.“若有所得,则俯而窥之”翻译为:如果有所得,就俯身窥视解析:此句中,“若”表示条件,“有所得”表示得到某些东西,“则”表示结果,“俯而窥之”表示俯身窥视。5.B.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妻子去世的怀念解析:通过文章对项脊轩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妻子的深切怀念。二、诗歌鉴赏7.C.感怀诗解析:杜甫的《登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属于感怀诗。8.C.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解析:诗歌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9.C.借景抒情解析: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了自己的情感。10.B.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解析:诗歌通过描写长江滚滚来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三、现代文阅读11.B.散文解析:《背影》是一篇散文,通过叙述作者与父亲的故事,表达了对父爱的感悟。12.A.描写父子情深解析:文章通过描述作者与父亲之间的情感,展现了父子情深。13.C.心理描写解析:文章通过描写作者的心理活动,如“心里很难过”、“不禁一阵酸楚”,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变化。14.A.引子-正文-结尾解析:文章先引出主题,然后叙述故事,最后进行总结,符合引子-正文-结尾的结构。15.C.情感真挚解析: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四、古诗词默写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解析:此句出自《离骚》,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解析:此句出自李白的《将进酒》,描绘了黄河的壮阔景象。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解析:此句出自杜甫的《春望》,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解析:此句出自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描绘了猎猎风中的豪迈场景。5.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解析:此句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6.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解析:此句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描绘了元宵节的繁华景象。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解析:此句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感慨。8.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解析:此句出自王维的《鹿柴》,描绘了山林的宁静景象。9.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解析:此句出自杜牧的《秋夕》,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美丽。10.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解析:此句出自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五、文学常识1.正确解析:《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2.正确解析:《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的长篇小说。3.正确解析:《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所著的长篇小说。4.正确解析:《三国演义》是明代作家罗贯中所著的长篇小说。5.正确解析:《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所著的长篇小说。6.正确解析:《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所著的短篇小说集。7.正确解析:《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8.正确解析:《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诗歌总集,由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组成。9.正确解析:《唐诗三百首》是唐代诗歌的选集,由清代诗人王士禛编选。10.正确解析:《宋词三百首》是宋代词的选集,由清代学者朱彝尊编选。六、现代文阅读理解1.A.描写父子情深解析:文章通过描述作者与父亲的故事,展现了父子情深。2.C.心理描写解析:文章通过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