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与环保理念的应用推广方案TOC\o"1-2"\h\u5731第1章绿色农业概述 4110471.1绿色农业的定义与特征 4280961.1.1环保性:绿色农业注重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如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农膜回收率,降低农业生产对土壤、水体和空气的污染。 484431.1.2可持续性:绿色农业强调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4238511.1.3生态平衡:绿色农业倡导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平衡。 446481.1.4安全性:绿色农业注重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农产品。 4135621.2绿色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194161.2.1发展现状 4315381.2.2发展趋势 531604第2章环保理念在绿色农业中的应用 5207792.1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 521152.1.1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 5182252.1.2农田生态系统的建设与保护 5304572.1.3森林、草原资源的保护与恢复 557202.2资源循环利用与减量排放 537772.2.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5148242.2.2农业节水技术应用 6295682.2.3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6279002.3农业生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6182872.3.1保护农作物遗传多样性 6302862.3.2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 6138822.3.3生态农业模式推广 615181第3章绿色种植技术 677403.1无公害种植技术 674023.1.1品种选择与优化: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抗病、抗虫、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提高农作物自身抗逆性。 6288283.1.2土壤培肥技术:采用有机肥、绿肥、微生物肥等替代化学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6296323.1.3病虫害防治技术:采用物理、生物等方法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如采用黄板、蓝板诱杀蚜虫、蓟马等害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等。 6264543.1.4水肥一体化技术:根据作物需水需肥规律,合理调控水分和养分,提高水肥利用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流失。 7282893.2有机种植技术 7267333.2.1土壤管理:采用有机肥、秸秆还田、深翻松土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土壤肥力。 7278553.2.2病虫害防治:采用有机认证的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7265943.2.3转换期管理:对于新开展有机种植的土地,需经过一定转换期,逐步减少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的残留。 74973.2.4有机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严格的生产、加工、销售、追溯体系,保证有机农产品的质量。 7261423.3生物防治技术 7261063.3.1天敌昆虫防治技术:利用害虫的天敌昆虫进行防治,如利用捕食性螨类防治红蜘蛛等。 7222563.3.2寄生性微生物防治技术:利用细菌、真菌等寄生性微生物防治害虫,如苏云金杆菌防治棉铃虫等。 744453.3.3植物源农药防治技术:利用植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制作农药,如采用苦参碱、印楝素等防治病虫害。 7238973.3.4性信息素诱杀技术:利用害虫性信息素诱杀害虫,干扰害虫正常交配,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724076第4章土壤管理与保护 7273104.1土壤肥力提升技术 788424.1.1有机肥料施用技术 79884.1.2生物有机肥技术 878394.1.3深耕深松技术 8178834.2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837214.2.1物理治理技术 8190804.2.2化学治理技术 884184.2.3生物治理技术 8229114.3土壤生态环境保护 8114154.3.1保护性耕作技术 8278294.3.2植被恢复与保护技术 9121864.3.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优化 938024.3.4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99281第5章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925055.1农业节水技术 9272395.1.1微灌技术 9198665.1.2抗旱品种选育 9109565.1.3土壤保水剂应用 9320095.2污水处理与再利用技术 936575.2.1农业废水处理 9128815.2.2城市污水处理及再利用 9122435.2.3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 9265435.3水土保持技术 10100825.3.1植被恢复技术 1023415.3.2梯田建设 10156665.3.3土地整理与改良 1085085.3.4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104094第6章农药与化肥的绿色使用 10247786.1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应用 1036196.1.1低毒、低残留农药的选择 105276.1.2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方法 10247846.1.3注意事项 10188616.2环保型化肥的使用 1186156.2.1环保型化肥的选择 11154156.2.2环保型化肥的使用方法 11139506.3生物农药与微生物肥料 1154906.3.1生物农药 11194966.3.2微生物肥料 1113958第7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2287697.1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 12109137.1.1秸秆直接还田技术 1231647.1.2秸秆堆肥化利用 1276547.1.3秸秆生物质能源利用 12195907.2畜禽粪便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2165407.2.1畜禽粪便处理技术 12100927.2.2畜禽粪便有机肥制备 1284327.2.3畜禽粪便生物质能源利用 1212727.3农膜回收与处理技术 1361017.3.1农膜回收技术 13205667.3.2农膜处理与再生利用 1324917.3.3农膜替代材料研究与应用 1321057第8章生态农业模式与应用 135738.1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13242088.1.1概述 13107388.1.2基本原理 13305108.1.3应用实例 13204808.2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 13225108.2.1概述 13197548.2.2基本原理 13148038.2.3应用实例 14298078.3精准农业与信息化技术 14209338.3.1概述 1495868.3.2基本原理 14281118.3.3应用实例 14305258.3.4信息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1427985第9章绿色农业政策与法规 14261559.1国家绿色农业政策概述 14296499.2地方支持措施及优惠政策 1515199.3绿色农业标准化建设 1529524第10章绿色农业推广与培训 1528210.1绿色农业技术培训体系 152108310.1.1培训体系构建 161473410.1.2培训内容设置 162124810.1.3培训方式与方法 161477910.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161939810.2.1农业科技成果梳理 162575910.2.2成果转化与推广机制 16207110.2.3成果推广与应用 1672810.3农业产业链与绿色农业品牌建设 16551110.3.1农业产业链构建 163208510.3.2绿色农业品牌培育 161134510.3.3品牌推广与营销 16第1章绿色农业概述1.1绿色农业的定义与特征绿色农业是一种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的农业生产方式。它强调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采取环保型农业生产技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具有以下特征:1.1.1环保性:绿色农业注重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如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农膜回收率,降低农业生产对土壤、水体和空气的污染。1.1.2可持续性:绿色农业强调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1.1.3生态平衡:绿色农业倡导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平衡。1.1.4安全性:绿色农业注重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农产品。1.2绿色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2.1发展现状(1)政策支持: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农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绿色农业的扶持力度。(2)技术应用:绿色农业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如生物农药、有机肥料、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3)市场拓展: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绿色农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4)产业升级:绿色农业产业链逐渐完善,产业附加值不断提高。1.2.2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绿色农业将加大对新型农业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2)标准化生产:绿色农业将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3)产业融合:绿色农业将与第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链延伸,提高农业产值。(4)国际化发展:绿色农业将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扩大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地位。(5)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将向生态农业方向发展,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第2章环保理念在绿色农业中的应用2.1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绿色农业发展应以生态平衡为核心,强调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环保理念在绿色农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1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提倡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保护土壤结构,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制品的使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1.2农田生态系统的建设与保护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农田生态平衡。2.1.3森林、草原资源的保护与恢复加强对森林、草原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森林、草原资源,恢复和改善受损生态系统,保障绿色农业的生态安全。2.2资源循环利用与减量排放绿色农业倡导资源高效利用和减量排放,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双重效益。2.2.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2.2.2农业节水技术应用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2.2.3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生物防治等技术,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2.3农业生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农业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2.3.1保护农作物遗传多样性加强对农作物地方品种、野生近缘种的保护和利用,提高农作物遗传多样性。2.3.2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布局作物种类、品种和种植方式,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3.3生态农业模式推广推广稻渔共生、林下经济等生态农业模式,实现农业生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机结合。第3章绿色种植技术3.1无公害种植技术无公害种植技术是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的使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友好的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1品种选择与优化: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抗病、抗虫、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提高农作物自身抗逆性。3.1.2土壤培肥技术:采用有机肥、绿肥、微生物肥等替代化学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3.1.3病虫害防治技术:采用物理、生物等方法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如采用黄板、蓝板诱杀蚜虫、蓟马等害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等。3.1.4水肥一体化技术:根据作物需水需肥规律,合理调控水分和养分,提高水肥利用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流失。3.2有机种植技术有机种植技术是在无公害种植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遵循有机农业的生产原则,生产出符合有机农产品标准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2.1土壤管理:采用有机肥、秸秆还田、深翻松土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土壤肥力。3.2.2病虫害防治:采用有机认证的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3.2.3转换期管理:对于新开展有机种植的土地,需经过一定转换期,逐步减少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的残留。3.2.4有机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严格的生产、加工、销售、追溯体系,保证有机农产品的质量。3.3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降低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环保型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3.1天敌昆虫防治技术:利用害虫的天敌昆虫进行防治,如利用捕食性螨类防治红蜘蛛等。3.3.2寄生性微生物防治技术:利用细菌、真菌等寄生性微生物防治害虫,如苏云金杆菌防治棉铃虫等。3.3.3植物源农药防治技术:利用植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制作农药,如采用苦参碱、印楝素等防治病虫害。3.3.4性信息素诱杀技术:利用害虫性信息素诱杀害虫,干扰害虫正常交配,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第4章土壤管理与保护4.1土壤肥力提升技术土壤是绿色农业种植的基础,提升土壤肥力是实现环保理念的关键。以下为几种土壤肥力提升技术的应用推广方案。4.1.1有机肥料施用技术有机肥料富含有机质、氮、磷、钾等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能提高土壤肥力。推广有机肥料施用技术,提倡农民利用农作物秸秆、绿肥、动物粪便等资源制作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4.1.2生物有机肥技术生物有机肥是一种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的有机肥,可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土壤养分循环。通过推广生物有机肥技术,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化肥使用量。4.1.3深耕深松技术深耕深松可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推广深耕深松技术,增加土壤透气性,有利于植物根系生长,提高作物产量。4.2土壤污染治理技术土壤污染是影响绿色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以下是几种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推广方案。4.2.1物理治理技术采用物理方法治理土壤污染,如换土、隔离、淋洗等。针对不同污染程度和类型的土壤,选择合适的物理治理技术,降低污染物浓度,恢复土壤功能。4.2.2化学治理技术化学治理技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使土壤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降低其毒性。推广化学治理技术,如施用石灰、磷酸盐等物质,改善土壤酸碱度,降低重金属活性。4.2.3生物治理技术生物治理技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降解、吸附、转化等作用,降低土壤污染物浓度。推广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技术,提高土壤自净能力,实现土壤污染治理。4.3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土壤生态环境保护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与环保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土壤生态环境保护的应用推广方案。4.3.1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减少耕作次数、保留作物残体等措施,降低土壤侵蚀,保护土壤生态环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如免耕、少耕等,减少土壤扰动,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4.3.2植被恢复与保护技术植被是土壤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屏障。推广植被恢复与保护技术,加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政策实施力度,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4.3.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优化合理配置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优化排水系统,降低农田盐渍化风险,保护土壤生态环境。4.3.4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如秸秆还田、畜禽粪便发酵等,减少废弃物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提高土壤肥力。第5章水资源利用与保护5.1农业节水技术5.1.1微灌技术微灌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农业节水技术,通过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显著降低水分蒸发和土壤表面流失。主要包括滴灌、微喷灌和涌泉灌等形式,适用于多种作物和地形。5.1.2抗旱品种选育培育和推广抗旱性强的农作物品种,可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保证产量,降低农业对水资源的依赖。5.1.3土壤保水剂应用利用土壤保水剂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灌溉次数,达到节水的目的。5.2污水处理与再利用技术5.2.1农业废水处理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对农业废水进行处理,降低污染物浓度,使之达到农田灌溉标准。5.2.2城市污水处理及再利用将城市污水处理后用于农业灌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对地下水和自然水体的开采。5.2.3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通过膜生物反应器(MBR)等技术,实现污水的高效处理和再生利用,满足农业灌溉和环保要求。5.3水土保持技术5.3.1植被恢复技术通过人工造林、草地建设等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5.3.2梯田建设在坡耕地实施梯田改造,降低坡度,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5.3.3土地整理与改良对农田进行合理规划和整理,提高土地质量,减少水土流失。5.3.4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第6章农药与化肥的绿色使用6.1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应用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中,农药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一环。为了降低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本节将重点介绍低毒、低残留农药的选择、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6.1.1低毒、低残留农药的选择在选择低毒、低残留农药时,应根据作物病虫害的特点,优先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还需关注农药的降解功能,选择易降解、对环境影响小的农药。6.1.2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方法在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保证用药量适宜;(2)避免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如抽雄、开花等)使用农药,降低农药残留;(3)采用交替用药、混用农药等方法,降低病虫害对农药的抗性;(4)遵循农药使用期限,过期农药不得使用。6.1.3注意事项(1)储存农药时应注意防火、防爆、防挥发,远离儿童和宠物;(2)使用农药时应穿戴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吸入农药蒸汽;(3)做好农药废弃物的处理,不得随意丢弃或排放。6.2环保型化肥的使用环保型化肥是指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化肥,主要包括有机肥、生物肥、缓释肥等。本节将介绍环保型化肥的选择和使用方法。6.2.1环保型化肥的选择在选择环保型化肥时,应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求和环保要求,选择适宜的化肥品种。优先考虑以下类型的化肥:(1)有机肥:如堆肥、绿肥、秸秆还田等,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2)生物肥:含有有益微生物,可促进作物生长,减少化肥使用量;(3)缓释肥:能够缓慢释放养分,减少养分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6.2.2环保型化肥的使用方法在使用环保型化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土壤检测和作物需求,合理确定施肥量;(2)采用深施、分层施等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3)结合有机肥和生物肥,实现多种养分的平衡供应;(4)避免过量施肥,防止土壤盐渍化和水体污染。6.3生物农药与微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和微生物肥料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低毒、环保、高效等特点。6.3.1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如微生物、植物、动物等)制成的农药,具有以下优点:(1)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小;(2)靶向性强,对非靶标生物影响较小;(3)能够降低病虫害的抗性,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6.3.2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是指含有有益微生物的肥料,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降低化肥使用量。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固氮菌肥料: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氮素;(2)磷钾菌肥料:分解土壤中的难溶性磷、钾矿物质,提高磷、钾肥利用率;(3)根瘤菌肥料:与豆科作物共生,固定空气中的氮气。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了解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中农药与化肥的绿色使用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作物需求和环保要求,合理选择和使用农药、化肥,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第7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7.1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7.1.1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在农作物收获后,将秸秆进行直接还田,既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又能减少环境污染。本节主要介绍不同作物秸秆的直接还田技术及其适用条件。7.1.2秸秆堆肥化利用对秸秆进行堆肥化处理,可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提高农田土壤肥力。本节重点阐述秸秆堆肥化的技术要点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7.1.3秸秆生物质能源利用秸秆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节主要介绍秸秆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燃料等技术及其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7.2畜禽粪便处理与资源化利用7.2.1畜禽粪便处理技术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养分,若处理不当,易导致环境污染。本节主要介绍畜禽粪便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7.2.2畜禽粪便有机肥制备将畜禽粪便制备成有机肥,既能解决粪便处理问题,又能提高土壤肥力。本节阐述畜禽粪便有机肥的制备工艺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7.2.3畜禽粪便生物质能源利用畜禽粪便生物质能源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本节介绍畜禽粪便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燃料等利用技术及其在我国的推广现状。7.3农膜回收与处理技术7.3.1农膜回收技术针对我国农膜使用量大的问题,本节介绍农膜回收的关键技术,包括机械回收、人工回收等,以降低农膜对农田环境的影响。7.3.2农膜处理与再生利用对回收的农膜进行集中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农膜污染问题的关键。本节主要介绍农膜的处理技术,如再生造粒、焚烧发电等,并分析其优缺点。7.3.3农膜替代材料研究与应用本节探讨新型环保农膜替代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如生物降解膜、可降解复合材料等,以减少农膜对环境的影响。第8章生态农业模式与应用8.1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8.1.1概述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生态平衡为基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8.1.2基本原理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构建农业生态系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8.1.3应用实例以水稻为例,采用稻渔共作、稻鸭共作等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8.2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8.2.1概述休闲观光农业是将农业生产与旅游业相结合,以农业资源为基础,发展具有观赏、体验、休闲等功能的现代农业模式。8.2.2基本原理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将农业生产、农村文化、休闲旅游等功能有机融合,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8.2.3应用实例开展田园采摘、农耕体验、民俗风情等休闲观光活动,吸引游客体验农村生活,提高农业产业综合效益。8.3精准农业与信息化技术8.3.1概述精准农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精确监测、智能决策和自动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资源利用率的一种农业模式。8.3.2基本原理精准农业通过集成卫星遥感、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环节的精细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竞争力。8.3.3应用实例利用无人机进行农田遥感监测,结合地面传感器数据,实现作物生长状况的实时监测和智能灌溉,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8.3.4信息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通过农业信息化平台,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指导、政策咨询等服务,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民素质提升。第9章绿色农业政策与法规9.1国家绿色农业政策概述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农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绿色农业政策,旨在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国家绿色农业政策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投入品管理:加强对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环节的环境保护水平。(2)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实施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农作物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3)绿色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支持绿色农业技术研发,推广节能减排、循环农业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4)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严格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推进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5)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9.2地方支持措施及优惠政策地方在国家绿色农业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出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赶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 预防机制培训: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
- 4.2 我国的社会保障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 纸娃娃(教案)-四年级上册劳动
- 图形的周长(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 2025年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教案
- 2024年秋新牛津译林版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课件 Unit 1 第2课时(Story time) 第2课时(Story time)
- 大单元十 课时二 联系观、发展观 课件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 采购合同合同管理专业数据分析重点基础知识点
- 消费者起诉状模板范文
- 基于JavaEE技术的网上家用电器销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昆仑通态触摸屏及组态软件连接网关步骤
- 《MCGS嵌入版组态应用技术》课件-项目6MCGS对象元件库构件的修改与制作
- 国家开放大学毕业生登记表-
- 电脑故障诊断卡说明书
- 企业重组所得税特殊性处理实务(深圳市税务局)课件
- 瓦斯超限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 【公司利润质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400字】
- 水利工程分部分项划分表
- 学生班级卫生值日表模板下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