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语文综合素养拓展)-文言文翻译与应用提升试题_第1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语文综合素养拓展)-文言文翻译与应用提升试题_第2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语文综合素养拓展)-文言文翻译与应用提升试题_第3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语文综合素养拓展)-文言文翻译与应用提升试题_第4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语文综合素养拓展)-文言文翻译与应用提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语文综合素养拓展)-文言文翻译与应用提升试题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文言文翻译要求:正确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和句式的理解。1.鸿门宴上,项伯谓张良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韩信拜受印,遂北攻燕,东击齐。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6.风乎舞雩,咏而归。7.夫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8.夫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9.夫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0.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二、文言文断句要求:正确断句下列文言文句子,注意句子的意思和句式的理解。1.滕文公问曰:“齐人三败于我,勿与战可乎?”2.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3.夫子至,曾子不起,对曰:“夫夫也,以夫为哉?”4.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5.夫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韩信拜受印,遂北攻燕,东击齐。7.夫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8.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9.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10.风乎舞雩,咏而归。三、文言文理解与应用要求:根据下列文言文内容,回答相应问题。1.《论语》中,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有什么意义?2.《左传》中,滕文公问曰:“齐人三败于我,勿与战可乎?”这句话反映了怎样的思想?3.《老子》中,老子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论语》中,孔子认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5.《论语》中,孔子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6.《蜀道难》中,诗人描写了怎样的蜀道景象?7.《论语》中,孔子认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8.《论语》中,孔子认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9.《论语》中,孔子认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与《左传》中的哪句话意思相近?10.《论语》中,孔子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与《论语》中的哪句话意思相近?四、古诗文默写要求:根据提示,正确默写下列古诗文名句。1.《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__________。2.《春晓》孟浩然:__________,处处闻啼鸟。3.《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__________。4.《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__________。5.《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__________。6.《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__________。7.《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____。8.《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__________。9.《渔家傲》范仲淹:__________,四面边声连角起。10.《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__________。五、诗歌赏析要求:阅读下列诗歌,结合诗句和背景,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1.《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夜泊牛渚怀古》唐代:杨万里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独憔悴。衰杨叶始黄,寒雨暗销魂。3.《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__________。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六、文言文阅读理解要求: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求,尔与之?赤,尔与之?点,尔亦与之?”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求,尔与之?赤,尔与之?点,尔亦与之?”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求,尔与之?赤,尔与之?点,尔亦与之?”(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夹在B.愿为小相焉做C.如或知尔假如D.夫子哂之笑(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写孔子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展现了孔子谦虚的品质。B.文中写子路“率尔而对”,表明他性格直率。C.文中写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表现了他的文雅气质。D.文中写孔子对四个学生的评价,表现了他对学生的不同期待。(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②夫子哂之,曰:“求,尔与之?赤,尔与之?点,尔亦与之?”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文言文翻译1.鸿门宴上,项伯谓张良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答案:项伯对张良说:“你替我进去通报,我会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你。”解析思路:理解“谓”为“对……说”,“兄事”为“像对待兄长一样”。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答案: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解析思路:理解“学而时习之”为“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亦……乎”为反问句式。3.韩信拜受印,遂北攻燕,东击齐。答案:韩信接受印信,于是向北攻打燕国,向东攻打齐国。解析思路:理解“拜受”为“接受”,“遂”为“于是”。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答案:周公吐出食物,天下人都归心。解析思路:理解“吐哺”为“吐出食物”,“归心”为“归顺”。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答案:蜀道的艰难,比上天还难,让人听后脸色都变得苍白。解析思路:理解“蜀道之难”为“蜀道的艰难”,“难于上青天”为比喻句。6.风乎舞雩,咏而归。答案:在风中跳舞,吟唱着回家。解析思路:理解“风乎舞雩”为“在风中跳舞”,“咏而归”为“吟唱着回家”。7.夫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答案:孔子说:“到了冬天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解析思路:理解“岁寒”为“冬天最寒冷的时候”,“后凋”为“最后凋零”。8.夫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答案: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成就,四十岁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够顺应自然,七十岁能够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解析思路:理解“十有五”为“十五岁”,“立”为“有所成就”,“不惑”为“不再感到困惑”,“知天命”为“懂得了天命”,“耳顺”为“能够顺应自然”,“从心所欲”为“能够随心所欲”。9.夫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答案: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成为老师了。”解析思路:理解“温故”为“温习旧知识”,“知新”为“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10.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答案: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改正。”解析思路:理解“三人行”为“三个人一起行走”,“必有我师焉”为“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择其善者而从之”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其不善者而改之”为“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改正”。二、文言文断句1.滕文公问曰:“齐人三败于我,勿与战可乎?”答案:滕文公问曰:“齐人三败于我,勿与战/可乎?”解析思路:理解“齐人三败于我”为“齐人三次打败了我”,“勿与战”为“不要与之战斗”。2.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答案: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解析思路:理解“郑伯克段于鄢”为“郑伯在鄢地打败了段”,“段不弟”为“段不是弟弟”,“故不言弟”为“所以不说弟弟”。3.夫子至,曾子不起,对曰:“夫夫也,以夫为哉?”答案:夫子至,曾子不起,对曰:“夫夫也,以夫为/哉?”解析思路:理解“夫子至”为“孔子到了”,“曾子不起”为“曾子没有起身”,“夫夫也”为“那个夫子”,“以夫为哉”为“把夫子当作什么”。4.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答案: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解析思路:理解“道可道”为“道可以表达”,“非常道”为“不是普通的道”,“名可名”为“名可以称呼”,“非常名”为“不是普通的名”。5.夫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答案:夫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析思路:理解“学而时习之”为“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亦说乎”为“不是很愉快吗”,“有朋自远方来”为“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不是很快乐吗”,“人不知而不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亦君子乎”为“不是君子吗”。6.韩信拜受印,遂北攻燕,东击齐。答案:韩信拜受印,/遂北攻燕,/东击齐。解析思路:理解“韩信拜受印”为“韩信接受印信”,“遂北攻燕”为“于是向北攻打燕国”,“东击齐”为“向东攻打齐国”。7.夫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答案:夫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解析思路:理解“温故而知新”为“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为师矣”为“可以成为老师了”。8.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答案: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解析思路:理解“三人行”为“三个人一起行走”,“必有我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